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五、六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考试使学生做到对物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义、定理、名词及重要公式的重现与复述,对物理化学中各种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与符号及重要常数的了解与熟记,对物理化学中重要定律和理论的实验基础及物理化学发展的重要历史事实的了解;通过考试还要使学生做到理解物理化学重要公式的建立、导出及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理解物理化学中重要图示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能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公式解释并计算简单的问题。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解决和论证给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问题,熟练运用物理化学重要公式进行有关计算,掌握物理化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讲授144学时。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1、万洪文等编.《物理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内容》.大学化对学,1999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物理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3、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考核要求

1、了解化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2、了解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3、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该学科独有的研究方法;

4、熟悉物理化学的发展简史;

5、掌握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1、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4、焓;

5、热容;

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7、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8、焦耳—汤姆逊效应;

9、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赫斯定律、生成焓、燃烧焓、基尔霍夫定律。考核要求

1、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量、变化过程等;

2、理解与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能的概念,理解与熟悉热和功只有在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时才有意义。熟知功和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

3、理解与熟悉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

4、理解与熟悉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等容、绝热等过程中的⊿△U、△H、Q及W ;

6、熟练掌握生成焓,燃烧焓来计算化学反应热,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赫斯定律;

7、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以及理想气体在诸过程中热、功的计算,熟悉可逆热机效率的表达式。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考核知识点

1、自发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

2、卡诺定律;

3、熵的概念;

4、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5、熵变的计算与熵判据的应用;

6、熵的统计意义;

7、赫姆霍茨自由能函(F)和吉布斯自由能(G);

8、△G的计算与应用;

9、过程性质的判据、变化方向和限度的判据;

10、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式;

11、克拉贝龙方程式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12、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13、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14、熵产生和熵流。

考核要求

1、理解与熟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2、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

3、熟练掌握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了解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一些简单过程中的△S、△H和△G计算,掌握如何利用范霍夫等温式来判

别化学变化的方向;

5、理解与熟悉△S、△G和△F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如何应用它来判别过程的性质及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6、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克拉贝龙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7、了解熵的统计意义;

8、理解与熟悉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9、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理解规定熵值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10、了解熵流和熵产生的内容,掌握应用熵流判据。

第四章统计热力学

考核知识点

1、统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统计体系的分类、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

2、玻兹曼统计;

3、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和费米—狄拉克统计简介;

4、配分函数;

5、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6、分子的全配分函数;

7、热力学函数、平衡常数的统计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与熟悉最概然分布;

2、理解与熟悉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和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与熟悉配分函数,理解配分函数的物理意义;

4、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间的差别;

5、了解平动、转动、振动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6、了解什么是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和费米—狄拉克统计;

7、了解配分函数及其热力学函数、平衡常数的统计计算方法。

第五章溶液

考核知识点

1、溶液组成的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逸度和逸度系数;

4、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成的化学势;

5、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6、稀溶液的依数性;

7、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

8、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活度和活度系数及其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与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与熟悉理想溶液,理想溶液的通性等;

3、了解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区别;

4、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并能对活度和活度系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熟练掌握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各组分标准态的区别;

6、理解与熟悉理想稀溶液依数性公式的推导,能运用依数性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第六章相平衡

考核知识点

1、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

2、相、组分数、自由度、相律的推导;

3、单组分体系的相图;

4、二组分体系(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部分互溶的双液系、不互溶的双液系、简单的低共熔物、形成化合物的体系、部分互溶固溶体)的相图及其应用;

5、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了解相、组分数和自由度意义;

2、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

3、了解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

4、理解与熟悉根据相图能绘出步冷曲线,或者根据步冷曲线能绘出简单的相图。

5、掌握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了解其p – x 图和 T – x 图,了解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

6、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了解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7、对三组分体系,了解盐水体系相图的应用。

第七章化学平衡

考核知识点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3、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4、复相化学平衡;

5、标准状态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6、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

7、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等压方程式;

8、浓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同时平衡、反应的耦合、化学反应亲合势。

考核要求

1、掌握从化学势的角度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2、了解如何从平衡条件导出化学反应等温式,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个公式;

3、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4、理解与熟悉

o

m

G

?的意义,能应用o m

G

?

