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考试复习复习课程

物流信息技术-考试复习复习课程
物流信息技术-考试复习复习课程

《物流信息管理》

1.简述数据和信息有何区别与联系。

信息与数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

信息是一种经过选摘、分析、综合的数据,它使用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正在发生什么事。所以,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产品,信息是数据的含义。

(2)数据和信息是相对的

表现在一些数据对某些人来说是信息,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则可能只是数据。

例如,在运输管理中,运输单对司机来说是信息,这是因为司机可以从该运输单上知道什么时候要为什么客户运输什么物品。而对负责经营的管理者来说,运输单只是数据,因为从单张运输单中,他无法知道本月经营情况,他并不能掌握现有可用的司机、运输工具等。

(3)信息是观念上的

因为信息是加工了的数据,所以采用什么模型(或公式)、多长的信息间隔时间来加工数据,以获得信息,是受人对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制约,由人确定的。因此,信息是揭示数据内在的含义,是观念上的。信息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图所示。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有何特点?物流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物流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广义的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还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

物流信息的特点:

1.源点多、分布广、信息量大

物流系统服务的范围越大,信息源点就越多,信息量就越大。

现代物流中的信息源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既有来自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横向信息,还有来自宏观层面上的信息。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多频度小批量配送,使库存、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信息大量增加。随着企业间合作倾向的增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的信息量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大。

2.种类繁多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系统内部各环节会产生不同种类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物流系统(如多式联运)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如供应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及消费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相关的物流信息。

3.动态性强

物流信息的动态性越强,其价值衰减速度一般越快,因此,应对物流信息要及时收集、及时加工利用,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

物流信息的基本功能:

1.流程控制功能

物流信息的流程控制作用就是记录、控制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例如:一笔交易从收到订单,记录相应的交易信息开始,随后按记录的信息安排存货、选择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指挥装卸搬运及按订单交货,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物流信息的控制下完成的。

2.管理控制功能

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人员、资源的管理要由信息系统做相关的控制。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提高管理力度,这里强调了信息对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

3.协调功能

沟通货主、用户、物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满足其需要及不同物流环节协同运作的需要。例如零售商与物流企业之间共享商品销售信息,物流企业可以据此预测库存情况并及时补货,使库存保持在最佳水平。在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

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及长期决策,以期开发和提炼物流战略。

3.简述物流系统的特征及组成。

物流系统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整体目的性

(2)是一个大跨度系统

(3)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4)是一个中间系统

(5)具有复杂性

(6)构成要素的“效益悖反现象”

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包括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作业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关系:物流信息系统处于上层,起调控管理作用;物流作业系统根据的是从物流信息系统得到的信息,只有这两个系统很好地结合成为一个总体系统,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物流系统。

4.二维条码分为哪两种?

1.行排式二维条码;

2.矩阵式二维条码。

5. 校验码为1位数字,用于检验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的正确性。它是根据前面几位的数值按一定的数学算法计算得出的。下面请计算EAN-13码692364422345(X)校验码。

①由右至左编排代码位置序号:

位置代号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代码 6 9 2 3 6 4 4 2 2 3 4 5 X

②偶数位的数字代码求和E:

9﹢3﹢4﹢2﹢3﹢5=26

③ E ╳ 3 = S1

26╳ 3 = 78

④奇数位的数字代码求和S2

6﹢2﹢6﹢4﹢2﹢4=24

⑤ S1 + S2 = T

24 + 78 = 102

⑥用大于或等于T且为10的最小整数倍的数减去T:

110 – 102 = 8

最终结果:校验码X= 8

6.物流条形码包括哪几种?

128码、39码、交叉25码等

7.条码识读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条码识读设备从扫描方式上可分为哪两类?

