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恰当

19.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

②途径,方法

③风尚

④思想,学说

⑤道理,规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2)动词

①取道

②走路,赶路

③说,讲

④通“导”,引导,疏导

20.得,dé

(1)名词

①收获

②心得,体会

(2)动词

①取得,获得

②具备

③能够

④完成

⑤通“德”,感恩

(3)形容词

①融洽

②对,正确

③得意

(4)副词,必须、应该

21.度,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②限度

③制度,法度

④气度,常态

(2)量词,次,回,个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②过

读音二:dúo

(1)动词

①丈量,计算

②推测,估计

22.非,fēi

(1)形容词,不对的,

错误的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

不对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

当于“不是”

③无,没有

(3)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

写句中,相当于“不”

②除了,除非

23.复,fù

(1)动词

①回来

②恢复

③回答

④报复”

⑤通“覆”,遮盖,盖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②繁复,重复

(3)副词,再,又,

24.负,fù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②担负,担当

③仗恃

④辜负,对不起

⑤背弃,违背

⑥覆盖

(2)名词,失败

25.盖,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②器物的盖子

(2)动词

①遮盖

②胜过,压倒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

(4)语气词,用在句

首,不译

读音二:hé

疑问代词,通“盍”,

何,怎么

26.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②事故,变故

③旧交,老朋友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

②衰老

(3)副词

①故意,特意

②过去,从前

③仍然、仍旧

④本来

(4)连词,所以

27.固,gù

(1)名词,险要的地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②坚守,安守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②坚固

③坚决,坚持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②表确然,确实,实

③表让步,固然

28.顾,gù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②看,视

③看望,拜访

④关心

⑤照顾

⑥顾虑,考虑

(2)连词

①表转折,只,只是

②表反问,反而,难

29.归,guī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②返回

③归还

④归属,归依

⑤归到一处,汇聚

30.国,guó

名词

①国家

②诸侯国

③国都,京城

④地区,地域

⑤国事

31.过,guò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②胜过,超过

③拜访,探望

④到,来到

⑤犯有过错

⑥责备

⑦过时

(2)名词,过失,过

(3)副词,过分,过

32.何,读音一:hé

(1)代词

①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③怎么

(2)副词,多么

(3)助词,即今“啊”

读音二:hè

动词,背、扛

33.恨,hèn

(1)名词,怨恨

(2)动词

①遗憾

②怨恨

34.胡,hú

(1)名词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

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

多指匈奴

②兽类颔下的垂肉

(2)代词

①什么

②为什么,怎么

35.患huàn

(1)名词

①忧患,祸害

②讳忌

(2)动词

①担忧,忧虑

②危害

36.或,huò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②有时

(3)连词,如果,假如

37.疾,jí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②痛苦,疾苦

③毛病,缺点

(2)动词

①患疾

②厌恶

③痛心

④痛恨

⑤妒忌,通“嫉”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②强,猛烈

38.及,jí

(1)动词

①追赶上

②到,到达

③涉及

④比得上

⑤接近

(2)连词,表并列,和,与

(3)介词

①和,同,跟

②趁着……之时

39.即,jí

(1)动词

①靠近

②登上(帝位)

(2)副词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

当于“就是”

(3)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

果”“假设”。

②表让步,相当于“即

使”“纵使”“就算是”

(4)介词,表时间、

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40.既,jì

(1)动词,完了,尽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

作的完成。已经,……以

后。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

接,“不久”“一会儿”“后

来”,有时“既而”连用

③表范围。“全”“都”

(3)连词

①既然

②既……且……,

既……又……,表两种情

况同时存在

41.假,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②凭借,借助

③宽容

④给予

(2)形容词

①虚假,假装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3)连词,相当于“如

果”“假如”,多“假使”“假

令”连用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42.间,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门缝,夹缝

