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主题学习六年级下第一课

2019-2020年语文主题学习六年级下第一课
2019-2020年语文主题学习六年级下第一课

2019-2020年语文主题学习六年级下第一课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主题阅读 课外阅读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 李丹崖 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

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③ 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 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多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s童年的春节 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给你以下任务,尝试阅读本文。 1.写一份有关灯笼的介绍文字。 2.体会传统民风民俗对人们的影响。 3.讲一讲作者在春节过年时的故事。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 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 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 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 ..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 盏,是添丁 ..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 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 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

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 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 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 ....,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 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节选自《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有删改)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我能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填序号) A.锃亮 B.添丁 C.游人如织 文中形容门被擦得很亮的词语是();指新生儿降临,增加人口的词语是();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的词语是()。 2.【阅读策略】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下面阅读文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完成“写一份有关灯笼的介绍文字”的任务,可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第2自然段内容并仔细阅读。 特别注意那些描写灯笼寓意、灯笼种类、灯笼夜市的文字。 B.为完成“体会传统民风民俗对人们的影响”的任务,先默读浏览。要特别注意描写各种民风民俗 时大人、小孩的反应的词句,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C.为完成“讲一讲作者在春节过年时的故事”这一任务,可以主要关注第1自然段中吃饭、贴春联 的内容,第2自然段中祭灶王爷和花灯夜市的内容,还有第3自然段中烧灯笼上学的故事,把它们连起来讲述。 D.完成以上任务,不需要特殊的阅读方法,认真读每一段文字即可。 3.【阅读方法】(1)读批注一,按要求画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2)读批注二,完成下面的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

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

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细心读题,规范填写。 1. 364987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其中6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2.由4个十亿、5个一千万、4个一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 3.一个七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4,百位上的数字是9,千位上的数字是2,百万位上的数字是6,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 4. 20654003860这个数是由( )个一亿,( )个一万和( )个一组成的。5.“某服装城每天的销售额约是413000元。服装城里的108名营销人员工作认真负责。”这段话里( )是精确数,( )是近似数。6.在算盘上,上方一颗珠子代表( ),下方一颗珠子代表( )。7.先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6+66+666+6666+66666=( )。 二、火眼金睛,巧妙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比800万多一万的数是810万。( ) 2.亿位右边的一位是十亿位,左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 3.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4. 77000左起第一个7和第二个7的值相差63000。( ) 三、反复比较,众里挑一。(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据统计,2015年羊年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00000000次。11000000000的最高位是( )位。 A.千万B.亿C.十亿D.百亿 2.下面各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 )。 A. 5000500 B.50050000 C.50000050 D.50005000 3.把42350203600四舍五入到“亿”位,近似数是( )。 A.422亿B.423亿C.424亿D.425亿 4.199?328≈200万,?里可填的最小数字是( )。 A.0 B.1 C.5 D.9 四、读信息,用“___”画出大数并写出来。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2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应的练习。 光明的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景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 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⑧歌声依然在飘荡。盲姑娘,(táo zuì)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⑩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唇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睛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mímàn),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根据短文中所给的拼音,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运用了( ) A.顺叙B.插叙C.倒叙D.补叙 3.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与“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相照应的一句话,用“____”画出来。 4.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 B.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向往。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写了“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 B.“我”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 6.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填空) 7.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类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题。 地球信箱 ①一天,我发现,地球是一个大信箱,盛满了无数爱的信件。 ②捡起的落叶是一封信: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书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③抬头看云儿也是一封信:太阳把给大地的信写在天上,片片云彩就是五色的信笺(jiān)。白云写的是圣洁□红云写的是吉祥□金云写的是丰收□色彩越写越多,云朵越写越重,支撑不住的盛情,就从那里滴滴答答地飘落。落在水面,江海读得荡波;落到大地,泥土读出清香;落进麦田,强壮了庄稼的脊(jǐ)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小动物们(鸽)续(节选) 老舍 养鸽正如养鱼、养鸟,要受许多的辛苦。“不苦不乐”,算是说对了。不过,养鱼、养鸟较比养鸽还和平一些;养鸽是斗气的事儿。鸽子是满天飞的。张家的也飞,李家的也飞,飞到一处而裹乱了是必不可免的。这就得打架。因此,在玩鸽的人们中间得遵守些规则。比如说吧,我开始养鸽子,我就得和四邻的“鸽家”们开谈判。交情好的呢,可以规定:彼此谁也不要谁的鸽,假若我的鸽被友家裹了去,他还给我送回来,我对他也这样。这就免去许多战争。假若两家说不来呢,那就对不起了,谁得着是谁的,战争可就无可避免了。有这样的敌人,养鸽等于斗气。你不飞,我也不飞;你的飞起来,我的也马上飞起来,跟你“撞”!“撞”很过瘾,两个鸽阵混成一团,一会儿我“拉过”你的来,一会儿你又“拉过”我的去,如看拔河一样起劲。谁要是能“得过”一只来,落在自己的房上,便设法用粮食引诱下来,算作自己的战胜品。 “撞”实过瘾,可也别扭,我没法训练新鸽与小鸽了。新鸽与小鸽必须