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是由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三部分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从扫描方式上可分为接触和非接触两种条码扫描器。接触式识读设备包括光笔与卡槽式条码扫描器;非接触式识读设备包括CCD扫描器和激光扫描器。

8.简述EAN -13码的结构、编码方法、模块构成及标准长度。

EAN-13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EAN-13码的编码方法采用模块组配法。

EAN-13码的符号结构所占模块分别为:左侧空白区(11个模块)、起始符(3个模块)、左侧数据符(6位数字42个模块、中间分隔符(5个模块)、右侧数据符(5个数字,35个模块)、校验符(7个模块)、终止符(3个模块)和右侧空白区(7个模块)。

EAN-13码的模块数为:11+3+42+5+35+7+3+7=113(个),总长度为113×0.33mm=37.29mm。

9.二维条码有何特点?其应用在哪些方面?

二维条码是指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的一种条形码。其主要特点有:(1)高密度。二维条码由于是在两个方向表达信息,提高了信息密度,真正实现了用条码对物品的“描述”。

(2)纠错功能强。当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引起局部损坏时,只要穿孔、污损大面积不超过50%,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

(3)可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多数二维条码都具有字节表示模式,可设法将各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字节流,然后再将字节流用二维条码表示。

(4)可表示图像数据。二维条码可表示照片、指纹等图像。

(5)可引入加密机制。在用二维条码表示信息时,可先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将信息加密,然后再用二维条码表示。在识别二维条码时,再加以一定的解密算法,就可以恢复原信息。这可以防止各种证件、卡片的伪造。

二维条码的应用范围:

二维条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特性特别适用于表单、安全保密、追踪、证照、存货盘点、资料备援等方面。

(1)表单应用

公文表单、商业表单、进出口报单、舱单等资料之传送交换,减少人工重复输入表单资料,避免人为错误,降低人力成本。

(2)保密应用

商业情报、经济情报、政治情报、军事情报、私人情报等机密资料之加密及传递。

(3)追踪应用

公文自动追踪、生产线零件自动追踪、客户服务自动追踪、邮购运送自动追踪、维修记录自动追踪、危险物品自动追踪、後勤补给自动追踪、医疗体检自动追踪、生态研究(动物、鸟类...)自动追踪等。

(4)证照应用

由于二维条码可以把照片或指纹编在二维条码中,有效的解决了证件的可机读性及防伪要求高等问题,因此可广泛地应用在护照、身份证、驾驶证、暂住证、行车证、军人证、健康证、保险卡等任何需要唯一识别个人身份证的证件上。

(5)盘点应用:

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的货品及固定资产的自动盘点。

(6)备援应用:

文件表单的资料若不愿或不能以磁碟、光碟等电子媒体储存备援时,可利用二维条码来储存备援,携带方便,不怕折叠,保存时间长,又可影印传真,做更多备份。

10.与传统的条形码相对比,RFID有哪些特点?

(1)快速扫描且同时识读多个物体

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

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

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7)安全性高

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11.什么是EDI?其有何特点?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互换,是按照协议的标准结构格式,

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EDI的特点是单证格式化、报文标准化、处理自动化、软件结构化、运作规范化。

12. 说明EDI的工作方式。

用户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上进行信息的编辑处理,然后通过EDI转换软件将原始单据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它符合翻译软件的输入格式,通过翻译格式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最后,在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交换信封填充,通过通信软件送到增值服务网络或直接传给对方用户。对方用户则进行反向处理,最后转换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受的文件格式,并进行收阅处理。

13.什么是GPS?GPS有什么特点?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监控对象进行动态定位和跟踪的系统。

GPS的特点:定位精度高,全天候工作,功能多、应用广。

14.什么是GIS?GIS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种获取、存储、检索、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球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能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

1.论述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RFID系统的构成

RFID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信号接收机(阅读器)、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除以上基本配置外, RFID系统还包括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

2.论述RFID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

1 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

2 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

(3)产品防伪

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

(4)RFID卡收费

3 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

4. 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5.其他领域

基于RFID的身份证及纸质电子车票。

3..论述POS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1)POS系统的组成

POS系统由前台POS系统和后台MIS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①前台POS系统

前台POS系统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扫描仪等)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实现前台销售业务的自动化,对商品交易进行实时服务和处理,并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至后台的MIS系统。

