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Natural Geography

(0705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

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哲学Philosophy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

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3)学位专业课:

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

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程序设计Programming

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

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实习

4、专业调查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

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

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五等;必修课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撰写

1、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报告前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全面审查,确认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导师审查立题意义、写作思路和科研路线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知识与资料基础后确定选题,围绕论文写作需要开展调研、资料收集,实验等活动,以保证论文的实践性,科学性。

2、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3、正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外文摘要2000字符,中文摘要800字。

4、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3)答辩委员会由4-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2、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教学大纲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现代自然地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使学生从地理系统的高度认识分析地理环境,了解自然地理学发展前沿,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地球系统科学

一、地球系统科学

二、理论和方法

三、研究领域与前沿课题

第二章地域分异规律

一、三维地带性

二、非地带性

第三章自然生产潜力

一、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方法

二、中国农业生产潜力

第四章地球化学原理

一、地表元素迁移及控制因素

二、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地域分异规律

三、化学元素地域分异与健康

四、化学地理研究前沿

第五章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一、土地类型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

三、土地覆被与环境演变与建设

第六章全球变化

一、全球变化因素

二、全球变化研究方法与手段

三、全球变化研究前沿

第七章自然地理研究方法

一、实验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研究的信息手段

(三)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斯特拉勒,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现代自然地理学》,黄秉维等,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自然地理学》,潘树荣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5年版。

(四)任课教师:白光润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研究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运用GIS技术处理分析空间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GIS开发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信息

二、地理信息系统

三、地理信息技术

四、地理信息科学

五、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六、简史

第二章GIS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一、世界的地图表达

二、数据建模

三、矢量数据结构

四、栅格数据结构

五、GIS数据

六、GIS数据库

第三章GIS的输入和编辑

一、空间数据的数字化

二、空间数据的编辑

三、属性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第四章GIS的查询与分析

一、概述

二、GIS查询

三、缓冲区与叠置分析

四、网络分析

五、地图代数

第五章GIS的输出与产品

一、概述

二、专题制图

三、地图的输出设计

第六章GIS的设计与开发

一、GIS工程的设计与开发

二、GIS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三)主要参考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概要》,周成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四)任课教师:陈家治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开卷:文献评论30%,项目设计与实施70%

☆城市生态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生态问题,初步具备城市生态评价、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学的概念

二、生态学的发展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类型与功能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二、城市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四、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一、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

三、城市地貌

四、城市气候

五、城市绿地

六、城市的环境污染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结构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五章城市生态空间研究思路

一、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与内涵

二、城市生态空间的一般假设与基本原理

三、城市生态空间的研究框架

第六章城市空间景观结构

一、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

二、城市景观类型与土地分类

三、城市的景观功能

四、城市的景观动态

第七章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风险

一、城市化生态效应分析

二、城市化生态风险评价

第八章城市生态评价

一、城市生态评价概念与内容

二、城市生态评价的指标

三、城市生态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四、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

第九章城市生态规划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原则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四、城市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第十章城市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一、城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二、城市景观设计

第十一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管理

一、城市自然保护

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三、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四、城市生态工业区和生态社区建设

(三)主要参考资料

《城市生态学》,宋永昌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四)任课教师:高峻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研究报告

☆城市水文水环境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水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水文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地区,水文条件的改变与水环境的变迁对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习《城市水文水环境》的目的是在本科《水文地理学》和《环境学概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地区水文条件的改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研究,对伴随着城市水文现象而出现的水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求研究生建立关于水文、水环境研究的系统观点,掌握城市径流水质变化过程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研究的最新动态。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形态要素

三、城市的结构要素

四、城市化

第三章城市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一、水文循环

二、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变化

三、城市地形和径流

四、城市地区入渗减少

第四章城市化引起水文变化的分析

一、如何进行城市水文研究

二、水量资料的收集

三、水质资料的收集

四、城市化区域和流域

五、不透水地面百分数估算

六、概率方法

七、城市化的河道

第五章城市化与河流水质

一、天然河流的水质

二、未处理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三、产生污染的来源

四、城市径流对水质的影响

五、城市径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六、城市径流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七、城市交通措施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六章城市水量和水质模型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天然流域模型

