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开设大学阶段的英语选修课是满足这种教学改革要求的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文概述了国内一部分大学在这方面的实践,进而分析了英语选修课的体系与结构,然后对这种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不应该只是原来那样传授给学生的一些语言技能。它明确要求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的精神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要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商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7-50.[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4-26.[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013年第·1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8期Jan2013[摘要]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实训体系不完善、实践基地合作不稳定、“双师型”教师 不足等问题。论文从 “商学结合”模式出发,主要探讨了以上问题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商学结合;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3)1-0054-02 “商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周银新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一、“商学结合”的提出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职业为主要导向,培养以 就业技能为核心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这个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办学中的具体实施手段只有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才能办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 模块化组合,进阶式排序。16个模块紧密相联,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努力实现“应用英语+职业技能”的教学特色。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循环,使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在更高层面上的重复而得到强化。此外,16个模块以进阶式排序,即前15个模块为第16个模块“成功求职”服务,第16个模块以前15个模块为基础。在模块化和进阶式两个维度上,努力取得良好的动态平 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中探索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 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竞争力,并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潜力。(四)考核方式的更新 课程考核方式体现高职教育改革,建立形成性评价 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30%,期末口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40%。期末口试内容:由每个模块的学习情境一(听说任 务)组成,口试考核方式为学生根据设定的学习情境与 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期末笔试内容:由每个模块的学习情境二(读写任务)组成。读写的考核主要考察学生能否看懂与工作相关的英文资料和是否会书写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体。平时成绩的构成:根据个人出勤、个人课堂表现、小组表现、小组任务完成质量来综合打分。三、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实验对象(受试):80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1 级计算机专业学生,11软件技术301班(40人)为对照 组,11软件技术302班(40人)为实验组。前测:对两个班级实施前测,内容包括笔试50分和口试50分,满分100分。其中,笔试部分考核学生的读写译综合能力,口试部分考核学生在假设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下的听说应用能力。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有效实验数据为:11软件技术301班(对照组)的平均分为52分,11软件技术302班(实验组)的平均分为53分。实践: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笔者担任这两个班级的英语老师。在11软件技术302班(实验组)实 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教材重新开发与整合,并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选用了一些课外资料,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11软件技术301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施教,使用课堂所订教材,组织学生做口语对话练习,讲解语言知识点,学生做与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效果:一个学期(四个月)结束后,两个班级的学生 参加后测,在测试内容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改变水平,用 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有效实验数据为:11软件技术 301班(对照组)的平均分为60分;11软件技术302班(实验组)的平均分为67分,实验组学生的听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任教教师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自主能力等均比对照组提高得多。 54··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研究教育文档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教学研究 0 前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层次加深和广度不断扩大,市场上对于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因长期以来推行“经院式”,重文学轻实用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国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2006年,我国才正式在高等院校设置“翻译”专业,2007年15所高校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此外,社会上缺少培养翻译的培训机构,导致翻译人才的社会供应不足。 另外,大学翻译课堂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偏重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培养出的学生翻译实践技能不高,长期以培养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为主,严重忽略了市场对各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结果出现“八千万学子习外语,翻译人才缺九成”的现象。由于忽略了市场需求和对学生实践翻译能力的培养,导致翻译课堂教学弊端百出,所以不少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到翻译公司工作后,还需要公司进行二次培训。 第二,国内外研究。如何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陈水平在《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趋势和问题》一文中指出,加

