2020年最新精准扶贫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和运营方案

word精品文档

精准扶贫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

建设和运营方案

(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1建设背景 (1)

1.1概述 (1)

1.2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 (1)

1.3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历程 (1)

1.4扶贫工作的难点与痛点 (3)

2政策依据与指导思想 (3)

2.1政策依据 (3)

2.2指导思想 (4)

3精准扶贫GIS系统建设目标 (4)

4精准扶贫GIS系统建设思路 (5)

5精准扶贫GIS系统总体设计 (7)

5.1总体框架 (7)

5.2精准扶贫数据库设计 (7)

5.3精准扶贫GIS系统功能设计 (9)

5.3.1基础地图操作子系统 (9)

5.3.2贫困信息查询子系统 (9)

5.3.3贫困信息统计子系统 (9)

5.3.4扶贫活动开展子系统 (12)

5.3.5扶贫变化趋势分析子系统 (12)

5.3.6扶贫考核子系统 (13)

5.3.7信息公开及展示平台 (13)

5.3.8扶贫信息汇总子系统 (13)

5.3.9扶贫帮扶移动子系统 (14)

5.3.10后台运维管理子系统 (15)

5.4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设计 (15)

为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整合相关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根据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建设背景

1.1概述

精准扶贫是区别于传统方式的扶贫开发新机制,通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方式,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管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予以扶持,推动扶贫工作由粗放到集约、由漫灌到滴灌的实质性转变,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精准脱贫。

1.2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

一是对象精准,二是目标精准,三是内容精准,四是方式精准,五是考评精准,六是保障精准。

1.3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历程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

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就加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又全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十三五”开始的2016年,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好局,需要建设好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等五大工作平台。其中,县级扶贫开发资金整合管理平台式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的关键举措;要以扶贫规划和重大项目为平台,

以县为单位,整合财政、金融、社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

1.4扶贫工作的难点与痛点

(1)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无法动态监管,对领导决策造成影响;

(2)无法实时监督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情况,缺少考核机制;

(3)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缺乏沟通平台,贫困户有困难缺乏求助途径,问题解决路径不够通畅

(4)管理者通知工作上传下达不通畅;

(5)社会扶贫力量缺乏参与平台和帮扶途径,信息获取途径有限,参与度低;

(6)贫困户对获取帮扶的途径不通畅;

(7)工作流程不清晰,流程不规范;

2政策依据与指导思想

2.1政策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4、《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2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扶贫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推动精准扶贫,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3精准扶贫GIS系统建设目标

本系统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取全市农村扶贫对象的基本信息、农户项目需求信息、农户的首扶持信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有关信息以及部分行政村、县数据,并能对各区县的贫困人口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图层可视化分析等。

(1)为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更好的瞄准贫困人口,更加科学的实施不同的到户帮扶扶贫政策,及时、准确的获取某个区域内农村扶贫对象的基本信息、农户项目需求信息、农户的首扶持信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有关信息以及相关行政村、县数据,并能对各区县的贫困人口等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图层可视化分析等。

(2)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将碎片化的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基础数据紧密结合,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要一打开平台,精准扶贫工作所需要的情况就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利用先进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及先进的GIS技术、移动网络技术,建设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从底层扶贫数据统一录入、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着手,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实现贫困信息与帮扶干部信息对接,采取干部与贫困户点对点、面对面的扶贫方式,实现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1+1”,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打造社会扶贫新通道,为社会上有能力、有心意的社会企业、团体、个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途径,建立起社会力量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实现社会群体与贫困间的“1+1”,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利用社会力量的自身优势和资源,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打造扶贫工作的“1+1+1”新扶贫模式。

4精准扶贫GIS系统建设思路

围绕国家、省委的大扶贫战略行动,扶贫办、某某县积极部署测绘地理信息空间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地图院通过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形成精准扶贫新方法和新手段,实现某某县脱贫攻坚现状、致贫原因、作战部署、帮扶措施、脱贫成效“五个精

准展现”。某某县精准扶贫系统建设时以大石镇为试点,建立业务规划和数据标准,进而健全某某县精准扶贫系统,为全县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整个系统就是精准扶贫的‘活地图’,该系统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优势,尤其是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最新的地理国情普查卫星影像、高精地地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在导入相关贫困资料和数据后,把精准到户的脱贫攻坚相关情况在三维和二维影像图中展现出来,切实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扶贫举措、扶贫成效、挂图作战等实现‘一张图’管理,为政府脱贫决策决战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影像数据依据。”

5精准扶贫GIS系统总体设计

5.1总体框架

5.2精准扶贫数据库设计

1、基础数据库

“天地图”网站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3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可漫游、能缩放。其中中国的数据覆盖了从宏观的中国全境到微观的乡镇、村庄。普通公众登录“天地图”网站,即可看到覆盖全球范围的1:100万矢量数据和50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15米和2.5

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0.6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是目前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

通过“天地图”门户网站,用户接入互联网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级、各类地理信息数据的二维、三维浏览,可以进行地名搜索定位、距离和面积量算、兴趣点标注、屏幕截图打印等常用操作。公众还可以以超链接的方式。

本次某某县精准扶贫项目我们直接利用甘肃省地理信息中心的天地图数据。项目建设时接入已建成的甘肃省“天地图”,访问甘肃省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了解掌握甘肃省、市的测绘成果情况,作为某某县精准扶贫项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源。

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天地图”提供高精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包括1:50000地形图、1:10000地形图、1:1000地形图、1:500地形图(市州、县、镇、村界)等。DEM 数据库主要包括某某县1:2000、1:10000、1:50000 DEM数据,DEM数据采用SuperMap的SDX+引擎,存储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建立影像金字塔,提高用户浏览的效率和速度,供多用户并发共享访问,同时确保DEM数据的安全性。影像数据库主要包括某某县1:2000彩色正射影像数据,某某县2.5、1米、0.5米SPOT卫星影像数据。