②后台MIS系统

后台MIS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包括计算机和相应的管理软件。MIS 系统负责全部商品的进、销、存管理。它根据前台POS系统提供的销售数据,控制进货数量,优化库存。通过后台计算机系统计算、分析和汇总商品销售的相关信息,为企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依据。

4.结合实际,论述GIS 在物流中的应用。

(1)GIS在仓库规划中的应用

由于GIS本身是把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相结合起来的新型技术,其特征非常适合仓库建设规划,从而使仓库建设规划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使仓库建设的经费得到最合理的运用。仓库GIS作为仓库MIS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用地理坐标、图标的方式更直观地反映仓库的基本情况,如仓库建筑情况、仓库附近公路和铁路情况、仓库物资储备情况。

(2)GIS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可进行环境分析及动态预测、区域规划、客户服务等。

(3)GIS在物流分析方面的应用

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①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②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

③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④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问题,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及课程理念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 1、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从古代的“边塞烽火”,到今天的“互联星空”,信息与信息技术,历来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而今天——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更是亘古未见!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不仅对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对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人们一直在收集、传递和利用信息,但对于“信息”一词的确切内涵,却一直缺少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准确的界定。这是因为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息定义为“音信、消息”。包括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字、指令、代码、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各种各样载体所表示出来的事物的特征、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信息。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32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2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l.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我们称之为()。 A.电子商务 B. 电子管理 c.电子政府D.电子政务 2. 物流()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基础。 A. 网络化 B. 标准化 C. 自动化 D. 智能化 3. ( )系统的概念源于上世纪40 年代空战中用雷达识别敌机和友机的技术。 A. 条码 B. EDI C. SCM D. RFID 4. GIS有别千其他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是()。 A. 空间查询与分析 B. 可视化表达与输出 C. 数据输入 D. 数据编辑 5. GPS卫星一般都配有()钟,其测时精度很高,误差可忽略。 A. 原子 B. 分子

C. 石英 D. 机械 6.联合国推荐的EDI FACT标准由UN/ECE印刷为“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指南”(UNE DI D ),它包括()个部分。 A. 10 B. 11 C. 12 D. 13 7. 货到站台,收货员将到货数据由射频终端传到WMS, WMS 随即生成相应的条码标签,粘贴(或喷印)在收货托盘(或货箱)上,经扫描,这批货物即被确认收到。这个过程称为()。 A. 储存 B . 订单处理 C. 收货D.发货 8. ( )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A. 系统开发准备 B. 系统调查 C . 系统分析 D. 系统设计 9. EOS系统是()组成的大系统的整体运作方式。 A. 单个的零售店 B. 许多零售店 C. 单个零售店十单个批发商 D. 许多零售店十许多批发商 10. 所有定量预测方法中,()是用得最多的一种。 A. 简单平均法 B . 加权平均值 C. 简单移动平均法D.指数平滑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常用的软件生存期模型有()。 A. 瀑布模型 B. 原型模型 C. 螺旋模型 D. 喷泉模型

2011电大物流信息技术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的答案选 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经过处理的、有含义的有用数据就是(C)。 A.数据库 B.数据仓库 C.信息 D.数据集市 2.(C)体现商品与货币的等价交换的转移过程。 A.物流 B.信息流 C.资金流 D.商流 3.(A)电子标签系统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 A.低频 B.中频 C.高频 D.超高频 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其核心部分是(C) A.计算机硬件系统 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D.地理空间数据人员 5.GIS系统定位的精度取决于对信号传播(D)的测定。 A.速度 B.范围 C.频率 D.时间 6.GPS卫星一般都配有(A)钟,其测时精度很高,误差可忽略。 A.原子 B.分子 C.石英 D.机械 7.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的最知名的EDI系统是(A)。 A.TDI B.EFT C.IQR D.CAD 8.(B)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