拿大翻译产业部门委员会(Canadian Translation Industry Sectoral Commission)调查显示,学生在结束翻译课程后获得的翻译能力与翻译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主要是文化知识面太过狭窄,缺乏实战训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李晓东在《本科翻译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初探》中提到,如何通过翻译教学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使翻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已经成为当前翻译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值得每一位教授翻译的教师深思的问题。 第三,“互联网+翻译”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翻译”平台化在当前及未来是商业翻译服务的运作趋势。据前期研究和实践发现,国内基于互联网的翻译服务平台可大致划分如下: 1 搭建高校“互联网+翻译”平台――以仰恩大学为例 基于上述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情况和翻译行业现状,结合“互联网+翻译”的趋势,进行研究。本研究拟将目前国内翻译企业采用的“项目团队制”和“互联网+翻译”行业团队中的项目运作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翻译实践,让学生实地扮演项目团队角色(如翻译员、译审、项目经理等),促进课堂实践教学,帮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方案(1)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对英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培训,而是英语教育,即全面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思维活跃、心理健康、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强英语专业建设势在必行。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面临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测试评估体系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对提高我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推动作用。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对本专业加强建设,使其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并逐步凝练出专业特色,成为在校内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专业。 二、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 1.学术队伍建设 学术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努力,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凝聚力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实现上述学术队伍建设的目标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4年至2008年)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目前,虽说教师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80%,且大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较强的业务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尚无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而且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保证教学质量,缓解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局面,需要积极主动,多渠道引进人才,打造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科研俱佳的学术队伍。人才引进特别是专业带头人的引进,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教师梯队进行,鼓励教师潜心研究,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教学研究项目。 第二步(2008年至2012年)加强教师培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业务进修,不断更新知识,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国内外深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在配备青年教师导师的同时,兼顾其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的一致性,使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结合学校2007年接受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录相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相互切磋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在目前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每年有2-3位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跟目前已建立合作项目的国外大学探讨互派教师研修的项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至少能有1-2名省级名师。 第三步(2012年至2015年)队伍壮大,层次提高,科研颇见成效。经过10年的努力,使学术队伍不断壮大,教师按研究方向结成梯队开展学术研究,预期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教授增加到至少10人,科研成果更具学术价值,发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章越来越多,有影响的个人专著教材问世。英语专业在目前已有2门精品课的基础上,力争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类课程。它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 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挑选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工作场景作为语言环境,将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合作性和交际性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工作过程内容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提高

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计时,大学英语课程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还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3)实施全方位的考评体系,实现考核内容的实践性和形式的开放性 本着尊重语言学习规律,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养成的过程性原则,大学英语课程确定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考评体系。主要从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等)、项目实施(小组活动、随堂测试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四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的开放性 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拓展学习项目,实施课外学习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基本的行文结构,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二)能力目标 学习动机明确,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管理办法(2017.9修订)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管理办法 (2017年9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选课管理。 第二条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两类,第一类为面授课程:大学英语预备级、春季选修课、秋季选修课、夏季选修课、学校认定的其它选修课程;第二类为在线课程。 第三条每位本科生从一年级秋季学期到三年级春季学期结束前 (含夏季学期),需要选够4门公共选修课程,参加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其中两门为面授课程,两门为在线课程,未达到公共选修课选修门数要求的学生不予毕业。 第二章学生选课的组织 第四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选课的管理与协调,按照每学期中应选学生规模安排选课任务,组织学生选课。 第五条各学科、专业可确定适合要求的选修课群,指导学生在选修课群中选修,或者通过专业导论课或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选课指导。 第六条为加强学生选课的质量与效率,教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选课指导工作,并指导学生了解课程信息、选课要求和程序等。 第三章学生选课的要求 第七条学生选课应参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参考教师指导,进行选课。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应在四门公共选修课中至少选修一门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等专业学生应在四门公共选修课中至少选修一门自然科学类的选修课。 第八条学生应根据课程安排表,合理安排选课,并优先保证必修课(含重修的必修课)的修读。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上课时间不允许冲突。 第九条每位本科生须在学校指定的学期、指定的课程类型内选课,为保证必修课程的学习时间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质量,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多选修一门面授类公共选修课程。

第十条具体选课说明: (一)大一的秋季学期:自2017级起学校统一开设大学英语预备级,该门课程的性质为公共选修课,属于限选,即每一名大一学生必须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二)大一的春季学期,大二的秋季、春季学期,每位学生需从面授类公共选修课程中再选择1门进行学习; (三)若已选修的课程未取得合格成绩,可在其它学期中重选,并在大二的夏季学期之前(含夏季学期)完成2门面授课程的学习,取得合格的成绩; (四)公共选修课中两门在线课程,可在大二的春季学期、大三的春季、秋季三个学期选读,完成学习并取得合格的成绩。 第四章学生选课的程序 第十一条面授类公共选修课按学校指定的时间登录“北京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公告栏”浏览新学期公共选修课相关内容,并进行网上选课。 第十二条学生秋、春学期选课时间原则上为第十六周周日、夏季学期根据教务处具体通知。选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任意选课阶段,结束后,由教务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可开设的课程、取消开设的课程、进行二次选课的课程,并将相关信息挂在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公告栏内。第二阶段为补选阶段,为第一阶段所选课程被取消开设的学生提供网上补选机会。 第十三条选课结束后、正式开课前,教务管理部门将根据选课名单形成正式的课程教学班学生名册。课程教学班学生名册一经形成,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允许变动。 第十四条教务处通知具体开课时间。 第五章学生学习要求 第十五条公共选修课一旦选定不能退课、换课。 第十六条学生本人只有在网上选课成功后,方可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考核合格后登载成绩。 第十七条对于选课成功的课程,学生应珍惜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和独立地完成各教学环节,并参加课程的考核。对于面授类公共选修课,须按照课表参加面授,参与课堂教学,应遵守学生手册中的相关规定,成绩管理按《北京城市学院成绩评定及成绩管理办法》执行;对于在线课程,选课成功后

