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兰州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兰州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兰州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作者:陈光磊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8期

陈光磊

(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的学科,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在最近几

年蓬勃发展。笔者尝试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开发,以此创设

一门新的校本课程,希望对于丰富校本课程资源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校本课程开发;兰州地区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历史和地理的交叉学科。尽管

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历史地理学本身尚有很多等待探索的具体领域。

校本课程开发从20世纪末在中国兴起,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校本课程在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一是交叉学科类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是我国中西

部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两类具体领域的校本课程资源目前还比较稀少,有待后续研究者的

进一步探索。

笔者将“兰州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有较为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兰州虽

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但关于历史时期兰州地区的专著较少,即使涉及到了此类话题,也多是属于历史学范畴,与历史地理学以及地理学的关系并不紧密;其次,兰州作为西部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单一,知识类课程较少;最后,笔者作为兰

州人,对于家乡的历史地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也更为便捷。综上所述,

由于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笔者的研究条件较为便利,该研究可以弥补我国西部地区知识

类校本课程开发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将交叉类学科介绍到中学,以开拓中学生的眼界、提升中

学生的知识水平。

本文研究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地关系、“尽全时空”、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

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对地具有依赖性,地理环境经

常地影响人类活动的地域特性;同时,人具有能动功能,地理环境是可被人类认识、利用、改变、保护的对象。“尽全时空”观念认为,任何事物都由具体的时空组成,对客体的认识应由

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首先,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信息符号,也要尽可能全面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信

息符号。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可持续发展时代应运而生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

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以及

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

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或者说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

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

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在“兰州历史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开展的是课程资源调查。本

研究将获取的原始资料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历史时期兰州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二类为历史

时期兰州地区的城市变迁与发展,第三类为历史时期活跃于兰州地区的民族,第四类为历史时

期兰州地区宗教的传播与扩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