②中间

③期间

(2)量词,房屋的最

小单位

读音二:jiàn

(1)名词

①空隙

②机会

③(不多)时间

(2)动词

①离间

②参与

③间隔,隔断

④夹杂

(3)副词

①表时间,有时,偶

②表状态,从小路

③表情态,秘密地,

悄悄地

43.见,读音一:jiàn

(1)动词

①看见,看到

②会见

③谒见,拜见

④召见,接见

(2)名词

①见识,见解

②看见的东西

(3)代词,放在动词

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

(4)介词,表被动,

相当于“被”

读音二:xiàn

动词

①引见,使……见

②表现、出现、显露

44.解,读音一:ji

ě

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

物的肢体

②解开,脱去

③分开

④解释,解答

⑤理解

⑥解救,消除

读音二:xiè

动词,缓和,消减

45.就,jiù

动词

①趋,赴

②靠近,接近

③上(车、路)

④赴任

⑤担任

⑥成就

⑦完成,成功

46.举,jǔ

(1)动词

①举起,抬起

②拿

③举出,提出

④举行,施行

⑤攻克,占领

⑥推荐,选拔

⑦升起

(2)形容词

①全,合

②尽

(3)名词,举动

47.绝,jué

(1)动词

①断绝

②绝交

③横渡

④停,止

(2)形容词

①达到极点

②陡峭的

③隔绝的

(3)副词

①很,非常

②全然

48.堪,kān

动词

①经得起,受得住

②胜任

③能够

49.克,kè

动词

①战胜,攻下

②成功,完成

③能够

④克制,约束

⑤通“刻”,刀刻,雕

50.类,lèi

(1)名词

①种类

②事例

(2)动词

①类似,相似

②类推

(3)副词。大都、大多

51.怜,lián

(1)动词

①哀怜,同情

②疼爱,爱惜

③爱戴

52.弥,mí

(1)动词,满,遍

(2)副词,更加,越发

53.莫,mò

(1)名词,通“暮”,晚上(“暮”的本字)

(2)代词

①没有(谁)

②没有(什么)

(3)副词

①表否定,不

②表禁止,不要

③表测度,或许

54.乃,nǎi

(1)代词,你(们),你(们)的

(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3)副词

①表承接,就、便、即

②表时间间隔之长,才,再

③表范围,只,仅仅

④表意外,竟然,却

(4)连词,表承接,于是,就

55.内,读音一:nèi

(1)名词

①里面

②皇宫,宫内

③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④内心

读音二:nà,通“纳”

动词

①让进

③放进

③接纳,收容

④交纳

56.期,读音一:qī

(1)名词

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②日期,时候

(2)动词

①约会

②约定

③期望,希望

读音二:jī

名词。一周年,一整

月。

57.奇,读音一:qí

(1)形容词

①奇特,罕见

②特殊,不平常的

③珍贵的,稀奇的

④出人意料的(措施)

(计谋)

⑤美好的,合宜的

(2)动词

①惊异

②认为出众

读音二:jī

(1)形容词,命运不

好,运气不好,常“数奇”

连用

(2)数词,表单数、

零数或余数

58.迁,qiān

动词

①由下面移至上面,

泛指迁移

②调动官职,一般指

升官

有时也指降职

③放逐,征发

④改变,改动

59.请,qǐng

(1)动词

①请求。请人做某事。

②请人允许自己做某

③谒见,问候

④邀请,约请

⑤请教,请示

⑥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

不翻译

60.穷,qióng

(1)形容词

①处境困难,环境险

②不得志,不显贵

③贫困

(2)动词

①终了,穷尽,用尽

②寻到尽头

61.去,qù

(1)动词

①离开

②距离

③除掉,去掉

④前往,到……去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

(2)形容词,过去的

62.劝,quàn

动词

①劝勉,勉励

②劝说,劝告

63.却,què

(1)动词

①退

②使退,击退

③拒绝,排斥

④回头

⑤去掉,消除

(2)副词,表将要重

复或继续。还,再

(3)连词,表转折

64.如,rú

(1)动词

①往,到……去

②顺

③如同,好像

④及,赶上

⑤按照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

②表选择,或者

(4)助词,形容词词

65.若,ruò

(1)动词

①像,好像

②及,比得上

(2)代词

①表第二人称,相当

于“你”“你们”;作定语

时则译为“你的”。

②表近指,“这”“这

样”“如此”

