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民居、文化

定西民居、文化
定西民居、文化

定西民居

居宅变迁定西市的民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诸多史前居址中,有半地穴式房址。史前聚落一般选择向阳、临水的“二阶台地”。时至清代,由于贫富分化,住宅差异很大。富有之家及居官家大户,则墙高院深,屋舍纵横,穷困人家则房舍简陋,多有有用土墼子(土坯)箍窑,或者靠山挖窑作居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普遍修建新房,居住条件改善。发展到1980年代,农民住宅发生了根本变化,窑洞基本绝迹,全区各地出现了“盖房热”,除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平房外,砖混结构的平顶房及小楼房在结构上也打破了传统格局。

宅基选择民间旧时人们把宅基地的选择视为大事。择基时要请风水先生勘舆,由罗盘定位叫做“下针”。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及当地的山水地理实际确定住宅方位及座向。破土、立木、上梁、安门、砌灶、必择吉日。

庄堡筑造定西大多地方称住宅为“庄”,四周筑围墙,俗称“庄墙”。面积以“弓”(12~14尺为一弓)计算,有12弓、16弓、20弓、24弓不等。以16弓为标准庄,庄基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呈正方形。也有随意而不拘规格者。若因地形条件所限,则以主房为中心向左右延展为长方形,避忌前后延展或宽窄不等。庄墙竣工叫“合龙口”,必选良辰取佳位,先由主人摆放钱币数枚,(旧时为铜圆或银圆)方可“合龙”。庄成后,按选定的方位开门,开启大门时,主人先将钱币红包投向院内,众人拥入抢钱,俗称“开财门”。

民国以前,定西北部、中部地区筑堡的人较多,有一家筑堡,也有众家合筑者。堡一般不许出“角”,以别官府城廓。家堡多为富家住宅,内设套院几院或穿堂过廊,左右相通,形成东西或前后院;亦有独门独院。众家之堡内分几院,以一户一院。还有预防用途的村堡,多筑于村旁山头或高隘险要处,俗称“官堡”,环周开挖护堡壕。

院落居宅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繁简悬殊,加之定西境地因南北地域的不同,院落居宅的传统结构布局不尽相同,大体形成了三种不同风格:北部、东部,富裕之户修建完整的四合院,院内修有庭房(俗叫主房或客房)、对庭、左右厢房及高房等,还有修两层木楼

的。一般将畜棚置于院外,连同菜园、果园、花园、打麦场等,用墙围住,称“外落城”或“罗圈”。庄墙顶加筑女墙的,称为“团庄”。一般家户庄院内修庭房、厢房和高房,有全庭、半庭、软三间、软一间之别;也有庭院内大门两侧建过厅,其他三面分别建厅房、对厅(俗称“倒厅”)、厦房、厨房等,四角分别置厕所、磨房、畜圈之类。只修庭房、厢房和高房者,为不完整四合院。房屋结构上有讲究的三间单(双)四檩四噙口三掛的深檐房,深檐部位露二明柱(或称楹柱),柱顶可设“扎梁头子”的装饰件,其次为“腰扎掛”的两门四窗式“挑檐房”,也有无噙口无“飞头”的简易房。架椽方式有滚掛区别,即有全掛的,亦有里滚外掛的。传统认为掛椽房的“辈行”大于滚椽房,所以厢房若用掛椽则主房便不能用滚椽,否则会犯“以小压大”之忌;滚椽房的对面房不能用掛椽,否则便犯“乱箭射主”之忌。房屋一般为三间,中间开门。主房多为深门深窗,有明柱,有四门八窗的宽廊檐,也有深门浅窗的“锁子皮袋”屋。主(厅)房台阶要高出对厅、厦房、厢房,过厅、厨房的台阶最低。高房基层多为土墼箍窑,顶垫平正,上筑高房。建房立木都要择吉日良辰,定“梁记”,按“生、老、病、死、苦”序列选字,主房落于“老”字,厢房落于“生”字者为吉。功名人家的主房有起脊瓦兽的资格。

南部富裕人家多住楼房、大厦,讲究四合院、琵琶厅,屋架为五檩四椽或四檩三椽。结构形式为两坡式或一坡式,俗称“两檐水”或“一檐水”,出檐,檐下设二架柱,在厅堂之外形成走廊。建筑程序是先立屋架,后封墙体。屋顶座脊覆瓦,山墙与背墙用土坯砌筑,正面门窗及室内间隔皆用木板装修。一般人家多为双檐掛椽式,短檐浅窗,俗称“磨房架”。也有斜梁滚椽和平梁掛椽。较贫困人家多建顶平坡小,在平梁上横摆楞木,加铺墁柴,覆以粘性青、红砂土,以防渗漏。南部地区的房屋间架深浅不一,有一厅两室的三间式,或厅堂之外附设厨房和角房的五间式。汉民习俗忌建双数,回民多修四、六间。有修“五破七”的,形似古锁,故称“锁子口”;也有纤木相连的称“一纤套”。一般主房多为座北向南,厢房多取东、西方位,但也有修四合院的。边远山区多见以洋麦草覆盖屋面的“草房”。