估计反应的可能性;

5、理解与熟悉K0、KP 、Kx 、Kc 和Kn间的关系;

6、熟练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

7、理解与熟悉化学反应等压方程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个公式;

8、熟悉浓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9、掌握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表值计算平衡常数。

第八章胶体和界面化学

考核知识点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3、液体界面的性质,(液体的铺展、吉布斯吸附公式);

4、液—固界面现象;

5、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6、固体表面的吸附;

7、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

8、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9、溶胶的动力性质;

10、溶胶的光学性质;

11、溶胶的电学性质;

12、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3、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其分子量的测定;

14、唐南平衡。

考核要求

1、掌握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2、理解与熟悉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

3、理解与熟悉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与曲率半径的关系,能用这个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表面现象;

4、理解与熟悉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的意义及其有关计算;

5、了解铺展与润湿情况,理解气—固表面吸附本质与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

6、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7、理解与熟悉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掌握一般制备与净化的方法;

8、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9、掌握胶团结构及胶体的稳定与聚沉作用;

10、了解高分子溶液、唐南平衡。

第九章电解质溶液

考核知识点:

1、电化学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2、离子的迁移;

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4、离子独立移动定律与离子当量电导;

5、电导测定的应用;

6、强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7、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考核要求

1、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的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2、理解与熟悉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掌握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数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6、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掌握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十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2、电动势的测定;

3、电池的书写方式及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

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6、电极电势,电极反应的能斯特公式;

7、由电极电位计算电池的电动势;

8、标准电极电位数据及其应用;

9、浓差电池;

10、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11、生物电化学。

考核要求

1、理解与熟悉电动势与△r G m的关系;

2、掌握可逆电池定义和电动势的测量原理;

3、了解能斯特公式推导过程,熟悉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

4、能熟练地写出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根据所给化学反应设计原电池。

5、理解与熟悉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掌握△rHm、△rSm的计算;

6、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一些应用。

第十一章电解和极化作用

考核知识点

1、分解电压;

2、极化作用;

3、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E—PH图及其应用;

5、化学电源。

考核要求

1、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2、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3、掌握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计算问题;

4、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各种防腐的方法,E—PH图的应用;

5、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

考核知识点

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3、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的概念;

4、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主要讲授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5、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6、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反应历程和近似处理方法;

8、链反应;

9、碰撞理论;

10、过渡态理论;

11、单分子反应理论;

1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3、光化学反应;

14、催化反应动力学(均相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和气—固相催化反应)。

考核要求

1、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及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如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速率公式的各种特征,并能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

3、掌握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及其各自的特点,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

5、理解与熟悉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意,掌握Ea 、A 、к等物理量的计算;

6、理解与熟悉链反应的特点,掌握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等近似处理的方法;

7、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碰撞、过渡态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的基本内容,会计算一些简单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并弄清楚几个能量的不同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

8、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9、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及量子产率的计算;

10、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的催化反应的类型。

(执笔:张亿良)

