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然条件

[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

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

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 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土壤]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植被]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 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 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

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 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资源状况

[动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高等植物2781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圆口纲1种、鱼纲100种、哺乳纲138种、鸟纲436种、爬行纲28种、两栖纲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99种。

[水资源] 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

[森林草原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714.9万公顷,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据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6.59亿亩,森林面积3.55亿亩,人工造

林保存面积9790.35万亩,宜林地面积2.37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有林地面积2.55亿亩,天然林面积2.1亿亩,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20%。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13.6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碳库、基因库和木材资源基地。全区有大兴安岭南部、宝格达山等11片次生林区和人工林区。据第一次内蒙古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6368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0年底,在全国已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4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97种。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2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30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74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其氧化物总量达18065.41万吨;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7601.42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3629.81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3971.61亿吨,居全国第1位。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746.63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671.2万吨,累计查明贵金属金504.46吨,银3.15万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3871.06万吨。

[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300多处,以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为支点,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786家,星级饭店278家,A级旅游景区22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9个,农家游、牧户游接待户300多家。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

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农业

2012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04.9亿元,增长5.8%。粮食总产量505.7亿斤,增产28.2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1.1亿头只,连续八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其中,羊存栏8065.4万只,牛存栏1015.8万头。牛羊存栏呈现纯牧区减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增加的趋势。2012年全区肉类、牛奶、鸡蛋产量分别达到253万吨、910.2万吨和54.5万吨。

[畜牧业]内蒙古自治区拥有闻名世界的广袤草原和丰富的家畜品种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商品基地。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区已经具备了年稳定饲养1亿头只牲畜、年生产240万吨肉、10万吨绒毛、900万吨牛奶和50万吨禽蛋的综合生产能力。牛奶、羊肉、山羊绒、细羊毛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畜牧业产值已占大农业的45.93%。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地方良种颇负盛名,不同的草原生态,造就了不同类型的牲畜品种。有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双峰驼、白绒山羊等地方品种,培育出了三河马、草原红牛、内蒙古细毛羊、内蒙古白绒山羊、阿拉善双蜂驼等27个优良品种,并引进了荷斯坦、西门塔尔、安格斯、道赛特、萨福克等一批世界著名优良畜禽品种,特别是最近新育成命名的呼伦贝尔肉羊和巴美羊两个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杂交肉羊品种的空白,在提供高档畜产品和支援区内外畜种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区的肉、蛋、奶、毛绒、皮张等五大类畜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产品在国外也享有盛名。已建成种畜场

为龙头的良种繁育体系,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285.4万头(只),比重为94.7%,基本实现了畜禽良改化。

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立足我区优势,按照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生态畜牧业的战略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畜牧业。充分发挥我区具有发展草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双重优势,优化生产布局,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使畜牧业尽快向质量、效益与生态安全并重的方向转变,做大做强畜牧业,畜牧业生产布局发生了积极变化,优势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一批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为重点的奶业生产基地,以通辽市、赤峰市为重点的肉牛、猪禽生产基地,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肉羊、细羊毛生产基地,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为重点的羊绒生产基地各具特色,发展势头良好。

[ 种植业]内蒙古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马铃薯五大作物和谷子、高粱、莜麦、糜黍、绿豆等杂粮杂豆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体现不同地域特点和优势的粮食生产基地,如河套、土默川平原、大兴安岭岭北地区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西辽河平原及中西部广大地区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大兴安岭东南的优质大豆、水稻生产基地;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的优质马铃薯、杂粮杂豆生产基地。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大豆面积、产量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马铃薯播种面积居全国首位,产量居全国第2位;杂粮杂豆中高粱的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荞麦面积居全国第2位,产量居全国第1位;谷子面积居全国第3位,产量居全国第2位;燕麦、红小豆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绿豆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向日葵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甜菜种植面积为、产量均列全国第3位。内蒙古作为国家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不但是国家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社会经济指标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8.94万公顷,增长0.5%。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2528.5万吨,增长5.9%;油料产量145.08万吨,增长8.4%;甜菜产量167.93万吨,增长6.5%;蔬菜产量1476.29万吨,增长2.5%;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83.5万吨,下降6%。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1263万头(只),增长4.6%;牲畜总增6827.4万头(只),牲畜总增率达63.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654.2万头(只),比重为94.6%。初步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245.74万吨,增长3.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73.9万吨、51.2万吨和88.6万吨,分别增长3.6%、3%和1.6%。牛奶产量910.2万吨,增长0.2%;山羊绒产量7642吨,下降0.02%;禽蛋产量54.5万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13.16万吨,增长7.1%。