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该文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出发,根据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以新加坡教育中CCA(课程辅助)活动来组织实践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实践课程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实践课程体系;现状与问题;体系构建;CCA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双一流”战略、“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学也面临改革和创新。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在《国标》基础上,2020年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在对外语学生的素养要求方面,更强调学生人文精神、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相关课程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英语专业趋于饱和,在贸易战、互联网经济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位处地方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因为师资、生源、区位、学校定位等诸多因素,处境尴尬,面临巨大挑战。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作为英语专业应对挑战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课堂之外的实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进而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为例,指出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新加坡CCA课程辅助活动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实问题。 二、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国标》规定英语专业实践环节可包括专业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几个方面。目的是为了“了解国情民情、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1]。但很多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并没有给予实践课程足够的重视。金成星[2]调查了安徽数所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情况,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弱、实践课程

大学英语写作实践教学

大学英语写作实践教学 大学英语《大纲》中明确规定写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写作作为英语学习与运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作为英语学习者如何掌握这一技能,避免差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才有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标签:英语;写作;实践;教学 2004年2月,我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全面启动,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使大学生在毕业时都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可以看出,写作是公共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能力在当前变得十分重要。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多数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 一、学生作文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第一,轻视写作。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误认为只要把四、六级阅读提高上去,写作会自然提高。这在语言学上就是著名的理解力和产出力的差异。第二,英语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基本词汇记忆不清、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及。它包括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滥用、主谓不一致、单复不清楚、时态和语态混乱及词语的各种形式掌握不牢。第三,词汇量太小。除了基础薄弱这个历史原因之外,学生词汇量太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能够正确使用是词汇不到三分之一,对已学词汇运用不熟练。第四,缺乏思想,深度不够。很多虽然已是大二、三的学生,甚至大四的学生,他们在作文当中所表现出的智力水平与阅历似乎只相当于一个初中或高中生写出的文章,缺乏深度。第五,缺乏应试技巧。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在篇首或篇尾有喊口号倾向,有一些学生对字数把握不准,不是写得太长就是写得太短。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1.了解写作要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作文都只占总分的15% 而考试委员会给出的大学英语4、6级考试作文评分标准是: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误);11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错误);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在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和最低分的要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四、六级考试作文的评分标准,教师应该注意基本功(basic skill)的培养,否则可能影响一部分学生四级、六级的通过率。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关于修订《安徽工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3-06-06 09:29 教学〔2013〕9号 各院(部)、行政有关部门: 经校领导同意,将修订后的《安徽工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 2013年5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为规范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现对原《安徽工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教学〔2006〕2号)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内容如下。 一、公共选课修是全校人文素质公共基础选修课的简称,按课程性质分为经管文法社政类、理工自然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类等五类。 二、课程编号规则

公共选修课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其中第1-2位数字代表“开课单位”;第3-4位数字为开课系代码,统一规定为“00”;第5-6位数字为课程属性代码,详见下表;第7-8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 三、申请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应在本学期第14-16周,填报下学期“公共选修课开课申请表”,首次开设该课程的须提交课程教学大纲,经学院审核,教务处审批后列入公共选修课开课目录。公共选修课一旦开设,其教学环节按必修课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选修要求 1.各专业学生依据公共选修课目录及各课程学分数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门类课程,每学期选修不超过2门课。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选修课学分方可毕业。 2.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得选修与本专业必修课(含限

选课)相同或相近的公共选修课。 五、选课程序 1.每学期第一周教务处公布本学期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目录。 2.学生在选课系统中进行网上选课。选课人数大于20人准予开课。 3.选课只进行一轮,不办理补、退选。 六、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管理办法按《安徽工业大学选课管理规定》执行。 七、公共选修课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依据《安徽工业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与《安徽工业大学学生课程成绩管理细则》执行。 八、学生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对不及格的课程,学生应重新选修该课程或其它课程。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安徽工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教学〔2006〕2号)同时废止。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OBE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e-BasedEducation,简称OBE,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G.Spady于1981年提出,该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OBE理念的实施要点包括:其一,确定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产出成果,教师要考虑教学任务的实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是否能满足学生、学校、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期望。其二,构建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形成教学合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三,确定教学策略。OBE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转化学习成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强调研究型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其四,自我参照评价。OBE理念提倡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收获,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其五,逐步达成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被设置了不同的阶段,以至于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初级目标向高级目标过渡。OBE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首先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和用人单位、学生等的需求来科学建构培养目标,然后设置相应的毕业要求,进而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为了适应OBE理念,课堂教学应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