西部房屋建筑沿用传统的堂室式,堂室有北主、东主、西主之分,但习俗多尚北主。主堂与室同建于一个堂基之上,堂基高低根据主人地位的尊卑有所不同。台级多少,也有差异。堂与室,同为一个屋顶所盖,堂在前,室在后。堂室之间,隔以前墙,墙外属堂上,墙内属室内。墙左右各有窗(牖),居中有户(室门),所谓“升堂入室”。堂左、右、后三面均有墙,左墙叫左序,右墙叫右序,前面院落大开,形式象今天的戏台,四面均建房,即为“四合院式”。堂的中前方,一般有两个大明柱(楹)。室长方形,左右长而前后窄,面积较大,寝室住人。庙堂祭祖,或供宴会起居之用。但一般贫苦农家不但无庙,连住室也不是堂室结构,接客、祭祀均在寝室。城乡房屋建造结构形式有虎座、磨房厅、二栿厅、趄栿、挑檐等。虎座和磨房厅的结构,近似旧堂室制,两重栿、梁之间,用花墩子托起,掛椽出檐,四排巨柱承重,屋檐前长后短,后称卷棚(卷棚又称塽堂、供奉祖先及祭祀之用)。屋外有屋脊、台级等,以主人的地位、身份的不同而有差异。趄栿,三排柱子,滚椽、不出檐,为浅檐。满间虎张口的窗子,股子门,有门屏、门景与窗景,俱饰以花雕。现行三架檩和五架檩,不讲究厅院,座北向南,一扯溜五、七、九间,客房、寝室、厨房顺次排列,简便省事,清新暖和。

定西各地的房屋均在中间开门,两边开窗。传统窗子有大方窗、虎张口、满天星、双堆山、三掛镜、子母窗、双八卦等多种形式;也有窗框上置16眼或25眼的方格窗。各种窗格图案用木条制作,窗格多用纸糊。现今更注重采光,窗子变大,窗心改用可以开关的玻璃窗扇。主房(堂房)门为四扇式或两扇式棋盘门;也有上明(透雕棱格)下暗(木板装格)者。厢房门多双扇棋盘门,厨房等多为单扇榻板门。房脊造型有花脊和平脊两种。花脊用模制脊砖(雕塑龙、虎、狮、豹、象造型)砌成一定的图形。两头用鸱吻(俗叫龙头兽),兽有五把鬃张口兽、闭口兽及三把张口兽。闭口兽用那种格式,视主人地位高低

而定。房面左右各用筒瓦扣两条带,带端为瓦当,俗称“猫头”,瓦沟前端三角状图案,称“滴水”,厨房在庄院中有特定位置,由阴阳先生按庄山座向及方位确定。掛椽小头必须向上,忌用单数。

居住习俗定西各地自古习惯睡烧炕,既不分贫富,也无论瓦房还是窑洞,都用土墼子或石板盘炕,上面铺以竹蓆及毡、褥等,取畜粪、禾秸、草皮、末煤之类作燃料,垫入炕中烧热。高寒山区四季均烧热炕。当今土炕减少,多用木制或铁架床,以电热毯取暖。传统民居还注重室内装饰,家境较好者卧间做有箅子,箅窗原糊山水花鸟画,现在多用玻璃窗取代。室内摆放桌、椅、柜及供器等,有壁间挂字画的传统,多为中堂、联匾及四条屏。

定西文化

为定西市稳定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推动定西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定西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定西市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重大决策。

定西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缘决定了定西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黄河文化、始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水乳交融,形成了定西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马家窑文化及辛甸文化、寺洼文化、战国秦长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驰名;李氏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影响力享誉中外;洮河文化、渭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根深叶茂,内涵丰富;彩陶、奇石、洮砚、剪纸、雕刻等民间工艺独具特色;陇中民歌、花儿、小曲、民间神话等民间艺术享誉全国;具有民俗风情的节会文化日益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灿烂篇章的岷县“岷州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会议遗址以及数处烈士陵园等,是全市乃至全国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财富。

