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设计规范标准[详]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标准[详]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标准[详]

中央空调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要求,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

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执行。

1.0.3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2.0.l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 围,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

型式。

2.0.2 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3.1 室外气象参数

3.1.1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3.1.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3.1.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3.1.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3.1.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 天的日平均温

度。

3.1.6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3.1.7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3.1.8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 月21 日的太阳赤纬计

算确定。

3.1.9 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采用。

3.2 室空气质量

3.2.1 冬季空调室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18- 22℃

人员经常活动围风速不大于0.4m/s

当无辅助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5℃。

3.2.2 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辅助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 20℃

盥洗室、厕所 12℃

办公用室 16℃

3.2.3 夏季空调室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24-28℃

相对湿度不大于 65%

人员经常活动围风速不大于0.5m/s

3.2.4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不小于20m3/(h.人)。

3.2.5 室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应符合《室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GB17095)的规定,

不应大于0.15mg/m3。

3.2.6 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播至住宅主要使用房间的噪声级应不大于46dB(A)。

4 空气调节4.l 负荷计算

4.1.1 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冷负荷指标估算确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分项简化计算方法进行,

分项容包括围护结构、人员、设备、灯光、食物和新风(或渗透风),其中国护结构负荷项可按经验指标

估算确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均应对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4.1.2 逐时冷负荷计算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的要求进行。

4.1.3 空调房间或区域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4.l.4 空调系统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按各空调房间或区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

值确定。

4.1.5 对间歇使用空调的房间,在选择空调末端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蓄热特性形成的负荷。

4.1.6 对能单独使用空调的房间,在选择空调末端设备时,应考虑邻室不使用空调时形成的负荷。

4.1.7 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可参考夏季冷负荷的数值,乘上经验系数决定。4.2 系统设计

4.2.1 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分别设置空调风系统:

1.使用时间不同的房间;

2.温度基数要求不同的房间;

3.空气中含有异味、油烟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房间;

4.负荷特性相差较大及同时分别需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或区域。

4.2.2 当房间舒适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各个房间可进行室温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4.2.3 对于舒适度要求较高、人员较长时间逗留的场所,应采取保证新风量的措施。

4.2.4 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变频或具有节能效果的变容量控制的空调系统;变频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

强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2.5 采用分体多联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空调系统中,具有需同时分别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时,宜选择带有热回收的、能同时供冷与供

热的空调系统;

2.同一空调系统的规模、制冷剂管道最大长度。设备之间的最大高差、运行工况围等,应符合设

备性能的规定;

3.选择设备时,应根据室外设计温度、制冷剂配管长度。室外机的标称冷热量及该设备技术参

数等进行计算修正;

4.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管径、管材和管道配件应按生产厂技术要求选用,系统自控设备、制冷剂

分配器等主要配件,均应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4.2.6 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循环水水温直控制在15-35℃;

2.循环水系统的冷却设备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闭式或开式冷却水塔;当采用开式冷却水

塔时,宜设置中间换热器,由相互隔离的闭式循环水系统与开式冷却水系统组成;3.辅助热源的供热量应根据建筑物冬季白天和夜间负荷特性、系统可回收区余热等,经热平衡计

算确定。

4.2.7 设有排风的空调系统,宜设置新风与排风系统的热回收装置。

4.2.8 空调水管路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系统,并应考虑水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膨胀问题。

4.2.9 冷却塔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冷却塔的进、出口水温和循环水量,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条件下,

应满足制冷机的要求;

2.采用旋转式布水器的冷却塔,运行时应有保证冷却塔冷却水量的措施;3.冷却塔应放置在通风条件良好、远离高温和有害气体的地方,并应避免漂水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4.应采用阻燃型材料制作的冷却塔,符合防火要求。

4.3 空气处理与分布

4.3.l 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

4.3.2 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应根据室温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和空气质量等要求,结合房间

特点、部装修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

4.3.3 高大空间的空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空调负荷必须通过计算确定;

2.应注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当采用侧向送风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当采用双侧

送风时,两侧相向气流尚应在生活区或工作区以上搭接;侧向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

3.应尽量减少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应在非空调区设置送排风装置。

4.空调系统的夏季送风温差,当送风高度不大于5m 时,不宜大于10℃;当送风高度大于5m 时,

不宜大于15℃。

4.3.4 空调房间的空气循环次数不宜小于5h-1。

4.3.5 送风口的出口面风速,应根据风量、射程、送风方式、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允许风速和噪

声标准等因素确定。

4.3.6 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或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采用侧送风时,宜在送风口的同侧;条件允许

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4.3.7 回风口的面吸风速度,宜按表4.3.7 选用。表4.3.7 回风口的面吸风速度

5 设备、管道与布置

5.1 一般规定

5.1.1 设备及管道材料的选择与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规、标准、条例和市政府发

布的规定。

5.1.2 空调和通风系统的送、回风、排风管道的防火阀及其感温、感烟控制元件的设置应

按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和市《民用建筑防

排烟技术规程》执行。

5.2 设备、材料选择

5.2.l 应优先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空调设备:

1.采用环境污染小的能源;

2.采用环保型制冷剂;

3.能源利用效率高。

5.2.2 风管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当采用复合材料风管时,其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 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5.2.3 矩形风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4:1。

5.2.4 冷凝水管宜采用U—PVC 管。

5.3 设备、管道布置

5.3.1 家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必须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严禁采用钢支架和

