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综述_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综述_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综述_

2006,35(1):71-74.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

郑玉忠,张振霞,陈泽华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广东潮州 521041)

摘要:本文从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及添加物对其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外植体褐变的防治以及生根壮苗方法等,概述蝴蝶兰组培快繁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组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原球茎

中图分类号:Q943.1;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6)01-0071-04

Progress in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spp.

ZHENG Yu-zhong, ZHANG Zhen-xia, CHEN Ze-hua

(Department of Biology,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explants sources, culture mediums, hormones and nutrition compositions on multi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rotocorm-like body, the inhibition on browning of explants and methods of rooting and seedling strengthening before transplanting, are reviewed. Some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also provided for further study in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Key words:Phalaenopsis spp.; tissue culture; protocorm-like body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属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其花形奇特,姿态优雅,色彩鲜艳,花期长久,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蝴蝶兰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和开发蝴蝶兰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种子无菌发芽,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通过原球茎的增殖培养,得到大量幼苗[1]。早在1949年,Potor[2]利用无菌培养技术成功地促使蝴蝶兰花梗上的休眠芽发育成完整植株,该方法经过其他研究人员改进后,曾一度成为蝴蝶兰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1974年,Intuwong等[3]利用蝴蝶兰茎尖诱导产生了原球茎状体,再由原球茎分化成植株,为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原球茎是一类呈珠粒状的幼嫩器官,在兰科植物中多以这种器官发育、增殖和分化。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中有几个关键的时期:原球茎的诱导、原球茎的继代增殖、壮苗的培育。根据这几个重要的时期及其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蝴蝶兰组织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近年来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添加物对其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外植体褐变的防治,以及生根壮苗的方法等。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1 外植体的选择

诱导蝴蝶兰原球茎采用的外植体主要有根段[4]、花梗苗根尖[5]、花梗腋芽[6]、茎尖[7]、叶片[8-10]、胚

收稿日期:2005-08-03

基金项目:韩山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200503)资助

作者简介:郑玉忠(1977-), 男, 广东潮阳人, 硕士, 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注:张振霞为通讯作者。

第35卷 ﹒72﹒

[11]、花葶节间[12]、花梗节或花梗节间切段[13]、种子[14-16]等。顾伟民等[17]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成活率有差异,其中花梗侧芽的成活率最高,达75%,其次为花梗,成活率为62.5%,叶片和根尖最差,分别为12.5%和7.5%。针对不同外植体,取材方法也不同,通常取花梗节之间1~2cm长的幼嫩部分,切取长2~3mm的切段作为外植体[13]。如利用2~3cm长的根尖段,将其切成0.5~0.8cm,接种2周后根端切口处开始膨大,产生淡绿色瘤状愈伤组织[4];采用无菌种子苗茎尖作为外植体时,培养30d后基部出现愈伤组织,出愈率达85%以上[16];而利用正在培养的花梗苗生长旺盛的根尖进行培养,20d左右外植体膨大且表面颜色明显加深[5];陈之材等则用花梗腋芽为起始材料诱导花葶,由花葶节间切片可以高频率诱导分化不定芽[12]。

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蝴蝶兰组织培养所采用的基本培养基包括MS、1/2MS、VW、B5、KC、花宝及其改良型等,但对最适培养基的选择却不同,主要在于蝴蝶兰品种差异及外植体来源不同所致。周俊辉等[18]以红花品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MS、1/2MS和改良KC三种基本培养基,发现改良KC的效果最好,1/2MS次之,MS最差;张秀清等[9]、马子骏等[19]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蝴蝶兰的原球茎增殖培养以较低的无机盐浓度为好。王静等[20]以红花系085#和白花系0217#的杂交品种作试验材料,研究了大量元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大量元素对原球茎增殖有很大影响,1/2MS对原球茎增殖最有利。姚丽娟等[10]在MS、1/2MS、KC和VW的试验结果也表明,1/2MS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鲁雪华等[13]在花梗节间切段诱导原球茎的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进行筛选,也发现1/2MS或改良MS较MS效果好,减少MS中大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适当增加少量的叶酸和生物素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生长。陈勇等[1]认为,1/2 MS培养基对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效果均好于MS培养基,MS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不利于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杨美纯等[14]则认为,MS培养基最适合蝴蝶兰种子的萌发。另外,也有报道B5培养基更有利于蝴蝶兰根段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4]。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前,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细胞分裂素为6-BA,较高浓度(1~8mg/L)的6-BA能促进蝴蝶兰原球茎增殖,较低浓度(0.1~0.5mg/L)的6-BA则能促进原球茎分化[21]。也有研究认为,低浓度6-BA 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而高浓度(6mg/L)的6-BA刺激多酚氧化酶作用,使原球茎容易产生褐化[18]。姚丽娟等[10]研究发现,附加6-BA后,原球茎增殖量明显高于附加Ad或KT的,增殖效果为6-BA>KT>Ad>KT + Ad;当6-BA使用浓度在1.0~3.0mg/L时,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同时还发现NAA对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不明显。周俊辉等[18]则认为,低浓度的NAA对原球茎增殖和出苗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则不利。王静等[20]研究结果也表明,适宜浓度的6-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2.0mg/L 6-BA 和0.3mg/L NAA配合使用是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组合。叶晓青等[22]也发现,在添加BA和NAA的培养基中,原球茎的增殖系数比单独添加BA或NAA的高;单独使用2.0mg/L NAA的处理组,其繁殖系数也较高。而陈勇等[1]认为,高浓度的NAA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AA浓度从1mg/L增加到3mg/L,增殖率相应从98.3%下降到38.3%;其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单独添加3mg/L 6-BA,原球茎的增殖率与平均每块增殖数要高于其它各激素浓度的配比,且原球茎增殖迅速。彭立新等[8]在蝴蝶兰组培快繁研究中,采用3.0mg/L 6-BA + 0.2mg/L NAA配方,能够有效的诱导原球茎,同时还发现提高激素配比(5.0mg/L 6-BA + 0.2mg/LNAA + 活性碳1.0g/L),则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提高增殖系数,且不用转接就可直接生根成苗,避免转接过程带来的污染损失,简化了培养过程,因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此外,在培养基中加入1.0mg/L GA3对原球茎分化成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获得大量原球茎而避免分化成芽,适当添加GA3是有一定作用的[20]。

第1期郑玉忠,等: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 ﹒73﹒4 培养基添加物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一些氨基酸类添加物,也可以作为培养基中的有机氮源,例如甘氨酸能促进离体根的生长,丝氨酸和谷氨酰胺有利于花药、胚状体或不定芽的分化。水解酪蛋白和水解乳蛋白对胚状体或不定芽或多胚的分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天然有机物,如椰乳、香蕉泥、番茄汁等,也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如加入100~200mg/L香蕉泥,具有较大的pH缓冲作用,对幼苗发育有促进作用。