物理化学专业-物化下册样卷1

一.单选题(30分) 1. 1mol ·kg -1 K 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10 mol ·kg -1 (B) 7 mol ·kg -1 (C) 4 mol ·kg -1 (D) 15 mol ·kg -1 2.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 : (A) △H =Q R (B) △H <Q R (C) △H >Q R (D) △H 、Q R 关系不定 3.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在阴极上 : (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4.下列4组组成不同的混合溶液,当Pb(s)插入各组溶液时,金属Sn 有可能被置换出来的是: 已知 O ?(Sn 2+,Sn)=-0.136V , O ?(Pb 2+,Pb)=-0.126V. (A) a (Sn 2+)=1.0, a (Pb 2+)=1.0 (B) a (Sn 2+)=0.1, a (Pb 2+)=1.0 (C) a (Sn 2+)=1.0, a (Pb 2+)=0.1 (D) a (Sn 2+)=0.5, a (Pb 2+)=0.5 5. 放射性 Pb 201的半衰期为 8h ,1g 放射性 Pb 201在 24h 后还剩下: (A) 1/8 g (B) 1/4 g (C) 1/3 g (D) 1/2 g 6.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A) dlnk 2/dT >dlnk 1/dT (B) dlnk 1/dT >dlnk 2/dT (C) dlnk 2/dT =dlnk 1/dT (D) 不能确定 7.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Co(NH 3)5Br]2++OH -→[Co(NH 3)5OH]2++Br - 如果增加离子强度,此反应的速率将: (A) 不变 (B) 降低 (C) 达到爆炸极限 (D) 增大 8.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定域粒子体系和离域粒子体系都相同的是: (A) G ,A ,S (B) U ,H ,S (C) U ,H ,C V (D) A ,G ,C V 9.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自由能分别为γ和γ0,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Γ2<0,则γ与γ0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 (A) γ>γ0 (B) γ=γ0 (C) γ<γ0 (D) 不能确定 10.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 (A) 表面能 (B) 表面张力 (C) 比表面 (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物质的构成溶解及物理化学性质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 考点1:分子的热运动 1知识梳理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典型例题 1 水结冰,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变化? 2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3 我们知道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为什么蒸发有致冷作用?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分子很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4 针对练习 1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在小盘子里倒一点酒精,满屋子都是酒精气体。 B 扫地时,灰尘在空气中飞舞. C 腌咸菜时,时间一长才就变咸了。 D 晒衣服时,水分蒸发衣服变干。 2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1》。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固体,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要--—--———---—— 考点2:物质的溶解 1知识梳理 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2、温度越高,气体在液体溶解得越少。 2典型例题 1色拉油地在衣服上,用水洗不掉,为什么用汽油可以洗干净? 2 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3 你知道汽水瓶打开盖子后为什么会冒泡吗?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并不相同。 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不一样. 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 物质溶解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 4 针对性练习 1 物质在溶解时会发生温度的改变,它与吸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 B 有的温度降低吸热 C 有的温度不变,吸热放热等效 D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2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瓶蜂蜜,到了冬天,她发现瓶子里洗出了白色晶体。她觉得非常不满意,认为被欺骗了,但工作人员则认为这白色晶体是葡萄糖晶体,是从蜂蜜中析出的,你认为他们谁有理?请说出理由。 考点4: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 知识梳理 物理性质;状态、密度、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等 化学性质:有些物质有毒性、食物会腐烂、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变浑浊等 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 经典例题 1下列各组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B 蜡烛受热融化、蜡烛燃烧 C 镁条燃烧、钢铁生锈 D 钢锭轧成钢材、食物腐烂 2蜡烛燃烧过程中存在哪些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你知道了蜡烛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酸碱性 酸碱性的检测 针对性练习: 1 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标志是-—--—--——— 2 在下列物质的变化或属性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木材做成各种家具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 酒精挥发 D 煤油燃烧 E 氧化酶是白色粉末 F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G 煤油能燃烧 H 酒精易挥发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简介 (一)物理处理方法 利用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物理性质将其从水中分离去除的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与筛网、沉淀、气浮等。 (1)格栅与筛网 格栅是用于去除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格栅通常有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组成,倾斜或直立地设立在进水渠道中,以拦截粗大的悬浮物。 筛网用以截阻、去除水中的更细小的悬浮物。筛网一般用薄铁皮钻孔制成,或用金属丝编制而成,孔眼直径为0.5~1.0mm。 在河水的取水工程中,格栅和筛网常设于取水口,用以拦截河水中的大块漂浮物和杂草。在污水处理厂,格栅和筛网常设于最前部的污水泵之前,以拦截大块漂浮物以及较小物体,以保护水泵及管道不受阻塞。 (2)沉淀 沉淀是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是水处理的重要工艺,在每一种水处理过程中几乎都不可缺少。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现象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水中颗粒杂质的沉淀,是在专门的沉淀池中进行的。按照沉淀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3)气浮 气浮法亦称浮选,它是从液体中除去低密度固体物质或液体颗粒的一种方法。通过空气鼓入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黏附在一起,靠气泡的浮力一起上浮到水面而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操作。其处理对象是: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微小气泡的产生、微小气泡与固体或液体颗粒的粘附以及上浮分离等步骤。实现浮选分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的

