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5 ,已知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女生各几人?

2、配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 1:500 .

(1)0.2 千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 400 千克水,要用药液多少千克?

(3)如果要配制 1503 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周长 84 米,长和宽的比是 5: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基础知识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6、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7、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比例应用题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从而确定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

( 2)设未知数 x;

(3)根基题意列出等式;

(4)解答并检验。

例 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 2:3 ,现在再加入 6 克锌,共获得新合金 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例 2:一条路全长 60 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 ,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 4:5:6 ,已知他上坡的的速度是每小时 2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

例 3: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 6 页,这时已读

15

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 3:7 ,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例 4: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 14:5 ,如果长减少 13 厘米,宽增加 13厘

米,则面积增加 182 平方厘米,那么原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5 小强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明买了同样价钱的上衣和裤子各一件,他们用去钱数的比是 4:3 ,已知一件上衣 70 元,求一条裤子多少元?

1、打一份稿件,甲用 6 分钟,乙用 8分钟,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最简比()

A. 6:8

B.8:6

C.3:4

D. 4:3

2、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 12厘米和 8 厘米,按 2:1 放大后,长方形的

面积是平方厘米.

3、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对错)

4、小芳 9 分钟能打 540 个字,照这样计算,她要打完 1800 个字需要多长时间?(用比例知识解答)

5、小红读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读 20 页,30 天读完,现在每天读 25 页几天可以读完?用比例方法解:

算术方法解:

6、服装厂要做一批校服,如果每天做40 套, 15 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做 75 套.多少

天可以完成?(用比例知识解答)

一、选择题

32

1.甲数的3与乙数的2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3

A. 8:9 B .9:8 C . 1:4

2.根据 3a=5b 可以写成()

A. 3:a=5:b B . a:b=5:3 C . a:b=3:5 D . a:5=3:b 3.两个圆柱的高

相等,底面半径的比是3:2 ,则体积比为()

A. 3:2 B .9:4 C . 27:8

4.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1 1 1 1

A. 12:9 和 9:6 B . : 和 : C .8.4:2.1 和 1.2:8.4

3 6 2 4

5. 3:8 的前项乘以 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A.加上 6 B .乘以 16 C .减去 6 D .乘以 3

二.解答题

1.小英读一本故事书,原计划每天读30 页,8 天读完,实际每天少读 10

页,实际比

计划多用了多少天?(用比例知识解)

2.实验小学举行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25 人,要排 24 列,如果每列 20 人,要排多

少列?(用比例解)

3.玩具厂加工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加工 1500个, 60天可以完成;实际

每天比

原计划多加工 20%.加工这批玩具实际用了多少天?(用比例解)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50千米, 6小时可以到达乙地,如果

每小时行

60 千米,几个小时到达?(用比例知识)

5.刘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40个,3 小时可以完成,如果要提前半小时完

成任务,工作效率需提高百分之几?(用比例的方法解)

(第 1 天)

1、在比例尺是 1:10 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 ,那么甲、乙两

个圆实际

的直径比是()

A. 1:10 B .4:9 C .2:3 D .无法确定

11

2、2:x= : ,x=()

24

A. 40 B . 4 C . 0.4 D . 1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 ,这是一个三角形。

4、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 250 米,30 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0%,

实际

多少天完成任务(用比例解)

5、一间教室,计划用边长 3 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300 块.现改用边长 5 分米的方砖来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第 2 天)

1、甲、乙两数的比是 2:5 ,甲数是 40,乙数是.

2、被减数是 160,减数与差的比是 5:3 ,减数是.

3、甲数比乙数多 3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4、暑假期间,学校准备用方砖铺走廊,如果用面积是 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 480 块,如果用面积是 16 平方分米的方砖,则至少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5、出租车司机叔叔从甲地到乙地,前 3 个小时行了 15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 5

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远?(用比例解)

(第 7 天)

1、甲数是乙数的7,甲数与两数之和的比是.

15

2、如果 x与 y成正比例,那么表中的△是;如果x与y成反比例,那么△是.

3、有两种螺丝钉,一种用 3 角可以买 4 个,另一种用 4 角可以买 3 个,这两

种螺丝钉的单价的最简整数比是.

4、万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 2 小时行了 10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

到乙地一共用了 3 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5、图 1 小芳用相同的杯子,探究水的体积与高度的变化规律.