及运输过程的跟踪、调度指挥等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A.仓储管理系统 B.运输管理系统 C.配送信息管理系统 D.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9.POS系统运行的首要步骤是商品需要( B)。 A.质量高 B.条码化 C.库存量大 D.检验合格 10.(C)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A.系统开发准备 B.系统调查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选 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不得分) 1.信息的重要特性包括(ACDE)。 A.扩散性 B.不可复制性 C.可共享性 D.可度量性 E.凝缩性 2.自动识别是指对字符、影像、条码、声音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行机器自动辨别并转化为数据的技术,包括(ACDE)等等。 A.条码技术 B.EDI技术 C.磁卡技术 D.RFID技术 E.指纹识别技术 3.选择条形码阅读设备前,要了解扫描设备的几个主要技术参数,包括(ABDE).A.分辨率B.扫描景深 C.扫描高度 D.扫描速度 E.误码率 4.GPS定位的误差来源有(ABCDE)。 A.卫星钟误差 B.卫星星历误差 C.电离层延迟误差 D.就收机钟差 E.接收机噪声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心得与体会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心得与体会 在大三的第二学期中,我们的课程表中赫然写着物流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我们知道在现代物流运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大大加快了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从而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现在的各种物流企业正在从单一的储运功能向综合物流整合,从一般化服务定位转变到个性化满足服务定位,从局域化竞争布局向国际化竞争布局转化。这样的转化就需要物流信息,需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也说明了开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学习实操的时间只有四周共计16个学时,很短暂,但是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真正把我们学过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操,使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学过的物流知识。 这一年来,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物流专业知识,但是这些都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去。学院和老师安排我们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实操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实操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仿真教学系统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增强了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我们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四周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进行模拟操作的是深圳华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一套专门针对配送行业实现销售管理的软件系统,全面适用于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各级各类经营企业(如:纯净水、饮料、牛奶等等)。该软件完美紧密跟踪配送业务的特点;实现完善的销售管理;生成丰富多样的销售报表;具有严密的操作使用权限控制;应用最新独特的来电显示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出问题的原因,首先还是专业的知识不够扎实,对公司运营和控制经验不够,市场分析出现差错,在货位货架或者商品的存放中都曾出现过许多错误导致后面的操作出现问题或者无法继续操作下去。另外一个我们还发现了模拟系统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比如系统默认的货位名称是电子标签货位,但是我们发现在后面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商品实际上都是普通货位标签,所以这就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电大物流信息技术模拟考试题

《物流信息技术》 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过处理的、有含义的有用数据就是()。 A.数据库 B.数据仓库 C.信息 D.数据集市 2. ()体现商品与货币的等价交换的转移过程。 A.物流 B.信息流 C.资金流 D.商流 3.()电子标签系统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 A.低频 B.中频 C.高频 D.超高频 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其核心部分是( ) A .计算机硬件系统 B .计算机软件系统 C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D .地理空间数据人员 5.GIS 系统定位的精度取决于对信号传播()的测定。 A.速度 B.范围 C.频率 D.时间 6.GPS 卫星一般都配有()钟,其测时精度很高,误差可忽略。 A .原子 B .分子 C .石英 D .机械 二、多项选择题 1.信息的重要特性包括( )。 A .扩散性 B .不可复制性 C .可共享性 D .可度量性

E.凝缩性 2.自动识别是指对字符、影像、条码、声音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行机器自动辨别并转化为数据的技术,包括()等等。 A.条码技术B.EDI技术 C.磁卡技术D.RFID技术 E.指纹识别技术 3.选择条形码阅读设备前,要了解扫描设备的几个主要技术参数,包括().A.分辨率B.扫描景深 C.扫描高度 D.扫描速度 E.误码率 4.GPS定位的误差来源有()。 A.卫星钟误差B.卫星星历误差 C.电离层延迟误差D.就收机钟差 E.接收机噪声 5.配送中心的功能包括()。 A.配送功能 B.仓储保管功能 C.运输功能 D.信息提供功能 E.流通加工功能 三、判断题 ()1.数据收集是数据库的核心任务。 ()2.在物流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是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 ()3.任一RFID系统至少应包括两根天线,一个完成信号发射,一个承担信号接收。()4.RFID与条码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5. GPS的伪距离差分定位原理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分方法,任何一种GPS接收机均可改装和组成这种差分系统。 ()6.物流EDI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报文转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报文的要求的一样 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最新物流信息技术试题及 答案 (2)

