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计算题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练习题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练习题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水准仪上十字丝检验校正的目的是()。
A、十字丝的横丝平行于仪器的视准轴B、十字丝的纵丝垂直于视准轴C、十字丝的纵丝平行于仪器的竖轴D、十字丝的横丝垂直于仪器的竖轴正确答案:D2、测设是指()。
A、测量某未知量的过程、如测量某角度大小的过程或把地物、地貌测绘成图的过程B、变形观测的过程C、大型建筑的施工测量D、把设计好的图纸上建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的过程正确答案:D3、已知地面两点距离为11千米、则求得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的影响是()。
A^ 109. 3mmB、1. 093mmC^ 10.93mmD、 15.32mm正确答案:C4、通常所说的海拔高指的是点的()。
A、绝对高程B、高差C、相对高程D、高度正确答案:A5、DJ2经纬仪的半测回归零差限差为()秒。
A、8B、10C、13D、24正确答案:A6、某经纬仪观测竖直角、盘左读数为91° 25' 24"、盘右读数为268° 34' 06〃、则竖盘指标差、以及扣除指标差后盘左的读数分别是()oA、-15' 91°25'09〃B、-15' 91° 25,39〃C、+15,z91°25'39”D、+15〃91°25,09〃正确答案:B7、已知A点高程=62. 118m、水准仪观测A点标尺的读数=1. 345m>则仪器视线高程()。
A、60.773B、63.463C、62. 118正确答案:B8、在公式A0=α+γ中、其中Y代表子午线收敛角、则Ao代表的意思是:()。
Λ^磁方位角B、坐标方位角C、水平角D、真方位角正确答案:D9、表示参考椭球的形状和大小、通常用两个量来表示、分别是()。
Λ^第一偏心率、扁率B、第二偏心率、短半径C、长半径、短半径D、长半径、扁率正确答案:D10、已矢口 hAB=+2. 500m、 hAOT. 200m、贝IJhCB 为()。
工程测量计算题

工程测量计算题四.计算题(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测线整尺段零尺段总计差数精度平均值AB 往505⨯18.964返504⨯46.456 22.3003.在对S 3型微倾水准议进行i 角检校时,先将水准仪安置在A 和B 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读数为1a =1.573m ,b 1=1.415m ,然后将仪器搬到A 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2a =1.834m ,b2=1.696m ,问(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 1至BM 2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mBM m BM 110.142,952.13821==)。
图1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高程(m)+-5.在水准点B a M和bBM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
已知B a M的高程为5.612m,bBM的高程为5.400m。
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点号 路线长(km )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ABM 5.612 12BBM∑5.400=-A B H H=H f=允H f每公里改正数=6.在水准aBM 和bBM 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n i如图3所示。
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4),最后请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计算出水点1和2 的高程(已知aBM 的高程为5.612m ,bBM的高程为5.412m )。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大坝变形测量中、视准线法可以用来测定坝体的( )。
A、水平位移B、垂直位移C、主体倾斜D、挠度正确答案:A2、已知某图幅的编号为H49 G 041095、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
A、1:5000B、1:1万C、1:25万D、1:100万正确答案:B3、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
A、A点比B点低B、A点比B点高C、A点与B点可能同高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正确答案:A4、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 )。
A、1956年黄海高程系B、大沽高程系C、1985国家高程基准D、2000国家高程基准正确答案:C5、甲水准仪管水准器分划值为20″、乙水准仪管水准器分划值为30″、则两台仪器的整平精度( )。
A、无法确定B、甲高于乙C、甲乙相等D、乙高于甲正确答案:B6、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地区、一般采用( )。
A、水准测量B、GPS测高C、视距测量D、三角高程测量正确答案:A7、水平角测量通常采用测回法进行、取符合要求的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作为最终角度测量值、这一操作可以消除的误差是( )。
A、整平误差B、对中误差C、视准误差D、读数误差正确答案:C8、建筑施工测量中、基坑抄平工作的目的是( )A、对基坑回弹进行监测B、基坑中轴线测设C、放样基坑开挖边线D、控制基槽开挖深度正确答案:D9、根据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原理、在测站点瞄准后视点后、方向值应设置为( )。
A、90°B、0C、测站点至后视点的方位角D、后视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正确答案:C10、目前我国数据采集主要有GPS法、大地测量仪器法、数字化仪法和( )。
A、航测法B、全站仪法C、遥感法D、平板制图法正确答案:A11、某导线全长620m、算得fx=0.123m、fy=-0.162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经纬仪照准部水准管轴与竖轴的几何关系是( )。
A、平行B、垂直C、相交D、重合正确答案:B2、已知AB直线的坐标象限角为SE30°13′、则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A、NW30°13′B、329°47′C、SE30°13′D、30°13′。
正确答案:B3、等高距表示地形图上相邻两点等高线的( )。
A、水平距离B、倾斜距离C、方向之差D、高程之差正确答案:D4、使用的比例尺越小、测图的精度越( )。
A、低B、高C、越能满足工程需要D、越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正确答案:A5、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以( )为y轴。