表22012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区农机装备总量和机械化水平同步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3250万千瓦,同比增长2.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280.56万千瓦,增长3.4%;排灌机电井数量37.93万眼,增长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2.5万公顷,增长1.7%;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55.15亿千瓦时,增长5.5%;化肥施用量(按折纯)189.04万吨,增长6.8%。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8.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5.7万公顷,飞播造林6.5万公顷,封山育林35.9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1.6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42.2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2.3万公顷,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9.1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36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222亿元。

草原概况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13.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33个牧业旗县和21个半农半牧业旗县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0.87亿亩,约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82.3%。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类5大地带性植被;还隐域分布着山地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和沼泽类3类非地带性植被。我区草原产草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规律明显。草甸草原干草产量40~150公斤/亩,典型草原60~105公斤/亩,西部荒漠草原40公斤/亩左右,草原化荒漠30公斤/亩左右,荒漠20公斤/亩左右。草原的产草量主要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每100毫米降水能形成25~30公斤/亩的干草量,等量降水所形成的产草量,东部大于西部。

我区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4420万羊单位。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承载能力平均分别为11亩/羊单位、37亩/羊单位、46亩/羊单位和60亩/羊单位。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口较快增长,人为干扰,以及投入不足等原因,草原“三化”(沙化、退化、盐渍化)严重。据本世纪初草原普查显示,草原“三化”面积7.02亿亩,占总面积的62%。

经过西部大开发近10年的草原生态建设,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近三年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平均为38%左右,与本世纪初相比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据监测,近三年草原植被指数平均数与本世纪初期三年平均数相比,整体上变好的占33.18%,持平的占52.06%,变差的占14.76%。禁牧、休牧实施力度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草原生态趋于好转,东部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退化依然严重。全区草原生态处于退化趋缓、局部好转的恢复起步阶段。

二、重点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不同的决策和部署,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起始于1998年,如今14个年头已过去,不仅让北方草原重现勃勃生机,也逐渐改变了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影响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命运。

(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和谐内蒙古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今年,全区各级草原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朋友齐心协力,特别是在全区广大农牧民朋友们的理解、支持和努力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不负众望,逐步实现了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国家给我区共安排了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10.2亿亩,其中,禁牧4.04亿亩,草畜平衡6.16亿亩,牧草良种4522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48万户。目前,全区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已全部按计划任务100%落实完成,牧草良种补贴任务落实3098万亩,占总任务97%,核实建档面积2885万亩占总任务的90%,目前各地草原部门已将核实建档后的补贴信息提交到财政部门。

(二)退牧还草工程

退牧还草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我区共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23505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其中禁牧围栏9292万亩,休牧围栏11808万亩,划区轮牧640万亩;草地补播5000万亩。工程区植被状况明显好于非工程区,2008—2012年,工程区平均植被盖度、高度、干草产量分别比非工程区高出10.41个百分点、7.95厘米和24.25公斤。

(三)风沙源治理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2000年实施以来,到2011年我区累计完成草地治理面积9504.336万亩,建暖棚514.04万平方米,购置饲料机械59880台套。据重点监测区显示,2009年与工程初期的2000年相比,植被盖度提高了14-16个百分点,产量提高了25%-34.2%,明沙面积减少了24.7%-30.7%。在认真总结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与自治区发改委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纲要。

三、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草原建设规模逐年增加

2012年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5355.52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种草389.52