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 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顾明远把“实践教学”定义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足,虽设有实践课程、实习见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模块,但缺少细化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且缺乏对国家、地方的战略需求和利益群体需求的调查、分析,导致部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与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匹配度低。构建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注重顶层设计,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和优化英语实践教学目标[3]。(二)实践教学课程和基地设置不足。目前,英语课程实践形式主要为撰写毕业论文、见习、实习等,地方高师院校与企业在英语教学、实习等领域建立的产学合作平台较少。另外,地方高师院校与国际院校英语专业开展合作的机会不多,导致国际化实践教学与合作研究基地不足。(三)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陈旧。目前,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轻实践操作、教学模式陈旧,导致学生在英语实践能力中的讲课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提高缓慢。目前,英语实践课程主要采用微格教学和看课、听课等传统教学方

商务英语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商务英语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商业英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作为经济贸易基本的交流语言,商务英语也受到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文章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索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育人的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标签:商务英语;多维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一、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错位 之前的教学计划将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能力定位为从事国际贸易、国际货运代理、单证和报关等岗位能力,定位过于具体狭窄,没有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性角度构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这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2.认知实习形同虚设 据调查,学生对本专业人才实践课程及机会的满意度不高,超过7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不足,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的满意力度不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不了解,專业目标不明确,对将来从事的工作缺乏实际认知。 3.实训教学资源滞后 校内实训教学是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必须以硬件和软件资源为支撑,否则就难以完成各项实训教学任务。校内实训室和实训软件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以及有效的运作模式,软件呈现的内容较少、更新频率小、利用率较低等缺点。另外,由于缺乏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模式的有效评价,教师及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的课外学习积极性不高。 4.实践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践基地有广度,缺乏深度,学生实践的受众面小,实践形式单一,毕业实习分散。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专人指导,受人数、时间和精力所限,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指导有限,对实习生情况缺乏长期的跟踪与了解,学校对第八学期分散式的毕业实习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

XX师范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XX师范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教学,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设置基本要求 第一条公共选修课按开课类型分为校内公选课和网络公选课,所有课程选课采用统一时间安排,网上选课的方式。 第二条课程开设应着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复合性知识结构,进行多视角分析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条校内公选课要求具有较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稳定的开课教师队伍,一般为2学分,32学时,不得跨学期开课。鼓励各教学单位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开设高质量、精品化的校内公选课;鼓励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开设系列专题讲座类的校内公选课。 第四条校内公选课的选课人数要求不低于30人,对于连续两年选课人数不足的校内公选课,则需进行整改,整改后重新申报,否则不予开设。 第五条网络公选课要求是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分按照课程学时认定,每16学时为1学分,不足16学时不认定学分。网络公选课不限定选课人数。 第二章开课程序 第六条拟开设校内公选课的教师须填写《XX师范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申请表》(附件1),并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经所在单位领导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教务处审批。 第七条校内公选课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课程名称及讲授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动者,任课教师须填写《XX师范学院公共选修课变更申请表》(附件2),经所在单位领导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教务处审批。否则,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量不予认可。 第八条网络公选课开设由教务处根据网络课程平台资源情况和校内公选课开设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英语语言的实践性运用到国际商贸领域当中去,但是现实情况却差强人意。通过对基于POCIB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意在通过构建以POCIB为核心的外贸类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POCIB;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受制于我国高校扩招及大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弊端,一直以来,尽管就业需求广阔,但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却很难从事国际贸易及相关工作。为此,高校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受限于薄弱的实训条件、单一的师资力量、陈旧的考核模式等因素,实践教学难起成效。基于上述研究,本文着眼于POCIB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对其应用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要求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家不断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方向改革,以强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中的重要细分,该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侧重学生对英语的实务应用技能的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务应用技能主要偏向于商贸领域,培养目标在于强化学生对于商务英语语言及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商务沟通能力以及增强外贸操作能力,以最终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具有职业化素养及商务技能的优秀人才。 二、POCIB职业技能大赛概述 POCIB指的是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世格软件共同推出的外贸类实践操作平台[1],通过模拟国际贸易的真实场景,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术语、英文函电写作和商品价格核算等能力,从而掌握国际外贸行业中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的岗位技能,适应岗位要求。POCIB大赛是全国性的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专业赛事,其在客观上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于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2013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8期 Jan2013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是21世纪初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方法。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 学体系。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3)1-0053-02 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黎明珠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琼海571400) *基金项目:2012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块化,进阶式”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项目号:Hjsk2012-88)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难点与重点之一。因此,必须融入到这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真实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语综合应用技能,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浪潮当前,以高职教育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也迎来了第三次浪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浪潮。该次浪潮产生于2004年左右,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要求把“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作为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之一,将这次浪潮推向了高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素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形知识即过程性知识为主,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基于工作过程本位改革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赋予职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与建构能力的培养,这种创造能力与建构能力,就称之为职业竞争力。培养职业竞争力是工作过程设计方法的本质与优势,因为它不仅强调如何培养职业适应能力,更着眼于培养职业竞争力。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课程改革适用于创新性国家和市场经济对职业人才的要求,是21世纪初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方法。 二、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高职英语课的开发可以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方法,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文化、个性品质的训练,以及对应于职业实际能力培养的通识教育,将通识能力与专业能力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通 过开发学习领域,设计与生活、专业、工作相关的学习情 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学习,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潜力。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本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一)课程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不再是传统的“培养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考试”单一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寻求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能力,强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社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为度,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为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组织1.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 先分析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体系中的“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步骤可简述为“分析工作过程———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在这一系列课程开发步骤中,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是校本性的,应由职业院校教师以团队形式来完成,全面考虑学生的专业、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可能的就业岗位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范例性的学习情境。以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为例,将一学年的英语教学内容分为16个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有菁菁校园、相处之道、社交礼仪、关爱地球、健康饮食、理性购物、现代交际、医疗保健、沟通交流、人在旅途、成功求职等。一个学习领域由两个学习情境组成,其中的学习情境一是听说课,二是阅读写作课。 2.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根据学生入学后在校成长历程、教材内容及职业通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认知规律为主线进行整合和序化。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的特征可简述为 53··