除此而外,尚有23800多件馆藏文物和800多处古遗存、古建筑,40多处旅游

景点和其它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定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孕育并造就了一代文化名人和一批文学、文艺、工艺精品,这一切为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三是文化事业有较好基础。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舞台艺术品位有较大提升;书画创作的水平及书画艺术的普及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陇中文化”现象逐步形成;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定西文化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文学创作势头强劲,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民间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摧生了民间民俗文化的硕果,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投入成倍增长,以书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使基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挖掘为突破口,开发陇中特色文化资源,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强化文化产业的培育,以书画艺术、彩陶复制、洮砚加工、商业演艺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舞台艺术有名流、文学创作有名家、书画艺术有流派、民间工艺有名师,文化产业有名牌,县区文化有名城的陇中特色文化名市。

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推出五大品牌,完成三个促进,搞好三个建设,实现两个走向,即实现“5332”的奋斗目标。具体是要努力推出以马家窑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民间民俗音乐舞蹈为代表的舞台艺术、

以陇西堂为标志的李氏文化、以洮砚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通渭农民书画为基础的书画艺术等五大文化品牌;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崛起;搞好文化工作体系、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学艺术队伍三个建设;用5到10年的时间,使以农民书画、洮岷花儿、陇中小曲为代表的定西民俗民间文化走向甘肃和全国,以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为代表的定西历史传统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加速推进定西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工作重点是:

1、明确和组建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建设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学术研讨社团机构。组织开展关于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建设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项目、社会协作、社会投资、文化资源、人文精神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学术研讨活动。确立深刻体现和涵盖陇中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璀灿的文化遗产、地域地缘文化现象;反映和体现陇中人黄土黄河的自然人文背景,勤劳质朴、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等陇中人文精神。研究确定体现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市徽、市花、市歌和城市雕塑。

2、实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开展陇中文化资源的普查、整理、发掘、保护工作,建立陇中文化资源信息库。主要内容是文化遗址、历史文物、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剧、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服饰,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神话,民间礼仪,民间节日等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做到文化资源有文字、有声音、有图片、有图像、有档案,做到有效管理、合理利用。

3、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介陇中文化精品。主要是: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通渭农民书画为代表的陇中书画艺术,洮岷花儿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洮砚加工为代表的民间工艺,陇中皮影、剪纸等民间民俗文化,榜罗会议遗址等红色文化,贵清山、天井峡等山水文化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4、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主要项目是:马家窑彩陶,陇中书画,通渭农民书画,洮砚工艺,洮河奇石,洮岷花儿,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贵清山山水文化,陇中小曲,陇中剪纸,陇中皮影,秦腔艺术,黄土风情摄影艺术,陇中书画装裱工艺等。

5、开展舞台艺术“春苗行动”。发挥文化艺术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声乐和器乐舞台艺术教学培训,通过艺术考级、筹办大奖赛等多种形式,推出百名青少年歌手,百名青少年管弦乐演奏人才,推出百名青少年舞台艺术表演人才,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质,培养和输送优秀文艺人才。

6、建设特色文化标志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体现陇中特色文化,能具有产业开发潜力,带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如:洮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李氏文化博物馆工程,陇中文化广场工程,市博物馆工程,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旅游”工程,元墓群保护和开发工程,秦长城遗址保护工程,贵清山、天井峡等人文景观的建设工程,市、县城区文化窗口工程等。

7、实施艺术创作“百名工程”。在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书画创作、民间民俗艺术挖掘整理和文学创作、舞台艺术创作中,推出百个民间艺术精品、百幅书画精品、百首歌曲精品,百部文学作品、百个舞台节目;在书画、民间艺术等行业培养推介百个名人、名师、名家。做到县县有名作、名品、各业有名家名人。