高度 /cm 2 4 6 8

体积 /cm350 100 150 200

(1)表中体积与高度的比值是,计量单位是,这个比值表示;因为比值一定,水的体积与高度成比例关系.

33 (2)根据图象推测:水的高度是 10cm时,水的体积是 cm3;杯中倒入 300cm3的水,水的高度是cm.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 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或者,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 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圆=πd =2πr 圆周长=×直径圆周长=×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 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 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r2或者S=(d2)2或者S=(C 2)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 它的面积是S=R2-r2或S=(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或C=r+2r 圆周长的一半=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公式为:S=r22或 πr2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 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18)一、填空(32分) 1.(4分)被减数=减数+ ;减数=﹣差,所以x﹣=,x=; ﹣x=,x=. 2.(3分)÷8==9:=0.375=% 3.(2分)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直径是4厘米,则大圆周长和小圆周长的比是:;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的比是:. 4.(2分)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5.(2分)在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里有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6.(2分)圆的周长是6.28厘米的圆,半径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2分)1:2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8.(1分)A比B多,则B比A少. 9.(1分)一件衣服原价100元,降价10%后,再升价10%,现在这件衣服卖元. 10.(2分)半圆的半径为2厘米,半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1.(1分)平政小学六年级计划植树50棵,实际到山上植树60棵,实际超过计划%. 12.(2分)20千克比轻20%.米比5米长. 13.(1分)甲数的4倍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为. 14.(1分)一段电线,长米,截去后,再接上4米,结果比原来电线长米.15.(1分)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6,甲、乙、丙三数平均数是20,可算出丙

数为. 16.(1分)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10%,促销过后又涨10%,这时商品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二、判断对错(10分) 17.(2分)圆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的.(判断对错) 18.(2分)3米:6米等于米.(判断对错) 19.(2分)栽98棵树苗,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8%.(判断对错)20.(2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比值不变.(判断对错)21.(2分)A比B多,B比A少.(判断对错)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面.(10分) 22.(3分)2克糖溶解在水里,糖是水的,则糖是糖水的()% A.10% B.20% C.25% D.30% 23.(3分)25%×A=×B,则A()B.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都不是 24.(3分)A+B+C=60,A:B:C=1:2:3,则A、B、C分别是()A.10\20\30 B.20\30\40 C.30\20\10 D.20\10\30 25.(3分)学校种120棵树,死了5棵,这批树的成活率是()A.95.8% B.95.9% C.100% D.115% 26.(3分)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小圆面积是6.28平方厘米,则大圆面积是()平方厘米. A.18.84 B.6.28 C.56.52 D.37.68 四、只列式,不计算(8分) 27.(4分)的减去1与的差,差是多少? 28.(4分)一个数的与的积是,这个数是多少?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2.7 10:6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6∶4= B.3∶2= C.3∶8 = D.12∶8= 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写一写,与同伴交流。(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作者:————————————————————————————————日期: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 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2 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表=S 侧 +2S 底 或S 表 = dh+ d2/2= 或S 表 =2 rh+2 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C/2 )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5 ,已知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女生各几人? 2、配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 1:500 . (1)0.2 千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 400 千克水,要用药液多少千克? (3)如果要配制 1503 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周长 84 米,长和宽的比是 5: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基础知识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6、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7、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比例应用题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从而确定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 ( 2)设未知数 x; (3)根基题意列出等式; (4)解答并检验。 例 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 2:3 ,现在再加入 6 克锌,共获得新合金 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例 2:一条路全长 60 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 ,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 4:5:6 ,已知他上坡的的速度是每小时 2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 例 3: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 6 页,这时已读 15 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 3:7 ,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圆 1.圆的定义: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且圆上任意一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 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或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 或者S=π(d/2)2 或者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圆环),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S=πR2-πr2  或 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d/2+d  或 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r2/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经典易错题型 一、比例 1.某校园长240米、宽180米,把平面图画在一张只有3分米长、2分米宽的长方形纸上,那么选择( )作比例尺比较合适。 A. 1:1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答案】 B 【解析】【解答】240米=2400分米,3分米:2400分米=3:2400=1:800;180米=1800分米,2分米:1800分米=2:1800=1:900; 1:800和1:900接近1:1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方形纸长3分米、宽2分米,与校园实际长240米、宽180米的比分别是1:800、1:900,用这两个比例尺中的任何一个来画图,都不合适,因此选择1;1000画出的图大小合适。 2.已知a:b=c:d,若将b乘5,使比例不成立的条件是( )。 A. a乘5 B. c除以5 C. d除以5 【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 a:b=c:d ;所以bc=ad;bx5xc=ax5xd;bx5xc÷5=bc=ad 故答案为:C 【分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bc=ad,若将b乘5,等式左边扩大到原来的5倍,若d 除以5,等式的右边缩小到原来的.因此,等式不成立,即比例也不成立。 3.如图,三角形中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 a:c=d:b B. a:c=b:d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d,所以ab=cd,所以a:c=b:d 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B。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一 班级: 姓名: 总分: 1、直接写出复数。(20分) 3 5× 1 2 = 1÷ 2 3 = 4 5 ÷8= 7× 2 7 = 3 8 ×12= 1 5× 16 25 = 1 4 - 1 5 = 1 3 + 1 4 9 10 ÷ 3 20 = 14÷ 7 8 =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3- 7 12 - 5 12 (2) 5 7 × 3 8 + 5 8 × 5 7 (3) 8 15 × 5 16 + 5 27 ÷ 10 9 (4)18×(4 9 + 5 6 )(5)( 6 5– 4 3)÷( 3 2+ 9 4) (6)[1–( 4 1+ 5 2)]÷ 3.5 3、解方程。(20分) (1)7 8 χ= 11 16 (2)χ×( 3 4 + 2 3 )= 7 24 (3) 4 1×x+ 5 1×45 = 12