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海底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第一节海底天然气组成表示法 一、海底天然气组成 海底天然气是由多种可燃和不可燃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以低分子饱和烃类气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在烃类气体中,甲烷(CH 4 )占绝大部分, 乙烷(C 2H 6 )、丙烷(C 3 H 8 )、丁烷(C 4 H 10 )和戊烷(C 5 H 12 )含量不多,庚烷以上 (C 5+)烷烃含量极少。另外,所含的少量非烃类气体一般有氮气(N 2 )、二氧化 碳(CO 2)、氢气(H 2 )、硫化氢(H 2 S)和水汽(H 2 O)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 由于海底天然气是多种气态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物,所以也像石油那样,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见下表。 海底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名称分 子 式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密度 /Kg ·m-3 临界 温度 /℃ 临 界 压 力 /MP a 粘度 /KP a ·S 自 燃 点 / ℃ 可燃性 限 /% 热值 /KJ·m-3 (15.6℃, 常压) 气体 常数 / Kg· m· (Kg ·K)-1 低 限 高 限 全 热 值 净 热 值 甲烷CH 4 16. 043 0.71 6 -82. 5 4.6 4 0.01( 气) 6 4 5 5. 15. 372 62 334 94 52.8 4 乙烷C 2 H 6 30. 070 1.34 2 32.2 7 4.8 8 0.009( 气) 5 3 3. 2 12. 45 661 51 602 89 28.2 丙烷C 3 H 8 44. 097 1.96 7 96.8 1 4.2 6 0.125( 10℃) 5 1 2. 37 9.5 937 84 862 48 19.2 3 正丁烷n-C 4 H 10 58. 12 2.59 3 152. 01 3.8 0.174 4 9 1. 86 8.4 1 121 417 108 438 14.5 9 异丁烷i-C 4 H 10 58. 12 2.59 3 134. 98 3.6 5 0.194 1. 8 8.4 4 121 417 108 438 14.5 9 氨He 4.0 03 0.19 7 -267 .9 0.2 3 0.0184 211. 79 氮N 228. 02 1.25 -147 .13 3.3 9 0.017 30.2 6

09《物理化学》专业术语

第一批精品课程—— 《物理化学》精品课程系列资料(9)物理化学专业术语 生命与环境科学系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2011年3月

(为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为理解性的内容) 第零章 序 论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 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 气体 理想气体(ideal gas ,perfect gas):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三定律的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he perfect gas equation)pV nRT =。 适用于理想气体,对低压下的实际气体也可近似使用。 理想气态方程的衍生式:m RT nRT m p RT RT V V MV M ρ====;式 中 p 、V 、T 、n 单位分别为 Pa 、m 3、K 、mol ;R=·mol -1·K -1,V m 为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 m 3·mol -1,ρ为密度单位 kg·m -3,M 为分子量。此式适用与理想气或近似地适用于低压气。p 是气体扩散的推动力(体积膨胀)。 道尔顿定律(Dalton’s Law ):B B p p =∑, 定义:各种气体的分压之和 等于总压。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式中 为组分B 在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的温度、体积的条件下单独存在的压力。 阿马加定律(Amagart’s law ):B B V V *=∑各种气体的分体积 之和等于总体积。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式中 为组分B 在与混 合气体具有相同的温度、体积的条件下单独存在的体积。 饱和蒸气(suturated vapor):处于气液平衡时的气体。 饱和蒸气压(suturated vapor pressure):在一定温度下, 与液体成平衡的饱和蒸气具有的压力,简称蒸汽压(vapor pressure)。 沸点(boiling point):当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 时,液体沸腾,相应的温度为液体的沸点。 kPa 下的沸点叫正常沸点(normal boiling point),100 kPa 下的沸点叫标准沸点(standard boiling point)。T 是热量分散的推动力(热传导)。 正常沸点(normal boiling point): kPa 外压下的沸点。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大气中水蒸气的压力达到 其饱和蒸气压时的情况,称为相对湿度为100%。 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使气体能够液化所允许 的最高温度。 范德华方程(van der Waals Equation): 2(/)()m m nRT p a V V b =+-。适用于压力在几个MPa 以下的实际气体, 式中a ,b 为气体性质所决定的常数。