2015年11月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考试(初级)物流信息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536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2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字的姓名、准考证号、课程代码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没小题1分,共计25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构成信息定义的三元组是 A)实体、属实和值 B)数据、符号和特征 C)实体、数据和含义 D)内容、表述和值 2.根据管理层的划分,物流信息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和 A)外部信息 B)战略管理信息 C)静态信息 D)动态信息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是 A)数据和信息是绝对的 B)数据就是信息 C)信息是加工的数据 D)动态信息

4.下列术语中,属于显示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A)速度 B)可靠性 C)分辨率 D)精度 5.某微机系统中出现“Pentium 41G ”标识,其中1G代表 A)内存的容量 B)内存的存取进度 C)CPU的型号 D)CPU的时钟频率 6.关于EDI发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A)传统EDI想开放试EDI转变 B)专网EDI向基于互联网的EDI转变C)基于互联网的EDI向专网EDI转变 D)应用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发展 7.计算机病毒通常是 A)一个标记 B)一个命令 C)一个生物体 D)一段程序代码 8.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分组交换设备,packet switching exchanger ,简称PSE B)城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LAN C)万维网,world wide web 简称WWW D)电子公告板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 简称BBS 9.目前,流行的专用交换机PBX所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星形拓扑结构 B)总线拓扑结构 C)环形拓扑结构 D)放射拓扑结构 10.在域名中,EDU代表 A)科研机构 B)政府机构 C)商业机构 D)教育机构 11.下列关于因特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网址是指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被分配的网络地址

物流信息技术-考试复习复习课程

《物流信息管理》 1.简述数据和信息有何区别与联系。 信息与数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 信息是一种经过选摘、分析、综合的数据,它使用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正在发生什么事。所以,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产品,信息是数据的含义。 (2)数据和信息是相对的 表现在一些数据对某些人来说是信息,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则可能只是数据。 例如,在运输管理中,运输单对司机来说是信息,这是因为司机可以从该运输单上知道什么时候要为什么客户运输什么物品。而对负责经营的管理者来说,运输单只是数据,因为从单张运输单中,他无法知道本月经营情况,他并不能掌握现有可用的司机、运输工具等。 (3)信息是观念上的 因为信息是加工了的数据,所以采用什么模型(或公式)、多长的信息间隔时间来加工数据,以获得信息,是受人对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制约,由人确定的。因此,信息是揭示数据内在的含义,是观念上的。信息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图所示。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有何特点?物流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物流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广义的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还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 物流信息的特点: 1.源点多、分布广、信息量大 物流系统服务的范围越大,信息源点就越多,信息量就越大。 现代物流中的信息源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既有来自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横向信息,还有来自宏观层面上的信息。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多频度小批量配送,使库存、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信息大量增加。随着企业间合作倾向的增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的信息量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大。 2.种类繁多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系统内部各环节会产生不同种类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物流系统(如多式联运)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如供应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及消费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相关的物流信息。 3.动态性强

电子商务物流试题

电子商务物流试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金塔汽修中专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电子商务物流》 适用班级:16电商3班 班级姓名 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是电子商务中历史最长、发 展最完善的商业模式。 2.( )是指组织物流过程中所需的 各种材料、机械和设施等。 A.物流软技术 B.物流硬技术 C.物流 仓储技术 D.物流信息技术 3.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 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 )作 为第一宗旨。 A.服务 B.技术 C.运输 D.配送 4.最有可能属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配 送渠道的是( )。A.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 B.供应商-消费者 C.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 D.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 5.在许多行业中,( )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A.成本 B.价格 C.质量 D.时间 6. ( )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 A.区域战略 B.全球化战略的趋势 C.技术发展 D.经济全球化 7. ( )是指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按照自动化标准实施作业,商品按照最佳配送路线执行等。 A.系统复杂化 B.物流系统流程自动化 C.物流标准自动化 D.物流信息化 8.自动化的基础是( )。