4、列式计算。(20分) (1)一个数的3 5 是30,这个数是多 少?(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这个数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二 班级: 姓名: 总分: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2÷ 12= 1÷1%= 9.5+0.5= 13+14= 0÷1 5×2= 1-1112= 78×514= 712÷74= 45-12= 19×7 8×9=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23×7+23×5 (2)(16-112)×24-45) (3)(57×47+47)÷47 (4)15÷[(23+15)×113 ] (5) 51×[31÷(21+65)] (6)83+31+41 3、解方程。(16分) (1)χ-35χ=65 (2)6×112-12χ=1 2 (3) X+32–21=1817 4、列式计算。(24分) (1)12加上23的和,等于一个数的2 3 , 3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π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2π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表=S 侧 +2S 底 或S 表 =πdh+πd2/2= 或S 表 =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2π)2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比例练习

第二单元比例 2.1比例的认识 1.填空。 (1)0.6=():10=18:()=()% (2)在4:7=48: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3)如果7a=6b,那么b:a=():() 2、选择。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仍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A、6 B、18 C、27 (2)把2kg盐加入15kg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A、2:15 B、2:17 C、15:17 3、(1)写出两个比值是0.6的比例;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积是0.4,一个内项是0.1,写出符合条件的两个比例。 参考答案: 1.(1)6 30 60 (2) 外项内项(3)7:6 2.(1)B (2)B 3.(1)6:10=1.8:3 3:5=9:15 (2)2:0.1=4:0.2 1:0.1=4:0.4

2.2比例的应用 1.填空。 1.5:()=5:9 25:7=():14 2. 判断。 (1)数a与数b的比是5:7,数b就比数a多40%。() (2) 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的比值是1 () 3. 解方程。 X:3.5=8:4.2 16:x=2.4:3 x:3.6=8:6 参考答案: 1.(1) 2.7 50 2.(1)√(2) √ 3. X:3.5=8:2.8 16:x=2.4:3 x:3.6=8:6 解:2.8x=3.5×8 解:2.4x=3×16 解:6x=3.6×8 X=10 x=20 x=4.8

2.3比例尺 1.填空。 (1)一副图的比例尺是1:800,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如果图上距离2cm表示实际距离60km,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 判断。 (1)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短。()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20:1,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倍。() 3、选择。 (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20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20:1200 B、6000000:1 C、1:60 D、1:6000 (2)小静家距离学校860m,画在作业本上,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300 D、1:3000 4.用1:1000的比例尺将一块长65m、宽30m的长方形草坪画在图纸上,图上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26分)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半径是5厘米,侧面展开图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高是( )厘米。 2.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圆柱 的( ),宽相当于圆柱的(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6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12.6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8平方分米,高是( )分米。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圆锥形容器里盛满水,水面高30厘米,将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水的高度是( )厘米。 7.有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如下图),分别以3cm的边为高和9cm的边为高围成一个圆柱,前者的体积是后者的( )倍。 8.把一根长2米,横截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4段小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0分) 1.表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积不一定相等。(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如果沿着底面直径剖成两半,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 ) 4.圆柱的体积都大于圆锥的体积。( )