A、交点与圆心连线方向B、任意方向C、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半径方向D、切线方向正确答案:C6、已知 AB两点的坐标为A(500.00、835.50)、B(455.38、950.25)、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 )。
A、68°45′06″B、-68°45′06″C、248°45′06″D、111°14′54″正确答案:D7、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
A、D=Kncos²αB、D=KnC、D=KncosαD、D=Kncosα²正确答案:A8、观测水平角时若总共要求测量3测回、则各测回盘左起始方向水平度盘读数应该分别安置为:( )。
A、60度、120度、180度B、30度、90度、150度C、0度、30度、60度D、0度、60度、120度正确答案:D9、以下关于坐标方位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真北方向为起始方向逆时针旋转到直线的角度。
B、以坐标北方向为起始方向顺时针旋转到直线的角度。
C、直线与坐标纵轴所夹的角度。
D、以磁北方向为起始方向顺势者旋转到直线的角度。
正确答案:B10、某交点到路线起点的距离为987.69m。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一般瞄准方法应是( )。
A、粗略瞄准、正确对光、精确瞄准。
B、正确对光、粗略瞄准、精确瞄准。
C、精确瞄准、正确对光、粗略瞄准。
D、粗略瞄准、精确瞄准、正确对光。
正确答案:A2、为满足测量成果的一测多用、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工程测量应采用( )。
A、独立B、国家统一的3度高斯正形投影C、抵偿投影面的3度高斯正形投影D、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正确答案:B3、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 )。
(1)粗平(2)照准标尺(3)精平(4)读数A、(1)->(3)->(2)->(4)B、(1)->(2)->(3)->(4)C、(1)->(3)->(4)->(2)D、(1)->(4)->(3)->(2)正确答案:B4、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属于( )。
A、中国B、俄罗斯C、欧盟D、美国正确答案:C5、测绘1:2000的地形图时、地面测量平距的精度应达到( )。
A、2毫米B、2米C、2分米D、2厘米正确答案:C6、已知A点的56黄海高程系高程为HA=162.229、若把该点换算成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应该是多少( )。
A、162.229B、162.200C、162.258D、89.969正确答案:B7、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相关参数将其在实地标定出来的工作是( )。
A、测设B、测定C、图根控制测量D、导线测量正确答案:A8、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A、±360°B、±90°C、±180°D、±270°正确答案:C9、下列DJ6经纬仪读数中、( )读数不正确。
A、179°25′36″B、0°0′12″C、359°00′00″D、26°23′20″正确答案:D10、(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m。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题库+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钢尺量距注意事项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完一段前进时、钢尺应沿地面拉动前进、以防钢尺断裂。
B、丈量时应用力均匀拉紧、尺零点应对准尺段终点位置。
C、测量整尺段数应记清、并与后测手收回的測仟数应符合。
正确答案:C2、普通微倾式水准仪的使用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安置-精平-瞄准-粗平-读数B、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C、瞄准-安置-粗平-精平-读数D、安置-粗平-瞄准-读数-精平正确答案:B3、用测回法测角是、在下半测回中、应采用盘( )、( )旋转照准部。
(1)左 (2)右 (3)顺时针 (4) 逆时针A、第一空: (1) 第二空: (3)B、第一空: (1) 第二空:(4)C、第一空: (2) 第二空:(4)D、第一空: (2) 第二空: (3)正确答案:C4、水平角观测时、十字丝交点应尽量照准目标( )。
A、顶部B、中部C、底部D、任意部位正确答案:C5、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已知K=100、视距间隔为0.25、竖直角为+2°45′、则水平距离的值为( )。
A、24.94mB、25.06mC、24.77mD、25.00m正确答案:A6、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正确操作程序是:( )。
(1)利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 (2)旋转90度调节另外一个焦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3)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4)使管水准器轴线平行于任意两个焦螺旋形成的边并调节这两个焦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A、(1)->(3)->(4)->(2)B、(1)->(2)->(3)->(4)C、(1)->(4)->(3) ->(2)D、(1)->(3)->(2)->(4)正确答案:A7、下列不属于在地形图上量算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 )。
A、求积仪法B、平行线法C、几何图形法D、等高线法正确答案:D8、下面关于中央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工程测量计算题

⼯程测量计算题四.计算题(⼀)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1.⽤钢尺丈量⼀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 ,返测为217.38m ,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 ,往返丈量最⼤可允许相差多少毫⽶?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3.在对S 3型微倾⽔准议进⾏i ⾓检校时,先将⽔准仪安置在A 和B 两⽴尺点中间,使⽓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读数为1a =1.573m ,b 1=1.415m ,然后将仪器搬到A 尺附近,使⽓泡居中,读得2a =1.834m ,b 2=1.696m ,问(1)正确⾼差是多少?(2)⽔准管轴是否平⾏视准轴?(3)若不平⾏,应如何校正?4.如图1所⽰,在⽔准点BM 1⾄BM 2间进⾏⽔准测量,试在⽔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m BM m BM 110.142,952.13821==)。
图1表2:⽔准测量记录表5.在⽔准点B a M 和b BM 之间进⾏⽔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差和⽔准路线长如图2所⽰。