物理化学测验-相平衡

物理化学测验(四) 一、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 1、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325 Pa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1) 3种;(2) 2种;(3) 1种;(4)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2、组分A(高沸点)与组分B(低沸点)形成完全互溶的二组分系统,在一定温度下,向纯B 中加入少量的A,系统蒸气压力增大,则此系统为:( )。 (1)有最高恒沸点的系统; (2)不具有恒沸点的系统; (3)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系统。 3、设反应a A(g ) == y Y(g) + z Z(g),在101.325 kPa、300 K下,A的转化率是600 K的2倍,而且在300 K下系统压力为101 325 Pa的转化率是2×101 325 Pa的2 倍,故可推断该反应()。 (1)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 (2)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3)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 (4)平衡常数与温度成在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4、某反应A(s) == Y(g) + Z(g)的?r G与温度的关系为?r G= (-45 000+110 T/K) J ·mol -1,在标准压力下, 要防止该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 (1) 高于136 ℃; (2) 低于184 ℃; (3) 高于184 ℃; (4) 低于136 ℃; (5) 高于136 ℃而低于184 ℃。 5、将固体NH4HCO3(s) 放入真空容器中,等温在400 K,NH4HCO3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NH4HCO3(s) === NH3(g) + H2O(g) + CO2(g) 系统的组分数C和自由度数?为:( )。 (1)C=2,?=1; (2)C=2,?=2; (3)C=1,?=0; (4)C=3,?=2。 6、已知等温反应 ①CH4(g) == C(s) + 2H2(g) ②CO(g) + 2H2(g) == CH3OH(g) 若提高系统总压力,则平衡移动方向为()。 (1)①向左,②向右; (2)①向右,②向左; (3)①和②都向右。 二、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 ( 本大题7分) 在323 K时,下列反应中NaHCO3(s)和CuSO4-5H2O(s)的分解压力分别为4 000 Pa和6052 Pa: 反应①2NaHCO3(s) ==Na2CO3(s) + H2O(g) + CO2(g)