万亩,一年生人工种草1812.20万亩,补播牧草123.20万亩,草地改良503.20万亩,饲用灌木557.66万亩,飞播牧草13万亩,草原围栏1956.74万亩。生产牧草种子9264吨,青贮贮量达251.75亿公斤。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草原鼠虫害防治成效显著

今年,草原鼠虫害多发,危害严重,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8550.3万亩,严重受害面积3606.10万亩;草原虫害受害面积11329.12万亩,严重受害面积5157.5万亩。针对严重的草原鼠虫害,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有力的防治工作。共防治鼠害1929.42万亩,虫害2995.42万亩,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

(三)草原生态监测工作有了新突破

在全区各级草原监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5月和7月两期草情监测报告和2011年退牧还草项目区效益监测报告。据监测, 2012年33个牧业旗天然草原冷季可食牧草储量93.79亿公斤,冷季总适宜载畜量2434.42万羊单位,比上年提高了23.39%。2012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为43.05%,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植被平均高度为26.88cm,比2011年提高2cm;平均产草量65.28公斤/亩,比2011年提高了16.56公斤。根据遥感资料统计,全区草原植被综合指数与近五年平均数相比,提高的占59.12%,持平的占28.55%,降低的占12.33%。

(四)积极完善和推进草原承包及基本草原划定工作

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原“双权一制”有关事宜的通知》,结合草原新政,各地积极推进和完善草原双权一制工作。据统计,全区落实草原权属面积11亿亩,其中落实集体草原所有权面积10.46亿亩,占全区落实草原权属总面积的95%,落实国有草原使用权面积0.54

亩,占全区落实草原权属总面积的5%。草原承包面积10.4亿亩,占全区落实草原权属总面积的94.55%,其中承包到户8.8亿亩,承包到联户1.6亿亩,发放草原经营权证1481521份,涉及农牧民1926822户。

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稳步推进。牧区共划定基本草原8.4亿亩,涉及37个旗县,占全区草原面积63.6%,占划定基本草原旗县草原面积84.3%。

(五)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草原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标准》相继公布执行,《条例》及《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区草原法律法规配套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形成了“一法两例两规章”的草原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依法管理草原能力不断提高。草原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全区现有108个草原监理机构,2400名草原监督管理人员,年查办违法案件2万起左右。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三农三牧”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政策为抓手,按照“全面规划,加强保护,合理利用,重点建设”的草原保护建设方针,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切实增强草原执法监督能力,不断提高草原保护和监测水平,为促进我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建设目标

到2015年,每年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共10.16亿亩,其中,禁牧4.42亿亩,草畜平衡5.77亿亩;牧草良种补贴总规模达到4500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48万户。草原建设总规模每年保持在4000万亩以上。

到2020年,草原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并向良性循环发展,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提高牧区防灾抗灾能力,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牧区经济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十二五末,基本草原划定达到9亿亩。

(三)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做好2013年草原补奖机制的实施和落实工作,从禁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监管和减畜任务核查着手,做好2013年草原补奖机制的实施工作。二是做好2012年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三是做好2012年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验收总结的基础上,着力抓好2013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的完善工作,加快现代草业发展步伐。四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五是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严格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规划要求,加大草原建设力度,特别是草原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大搞人工种草、饲草料地、草地改良、青贮、草库伦等建设,有效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六是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做好生态监测和草原防灾减灾工作。

五、结束语

草原既是牧业发展重要的生产资料,只有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才能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才能满足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有条件更好地处理草原生态、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指示,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在自治区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牧区终将成为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劳动合同范本正式版

YOUR LOGO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劳动合同 范本正式版 After The Contract Is Signed, There Will Be Legal Reliance And Binding On All Parties.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on, There Are Laws To Follow And Evidence To Find 专业合同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劳动合同范 本正式版 使用说明:当事人在信任或者不信任的状态下,使用合同文本签订完毕,就有了法律依靠,对当事人多方皆有约束力。且在履行合作期间,有法可依,有据可寻,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合同编号:[_________]年________号 用人单位(甲方):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 本市(旗、县、市、区)办公地址: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 劳动者(乙方):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 户籍所在地_____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____盟(市)_______旗(县、市、区)_________村(街道) 本市(旗、县、市、区)住址: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合同期限: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然条件 [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 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