三、降雨-径流模型

四、城市集水区模型

五、城市集水区模型——水量模型

六、城市集水区模型——水质模型第七章非工程措施

一、规划和规划委员会

二、规划和规划过程

三、城市水资源规划

第八章工程措施

一、水量

二、水质

三、上地表侵蚀和沉积控制

第九章废水处理

一、废水的氧化和污染物的去除

二、高效好氧工艺

三、治理责任社会化

第十章沿海城市风暴潮

一、风暴潮的基本概念

二、风暴潮的特征

三、风暴潮的作用过程

四、风暴潮可能最高潮位预测

第十一章城市地面沉浮

一、城市化与地面沉降

二、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

三、地面沉降的纺织对策

(三)主要参考资料

《城市水文概念》,周乃晟,贺宝根,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产生水文学》,朱元甡,金光灸,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Timothy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5404759.html,zaro, Urban Hydrology, Ann Arbor Science Publishers Inc. 1979

(四)任课教师:贺宝根

(五)总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编制规划程序和制作规划的基本技能,特别是掌握城市绿地规划、郊野公园、城市自然保护地的规划的制作和设计机能。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现代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突出特点

第二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城市土地分类

二、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原则思想

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布局

一、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模式

二、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约束条件

三、城市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一、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模预测

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五章分项规划

一、建设用地规划

二、菜田保护规划

三、城市自然保护用地与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第六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和实施

一、法律措施

二、行政措施

三、经济措施

四、事业措施

五、修订和调整

(三)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白光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都市计画(土地利用)》,横山浩等,技报堂出版株式会社1998年。

《城市总体规划》,宋家泰等,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薛兆瑞等,气象出版社1993年版。

(四)任课教师:白光润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开卷,参与课题,承担部分规划任务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宏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研究区域生态问题。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宏观生态学研究概论

第二章数值和空间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环境因子的测定

第四章生态监测

第五章生物群落调查与生境制图

第六章生物种群空间格局的测定及模型

第七章群落数量分类

第八章城市遥感中的生态信息获取

第九章景观格局的度量

第十章分形原理

第十一章GAP分析

第十二章景观决策的预案研究

第十三章数学生态模型

第十四章生态学中的GIS技术

(三)主要参考资料

《城市生态学》,宋永昌,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Sutherland,W.J.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Laboratory Manual of General Ecology , Cox,Georgr W., Wm.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1972

Methods in Plant Ecology,Chapman,S.b.,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 1976

《草地调查法手册》,沼田真,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四)任课教师:高峻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或研究报告

☆测量与地图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地测量基本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及测量应用,GPS 与GIS技术的结合,全球坐标系统与我国坐标系统的转换,正确理解地图的精度,掌握地图设计的原理和方法,GIS与GPS的制图表达。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大地测量基础

一、大地控制网

二、全球坐标系统

三、我国坐标系统

第二章全球定位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

二、GPS数据采集及误差

三、GPS数据处理

四、GPS与GIS技术的结合

第三章地图制图综合

一、比例尺与制图综合

二、制图综合的方法

三、制图综合自动化

第四章地理数据的处理和综合

一、地理变量及其特征描述

二、基本统计概念及其处理方法

三、综合处理

四、实习一周

第五章地图的设计

一、图形的表示和设计

二、地图中的色彩应用

三、注记的配置

四、实习二周

第六章制图与输出

一、专题制图

二、地图的输出设计

三、地图的输出

四、实习二周

(三)主要参考资料

A.H.obinson Elements of Cartography 6ed Ameraca

《专题地图的设计原理》,B。D。Dent,解放军出版社。

《全球定位原理及其应用》,刘基余,测绘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尹占娥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专题制图的设计与输出,并提交设计报告和相关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专业城市与环境信息系统方向的学位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与开发城市与环境研究教育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实际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为|:

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管理

2、掌握GIS从需求分析到详尽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3、掌握GIS数据库创建的方法和技术

4、掌握应用开发的方法与技术

5、熟悉GIS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6、理解GIS标准化道德内容与意义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GIS定义