8、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举办民间艺术节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域和规模。创办续办陇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主要内容包括通渭农民书画艺术节,陇中书画创作大赛,陇中秦腔艺术大赛,陇中花儿歌手大奖赛,陇中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洮砚、彩陶、奇石工艺大赛,剪纸皮影艺术大赛等;举办李氏文化研讨会,举办贵清山旅游文化艺术节,渭水源头风光旅游节,洮河文化长廊观光游览活动,办好二郎山花儿会,鸟鼠山渭水花儿会,采用媒体推介、报刊宣传、节会展示、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扩大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作,发展文化产业。每年要做具体计划,确定时间,确定地点,确定形式,确定资金,确定牵头主办单位,做到县县有举措、人人有办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节会活动,全面推进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建设。9、加强文化行政执法。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正确认识繁荣与管理的关系,一面引导和培育文化市场,调整结构,促进繁荣;一面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对文化精神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的管理,创造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宏观环境。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各类文化出版市场的管理,促其规范有序发展。对那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和活动,要坚决制止;把网吧经营、音像制品销售、歌舞娱乐场所作为重点,进行认真整顿;要持之以恒地抓“扫黄打非”工作,要抓大案要案的打击,震慑犯罪。特别要注意研究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进行的文化渗透,清除一切有害的文化垃圾,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甘肃省定西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定西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即可求解. 【解答】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2.在1,﹣2,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2 B.0 C.D.1 【分析】根据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得 ﹣2<0<1<. 最大的数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注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1<0的解集,正确的是() A. B. C.D. 【分析】解不等式x﹣1<0得:x<1,即可解答. 【解答】解:x﹣1<0 解得:x<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解不等式. 4.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C.D. 【分析】直接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故此选项错误; B、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此选项正确; C、=3,故此选项错误; D、=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5.已知点P(0,m)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点M(﹣m,﹣m+1)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分析】根据y轴的负半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零,纵坐标小于零,可得m的值,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点P(0,m)在y轴的负半轴上,得 m<0. 由不等式的性质,得 ﹣m>0,﹣m+1>1, 则点M(﹣m,﹣m+1)在第一象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利用点的坐标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 6.如图,AB∥CD,DE⊥CE,∠1=34°,则∠DCE的度数为() A.34°B.54°C.66°D.56°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1=34°,由垂直的定义得到∠DE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B∥CD, ∴∠D=∠1=34°, ∵DE⊥CE, ∴∠DEC=90°, ∴∠DCE=180°﹣90°﹣34°=56°.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标签:民居民俗文化等级思想地域庭院 0 引言 民居,血缘家族的居住环境,百姓的生死之所,由于中西血缘家族文化及其生活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民居文化的不同特性。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外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同样也造就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民居文化。 在我国,“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原文是“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既知十二土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民居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统指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 民居是世界传统建筑的宝贵遗产,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集于一身,决定了它自然纯朴,设计灵活、经济实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及强烈的民间审美特色等特点。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自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资源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习俗等复杂多变的综合因素密切相关的。 1 民俗对民居文化的影响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也是国家、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民间传承的世界,并与民居有着紧密的联系。广义的讲,民居本身也可以算作民俗的一部分。 中国我国民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远古时期的民俗主要是神话、宗教、巫术及图腾崇拜的等民间信仰。卜居相宅,就是在吸取了巫术以及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后,逐渐形成的民间风水理论和营造方法。在民间的建造学全过程中,也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如破土动工要“择吉日”、“祭天神”;上梁日要请四邻同来祈愿,还要祭公鸡“以除鬼之气”。民居内还常设有“跳板”、“石敢当”、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8年省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分)(2018?)﹣2018的相反数是() A.﹣2018 B.2018 C.﹣D. 2.(3分)(2018?)下列计算结果等于x3的是() A.x6÷x2B.x4﹣x C.x+x2 D.x2?x 3.(3分)(2018?)若一个角为65°,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A.25°B.35°C.115° D.125° 4.(3分)(2018?)已知=(a≠0,b≠0),下列变形错误的是()A.= B.2a=3b C.= D.3a=2b 5.(3分)(2018?)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 A.2或﹣2 B.2 C.﹣2 D.0 6.(3分)(2018?)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在一次投掷实心球训练中,在相同条件下各投掷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如下表: 甲乙丙丁 平均数(环)11.111.110.910.9 方差s2 1.1 1.2 1.3 1.4 若要选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比赛,则应该选择()

A.甲B.乙C.丙D.丁 7.(3分)(201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围是() A.k≤﹣4 B.k<﹣4 C.k≤4 D.k<4 8.(3分)(2018?)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5,DE=2,则AE的长为() A.5 B. C.7 D. 9.(3分)(2018?)如图,⊙A过点O(0,0),C(,0),D(0,1),点B是x轴下方⊙A上的一点,连接BO,BD,则∠OBD的度数是() A.15°B.30°C.45°D.60° 10.(3分)(2018?)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图象的一部分,与x轴的交点A在点(2,0)和(3,0)之间,对称轴是x=1.对于下列说法:①ab<0;②2a+b=0;③3a+c>0;④a+b≥m(am+b)(m为实数); ⑤当﹣1<x<3时,y>0,其中正确的是()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一大特点。

