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历代花卉名品国画特展

满庭芳历代花卉名品国画特展
满庭芳历代花卉名品国画特展

台北故宫收藏历代花卉名品国画赏析

沈振麟的《十二月花神册》

台北故宫植物类古画沈振麟《十二月花神册》1月-紅梅

台北故宫植物类古画沈振麟《十二月花神册》2月-杏花辛夷

台北故宫植物类古画沈振麟《十二月花神册》3月-桃花

台北故宫植物类古画沈振麟《十二月花神册》4月-兰花牡丹

5月-芍藥紫藤

6月-荷花

7月-蜀葵石榴

8月-桂花紫薇

9月-菊花

10月-秋葵牽牛花

11月-水仙茶花

12月-腊梅南天竺

明陈淳画牡丹

明陆治榴花小景

清恽寿平春风图

清恽寿平桂花紫薇

清恽寿平牡丹

观“满庭芳――历代花卉名品特展”

恽南田画牡丹

初春台北,风和日丽。为配合花卉博览会,台北故宫博物馆举办了“满庭芳——历代花卉名品特展”,第一期展出院藏历代以花卉为题的名画74件,以“一年好景”、“境由心造”、“丹青面目”、“祥瑞吉兆”四个主题单元展出。花卉题材,既广且丰,均宜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历代画家各擅其能。或染脂傅彩,或水墨写意;或取全景,或选折枝,并善营四时之景,寓吉祥之意;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为众多花卉注入灵气,加深其内在涵义。本此展品,名手如云,计有宋代赵昌、杨补之、赵孟坚、林椿、李嵩,元代王冕、吴镇,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陈淳、徐渭、孙克弘、陈洪绶,清代朱耷、石涛、恽南田、王原祁、蒋廷锡、邹一桂、郎世宁、钱维城等数十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展品中宋代李嵩的《花篮图》,篮中集山茶、水仙、绿萼梅、瑞香等花卉,布局谨严自然,用笔精逸稳健,设色精致富丽。仇英工笔《水仙》,用笔精工,气韵华丽,令观者如闻郁芳香气。此外,徐渭纵放淋漓的《水墨花卉写生卷》,石涛王原祁合作的《兰竹》,沈振麟的《十二月花神册》等名品,精彩纷呈,令观者欣喜。

本此大展,清代花卉画宗师恽南田的画作,由于宽泛巧思,精彩绝伦,选展作品多达16幅。其中一幅由王?长题的三色牡丹尤为引人注目。

恽南田画牡丹(见图),设色纸本,纵28.5厘米,横43.1厘米,左边有南田挚友王?长题曰:“牡丹最易近俗,殆难下笔,如近世工徒,涂红抹绿,虽千花万蕊,总一形势,都无神明。惟北宋徐熙父子、赵昌、王友之伦,创意既新,变态斯备,其赋色极妍,气韵极厚,盖能不守陈规,全师造化,故称传神。观南田此本,研精没骨,得其变态,真可上追北宋诸贤,不仅凌跨有明陈、陆数子已也。壬子十月既望,剑乃王?书。”时年为1672年,恽南田40岁,王?41岁。

王?之题称此作可上追北宋名家,而凌驾陈淳、陆治之上,可谓推崇备至。恽、王道义

之交,是中国画史上的亮点。以画史、画理、文学高度论,恽南田文思敏捷,格调高超,为王?题画最多,因疏于题,王?为南田题画则甚少,故此画尤可珍也。

此画以没骨设色法画红、紫、白牡丹各一株,构图饱满,赋色绚丽、花之正侧偃仰,顾盼有情,若临风带露,鲜研艳美,尽得花王韵致。花枝欲动,其势在叶,此画叶之正反动势极为自然,画面灵动飘摇,娇红掩映,重绿交加,恽南田工于写生,长于敷色的艺术特色,