二、矢量型GIS与栅格型GIS

三、GIS在城市与环境方面的应用简介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论

一、概述

二、结构化设计模型

三、原型化实际模型

四、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第三章用户需求分析

一、用户需求分析的任务

二、用户需求分析的方法

三、用户需求说明书

第四章总体设计

一、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设计

二、子系统与功能模块的划分

三、数据库的宏观地理定义

四、地理实体、属性及其空间关系的分析第五章详细设计

一、数据库分层设计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

三、数据源及其评价

四、数据转换计划

五、项目可行性评价

六、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六章GIS数据库的创建

一、空间数据的数字化

二、空间数据的编辑

三、空间数据的转换

四、属性数据的输入与转换

第七章用户界面与应用开发

一、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二、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三、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第八章GIS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范畴

二、项目规划

三、项目进度安排

四、项目预算管理

五、项目人事管理

六、质量与合同责任的管理

七、项目财务管理

八、项目执行的监督与管理

九、项目收尾工作及其管理

第九章GIS标准化简介

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简介

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

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

四、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与分类编码

(三)主要参考资料

《实用地理信息系统》,陈俊、宫鹏,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研究》,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阎正,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Detailed outline of topics,Michaeel Goodchild, etc. The NCGIA Core Curriculum in GIScience NCGIA,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5404759.html,/gisccc/cc outline.html.。

Obj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 Design ,Ronald J.Nor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陈家治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GIS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并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有关的文档资料。

☆环境资源遥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遥感图象的机理,常用遥感信息源的成象及信息提取方法,计算机图象处理的原理及方法,从遥感图象提取所需信息并转入地理信息系统,编制专题地图。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资源遥感

一、遥感的概念及发展

二、遥感成象原理

三、环境资源遥感的类型

第二章资源卫星及应用

一、气象卫星及应用

二、海洋卫星及应用

三、陆地卫星及应用

四、其他卫星及应用

第三章航空遥感及应用

一、航空遥感与城市规划

二、航空遥感与城市生态

三、航空遥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第四章数字图象处理

一、数字图象处理的原理

二、数字图象处理的方法

三、数字图象处理软件及操作

四、上机实习二周

第五章遥感制图

一、信息提取

二、数据转换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四、专题图的编制及输出

五、上机实习二周

(三)主要参考资料

《数字图象处理》,朱志刚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Applied Remote Sensing(美国),C。P。LO

《遥感原理》,萨宾,科学出版社。

《遥感图象原理与应用》,李铁芳,云南科技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尹占娥

(五)总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某遥感图象的解译和信息的提取并制图,提交相关论文一篇。

☆景观生态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熟悉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章景观生态结构原理

第四章岛屿生态学

第五章边缘生态效应理论

第六章景观演化与生物控制理论

第七章景观美学理论

第八章土地整理与农业景观设计

第九章自然保护规划

第十章休闲、旅游地规划

(三)主要参考资料

《城市景观生态》,董雅文,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景观生态学》,横山秀司,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版。

《景观生态学》(第一届景观生态学学会论文集),林业出版社1990年版。

(四)任课教师:白光润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开卷

☆生态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掌握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技能,初步具备生态经济规划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态经济学的元理论

一、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二、生态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学科体系

第二章宏观生态经济学理论

一、停止、减缓增长理论

二、持续增长理论

三、新发展理论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五、科学的发展观

第三章资源环境问题的经常学原因

一、产权问题

二、价值核算

三、贴现率

四、经济效率问题

第四章人口经济学

一、人口增长经济学

二、人口移动经济学

三、人口结构经济学

第五章资源经济学

一、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二、不可更新资源的经济分析

三、生物资源的经济分析

四、资源的经济管理

第六章环境经济学

一、柯塞定理

二、庇古税收——补助法

三、环境管理经济对策

第七章生态价值观

一、劳动价值观

二、西方生态价值观

三、生态价值观的新思维

第八章生态评价

一、市场价值法

二、替代市场和假想市场法

(三)主要参考资料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张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生态经济学》,马传栋,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资源核算论》,李金昌,计划出版社1994年版。

《环境、自然系统和发展:经济评价指南》,哈弗斯密特等,过孝民译,烃加工出版社1998年版。

(四)任课教师:白光润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第二外国语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运用日本语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标准日本语》的基本内容

(三)主要参考资料

《新编日语》,谷学谦,吉林教育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王承云

(五)总时数:72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口试

☆数据库结构原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介绍数据库应用的构建和功能等基础概念,数据库建库的设计,两种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实现,特别是关系模型数据库实现和实用层次及网络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并发处理、安全性,数据备份和恢复等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概念及实用,Arclnfo软件Geodatabase的模型及应用。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据库简介