有相当的训练才认识自己的家。那么,我每放起鸽去,敌人也必调动人马,如果我大胆放出生手,准保叫人家给拉了去。于是,我得早早地起,偃.(yǎn) 旗息鼓 ...地一声不出地去操练新军。敌人也会早起呀,这才真叫怄气! 即使没这种战争,养鸽也非养气之道;鸽时时使你心跳。这么说吧,我 有点事要出门,刚走到巷口,见天上有只鸽,飞得两翅已疲或是惊惶不定 ....,显系飞迷了头。我不能漏这个空,马上飞跑回家,放起我的鸽来裹住这只宝贝。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其实得到手中,也许是只最老丑的糟货,可是多少是个幸头,不能轻易放过。养鸽的人是“满天飞洋钱,两脚踩狗屎”,因为老仰首走路也。 训练幼鸽也是很难放心的事,特别是经自己的手孵出来的。头几次飞,简直没把握,有时候眼看着你自己家中孵出的幼鸽,飞到别家去,其伤心不亚于丢失了儿女。 (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偃旗息鼓: 惊惶不定: 2.【提取信息】作者开头便说养鸽“要受许多的辛苦”,下面对文中描述的养鸽的“辛苦”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斗气——两家养鸽的谈判不成,战争不可避免,鸽子飞出去,谁得着就 是谁的。 B.怄气——好容易裹来别家的一只鸽子,却是只最老丑的糟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 阅读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阅读方法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精彩片段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 表示解释说明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插说 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美文欣赏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数学伴你学答案精编版

第1单元升和毫升 第1页 5. 150克 第2页7. 10毫升8. 80毫升 第3页 5. (1) √(2) √(3) × 6. 400毫升7. 6升 第4页8. 5元9. 10个10. 30升 自主检测(一) 一、1. 毫升升 2. (1)毫升(2)毫升(3)毫升(4)升 3. 1000500 4. 200 5. <<><=>>> 6. 5 7. 5000418000100000001200 8. 100 二、1. √ 2. √ 3. × 4. √ 5. × 6. × 三、1. ④ 2. ① 3. ② 4. ③ 5. ③ 四、1. 400毫升10瓶 2. 500毫升 3. 9次13次 4. 64升 5. 没有 6. 1200滴120毫升 第2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7页 4. 6筐30千克 5. 9个 6. 4副6副 第8页 5. (1)6个3个(2)4个 6. 21个 第9页 5. 201085 6. 5批 第10页 4. 8把 5. 3倍 6. 15棵7. 6辆 第11页 4. 5辆 5. 15排 6. 12吨1092吨 第12页 3. 17张 4. 52本 5. 24元 6. 四(2)班7. 300200100 第13页 4. 48元 5. 26人 6. 24分钟 第14页 5. 能 6. 9个7. 下午1时 第15页 5. 4倍 6. 10副6副 第16页 5. 18分钟 6. 12小时 第17页 3. 16128 4. 7个 5. 23辆 第18页 4. (1) √(2) ×(3) ×(4) ×(5) √(6) √ 5. 366 3 第19页 5. 1052030 6. 40元60箱 第20页 3. (1)③(2)②(3)②(4)② 5. (1)480元(2)5元 第21页 5. 55米 6. 4个 第22页 4. 能 5. 12幢 6. 87千米 第23页 3. 白色黑色 4. 蓝黄 5. 数 6. (1)1元(2)1角 7. (1)云云芬芬(2)云云和芬芬 自主检测(二) 一、1. 591009 2. 因数个 3. 76246164 4. 24174 5. 6、7、8、9 6. 一两 7. 262262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紫藤萝瀑布(节选)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生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①“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②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读句子,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换近义词。(填序号) 我只是伫立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凝望 过。 A.站立 B.贮存 C.凝视 D.看望