膨胀螺栓墙体安装。

5.3.2 道路两侧建筑物安装的空调设备,其托板底面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得低于2.5m。

5.3.3 空调室外设备出风口的(冷、热)气流禁止朝向相邻方的门窗,其安装位置距相邻

方门窗不得小于下列距离:

1.制冷额定电功率≤2kw 的为3m;

回风口位置吸风速度(m/s)

房间上部 4.0-5.0

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3.0-4.0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1.5-2.0

用于走廊回风时 1.0-1.5

2.制冷额定电功率>2kw,且≤5kw 的为4m;

3.制冷额定电功率>5kw,且≤10kw 的为5m;

4.制冷额定电功率>10kw,且≤30kw 的为6m。

5.3.4 空调冷凝水管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当凝水盘位于机组负压区时,冷凝水出水口

处必须设置存水弯。

5.3.5 空调冷凝6 防腐与保温水水平管道应沿水流方向保持不小于0.5%的坡度。

5.3.6 外墙面上的空调冷凝水管应有组织地排放。

6.1 防腐

6.1.1 所有非镀锌铁件,须在除锈后刷防锈漆二度;非保温者再刷面漆二度。6.1.2 采用木质隔热材料时,该材料应经浸渍沥青防腐。

6.2 保温

6.2.1 下列设备与管道应保温:

1.导致冷热量损失的部位;

2.产生凝结水的部位。

6.2.2 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温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2.非闭孔性保温材料的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

3.管道和支吊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冷桥”的措施。6.2.3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应以《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的防结露计算

方法为基础,并考虑减少冷、热损失和材料的价格因素,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6.2.4 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

6.2.5 穿越防火墙、变形缝两侧各2m 围风管保温材料及风管型电加热器前后0.8m

围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材料。

6.2.6 制冷剂管道的保温,应按厂家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6.2.7 使用温度在7-65℃的冷热水管的保温,当采用难燃型闭孔发泡橡塑时,厚度不得

小于表6.2.7 的规定。

表6.2.7 空调冷热水管橡塑保温最小厚度表

保温厚度mm 27.5 30 32 35 38 41 44 47

室≤DN20 DN25-32 DN40-50 DN70-80 DN100-150

室外≤DN32 DN40-50 DN70-80 DN100-125 DN150-200

注:1.仅适用于地区;

2.难燃型泡沫橡塑绝热制品性能应符合GB/T17794-1999 国家标准,且20℃时,导热系数

λ≤0.040W/( m• K),湿阻因子不小于800。

6.2.8 使用温度在7-65℃的冷热水管的保温,当采用离心玻璃棉绝热管瓦时,厚度不得小于表6.2.8

的规定。

表6.2.8 空调冷热水管玻璃棉保温最小厚度

保温厚度mm 30 40 45 50 55 60

室≤DN32 DN40-70 DN80-150 DN200-400

室外≤DN32 DN32-40 DN50-70 DN80-125 DN150-200

注:1.仅适用于地区;

2 .离心玻璃棉绝热制品性能应符合GB/T13350 - 2000 国家标准; 20℃时,导热系数

λ≤0.042W/( m• K),密度为64kg/m3。

7 监测与控制7.1 一般规定

7.1.1 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参数检测、参数和动力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和控制、工况自动

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等。设计时,应根据功能要求、系统的类型和设备运行时间,经技术比较确定

其具体容。

7.1.2 在满足控制功能和指标的条件下,应简化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7.1.3 采用自动控制的空调系统,应做到系统和管理设计合理,防止运行调节时各并联环路压力失调,

其调节机构特性应符合要求。

7.1.4 自动控制方式宜采用电动式。

7.1.5 设置自动控制的空调系统,应具有手动控制功能。

7.2 检测与信号显示

7.2.l 空调系统有代表性的参数,应在便于观察的地点设置检测仪表。7.2.2 对于空调系统的下列参数,必要时可设置检测仪表:

1.室外温度;

2.送回风温度;

3.空气过滤器进出口的静压差;

4.水过滤器进出口的静压差。

7.2.3 空调系统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的装设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空气温度:应装设在不受局部热源影响的、有代表性的、空气流通的地点;2.风管空气温度:应由所控系统的工艺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并应符合制造厂有关的安装规定;

3.水流、水压和水温检测元件:安装位置及与管路的连接应符合制造厂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系统

的要求。

7.2.4 空调系统的通风机、水泵和电加热器等应设工作状态显示信号。

7.3 调节与控制

7.3.1 空调系统的调节方式,应根据调节对象的特性参数、房间热湿负荷变化的特点以及控制参数的精

度要求等进行选择。

7.3.2 空调的集中控制系统应包括以下监控环节:

1.设备的启停控制及联锁控制;

2.设备的状态监视及故障保护;

3.参数的控制和测量;

4.执行器的控制;

5.其他。

设计时,应根据系统类型、使用功能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监控容。7.3.3 空调系统的监控应包括温度、机组的防冻保护控制以及风机运行状态、过滤器状态等环节。设计

时,应根据使用要求、系统类型等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3.4 当水冷式空气冷却器采用变水量控制时,宜由室温度调节器通过高值或低值选择器进行优先控

制,并对加热器进行分程控制;冷水系统宜采用两通阀及改变水泵转速。7.3.5 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在满足室参数和节能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变结构多工况控制系统。工

