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麻疹
麻疹

(一)名词解释

1 异型麻疹

2.中毒性麻疹

3.出血性麻疹

4.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二)填空题

1.休克性麻疹:除具有中毒症状外,出现或的表现。

2.麻疹病毒是属于病毒科,病毒基因组成分为。

3.传染源是自发病前天至出疹后天内有传染性。主要通过传播。感染后表现以多见。病后免疫力

(三)选择题

1.A1型题

(1)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是:

A.发热

B.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C.口腔粘膜科普利克斑

D.耳后,发际,头面部,胸腹部顺序出现的皮疹

E 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等结合膜炎表现

(2)麻疹的皮疹特点,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发热第3~4d出疹 B.出疹与退疹都按同样的顺序

C. 多为充血性皮疹 D.疹间多有正常皮肤

E.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3)关于麻疹,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麻疹病毒引起支气管肺炎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B.麻疹病毒直接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

C.预防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D 典型病例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E.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

(4)关于麻疹,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多数病人无麻疹的接触史

B.第二次麻疹常见

C 皮疹与免疫致病有关

D.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

E 粘膜科普利免斑持续时间长,可至热退后

(5)下面哪项是麻疹确诊的依据?

A.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B.流行季节,有麻疹的接触史

C.病程第5天血清抗麻疹抗体阳性 D.血白细胞数减少

E.眼、鼻分泌物测定麻疹抗原阳性

2.A2型题

(1)患者男性.20岁,大学生,3月17日入院。因发热5天伴皮疹、咳嗽、咽部疼痛1天入院。体检:体温39.6℃,皮肤有淡红色,部分为暗红色的斑丘疹,以耳后,头而部,胸腹部为多,结膜红肿,浅表淋巴结未及。肝脾肋下未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3.8×lO9/L,N30%,L65%,红细胞为4.5×1012/L,血小板为15×109/L。尿蛋白(+)。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登革热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钩端螺旋体病

E.麻疹

麻疹患儿的护理

麻疹患儿的护理 案例编号:104026 知识点:麻疹患儿护理评估;皮疹观察与护理;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麻疹肺炎的护理关键词:麻疹;鉴别;肺炎;隔离 患儿,女,6个半月,因发热伴咳嗽4天,皮疹2天入院。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畏寒、鼻塞、流涕,少量咳嗽。2天前颜面部出现皮疹,伴球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在当地医院抗病毒等输液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皮疹蔓延到胸、背及腹部,门诊拟“麻疹”收住入院。 情境1 入院护理 6个半月的女婴,因发热伴咳嗽及皮疹收住入院。医疗诊断:麻疹? 问题1 如何对患儿进行入院评估? 1.健康史评估患儿发病前有无呼吸道感染病史,有无接触过麻疹病人,有无到过医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鼻塞、流涕,体温39.5℃,2天后出现颜面部皮疹,伴球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且皮疹渐增多,向躯干部蔓延。未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症状体征评估患儿有无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及皮肤斑丘疹;评估生命体征、全身皮疹分布情况、肺部体征,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及面色、有无口唇紫绀等。通过评估发现:患儿T37.6℃,P 146次/分,R 31次/分,SpO298%,精神萎靡,急性面容,球结膜充血,眼睑水肿,颜面部、胸、背、腹部、大腿可见红色斑丘疹,呈片状或散在分布。口腔颊粘膜可见柯氏斑。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部平软,无压痛。

3.社会心理因素评估患儿家长文化,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通过评估发现:患儿父母为农民,小学文化,经济条件一般,听说过“出麻”,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预后,心情焦虑、恐惧。 问题2 患儿还需完善哪些检查? 该患儿需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谱、麻疹抗体及胸片等检查。检查结果为: 1.血化验报告:血常规:WBC 13.5×109/L、N 28.7%、L 62.5%,CRP 25mg/L;血生化及心肌酶谱:ALT 45IU/L,AST 72IU/L,LDH 756 IU/L,三者均偏高;麻疹抗体:阳性。 2.胸片报告:支气管炎。 情境2 皮疹的观察与护理 根据病史及以上检查结果,患儿确诊为麻疹。患儿颜面部、躯干大片的红色皮疹,双眼“泪汪汪”,家长焦虑:皮肤会不会留下疤痕? 问题3 如何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及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盖被应柔软,内衣柔软宽松,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 2.每日常规用温水或漱口液清洁口腔2~3次,保持口腔清洁,黏膜湿润。 3.保持眼鼻口的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睛,或用抗生素眼药水、眼

