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片,表现词人随着年岁的 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 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 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 派大好春光。
诗歌赏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上阕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 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 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 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 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 明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 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诗歌赏析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 蝶儿忙。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 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 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 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
诗歌赏析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 蝶儿忙。
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 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 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
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 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 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 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朗读诗歌丑奴儿来自(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q强iǎ说ng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诗歌解读
诗意:
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 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晚上 长吟不寐,顾影自怜,必然感到冷月侵 人。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共42张ppt)PPT课件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 独。
总 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 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 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 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 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部编本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
晏殊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 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 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 (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 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 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 湖岸在飞翔。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 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 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 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 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 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 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 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 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诗句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下片写“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 的感受。末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表面写雨过天晴, 一切归于平静,实则蕴含深刻道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 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将过去。这里一语双关,表现了词 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主旨情感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 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的第三个春天。本词通过野外 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 的小事,反映了词人虽处逆境 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
下片,前两句以简练的文字描写了荒凉的戍垒、半落的 夕阳、古旧的关城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 地风光图,营造了一种萧索冷清的氛围。结句点明主旨,极 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表达了词人对浩渺的宇宙、 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主旨情感
《浣溪沙》描写了词人奉使出塞所见的深 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 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 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统编版初中语文在新教材的设置中增加了课外古诗词诵读,每册 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
2.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能够熟读背诵。 3. 了解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学习有关古典文学鉴赏的某些基本
的知识与技能。 4. 加强文化积累,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华民
族一员的归宿感和自豪感。
主旨情感
这首词是其晚年追忆二十多年前宋徽宗年间,在洛 阳的安定、快乐的生活所作。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 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通过上 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 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善用典 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 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教学过程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剪烛,古代点油灯,为使灯明亮,需要剪去灯芯上的烛花。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教学过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教学过程
5. “便引诗情到碧霄”中 的“诗情”指的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 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 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夜雨寄北》
to 学习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重点)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重点) 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古代诗歌美的 熏陶和感染。(难点)
诗一开始,一问一答,摆出了不可解说的矛 盾,即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欲归不得之苦跃然纸上。
第二句描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 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更为浓重 的渲染了愁思与离情。
教学过程
2.三、四句是本诗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 的情景?
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 情景。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 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 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夜雨寄北》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 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板书设计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教学过程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剪烛,古代点油灯,为使灯明亮,需要剪去灯芯上的烛花。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教学过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教学过程
5. “便引诗情到碧霄”中 的“诗情”指的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 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 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夜雨寄北》
to 学习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重点)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重点) 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古代诗歌美的 熏陶和感染。(难点)
诗一开始,一问一答,摆出了不可解说的矛 盾,即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欲归不得之苦跃然纸上。
第二句描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 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更为浓重 的渲染了愁思与离情。
教学过程
2.三、四句是本诗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 的情景?
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 情景。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 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 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夜雨寄北》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 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板书设计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完整版PPT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定寒 风枝波不·莫肯听栖穿,林寂打寞叶沙声惊洲》冷。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在诗词、散文方 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为“唐宋八大 家” 之一。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于黄州遇东坡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情思的物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106张PPT)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 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 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 雪白,菜花金黄。
➢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 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 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 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 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 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 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 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 分完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 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 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 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 而且还落入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 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 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 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完美课件
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本词为赠友之作,标题“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交代写作时间、酬赠对象。
(答对其中两点即给4分,答题意思对即可)。
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
3.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学整习体目感标知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雨具先前被拿走了。同行的人都 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苏轼 陈与义 辛弃疾 纳兰性德
第1首 定风波 苏轼
作学者习简目介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
写景叙事,刻画群英欢会的环境,烘托与会者的雅趣和逸兴。
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
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空旷、破败、萧索、寂寥
词中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潼关
谭嗣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 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 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8 年参加戊戌变法,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杀。有《谭嗣同全集》行世。
背景链接
“剪烛西窗”在本诗中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在家 中西窗之下秉烛长叙离别之情。后来泛指亲友灯下相聚畅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 畅,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游山西村》《关山月》 《书愤》《示儿》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意: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 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 共话今宵的情景(虚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 的凄苦转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 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一反过去的悲秋论调,赞颂秋天的 美好,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奋 发进取的豪情与豁达乐观的情怀。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秋词》(其一)中诗人推出证据,写出明丽的秋景,引出豪
迈诗情的两句诗是:__晴__空__一__鹤__排__云__上_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_。 (2)《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论调,运用鲜明的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2张PPT)