在不同添加物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水解酪蛋白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水解酪蛋白和香蕉匀浆相结合却对原球茎增殖有抑制作用,有机添加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有机添加物与培养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原球茎增殖有影响[20]。许多研究也表明,添加适量的香蕉泥、椰乳或含胶质的果菜汁等均对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促进效果[15,17]。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低浓度(0.5~1.0g/L)时对原球茎增殖影响不明显,高浓度(2.0~3.0g/L)时对原球茎增殖有促进作用,但原球茎有黄化现象[18]。蔗糖作为培养基的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剂,对原球茎的增殖生长影响较大。有试验表明,2%的蔗糖浓度有利于原球茎生长,2%~3%蔗糖促进芽的形成,5%的蔗糖有利于根的分化和生长[23]。陈勇等[1]也认为蔗糖浓度对原球茎分化有明显的影响,当分化培养基含1%或2%蔗糖时原球茎100%分化,尤其蔗糖为2%时,分化速度最快;蔗糖含量为3%~5%时,抑制原球茎的分化和生长,分化质量和分化速度都显著下降。

5 原球茎继代中褐化的防治

蝴蝶兰和其它兰科植物一样,原球茎状体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变死亡,不易增殖。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炭,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并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培养基中加入10%椰子水,也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减少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褐变[24]。蝴蝶兰的群体效应很明显,单芽容易褐化死亡,且增殖较慢,因此,刚诱导出的原球茎状体不能过早切割转移,在继代阶段接种时,应尽量避免切成单芽,增殖时切块也不宜过小,否则容易褐化死亡[10,25]。梁宏伟等[15]指出,添加香蕉汁对蝴蝶兰原球茎形成及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活性炭对于原球茎和幼苗生长也具有积极作用,防止培养材料出现褐化。

6 生根壮苗

壮苗培养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生根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此阶段的关键在于严格筛选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一般需降低培养基的激素含量,以便形成健壮苗。常用的生长素有IBA(0.3~1.5mg/L)、NAA(0.1~0.8mg/L)。鲁雪华等[13]认为,添加GA3 0.1mg/L + NAA 0.1mg/L的组合能明显提高生根率,且植株健壮,长势好。林宗铿等[26]则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培养基中的无机营养、NAA、蔗糖和多效唑四种因素对蝴蝶兰组织丛生芽生根壮苗的影响,发现无机营养是影响蝴蝶兰丛生芽生根率的主要原因,蔗糖次之,NAA和多效唑影响程度较弱;无机营养也是影响根长的主要因素,多效唑次之,NAA和蔗糖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用组培方法快繁蝴蝶兰较传统繁殖方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节省育苗用地;节省繁殖材料,提高繁殖系数;利用茎尖脱毒培养,挽救因受病毒侵染而退化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和欣赏价值。总之,组培快繁技术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尽管国内外在蝴蝶兰组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繁殖系数偏低,增殖难,继代所需周期偏长等问题,有些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也尚未建立经济高效低成本的标准化种苗生产体系。因此,仍需加强蝴蝶兰离体培养繁殖技术的研究,探索通过组培加快育种和提高种苗的繁殖速度,解决目前市场需求。

第35卷 ﹒74﹒

参考文献:

[1] 陈勇,等. 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和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31(11): 84-88.

[2] Potor G.. Method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Phalaenopsis stem cuttings[J]. Amer Orchid Soc Bull, 1949,(18):739-742.

[3] Intuwong O, et al. Clonal propagation of Phalaenopsis by shoot-tip culture[J]. Amer Orchid Soc Bull, 1975,(93): 893-895.

[4] 李进进,等. 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35(3): 209.

[5] 林宗铿,等. 蝴蝶兰花梗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福建热作科技, 2001,26(1): 4-7.

[6] 张元国,等. 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4,(6): 3-5.

[7] 潘学峰,等. 海南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5(3): 206-210.

[8] 彭立新,等. 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研究[J]. 天津农业学报, 1999,(5): 27-29.

[9] 张秀清,等. 蝴蝶兰实生苗不同器官的离体培养[J]. 植物学通报, 1996,13(1): 50.

[10] 姚丽娟,等.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探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33(3): 42-44.

[11] 李军,等. 蝴蝶兰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J]. 园艺学报, 2004,31(3): 413-414.

[12] 陈之材,等. 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J]. 园艺学报, 2003,30(2): 242-244.

[13] 鲁雪华,等. 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J]. 园艺学报, 2002,29(5): 491-492.

[14] 杨美纯,等. 蝴蝶兰的种子培养[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2,21(4): 258-260.

[15] 梁宏伟,等. 蝴蝶兰瓶播培养小试验[J]. 生物学通报, 2004,39(10): 57.

[16] 张福明,等. 蝴蝶兰种子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35(4): 303.

[17] 顾伟民,等.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04,(5): 12-13.

[18] 周俊辉, 等.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研究[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2002,15(3): 13-17.

[19] 马子骏, 等. 蝴蝶兰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15(2): 192-196.

[20] 王静,等. 大量元素、有机添加物、激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04,(3): 21-23.

[21] Bhattarcharjee S, et al. Effect of growth regulating substance on in vitro seed germination of Phalaenopsis hybrid[J].

Indian Agriculturist, 1999,43(1/2): 79-83.

[22] 叶晓青,等. 不同激素水平对蝴蝶兰原球茎状体增殖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02,(33): 42-44.

[23] 曹孜义,等. 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 甘肃: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79-181.

[24] 姚丽娟,等. 蝴蝶兰防褐化技术探讨[J]. 广西热带农业, 2004,(3): 12-13.

[25] 柴向华,等. 金边蝴蝶兰的叶片培养[J]. 热带农业科学, 2004,24(3): 18-21.

[26] 林宗铿,等.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蝴蝶兰丛生芽生根壮苗的条件[J]. 福建热作科技, 2002,27(1): 4-5, 11.