麻疹的护理常规

麻疹患者护理常规 【概念】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为特征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麻疹黏膜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医护人员要合理安排好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操作,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2、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二、对症护理

(1)发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忌用乙醇擦浴、冷敷、刺激皮肤影响皮疹诱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并供给充分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热。 (2)皮肤护理:保持五官清洁。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轻软,内衣柔软、宽松,勤换洗,忌紧衣厚被“捂汗出疹”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条件允许者,在保温的情况下,可每日温水擦浴1次,禁用肥皂。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睛,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每日2~4次。角膜失去光泽者可用鱼肝油滴眼。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同时口服鱼肝油滴剂,鼻塞者清理鼻腔后滴入0.5%~1%麻黄碱,每日3~4次。勤翻身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3)口腔护理:每日常规用温水或朵贝液盐水彻底清洁口腔2~3次。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甘油。口腔溃疡先以1%~3%碳酸氢钠清洗,然后局部涂以1%甲紫、冰硼散或制霉菌素液等。 三、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流行病学】 天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 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

【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荨麻疹护理查房模板

荨麻疹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科室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首先请主管护士汇报病史。 一、病史汇报 姓名:某某某,女,27岁,住院号1123676,病人因“全身风团伴瘙痒2天”于2016年7月14号入院,入院症见:全身风团伴瘙痒,恶心,胸闷,无呕吐、气紧等症状,睡眠差,饮食大小便正常,无既往病史及过敏史,入院时测得生命体征为:体温36.5摄氏度,脉搏6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9/63mmhg,查体显示:全身泛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色风团,部分融合成片,境界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高,间有较多水肿性红斑及少量抓痕。咽部充血明显,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双肺听诊未听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辅助检查:血生化、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19×10^9个/L,淋巴细胞8.06×10^9个/L,临床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起二级护理,普食,静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激素抗炎,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降低血管通透性,头孢呋辛消炎,肌注苯海拉明抗过敏止痒,口服依巴斯丁、氯雷他定抗过敏,雷尼替丁保胃,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目前病人全身瘙痒较入院时减轻,全身原有风团减少,未见新发风团,无恶心胸闷,睡眠改善。 二、定义: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三、病因:多数病人不能找到确切的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病因如下: 1、食物: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有的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如:动物性蛋白(鱼虾、蟹贝、肉类、鸡蛋、牛奶等)植物性食品(番茄、大蒜、可可); 2、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3、感染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5、动物植物移速:如动物的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7、内脏和全身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四、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性:多数为IgE介导的Ι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多见于输血反应)或Ⅲ型(多见于血清病); 2、费变态反应性:某些食物、药物、各种动物毒素以及物理、机械性刺激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 五、临床表现:1、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常自觉皮肤瘙痒,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风团,孤立或散在,也可融合成片。重者伴心慌,烦躁,二心,呕吐甚至是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胃肠道受累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感染者引起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麻疹患者预防措施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麻疹感染途径?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麻疹有哪些症状? 一般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发疹期除咳嗽。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 麻疹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麻疹传染期多长?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麻疹有否预防疫苗? 有。凡1995年后出生,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 麻疹患者是否需要隔离? 是。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预防:知道了发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预防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同—班级的小儿,因为接触多,最容易受到传染而患病。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娱乐场所与麻疹病人短时间接触,也能造成传染。如果接触了病人刚刚用过的手巾、玩具等,也有传染上麻疹的可能。在照顾了麻疹病孩后,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顾别的孩子,也会造成传染。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3)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冷忽热。保持空气新鲜。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4)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5)供给患儿足够饮水,在出疹期给于清淡易消化食物,进入恢复期应及时适量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6)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麻疹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若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4 . 按国家计划免疫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生于有疫苗免疫史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临床经过。少部分症状典型。不典型麻疹还有先出现肺炎、咽峡炎、喉炎等后出现皮疹的表现。或可表现前驱期很短(仅1天)或很长(可长达11天),也有出疹前期卡他症状不典型或在此期不发热或始终无口腔黏膜斑。若无肯定的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要实验室确诊。实验室诊断依据为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那些? 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 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 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 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 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麻疹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1、主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 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 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 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5、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6、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