(3)连词,表假设,

“如果”“假如”

66.善,shàn

(1)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

②好

③友好的,亲善的

(2)名词

①好人,好事,好的

行为

②好的方法

(3)动词

①交好,亲善

②长于,善于

③做好,处理好

④喜欢,羡慕

⑤通“缮”,修治,引

申为擦拭

(4)表示应答之词。

67,少,读音一:shǎ

o

(1)形容词,数量少,

不多

(2)动词

①缺少

②削减,减少

③瞧不起,轻视

(3)名词,少数人

读音二:shào

(1)名词,青年,少

(2)形容词

①年少,年轻

②小

读音三:shāo

副词,表程度,稍微,

略微

68.涉,shè

动词

①徒步渡水

②乘舟渡水

③进入,到

④经过,经历

⑤漫步,散步

⑥阅览

69.胜,读音一:shèng

(1)名词,胜利

(2)动词,战胜,取胜

(3)形容词

①优美的

③盛大的

读音二:shēng

(1)动词,禁得住,忍得住

(2)副词,尽,完

70.识,读音一:shí

(1)动词

①懂得,知道

②认识

③识别,觉察

(2)名词,知识,见识

读音二:zhì,通“志”

(1)名词,标记,记号

(2)动词,记住

71.使,shǐ

(1)动词

①命令,派遣

②叫,让

③主使

④使唤

⑤致使

⑥出使

(2)名词

①使命

②古代官名

③使者

(3)连词,假使,如果

72.是,shì

(1)形容词,正确

(2)动词

①认为……正确

②是,表判断

(3)代词,这,这个,

这样

(4)助词。作宾语前

置的标志。

73.适,读音一:shì

(1)动词

①往,到

②女子出嫁

③顺从,适合

(2)形容词,舒适,

满足

(3)副词

①恰好

②刚刚,刚才

读音二:zhé

动词。通“谪”,被流

放或贬职。

74.书,shū

(1)动词。书写,记

载。

(2)名词

①文字

②书信

③文书,名册

④书籍

⑤特指《尚书》,也可

泛指一切经书

75.孰,shú

(1)动词

①煮熟

②成熟

(2)形容词,仔细,

周详

(3)疑问代词,谁、

什么、哪一个

76.属,读音一:shǔ

(l)名词

①类

②等,辈

③亲属

(2)动词

①隶属

②管辖,掌管

③系,是

读音二:zhǔ

动词

①接连

②跟随

③连缀,撰写

④嘱托

⑤邀请,劝请

77.数,读音一:shù

(1)名词

①数目,数量

②算术

③法则,规律,命运

④技艺、方术

(2)数词,表示约数

读音二:shǔ

动词

①点数,计算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

读音三:shùo

副词,屡次

读音四:cù

形容词,密,与“疏”

相对

78.率:shuài

(1)动词

①率领,带领

②遵循,沿着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

二。(《治平篇》)