基于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3期) Total No .303 收稿日期:2011—12—04 作者简介:杨智(1979—),男,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基于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杨 智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侧重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针对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职业能力要求,本文阐述了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进而形成科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关键词:职业能力;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47—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 能力。因此,一切教学工作都应以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领域的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实践教学是高 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最能体现能力本质特征 的是其职业能力。高职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强调以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本专业培养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应用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商务职业能力和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处理能力,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涉外商务等相关工作,能够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1)社会能力:是指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适应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2)专业能力:是指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基本技能。(3)方法能力:是指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同时应具备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与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清晰自专业开设以来,我们就比较重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也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究竟达到什么目标?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职业能力?由于自身经验不多,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 借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只能靠自己边教学边摸索,因此说,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要求还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清楚,因而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靠任课教师进行一些单项训练, 如《商务英语口语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贸函电制作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外贸函电的 草拟和写作能力;其他科目实践教学也基本类似。这些实践教学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单项技能,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三)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 的成效和对学生的商务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由于评价标准不够完善,以往我们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 7 41

昭通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试行)(昭学院通〔2019〕73号)

昭通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试行) 昭学院通〔2019〕73号 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规范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公共选修课的分类 第一条公共选修课分为四类。本科: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外语提高与综合素质类、体育艺术技能类。专科: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技能类、综合素质类。 二、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原则 第二条可行性原则。即体现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色,满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三条必要性原则。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各方面潜能的挖掘,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条规范性原则。即不得与其他选修课内容重复或相近,不得因人设课、因工作量设课。建立统一的课程库,整合内容近似的课程,避免出现同课不同名、同名不同课、同课不同纲、课程随意性大、课程变化调整多的现象,在总体上保持课程库的稳定。 三、公共选修课的学时与学分

第五条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计18—36学时,1—2学分。 第六条学生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取得公共选修课应选学分,对于有选课限制的课程,应遵循选课限制条件。 四、公共选修课的组织及管理 第七条公共选修课应具备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材(参考书或讲义)、教案等教学文件。新增公共选修课,需填写《昭通学院公共选修课新增课程申请表》(见附件3),由教务处初审、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能增设。 第八条公共选修课按周学时排课,教学时间为十八周(含课程考核时间)。 第九条开课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是在本校工作两年以上的硕士。每位教师一学期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原则上不得超过1门。 第十条学生根据教务处公布的公共选修课,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类别进行选课,选课后由教务处统一编班。公共选修课教学班原则上不超过80人,选课人数少于30人的不开班。 第十一条不完成各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者,不能承担公共选修课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