响发疹。如体温过高,可用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③衣着应宽松,勤换内衣裤。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3)眼、鼻、口腔护理 ①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每日用生埋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②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高热者口腔护理 2次/日,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 (4)并发症的护理:出现并发症时做好相应的护埋

麻疹病人的健康指导

麻疹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1.由于病人高热消耗较大,应鼓励病人少食多餐,进食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忌食虾、蟹、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注意补充水分,可予果汁、芦根水,少量、多次喂食,摄入过少者给予静脉输液,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3. 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 二、消毒隔离指导: 1指导家属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 2.呼吸道隔离。病人隔离至出疹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10天。因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20分钟麻疹会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风直接吹到,为避免阳光直晒,可用深色窗帘遮盖,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可在病房洒些水。增加空气的湿度。 3.病人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不宜出门,出病房时戴双层口罩,在规定的区域活动。 4.护理人员注射麻疹疫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护士戴防护口罩,操作完成后在通风处逗留片刻,以防交叉感染。 5.病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时间为60分钟。 6,严格限制人员探视,防止麻疹病毒的传播。 三、生活起居指导:

1.每隔4小时进行1次体温测量,对于高热者2小时测1次;对出疹期持续高热患者重点加强观察。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 3.前期、出疹期体温在39.5℃以上时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热解毒散等缓和的退热剂退热,把握热度不能降得过猛,使体温维持38.0℃一39℃,以免剧烈的退热会使疹子发散不充分。头部可敷温湿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温。 4.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如果病人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剧、鼻翼扇动、口周紫红、四肢冰凉、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声音嘶哑等症状,说明病人有其他合并症,需及时汇报医生并配合抢救。5皮肤的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平整,盖被应柔软,内衣柔软宽大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在出疹期和疹退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每日应温水擦浴{忌用肥皂},皮痒者可涂炉甘石洗剂或清凉止痒擦剂。退疹后皮肤干燥者可涂适量润滑油。 6.口腔护理麻疹患者急性期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容易出现各种口腔炎症,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防止口腔炎、溃疡、鹅口疮的发生。对患儿口腔麻疹消退情况加强观察,对口腔有无黄色分泌物、扁桃体红肿和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第10章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第10章荨麻疹类皮肤病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多数荨麻疹为以下哪种变态反应介导: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2. 以下关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毛细血管扩张 B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 平滑肌收缩 D 腺体分泌减少 3. 下列何种物质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为非变态反应性: A 细菌 B 血清制剂 C 真菌 D 蛇毒 4. 可诱发荨麻疹的病毒性感染不包括: A 病毒性肝炎 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 溶组织阿米巴病 D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5. 输血引起的荨麻疹为以下哪种变态反应介导: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6. 荨麻疹性血管炎为以下哪种变态反应介导: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7. 以下关于Ⅰ型变态反应速发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发生 B 可持续数天 C 主要的炎症介质是白三烯 D 引起小血管收缩 8. 急性荨麻疹的典型皮损为: A 丘疱疹 B 风团 C 结节 D 水疱 9. 以下关于风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小不等 B 形态不规则 C 自觉瘙痒 D 愈后留有瘢痕 10. 急性荨麻疹风团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A 1个小时 B 12个小时 C 24个小时 D 48个小时 11. 以下不属于荨麻疹特殊类型的是: A 皮肤划痕症 B 压力性荨麻疹 C 血管性水肿 D 胆碱能性荨麻疹 12. 荨麻疹患者出现高热、脉速和全身中毒症状应注意: A 急腹症 B 过敏性休克 C 败血症 D 荨麻疹性血管炎 13. 下列哪项不是荨麻疹伴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A 风团消退 B 脉速 C 四肢冰冷 D 血压降低 14. 慢性荨麻疹指的是反复发作病程超过多长时间以上: A 1周 B 4周 C 6周 D 8周 15. 以下关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B 风团时多时少 C 反复发生长达数月 D 常伴有腹痛 16. 皮肤划痕症又称为: A 人工荨麻疹 B 急性荨麻疹 C 压力性荨麻疹 D 尼氏征 17. 胆碱能荨麻疹的风团一般可维持: A 0.5~1小时 B 1~5小时 C 5~10小时 D 24小时以内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1. 以下关于荨麻疹发病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有: A 病因复杂,多数患者不能找到准确病因 B 蛋白食品不完全消化,机体吸收胨或多肽可引起荨麻疹 C 有些药物可直接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D 精神紧张也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2. 以下属于组胺或激肽释放物的有: A 碱性多肽 B 阿司匹林 C 蛇毒 D 抗生素 3.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炎症介质有: A 组胺 B 缓激肽 C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D 去甲肾上腺素 4. Ⅰ型变态反应迟发相的炎症介质有: A 白三烯 B 血小板活化因子 C 前列腺素D2 D 组胺 5. 以下关于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有: A 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风团 B 起病较急,自觉瘙痒 C 全身症状较轻,反复发生长达数月 D 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 6. 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的内脏和全身性疾病有: A 风湿热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恶性肿瘤 D 内分泌紊乱 7. 寒冷性荨麻疹存在的异常有: A 划痕试验阳性 B 1:5000乙酰胆碱针刺试验阳性 C 冰块诱发试验阳性 D 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8. 以下可引起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因素有: A 运动 B 情绪紧张 C 饮酒 D 接触冷水 9. 以下关于胆碱能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有: A 多见于青年 B 由运动、精神紧张等诱发 C 风团较小,直径为2~3mm,周围有红晕