况转换宜采用手动方式。

7.3.6 位于冬季有冻结可能地区的新风或空调机组,应对水盘管加设防冻保护控制。

7.3.7 空调及通风系统宜采用独立电源回路。

7.3.8 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送风机应有延时关闭的功能,并应设无风断电保护。设置

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

7.3.9 自动调节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两通阀,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

2.水三通阀,宜采用抛物线特性或线性特性的;

3.调节阀的进出口压差,应符合制造厂的有关规定,且应对调节阀的流通能力及孔径进行选择计算。

8 消声和隔振8.1 一般规定

8.1.1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隔振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噪声和振动的频率特性及传播方式,综合考虑确

定。

8.1.2 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播至使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噪声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隔声设

计规》(GBJ118-88)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0070-88)等的有关规定。

8.1.3 空调系统产生的振动,传播至使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振动级,应符合国家现行《城市区域环境振

动标准》(GB10070-88)等的有关规定。

8.1.4 在选择设备和进行系统设计时,应采取下列降低声源噪声的措施:1.应选用高效率、低噪声设备;

2.系统风量一定时,所选风机的风压安全系数不宜过大;

3.通风机与电动机宜采用直联传动;

4.通风机进出口处的管道不宜急剧转弯;

5.必要时,弯头和三通支管等处,应装设导流叶片;

6.宜少装或不装调节阀,必要时,要求严的房间应在阀后设消声支管或消声风口。

8.1.5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调系统,其风管的风速,宜按表8.1.5 选用。表8.1.5 风管的风速(m/s)

室允许噪声dB(A) 主管风速支管风速出风口风速(散流器后)

25-35 ≤2 ≤1.6 ≤0.8

≤40 3.0 ≤2.4 ≤1.2

≤45 ≤4.0 ≤3.2 ≤1.6

≤50 ≤5.0 ≤4.0 ≤2.0

≤55 ≤6.0 ≤4.8 ≤2.4

≤60 ≤7.0 ≤5.6 ≤2.8

8.1.6 空调机房的位置,不宜靠近有较高隔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当必须靠近时,应采用必要的隔声、

隔振、消声和吸声措施。

8.1.7 消声处理后的风管,不宜穿过高噪声的房间;噪声高的风管,不宜穿过噪声要求低的房间。当必

须穿过时,应采取隔声措施。

8.2 消声和隔声

8.2.1 空调设备的声功率级,宜采用实测数值;当无实测数值时,可通过计算确定。

8.2.2 通风和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器或采取其它消

声措施。

8.2.3 选择消声器时,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源频率特性和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

因素,分别采用阻性、抗性或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8.2.4 消声器宜布置在靠近机房的气流稳定的管段上,距风机出人口、弯头。三通等要有一定距离,一

般要求大于4-5 倍风管直径或当量直径;当消声器直接布置在机房时,消声器、检查门及消声后的风管,

应具有良好的隔声能力;必要时,也可在总管和支管上分段设置。

8.2.5 机房应根据邻近房间或建筑物的允许噪声标准,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当机房靠近有较高消声要

求的房间,机房门窗应采用隔声门窗。

8.2.6 管道穿过机房围护结构处,其孔洞四周的缝隙,应使用弹性材料填充密实。

8.2.7 进、出风口与风管之间的连接,应设置适当长度的扩散管,避免突扩或突缩风管的产生。

8.3 隔振

8.3.1 当通风、空调和制冷装置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程度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它隔振

措施。

8.3.2 当设备运转小于或等于 1500r/min 时,宜选用弹簧减振器;设备转速大于 1500r/min 时,宜选用橡

胶等弹性材料的隔振垫块或橡胶隔振器。

8.3.3 选择弹簧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2.弹簧隔振器承受的载荷,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载荷;

3.当共振振幅较大时,宜与阻尼大的材料联合使用;

4.弹簧隔振器与基础之间宜加一定厚度的弹性隔振垫。

8.3.4 选择橡胶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

2.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 采用;

3.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4.橡胶隔振器承受的载荷,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载荷;

5.橡胶隔振器与基础之间宜加一定厚度的弹性隔振垫。

8.3.5 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的进出口,宜采用软管连接;制冷机的进出口,宜采用可曲橡胶接头连接。

8.3.6 管道的支吊架宜采用弹性支吊架。__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参考Word)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 1 一般规定 1.1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1.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1.4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绝热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核查或复验: 1对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风量、风压及热工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2 对风机的风量、风压、效率等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3 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进行复验; 4 对合同中约定的复验项目进行复验。 1.5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6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按本规范3.3.4条的规定执行。当需要重新划分检验批时,可按照系统、楼层、建筑分区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2主控项目 2.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加、减少和更换; 3 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调试操作; 4 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控。对有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要求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2.2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与性能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和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的要求; 2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 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3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4 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 的连接和加固等处,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核对、尺量、观察检查,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检查风管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空调安装规范