内农牧规发〔〕号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

内农牧规发〔2015〕1号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465 各盟市农牧业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征占用草原管理工作,规范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58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我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号:NMYF-2015-0001),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2015年1月1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办公室2015年1月16日印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自治区 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

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占用草 原的审核审批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承 担相关具体工作。 第四条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4份、70公顷及以下3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批复; (六)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草原补偿、安置补助协议; (八)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九)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

财务分析

哈佛分析框架:财务战略分析新思维 2015-09-15中国管理会计网 管理会计微信号:china-cma 本文运用哈佛分析框架的基本原理,结合亚泰集团企业案例,通过分析其揭示其财务及经营状况并预测其发展前景。 财务分析一直以来在评价企业业绩过程中起到重要且不可替代作用,它通过对报表数据的各种变换计算,运用模型建立起一系列评价体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分析企业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来评价企业。因此,财务报表成为传统财务分析的根本。然而作为经济实体的主体——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受自身的经营及财务政策的影响,还受其所处的相关行业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有效地财务评价体系不仅应注重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而且应重视非财务信息。应将财务分析对象由财务报表扩展到与财务报表及企业经营相关的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等,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进行评价。哈佛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财务分析的缺陷,鉴于此,本文利用哈佛分析框架对亚泰集团的行业状况和发展战略、会计质量、财务报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集团的整体经营状况,从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哈佛分析框架 哈佛分析框架由哈佛大学佩普(K.G.Palepu)、希利(P.M.Healy)和伯纳德(V.L.Bernard)三位学者提出,他们认为财务分析不应只分析报表数据,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并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哈佛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企业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文件 内农牧机发[2008]55号 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农机行业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所: 进入新的一年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农业部制定印发了实施意见,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转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调度统计和报送等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8]6号)。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落实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工作,深入开展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认真落实。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 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由被动处理向主动防范转变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办公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重点行业和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监理机构要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总体要求,成立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周密的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结合农机安全监理日常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切实把本地区的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抓紧、抓实。自治区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农机监理站,联系人:包澄。 二、抓住重点,精心组织 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对象是,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各类农牧业生产单位;排查的范围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牧业机械的停放、作业、转移场所。排查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农机安全生产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的贯彻执行情况;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农机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与落实情况。二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年度检验情况,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的申领、换发、审验情况。三是重要农时季节和重点作业区域,查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载客、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况;违法行为的发生率是否明显降低。四是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五是农业机械库棚、维修、储油等设施安全情况。六是农机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已产生的农机事故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摘要:畜牧业是内蒙古特别是牧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内蒙古畜牧业正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本文从内蒙古畜牧业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化步伐方面提出长远目标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增收等方面提供咨询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传统向现代化绿色发展 一、内蒙古畜牧业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对保障全国绿色畜产品供给、生态安全和促进全区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力保障了国家畜产品稳定供给 2018年,内蒙古肉类产量267.2万吨、牛奶产量565.6万吨、禽蛋产量55.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200.56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2.7%,高于全国15.8个百分点。牛奶、羊肉、羊绒产量持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位居第二,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输出能力,全国近1/4的羊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产品一半以上来自内蒙古,充分体现了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作用。 (二)有力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维护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状况关系到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内蒙古通过草原生态补奖等举措积极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获得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目前,内蒙古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天然草原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与本世纪初相比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 (三)有力保障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直以来,畜牧业是内蒙古农村牧区支柱产业。全区103个县级行政区中99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养殖活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是基础。目前,全区已认定的家庭农牧场1.3万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8.2万家,以提标促提质,每年标准化养殖牲畜存栏3000万头只以上。以优势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积极创建特色畜产品优势区,打造蒙牛、蒙羊、蒙草等“蒙字号”品牌和锡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乌海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乌海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大风多沙。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乌海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乌海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乌海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乌海总面积的10%。 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多年平均9.640.2℃,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3138.6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9.8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3289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瞬间最大风速33米/秒。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 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黄河纵贯南北。 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6个土类分别占乌海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乌海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大,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乌海有宜耕地14347.97公顷,宜果地12678.2公顷,宜林地16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646.38公顷。 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劳动合同完整版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劳 动合同完整版 In the legal cooperati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parties can be guaranteed. In case of disputes, we can protect ou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through legal channel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opping the loss or minimizing the loss.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劳动合同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合同资料适合用于合法的合作里保障合作多方的合法权利和指明责任义务,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实现停止损失或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合同编号:[_________]年________号 用人单位(甲方):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 本市(旗、县、市、区)办公地址: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 劳动者(乙方):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