D 可伴发乙酰胆碱引起的全身表现 10. 压力性荨麻疹好发部位为: A 足底 B 手掌 C 臀部 D 下腹部 11. 以下荨麻疹亚型与压力有关的是: A 皮肤划痕症 B 寒冷性荨麻疹 C 胆碱能性荨麻疹 D 压力性荨麻疹 12. 以下关于慢性荨麻疹治疗原则正确的有: A 用药时间根据风团发生时间进行调整 B 多种H1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C 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D 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名词解释: 1. 速发相发应(early-phase reaction)和迟发相反应(late-phase reaction) 2. 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ghism) 3. 胆碱能荨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 4. 日光性荨麻疹(solar urticaria) 5. 压力性荨麻疹(pressure urticaria) 6. 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 三、问答题 1. 简述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2. 试述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3. 试述急性荨麻疹伴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的抢救方案。 4. 简述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D 4. C 5. B 6. C 7. A 8. B 9. D 10. C 11. C 12. B 13. A 14. C 15. D 16. A 17. A 18. A 19. C 20. B 21. D 22. B 23. C 24. C 25. B 26.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 3. ABC 4. ABC 5. ABD 6. ABCD 7. CD 8. ABC 9. ABCD 10. AC 11. AD 12. ABC 二、名词解释: 1. 速发相发应和迟发相反应:根据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两个时相,前者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后者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化学介质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D2和细胞因子等。 2. 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3. 胆碱能荨麻疹:多见于青年,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为2~3mm的风团,周围有1~2cm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于~1小时内消

麻疹患者的健康教育

麻疹患者的健康教育 定义麻疹时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病因本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以冬春季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一般终生免疫。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热,咳嗽、流涕、咽部充血、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皮疹先出现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额面、躯干、四肢。疹型是玫瑰色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退后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2. 非典型表现 见于有一定免疫力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免疫力者皮疹不典型,临床症状轻。免疫力低下的表现为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伴中毒症状。死亡率高。(三)住院健康指导 1 心里指导 向患儿家长介绍麻疹的相关知识,介绍患儿病

情,并解释治疗用药的作用、疗程、及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协助医护人员鼓励患儿克服痛苦,配合治疗。 2 饮食指导 (1)告知患儿家属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 食,如豆浆、牛奶、米粥、挂面、蒸蛋糕等。 多饮热水及热汤,以便加速体内毒素排出,利 于透疹。 (2)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干硬、油腻食物及刺 激性调料品。恢复期可给与牛奶、鸡蛋、鲜肉 等营养丰富饮食。 3 发热的护理 (1)降低环境温度,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对流 风。 (2)绝对卧床休息,如无并发症,体温在39.5-40度以上,酌情给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忌冷敷及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诱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 4 皮肤的处理 保持床褥干燥、松软,内衣勤换洗,切记紧衣厚被“捂汗发疹”,介绍用新鲜芫荽洗净煎水,擦洗四肢、胸背、手心、足心以助透疹。脱屑可引起皮肤瘙痒,要勤剪患儿指甲,以防其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

麻疹试题及答案(1)

麻疹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或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全身斑丘疹。 二、选择题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B)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B】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麻疹住院病例