--其中不听从教导的

常有一两个。

(2)副词

①表约略或测度。大

约、大概、大都、大体。

有时“大率”连用。

②表范围,一律、都、

79.说,读音一:shūo

(1)动词

①说明,解释

②讲,谈

(2)名词

①说法,言论

②文体的一种,侧重

议论。

读音二:shùi

(1)动词,劝说,说

读音三:yuè,通“悦”,

喜欢,高兴。

80.私,sī

(1)形容词

①私人的,自己的

②私下,不公开的

(2)名词,私利,私

(3)动词,偏爱

81.素,sù

(1)名词

①白色的生绢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

③平常

(2)形容词

①白色的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

③没有文采的

(3)副词

①表情态,空,白白

②表时间,从来、一

向、平素、素来

82.汤,读音一:tāng

名词

①热水

②汤药

③同“烫”,热敷

④殷商的建立者

读音二:shāng

83.涕,tì

(1)名词,眼泪

(2)动词,流眼泪,

哭泣

84.徒,tú

(1)名词

①指服劳役的犯人

②一类人

③门徒,弟子

(2)形容词,空,光

(3)副词

①表情态,徒然,白

白地

②表范围,只是,仅

85.亡,读音一:wáng

(1)动词

①逃亡,逃跑

②失去,丢失

③灭亡

④死亡

读音二:wú

动词,通“无”,没有

86.王,读音一:wáng

名词

①天子,帝王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

②一国的君主,皇帝

③封建时候的最高爵位

④战国时期,诸侯多僭称“王”。

读音二:wàng

动词,称王。指统治天下

87.望,wàng

(1)动词

①向远处看

②盼望,期望

③临近

(2)名词

①希望,打算

②名望,声望

③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88.恶,读音一:è

(1)名词

①坏事,罪恶

②坏人,恶人

(2)形容词

①丑陋,样子难看

②坏,不好

③险恶。凶狠

读音二:wù

(1)动词

①憎恨,厌恶

②嫉妒

读音三:wū

89.微,wēi

(1)形容词

①隐蔽,不清晰

②微小

③轻微

④地位卑微

⑤不显露的,隐藏其高贵身份的

⑥精妙,深奥

(2)动词

①没有,一说“除了”

②不是

③衰败,衰弱

(3)副词

①表程度,稍微,微

微,略微。

②表情态,暗暗地,

隐约地

90.悉,xī

(1)动词

①尽其所有,总计

②详尽地叙述

(2)形容词,详尽,

全面

(3)副词,表范围,

却、全部、完全

91.相,读音一:xià

ng

(1)名词

①相貌

②扶助盲人的人

③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④官名,指宰相、丞

(2)动词

①观察,审察

②辅助

读音二:xiāng

副词

①表彼此,互相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

方。可根据情况分别译为

“你”“我”“他”

92.谢,xiè

动词

①道歉,请罪

②推辞,谢绝

③辞去,辞别

④感谢

⑤告诉,劝告

⑥请问

⑦凋谢,衰亡

93.信,读音一:xìn

(1)形容词

①言语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

③可靠的

(2)名词

①信用

②信物,凭据

③使者

④音讯,消息

(3)动词

①相信

②信任

③守信用

(4)副词

①表肯定,确实,实

在,果真

②表不确实,随意,

随便

读音二:shēn,通

“伸”。

动词

①伸张

②伸出

94.兴,读音一:xīng

动词

①起,起床

②起,掀起

③发生,产生

④兴起,兴盛

⑤使……兴盛

⑥复兴

⑦兴办,举办

⑧发动,调动

读音二:xìng

名词,兴趣,兴致

95.行,读音一:xíng

(1)动词

①行走

②运行

③经,历

④离去,前往

⑤实行,施行

⑥行酒,给客人斟酒

(2)名词

①古诗的一种体裁。

②行为,品行

③动作

(3)副词,将要

读音二:háng

(1)名词

①道路

②古代兵制,二十五

人为一行

③行列,队伍

④辈份

(2)量词

96.幸,xìng

(1)动词

①宠幸

②皇帝到某处

③希望

(2)形容词,幸运

(3)副词,侥幸、幸

亏、幸而

97.修,xiū

(1)动词

①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阳楼。(《岳

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

楼。

②修理,建造

③整治,治理

④修养

⑤修订,修改

⑥编纂,编写

⑦学习,研究

⑧整饬

(2)形容词

①善,美好

②长,高

98.徐,xú

(1)形容词,迟缓

(2)副词,慢慢地,

缓缓地

99.许,xǔ

(1)动词

①答应,听从

②赞同,赞成

③相信

④期望

(2)名词,地方,处

(3)数词,表示不定

(4)代词,这,这样

读音二:hǔ,象声词

100.阳,yáng

(1)名词

①太阳,阳光

②山的南面

③古代哲学概念,阴的对立面

(2)形容词

①凸起的,刻印时,线条凸起为阳文

②通“佯”,假装

101.要,读音一: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②险要

③简要,切要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②总括,概括

③想要,希望

读音二:yāo

(1)名词,通“腰”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②要挟

③相约

102.宜,yí

(1)动词,应该,应当

(2)形容词,适宜,合适

103.遗,读音一:yí

(1)名词,遗失的东西

(2)动词

①遗失,丢失。

②遗留

③舍弃,放弃

读音二:wèi

动词,送给,给与

104.贻,yí

动词

①赠送

②遗留

105.易,yì

(1)名词,《周易》简称

(2)动词

①换,交换

②改变,更

③轻视

④代替,替换

(3)形容词,容易

(4)副词,很,非常

106.阴,yīn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

②阴影,树明

③光阴,时光

④古代哲学概念,与

“阳”相对

(2)形容词

①昏暗

②阴冷

③属于死人的,如“阴

宅”“阴火”