内蒙古农牧业基本概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 一、基本状况 内蒙古位于北纬37°—53°之间,是全国最佳的奶牛、绒山羊养殖带,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种植带,农畜产品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区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全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589.56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农牧业人口1436.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0.18%。 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全区马铃薯、向日葵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玉米产量居第五位;莜麦、荞麦、绿豆等杂粮杂豆品质优良,是全国小杂粮三大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畜种资源丰富多样,乌珠穆沁肥尾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国内外闻名遐迩,在质量、规模等各方面都具备了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和条件。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十位。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使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进了全国前列。乳产业、绒产业在全国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

牛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2%,羊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鲜奶加工能力和羊绒加工能力都居全国第一位。 二、存在问题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科技水平和加工增值率低 内蒙古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比仅为0.6:1,与全国平均1:1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3:1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如果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666亿元,比实际水平高75%。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乳制品主要以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酸奶、冰淇淋为主,产品细分程度低,花色品种少,深加工产品更少。肉类加工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精深加工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尚未形成品牌优势。粮油产业大多以原粮、油料等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以玉米产业为例,目前内蒙古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7.2%,而吉林省已达到36.7%;内蒙古加工转化品种还不到10种,而全国有200多种,发达国家已达到2000多种。种植的牧草大多处于自产自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加工转化和商品率不高。沙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转化严重滞后。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概况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概况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中国特大城市和新二线城市,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东经111.41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平方公里,沟长6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立米。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公里,流域面积70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公里,河网密度为0.177公里/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区仅2℃左右,南部为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13.5-13.7℃。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时间:年均1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野生植物主要有种于植物和蕨类植雉、半翅、雕,鹰等1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猫鹰、红鹰、小鹤、长耳鹤、短耳鹤,雕鹤、红角鹤等10多种。 呼和浩特有“中国乳都”之称,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奶牛头数、奶产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等均居全国之冠。2005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到目前为止全市乳品加工企业超过13家,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万人,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 多个。2009年,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05.4万吨,乳业实现销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发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农经发〔2010〕11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13〕28号),为推进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规范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加强对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与扶持,培育壮大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下简称“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作和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方式与农牧户建立生产和利益联系,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企业规模、经营指标和产品质量安全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农牧业企业。 第三条对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强化农牧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职能,发挥行业专家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四条凡申报或已获准认定为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章申报 第五条申报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企业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以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 2.企业经营产品。企业中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销售收入(交易额)占总销售收入(总交易额)70%以上。 3.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规模。总资产规模4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4.以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为主业的企业规模。总资产规模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5.农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入住商户200户以上或解决就业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 6.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现行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企业应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无涉税违法行为,产销率达80%以上。 7.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有银行贷款的企业,近2年内不得有不良信用记录。 8.企业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自建基地等形式直接带动农牧户。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作和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牧户的数量一般应达到8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合同、合作和股份合作方式从农牧民、合作社或自建基地直接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60%以上。 9.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处于领先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 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内农法发(2003)83号 为了推动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和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根据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由自治区农业厅牵头,会同畜牧业厅、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厅、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内蒙国税局、内蒙地税局、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中国证监会呼和浩特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供销社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一、重点龙头企业标准 l、企业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以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它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2、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中农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70%以上。