在此尽显!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2190871.html,/news/detail/v0-d1015860528.html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术品味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 术品味 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G20峰会上的牡丹图遭众多网友批低端垃圾,这幅国画长啥样,↓↓↓↓大家自行鉴赏。好坏不是你说了算,看看历代名家画的牡丹图你就明白了。历代名家国画牡丹作品大赏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

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明徐渭《水墨牡丹图》花鸟画立轴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笔写意牡丹前无古人。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

白描花卉勾线技法教案

白描花卉勾线技法教案 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4、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5、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国画校本教材

工笔画创作 小组活动记录 (2017——2018)第一节:中国画的分类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分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初步的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分类。了解中国画中各个画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中国画的分类,及中国画中各个画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基本表现方法。教学方式采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画各个画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中国画的定义: 中国画:又称“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二、中国画的技法: 1、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工笔画”而言,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2、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相对于“写意画”。(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大意为原则)而言。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三、欣赏: 出示国画名家的作品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四、拓展: 出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五、小结: 第二节:中国画的用具(一)笔墨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国画牡丹精品26张 花开富贵 国色天香

国画牡丹精品26张  花开富贵国色天香 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历代名家国画牡丹作品大赏 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 《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 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 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 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

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 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 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 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明徐渭《水墨牡丹图》花鸟画立轴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

《白描花卉》

《白描花卉》——临摹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白描花卉画的练习,提高描线的技巧,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在顿挫、提按中画出流畅或凝重的线条,表现出所描绘的对象的质感和量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的方法、技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让学生用铅笔或者其他画笔代替毛笔。 教学教具: 花卉白描图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临摹一幅白描花卉,临摹前先讲一下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名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

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学生活动:大家对国画有了了解,那么大家从书上可以找到几幅中国画欣赏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白描花卉》——临摹画 1 讲解“白描”的含义: 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 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2、同时指出这节课主要是“临摹”,并讲解其含义: “临”——是照着原作描画。 “摹”——用薄纸蒙在原作上面描画。 3、教师小结临摹的意义:绘画的临摹主要是指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描绘。临摹是学习绘画技巧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学习前人的技法和经验。我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临摹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写生,即所谓“师古人”和“师造化”。在临摹中研究、分析、揣摩画家创作的意图和表现技巧。 4、教师出示本节课要临摹的白描画稿让学生欣赏,同时启发学生细心观看线条的变化。 教师讲解绘画方法: 1、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

最基本的国画常识

最基本的国画常识(图文解说) 中国画的概念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院体画

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民间画

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有些又趋于朴实、热烈某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 动物画 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达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动物画不要求维妙维肖,允许夸张与变形,但要有个性,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 扇面画

工笔花卉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工笔花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白描花卉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与用笔方法, 以及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运用勾线笔勾勒线条,画一幅白描花卉 教学难点 掌握工笔画的用笔用线特点,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起笔、运笔、收笔的技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工笔花卉作品、笔墨纸砚等 教学过程 组织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老师今天让你们 准备了........生:“国画材料"师:“同学们肯定猜出了 我们这节课啊要画一幅国画,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艺术都是源于生 活的,大家抬头看这是我拍的一张荷花图,我想用国画的 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师示范写意荷花)展示问生这个 国画技法中的?生“写意”。在课下我还画了一幅荷花图,同学们看看这幅画是什么?生“工笔”。同学们知道的可