一、定义

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数据库系统的组建

第二章数据建模

一、实体-联系模型

二、语义对象模型

第三章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设计

一、关系模型数据库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自然地理学

1. 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空气污染;产生酸雨; 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3.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4.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 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6.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7.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 风的影响 特征 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8.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9、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10.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 自然地理学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第一章地球 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小 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 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

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 各行星轨道面2. 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所3. 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4. 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5. 的倾斜都比较小;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6. 道面也较接近;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形状效应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大,反之则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的程度也是也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时期。 自远古至18世纪末,是古代地理学时期,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而且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乏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该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成果最显著。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到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各种学说分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洪堡德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

地理学 说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学家表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如果理想化一点,人本地理学家应该是这样一个亚历山大·洪堡,掌握着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但是他还必须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意义,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样。“它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永远藏在人本主义地理学家的意识里,从而使他同时能成为一个道德家和哲学家。 地理学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现代地理学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 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等,将率先获得较多的发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发展;地理学中研究人文的趋势将会加强,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 5地理学研究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着重以人文地理为例 一、人文地理学取得的重要进展 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1)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 (2)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3)人地系统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广泛应用于解决国家及区域发展问题。 2、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化 (1)开始进一步挖掘文化景观背后的多重意义。 (2)尝试解读电影、小说、建筑等“文本”所表征的地方文化特征。 (3)开始关注小尺度文化空间及文化生产的研究。 (4)开展一系列地域文化认同的研究。近年来文化地理学界对许多地方文化特征的研究,既包括对区域内单个文化特质的研究,也包括对地区文化综合体的研究。 (5)探索运用GIS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 3、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阶段 (1)消费者行为仍然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2)重点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动态迁居特征、影响机理、居住郊区化、季节性郊区化与第二住宅等现象,深入探讨了迁居行为与社会转型、空间重构的相互关系。 (3)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 (4)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的研究推动了“时间地理学”时代的到来。 4、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要逐步由低迷状态走向回暖迹象 (1)地缘政治战略需求推动形成了一些以地缘政治为主导的研究成果。 (2)部分经典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著作被翻译和介绍到国内。 (3)相关学科开始“讲政治”,普遍重视“政治”因素的研究。 5、社会地理学伴随城市社会空间异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 (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与社会区是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阵地。 (2)质性与趣味性研究方法在微观社会空间研究中开始应用。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及研究展望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 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 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 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 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用以描述空间范围与性质的地理语言包括有地点、地方、区域、地带、圈层、距离、界线、类型、分布格局等。 6、土地类:主要根据引起土地类型分异的大(中地貌因素将各土地纲分成若干类型,主要的类型 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地(岗、台地、平地(川地、沟谷地、低湿(沼泽、滩涂等。 土地型:主要依据次一级土地类型分异的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 7、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认为因素(如种子、栽培管理技术、物质投入等完全满足的条件下, 在当地光温水土条件作用下作物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光温水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如改良、适时的栽培管理、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的物质投入所能达到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自然地理学(一)

期末作业考核 《自然地理学(一)》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气压梯度 答: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N)。 2.季风 答: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雨热同季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 3.天文气候 答:天文辐射所决定的地球气候带。 4.牛轭湖 答: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深切曲流的截变取直后,被废弃河曲环绕的基岩孤山称离堆山。 5.逆地形 答:在褶曲构造地貌类型中,与构造形态一致的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称为顺地形,而与构造形态相反的地貌,如向斜山和背斜谷,称为逆地形。 6.冰劈作用 答: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二、图表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温压场配置的垂直剖面图,分析该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特点、成因及类型。 等压面等温面 答:该图是冷低压。其特点是温度场的冷中心与气压场上的低压中心对称配置,中心气压阶小,周围大,愈高系统愈强。从地面到 500 百帕高度,气压的性质保待不变,因为冷低压中心的温度低,所以低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较四周更快,愈到高空低压愈强。