5.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着某一条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是( )。 A.8000立方厘米 B.4000立方厘米 C.1000立方厘米 D.314立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切成任意的两部分,则( )。 A.表面积不变,体积增加 B.表面积增加,体积不变 C.表面积增加,体积增加 D.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 3.求一个圆柱形水桶能盛多少水,就是求这个水桶的(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容积 D.体积 4.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 A.4倍 B.8倍 C.16倍 D.12倍 5.24个完全相同的圆锥形实心铁块可以熔铸成( )个与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实心铁块。 A.8 B.12 C.24 D.72 四、计算题。(8分) 1.求出下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4分) 2.求出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4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圆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或r= d 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字母π表示。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1.圆的周长公式:C= πd或C=2π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把它们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 C=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2 (r),因此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是πr×r=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 π( d)2或者S= π(C÷π÷2)2 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r2×2:πr2:(2r)2= 2r2:πr2:4r2 S小正:S圆:S大正=2:π:4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其中R=r+环的宽度) 圆环的面积(铺小路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πR2-πr2=π(R2-r2)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或S表=πdh+2π(d/2)2或S表=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

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1/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 (2)化简比; (3)比例的基本性质 5、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 一、圆的知识 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 表示。以某一点为圆心,可以画无数个圆。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 表示。连接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 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 4、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5、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 6、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就是长方形的宽。 7、把圆对折,再对折(对折2次)就能找到圆心。因此,圆 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只有1条对称轴。 8、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半圆(1条)。 10、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取近似值3.14。 11、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即 C 圆=πd =2πr 。 12、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13、如果用S 表示圆的面积, r 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 圆=πr 2 。 14、半圆的周长不是圆的周长的一半,而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再加上一条直径长,即πr +2r ; 半圆的面积是圆的面积的一半,即πr 2 2 。 15、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考试一般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第1页 第2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概念、公式 第一单元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 时,它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 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 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 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 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 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 度是直径的一半。 8、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直径=2半径半径=1/2直径用字母表示为:d=2r r=d÷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圆 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简 便,通常取近似值3.14。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 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 (1).知直径求周长周长=圆周率×直径字母C=πd (2).知半径求周长周长=圆周率×半径×2 字母 C=2π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 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 14、圆的面积公式: (1)知半径求圆的面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2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05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6立方分米 =()毫升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圆柱的体积是75立方厘米,高是15厘米,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把一个圆柱体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6立方分米,则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则底面周长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3.6分米,圆柱的高是()分米。 9.用进一法把252.5平方米保留整平方米约是()平方米,保留整百平方米约是()平方米。 10.把一根3米长的木头截成4段,(每段仍是圆柱形),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0.48平方分米,这根圆柱体木头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体积一般比表面积大。() 2.铁丝是圆柱体。() 3.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积相等。()

4.圆锥体的体积总是圆柱体体积的31 。 ( ) 5.求圆柱形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容器的体积。 ( ) 6.把一个圆柱平均切割成3个小圆柱,那么每个小圆柱的表面积一定是原来圆柱表面积的31 。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把一个大圆柱分成两个小圆柱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圆柱的体积 B.圆柱的表面积 C.圆柱的侧面积 2.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指( ) A.前轮的体积 B.前轮的表面积 C.前轮的侧面积 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 ) A.3倍 B.41 倍 C.无法确定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1.4立方分米,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 )分米 A.10 B.30 C.60 5.下面三个等底等高的形体中,体积最小的是( ) A.正方体 B.圆柱体 C.圆锥体 四、列式计算。(每题6分,共12分) 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直径的5倍,求它的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30厘米,求它的体积。 五、解决问题。(第2题8分,其余每题7分,共36分) 1.王师傅做10节同样大小的圆柱形通风管,每节长8分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 一共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或者,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圆=πd=2πr 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

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