真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工笔花卉。(板书课题 《工笔花卉》)。 这一环节通过我们国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工笔绘画。 二、新授 1.特点。 同学们看看我这幅工笔荷花,也可以起身看看周围张 挂的工笔画,也可以欣赏课本上的工笔画,一起研究一个 问题工笔画的特点。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也可同学间相 互讨论一下。我们从线条、造型、设色以及画面感觉等方 面进行总结。生说自己的观点。 2.用笔方法 不同的画会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工笔讲求勾线和填色。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勾线,拿起我们的勾线笔,请同学们 用正确的执笔姿势握笔。嗯,这个同学拿笔姿势很准确, 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为什么这样拿笔呢?请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解说一起感受一下吧!在画线时,大拇指往前推, 食指中指往后勾,无名指小拇指向前抵。指实掌虚,中锋 用笔,让笔与纸面保持垂直。 3.用线方法。 我们蘸一下淡墨,在我们的熟宣纸上感受一下,熟 宣纸的特性吸水性不强,我们感受一下用线,画短线时手 腕用力,画中线时胳膊用力,画长线时肩用力。勾线时, 要用力均匀,气韵流畅。起笔要顿笔,行笔要稳,收笔要虚。要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师指导生练习,找几个同学 的练习放大屏幕指点学习。

白描花卉临摹 教案

课题:白描花卉临摹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型 授课对象:初中2年级 教材分析: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形式的一种,主要多用于人物或双勾花鸟画。白描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浓淡粗细来体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和变化。白描作为国画的一种画种,古代则称之为白画,通常也叫线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轻重、顿挫、刚柔等,各种节奏变化都是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练习画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运笔、用墨、用线以及构图等方面的基本功,以及掌握花鸟画的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白描是画工笔画上颜色的基础,首先是通过白描画法勾出画面的轮廓,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线条的曲折,弯曲变化之美,在跟老师的交流的中能够了解白描的魅力。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的特点画出优美生动的画作。 教学难点:对工具材料性能的初步掌握和基本技法的运用,如何能够把握用线、用笔画出一幅趣味生动的画。 教学方法:在讲授、欣赏、演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 1.教法:课本、作品讲解 2.学法:多练习速写,写生花卉、草木等

教具准备:课本、图片 学具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出示范画。(4分钟)二:引入新课:“白描”即线描 ,古代称“粉本” ,后成为一个独立画科 ,具有单纯朴实、造型严谨、气韵生动、讲究用线、形式感强等艺术特点按现代广义的理解 ,属于素描之一种 ,古代称为“白画”或“粉本” ,即是绘画的底稿。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加些人物画。(4分钟) 三:讲授新课:(27分钟) (一):导言: 总结、评价前课工笔花卉的情况,并表扬优秀作品 1:临摹前的准备:学习白描首先从临摹入手,学习今古名家的表现技法,其次是到生活中去观察、写生。 ①:范本的选用。 ②.:读画:选定范本后,分析理解其技法特点。通过读画,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2:怎样临摹:用笔切记挑、滑。一般说来,勾好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要领在于: a:起笔藏锋,如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右行。反之,则欲左先右,上下行笔也如此要求。 b.:行笔要稳、速度宜慢,用力要均匀。行笔中途转向应稍停为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以免出现侧锋。 C:收笔回锋,使线条沉稳含蓄,避免“飘” (二)作品欣赏 《朝元仙仗图》 宋代画家武宗元。从这幅画中,可以感受到白描作品的魅力。整幅画以铁线为主,劲挺流利。画的内容虽然取材于道教神话人物,它的内容显然已经超过了对神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工笔花卉》精品教案

《工笔花卉》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工笔花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临摹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笔表现方法,感受学习工笔花卉的乐趣。通过分析不同的国画作品及表现内容,认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花卉,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独特的画面效果上,都体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情趣,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白描花卉及工笔淡彩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线条工整、缜密细致)、类型(白描、重彩、淡彩)与用笔方法,以及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2.通过熟悉笔墨属性,在欣赏、临摹中学习工笔画的用笔手法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勾线、着色(分染、罩染)等传统技法,尝试临摹完成一幅白描或工笔淡彩花卉作品。 3.在学习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精工细描的独特魅力,增进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激起学习工笔画的兴趣,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狼毫勾勒线条、白云赋彩的方法临摹一幅白描或工笔淡彩花卉作品。 2.教学难点:掌握工笔画的用笔、用线、着色特点,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起笔、运笔、收笔的技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教师语言:(出示图片)同学们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这是一幅工笔画,属于中国画。 教师语言:中国画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两类。(出示选择题图片)你知道工笔画与写意画有什么区别吗?写意画造型简洁,表现力强;用笔洗练,不拘一