已知B a M 的⾼程为5.612m ,b BM 的⾼程为5.400m 。
试将有关数据填在⽔准测量⾼差调整表中(见表3),最后计算⽔准点1和2的⾼程。
图2表3:⽔准测量⾼程调整表6.在⽔准a BM 和b BM 之间进⾏普通⽔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差及其测站数n i 如图3所⽰。
试将有关数据填在⽔准测量⾼差调整表中(见表4),最后请在⽔准测量⾼差调整表中,计算出⽔准点1和2 的⾼程(已知a BM 的⾼程为5.612m ,b BM 的⾼程为5.412m )。
表4:⽔准测量⾼程调整表盘的读数为6o23′30″和95o48′00″;盘右位置照准C 点,后照准A 点,⽔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o48′18″和186o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值是多少?表5:测回法测⾓记录表图3112o34′24″,盘右时竖盘读数是247o22′48″。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 A=, H B=,求h AB和h BA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2. 设A点高程为,当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3. 已知H A=,a=,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b2=,b3=,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H B1=i-b1=5.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BM A1218+215322+BM A570总和f h=57mm<f h容=±12=±90mm点号距离(km)实测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A123A50∑f h=50mm<f h容=±40=±89mm测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BM0ABCDBM0Σ0f h=20mm<f h容=±40=±99mm8. 一支水准路线AB。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 5站。
往测高差为,返测高差为+,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高差容许闭合:;改正后高差:B点高程:测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BM7130-3 A200-4 B490-10 C370-7D410-8BM8Σ1600-3210. 水平角计算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一测回角°′″OA左90 01 0689 59 4889 59 57B180 00 54A右270 00 5490 00 06B 0 01 00分析:差值为负,加3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已知H A=358.236m, H B=632.410m,求h AB和h BA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3.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0.974 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H B1=i-b1=418.886-1.468=417.418mH B2=i-b2=418.886-0.974=417.912mH B3=i-b3=418.886-1.384=417.502m4.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15 -8.908 -0.015-8.9233 13.32222 +9.826 -0.0229.804BM A23.126570.057-0.0570总和f h=57mm<f h容=±12=±90mm6.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点号距离(km)实测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A2.1 -2.224 -0.021 -2.24526.4001 24.1551.1 -3.120 -0.011 -3.1312 21.0240.8 2.220 -0.008 2.2123 23.2361.0 3.174 -0.010 3.164A 26.4005 0.050 -0.050 0∑f h=50mm<f h容=±40=±89mm7.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BM01.50 3.326 -0.005 3.32123.150A26.4711.30 -1.763-0.004 -1.767B24.7040.85 -2.830-0.003 -2.833C21.8710.75 -0.132-0.002 -0.134D21.7371.80 1.419 -0.006 1.413BM023.150 Σ 6.200.020-0.020 0f h=20mm<f h容=±40=±99mm8.一支水准路线AB。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75.523m,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
往测高差为-1.234m,返测高差为+1.238m,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高差容许闭合:;改正后高差:B 点高程:9.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BM7130 0.533 -30.53047.040A47.570200 -0.166-4-0.170B47.400490 0.193-100.183C47.583370 0.234-70.227D47.810410 1.028 -8 1.020BM848.830 Σ1600 1.822-32 1.790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一测回角°′″O A左90 01 0689 59 4889 59 57B 180 00 54A右270 00 5490 00 06B 0 01 00分析:差值为负,加360°。
半测回较差不超过40″。
11.完成以下水平角计算表格12.完成以下水平角计算表格13.完成下表中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计算。
14.计算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O A 30 01 06 210 01 18-06(30 01 15)30 01 120 00 00B 63 58 54 243 58 540063 58 5433 57 39 C 94 28 12 274 28 18-0694 28 1564 27 00 D 153 12 48 333 12 54 -06153 12 51123 11 36 A 30 01 12 210 01 24 -1230 01 18分析:二倍视准轴误差未超过13″15.竖直角计算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半测回角°′″指标差″一测回角°′″备注O A 左87 26 54 2 33 06 03 2 33 09竖直度盘按顺时针右272 33 12 2 33 12B 左97 26 54 -7 26 54 -03-7 26 57右262 33 00 -7 27 00分析:顺时针公式аL=90 °-L ,аR=R-270°,竖盘指标差不超过±25″16.竖直角观测成果整理.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半测回角°′″指示差″一测回角°′″备注O A 左94 23 18 -4 23 18-21-4 23 09盘左视线水平时读数为90°,视线上斜读数减少右265 36 00 -4 24 00B 左82 36 00 7 24 00-187 23 42右277 23 24 7 23 24分析:竖盘指标差不超过±25″17.欲测量建筑物轴线A、B两点的水平距离,往测D AB=215.687m,返测D BA=215.694m,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多少?评价其质量。