施工要求及规范 为了维护甲、乙双方合法权益,根据钓鱼岛大酒店空调工程内容,以及此场所 的特殊要求,经黄石志诚电器有限公司设计,本着对用户认真负责的态度,特制 定如下施工要求及规范: 一、工程范围 (1) 本工程施工量包含设计图纸上的一层到四层的通风及空调系统工程。乙方 负责按经甲方确认的图纸所含工作内容,工程规范中所需的货物、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及配套内容进行供货、安装调试、培训、验收并交付使用。 (2) 本工程不含空调主机基础及主电源部分,不含空调末端、通风设备电源部分。 二、设备安装说明。 (1)根据黄石志诚电器有限公司的设计要求,室内设计参数要求如下: 房屋夏季空调设计参数:干球温度25℃,空气湿度为<60%,新风量为 30m3/h.·人 根据各项因素考虑,设备须满足夏季干球温度<26℃,空气湿度为<65%。新 风量为30m3/h.·人 (2)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组成:采用新风机组加风机盘管的空气-水系统,管路采 用闭式机械循环两管制。空调冷凝水接至地漏或卫生间立管内排放。 (3)新风分别由各层新风机组经初效过滤、由风道送至各空调房间。 (4)各房间内设有卧式暗装风机盘管;风机盘管设三速液晶控制开关。 三、盘管机组性能: 风机盘管说明: (1)机组的冷量是在冷媒水进水温度为7℃,进出水温差5℃、空气干球温度 DB27℃、湿球温度WB19.5℃时测定 (2)机组热量是在进水温度60℃,空气DB21℃,与制冷时相通水量下的测定值。 (3)机组噪音值和功率消耗高风档测试值。 四、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材料。

(1)中央空调所有管道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B1级橡塑保温管,钢管≤DN32保温厚度为25mm, 钢管>DN32保温厚度为30mm; (2)空调所有冷凝水管道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B1级橡塑保温管,厚度为10mm。 (3)吊顶内有需检修的设备及阀门处,吊顶上需设检查口。 2、空调水系统施工方案 (1)空调水管最高点设排气装置,最低点设泄水闸阀。冷凝水管做保温,做法同冷水管。 (2)空调冷冻水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空调冷凝水管应进行充水试验,试验压力为1.0MPa, 不渗不漏为合格,经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反复冲洗,直至水中不带泥沙,铁屑等杂质,且排水清净为合格;试验压力为1.0MPa,在10分钟内压力降≤0.02MPa为合格,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 格。风机盘管的规格参数为中档运行时的参数。 (3)所有的水管配件需做外观检查,所有的阀门除作外观检查外,还要检查其动作是否正确,灵活,严密,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4)冷冻水管设吊架或者托架,吊架、托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牢固的附着物上,冷冻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有绝热衬垫。水管支吊架外表面防锈漆处理。 (5). 其他未说明部分请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J16-1987)执行。 3、空调水施工程序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支吊架安装→主干管安装→支管安装→试压→冲洗→防腐保温→调试。 A.安装 (1) 安装前必须清除管道及设备内部的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安装完毕 后,在各敞口处应设临时封闭,以免管道堵塞。 (2) 管道穿楼板处均设套管,套管与管道间隙为30mm~40mm.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标准设计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第一章施工前的准备 1.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1.1.施工图纸会审: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施工图,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熟悉设计目的、设计意图、领会设计效果。凡发现施工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出专项记录,向设计部门联系,同时请设计者做出解释;若施工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应由设计部门做出设计变更。 1.1. 2.会同有关单位搞好现场接收工作:现场交接的重点是施工测量与有关资料的移交,熟悉场地情况,包括场地构筑物、管线埋设条件等。 1.1.3.编制施工图预算:依据设计施工图、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编写详细施工

图预算。它是签订合同、工程结算、进度拨款、成本核算、材料计划编制、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1.1.4.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工程内容、施工现场、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验收标准等进行交底。 1.2.物质准备 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施工机具准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的准备。 1.2.1.材料准备:工程所用材料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根据工程内容确定需用量,确定好货源,签订购买合同。根据进度要求制订进场计划,组织好运输。对主要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分批进场。 1.2.2.必须在工程现场设置临时材料仓库,对各种材料的入库、检验、保管和出库应严格做好记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1.2.3.施工机具准备:根据施工工艺的需要,对公司自有的机械设备,提前检修保养好,对不够的机械设备须提前做好计划。 1.3.施工准备

中央空调验收标准

中央空调验收标准--说说暖通系统的调试就暖通行业来讲,由于从冷热源到输配系统到末端设备到用户空间以致到室外因素都是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因素或者构件,目前设计院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做简单的工况设计,所以说设计本身就是多少有以偏取全的因素,一个设计好的系统能够具有强的适应能力去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 如,外界气象变化后,末端设备,输配系统,冷热源都能够相应做出调整,当然这些调整仅仅缩小到调试范围也许就是众人理解的阀门的调节,其实不应该仅仅是阀门。有时候甚至带有策略性的调整,简单来讲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动态规划问题(参见运筹学),目标是运行费用最省,这一点在冰蓄冷系统上最能体现,而现在的设计人员,甚至大师都对此理解不深。所以设计如果没有做到能够适应各类情况,调试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调也调不出来,最简单么过于我设计的时候根本就不标注每个风口的风量,你怎么调,只能挂布条,看看每个都有风就okay了。 回头再说调试,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各类影响因素,那么调试工作就一定能够到理想效果吗?未必,如,静态的水系统不平衡问题是能够通过调试解决,而动态的影响单纯靠阀门一个个人工调整已经无法实现,所以运行的控制策略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国内暖通的设计控制系统往往不是由暖通人员做的,最后系统在哪里高耗能运行,也不会出大问题。 所以,归根到底,设计时候控制策略就应该做好,做全寿命周期的运行策略,再拿冰蓄冷系统举例,这个控制系统要能够自适应,要会去学习,运行一两年后有了非常多的数据,控制策略制定的设计人员还在跟着调整(这能做到吗?),我觉得设计人员这样做一个工程就是这个工程类别的大师了,经验教训都总结出来了。 而实际根本不是这样,师傅带徒弟,不出问题不去想我设计的东西如何,第一次师傅告诉的做法做一辈子,再告诉自己徒弟,如此循环,让暖通成了一个低附加值的垃圾行业,搞出来非常多的高投资,高运行费用的垃圾建筑(比如我了解的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大楼,运行费用400~550元/m2的变风量系统)。 中央空调安装施工、验收规范 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进场验收—安装室内系统—隐蔽工程验收—安装室外机—联调试压—竣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型式。 2.0.2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 3.1室外气象参数