(上接第65页)

5 意义与进展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仅有5种,产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仅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一种,在四川攀西、广西、海南、云南和台湾等省区有引种栽培。民间药用全草,有清热袪湿、排石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肾茶中含有熊果酸(ursolic acid),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分子量为456, 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为肾茶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肾茶药材及相关产品的质量。近年来肾茶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在以肾茶为主要原料的各类新药产品的研制上,而对肾茶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四川攀西地区的肾茶生产中,收获肾茶没有固定时间,农户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根据其田间肾茶的长势,认为可保证有最高产量时才愿意收获,这必然造成肾茶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而对肾茶在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研究罕见报道,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中确定肾茶药材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刘亮,易自力3,蒋建雄,彭筱娜,黄丽芳 (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 从蝴蝶兰(phalaenopsis)的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就当前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原球茎增殖、生根壮苗、炼苗移栽化学诱变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蝴蝶兰;组织培养;诱变育种 中图分类号 Q9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7-08451-02 R esearch P rogres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Mutation B reeding of Phalaenopsis spp. LIU Liang et al (Cell Engineer Lab of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 Abstract T 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mutation breeding of Phalaenopsis,including the effect of ex plants,m edium,multiplication of protocorm2like b ody,m eth od of rooting and seedling strengthening,transplantation and chem om orph osis and s o on,was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in for2 m ation for this field. K ey w ords Phalaenopsis spp.;T issue culture;Mutation breeding 蝴蝶兰(phalaenop sis)为兰科蝴蝶兰属兰花,原产于我国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1]。蝴蝶兰花型奇特,色彩艳丽,花期长久,素有“洋兰皇后”的美誉。笔者就近年来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及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 兰花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但蝴蝶兰为单茎气生兰,很少有侧芽萌发,很难进行无性繁殖;蝴蝶兰也可通过种子繁殖,但发芽率低。因此,一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一是利用种子无菌发芽;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通过原球茎增殖,得到大量蝴蝶兰幼苗。为了减少变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有不通过原球茎途径而直接诱导“丛生芽”繁殖蝴蝶兰的研究报道。 1.1 利用原球茎快速繁殖蝴蝶兰的研究概况 1.1.1 外植体的选择。蝴蝶兰组织培养诱导原球茎的外植体有茎尖、茎段、叶片、根尖、根段、花梗腋芽、花梗节间切段、幼胚、种子等。茎尖是较容易诱导培养、成功率较高的部位,它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早在1974年,Intu2 w ong等[2]就利用蝴蝶兰茎尖诱导产生了原球茎状体,再由原球茎分化成植株,为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袁全国等[3-6]用蝴蝶兰的茎尖诱导出了原球茎。但蝴蝶兰是单茎气生性兰,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会散失母株,因此在蝴蝶兰组培中用茎尖诱导原球茎不太合适。 叶片作为外植体既可减少对母株的伤害,且取材不受季节限制。叶片诱导原球茎的因素很多,除了培养基、激素、天然复合物等,还与叶龄、叶片接种方式和接种部位等有关。田中道男(1975)和张秀清等[6]指出幼叶比成熟叶片诱导率高,且以整片直接插入培养基中较好;成熟叶片则叶基部诱导率较高。总之,叶片成功诱导出原球茎的报道较少。 根尖、根段培养成功的报道都很少,古川仁郎、长谷川等曾报道根尖诱导率低,不适宜蝴蝶兰快繁。中国台湾的林瑞松(1981)、曾宋君(2000)等报道了蝴蝶兰根尖培养的实验结果。 1.1.2 培养基的选择。不同品种的蝴蝶兰组培采用的培养 作者简介 刘亮(198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花卉组织培养。3通讯作者,E2m ail:yizili889@https://www.360docs.net/doc/1b14282130.html,。 收稿日期 2007204229基不同。周俊辉等[7]以红花品种为试材,添加了不同浓度的62BA和1mg/L NAA到3种基本培养基中,发现改良K C的效果最好,1/3MS次之,MS最差。李向英等[8]以日本国旗红蝴蝶兰为试材,采用改良VW培养基并加入活性炭和土豆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邹金环等[9]以大红袍和红唇美人为材料,结论是MS+花宝(N2P2K=6.526219)效果最好。张元国等[10]用试管苗茎尖在附加5.0mg/L62BA和0.5mg/L NAA 的MS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状体,诱导率可达100%。 不同外植体对最适培养基的选择也不同。曾宋君等[4]取杂交胚、花梗、幼叶、茎尖、根尖等不同外植体接入到添加了不同浓度的62BA、NAA和2,42D的几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现其4个月的杂交胚选用G3培养基附加0.2mg/L 62BA和0.5mg/LNAA的最好;花梗、茎尖和根尖则在MS附加5.0~10.0mg/L的62BA培养基上效果最好;而叶片以B5附加3.0~5.0mg/L62BA的效果最佳。 1.1.3 原球茎继代增殖。在蝴蝶兰继代增殖中最常用的激素仍然是BA和NAA,偶尔使用K T和2,42D。周俊辉等[7]的试验中随着BA浓度增加,原球茎增殖倍数均有下降趋势,且低浓度的NAA对原球茎增殖和出苗均有促进作用。王静等[11]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62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 1.2 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减少蝴蝶兰组培中产生的变异,王怀宇(1989)、刘荣维等[12]人提出了利用丛生芽途径来实现蝴蝶兰的快速繁殖。潘学峰等[13]采用满天红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取得了好的成果。 1.3 生根壮苗培养 生根阶段以较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根的发生和生长,激素比例以较低分裂素和生长素为宜,同时添加一些天然提取物,如香蕉汁、椰乳等也可促进生根。另外适宜浓度的活性炭有利于蝴蝶兰生根培养。张启香等[14]研究表明,低盐培养基1/4MS较适合生根培养,且当62BA与NAA的比值适宜时,根长势较好,土豆汁作为复合添加物对生根较为有利。陈之林等[15]将芽接种到附加香蕉汁的H y2 ponex1号培养基上壮苗生根,植株可迅速生长。曾宋君等[4]发现K y oto和G3培养基均具有较好的生根效果,激素浓度以0.1mg/L62BA和0.5mg/L NAA组合效果最佳,且在培养基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35(27):8451-8452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1]

下列培养基中________无机盐的浓度最低。 A MS培养基; B B5培养基; C White培养基; N6培养基 下列不属于大量元素的盐是____ A NH4NO3; B KNO3; C ZnSO4.7H2O; D MgSO4.7H2O 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A.根的形成 B.分裂 C.分化 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A.根的形成 B.分裂 C.分化 对生根培养不起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 A GA B IAA; C NAA; D IBA 植物离体培养中培养基的pH范围应该控制在( ).