格;用色和谐,水墨交融。工笔画造型严谨,再现自然;用笔工整,刻画细致;色彩写实,鲜明富丽。 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工笔花卉技法。 课题:《工笔花卉》 (二)讲授新课 1.工笔画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语言: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在唐代盛行起来,出现了《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描写现实生活的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明代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工笔画造型更加准确,充满诗情画意。(出示图片) 2.工笔画分类 教师语言: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幅工笔画有何不同?(出示图片)工笔画分为白描、工笔重彩、工笔淡彩三种类型。 教师语言:这几幅工笔画的表现内容又有何不同呢?(出示图片)根据绘画内容,工笔画又可分为工笔花鸟、工笔山水和工笔人物等类型。 3.工笔画绘画工具 教师语言:工笔画的绘画工具包括笔、墨、纸、颜。(出示图片)工笔画的笔分勾线笔(狼毫、兼毫、叶筋等),染色笔(大、中、小白云羊毫、兼毫等),底色笔(排刷等)三类。工笔画的纸要用熟宣、熟绢,以不漏矾为宜,熟宣的特点就是吸水性较弱,使水、墨、色不容易在纸上晕开。(出示图片) 4.工笔画绘画方法 教师语言:工笔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线和着色。 1)勾线 教师语言:工笔画勾线宜用“衣纹”“叶筋”等细而挺的狼毫笔。握笔时大拇指向前推,中指和食指向里勾,无名指和小指向前抵,五指紧握笔杆,指实掌虚,中锋用笔,让笔与纸面保持垂直。短线运腕,中线运肘,长线运肩。勾线时,要用力均匀,气韵流畅。起笔要顿笔,行笔要稳,收笔要虚。要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出示图片,播放视频)

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学生张铁瀚 指导教师孙 年级 2009级 专业家居设计 系别美术系 学院美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年月

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张铁瀚 摘要:白描花卉是中华民族绘画的瑰宝。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摪谆瓟。是古代“白画”的发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本文从白描花卉线条用笔要求流畅、挺拔、古拙、苍劲等多变的特点,阐述线在白描花卉的最高标准和韵律,从而使人们懂得欣赏白描花卉的重要方法,就是看画中笔法的运用。 。 关键词:展示设计家具展会 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一、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 (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二)复勾: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 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勾勒白描花卉要掌握哪几点?一是表现花卉形体结构,二是表现花卉质感三是用笔方法及勾线顺序。 二、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白描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

学画中国画-花卉

学画中国画——花卉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 2、复习学过的中国画花卉的笔墨技法,进一步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并运用于实践。 3、进一步培养国画的表现能力。 重点 进一步了解中国画写意花卉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采用欣赏作品及相应的资料图片进行解决) 难点 写意花卉的笔墨技法。(通过写生、默写、示范进行解决)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墨汁、国画颜料、宣纸、毛笔、清水等。 学具:墨汁、国画颜料、宣纸、毛笔、清水、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花在我们生活里随处可见,你都知道哪些花?(幻灯片演示荷花、梅花、喇叭花、菊花,学生齐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在国画中花卉该如何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画家是怎么画的? 三、讲授新课: (一)分析水仙花图片与作品的造型、笔墨特点。 提问:它们美在哪里?是谁画的?是怎样画的? 1.作者:潘天寿。(出示潘天寿图像)检查学生上网查的情况(活到78岁,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当过老师、教授,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但色彩都比较单纯。) 2.色彩上: 提问:有哪些色彩?绿白亮色搭配,使得画面格外清雅、挺拔。 3.表现方法:两丛盛开的水仙花一直、一斜地贯穿整个画幅右上角,使得形式上格外生动。 哪些地方宜用线表现?有的概括、狭长而密集的叶用线表现。 (二)分析荷花图片与作品的造型、笔墨特点。 荷叶:泼墨法。大笔蘸满水墨,纵横挥洒,哪些地方宜用点或阔笔表现?荷叶用阔笔表现。 荷花:几笔洒脱的红色,表现了荷花的娇嫩自若。(与大面积的荷叶形成对比)芦叶:点缀(生机勃勃) (三)分析牡丹花图片与作品造型及笔墨特点。 作者以多变的笔法,画出了上下、左右、内外层叠的花瓣,周围几朵大小花蕾,有的含苞欲放,显得分外富贵娇娆。 (四)分析写意花卉的学习方法及绘制过程。 1.怎样选择用笔用墨的方法? 出示水仙、荷花、牡丹作品