2.【标点符号】读第2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句子,想一想下面四组标点的使用最恰当的是() A.,;,;, B.,。,。, C.,,,,, D.;,;,, 3.【句子理解】读画波浪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句①(),句②()(填序号)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帆与船舱,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把花朵比作笑容, 更显得美好可爱,抒发作者喜悦的心情。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帆与船舱,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把花朵比作笑容, 更衬托出作者当时内心的悲伤。 C.运用夸张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花的繁茂和生机勃勃,抒发作者内心的烦闷。 D.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花的繁茂和生机勃勃,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 4.【合理联想】作者写本文时,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她在庭院徘徊时见到了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阅 读画横线的语句,展开合理联想,下面说法较准确的是() A.因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原本心情焦虑、悲痛,但看到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 生的喜悦。 B.因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原本心情焦虑、悲痛,看到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便觉得人生无限美好, 从而叹息生命的短暂。 C.作者看到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内心非常兴奋、激动。 5.【象征意义】读宗璞写的紫藤萝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请为下面的花朵选择它们在 人们眼中所对应的象征意义。(填序号) 紫罗兰()百合花()水仙花() 丁香花()康乃馨() A.纯洁、高雅、百年好合 B.自爱、自赏、吉祥 C.永恒的美 D.回忆与思念 E.尊重与关爱 6.【迁移运用】同学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见到鲜花盛开的美景,请仿照短文中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 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盛开的样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寻找四翼恐龙(节选) 徐星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现在,就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探索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对此,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有人认为恐龙生活在地面上,很可能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另外一种假说认为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从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说法自然是容易的。此外还有假说认为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提出假说只是第一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关键是找到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泊,在许多适合保存化石标本的区域寻找化石。终于,一块化石标本让他们有机会回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问题。这个化石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这个特点

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一只几十吨重的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此外,古生物学家们还在这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的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们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自己飞行。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而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或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想。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古生物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中国鸟龙。此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的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不仅腿上有羽毛存在,脚上也有。早期鸟类跟恐龙一样也长四个翅膀。也许恐龙变成鸟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早期生活在地面,慢慢地上树了,随着前肢越来越强,后肢的翅膀就渐渐退化了。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1,〔词语理解〕下面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矢志不渝”的一项是()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 ....地在做的事情。 A,舍生忘死 B,大公无私 C,奋发图强 D,坚持不懈

苏教四年级上册《伴你学》答案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一、欣赏骄傲惩罚浇灌 偷盗惭愧渗透肝脏 血液着实获得合拢 二、liàn píng fang zhu? hùn qīng 三、1.天荒地老天长地久昏天 黑地 2.白发苍苍含情脉脉 3.(1)筋疲力尽(2)纵横交 错 4.轻重清浊 四、1.盘古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 盗火牺牲自我勇敢坚 持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2.世上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 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 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 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 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 作用 3.身躯万物风和云轰 隆的雷霆光芒万丈的太 阳皎洁明媚的月亮皮 肤滋润万物的雨露和甘 霖头发森林 五、1. :“,!‘”,!“,,。 2.(1)B (2)C 3.不能互换。因为观察是指细 察事物的现象和动向。欣赏 是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 其中的趣味。文中老爷爷的 “看”才具有享受的意味, 所以不能互换。 4. 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 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 五彩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 的翅膀跃跃欲飞。木匠用 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 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 即扑噜噜的拍打翅膀,腾空 而起,在屋梁上回旋飞翔。 5. 因为在没刻完的时候他们 只看到眼前未成品的凤凰, 讽刺凤凰的丑陋,嘲笑木匠 的手艺。 期中复习测试(一)一、欣赏惩罚吩咐仔细敏 捷欺侮疲倦烦恼崇高 皮肤 二、井井有珍异若事形影 成结彻眠 1.成群结队 2.形影不离 3.珍禽异兽 4.井井有条 三、1.仿佛似乎犹如 2.拾金不昧无私奉献见义 勇为 3.一心一意五颜六色七上 八下 4.完好无损 5.霎时刹那间须臾