定西民居、文化

定西民居 居宅变迁定西市的民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诸多史前居址中,有半地穴式房址。史前聚落一般选择向阳、临水的“二阶台地”。时至清代,由于贫富分化,住宅差异很大。富有之家及居官家大户,则墙高院深,屋舍纵横,穷困人家则房舍简陋,多有有用土墼子(土坯)箍窑,或者靠山挖窑作居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普遍修建新房,居住条件改善。发展到1980年代,农民住宅发生了根本变化,窑洞基本绝迹,全区各地出现了“盖房热”,除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平房外,砖混结构的平顶房及小楼房在结构上也打破了传统格局。 宅基选择民间旧时人们把宅基地的选择视为大事。择基时要请风水先生勘舆,由罗盘定位叫做“下针”。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及当地的山水地理实际确定住宅方位及座向。破土、立木、上梁、安门、砌灶、必择吉日。 庄堡筑造定西大多地方称住宅为“庄”,四周筑围墙,俗称“庄墙”。面积以“弓”(12~14尺为一弓)计算,有12弓、16弓、20弓、24弓不等。以16弓为标准庄,庄基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呈正方形。也有随意而不拘规格者。若因地形条件所限,则以主房为中心向左右延展为长方形,避忌前后延展或宽窄不等。庄墙竣工叫“合龙口”,必选良辰取佳位,先由主人摆放钱币数枚,(旧时为铜圆或银圆)方可“合龙”。庄成后,按选定的方位开门,开启大门时,主人先将钱币红包投向院内,众人拥入抢钱,俗称“开财门”。

民国以前,定西北部、中部地区筑堡的人较多,有一家筑堡,也有众家合筑者。堡一般不许出“角”,以别官府城廓。家堡多为富家住宅,内设套院几院或穿堂过廊,左右相通,形成东西或前后院;亦有独门独院。众家之堡内分几院,以一户一院。还有预防用途的村堡,多筑于村旁山头或高隘险要处,俗称“官堡”,环周开挖护堡壕。

舟山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舟山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区域文化是人类一种群体生存理念的沉淀,产生这种理念的生存环境则是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舟山海洋文化即是海岛居民长期生活实践的提炼。以岛为家、与海生息是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褥,果隋赢哈,不待贾而足”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区域文化可以归结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舟山海岛传统民居是舟山海洋文化中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记录着舟山的人文历史、社会变迁,也是海岛居民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一、民居建筑的分类及特点民居建筑是流动的诗、立体的画、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发展中文化的凝聚。舟山由于环境和历史原因,传统民居建筑呈现多种的格局。明清长期海禁以后,定居舟山的居民行业特点逐渐明显,渔业、农业成为舟山当时的两大主要行业。行业特点的差异导致了居住理念的个性化,加之渔、农群体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同,居住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明清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中国的萌芽,海外贸易、东南物流。商贸、运输开始成为舟山一种新兴的营生方式,打破了原来以渔业、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行业格局,商贾宅院从此成为海岛民居建筑的一个新的亮点。此外,舟山有不少民间建筑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民居建筑,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海岛居民的意识形态、生存理念的泛现,因而也将其列入传统民居建筑范畴。渔家民居:随着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结束,冰川融化,海侵形成了舟山群岛。在尚未出现农作生产以前,舟山先民应该与其他内陆原始部落一样以采集、狩猎的方式获取生活资料。所不同的是舟山先民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海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海鲜食品)。“靠海吃海”势必要傍海而居。为避台风侵袭,既靠近海边又三面隆起的山岙是先民居住的理想环境。一来,山岙三面隆起能够抵挡台风侵袭,对房屋以及海湾里的舟楫起到有效的保护;二来,山岙的海滩往往比较平坦,便于泊舟、作业。这一古老的海岛居住理念一直得以传习,甚至如今的渔村大多还是处在这样的山岙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多数山岙渐渐被渔家民居充满,房屋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舟山传统渔家民居除少数大户人家拥有木骨泥墙的瓦房外,以茅草屋为多数。这种茅草屋的结构非常简单:毛竹构架,茅草结顶。块石拌土砌墙,终年冬暖夏凉。“三间房屋中间堂,台风来了罩渔网”。六、七十年代以后,海岛渔村开始出现了称之为“墙头搁”的民居形式。“墙头搁”顾名思义就是房屋没有柱子,檩条直接搁置在墙头上。房屋的形式与以前的茅草屋并无两样,通面常见三间,少有四间、五间。一般坐北朝南,中间堂室(分前、后堂),西侧卧室,东侧厨房。厨房是主要生活活动区,对于以近海涨网作业的渔家来说,厨房又是简单的作坊,一般要在厨房内安置数口大缸储藏腌制海产品,所以厨房的占地面积要比堂室或卧室大。然而多出的面积不是沿房屋纵轴线的延伸,而是厨房向屋前方向的突出,使房屋的平面布局如同L形。外洋作业的渔家民居,房屋的结构、形式与近海作业的渔家民居相同。差别在于外洋作业的渔家屋前往往有两根标志性的高大“旗杆”,为修补渔网所用。建造“墙头搁”时,先在地基上用块石、泥土、石灰砌筑起隔成三间房的四道墙壁,在墙壁的顶部等距离搁置檩条,檩条上再置椽子、小青瓦。七十年代以后,当时还是十分奢侈的水泥出现在渔村,“墙头搁”的木制檩条此后被钢筋水泥制作的檩条所取代。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得益于改革开放,渔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三层砖瓦小楼排列有序,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前的“墙头搁”。如今,只是在个别边缘海岛偶而可见块石结构的传统渔家民居。位居山岙的渔村,房屋之间前后相接,左右相连,布局紧凑、集中。每当遭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扰,村民们必定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情景在具有较强凝聚力的舟山渔村根本不可能出现。渔民驾船出海,船上所有成员就是一个生死与共的集体,每个人的利益就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海上捕鱼作业需要团结协作。遇到凶险,更是需要每个人竭尽全力,共渡难关。长此以往造就了渔民勇敢、果断、无所畏惧的