3、加工流通企业规模: 总资产规模:4000万元以上 固定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 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 4、农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 5、企业效益:企业总投资报酬率平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企业应达到不欠农牧户农畜产品收购款、不欠税、不欠职工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不亏损。 6、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应低于6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7、企业带动能力:企业要与农牧户通过合同、契约或中介组织等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带动农牧户的数量在10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从当地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总量的60%以上。 8、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自治区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90%以上。 二、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 1、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管理由自治区农业厅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规范性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制度》的通知 【法规类别】公文处理 【发文字号】内农牧法发[2013]354号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发布日期】2013.12.14 【实施日期】2013.1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制 度》的通知 (内农牧法发[2013]354号) 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 自治区人民政府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办法》于2013年以政府令第191号发布实施。根据新修订的《办法》,对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制度》进行修订,现予以印发,请各处室局、各单位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2013年12月14日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制度 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办法》于2013年以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91号发布实施。根据新修订的《办法》,对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制度》进行修订。 第一章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本行政区域或其管理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的行政文件。 第二条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 (二)维护法制和政令统一; (三)坚持公开、公正和透明; (四)坚持精简、效能和权责统一。 第三条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或者剥夺公

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畜牧业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它具有经济、社会、环境三种效益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草畜矛盾,沙漠化问题,生态矛盾以及经济转型的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畜牧业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其自身的生存,也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1、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无公害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 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 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疾病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2、畜产品产业化经营全面发展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到2350家,同比增长328家,实现销售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 长52%,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今收入达到1458元,同比增长20.4%。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科技 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生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 及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此外,农村牧区沼气 建设步伐加快,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全 区正在努力遏制草原荒漠化,治理已经荒漠化得草原。牧区生态正在逐年好转。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农轻牧思想严重,畜牧业发展力不够

关于财务尽职调查的深度解析

关于尽职调查的10000字深度长文解析(财务篇) 概述 尽职调查概念 1、概念 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 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 财务尽职调查即由财务专业人员针对目标企业与投资有关财务状况的审阅、分析、核查等专业调查。 2、种类 尽职调查的种类包括四类: ■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 ■业务尽职调查■·其他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的目的 尽职调查就是要搞清楚: 1、他是谁?即交易对手实际控制人的底细和管理团队 2、他在做什么?即产品或服务的类别和市场竞争力 3、他做得如何?即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收集,尤其是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纵向、横向(同业)比较 4、别人如何看?包括银行同业和竞争对手的态度 5、我们如何做?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进行客户价值分析,用经验和获得的信息设计授信方案和控制措施,把交流变成可行的交易。 简言之,即做好股东背景和管控结构、行业和产品、经营和财务数据、同业态度的调查,提供我们的做法。

尽职调查框架 财务顾问尽职调查的关注要点 1、业务 (1)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型、盈利模式 (2)标的企业的竞争优势 (3)协同效应,以及未来潜在的整合成本和整合风险 【Tips】 ?在做企业尽职调查时,可以以估值模型为线索进行调查; ?不要忽视目标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以及决策等法律文件,里面会包含公司业务的信息,特别是公司战略。 2、财务 (1)历史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2)预测财务数据偏于保守?偏于乐观?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3)是否有表外负债? (4)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审计师的内控审计报告) (5)税务问题(除公司自身税务情况外,还需关注收购方案所涉及的税务问题)【Tips】 在做财务尽职调查时,需与审计师充分沟通,并且与业务尽职调查紧密联系。 3、法律 (1)公司自身的法律情况:重大诉讼和法律纠纷、房产土地的权属问题等 (2)交易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股权结构(类别股权安排,优先股东、期权等问 题)、行业监管规定、交易涉及的其他监管规则等。 【Tips】 法律尽职调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司本身的法律情况,需要依赖律师去尽职调查,投行需要关注未来的风险所在;另一部分是交易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此部分投行要充分组织和积极参与讨论,具体的工作可以以律师为主。 4、人力资源 (1)管理层聘用和留任问题 (2)工会问题 (3)离退、内退人员负担及养老金问题 【Tips】 人事的问题对于收购后的成功整合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投行需要起牵头作用,具体的工作由适当的中介机构承担。 5、其他 (1)是否有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一厂多制等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 审核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草原管理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发布日期】2015.01.16 【实施日期】2015.0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 各盟市农牧业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征占用草原管理工作,规范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58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我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号:NMYF-2015-0001),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2015年1月16日