A. 信息化 B. 网络化 C. 智能化 D. 柔性化 9.( )是物流系统发展的必然趋 势,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对于信息化的 需求就更加迫切了。 A.物流系统化 B.物流信息技术 C.物 流信息化 D.物流现代化 10.( )是指要将输出结果的信息返 回给输入,以便调整和修正系统的活 动。 A.输入 B.输出 C.干 扰 D.反馈 11.( )是仓储作业中的第一步,是 保证物流作业正常运作的关键,特别是 质量检查上尤为重要。 A.检验 B. 收货 C.入库 D.仓储 12.的缩写是( )。 B. BMS 13.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 录( )、出库、盘点等库存详细信 息。 A.拣货 B.订单录入 C.入库 D.接货 14. ( )主要为客户和物流公司的员工提供货物在各操作环节的及时动态信息。 A.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B.运输信息系统 C.货物动态跟踪系统 D.配送信息系统 15.在我国,快递业务经营资格由( )批准。 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D.中国快递协会 16.对合同、票据、报表等业务表现方式进行日常处理属于物流信息系统的( )。 A.数据层 B.业务层 C.运用层 D.计划层 17.若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宜采用( )。

物流信息实训报告

物流信息技术模拟实训报告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全面阐述了构筑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内容主要涉及物流信息技术概论、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条码技术、物流EDI技术、GPS 与GIS技术、射频技术、管理软件、智能运输系统等。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设计、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这周我们在物流专业老师和实训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进行了实训。 一、实训的主要内容: 1、建立概念模型(主要是画出E-R图) 2、建立数据库(SQL) 3、创建基本表(SQL) 4、系统前台与数据库进行连接(ODBC) 5、物流业务流程分析(流程图) 6、货物编码与条码的选择和生成 7、熟悉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WMS) 8、根据案例进行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 二、实训感想及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周对仓储管理的实训,我学会了: 1.建立概念模型(E-R图) 根据案例背景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让我知道了各部分并不是没有关系的,通过画E-R图我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了!也通过实训,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了属性、码、实体型、主体的概念。 2.物流信息系统流程图 了解了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的出库、入库、盘点、采购的流程和大型超市卖场物流信息系统的订货、收货、销售的流程。过本系统完整的管理流程的操作,了解现代物流企业中的仓储、配送、运输、客户、商务、结算等管理作业的基本

功能和运作过程,从而将物流基础原理和操作过程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业务的操作和控制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货物的编码 运用excel软件,根据货物的数量对货物进行分类编码并选择合适的一维条码,知道ENA-13码的代码结构由什么构成,也了解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条码的前缀码,对于以后购买货物知道怎样辨别是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很多帮助。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校验码的计算,也了解到编码工作的复杂性,而且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有忍心、恒心、信心、细心。 4.SQL和WMS系统 通过建立数据库,我知道怎样建立数据库了,也了解了数据库储存效率高,查询方便,一目了然,对于物流企业是应该需要用这种数据库来保存数据,因为系统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根据案例应用我们学校的自动化库存管理系统进行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的操作,复习了我们仓储实训时所学习的内容,让我对于WMS系统有了深刻记忆。 我们通过参与物流软件系统在电脑上的操作,加深对物流流程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步入社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深圳诺思科技的第三方物流软件,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产品从客户发出订货单到客户的到货签收的一个商业流通过程,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物流行业中,各行业的运作流程.使我们能快速投身社会实践当中! 三、在实训过成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运用excel软件不是很熟练,所以在货物编码时出现了不少麻烦。 对于WMS系统也不是很熟悉,所以导致在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时,重复做了很多遍,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运用excel软件编写条码,了解到编码工作的复杂性,而且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有忍心、恒心、信心、细心。 正因为对于WMS系统的不熟练,重复了几遍,所以对于WMS系统有了很大的