甘肃省定西市高考数学打靶试卷(理科)

甘肃省定西市高考数学打靶试卷(理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9高三上·新疆月考) 已知是虚数单位,则复数,若是实数,则实数的值为() A . -2 B . 2 C . 0 D . 2.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设集合P={m|-1<m≤0},Q={m R|mx2+4mx-4<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是Q 的真子集 B . Q是P的真子集 C . P=Q D . P∩Q= 3. (2分)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且a3=1,a5a6a7=8,则a9=() A . 2 B . 4 C . 6 D . 8 4. (2分)(2018·绵阳模拟) 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5. (2分) (2015高二上·金台期末) 下列语句是真命题的是() A . x>1 B . 若a>b,则a2>ab C . y=sinx是奇函数吗? D . 若a﹣2是无理数,则a是无理数 6. (2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体积等于() A . 2 B . 1 C . D . 7. (2分) (2016高一下·南市期末) 已知向量 =(2,1), =10,| + |= ,则| |=()

A . B . C . 5 D . 25 8. (2分)为调查中山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x(单位:分钟),按锻炼时间分下列四种情况统计:①0~10分钟;②11~20分钟;③21~30分钟;④30分钟以上.有10000名中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下图是此次调查中某一项的流程图,其输出的结果是6200,则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0~20分钟内的学生的频率是() A . 3800 B . 6200 C . 0.62 D . 0.38 9. (2分)(2012·福建) 若函数y=2x图象上存在点(x,y)满足约束条件,则实数m的最大值为() A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客家围屋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 (2) 2.客家围屋的空间形态 (4) 3.客家围屋的建造特点 (6) 4.其他 (7) 5.总结 (7) 6.附录:参考文献 (8) 摘要 围屋又称围龙屋、五凤楼或府第楼,是客家人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满足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客家围屋不仅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而且蕴含着丰富文化积淀和客家人勤奋进取的精神,体现了客家人别具一格的文化成就,寄托着客家人深厚的情感,是客家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是客家传统建筑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是客家文化和民族心态,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房屋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都无不体现着客家人的思想价值观。围屋不仅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客家文化的表层结构和具体表现。 本文将从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及其他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对客家围屋进行研究。 关键词:客家围屋五凤楼围龙屋府第楼

引言 围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博大的内涵奇特构图,深邃的文化艺术气质,作为一种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显示着它的建筑魅力。 自古以来,客家人为营造既能满足生理需要,又能满足心理需要的居室倾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家围屋不仅展示着客家传统文化的横断面,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与特征,同时还凝聚着客家及其先民的智慧和进取精神,体现了客家传统文化的成就。 对于围屋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认识和了解客家的历史文化成就及其对缔结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对今后的城乡规划与民居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在客家围屋的建筑元素中,有许多独有的东西。相较其他民居,客家围屋有着其他民居已经失落了的精髓气质。 对于客家围屋的研究,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下文将从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及其他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对客家围屋进行研究。 1.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 1.1基本平面布局 围屋的基本平面布局是:中轴线上有由敞厅堂、敞廊和天井构成的三一体的厅井空间,至少有上下两堂,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无论是中轴或横屋,均以“四架三间”为基本构成图,横屋以二、四、六对称双数排。大门前有禾坪和半圆形水池,而且前低后高、中轴高两横低。典型平面如下图所示: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定西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1.(3分)﹣2018的相反数是() A.﹣2018 B.2018 C.﹣D. 【解答】解:﹣2018的相反数是:2018.故选:B. 2.(3分)下列计算结果等于x3的是() A.x6÷x2B.x4﹣x C.x+x2D.x2?x 【解答】解:x2?x=x3,符合题意;故选:D. 3.(3分)若一个角为65°,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A.25°B.35°C.115°D.125° 【解答】解:180°﹣65°=115°.故它的补角的度数为115°.故选:C. 4.(3分)已知=(a≠0,b≠0),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A.=B.2a=3b C.=D.3a=2b 【解答】解:由=得,3a=2b, A、由原式可得:3a=2b,正确; B、由原式可得2a=3b,错误; C、由原式可得:3a=2b,正确; D、由原式可得:3a=2b,正确; 故选:B. 5.(3分)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 A.2或﹣2 B.2 C.﹣2 D.0 【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

