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 复习重点二

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结果以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

2.Meta分析:Meta分析是运用定量方法去概括(总结)多个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

3.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英语: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简称RCT)是一种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特别常用于医学,生物学,农学。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以对照效果的不同。——来源于百度

4.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为了避免选择性偏倚,作用在受试者对象分配入组前,在任何随机对照试验中都能实施而进行的操作。

5.PICO原则:P(patient/population):患者的临床特征;I(intervention or exposure)关注的处理措施或暴露因素;C(comparison)对照措施,如果是诊断性研究,通常为“金标准”;O (outcome)关注的结局指标。

6.异质性:1.广义: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那些研究中内在真实性的变异;2.专指统计学异质性,用来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也用于表明除仅可预见的偶然机会外研究间存在的差异性。

7.系统评价:针对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病因、预后、诊断、干预疗效)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章,用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合格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的综合,或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定性的综合,得出可靠地结论,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现及时作出更新系统评价作为研究是以论著发表的。

问答题:

1.RCT评价的要点:(课件自己概括)

选择偏倚:随机序列产生是否正确、是否隐蔽分组;

实施偏倚、测量偏倚:是否使用盲法(包括实施者和参与者的双盲、结局评估中的盲法);失访偏倚:是否无结果报道缺失(说明失访或退出原因并统计学分析);

发表偏倚:是否无选择性结果报道、有无采用意向性ITT分析(报告结果时需报告各组主要/次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效应估计值及精度,需报告各组出现的所有不良事件或非预期效应);

是否无其他偏倚存在.

另外还需注意:1.组间基线状况分析,以便判断各试验组的可比性;2.医德问题,试验措施能否确保安全、有效、无害,是否坚持自愿原则及保密原则;3.需说明样本量的确定方法;4.需描述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

下为网上找的CASP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

(0--不符合要求1—只是提到,但没有详细描述2—详细全面描述,且正确)

1、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否清晰、特定、明确?立题依据是否充分?

2、样本是否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3、资料收集过程是否遵循盲法?

4、样本是否足够大?

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时是否具有可比性?

6、是否描述样本流失?

7、资料收集的工具是否合适?

8、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的方式是否一致?

9、是否正确地描述所应用的统计方法?

10、对主要研究结果的陈述是否恰当、准确、精确?

11、是否所有的重要研究结果均被讨论?

12、该研究的结果是否与其它相关证据相符合?

2、临床问题的来源

1、临床发现:全面的手机和合理地从病史和体格检查中发现疑点;

2、病因研究: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的因素;

3、临床表现:一个疾病,有多大的机会和什么时候出现其临床表现;

4、鉴别诊断:当病人出现一些临床问题,需要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严重性和对治疗的反应;

5、诊断试验:为了确定或排除某一疾病,如何根据诊断试验的精确性、准确性、病人的可接受性、费用和安全性等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并能解释其诊断试验的结果;

6、预后判断:如何估计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病情怎样养,可能出现什么并发症等;

7、治疗研究:如何为我们的病人选择利大于弊、效果好而成本低的治疗方案;

8、疾病预防:如何通过识别和消除危险因素,减少发生疾病的机会,以及如何通过筛查,早期诊断疾病;

9、病人的体验与意图:如何领会病人的具体情况,评估病人来自于自身体验的意图,并且了解这意图如何影响到他们的治疗,因为临床决策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健康幸福;

10、自身提高:如何保持知识更新,提高临床和相关的技能,进行更好的和更有效的临床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