3.1.1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3.1.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1.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3.1.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3.1.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3.1.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7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8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3.1.9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18-22℃ 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不大于/s 当无辅助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5℃。 3.2.2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辅助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20℃ 盥洗室、厕所12℃ 办公用室16℃ 3.2.3夏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24-28℃ 相对湿度不大于65%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汇总

说明:本目录收集载有暖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GB50×××、GBJ、建设部标准CJJ、CJ、JJ、ZBP、ZBJ等的目录,有些标准规范虽用于公共建筑和专门工程建筑,但并无暖通空调内容章节故不收录。 一、基础类 1.1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GBJ1-8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GBJ144-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GBJ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1.7CJJ65-95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GB140-59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GB4270-84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GB4457-84至GB4640-84机械制图 1.11GB11943-89锅炉制图 1.12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GB/T16732-97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1.17GB/T16803-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GBJ96-8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标准[详]

中央空调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要求,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 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执行。 1.0.3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2.0.l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 围,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 型式。 2.0.2 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3.1 室外气象参数 3.1.1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3.1.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3.1.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3.1.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3.1.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 天的日平均温

度。 3.1.6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3.1.7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3.1.8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 月21 日的太阳赤纬计 算确定。 3.1.9 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采用。 3.2 室空气质量 3.2.1 冬季空调室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18- 22℃ 人员经常活动围风速不大于0.4m/s 当无辅助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5℃。 3.2.2 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辅助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 20℃ 盥洗室、厕所 12℃ 办公用室 16℃

中央空调多联机安装规范标准[详]

中央空调多联机安装规范 话说中央空调3分品质7分安装真不为过,中央空调因为它要和室内装修配合得当,实际上设备本身只是一个“半成品”,要使一套家用中央空调能够正常运行,设计、安装、施工的重要性不亚于空调设备的品质。 安装阶段篇:中央空调要经过3次安装 中央空调要提前在装修准备阶段就规划好,事先确定好内机安装位置,而且需预排好所需使用的强电线,一般在水电工进场后即可安排厂家上门安装,正规的安装要 第一次安装[水电进场时联系安装] ①吊装中央空调室内机,并对内机进行包裹,避免有灰尘杂质进入; ②安装排管:冷媒管、冷凝水管、信号线。 第二次安装[第一次安装结束24小时之后] ①吊装中央空调室外机;②充填冷媒,测试中央空调系统,测量风口尺寸和位置。

第三次安装[第二次安装结束后或次日] 安装风口,最后设备运行测试。 安装材料篇:5种关键辅材不可疏忽大意 ①冷媒铜管 中央空调的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所以冷媒铜管的好坏至关重要。传统的R22冷媒(氟利昂)的管内压力一般为20公斤左右,而R410新冷媒,管内压力达到了36公斤。因此使用新冷媒的中央空调需要选择更为优质的冷媒铜管。 提醒: 使用挤压工艺生产的铜管(俗称挤压管),这种管材壁厚均匀,可承受较高压力。而市场上常见的另一种铜管利用拉伸工艺生产(俗称拉伸管)很容易壁厚不均匀,这对冷媒系统的安全埋下隐患。

从品牌选择而言,青岛宏泰与上海金阳是目前比较可靠的选择。提醒一下青岛宏泰是行业名牌,但同时拥有挤压管与拉伸管两种工艺生产线,也就是说同时生产挤压管和拉伸管 ②铜管保温: 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铜管保温不可忽视。 市场上占有率比较高的两种品牌为“世霸龙”和“华美”。两个品牌的保温管壁厚都达到一定标准,能有效起到保温作用,都是可以信赖的。 ③冷凝水管: 冷凝水管隐藏在吊顶中,最后会封闭起来。虽然其质量的好坏虽然不会营销空调使用效果,但是一旦其漏水,后果很严重的,必须通过拆除部分或全部吊顶乃至敲墙撬地板(砖)来进行维修。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2021年家用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家用中央空调装置施工规范简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辅材选择严把关 (一)R410A专用铜管 铜质要求:选用紫铜管(铜含量要求99.95%以上) 壁厚要求:年夜于0.8mm,内外概略坚持干净 铜管接受压力:满足试压压力40KG (二)保温资料,壁厚>15mm,阻燃,无挥发性毒气 (三)冷凝排水管及电工套管 冷凝水管材质要求: 无铅配方饮水用PVCU管材,耐化学腐化性强,不污染水质,不生锈,使用寿命长,管道内壁光滑,摩擦力小,提高输水性,机械性能强,耐水压强度良好。 电工套管材质要求: 内外壁光滑,穿线阻力小,难燃,绝缘性好,耐腐化耐老化,抗冲击强,机械强度高,能接受高电压,无味无毒。 (四)配线资料 电源线选择标准:

空调电器的配线,必须满足室外机、室内机及帮助设备额定总电流*1.25,电压降不得超出额定电压2%。 信号线选择: 选用机组原配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 (五)固定码(管路支架) 设定固定码的目的: 1.达到美观效果 2.由于系统管路较长,加之管内有流体流动会造成设备摇晃、流量 偏差、积水等问题,因此设定固定码。 罕见的固定码有吊杆、卡扣、万能角铁、三角架等。 固定码的装置标准: (1)铜管固定码要求 (2)排水管固定码要求 二、施工步调按规范 装置前先跟客户进行进行技术沟通,例如设备吊装位置,管线穿墙打孔位置,主机电源线预留规格,风口开口尺寸等等。 (一)内机吊装 注意事项: 1.室内机水平装置±1°以内,必须用水平仪测平 2.室内机必须要足够的回风空间

3.室内机有足够的维修、调养空间 4.室内机装置好后必须及时全方位包裹呵护 5.维修口尺寸应该在400×400mm以上 (二)冷媒铜管装置 1.坚持铜管水平 2.焊接铜管,充氮焊接,避免焊接过程中管内氧化结碳,而造成 系统梗塞;焊接完成后应该用高压氮气进行管内吹灰,坚持管内清洁 3.固定码,冷媒管与室内机连接300~500mm处固定 4.不合管的装置 不合管前后应年夜于500mm的直管才转弯,不合管之间应年夜于500mm的直管; 不合管与室内机应该坚持水平或竖直放置系统内。 (三)充氮保压气密实验 焊接吹洗完管路系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 试压时间一般为24h 使用R410A冷媒时,需坚持管内压力为4Mpa,R22冷媒管时压力为2.8Mpa (四)冷凝水管装置 冷凝水管从室内机接出后至室外或者地漏,至少坚持1/100的坡度。 正确装置固定码:排水管的固定间距为0.8~1.0m/个,排水管的300mm处应该固定。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中央空调安装流程及规范

中央空调安装流程及规范 话说中央空调3分品质7分安装真不为过,中央空调因为它要和室内装修配合得当,实际上设备本身只是一个“半成品”,要使一套家用中央空调能够正常运行,设计、安装、施工的重要性不亚于空调设备的品质。下面介绍中央空调安装流程,公布如下也方便各位同学参照监督。 安装阶段篇:中央空调要经过3次安装 中央空调要提前在装修准备阶段就规划好,事先确定好内机安装位置,而且需预排好所需使用的强电线,一般在水电工进场后即可安排厂家上门安装,正规的安装要第一次安装[水电进场时联系安装] ①吊装中央空调室内机,并对内机进行包裹,避免有灰尘杂质进入; ②安装排管:冷媒管、冷凝水管、信号线。 第二次安装[第一次安装结束24小时之后] ①吊装中央空调室外机;②充填冷媒,测试中央空调系统,测量风口尺寸和位置。 第三次安装[第二次安装结束后或次日] 安装风口,最后设备运行测试。 安装材料篇:5种关键辅材不可疏忽大意 ①冷媒铜管 中央空调的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所以冷媒铜管的好坏至关重要。传统的R22冷媒(氟利昂)的管内压力一般为20公斤左右,而R410新冷媒,管内压力达到了36公斤。因此使用新冷媒的中央空调需要选择更为优质的冷媒铜管。 提醒: 用挤压工艺生产的铜管(俗称挤压管),这种管材壁厚均匀,可承受较高压力。而市场上常见的另一种铜管利用拉伸工艺生产(俗称拉伸管)很容易壁厚不均匀,这对冷媒系统的安全埋下隐患。 ②铜管保温: 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铜管保温不可忽视。 ③冷凝水管: 冷凝水管隐藏在吊顶中,最后会封闭起来。虽然其质量的好坏虽然不会营销空调使用效果,但是一旦其漏水,后果很严重的,必须通过拆除部分或全部吊顶乃至敲墙撬地板(砖)来进行维修。 ④风口: 小部位往往被很多消费者疏忽,但这部分影响使用感受。 常见风口有两种材料:一种是ABS风口,另一种是铝合金风口。 两种风口各有利弊。ABS风口,采用ABS工程材料制作,不容易结露。但该材料有一定的热胀冷缩系数,所以在使用过程有可能发出吱吱声,冬天气温低风口也可能产生轻微的拱起。长时间使用后风口会变黄,并不容易清洗。 铝合金风口,优点在于不易变形,也不易变色。但是由于铝合金的热传递速度非常快,所以在夏天使用过程中,容易结露。严重的会有水滴产生。 两种风口各有其特点,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 ⑤信号线: 信号线并不贵,一般都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线。这块大家可以比较放心。 安装规范篇:8步安装,步步规范需到位 光有好的材料,没有好的施工工艺,同样会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空调设备容易受损。