∴x2﹣4=0,解得:x=2或﹣2. 故选:A. 6.(3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在一次投掷实心球训练中,在相同条件下各投掷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如下表: 甲乙丙丁 平均数(环)11.1 11.1 10.9 10.9 方差s2 1.1 1.2 1.3 1.4 若要选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比赛,则应该选择() A.甲B.乙C.丙D.丁 【解答】解:从平均数看,成绩好的同学有甲、乙,从方差看甲、乙两人中,甲方差小,即甲发挥稳定,故选:A. 7.(3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4 B.k<﹣4 C.k≤4D.k<4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42﹣4k≥0,解得k≤4.故选:C. 8.(3分)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5,DE=2,则AE的长为() A.5 B. C.7 D. 【解答】解:∵把△ADE顺时针旋转△ABF的位置, ∴四边形AEC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25, ∴AD=DC=5, ∵DE=2, ∴Rt△ADE中,AE==.

2020甘肃省定西市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2020年定西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30分)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北方 2. 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 A. 50米 B. 50千米 C. 5米 D. 5千米 3. 图中虚线①代表( )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陡崖 4.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内容后,同学们就地球及地球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玲:通过观察海上远航的帆船可以判断地球表面是曲面 B. 小贝:人造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C. 小明:地球仪上的经线互相等长,纬线也互相等长 D. 小芳:根据经纬度就可以确定地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日本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从图中纬度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位于( )

A. 低纬度 B. 中纬度 C. 中高纬度 D. 高纬度 6. 观察图中日本工业城市分布,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 A. 内陆地区 B. 日本海沿岸 C. 北方沿海 D. 太平洋沿岸 7. 导致日本工业如此布局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 矿产丰富 B. 水能丰富 C. 地形平坦 D. 海运便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从2019年底至今在全球蔓延,疫情地图成为人们了解疫情的重要工具。下图为“2020年1月30日我国疫情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2020年1月30日我国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000人的省份是() A. 渝 B. 鄂 C. 湘 D. 皖 9. 观察疫情地图可以发现,累计确诊人数的多少主要与() ①疫情首发地空间距离有关②各省份人口密度高低有关 ③各省份地形地势条件有关④各省份气候冷暖状况有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导致新疆沙漠广布,台湾山青水秀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11.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主要是因为() A. 劳动力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土壤肥沃 D. 热量丰富 12.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关键之年,陇南市是甘肃省精准扶贫地区。导致陇南市扶贫任务艰巨的原因之一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山大沟深,交通闭塞

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

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 摘要: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源头和基础。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技术层面的日益趋同,千城一面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侵蚀着我们的城市,人们对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同民居这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载体。本文就河南本土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域性;建筑文化;价值体现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高度发展的社会文化,造就了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对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反之,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对中原建筑文化也有一定影响。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使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形式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及分布 河南各地传统民居资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在现存传统民居实体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四合院、豫西地区的靠崖窑洞与地坑院建筑以及豫南地区的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构架的巧妙结合型民居,都代表了河南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建筑类型,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偏僻山区或丘陵地带均有遗存。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郏县临沣寨、太行山下的寨卜昌村,连寨墙都基本保留完整;又如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保存的完整程度而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传统民居是中国民俗建筑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凝聚了中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文化、艺术、技术、审美观念的完美结合。这些现存民居为中国民居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二、河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 中原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脉,使民居形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很大差异。院落的基本形式和院落的组合方式是两大常见类型。院落的基本形式。从平面布置分四种形式,四合院、三合院、窑洞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房院。四合院与三合院在河南各地分布广泛,这些院落还可以以院作为一个单元,进一步组合成为中型或大型复合型院落。河南各地的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大体相同,由四面或三面房屋围合而成,院落中轴线明显,正房坐中,倒座相对,两侧厢房对称分布。现存河南民居中组成四合院的房屋以二层的房屋居多,如豫东叶氏宅院、豫北马氏庄园、寨卜昌民居、豫西康百万庄园等。在河南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数学试卷及详细答案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2018的相反数是() A.﹣2018 B.2018 C.﹣D. 2.(3分)下列计算结果等于x3的是() A.x6÷x2B.x4﹣x C.x+x2 D.x2?x 3.(3分)若一个角为65°,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A.25°B.35°C.115° D.125° 4.(3分)已知=(a≠0,b≠0),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A.=B.2a=3b C.=D.3a=2b 5.(3分)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 A.2或﹣2 B.2 C.﹣2 D.0 6.(3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在一次投掷实心球训练中,在相同条件下各投掷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如下表: 平均数 若要选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比赛,则应该选择() A.甲B.乙C.丙D.丁 7.(3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4 B.k<﹣4 C.k≤4 D.k<4 8.(3分)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5,DE=2,则AE的长为()