常用化学试剂物理化学性质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无色有微香液体。易着火。比重0.788(25/25℃)。沸点56.5℃。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分子量60.05。醋的重要成份。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比重1.049。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为无毒性抗冻剂。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学名1,2,3-三羟基丙烷,分子式C3H8O3,分子量92.09,有甜味的粘稠液体,甜味为蔗糖的0.6倍,易吸湿,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比重1.26362(20/20℃)。熔点7.8℃,沸点290℃(分解)167.2℃(1,3332Pa)。折光率1.4758(15℃),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其水溶液(W/W水)的冰点:10%,-1.6℃;30%,-9.5℃;50%,-23℃;80%,-20.3℃。与水、乙醇互溶,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可以制备炸药(硝化甘油)、树脂(醇酸树脂)、润滑剂、香精、液体肥皂、增塑剂、甜味剂等。在印刷、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作润滑剂。医学上可用滋润皮肤,防止龟裂;作为栓剂(甘油栓)可用作通便药。切勿与强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爆炸。 蓖麻油 化学式C57H104O9,分子量933.37。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凝固点-10℃,比重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法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简称物化法),是利用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气提等物理化学的原理,处理或回收工业废水的方法。它主要用分离废水中无机的或有机的(难以生物降解的)溶解态或胶态的污染物质,回收有用组分,并使废水得到深度净化。 因此,适合于处理杂质浓度很高的废水(用作回收利用的方法),或是浓度很低的废水(用作废水深度处理)。利用物理化学法处理工业废水前,一般要经过预处理,以减少废水中的悬浮物、油类、有害气体等杂质,或调整废水的pH值,以提高回收效率、减少损耗。 同时,浓缩的残渣要经过后处理以避免二次污染。常用的方法有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析法(包括渗析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 (1)萃取法 萃取法是向污水中加人一种与水不相溶而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充分混合接触后使污染物重新分配,由水相转移到溶剂相中,利用溶剂与水的密度差别,将溶剂分离出来,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再利用溶质与溶剂的沸点差将溶质蒸馆回收,再生后的溶剂可循环使用。使用的溶剂叫萃取剂,提出的物质叫萃取物。萃取是一种液-液相间的传质过程,是利用污染物(溶质)在水与有机溶剂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 在选择萃取剂时,应注意萃取剂对被萃取物(污染物)的选择性,即溶解能力的大小,通常溶解能力越大,萃取的效果越好;萃取剂与水的密度相差越大,萃取后与水分离就越容易。常用的萃取剂有含氧萃取剂、含磷萃取剂、含氮萃取剂等。常用的萃取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2)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种多孔性固体材料(吸附剂)的表面来吸附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溶解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等(称为熔质或吸附质),以回收或去除它们,使废水得以净化。例如,利用活性炭可吸附废白水中的盼、隶、错、氧等剧毒物质,且具有脱色、除臭等作用。吸附法目前多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可分为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即在污水分别处于静态和流动态时进行吸附处理。常用的吸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动床等。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nRT RT M m pV ==)/( 或 RT n V p pV ==)/(m 式中p ,V ,T 及n 单位分别为Pa ,m 3,K 及mol 。 m /V V n =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 3 · mol -1。 R =8.314510 J · mol -1 · K -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 气体混合物 (1) 组成 摩尔分数 y B (或x B ) = ∑A A B /n n 体积分数 / y B m,B B * =V ?∑* A V y A m,A 式中∑A A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A m,* V 表示在一定T ,p 下纯气体A 的摩尔体积。∑*A A m,A V y 为 在一定T ,p 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2) 摩尔质量 ∑∑∑===B B B B B B B mix //n M n m M y M 式中 ∑=B B m m 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B B n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上述各式适用于任意的 气体混合物。 (3) V V p p n n y ///B B B B * === 式中p B 为气体B ,在混合的T ,V 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B 的分压力。* B V 为B 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 ,p 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3. 道尔顿定律