国画花鸟的基本画法教学

花卉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 一 ) 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 ( 复瓣 ) 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後叶的变化,最後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结构。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幅度的删减或调整。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鸟类的观察 禽鸟在中国画中又称为「翎毛」,可区分为水禽与山禽两大类,依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禽、雉禽等类,各类的特微与习性如下:(一)涉禽:栖於浅水中捕食鱼虾,它的嘴、颈、脚都很长。例如鹤、鹳、鹭鸶等。 (二)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多捕食鱼虾和小虫。

趣味国画--写意花卉说课稿

《创意绘画--写意花卉》说课稿 说课教师:孔英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画学习单元,第八课《写意花卉》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说教材。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展开。 教学背景中的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大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笔墨情趣后,从熟悉喜爱的花卉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笔墨技法并进行创意实践,同时,借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染。 本课教学分三课时完成,开课课时为第三课时,通过第一课时重点了解笔法墨法规律和第二课时初步尝试写意花卉技法表现后,第三课时重韵的表达,鼓励学生在笔墨基础上实践创新,乐于在小组合作中发现生活之美,升华艺术之美,最后达到情感升华。在中国画学习单元中,为接下来写意蔬果创作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背景中的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学习热情较高,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融入课堂有所收获,是教师思考设计本课的重中之重。本课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层,鼓励某项能力强的同学大胆发挥专长,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本课学习。 基于对教学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纬度: 1、知识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花卉的多种表现创新技法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的领会、感知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摩、讨论、合作等方法,在掌握基础笔墨知识后敢于大胆创新和尝试形式不同、材料不同的水墨融合表现,并乐于小组的形式完成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画笔墨情趣的喜爱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在对传统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表现的兴趣和能力。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乐于学做一个懂得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学过的基本笔墨技法以创新的形式表现自然花卉 2、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难点定位为学生对材料创新及创意技法的表现。 第二部分说教法: 我将用情景创设、媒体演示讲解、实物教学的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学生好奇心。根据学生能力情况,在课堂中通过“以强带弱,以兵救兵”的方法分层开展教学。 第三部分说学法: 在课堂中通过分组的集体学习方法,展开讨论,达到课标提倡的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方法完成本课系列学习活动。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分四个环节:分别为情景导入3分钟、探究新知5分钟、创新实践26分钟、情感升华6分钟。 第一环节:兴趣提升、情景导入 教师进行课堂安全教育过后,播放视频,学生欣赏自然之中花之美态。并请学生上台配上音