A,5.5-6.0 B,4.0-7.0 C,7.0 高温灭菌后。培养基的pH会_________。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培养室里的湿度一般保持在_________ A 30~40%; B 50~60%; C 70~80%; D 80~90% 下列()不是细胞分裂素。 A、2,4—D B、6—BA C、ZT D、KT 在原生质体的培养中,渗透稳定剂的作用是 A 稳定原生质体的形态而不使其被破坏 B 支持作用 C 提供营养 D 调节PH值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或生产出()。

A、次生代谢产物 B、无病毒植物 C、人工种子 D、A,B,C均可 脱落酸(ABA)需要用_________法灭菌。 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过滤灭菌 D高压湿热灭菌 同一植株下列__ _____部位病毒的含量最低。 A 叶肉细胞; B 茎尖生长点细胞 C 茎节细胞; 表皮细胞 ,配制( )溶液时应先用10%的HCl溶解,再加蒸馏水定容. A 2,4-D B 6-BA C,GA3 D,IAA 合适的外植体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对以后建立悬浮细胞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褐化 B.坚硬

蝴蝶兰的传说

蝴蝶兰的传说 导读:“太好了,以收复了2个花精灵王了,本王子太厉害啦,哈哈哈哈。”库库鲁骄傲到“又不是你收复的,骄傲什么。”夏安安在旁边小声说道,可一不小心被库库鲁听到了,库库鲁生气的说:“什么,你这个地球庶民”……(因为夏安安和库库鲁吵架是每天的的事,所以此处省略100个字)。在另一个地方——就是仙女座公园的蝴蝶兰树上出现了一个粉红色头发的花精灵王,她飞到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说:“本姑娘真好看,好希望有人来观赏我。”她对着月亮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第二天,夏安安和千韩、班长、珊珊、妮妮、卢西奥一起去仙女座公园去观赏花卉,这就是今天的作业,到了仙女座公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好看的花,正当夏安安失落的时候,珊珊发现了那课蝴蝶兰树,对大家说:“快看,这棵树好美。“大家过来了,夏安安说:“哇!你们看,它的花苞多像蝴蝶啊!可它是什么树。”“我知道,这棵树叫蝴蝶兰树。”卢西奥说。“蝴蝶兰树,它也是兰花的一种么?”千韩问道。“对,我还知道它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秀绝天下的大山里,有一个清幽的山谷,空谷中有幽幽一池碧水,一天,一只孤独的蝴蝶被大山的秀气所吸引,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这个空谷。时被那绝世的柔情,亘古的魅力,还有那幽幽碧水与隔世离空的寂寞而陶醉!“终于找到我梦中所依”蝴蝶在心中诉说:“这个让我找了你千年的地方——空谷”。 于是,在一个星光斑斓的夜晚,当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天际时,

蝴蝶许下了它一生中唯一的心愿:金风乍起时,白露初临际,在碟化为尘的瞬间,希望千年的爱慕能变成生命种子,撒遍空谷。 流星化着一道优美的弧线,归于虚空。 来年山花烂漫时,空谷中真的萌发了一谷紫色幽兰——蝴蝶兰! 清风微拂,蝴蝶翩翩,池中碧波曼舞,兰香阵阵! 空谷从此不空!——这就是蝴蝶兰的传说。而蝴蝶兰族,就是从这空谷中走来,她们总是静静地生长于一处,不沾染人间烟火颜色。 就和莲花王族、紫薇帝族、凰河古族一样,蝴蝶兰族是这世间最古老神秘的种族之一,拥有着奇特的力量。 蝴蝶找寻到心爱,便会永久停下,不再离开。 她们幽守空谷,默默的守候着自己的所爱,不看一眼世间任何的繁华,不计较世间所有的荣辱盛衰。 所以它的花语是:我爱你幸福来的…… 【蝴蝶兰的传说-1000字】 1.蝴蝶兰作文 2.作文美丽的蝴蝶兰 3.关于蝴蝶兰的作文250字 4.我爱蝴蝶兰的作文 5.关于蝴蝶兰作文400字 6.蝴蝶兰的作文300字 7.小学作文:蝴蝶兰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综述_

2006,35(1):71-74.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 郑玉忠,张振霞,陈泽华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广东潮州 521041) 摘要:本文从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及添加物对其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外植体褐变的防治以及生根壮苗方法等,概述蝴蝶兰组培快繁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组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原球茎 中图分类号:Q943.1;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6)01-0071-04 Progress in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spp. ZHENG Yu-zhong, ZHANG Zhen-xia, CHEN Ze-hua (Department of Biology,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explants sources, culture mediums, hormones and nutrition compositions on multi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rotocorm-like body, the inhibition on browning of explants and methods of rooting and seedling strengthening before transplanting, are reviewed. Some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also provided for further study in tissue culture of phalaenopsis. Key words:Phalaenopsis spp.; tissue culture; protocorm-like body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属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其花形奇特,姿态优雅,色彩鲜艳,花期长久,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蝴蝶兰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和开发蝴蝶兰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种子无菌发芽,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通过原球茎的增殖培养,得到大量幼苗[1]。早在1949年,Potor[2]利用无菌培养技术成功地促使蝴蝶兰花梗上的休眠芽发育成完整植株,该方法经过其他研究人员改进后,曾一度成为蝴蝶兰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1974年,Intuwong等[3]利用蝴蝶兰茎尖诱导产生了原球茎状体,再由原球茎分化成植株,为实现蝴蝶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原球茎是一类呈珠粒状的幼嫩器官,在兰科植物中多以这种器官发育、增殖和分化。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中有几个关键的时期:原球茎的诱导、原球茎的继代增殖、壮苗的培育。根据这几个重要的时期及其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蝴蝶兰组织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近年来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添加物对其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外植体褐变的防治,以及生根壮苗的方法等。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1 外植体的选择 诱导蝴蝶兰原球茎采用的外植体主要有根段[4]、花梗苗根尖[5]、花梗腋芽[6]、茎尖[7]、叶片[8-10]、胚 收稿日期:2005-08-03 基金项目:韩山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200503)资助 作者简介:郑玉忠(1977-), 男, 广东潮阳人, 硕士, 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注:张振霞为通讯作者。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本试验以蝴蝶兰原优良品种满天红花梗为外植体,对休眠芽萌发诱导、叶片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根诱导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花梗休眠芽的诱导在夏季、秋季、春季三个季节选取含休眠芽的花梗节段进行培养,对污染率、休眠芽萌发诱导率和芽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秋季选取的花梗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好,休眠芽萌发诱导率最高。 MS+BA 5.0培养基较适合休眠芽的诱导。 2、无菌苗叶片的原球茎诱导本试验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产生,结果表明,BA浓度 5.0mg·L-1最适合叶片原球茎诱导,添加15%(V/V)椰乳(CW)能提高原球茎的诱导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诱导叶片产生原球茎,诱导率最高达到38%。 3、原球茎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BA和果汁能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另外,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0~200mg·L-1能有效控制培养基的酚污染、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原球茎的增殖。 J‘西大学祝眨d卜学位论文4、根的诱导在1/2 Ms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NAA(0 .1一0.5mg’L一’)和多效哇MET(0 .10.5mg’L一‘)与BA配合,能诱导小苗生根。用多效哇诱导生根,幼苗矮壮,叶片较绿,有利提高幼苗的移栽成活率。 添加0.39一’活性炭(AC)能大大提高生根苗的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对根诱导较适合的培养基是:1/2 MS+B A 2.0+NAA 0.卜AC或1/ZMS+BA 2.0+MET 0.3。