p B = y B p ,∑=B B p p 上式适用于任意气体。对于理想气体 V RT n p /B B = 4. 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V RT n V /B B =*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5. 范德华方程 RT b V V a p =-+))(/(m 2m nRT nb V V an p =-+))(/(22 式中a 的单位为Pa · m 6 · mol -2,b 的单位为m 3 · mol -1,a 和b 皆为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的常数,称为范德华常数。 此式适用于最高压力为几个MPa 的中压范围内实际气体p ,V ,T ,n 的相互计算。 6. 维里方程 ......)///1(3m 2m m m ++++=V D V C V B RT pV 及 ......)1(3'2''m ++++=p D p C p B RT pV 上式中的B ,C ,D,…..及B‘,C‘,D‘….分别称为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它们皆是与气体种类、温度有关的物理量。 适用的最高压力为1MPa 至2MPa ,高压下仍不能使用。 7. 压缩因子的定义 )/()/(m RT pV nRT pV Z == Z 的量纲为一。压缩因子图可用于查找在任意条件下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但计算结果常产生较大的误差,只适用于近似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物理化学学习方法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 本章介绍了两类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pVT 关系和标准状态的热性质,它们是应用热力学方法研究平衡规律时必须结合或输入的物质特性。热力学方法作为普遍规律将在下一章全面讨论。 从本质来说,这两类性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宏观上的反映,但各自有所侧重。对于pVT 关系来说,它的多样性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如果只有热运动,将得到最简单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硬球方程;而标准状态的热性质对气体来说,则完全决定于分子的热运动,对于液体和固体,还要添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贡献。分子运动的整体是由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两方面构成的,物质的性质则来源于这种整体的分子运动。 这两类性质各自主要反映了整体分子运动的一个侧面,因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综合应用。例如为求得实际气体、或高压下液体和固体的热容、反应热和反应熵,首先当然需要O?p,m C 、?ΔOf m H 和O?m S ,但还要知道C p 、H、S 随压力的变化,以后我们将知道,这种变化决定于pVT 关系。当我们讨论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时,也将分为两章:第十二章是没有相互作用的独立子系统的统计力学,讨论如何从理论上得到气体的标准状态热性质;第十三章是有相互作用的相倚子系统的统计力学,介绍如何从位能函数得到状态方程。本章中除了描述一些实验规律,对一些性质进行严格定义外,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研究pVT 关系的经验半经验方法中,如何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得到经验方程,然后抽象出一些假设和微观图象,由此得出有一定理论基础并经过合理简化的半经验模型,并根据实践检验,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其中进行抽象和合理简化是两个关键。 最后还要指出三点:一是经验半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还在发展,对液固平衡的描述还刚刚开始。二是混合物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在第三章中还要讨论。三是由于材料、生命、能源、环境等科学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物质,需要进行新的实验测定,并发展适用于这些新物质的经验半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基本方程 本章结束之际,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定律的基础上作演绎的推论。 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是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 热力学方法的主体是演绎。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p、V、T、S、U、H、A、G 等八个状态函数及其变化联系起来,它是一种普遍联系,可以由一些性质预测或计算另一些性质。只要输入的数据是可靠的,得到的结果必定可信。例如根据由基本方程导得的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可由较容易测定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预测较难测定的相变热,这种预测是热力学理论最能动之所在。 3. 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输入物质特性热力学理论是一种普遍规律,必须结合实际系 统的特点,才能得出有用结果。实际系统的物质特性主要有两类,即第一章所介绍的pVT关 系和标准态热性质。这两类性质本身并不能从热力学理论得到,它们来自直接实验测定、经验半经验方法,或更深层次的统计力学理论。 4. 过程的方向和限度以及能量的有效利用是两类主要的应用它们都植根于可逆性判据或不可逆程度的度量。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音 原子 量 外层 电子 常见化 合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 H 氢轻 1 1s1 1、-1 主/非 /其 Hydrogen ['haidr?d??n] 最轻 2 He 氦害 4 1s2 主/非 /稀 Helium ['hi:li?m] 最难液化 3 Li 锂里7 2s1 1 主/碱Lithium ['liθi?m] 活泼 4 Be 铍皮9 2s2 2 主/碱 土 Beryllium [be'rili?m] 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 B 硼朋10.8 2s2 2p1 3 主/类Boron ['b?:r?n]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的非金属元素 6 C 碳探12 2s2 2p2 2、4、-4 主/非 /其 Carbon ['kɑ:b?n] 沸点最高 7 N 氮蛋14 2s2 2p3 -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 ['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 8 O 氧养16 2s2 2p4 -2、-1、2 主/非 /其 Oxygen ['?ksid??n] 地壳中最多 9 F 氟福19 2s2 2p5 -1 主/非 /卤 Fluorine ['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 Ne 氖乃20 2s2 2p6 主/非 /稀 Neon ['ni:?n] 稀有气体 11 Na 钠那23 3s1 1 主/碱Sodium ['s?udi?m] 活泼 12 Mg 镁每24 3s2 2 主/碱 土 Magnesium [mæɡ'ni:zi?m] 轻金属之一 13 Al 铝吕27 3s2 3p1 3 主/金 /其 Aluminum [,ælju'minj?m]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 金属 14 Si 硅归28 3s2 3p2 4 主/类Silicon ['silik?n] 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15 P 磷林31 3s2 3p3 -3、3、5 主/非 /其 Phosphorus ['f?sf?r?s] 白磷有剧毒 16 s 硫留32 3s2 3p4 -2、4、6 主/非 /其 Sulfur ['s?lf?] 质地柔软,轻。与氧 气燃烧形成有毒的 二氧化硫 17 Cl 氯绿35.5 3s2 3p5 -1、1、3、 5、7 主/非 /卤 Chlorine ['kl?:ri:n] 有毒活泼 18 Ar 氩亚40 3s2 3p6 主/非 /稀 Argon ['ɑ:ɡ?n]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稀有气 体 19 K 钾假39 4s1 1 主/碱Potassium [p?'tæsj?m] 活泼,与空气或水接触发生反应,只能储存在煤油中 20 Ca 钙盖40 4s2 2 主/碱 土 Calcium ['kælsi?m] 骨骼主要组成成分