物流信息技术试题汇总

物流技术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 1.主要用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是:() A企业物流信息平台B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C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D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对方案实施的结果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某个结果,在对影响因素充分 掌握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错误型决策3.根据管理层次的划分,物流信息分为()、战术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操作 管理信息。 A战略型管理信息B外部信息C静态信息D动态信息 4.以下具有自校检功能的条码是() A、EAN条码 B、交插25条码 C、UPC条码 D、39条码 5.条码扫描译码过程是() A光信号—数字信号—模拟电信号B光信号-模拟电信号-数字信号C模拟电信号—光信号—数字信号D数字信号—光信号—模拟电信号 6.()是商品条码 A、39码 B、库德巴码 C、ITF码 D、EAN码 7.条、空的()颜色搭配可获得最大对比度,所以是最安全的条码符号颜色设计。 A、红白 B、黑白 C、蓝黑D蓝白 8.图书按ISBN进行编码,中国图书代码由()位数字构成? A、13 B、9 C、7 D、12 9.在EDI交换中,()相当于文章,()如同文章的章节,()像是词组,数据 元和代码则如单字。 A、报文 B、段 C、复合数据元 D、简单数据元 10.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在于() A.信息可以反映客观事物,但数据不能 B.信息可以被传播但数据不可以 C.只有经过加工的数据对接受者来说才有意义,也才成为信息

D.信息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多媒体,但数据只能是数字和符号 11.配送中心的仓储管理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A.仓库的收发、分拣、摆放、补货、过库等管理 B.库存分析 C.与运输商的电子数据交换 D.实现“逆向物流”的管理 12.物流信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产生及使用的() A.所有数据 B.所有信息 C.必要信息 D.主要信息 13.既能表示数字字符,又能表示英文字母字符的条码是() A.UPC B.EAN C.交插25码 D.39条码 14.下列几种自动识别技术中,输入12位数据速度最快的是() A.射频 B.磁卡 C.条码 D.OCR 15.物流信息系统的()是将搜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 A.业务处理层 B.数据管理层 C.计划控制层 D.决策分析层 16.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我国的EAN码的前缀码是() A.489 B.690—695 C.491 D.7 17.EDI翻译软件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平面文件和EDI标准格式之间的转换 B.实现平面文件和计算机系统文件之间的转换 C.将EDI标准格式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 D.将EDI标准文件转换为二进制文件 18.目前,EDI采用的通信方式主要是() A.点对点 B.即时通信方式 C.增值网VAN方式 D.虚拟专用网VPN方式 19.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多个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的是______模型。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一、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系统,到中的微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同时,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新的物流经营方式,推进了物流的变革。在方面,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它的经营战略并选择它的经营业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供应链活动的效率性,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决策能力。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2、EDI技术 EDI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以及数据标准化。 3、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4、GIS技术 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5、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用于。 6、管理软件 物流管理软件包括(TMS)、(WMS)、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 1、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 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其特点是每天需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 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 2、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跟踪利用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它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物流GPS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运输工具上的GPS定位设备、跟踪服务平台(含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软件)、信息通信机制和其他设备(如货物上的电子标签或条码、报警装置等)。在国内,部分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也应用这项技术。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时。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3 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 (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 (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 (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 (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 (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 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 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 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解决定位、信息查询; 6) RFID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所以本课程按照: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其业务流程,并详细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上面三个步骤,针对课程情况设计出了七个教学情景: 1) 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 2)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3) 条码技术与应用与RFID技术与应用; 4) GPS/GIS技术与应用; 5) EDI技术与应用; 6) 电子商务应用;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综合模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名称子学习 情境1 子学习 情境2 子学习 情境3 子学习 情境4 学时分 配 学习情境(单元)1 现代化物流 和信息技术 现代化物 流 信息技术 4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8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3) (二)基本理念 (4)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4)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4)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5)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5) (一)学科核心素养 (5) 1.信息意识 (5) 2.计算思维 (5)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5) 4.信息社会责任 (5) (二)课程目标 (6) 三、课程结构 (6) (一)设计依据 (6)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6)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6)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6)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6) (二)结构 (6) (三)学分与选课 (7) 四、课程内容 (7) (一)必修课程 (7) 模块1:数据与计算 (7) 【内容要求】 (7) 【教学提示】 (8) 【学业要求】 (8)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9) 【内容要求】 (9) 【教学提示】 (9) 【学业要求】 (10)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0)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0) 【内容要求】 (10) 【教学提示】 (11) 【学业要求】 (11)