此诗作于南宋绍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 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能实现。于是, 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 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卫国戍达的愿望。
在如此秋高气爽的环境下,看见孤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开 阔,于是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请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句, “排”和“引”字的妙处以及写作手法。“排”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孤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引”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抒发了诗人越挫越奋的豪壮情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鹤再秋日晴空振翅高飞、排云而上, 赞美秋天的开阔明朗, 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昂扬不屈的斗志。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敬中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xíng) 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 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代表作有 《陋室铭》 《竹枝词》 《天论》等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写风雨梦境,表达诗人想为国戍守边疆的强烈愿望,抒发感人 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谭 嗣 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 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 新志士, “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早 年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 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 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 卖国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学》 《狱中题 壁》等。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 后被杀。
在如此秋高气爽的环境下,看见孤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开 阔,于是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请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句, “排”和“引”字的妙处以及写作手法。“排”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孤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引”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抒发了诗人越挫越奋的豪壮情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鹤再秋日晴空振翅高飞、排云而上, 赞美秋天的开阔明朗, 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昂扬不屈的斗志。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敬中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xíng) 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 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代表作有 《陋室铭》 《竹枝词》 《天论》等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写风雨梦境,表达诗人想为国戍守边疆的强烈愿望,抒发感人 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谭 嗣 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 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 新志士, “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早 年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 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 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 卖国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学》 《狱中题 壁》等。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 后被杀。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壹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一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 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 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作风格:诗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 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三 诗句赏析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中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诗人从清溪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 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三 诗句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些地名有什么作用。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 地点就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三 诗句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分析诗中蕴含诗人的情感的意象是什么
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重逢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 现状的感慨。两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 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 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落花”这一意象, 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①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 ②寻常:经常。 ③崔九: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 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一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 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 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作风格:诗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 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三 诗句赏析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中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诗人从清溪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 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三 诗句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些地名有什么作用。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 地点就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三 诗句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分析诗中蕴含诗人的情感的意象是什么
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重逢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 现状的感慨。两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 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 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落花”这一意象, 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①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 ②寻常:经常。 ③崔九: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 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 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 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 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即贾谊(前200-前168),
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 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借助景 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表 明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 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 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 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拟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代诗人。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 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 客 约请客人来相会。
夏初江南梅子 黄熟的时节, 即梅雨季节。
即邀约友人。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旧时以油灯照明, 灯心烧残,落下来 时好像一朵闪亮的 小花。落:使…… 掉落。灯花:灯芯 燃烧后结成的花状 物。
诗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 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好的客 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 在棋盘上。
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
泊秦淮 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
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
杜 牧 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
六朝时十分繁华。
烟笼寒水月笼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曲名,《玉树后
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所作,
歌女。
这里指 秦淮河。
后世多称为亡国 之音。
诗意:罩着河水,月亮笼罩着沙。入夜, 我将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可怜的商 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 《后庭花》。
杨万里 莫言下就岭。便无难,赚得行骗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 的意思。
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 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 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 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 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 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 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 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 《泊秦淮》杜牧
词 《贾生》李商隐
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题 总
《约客》赵师秀
览
➢ 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泊 秦 淮
杜 牧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 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
贾 生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
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
汉代长安城中未
李商隐 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
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央宫前殿的正室。宣室求贤访逐臣,
才华,这里指贾 谊的政治才能。
贾生才调更无伦。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 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可怜夜半虚前席,
可惜。 不问苍生问鬼神。 徒然。
指百姓。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坐席, 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 听。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后二句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 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 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 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贾生
李商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 客的情景,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 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 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 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 “雨” “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 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 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 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 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 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本诗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 怀。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 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 夜景。
约客
赵师秀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1170-1219),浙江永嘉人,字紫芝, 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 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 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编有《赵师秀 集》《天乐堂集》等诗集。
诗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 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 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问无关轻重的 鬼神之事。
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 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 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 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 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 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 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 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效 果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