6.暴跳如雷怒气冲冲怒发 冲冠 四、1.① 2.① 3.① 4.② 五、1.示例:天上的云朵好像一团 团棉花。 2.示例: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 着歌。 3.但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4.如果没有普罗米修斯,人类 会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 暖吗? 5.示例: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 办,我们都感到很骄傲。 六、1.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七上八下一青(清)二白 3.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4.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 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 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七、盘古勾践关羽祖逖赵 括曹操 八、5 1 2 4 6 3 九、(一)1.(1)示例:教室里很 安静,笔在纸上写字的沙沙 声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2)示例:大雨落在屋檐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响。 2.趵突大、清、美 (二)1.悯农 2.追问大米是怎么来的坚持 每天练字 3.周恩来是一个善于发现问 题、善良懂事、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的人。 期中复习测试(二)一、惭愧畜生悬崖机敏情 绪恼怒历史征服惩罚 欣赏 二、1.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春风 化雨 2.忧国忧民碧血丹心 3.烟雨楼台风景如画山清 水秀 三、1.“神州九号”发射成功,我 们欢欣鼓舞。 2.我们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就 必须要勤奋刻苦。 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 下 四、1.励志学画虎门销烟林则 徐济南虎啸狮吼秋雨 潇潇开天辟地盘古无 私奉献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 梗概: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左边就会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有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等。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帮三个园丁躲避红桃王后的迫害,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在探险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

突然,砰!砰!她撞到一大堆树枝和枯叶上,终于停止了坠落。 爱丽丝一点儿也没受伤,所以一骨碌就从地上爬了起来。她抬头看看,上面一片漆黑;前面又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那只白兔还依稀可见,正在通道里匆匆走远。没时间磨蹭了,爱丽丝一阵风似的追了过去,可是一眨眼间,兔子就没影儿了。爱丽丝发现自己在一个低矮的、长长的大厅里,天花板上挂着一排灯。 大厅周围都是门,全都锁着。爱丽丝走过去,试了试每扇门,然后郁闷地回到中间,不知道怎么才能从这里出去。 忽然,她发现一张三腿小桌。“那上面摆着一把金色的小钥匙,肯定能打开大厅里的哪道门!”可她一试,哎呀!哪一把锁都显得太大,或者说,这把钥匙过于小了,试了半天,一道门也打不开。不过,试第二遍时,发现了一道小布帘;帘子后有道小门,只有十五英寸高。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打开门,发现它通向一条小走道,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她跪下来往里一瞧,哇!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大厅到花园去走走呀,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唉,要是能缩小成望远镜里的小人有多好!(爱丽丝常把望远镜倒着看,一切东西都可以变大或变小,所以她认为望远镜可以把人放大或缩小。)也许能成,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头。”你瞧,一会儿工夫发生了这么多怪事,爱丽丝都以为没有不可能的事了。 在小门旁边干等不行。她走回小桌旁,希望还能找到另一把钥匙,或至

教研组学习记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 xx年5月10日地点:阅览室 参会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人:xx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 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 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 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 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 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 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 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 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 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 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 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 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

2019版译林版4年级下册英语《伴你学》完整答案

2019版译林版四年级下册英语《伴你学》答案 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Story time 我尝试 1~3 略 4. Chinese English Science Music Maths PE Art 我交流 1. 2. (1) We have English, Chinese, Maths, Art, PE, Music and Science. (2) I like Chinese and Maths. (3) I like Chinese and Maths. (4) I like English. It’s fun. 3. 略 我运用 1. 略 2. (1) school (2) subjects (3) Art, Music