中央空调及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参考依据: 目前,家用中央空调有如下四种基本方式: 1、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 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3、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4、分体式风管机空调系统。 为配合我院“住宅设计导则”的编制,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提高住宅设计质量,特编制本导则,望暖通专业设计同志在试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资料,并反馈我总工办,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本导则,精益求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编制过程中征求周姜象,顾锡等同志的意见,并承蒙吴有筹高工的审阅,在此表示感谢。 家庭中央空调设计导则 1总则 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各类住宅建筑,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庭中央空调的设计。 1.0.3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用于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0.2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设计参数 3.1室外气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版)附录表和《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18~22℃;室内工作区风速〈0.4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2夏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24~26℃;相对湿度〈65%;室内工作区风速〈0.5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应小于0.15mg/m3 3.2.4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至主要房间的噪声级应小于46db(A)。 4空调设计 4.1负荷计算 4.1.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法估算确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安装流程和说明

中央空调施工流程: 一、安装位置第一次确定,由业主,空调设计师,空调现场施工负责人,装潢设计师都 到现场商讨确认。 二、由本公司出具图纸交付装潢设计师做初步确认,确认完毕后交付业主签字,然后进 场施工。(无业主签字图纸不施工) 三、空调设备进场,客户验收后空调内机拆封吊装上顶,给予客户和装潢负责人一个比 较形象的概念,再次确定内机安装位置并同时确定空调遥控器在墙体上的位置。此时如需要更改为免费服务,但需签定工程变更单(一)。 四、内机确认完毕后开始排空调管道,包括水管、冷媒管和线管等。管道排装完毕后, 需要更改的,如为小幅度更改(不修改主铜管位置或系统未做气密性实验)为免费服务,但客户需签定工程变更单(一),确认完毕再进行更改。如修改幅度较大则直接填写工程变更单(二),并需收取相关成本费用。 五、管道排装完毕后,系统做气密性实验,确保系统无泄漏。装潢公司开始按照本公司要求排装电源线至内外机位置和浇筑外机水泥台座,等到龙骨出来之后,本公司人员安装风管(高分子材料)和现试调试(补充冷媒安装室外机),并现场精确测量风口尺寸。 六、调试完毕后既确定设备系统完好,客户需现场鉴定后签定调试报告书。等石膏板封好之后,本公司人员安装风口,并做系统最后一步调试交付业主。如最后一步调试测出系统泄漏或其他问题则为非本公司安装问题,本公司承担维修责任,不承担其相关费用。备注:1、凡需要客户至现场认定签字的情况,若业主委托其他责任人或者自己逾期未能签字的,既认定业主对已经完工工程事实认可。 2、工程变更单需要在工程修改前至业主和本公司经理(设计师)签字方可进行, 大幅度修改填写变更单(二)并收取费用。 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1.1甲方指定安装位置及要求,提供乙方施工材料存放用地,施工用水、电,包括清 除障碍物。 1.2甲方负责提供电源到乙方指定位置(室内、外机器旁边)。

(空调)统一设计规范和要求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和要求 为了统一中央空调设计理念,规范空调设计要求,达到空调方案的可行、可靠,满足客户对空调效果的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空调设计规范和要求。 一、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首先要了解工程概况,房间的功能,房间的面积,各房间是否需要空调,业主对空调的基本要求和意向,以便做方案比较与设计。 2、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功能、负荷大小来选择末端设备型号,负荷大小要考虑房间的朝向,房间内设备散热、围护结构的隔热程度等。 3、设计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房间负荷配置、内外机配比、设备安装位置、水泵、冷却塔等要符合规范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新风量配置,风管设计长度、风速、静压、室外机安装高度,噪音,气流组织形式等。 4、方案比较:根据工程的基本情况确定最经济适用的方案。基本情况有机房位置、能源、空调使用情况等。根据各房间负荷的大小,对主机设备进行选型设计。根据末端设备的流量配置水泵流量,计算水系统沿程阻力确定水泵的扬程,再选水泵的型号。对方案要有个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设计参数,主机安装位置、冷却塔安装位置、空调方式等。 二、空调主机设计参数

三、空调末端设计参数

四、系统设计要求 1、室内、外机配比: 室内、外机配比是指室内机制冷量之和与室外机制冷量之和的比值换算成百分比值,同时开机或同时使用率高时建议不要超过100%;不同时开机或同时使用率低时建议最大值不能超过130%,超过此值将严重影响空调效果。 2、室外主机位置 (1)室外主机安装位置应空气畅通、散热良好,不形成短路;散热不好时,应考虑改进措施,如加导风管、格栅等。