物流信息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物流专业期末考试 物流信息技术试卷 (现代物流管理专题讲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称为()技术 A.EDI B.CAD C.GIS D.GPS 2.条码识读器有光笔识读器、CCD识读器和激光识读器等几类。其中,()一般需与标签接触才能识读条码信息。 A.手持式识读器B.激光识读器 C.CCD识读器D.光笔识读器 3.射频技术RF的基本原理是()理论。 A.机械B.信息C.电磁D.力学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其核心部分是()。 A.计算机硬件系统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D.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5.在配送中,()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 A.配送加工B.储存 C.备货D.配送运输 6.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的最知名的EDI系统是()。 A.TDI B.EFT C.IQR D.CAD 7.()体现了商品与货币等价交换的转移过程。 A.物流B.信息流C.资金流D.商流8.()是回归预测或统计预测方法的理论依据。 A.反馈性原理B.可检性原理 C.相关原理D.经济性原理 9.()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A.储存B.分拣及配货 C.配送运输D.备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常用的软件生存期模型有()。 A.瀑布模型B.原型模型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E.智能模型 2.目前物流行业中所使用的关键信息技术包括()等。 A.EDI B.GPS C.GIS D.RFID E.托盘 3.现代物流中的GIS主要应用在()等方面 A.运输路线的选择B.仓库位置的选择 C.仓库的库存量控制D.合理装卸策略 E.运输车辆的调度 4.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有()等。 A.共用物流信息平台B.EOS C.POS D.GPS E.GIS 5.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主要有() A.规范化原则B.优化与创新原则 C.实用和实效的原则D.领导参加的原则 E.用户参与的原则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2.二维条码主要用于对物品的标识,一维条码用于对物品的描述。() 3.使用一维条码必须通过连接数据库的方式提取信息才能明确条码所表达的信息含义。() 4.任一RFID系统至少应包含两根天线,一个完成信号发射,一个承担信号接收。() 5.在用GPS信号导航定位时,为了计算GOS用户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测4颗GPS卫星的位置。() 6.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划分中,低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较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 7.配送运输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

物流信息技术考试总结

1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基本表 达方式。 2信息是指数据处理后所形成的对人们有意义的和有用处的文件、表格和图形等形式。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数据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解释或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数据可用不同的形式表示,而信息不会随数据不同的形式而改变。 4物流信息(L ogi sti cs Inf orm ati on)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5物流信息的特点 ?⑴信息量大。 ?⑵信息动态性强。 ?⑶信息种类多。 ?⑷信息趋于标准化。 6条码(B ar Co de):由一组粗细不同、相间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符号。 7条码的优点 ?1.简单、易于制作 ?2.信息采集速度快 ?3.采集信息量大 ?4.可靠性高 ?5.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6.灵活、实用 ?7.自由度大 8条码的基本术语 ?⑴条码(Bar Co de):由一组粗细不同、相间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 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符号。 ?⑵条码系统(B ar Cod e Sys tem):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⑶条(B ar) ?⑷空(S pac e) ?⑸静空区(Cle ar Are a) ?⑹起始符(Sta rt Cha rac ter) ?⑺终止符(Sto p C har act er) ?⑻条码字符(B ar Cod e C har act er) ?⑼条码校验符(Ba r C ode Ch eck Ch ara cte r) ?⑽条码长度(B ar Cod e L eng th) ?⑾条码密度(B ar Cod e D ens ity) ?⑿模块(Mo dul e) 9条码的结构 ?1.模块模块是指条码中最窄的“条”或“空”,模块的宽度通常是以mm或mil(千 分之一英寸)为单位。 ?2.重要参数 ?⑴密度。条码的密度是指单位长度的条码所表示的字符个数。 ?⑵宽窄比。对于只有两种宽度单元的码制,宽单元与窄单元的比值称为宽窄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