内蒙古自治区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相关具体工作。 第四条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4份、70公顷及以下3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批复; (六)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草原补偿、安置补助协议;

财务分析深度解析(推荐收藏)

财务分析深度解析(推荐收藏) 在企业运营中,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器”,看似繁冗复杂的数据中能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的成效和面临的潜在风险。 1、销售业绩持续增长,却伴随着资金的越来越紧张,该如何进行协调? 2、账面上的闲散流动资本,是该进行投资还是为日常经营做防患准备? 3、业绩虽然提升了,可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了,耗费是否有效? 4、财务意见得不到业务部门的认同,差距在哪里?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如何高效地整理和分析财务数据,并利用有效的分析结果帮助企业自我定位,规避潜在风险,是新时代对财务管理者的进阶要求。本课程帮助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拓展财务人员分析思路,准确定位企业问题和风险,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财务分析的深度解析,值得广大同行收藏。 在企业运营中,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器”,看似繁冗复杂的数据中能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的成效和面临的潜在风险。 1、销售业绩持续增长,却伴随着资金的越来越紧张,该如何进行协调? 2、账面上的闲散流动资本,是该进行投资还是为日常经营做防患准备? 3、业绩虽然提升了,可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了,耗费是否有效? 4、财务意见得不到业务部门的认同,差距在哪里?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如何高效地整理和分析财务数据,并利用有效的分析结果帮助企业自我定位,规避潜在风险,是新时代对财务管理者的进阶要求。本课程帮助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拓展财务人员

分析思路,准确定位企业问题和风险,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财务分析的深度解析,值得广大同行收藏。 一、框架 分析路径 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财务分析 财务派和模式派——两种视角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摘要: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畜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应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人工、半人工草地,加快实施牲畜保护工程,提高牲畜防疫水平等,来满足畜牧业经济自身发展和人民消费需要。 关键词: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经济现状;发展问题;发展战略 Abstract:Mainly exists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of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ontradiction, wea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blem.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adjus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 high standard,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semi artificial grassland,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vestock protection project, improve the level of livestock epidemic prevention , to meet th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needs. Key words:Inner Mongolia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economic status; development issues ; development strategy 草原畜牧业是内蒙古最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历史十分悠久,从草原游牧业到传统草原畜牧业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牲畜头数增加了数倍,畜产品产量成数倍及百倍的增加。草原牧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伴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更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快速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经过现代开发与发展,已形成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畜牧业长久以来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都是被看作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代号或象征。当代的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内蒙古畜牧企业早己是驰名中外著名品牌。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正在向着多种经营、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科技化方面转变,正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正在努力向着现代化发展方向迈步。[1]目前,全区畜牧业已经具备了年产260万吨肉类、850万吨鲜奶、11万吨毛、6000吨羊绒、50万吨禽蛋和11000万头只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从发展上看,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中,畜牧业一直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1947年931.90万头只增加至2006年的11051.47万头只,增长了10.86倍。1989年突破5000万头只,1995年突破6000万头只,1997 年突破7000万头只,2004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跨过8000万头只达到9274 万头只。2005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数突破 1 亿头只大关,达到 10615.29 万头只。2006 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从 1979年到2006年,肉类总产量由21.8万吨增加到257万吨,增长了11.8倍;牛奶产量由6.7万吨增加到880.45万吨,增长了131.4倍。2006年,全区粮食人均占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