④凹入的

⑤阴险

(3)副词,暗中,暗

地里

107.右,yòu

(1)名词

①右边

②地理上以西为右

③古代官职以右为

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

④引申为上

⑤世族大家

⑥车右,古时在战车

上负责主帅的安全

108.再,zài

(1)数词

①两次

②第二次

(2)副词,与现代汉

语“再”相同

109.造,zào

(l)动词

①往,到

②制作

③修建,建造

④制定

110.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②知识

③交情,来往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②主持,管理

③了解

④识别

⑤交游

读音二:zhì

通“智”,名词,智慧

111.致,zhì

(1)名词,意态,情

(2)动词

①送达

②表达

③招来

④取得,得到

⑤到,达到

⑥使,致使,导致

(4)形容词,精细

(4)副词,尽,极

112.质,zhì

(l)动词

①抵押,作抵押品

②询问

(2)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

证的人或物

②本质,资质

③质地,底子

④通“贽”,古时初次

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⑤通“鑕”,刑具,杀

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3)形容词,质朴

(4)副词,正,刚刚

113.治,zhì

(1)动词

①治理,管理

②整治,训练

③整理

④医治

⑤对付,抵御

⑥惩处,处置

(2)形容词,太平,

安定,与“乱”相对

114.诸,zhū

(1)形容词,众

(2)兼词

①代词兼介词,相当

于“之于”

②代词兼语气助词,

相当于“之乎”

115.贼,zéi

(1)名词

①祸患,祸害

②作乱叛国的人

③强盗

(2)动词

①害

②杀害

116.族,zú

(1)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

②种族,民族

③类

④(筋骨)丛聚集结

之处

(2)动词,灭族

(3)形容词,众,一

117.卒,zú

(1)名词

①步兵

②古代军队编制,百

人为卒

③差役

(2)动词

①死亡。古代大夫死

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

后为死的通称。

②完毕,结束,到……

(3)副词,表终结,

终于,始终,到底

读音二:cù

副词,通“猝”,仓猝,

突然,匆忙

118.走,zǒu

(1)动词

①古代指疾行,即跑

②逃跑

③使之逃跑

④奔向,趋向

(2)名词,仆人

(3)形容词,快,赶

119.左,zuǒ

(1)名词

①左边

②东面,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

③较低的地位

④车上的尊位

120.坐,zuò

(l)名词,座位,通“座”

(2)动词

①古人席地取跪姿坐

②坐守

③犯法,犯罪

(3)介词,因为、由于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

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

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

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

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

语气助词"哉""也",可译

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可译为"哪里""什么"。译

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

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

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

""怎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

“啊”。

(四)何:通“呵”,喝

问。

【何如】【奈何】【若何】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怎么样”“怎么

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

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

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

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

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

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

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

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

译。

(三)可作词尾,译为

“……的样子”“……

地”。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

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可译为“才”“这

才”“就”等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

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

竟(然)""反而"等;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

种限制,可译为"只""仅"

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

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等。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

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

语。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

“这样”。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

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

怕……”。

【乃尔】译为“这样”。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

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

性定语,可译为"他的","

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

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

人称。译为“我的”“我

(自己)”或者“你

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

相当于“这”“这

个”“这些”。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

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

“恐怕”、“或许”、“大

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

“难道”、“怎么”。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

“是……还是……”。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

“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

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又,又……

又……,一面……,一

面……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

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再说”。例:

【且如】就像。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

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至,至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若何】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

【所在】

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

义,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

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译为“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