第一次住院病例 姓名: 性别: 年龄: 族别: 婚否: 职业: 籍贯: 住址: 病史陈述者: 可靠程度: 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 主诉:发热、咳嗽10天出疹5天 现病史:母代述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发热、咳嗽,体温39°C左右,伴食欲减退、哭闹、全身无力。5天前发现患儿出皮疹,始于面、颈部,渐延及躯干、四肢,伴持续性高热、咳嗽频繁,不思饮食,眼发红,口唇糜烂。昨日发现患儿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即上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拟诊“麻疹合并肺炎”收住我科。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麻疹疫苗接种史,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第二胎,足月顺产,新法接生,母乳喂养,各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家中经济条件中等。 家族史:爷爷、奶奶及父母均健在,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等。 体格检查 T 39.4°C P180次/分 R70次/分 W 10㎏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急性病容,抱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的

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呈充血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正常无畸形,五官端正,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结膜充血,双眼可见较多分泌物。耳、鼻外形正常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唇无发绀,口唇粘膜糜烂、出血,可见血痂,口腔黏膜包括两颊、上颚及舌面布满乳白色白斑。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痰鸣音。HR1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大,胁下约2.0cm,剑下约4.0cm质地软,边缘钝,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无畸形,诸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T39.4°C P180次/分,R70次/分,神志清,精神萎糜,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粘膜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均可见到密集的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到正常皮肤,呈现充血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充血,双眼分泌物多,口唇无发绀,口唇粘膜糜烂、出血,可见血痂,口腔黏膜包括两颊、上颚及舌面布满乳白色白斑。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痰鸣音。HR1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大,胁下约2.0cm,剑下约4.0cm,质地软,边缘钝,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N S (-)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暂缺 病历小结 患者XXX,X性,XX岁,X族,X职业,因“发热、咳嗽10天出疹5天”为主诉收住入院,查体:T39.4°C P180次/分,R70次/分,神志清,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黏膜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均可见到密集的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到正常皮肤,呈充血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充血,双眼分泌物

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50分,每题5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C ) A.远离患者 B.戴口罩 C.注射麻疹疫苗 D.做好消毒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 A.先由耳后,到发际、额、面部、颈、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掌足底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 )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下列关于麻疹粘膜斑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发疹前2-3天出现 B.麻疹粘膜斑开始见于上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C.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D.一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保护麻疹易感人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B )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二、判断题:(20分,每题4分)

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细胞作用时产生迟发性的变态反应,皮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和血浆渗出引起的皮疹。 1 临床表现 潜伏期6~18天。平均15天左右。 1.1 前驱期(3~4天)起病比较急,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眼睑浮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表现。90%病人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有时蔓延至口唇及齿龈处。出疹1~2天后逐渐消失,同时可伴有精神萎靡、纳差、呕吐及腹泻。 1.2 出疹期(3~5天)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逐渐延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至手心、足底。多在3天出齐。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互相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肤色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萎靡,咳嗽加剧,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少量啰音。结膜红肿、畏光、上睑浮肿。可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重者嗜睡、谵妄等。 1.3 恢复期(3~5天)皮疹出齐后,体温于12~24h内降至正常,并顺序消退,同时有皮糠样脱屑及褐色色素沉着,如无并发症,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精神及食欲好转。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轻型麻疹,症状轻,皮疹轻而淡,疹褪后无色素沉着、并发症。年老体弱、免疫力低的有严重继发感染的呈重型麻疹,体温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肌炎等等)或皮疹骤褪,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 2 护理诊断及措施 2.1 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医护人员要合理安排好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操作,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2)病房的空气宜新鲜、湿润,每日通风2次(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室温18℃~22℃,湿度50%~60%,光线柔和。(3)密切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忌用乙醇擦浴、冷敷、刺激皮肤影响皮疹诱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并供给充分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热。(4)保持五官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睛,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每日2~4次。角膜失去光泽者可用鱼肝油滴眼。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同时口服鱼肝油滴剂,鼻塞者清理鼻腔后滴入0.5%~1%麻黄碱,每日3~4次。勤翻身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2.2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麻疹黏膜斑有关。(1)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轻软,内衣柔软、宽松,勤换洗,忌紧衣厚被“捂汗出疹”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条件允许者,在保温的情况下,可每日温水擦浴1次,禁用肥皂。(2)每日常规用温水或朵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5、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6、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响发疹。如体温过高,可用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③衣着应宽松,勤换内衣裤。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3)眼、鼻、口腔护理 ①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每日用生埋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②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高热者口腔护理 2次/日,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 (4)并发症的护理:出现并发症时做好相应的护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