蝴蝶兰品种

蝴蝶兰品种 黄色蝴蝶兰:事业发达生意兴隆 蝴蝶兰的学名按希腊文的原意为“好像蝴蝶般的兰花”。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而生存,归入气生兰范畴,可说是热带兰花中的一个大族。它的植株非常奇特,既无匍匐茎,也无假球茎。每棵只长出数张活象汤匙般肥厚的阔叶,交互叠列在基部之上。白色粗大的气根则露在叶片周围,有的攀附在花盆的外壁,极富天然野趣。到了新春时节,一枝长达盈尺的花梗就从叶腋抽出,然后一朵接一朵地开放。每花均有5暮,中间嵌镶唇瓣。花色鲜艳夺日,既有纯白、鹅黄。绊红、也有淡紫、橙赤和蔚蓝。有不少品种兼备双色或三色,有的好像绣上图案的条纹,有的又有如喷了均匀的彩点,每枝开花七八朵,多的十二三朵,可连续观赏六七十天。当全部盛开时,仿佛一群列队而出的蝴蝶正在轻轻飞翔,它那种飘逸的闲情,真令人产生一种如诗如画,似梦似幻的感觉。 蝴蝶兰花姿婀娜,花色高雅,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它虽属气生兰,但却没有假珠茎,仅基部有极短的茎。叶宽而厚,长椭圆形,可达50厘米以上。有的品种在叶上有美丽的淡银色斑驳,下面为紫色。花梗由叶腋中抽出,稍弯曲,长短不一,开花数朵至数百朵,形如蝴蝶,萼片长椭圆形,唇瓣先端三裂,花色繁多,可开花一个月以上,国外多作切花,是洋兰中的高档品。

白花蝴蝶兰:爱情纯洁友谊珍贵 蝴蝶兰的美丽传说 蝴蝶兰的学名按希腊文的原意为“好像蝴蝶般的兰花”。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而生存,归入气生兰范畴,可说是热带兰花中的一个大族。蝴蝶兰属是著名的切花种类,全属50多种,蝴蝶兰是单茎性附生兰,茎短,叶大,花茎一至数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蝴蝶兰花姿婀娜,花色高雅,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其花姿优美,颜色华丽,为热带兰中的珍品,有“兰中皇后”之美誉。 ◇蝴蝶兰花语:我爱你幸福向你飞来 ◇蝴蝶兰对应星座:水瓶座&射手座,代表忠诚、智慧、理性、美德。 ◇白花蝴蝶兰:爱情纯洁友谊珍贵 ◇红心蝴蝶兰:鸿运当头永结同心 ◇红色蝴蝶兰:仕途顺畅幸福美满

蝴蝶兰的冬季养护

蝴蝶兰的冬季养护 本文是关于蝴蝶兰的冬季养护,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蝴蝶兰花姿婀娜,形似蝴蝶,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当然在我国也是被广大花友所喜爱,近几年更是被当做年宵花广泛栽培。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北方冬季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栽培,如何在冬天创造出适宜蝴蝶兰的生长环境呢,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栽培基质 植料以疏松透气的材料为佳。盆栽材料最好不选单纯表土或园土,而选用如水苔、树皮、树蕨根、碎砖瓦、椰子壳。纤维、陶粒等基质为宜。或直接把幼苗固定在木炭上,让其自行攀附生长,PH值为6.5左右。蝴蝶兰常见的栽培介质主要以水草、苔藓为主。 二、生长温度 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蝴蝶兰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时期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蝴蝶兰适宜生长温度为16℃至30℃。一般冬季有供暖设备的房间,这个温度不难达到,但要注意,不要将花直接放在暖气片上或离之过近。春节前后为盛花期,适当降温可延长观赏时间,开花时夜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3℃至16℃之间,但不能低于13℃。 三、水分需求 蝴蝶兰原产于原始森林中,雾气较多,温度较高。蝴蝶兰没有粗大的假球茎储存养分,如果空气中温度不足,则叶面发皱且软弱无力。因此,蝴蝶兰宜在通风、湿度高的环境中栽培养护。蝴蝶兰适宜生长空气湿度为60-0%。蝴蝶兰新根伸长旺盛期要多浇水,花后休眠期少浇水。 冬季光照弱,温度低,隔周浇水一次已足够,宜在上午十时前进行。如遇寒潮来袭,不宜浇水,保持干燥,待寒潮过后再恢复浇水。浇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当栽培基质表面变干时再浇一次透水,水温应与室温接近。当室内空气干燥时,可用喷雾器直接向叶面喷雾,见叶面潮湿即可,但注意,花期喷水不可将水雾喷到花朵上。自来水应贮存72小时以上方可浇灌。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从草莓组织培养类型(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花药培养、草莓叶片、叶柄组织培养)开始,介绍了近几十年国内外草莓组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草莓;组织培养;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七大水果之一,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果实色泽艳丽,芳香多汁,酸甜适度,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果实内含有蛋白质1g,脂肪,糖4~12g,酸~2g,无机盐,粗纤维,Vc45~120mg,比苹果和葡萄高10多倍,并含有丰富的磷、钙、铁、锌等矿物质,其中锌的含量是香蕉的4倍以上,比柑橘高6倍以上,比苹果高40倍以上。另外食用草莓对肠胃病和贫血病有一定的疗效,对促进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草莓作为一种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近15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03年底,我国草莓总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在浆果中,草莓的总产量和总面积仅次于葡萄,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随着草莓在国内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草莓的病毒病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作为高级浆果的草莓,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栽培上多沿用无性繁殖种苗:主要方法是匍匐茎繁殖和分株繁殖,但这两种方法效率低、种苗易退化、易造成病毒蔓延。王国平(1988)等调查,我国栽培草莓带病毒植株率过80%以上,戴子林(1995)等调查,我国长江流域感染大面积植株感染率在50%以上;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果子一年比一年小、畸形、品质差、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并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长势、品质和产量,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 通过草莓组织培养扩繁草莓脱毒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在草莓种苗生产中,有关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备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草莓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 一、常见草莓组织培养类型 目前,国内外在草莓品种快速繁殖上已有不少报道:常用的外植体主要有:茎尖(Adam,1972;庆子孝,1972;谭兰英等,1981)、腋芽(Boxus,1974、1977;杨乃博,1981)、叶片、叶柄、茎段,花药(Quak,1977;大泽,1972)。常见的草莓组织培养主要的类型: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叶片和叶柄组织培养、