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

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

疑问或反诘。呢。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

此”、“于彼”。

2.相当于“于何”。译为

“在哪里”“从哪里”

等。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

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

顿,相当于“也”。

3.作词尾,相当于“然”,

译为“……的样

子”“……地”。

11.【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

或解释语气。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

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

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

气。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

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之谓也】【其……之

谓也】【其……之谓乎】意

思是“说的就是……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

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

反诘之意。例: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

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

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

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

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

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

依照,根据。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

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

略。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

且”“并且”等,或者省

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

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

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

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

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

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

“而”“来”“用

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

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因为"。例如: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

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或省去。例如: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

位和范围。例: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

用。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五)名词。译为:缘由,

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2.通“已”,止。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

作。

⑵把……作为或制成。

【以是】【是以】相当"因

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

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

是“有什么办法用

来……”“没有什么办法

用来……”

13.【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此。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三)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14.【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2.“在……方

面”“从……中”

3.由于

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见……于】表示被动。15.【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2。给,替。

3.比,和……比较。(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三)动词。

1.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16.【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

句,译为"可是""却";表

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

译为"虽然""倒是"。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

“非”“不”呼应着用,

译为“就是”“不是……

就是”。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

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

就是"。例如: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

调。可译为“已经”“原

来”“原来已经”。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

字的条数。

2。准则,法则。

(四)动词。效法。

(五)通假。同“辄”,

总是,常常。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17.【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

等。“……的”,“……

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

“……个方面”“……样

东西”“……件事情”。

3.用作

“若”“似”“如”的宾

语,译为“……的样子”。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

相当于“的”。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

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时

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

原因。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

示疑问语气等。

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

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

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的”,放在定语和中心

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

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

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

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

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

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

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三)动词,到……去。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用法18個常見文言 虛詞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个虚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个虚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8个虚词归纳总结 【“而”】 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一)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峡而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注: 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去"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 政》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 〈〈廉颇相如列传》 6)表目的因果,今译为:来。例释: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鳗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 ①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二)代词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 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0

高考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高考复习)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 实词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例: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古典诗文 2013-02-07 0617 5d56b7b40102e33y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一、而 【本义】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胡须。 【假借义】 1.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词、短语等)之间的各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成语举例】公而忘私——存而不论——避而不谈【成语例释】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蟹六跪而二螯——故其国富而兵强——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此人喜嘉善,而乐人攻己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夷以众,则游者众——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才”“就”“接着”“就在这时”“原来已经”。 【成语举例】废书而叹——鸡鸣而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言而喻 【成语例释】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经典文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掠泗、楚而溃——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此两处则用法与而同)——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③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 【成语例释】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经典文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 【成语举例】华而不实——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翼而飞——不劳而获 【成语例释】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 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 能默写文言名篇 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复习文言文就不是无的放矢了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18个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18个文言虚词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有木有眼晕啊?不怕,认真读完今天这一篇,保证你把虚词吃得透透的!! ……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十八个文言虚词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 [即时小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 [即时小练]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是诚何心哉 (《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即时小练]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答案:(1)①(2)⑥(3)④(4)

常考文言实词虚词

常考的文言实词 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 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考法最全汇总

文言文虚词考法最全汇总,附常考题+答案! 文言文的虚词千变万化 不做句子成分也没有实在意义 天啦噜,那么多的虚词都要求掌握? 别怕! 史上最全虚词攻略 ↓↓↓

【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 虚词: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

【答案】(1)—①(2)—⑥(3)—④(4)—②(5)—③(6)—⑦(7)—⑤ 虚词: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 【答案】(1)—②(2)—①(3)—⑦(4)—③(5)—⑤(6)—⑥(7)—④ 虚词: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汇总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汇总 1.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2.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3.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4.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5.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史上最全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 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 3、疑问代词——焉、何 (二)副词: 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 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 二、词类分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上海沪教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上海沪教版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与练习试题之“者”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与练习之“者” [词义例释] ★者,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 ☆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者”常见的意项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巩固练习]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4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客何为者? 8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9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2014江苏高考(必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 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 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