3. (1) see (2)our (3) Chinese, Maths (4) English (5) subjects 脱口秀 略 Fun time 我尝试 1~2 略 我交流 1~2 略 我运用 1. BECGFDA 2.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2)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3) Nice to see you too. (4)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脱口秀 略 Cartoon time 我尝试

2. CABEFD 我交流 1. 略 2. ①②⑤⑥ 我运用 1. (1)Monday (2)What lessons,this morning 2. 略 脱口秀 略 Sound time & Rhyme time 我尝试 1. 略 2. BCA 我交流 1. 略 2. Music, Chinese, English 3. 略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反思 通过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在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在大量的阅读中使学生接触它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间接的获取了生活经验,从而获得了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生活的学习,是一种生命的成长。此我们提倡要与文本,要与作者进行对话。为什么要进行对话呢?因为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对文学的一种解读,在解读中真正的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走进人物,这样才能体会他们的思和情感。同时,大量的阅读积累下来以后,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形成流畅的语感。这个时候学

生的阅读、表达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水平、语文素养也就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接受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使其心灵受到熏陶的一个过程。美的的东西总会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印记,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颤,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进而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染,感悟丰厚了,他们的鉴赏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同时鉴赏能力提升了,他们就能够从读书中得到一种享受,得到一种乐趣,从而才能做到如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我们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把这种审美鉴赏活动的所得及时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最大的享受。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久而久之,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将近一年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做了一下反思,其中的优点是: 第一、运用课内知识,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从任何一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一般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才能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而反复、多次的学习,通过语文主题阅读的形式来获得是最便捷的途径,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小动物们(鸽)续(节选) 老舍 养鸽正如养鱼·养鸟,要受许多的辛苦。“不苦不乐”,算是说对了。不过,养鱼·养鸟较比养鸽还和平一些;养鸽是斗气的事儿。鸽子是满天飞的。张家的也飞,李家的也飞,飞到一处而裹乱了是必不可免的。这就得打架。因此,在玩鸽的人们中间得遵守些规则。比如说吧,我开始养鸽子,我就得和四邻的“鸽家”们开谈判。交情好的呢,可以规定;彼此谁也不要谁的鸽,假若我的鸽被友家裹了去,他还给我送回来,我对他也这样。这就免去许多战争。假若两家说不来呢,那就对不起了,谁得着是谁的,战争可就无可避免了。有这样的敌人,养鸽等于斗气。你不飞,我也不飞;你的飞起来,我的也马上飞起来,跟你“撞”!“撞”很过瘾,两个鸽阵混成一团,一会儿我“拉过”你的来,一会儿你又“拉过”我的去,如看拔河一样起劲。谁要是能“得过”一只来,落在自己的房上,便设法用粮食引诱下来,算作自己的战胜品。 “撞”实过瘾,可也别扭,我没法训练新鸽与小鸽了。新鸽与小

鸽必须有相当的训练才认识自己的家。那么,我每放起鸽去,敌人也必调动人马,如果我大胆放出生手,准保叫人家给拉了去。于是,我 得早早地起,偃.(yǎn)旗.息鼓 ..地一声不出地去操练新军。敌人也会早起呀,这才真叫怄气! 即使没这种战争,养鸽也非养气之道;鸽时时使你心跳。这么说吧,我有点事要出门,刚走到巷口,见天上有只鸽,飞得两翅已疲或 是惊惶不定 ....,显系飞迷了头。我不能漏这个空,马上飞跑回家,放起我的鸽来裹住这只宝贝。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其实得到手中,也许是只最老丑的糟货,可是多少是个幸头,不能轻易放过。养鸽的人是“满天飞洋钱,两脚踩狗屎”,因为老仰首走路也。 训练幼鸽也是很难放心的事,特别是经自己的手孵出来的。头几次飞,简直没把握,有时候眼看着你自己家中孵出的幼鸽,飞到别家去,其伤心不亚于丢失了儿女。 (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偃旗息鼓; 惊惶不定; 2,〔提取信息〕作者开头便说养鸽“要受许多的辛苦”,下面对文中描述的养鸽的“辛苦”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斗气——两家养鸽的谈判不成,战争不可避免,鸽子飞出去,谁得着就是谁的。 B,怄气——好容易裹来别家的一只鸽子,却是只最老丑的糟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