2、业务数据

主要包括贫困人口、房屋、道路、水系、经济支撑、劳动力、文化程度等。

其中市州、县、镇、村包含贫困人口总数、贫困户总数、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人口构成情况(贫困人口构成按照一般贫困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展开),这样就能协助各级政府总体了解省、市州、县、镇、村内的贫困人口情况。……

5.3精准扶贫GIS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主要实现查询、管理互动、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的功能,大大方便管理部门实时查询、全面解扶贫户的基本信息及帮扶干部的挂钩帮会工作信息;实现管理互动。

5.3.1基础地图操作子系统

实现常用的GIS地图操作功能,包括:放大、缩小、漫游、全图显示、空间定位、测量距离、测量面积等功能。

5.3.2贫困信息查询子系统

该模块实现村、乡、镇贫困人员信息的查询,以地图可视化的方式将贫困人员分布情况展示在地图上。

查询是按筛选条件查询、点选查询、任意多边形、拉框查询等。点击任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情况、子女上学情况、享受政策、帮扶人员等全部能够查到。

5.3.3贫困信息统计子系统

通过多维度、多渠道各种动态信息,并通过GIS数据分析手段及时跟踪和了解村、乡、镇扶贫工作情况,随时通过图形化方式直观展现贫困人员分布、流动贫困人员分布、扶贫活动开展情况分析等,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为社会力量提供了精准化、科学化的社会帮扶平台,从而达到社会扶贫的公开、持续、有效目标。

贫困人口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按照时间、地区、贫困人员类型等不同维度,对已有的基本信息、贫困人员房屋面积、经济收入、劳动力情况、教育程度信息等进行空间的统计与分析,以条形图、饼图、统计专题图的形式显示在地图上。如:贫困人员类型统计专题图、贫困人员密度分布专题图等。

贫困人员类型分布专题图

利用GIS的统计专题图功能,结合某某县各个区域贫困人员

类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实现并通过实践时间轴展示分布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

贫困人员分布密度专题图

利用GIS的统计专题图功能,结合整个某某县的贫困人员分布密度,可生成某某县贫困人员分布密度专题图。并通过时间轴展示贫困人员分布情况的每个时期的状态及某个时间段的整体变化。

贫困乡镇统计分析模块

针对各种查询的结果,对活动场所的面积、房屋结构等信息进行统计,并以条形图和饼图的形式展示在地图界面上。

活动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为各系统提供统计分析的功能,实现查询结果以条形图或饼图的方式展示。帮助扶贫办直观掌握扶贫工作进展,宏观了解扶

贫工作开展情况。

对各项活动信息进行统计,根据选择相应查询条件查询的结果,统计各项活动开展的情况,包括开展次数、人员数量等,并以专题图的形式展示各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如远程教育开展情况专题图。

5.3.4扶贫活动开展子系统

按照时间、地区、贫困人员类型等不同维度,在地图上展示针对村、乡、镇的每一次的扶贫活动,及活动的详细信息。同时借助三维模型,通过放大三维图像,能清晰的看到县、乡、村的扶贫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多尺度下的致贫原因,并显示出贫困户的地理位置,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通过系统清晰干部与贫困户点对点、面对面的扶贫方式,提高提高新时期扶贫工作实施的针对性。

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5.3.5扶贫变化趋势分析子系统

该子系统精准展现脱贫攻坚的成效,通过数据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户数量)的变化展现成效,通过每年更新一次的卫星影像从天上看脱贫成效。比如这个村,左边是2013年的影

像,右边是2015年的影像,通过近两年的精准扶贫,结合影像对比,数据分析,直观展现了贫困户实现脱贫,并有了安全住房的相关情况。

5.3.6扶贫考核子系统

实现帮扶工作的全称监管,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工作成效。可按月、季度、年及单位综合考评与评价;

帮扶干部日程工作考核

5.3.7信息公开及展示平台

将扶贫政策法规、贫困户诉求等信息公开公示,通过展示及电商功能带动“一村一品”,实现创业扶贫及产业扶贫。

5.3.8扶贫信息汇总子系统

信息汇总模块包括村民、户口、人数、耕地面积、林地、贫困人数、粮食作物、劳务人员、外出人员、总收入、人均收入、

图片等,对这些信息,管理员可以进行添加、修改、查看、删除等操作。

5.3.9扶贫帮扶移动子系统

帮扶干部可通过手机实时录入帮扶信息,并设置了管理员审核权限,实现管理员和帮扶干部的实时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帮扶干部在进入系统后,可在公共管理平台上查询到精准扶贫的相关文件,了解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实现了信息实时发布。

系统还设置了公共信息发布功能,可以通过平台将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用短信的方式群发到帮扶干部的手机上,让扶贫干部实时了解精准扶贫的要求,有效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5.3.10后台运维管理子系统

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全面掌握、管理、监控各应急单位对系统的使用,便于整个系统的维护,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日志管理与统计等。

通过系统实现多权、多角色的分级管理,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5.4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设计

在对各区县、各乡镇、各村的有关部门的业务状况、应用系统使用状况等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全县扶贫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业务规范确定扶贫业务的办事流程和规范,数据标准确定精准扶贫管理系统所需采集的数据要求。这样有利于全县精准扶贫管理信息的处理、共享和交换,也有利于各区县农村信息扶贫工作的开展监视以及相关数据库的新建、改造、扩建和维护,推进地方标准建设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