大学国画白描教案

白描教案 白描的概述 学习白描课程,是为了增强线条的绘画能力,更好的把握线条的虚实,用线为体服务。加强对事物的描绘能力。白描画法是指以墨线描绘物体,不著颜色的画法。中国画是线条的雄辩,尤其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于刚建于婀娜中。欣赏白描画,讲解绘画中线条的体现。 工具介绍 笔、墨、纸、砚是工笔(白描)主要工具材料。 笔:勾线笔类是工笔的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勾线多用笔挺 拨、富有弹性,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细而尖的笔。 如:衣纹笔、红毛笔、叶筋笔、点梅笔、羽筋笔、拖线笔等。染色笔:多运用吸水量较多的。如: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毛羊毫。选择毛笔一般以“平”“园”“尖”“健”为佳,笔用完要洗干净、整平、整圆,保养好。 墨:一般多用油烟墨个别地方甲松烟、油烟墨有光彩、松烟墨不会反光较 灰。墨色黑质细,墨身浸水时四边平整不变形为佳。磨墨时压力不可过大过 猛。用毕:勿泡在水中。目前大都用墨汁。(学生已集体购买一德阁墨汁) 纸:一般工笔画多选用熟宜或绢,更常用熟宜,如水雪宣、云母宜、蝉衣 宣、书画笺等。其性能是不渗水,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式笔直。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造用。 砚:好视一般质细腻,易不墨,不渗水,墨不易干等优点。介于教学方 便,可用白瓷碟。另外,还需笔浇和调色盘等。(不上色的情况就可以不用调色盘,梅花碟等)

课堂示范 白描作画过程 1选稿,白描的临摹最好选择印刷精致,细节清晰,有局部放大的传统名作,比如我们欣赏过的一些古代工笔花卉。 2读稿,这个环节十分的重要,就像我们在画画之前需要大量仔细的观察一样,读画也是十分重要的。观察仔细,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画所体现的精神,带着情绪入画,通常对学习绘画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画线条。另外,也可以直接的观察到花卉的生长特征,线条的走向趋势。 3起稿,画稿小必须放大,通过复印或投影用铅笔将画稿妨碍到素描纸上,要求力求与原作的线条接近,形状比例准确,来龙去脉理顺,不能马虎。 4过稿,通过拷贝箱(台)将素描铅笔稿复制到纸或绢上。 5描绘,用毛笔勾勒,勾时必须分析墨色浓淡。线条的粗细虚实变化。强调运笔技巧以及作画者的心态。 示范绘画 白描线条的笔法变化来源于书法。每一条线在笔法上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对起笔、处笔、收笔的要求,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逆人、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所谓“逆人”是指起笔藏锋,即欲右先左,欲历先右,欲下先上,欲上先下,逆入平出,以使线条含蓄而劲力内敛。 “涩行”是指行笔速度要慢。行笔稳、速度慢,笔锋的压力才能均匀,压力均匀线条才能均整。 行笔的过程中有两种运动变化: 1.笔锋平等的使转变化。平等行笔比较简单难在笔法的转折者勾线的功力。 2.笔锋的提按运动。提按是指行笔中的压力变化。“提”,笔锋的压力轻,线条变细;“按”,笔锋的压力加重,线条则变粗。行笔中途停顿略按“顿”,略提向回折为“挫”。转折、提按、顿挫是行笔过程中最基本的笔法变化“紧收”是指收笔回锋。线条结束时把笔锋向来的方向收回称为收笔回锋。即书法中的“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使线的结尾紧收与起笔相照应,含蓄而不外露。起笔藏锋、收笔回锋是中国画用笔最基本的法则,但在外形上也圆笔与尖笔的区别。起笔的圆笔是明显

花卉欣赏与花文化

学生选修课报告 课程名称花卉欣赏与花文化 院部名称园艺学院 专业园林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建兰的栽培技术及花文化概述 学生: 10 级园林专业班成绩: 摘要:建兰的特征、栽培现状、花文化以及应用。 关键词:建兰、盆花、气质、通风、美学。 正文: 1.建兰的概述: 中国传统的兰花Cymbidium spp,指兰科兰属中产自国内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生兰种类,主要包括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和春剑等。这些地生种类具有花小、花色淡雅、花香馥郁、叶姿殊雅和四时常青的特点,习惯上被称为国兰,国际上称之为东方兰。本实验采用的为春剑,其叶呈细长剑形,花浅黄绿色。一花序常2-5朵花,花期常2-3月。在云南,贵州和四川均有生长。 建兰(Cymbidiumensifolium),又名四季兰、秋兰。多年生兰科草本植物,是指主花形成在盛夏金秋的中国地生根兰花,植物学界以其主产地福建而为名。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差。建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我国南方栽培