A.5 B. C.7 D. 9.(3分)如图,⊙A过点O(0,0),C(,0),D(0,1),点B是x轴下方⊙A上的一点,连接BO,BD,则∠OBD的度数是() A.15°B.30°C.45°D.60° 10.(3分)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图象的一部分,与x轴的交点A在点(2,0)和(3,0)之间,对称轴是x=1.对于下列说法:①ab<0;②2a+b=0;③3a+c>0;④a+b≥m(am+b)(m为实数);⑤当﹣1<x <3时,y>0,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计算:2sin30°+(﹣1)2018﹣()﹣1=. 12.(3分)使得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13.(3分)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14.(3分)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正六边形,则该几

定西市各县所包括的乡镇

定西市各县所包括的乡镇 (电话号码规则) 安定区(8打头):十八里铺、景家店、高峰、黑山、符川、西寨、杏园、唐家堡、青岚、石泉、新集、谗口、石峡湾、张湾、御风、葛家岔、内官、西巩、香泉、团结、宁远、李家堡、鲁家沟、白碌 漳县(47、48打头):大草滩、金钟、三岔、四族、石川、武当、草滩、东泉、新寺、马泉、殪虎桥、盐井、碧峰 渭源(41、42、43打头):莲峰、五竹、北寨、庆坪、路园、蒲川、锹峪、新寨、杨庄、会川、峡城、大安、上湾、田家河、麻家集、祁家庙、秦祁、清源 岷县(7打头):马坞、禾驮、申都、蒲麻、闾井、锁龙、堡子、寺沟、维新、中寨、小寨、文斗、梅川、西江、茶埠、十里、西寨、清水、岷山、秦许、麻子川 临洮(2打头):辛店、巴下、中铺、卧龙、陈家咀、店子、牙下、苟家滩、尧甸、康家集、塔湾、东二十里铺、站滩、莲湾、八里铺、三甲、上营、峡口、漫洼、康家崖、上梁、龙门镇、改河、红旗、太石、刘家沟门、新添、洮阳镇、玉井、南屏 陇西(6打头):和平、种和、高塄、通安、德兴、宏伟、马河、云田、双泉、福星、菜子、首阳、文峰、渭河、碧岩、权家湾、巩昌、马河、宝风、 通渭(5打头):青堡、锦屏、鸡川、碧玉、新景、三铺、黑

燕、北城、义岗、寺子、李店、陇阳、陇山、陇川、榜罗、马营、襄南、常河、什川 邮政编码 定西:743000;陇西:748100; 渭源:748200;漳县:748300; 岷县:748400;通渭:743300; 临洮:730500 本省区号 0930:临夏、康乐、永靖、广河、和政、积石山、东乡0931:兰州、榆中、红古、永登、杲兰 0933:平凉、庄浪、华亭、泾川、静宁、灵台、崇信0934:庆阳、西峰、正宁、镇原、宁县、环县、合水、华池0935:金昌、武威、古浪、金川、民勤、天祝、永昌0936:张掖、高台、临泽、民乐、山丹、肃南 0937:酒泉、嘉峪关、敦煌、安西、阿克塞、金塔、肃北、玉门 0938:天水、秦安、武山、张家川、甘谷、清水 0939:武都、陇南、成县、徽县、康县、两当、礼县、文县、西和、谈昌 0941:甘南、合作、碌曲、玛曲、卓尼、迭部、临潭、夏河、舟曲 0943:白银、会宁、景泰、靖远、平川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相比又有所不同。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典型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和院落, 正房坐北朝南, 东西为厢房, 大门多布置在东南角上, 用一个很大的过厅横跨大门和正房之间,把院子分为两部分, 前为庭, 后为院, 功能区分十分明确。给人以幽深、典雅的感觉。而白族民居则大多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深入, 大门布置在东北角上。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由上所述,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反映在建筑上, 则表现为当时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也追求建筑的美。这正符合王安石的辩证观点: 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 人们决不会“谨此于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 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兼求并取。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

传统文化与民俗

传统文化与民俗 姓名:陈序学号:211205104 机 械工程系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文化的模式,思想文化的源头,是征服自然与发展生产的需要,种族繁衍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成文的规矩,程式化的规矩,民众群体的规矩。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民俗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衣食住行: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 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祭祀祖先和村社保护神一直是家族、村落的重大事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