蝴蝶兰各阶段生长标准

要培育出植株健 壮、花朵硕大、花数多、 排列良好及瓶插寿命长 的蝴蝶兰,除选优良品 种外,必须使叶片充实、 肥厚,植株挺硬。健全 的植株需有健全的根来 支持,并供给充足的水 分和营养。若植株遭到 病虫害,或温度不适、 光线过度或不足,以及 养分不平衡时,较易出 现不良症状。而当不良症状尚未达到某种程度时,不易被发觉;待植株呈现异常时,其根部大都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瓶苗:进行严格的分级筛选,叶片3-5公分以上,根长3-4公分,生长势旺盛的无菌无毒苗。 2、小苗:栽培3.5-4.5月,双叶展开12公分以上,根系良好,生长健康,适应能力强的无病害兰苗。 3、中苗:栽培8个月以上,双叶展开距达18-20公分,叶片数达4片,根系密集,叶片厚实坚挺的无病害兰苗。 4、抽梗苗:栽培14个月以上的大苗,叶腋有一支花梗抽出,花梗10公分以上,梗径粗长、长势良好,叶片挺拔健康,假球茎饱满,无病虫害的优秀苗株。 5、成花:栽培18个月以上的大苗开花株,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花梗粗壮,花瓣厚实,花形硕大园润,着色均匀密致,花序大,排列整齐,花期持久,向光性良好的兰株。 简易温室投资少,但温室管理复杂而风险大。玻璃或PC板温室投资高,但温室环境管理简易而风险小。蝴蝶兰自瓶内移出后,一般需在设施里养18个月以上才会开花。过去简易的遮光设施不易调控蝴蝶兰生长的环境条件,蝴蝶兰在此种环境下生长,总是生长发育不良,品质不一。高温的夏天,叶片易受光灼伤,导致软腐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遇上寒流若我加温设施花蕾黄化掉落,兰苗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大量栽培蝴蝶兰,应投资建设玻璃或PC板温室,建立可调控的栽培环境,使兰苗正常生长。 瓶苗的健壮与否,直接影响其出瓶移植后的成活率、生长势,甚至抗病力。同一瓶内各植株生长整齐均一、叶片不徒长、下叶不黄化,这是健壮的瓶苗应该具备的条件。兰苗从瓶中移出后,大致分成大、小两级,苗株以水苔包根至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选取外植体,并最其进行前处理 2.能够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发生。 3.能够正确进行继代培养与壮苗正根培养。 4.能够利用无菌播种方式进行种子繁殖。 5.培养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快繁上的应用,近年来,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用胚、幼叶、茎尖和根尖、花梗腋芽等多种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由于所选外植体材料各异,难度也有高低,虽然有些技术已经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根据目前蝴蝶兰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在以花梗侧芽、茎尖、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快繁技术上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花梗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 2MS +BA2. 5 mg/L + NAA0. 2 mg/L 增殖培养基为1/ 2 MS + BA3. 5 mg/L + KT1.0 mg/L + NAA0.5 mg/L + 椰乳10 %。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BA1. 5 mg/L +NAA0. 3 mg/L + 80 g/L 香蕉泥 诱导培养基为1/3MS+NAA0.5~1.0毫克/升+6-BA3.0~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30克/升+琼脂6克/升,或KC+NAA1.0毫克/升+6-BA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20克/升+琼脂6克/升柠檬酸300毫克/升 以上培养基p H 均为5.6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花梗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蝴蝶兰为总状花序,通常由花梗基部算起在第4或至第7节才会分化花朵。除最基部一节外,剥开位于该节位以上各节的苞片都可看到腋芽,近顶端的节含有未完全分化的花原始体,花轴基部的芽往往为休眠芽,常具有苞片覆盖,连同花序的顶端,都是花梗腋芽组织培养的好材料。 1.花梗腋芽的培养途径 对花梗腋芽有两条培养途径,一是切取带腋芽的花梗茎段培养;二是不带花梗组织剥取茎尖生长点培养。其中采用腋芽茎段培养,促使休眠芽启动向营养芽转化,尔后采用丛生芽方式直接增殖,从而不通过脱分化形成原球茎阶段,可以减少变异,保持母株优良特性,但增殖速度相对后者较慢。 2.外植体取材、消毒和接种 2.1 操作程序 2.1.1 从蝴蝶兰出现花梗到花朵凋谢,在花梗尚未枯黄前,都可用来作为外植体。剪下来的花梗,用75%乙醇的棉化球将花梗外表的灰尘、杂物等擦拭干净,然后以节为单位切成段,含芽的花梗时上下留不同长度,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准备消毒。 2.1.2 将花梗腋芽上的的苞叶去除,并用解剖刀把节与芽相接处清除干净。另外,若在花梗表面有病斑或焦枯的部分,应以解剖刀削去。 2.1.3 一般花朵盛开或已凋谢的成熟花梗,在0.1%HgCl2-吐温80溶液中消毒10~15分;如果是较嫩的组织,消毒时间缩短为8~10分钟。 2.1.4 消毒时间到时,材料取出置于盛有无菌水烧杯中,无菌水荡洗3~5次。 2.1.5 将冲洗后的外植体置于无菌的培养皿中,用锐利的解剖刀截去两端与消毒液接触部分,取出中间部分插入诱导培养基中。 花梗初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胰蛋白胨或椰乳能提高诱导率。另外添加柠檬酸300毫克/升防止褐变,调节PH至5.6,通常可

黄色蝴蝶兰的花语和象征意义.doc

黄色蝴蝶兰的花语和象征意义 蝶兰花姿婀娜,花色高雅,当蝴蝶兰花全部盛开时,仿佛一群列队而出的蝴蝶正在轻轻飞翔,它那种飘逸的闲情,真令人产生一种如诗如画,似梦似幻的感觉。深得人们的喜欢,而不同颜色的蝴蝶兰有着不同的寓意。那么,在蝴蝶兰花语中,黄色蝴蝶兰的花语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黄色蝴蝶兰的花语:事业发达、生意兴隆 蝴蝶兰的学名按希腊文的原意为"好像蝴蝶般的兰花"。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而生存,归入气生兰范畴,可说是热带兰花中的一个大族。它的植株非常奇特,既无匍匐茎,也无假球茎。每棵只长出数张活象汤匙般肥厚的阔叶,交互叠列在基部之上。白色粗大的气根则露在叶片周围,有的攀附在花盆的外壁,极富天然野趣。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而黄色蝴蝶兰的寓意是事业发达,生意兴隆。 蝴蝶兰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花序轴紫绿色,多少回折状,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绿色,纤细,长2.5-4.5厘米;花白色,美丽,花期长,中萼片近椭圆形。 蝴蝶兰本性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