(2)机组的噪音不会对周围产生影响。 (3)多台外机时应排列整齐美观,同行间距应在200毫米以上,两行间应留有1米以上维修空间,各机组的出风与回风应不会相互影响, 标高应尽量一致,高差﹤0.5米。 (4)机组与基础之间应加10毫米厚的减震橡胶板。 (5)主机周围是否有足够的维修空间,是否有辐射源,是否有腐蚀性气体,是否是多油烟、易燃易爆环境,是否有利于化霜水的排放。3、末端设备位置 进行风机盘管设计时要考虑到房间气流组织良好,分布均匀,送回风口间距适中。风机盘管接管一侧要留出检修口位置方便检修,同时要考虑到检修口尺寸(不小于400*400),室内是否有可燃腐蚀性气体泄漏、油雾等。风机盘管的标高要尽量一致,嵌入式风机盘管高度不要高于3米,以保证空调效果,并根据风机盘管型式不同分别计算最大安装高度和最小安装高度。 进行空气处理机组设计时要考虑空调房间的噪音,空调箱的送风口需加消音静压箱,以减低风机噪声和均匀送风,且不得不加风管直接将风吹在室内,否则由于其出风口风速很高,将产生很大的风噪。对噪音值要求严格的场所最好不要安装在房间内。设备与风管的连接应采用软连接,以防振动和噪音传递到风管上。 4、新风量设计 (1)先搞清楚空调系统有无新风要求,有新风要求时计算最大新风量和最小新风量。建筑物新风量根据房间使用性质按下表采用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篇一:2015年现行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常用规范 篇二:通风空调考试题及答案 暖通专业规范考试题 选用规范1、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2、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单选题(共25道题,每题1分) 1、 GB50738-3.3.4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的绝热材料和风机盘管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C )的有关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A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B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 GB50738-4.3.2矩形风管的弯头可采用直角、弧形或 1 内斜线形,宜采用(B),曲率半径宜为一个平面边长。 A内圆外方形 B内外同心弧形 C内外偏心弧形 D外圆内方形 3、 GB50738-4.3.5变径管单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30?,双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60?。圆形风管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宜为(C)。 A 10~50? B 15~60? C 25~60? D 30~60? 4、 GB50738-6.2.3电动、气动调节风阀应进行驱动装置的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在(C)下工作正常。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D最小设计工作压力 5、 GB50738-6.2.7三通调节风阀手柄开关应标明(B);阀板应调节方便,且不与风管相碰擦。 A开启的角度 B调节的角度 C关闭的角度 D以上均正确 6、 GB50738-6.4.3散流器的扩散环和调节环应(A),轴向环片间距应分布均匀。 A同轴 B同向 C同列 D同位 7、 GB50242-8.3.6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如设计未注明时应为(B)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8、GB50738-15.2.1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应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制作试验风管,并且 2 不应小于(C)平方米。 A 5 B 10 C15 D20 9、GB50738-6.6.1软接风管包括(B),软接风管接缝连接处应严密。 A复合风管和柔性风管 B柔性短管和柔性风管 C复合风管和防火风管 D柔性短管和防火风管 10、GB50738-7.2.8支吊架焊接应采用(D),焊缝高度应与较薄焊接件厚度相同,焊缝饱满、均匀。 A点焊 B角焊缝点焊 C满焊 D角焊缝满焊 11、GB50738-7.3.4支吊架定位放线时,应按施工图中管道、设备等的安装位置弹出支吊架的中心线,确定支吊架安装位置。严禁将管道(C)作为管道支架。 A预留端 B分支管 C穿墙套管 D其他吊架 12、GB50738-7.3.4-4公称直径DN100~150沟槽连接管道支吊架允许最大间距为(B)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第一章施工前的准备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工程内容、施工现场、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验收标准等进行交底。 .物质准备 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施工机具准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的准备。 .施工准备 业主,与业主沟通后,然后进行水电接驳,并与业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章室内机组的安装 .材料的选择 .设备的检查 .室内机的安装 。 1)合理的气流组织

室内机组的位置选择应能合理布置送、回风口,使房间大部分空气与室内机形成良好的热交换。出风口不能直接对着人吹。 2)有利于排水通畅 机组安装高度考虑冷凝水的排放。 3)机组方便维修 有利于设置维修口,有足够的维修空间,能方便对机组电气盒进行操作。 第三章铜管的安装 .材料的选择 1)铜管必须是磷酸脱氧无缝紫铜管。 2)铜管内壁应清洁、干燥:杂质含量≤30mg/10m。 3)铜管的壁厚应符合要求,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铜管支吊架的安装 在液管和气管共同悬吊时,以液管尺寸为准。沿墙敷设铜管可以按规定设置固定支架。 .配管

1)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的间距要保证800mm以上;分歧管前后与折弯点间距要保证800mm以上,两折弯点间距也要保证800mm以上; 2)分歧管水平放置时,要保证两分歧支管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能水平放置好分歧管。 3)分歧管前后均为焊接点,必须有足够的焊接操作空间,因此不能离墙壁或其他管道太近; .切割铜管 1)用专用而且合适于铜管尺寸(大、中、小)的切管器垂直于轴线方向切断。 2)操作时应该缓慢地加紧切管器、缓慢地转动、在铜管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切断铜管。若管端明显变形时,将其切断并扔掉,重新加工。 3)严禁将铜管直接放在地面上作业,以防止水和垃圾进入。 4) 5)去除切割面的毛刺,铜管的切割面会产生毛边,必须将其除掉并吹清管内的杂物和整修管端,用刮刀等将内侧的毛边去掉,作业时将管端向下,以防止铜屑掉入管内。 6)打磨切割面,将铜管切口朝下放置并加以磨光。 扩喇叭口 1)将一个扩口螺母套在铜管上,在对铜管一端进行扩口前,一定要先套入扩口螺母,因为当铜管被扩口之后就无法套入扩口螺母了。 2)确认一下扩口靠模内是清洁的。 3)用符合设计尺寸的扩口靠模夹住铜管。 4)确定合适的扩口靠模表面到铜管末端的距离。 如果测定的尺寸较小,相应的接触部位尺寸也会变小,这样就可能造成漏气现象。5)扩口完成后在扩口部分均匀涂抹相应的冷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