解:18.已知直线BC的坐标方位角为135º00’,又推得AC的象限角为北偏东60º00’,求小夹角∠BCA。
解:分析:见图19.已测得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1=25030,a2=165030,a3=248040,a4=336050,,试分别求出它们的象限角和反坐标方位角。
解:R1=а1=25º30’,ⅠⅡ;,Ⅲ;,Ⅳ;20.对某高差等精度观测了5次,观测值分别为-13.149m、-13.146m、-13.154m、-13.147m、-13.134m,求该高差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21.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6测回,观测值分别为82°19′18″,82°19′24″,82°19′30″,82°19′12″,82°19′12″,82°19′30″,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解:22.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5测回,观测值分别为48°17′18″、48°17′24″、48°17′30″、48°17′06″、48°17′12″,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23.设对某边等精度观测了6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108.601m、108.600m、108.608m、108. 620m、108.624m、108.631m,求算术平均值和相对中误差。
解:24.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厘米,其测量中误差m d=±0.1厘米,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和中误差。
分析:按照倍函数误差传播定律计算。
解:25.设对某边等精度观测了4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168.610m,168.600m,168.620m,168. 610m,求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26.有一圆形地块,测得其半径r=27.45m,观测中误差为±0.02m,求该地块的面积S及其中误差m s。
分析:按照倍函数误差传播定律计算。
解:27.有一正方形建筑物,测得其一边的边长为a=38.52m,观测中误差为±0.02m,求该建筑物的面积S及其中误差。
分析:按照倍函数误差传播定律计算。
解:28.设对某距离丈量了6次,其结果为240.311、240.301、240.316、240.324、240.319、2 40.320,试求其结果的最可靠值、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分析:取算术平均值为最可靠值。
注意[v]=-0.001解:31.在1:5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32.7厘米,其测量中误差m d=±0.1厘米,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及中误差m D。
解:32.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52m,照准B点时,中丝读数l=1.96m,视距间隔为n= 0.935m,竖直角α=-3°12′,求AB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33.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45m,照准B点时,中丝读数v=1.45m,视距间隔为l= 0.385m,竖直角α=-3°28′,求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34.闭合导线成果整理。
点号观测角值(左角)°′″改正数″改正后角值°′″坐标方位角°′″A 80 30 00B 74 30 10 -1074 30 00335 00 00C 87 00 10 -1087 00 00242 00 00D 115 00 10 -10115 00 00177 00 00A 83 30 10 -1083 30 0080 30 00B∑360 00 40-40360 00 0035.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号角度观测值(右角)改正后的角度方位角水平距离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m △x/m △y/m △x/m △y/m x/m y/m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138 15 00112.01+0.0387.96-0.0169.3487.9969.33200.00 500.002 -07″102 48 09102 48 02287.99569.33 115 26 5887.58 +0.02-37.6379.08-37.6179.083 -07″78 51 1578 51 08250.38648.41216 35 50137.71+0.03-110.56-0.01-82.10-110.53-82.114 -07″84 23 2784 23 20139.85566.3312 12 3089.50+0.0260.13-0.01-66.2960.15-66.301 -06″93 57 3693 57 30200.00500.0038 15 002∑360 00 27360 00 00426.80-0.100.030036.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号角度观测值(左角)改正后的角度方位角水平距离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m △x/m △y/m △x/m △y/m x/m y/m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A45 00 12B -06″239 29 09921.32 102.75239 29 15104 29 21187.620.03-46.94-0.03181.65-46.91181.621 -06″157 44 39157 44 33874.41284.3782 13 54158.790.0321.46-0.02157.3321.49157.312 -06″204 49 51204 49 45895.90441.68 107 03 39129.330.02-37.94-0.02123.64-37.92123.62C -06″149 41 15149 41 09857.98 565.3076 44 48D∑751 45 00751 44 36475.74-63.42462.62-63.34462.35 37.完成下表四等水准测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