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RH。 蝴蝶兰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秀绝天下的大山里,有一个清幽的山谷,空谷中有幽幽一池碧水。一天,一只孤单的蝴蝶被大山的秀气所吸引,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这个空谷。时被那绝世的柔情,亘古的魅力,还有那幽幽碧水与隔世离空的寂寞而陶醉!"终于找到我梦中所依"蝴蝶在心中诉说:"这个让我找了你千年的地方——空谷"。 于是,在一个星光斑斓的夜晚,当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天际时,蝴蝶许下了它一生中唯一的心愿:金风乍起时,白露初临际,在碟化为尘的瞬间,希望千年的爱慕能变成生命种子,撒遍空谷。 流星化着一道优美的弧线,归于虚空。 来年山花烂漫时,空谷中真的萌发了一谷紫色幽兰----蝴蝶兰! 清风微拂,蝴蝶翩翩,池中碧波曼舞,兰香阵阵! 空谷从此不空!——这就是蝴蝶兰的传说。而蝴蝶兰族,就是从这空谷中走来,她们总是静静地生长于一处,不沾染人间烟火颜色。 就和莲花王族、紫薇帝族、凰河古族一样,蝴蝶兰族是这世间最古老神秘的种族之一,拥有着奇特的力量。 蝴蝶找寻到心爱,便会永久停下,不再离开。 她们幽守空谷,默默的守候着自己的所爱,不看一眼世间任何的繁华,不计较世间所有的荣辱盛衰。 蝴蝶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2-09-04T08:13:38.717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白立伟 [导读] 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 白立伟(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中图分类号:Q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322-01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 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新型光源的应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长短、光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LED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光源早在1991年就有栽培试验。研究发现, 光质比例和光照强度可调的LED 光源比通常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荧光灯更能有效地促进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蒋要卫利用LED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光源的研究发现, LED光源可以显著改善大花惠兰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品质[2]。日本的田中道男等运用阴极荧光灯( CCFL)作为文心兰试管苗光源, 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干、鲜重和试管苗的高度都有显著提高。另外田中道男等利用SILHOS作为生菜组织培养光源, 获得了高质量的组织培养苗。目前LED是组织培养中最有效的人工照明光源,而CCFL等新型光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开放组织培养技术。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严格的封闭式培养,因而造成灭菌成本偏高、培养基易污染、外界环境调控难度大等缺点。而开放组织培养新技术是在外加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赵青华等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3]。何松林的研究表明在添加抗菌剂的开放式组培中,文心兰试管苗可正常生长[4]。开放式组织培养突破了封闭式培养的限制,从根本上简化了组织培养环节,使将来规模化开放式组织培养成为可能。 3.光独立培养技术。 光独立培养法又称无糖培养法,是指利用CO2代替葡萄糖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碳源,人工控制组织培养苗生长所需的光、温、水、气、营养等条件,促使组织培养苗快速转变为自养型的培养方式。一方面避免了由葡萄糖引起的杂菌污染;另一方面,增强了组织培养微环境的人工调控能力。屈云慧等以虎眼万年青为对象的无糖培养研究表明万年青再生芽的生根率高, 种苗质量也优于常规培养[5]。肖玉兰、丁永前等设计的全套无糖组织培养设备培育出的苗具有抽叶多、植株健壮、节间距短、根系发达、干物重积累多、光合自养能力强等更优良的生物学性状。目前,无糖培养法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开始阶段,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组织培养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4.多因子综合控制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组织培养机理的深入研究和交叉学科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多因子综合控制的环境调控设施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大大降低了组织培养成本, 促进了组织培养苗商品化的进程。崔谨等运用CO2 监控系统对甘薯组培苗进行调控的结果表明, 在CO2监控系统方式下培养的甘薯组培苗, 具有生长迅速、光合产物积累明显、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等特点[6]。刘文科等设计了一种新型密闭式组培室, 并研制出一套用于该组培室的综合环境控制系统[7]。李传业等设计的一套能对组培箱内CO2 浓度、相对湿度进行调控的组织培养微环境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 组织培养箱内CO2摩尔分数和相对湿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主要理论基础有两方面。一是细胞全能性,植物修复与完善、快繁脱毒苗、育种、种子和种质资源保存、植物检疫等都是其发展和应用的成果。二是悬浮培养液,主要应用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1.“全能性”的应用。 植物修复与完善是模拟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器官形成和细胞增殖形成的一套全新理论,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方面,因其快速、无毒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并已形成产业化、商品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该技术,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胚胎培养与细胞融合、细胞无性系变异、基因工程及突变体筛选等手段,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保存种子和种质资源,因其优于常规方法的特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在1000多种植物种和品种上得到应用,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2.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液的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及其他活性化合物是许多医药、食品、香料、色素、农药和化工产品的

蝴蝶兰常识

一、蝴蝶兰的家庭养护 大凡美丽动人的事物都带有几分娇贵,面对如此娇艳欲滴的蝴蝶兰,许多人望而却步,以为是“兰”上加“难”,其实只要您把握住几个要点,您会发现养护蝴蝶兰其实并不难。 温度: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春节前后是蝴蝶兰的盛花期,当您购回一株蝴蝶兰时,千万不能让她受冻,开花时夜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3至16摄氏度,以延长花期,但不能低于13摄氏度。正常生长期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以18至27摄氏度最为合适。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气温低时应注意增温,一般放在有供暖设备的房间里即可。同时要避免干热的风直吹植株。夏季高温时应通风降温,若温度高于32摄氏度,她就会进入半休眠状态,而受抑制她的生长。 水份:经验告诉我们,人们所养的花草死掉,往往不是因为浇水不及时“渴死”的,而是因为过量浇水“淹死”的。每天浇水许多花草都受不了,而蝴蝶兰就更不可以天天浇水了。蝴蝶兰属于附生兰,在原产地大都着生在树干上,根部暴露在空气中,可以从湿润的空气中吸取水分。当人工栽培时,根被埋进栽培基质中,如浇水过多,基质通气性就会变差,肉质根就会腐烂,一般叶子变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浇水的原则见干见湿,当栽培基质表面变干时再浇一次透水;室内空气干燥时,可用喷雾器直接向叶面喷雾;但注意,花期喷水不可将水雾喷到花朵上去,否则那可爱的“蝴蝶”会“红颜薄命”的。