十分普遍,是阳台、客厅、花架和小庭院台阶陈设佳品,显得清新高稚,并在国兰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作为盆花的生产量均急剧增加。同蝴蝶兰及大花蕙兰一样,作为主要的洋兰生产种,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2.建兰的栽培技术要点: 国兰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栽培基质要求疏松肥沃,透气排水,微酸,无病虫害,无毒, 无污染,忌发热干燥,渍水盐碱酸粘质。国兰的栽培关键在于要处理好通风透气与保水性能之间的关系。 兰重在养根,花叶并茂的前提是根系生长良好。兰花为肉质根,喜欢疏松透气而湿润的栽培基质。目前云南省的洋兰盆花商品化生产均采用水苔作栽培基质,而国兰盆花仍主要用土壤栽培,兰花的生长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且不利于国兰规模化生产与管理,为此,我们进行了国兰栽培基质对比试验,以探索既适宜兰根生长,又便于商品化生产的国兰栽培基质。 ①:兰科特征是要求疏松且透气性好的酸性土,所以栽培过程中透气尤为重 要。 ②:基质珍珠岩使用前冲洗干净,锯木屑等需发酵清洗消毒。 ③:栽培过程中,基质有低盐化趋势,需要一定含盐量基质。 ④:施肥后阳离子代换量普遍增高。所以过程中尤其注意不要施肥太多烧根。 ⑤浇水:兰花叶片有较厚的角质层和下陷的气孔,比较耐干旱,因此需水 分不多,以经常保持兰土"七分干、三分湿"为好。一般情况下,春天2-3天浇水1次,花后宜保持盆土稍干一些,4月以后宜保持盆土略湿润;夏天气温高,可每天浇水1次;秋季则宜见干见湿;冬季浇水宜少。春兰孕蕾期,宜保持湿润,但也不能过湿。干旱和炎热季节,傍晚应向花盆周围地面喷雾,增加空气湿度。 ⑥施肥追施农肥新植兰花第1年不宜施肥,经过1-2年的培养待新根生长旺盛时才可以施肥。一般从4月起至;立秋止,每隔15-20天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水;盛夏酷暑,停止施肥。施肥时间以傍晚为宜,并避免液肥沾污叶片。

中国画(白描)教案

《中国画——白描》(32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画——白描 教材分析: 白描技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也是广大专业、业余人士十分喜爱的画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白描的兴趣,提高学生线描的技巧,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质感和量感。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2. 提高学生描线的技巧。 教学重点:用毛笔线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白描的方法表现人物、花鸟的技法,线条的不同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课:白描基础知识与练习(4课时)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古代称之为”白画“,是中国画中用毛笔墨线勾画对象轮廓,有时也可渲染淡墨。 2、分类: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 单勾: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复勾: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 二、白描的特点: 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 三、白描的发展与代表画家和作品: 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白描最早是做为工笔画的底稿形式存在的,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如我国最早的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这两幅图中的线描已由过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这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般的紧劲连绵的线条被誉为“春蚕吐丝”。唐代吴道子的画作笔简神全,意气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为白描画、水墨画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描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始于宋代,各代均有杰出代表。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是宋代杰出的人物、鞍马、山水画家。更是把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传世的白描作品有《维摩诘演教图》、《五马图》等。此外,还有宋代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元代张渥的《九歌图》、明代陈洪绶的《西厢记-窥简》、《屈子行吟图》、《水浒叶子》、清代任伯年的《三友图》等等,都是难得的白描杰作。

中国画的20种分类

中国画的20种分类 中国画的20种分类 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派。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大夫甲意画”。用书卷气作为一个评画的标准,意指诗意画或称诗卷气。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谈设色写意写为多。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维、元倪云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 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 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