2.标出下图河流阶地的级数和成因类型。 答: 答:A:分水岭;B:侵蚀阶地,是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形成的阶地;C:基座阶地,是在河床下切深度超过了原来的冲积物厚度的情况下形成的;D:内叠阶地,是在新阶地形成时,河流恰好下切到该阶地冲积物的基底,而侧蚀范围较前期的侵蚀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E:上叠阶地,河流下切的深度小于该阶地冲积物的厚度,河流侧蚀范围比前期侵蚀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F:河漫滩。 其中E(上叠阶地)和D(内叠阶地)都是堆积阶地。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 答:山谷风的形成原因及风向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是在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微弱时,由于山地热力因子而形成的。白天,山坡上获得太阳辐射能多,气温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山坡上升,谷地上空的空气则下沉,形成一个热力环流。由谷底沿山坡上吹的风,称为谷风(见图a);夜间,山坡辐射冷却,使近坡面的空气迅速降温,冷空气从山顶顺山坡流人谷地,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顺山坡流入谷地的风,称为山风(见图a)。 2.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答:由于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度大陆西岸,终年下雨均衡,气温温和。 3.简述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基本条件。 答:水:溶蚀力,流动性;岩石:可溶性、透水性。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现代自然地理学

超星学习通现代自然地理学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 1 【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 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 B、 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 C、 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 D、 以上皆是 2 【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 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 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 C、 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 D、 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 3 【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ABC)。 A、

大众化 B、 中心化 C、 国际化 D、 精英化 4 【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 【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D)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A、 植物圈 B、 沙土圈 C、 气候圈 D、 生物圈

2 【单选题】以下(C)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 环境演变 B、 灾害防治 C、 地方志 D、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ABCD)。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信息管理技术 D、 信息分析技术 4 【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

【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 【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B)提出的。 A、 杨振宁 B、 钱学森 C、 任美娥 D、 李吉均 2 【单选题】生活中(C)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A、 旅游 B、 健康 C、 风水 D、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Natural Geography (0705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 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哲学Philosophy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 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3)学位专业课:

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 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程序设计Programming 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 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实习 4、专业调查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 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

现代自然地理学超星尔雅课后答案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 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 D、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定量观测越来越广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 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 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气候圈 D、岩石圈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

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 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 B、拓展性 C、系统性 D、关联性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 B、地球内部系统 C、地球表层系统 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 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 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 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整理 题型: 填空题1分*16=16分名词解释3分*7=21分作图题6分*3=18分简答题6分*6=36分论述题9分*1=9分 二○一○年十二月

绪论 ★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 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 ★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 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2 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 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生物,土壤层)--这是 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地球 1·天体的概念 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 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 ★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1.宇宙和天体 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体根据天体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2.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天体始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在银河系以外,和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恒星系统约达10亿个。因为它

们都处于银河系以外所以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河外星云。 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其中恒星是最主要的成员,数目在1500亿颗以上。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气体与尘埃。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地月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月球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 二、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系的范围和主要成员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从日地关系的角度看,太阳又是一颗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恒星。 太阳的大小、质量、温度等物理性质。 3.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1)九大行星的分类 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 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根据物理性质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2)九大行星的绕日公转运动 行星绕日公转的几个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开普勒三大运动定律。 4.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彗星、小行星 三、地月系 月球概况月球的大小、质量,月地距离 月球外部没有大气层,这一特点造成了(1)月空永远黑暗;(2)月面温度变化幅度大;(3)缺乏大气层保护的情况下月面经常遭受陨石撞击。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绪论 简答题 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 名词 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 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放射性

自然地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自然地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三种地理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统一整体的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的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分为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根据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领域分化,目前,自然地理学主要有以下分科: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ional Physical Geography):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动(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某个地域组合的自然特征与过程,强调具体区域的个体性。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理分异和发展演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 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 的各种动态需同。其基本特征有:地区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三相物质并存;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人类聚居的场所。 第一章地球 地球自转偏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力。它使所有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无偏向。物体运动速度决定偏转力的大小。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日6 时9 分9.5 秒,称为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 日5时48 分46 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某地的太阳高度角有日变化,正午12 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并且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在一年内也会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来回移动而变化。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 = 90 -地理纬度-直射点纬度 纬度与经度:纬度是某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是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本初子午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圆,这就是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包含两条相差180度的经线,一条经线则是一个半圆弧。最初经线的起始线并不统一,1884年经过国际协议,确定以穿过伦敦当时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从本初子午线(经度的零度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度,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180 度线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180 度经线。由于,在同一时刻,180 度经线以东是前一日的结束,以西却是次一日的开始,经国际协议被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地球的内部构造:根据对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的差异和变化,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