光照:尽管蝴蝶兰较喜阴,但仍需要使兰株能接受部分光照,尤其花期前后,适当的光照可促使蝴蝶兰开花,使开出的花艳丽持久,一般应放在室内有散射光处,勿让阳光直射;如放在室内窗台上,要用窗纱遮去部分阳光。 施肥:栽培蝴蝶兰一般选用水草、苔藓作栽培基质。施肥的原则应少施肥、施氮肥。正常生长期施用兰花专用肥2000倍液,进行根部施肥,2周至3周一次。花期和温度较低的季节停止施肥。 其它:如果想来年再度开花,那么要尽早将凋谢的花茎从基部剪下。在每年的5月份,新叶长出时要换一次盆,换盆时除去腐烂的根系以及老化的基质(水草),换以新鲜的基质,增加透气性,加速植株生长。 蝴蝶兰的家庭养护最关键之处在于保证适宜的温度,控制基质水份,增加空气湿度。 二、蝴蝶兰温室工厂化栽培管理技术 蝴蝶兰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由根、叶、茎和花组成,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花形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素有"兰中皇后"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国内外花卉市场上极受欢迎。 蝴蝶兰原产于热带雨林,形成了喜阴凉忌水渍,喜温暖忌炎热,喜湿气忌干燥,喜微水忌郁闷的习性 [11]。关于.蝴蝶兰栽培技术方面的资料虽然较多,而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环境和栽培技术报道较少。如何根据宁波的气候和蝴蝶兰习性养好,宁波都市农业园区常青园艺公司在温室栽培蝴蝶兰历经4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产方式及栽培管理技术。蝴蝶兰组培苗栽培至开花的栽培过程分为小苗、中苗、大苗、盆花4个阶段管理,而其中要经过2次换盆。下面具体介绍蝴蝶兰温室工厂化栽培管理技术。 一.小苗培育(组培瓶苗移出) 小苗指2叶间距(开张度)为4厘米的苗,为蝴蝶兰的基础生长期,生长的好坏对整个生长阶段至关重要。目前多使用组培苗,适合大规模生产,较实生苗成本低,且可以选定品种控制品质,提高竞争能力(13)。 瓶苗出瓶前应该放在温室中驯化14-28天[2],瓶苗长途运输到达后必须进行遮阴处理。在

蝴蝶兰组培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培研究进展 张丹桂 201310010125 集贤创新实验131班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花形态优美似蝶,枝叶繁茂,花期持久,观赏价值极高,在热带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蝴蝶兰是目前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的种类之一,同时也是室内绿化美化的新型观赏花卉,国内外市场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枝,很难采用常规分株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其种子也不含胚乳或其他组织,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因此无法利用播种方式进行有性繁殖。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种苗繁殖是目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的唯一途径。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外植体繁殖途径糊蝶兰组培的过程一般分为外植体的诱导、继代增殖、壮苗、生根、健化移栽5个阶段。目前,国内外蝴蝶兰组培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选择、植物激素种类和配比浓度、褐变防治措施等方面。 1.外植体选择及培养方法 关于糊蝶兰组培外植体选择方面的报道较多,不同外植体各有优缺点。常见的用作组培的外植体有种子(曾宋君,彭晓明,张京丽,等.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344- 346. 章玉平,刘成运,胡鸿钧,等.蝴蝶兰无菌萌发技术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1):82- 86.)、叶片(李成慧,蔡斌,单丽丽,等.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的诱导[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5(2):76- 78.)、花梗节间(鲁雪华,郭文杰,徐立晖,等.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2,29(5):491- 492. 刘福林,李淑萍.蝴蝶兰花梗的组织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收稿日期:2002-10-08 文章编号:1008-9632(2003)03-0019-03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秦 凡,周吉源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摘 要:探讨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方法。实验表明:改良型M 1培养基诱导原球茎有良好的效果,M 1+BA 5.0mg/L 对 花梗芽的诱导最合适,M 1+BA3.0mg/L 对茎尖诱导原球茎最合适。降低分裂素浓度后,原球茎可以分化成完整植株,壮苗阶段以改良型M 2+BA 0.1mg/L +NAA 0.5mg/L 效果较佳。移栽基质选用水苔,成活率高。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原球茎中图分类号:Q943.1文献标识码:A 蝴蝶兰[phalaenopsis]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它是一种热带气生兰,俗称“洋兰”。蝴蝶兰花型似蝴蝶,形态美妙、色彩丰富、花期长,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之美称[1],是近年来在国际花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洋兰。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极少发育侧枝,因此对其进行常规的无性繁殖,以及依靠种子萌发进行繁殖,增殖速度极慢,难以满足市场要求,而组织培养是进行大量繁殖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进行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大多集中在台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少见关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移栽的报道。本实验室根据华中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展了蝴蝶兰组织培养、移栽等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方法111 材料:供试材料取自湖北省林业局花卉大市场二年生成花,取其花梗和幼茎,其中花梗为45天以前的全部幼嫩花序。 112 灭菌:将花梗从母体切下,再将花梗切成带芽的小段,同时将茎上面叶子和茎下面根部分别切去,留带茎尖的茎段约1cm 。首先将花梗段,茎段分别放入5%漂白粉溶液中漂洗20分钟,最后放入0.1%升汞溶液和75%酒精溶液中消毒备用。113 培养基:M 1、M 2、M 3三种基本培养基。附加活性炭0.2%,蔗糖2.0%,琼脂0.7%,pH 值调至5.0~5.5。 不同的培养阶段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然后配制分装,经高压灭菌25分钟后备用[4]。114 光照、温度:散射光照,25℃左右。115 移栽基质:采用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装盆前所有基质均经高压灭菌。2 结果分析211 灭菌时间 将进行漂洗后的花梗腋芽段和茎段分别剥离出腋芽和茎尖。然后放入到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再放入75%的酒精溶液中进行灭菌处理。其时间见表1 表1 0.1%升汞溶液消毒灭菌时间及效率 外植体 246时间 8(分)101112 13 腋 芽90%70%55%25%15% 5% 3 3茎 尖 80% 60% 20% 33 33 注:污染比=污染数/接种总数3死亡 75%酒精消毒灭菌时间及效率 外植体24时间 6(秒)81012 腋 芽100% 90%50%20% 5% 3茎 尖 80% 60% 33 3 注:污染比=污染数/接种总数3死亡 9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