物理化学性质

甲醇 MSD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3] 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4] 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 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 CO和H2O。[2] 产品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 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还是重要的溶剂,亦

各种物质物理化学参数使用手册

STANDARD ITS-90 THERMOCOUPLE TABLES The 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 (ISA) has assigned standard letter designations to a number of thermocouple types having specified emf-temperature relations. These designations and the approximate metal compositions which meet the required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 useful temperature ranges, are given below: Type B(Pt + 30% Rh) vs. (Pt + 6% Rh) 0 to 1820°C Type E(Ni + 10% Cr) vs. (Cu + 43% Ni)-270 to 1000°C Type J Fe vs. (Cu + 43% Ni)-210 to 1200°C Type K (Ni + 10% Cr) vs. (Ni + 2% Al + 2% Mn + 1% Si)-270 to 1372°C Type N (Ni + 14% Cr + 1.5% Si) vs. (Ni + 4.5% Si + 0. 1% Mg) -270 to 1300°C Type R(Pt + 13% Rh) vs. Pt-50 to 1768°C Type S (Pt + 10% Rh) vs. Pt -50 to 1768°C Type T Cu vs. (Cu + 43% Ni)-270 to 400°C The compositions are given in weight percent, and the positive leg is listed first.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standard letter designations do not imply a precise composition but rather that the specified emf-temperature relation is satisfied. The first set of tables below lists, for each thermocouple type, the emf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on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 (ITS-90). The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ion used to generate the table are also given. The second set of tables gives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s, i.e., the coefficients in the polynomial equation which expresses the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thermocouple emf. The accuracy of these equations is also stated. Further details and tables at closer intervals may be found in Reference 1. REFERENCES 1. Burns, G. W., Seroger, M. G., Strouse, G. F., Croarkin, M. C., and Guthrie, W.F., Temperature-Electromotive Force Reference Functions and Tables for the Letter-Designated Thermocouple Types Based on the ITS-90, Nat. Inst. Stand. Tech. (U.S.) Monogr. 175, 1993. 2. Schooley, J. F., Thermometry, CRC Press, Boca Raton, FL, 1986.

物理化学公式集合

物理化学公式集合 kent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 EMBED Equation.3 |1221ln ln p p nRT V V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d U+d(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a+bT+c’T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0 ; ΔH=0 ; W=-Q=p e d V 等容过程:W=0 ; Q=ΔU= ; ΔH= 等压过程:W=-p eΔV ; Q=ΔH= ; ΔU= 可逆绝热过程: Q=0 ; 利用p1V1γ=p2V2γ求出T2, W=ΔU=;ΔH= 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C V(T2-T1)=-p e(V2-V1)求出T2, W=ΔU=;ΔH=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Q=nΔ_H; W=-p(V2-V1)=-pV g=-nRT; ΔU=Q+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可逆;“>”不可逆 三、熵 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 2、熵的定义: 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 5、熵变的计算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7、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 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0、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1、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2、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4、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5、黄绿色气体:氯气 16、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4、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1.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 1、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2、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3、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3、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6、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new: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2、乙醇(C2H5OH):酒精 3、乙酸(CH3COO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