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 1.1 课程组织结构

?第2章为曲柄压力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结构最典型,用途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压力机。

?第3章介绍了其它常用的几种压力机

?第4章为液压机,液压机也是板材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第5章为塑料挤出机,主要介绍挤出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典型结构等等。

?第6章为塑料注射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 1.2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回忆

?材料成型方法主要有:

金属液态成型

金属塑性成形

连接成形

粉末冶金成形

非金属材料成形

? 1.3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

?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是指材料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形加工的工艺设备

?冲压加工以金属材料为主要主要原料,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

?塑料成形加工是利用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流动性,通过塑料模具成形

? 1.4冲压设备和塑压设备的分类

?冲压设备是锻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以上),对锻压设备分类:

机械压力机(J),液压机(Y),

自动锻压机(Z),捶(C),

锻机(D),剪切(Q),

弯曲校正机(W),其它(T)。

?塑料成形加工设备:塑料机械类的代号为“S”。

塑料机械分类:

挤出机(J),吹塑中空机(C),

压延机(Y),注塑机(Z)。

? 1.5成型机械发展趋势

?1、数控成形机械迅猛发展

?2、高速成形机械的高速化水平不断提高

?3、成形机械精度不断提高

?4、新兴成形技术的出现

?5、FMS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

? 1.6学习目的

?作为一名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适用工艺围和生产能力,能根据具体工艺情况,正确合理得选购和选用设备。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如何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主要机械设备

?了解部分专用、先进和精密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

●第1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

●工艺规程设计

2.1.1 基本概念

2.1.2 设计、制造与使用的关系

2.1.3 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步骤

2.1.4 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

2.1.5 毛坯的设计

2.1.6 定位基准的选择

2.1.7 零件工艺路线的分析与拟定

2.1.8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

2.1.11 工艺装备的选择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等概念;

●掌握工序、工位,安装、工步的概念;

●熟悉零件的工艺分析、毛坯的选择;

●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

●了解工艺路线的拟定;

●熟悉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了解工艺装备的选择;

●重点、难点

●工序、工位,安装、工步的概念及应用;

●零件的工艺分析、毛坯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的拟定;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切削用量与时间定额的确定。

●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包括:(1)产品投入前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产品试验研究和设计、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及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2)毛坯制造:毛坯的锻造、铸造和冲压等;(3)零件

的加工过程: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4)产品的装配过程:部件装配、总装配、检验和调试等;(5)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以及产品的油漆和包装等。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工序: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加工对象(工件)是否变动以及加工是否连续完成.如果其中之一有变动或者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构成另一个工序。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工步:在一个工序,往往需要来用不同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工序的容,工序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工步。当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不变时,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步。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进给(走刀):有些工步,由于需要切除的余量较大或其它原因,需要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从被加工表面上每切下一层金属层即称为一次进给。如图1-6所示为车削两个不同直径的外圆柱面时应划分为两个工步,第一工步车φ80mm外圆仅一次进给,第二工步车φ60mm 外圆为两次进给。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安装: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有时工件需要进行多次装夹,如表1—1中的工序1,当车削第一个端面、打中心孔时要进行一次装夹,调头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又需要重新装夹工件,所以完成该工序,工件要进行两次装夹。多一次装夹,不单增加了装卸工件的辅助时间,同时还会产生装夹误差。因此,在工序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这就是定位。定位后对工件进行夹紧的过程称为安装,安装要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时的正确位置不变。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工位:为了减少工件安装的次数,常采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位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加工。此时,工件在机床上占据的每一个加工位置都称为一个工位。

●基本概念—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年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件或数件,同一个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且很少重复生产。

成批生产:成批生产的基本特点是产品品种多,但同一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更换。

大量生产:大量生产的基本特点是产品品种单一而固定,同一产品产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长期进行一个零件某道工序的加工,生产具有严格的节奏性。

●设计、制造与使用的关系

●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步骤

1.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

件称为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的作用:(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3)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3.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保证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和最高的生产效率,可靠地加工出符号设计图样要求的产品。

●4.工艺规程的种类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的零件。其格式见表1-4。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的加工零件,中批生产以及单件小批生产中的某些复杂零件。

●5.工艺规程的要求

(1)生产质量的可靠性;

(2)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3)经济性;

(4)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6.编制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

(2)确定生产类型;

(3)确定毛坯;

(4)拟订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6)选择各工序使用的机床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7)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8)填写工艺文件。

●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分析

1、零件形状构成

2、零件类型

各种零件大致分为五大类——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环类零件、叉架类零件以及箱体。

●3、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表1-6列出了几种零件的结构并对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进行对比。

●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1.零件的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各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表面质量、零件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2.分析的目的

通过分析,判断其可行性和合理性,合理选择零件的各种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

●毛坯的选择

●毛坯的种类

锻件、铸件、焊接件、各种型材及板料等。

●毛坯的选择

选择原则

(1)零件材料的工艺性及组织和力学性能要求;

(2)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3)生产类型;

(4)工厂生产条件。

●毛坯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1.毛坯余量(加工总余量)

毛坯尺寸与零件的设计尺寸之差。

2.毛坯公差

毛坯尺寸的制造公差。

3.毛坯长度

如图1-6所示。

●毛坯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组合毛坯

某些形状比较特殊的零件,单独加工比较困难,如图1-9a中的圆弧R14mm,可将两个(或数个)零件组合在一起,如图1-9b所示。使R14的圆弧面成为一个整圆,加工容易。加工合格后再将其分割成两个零件。

● 1.4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容

一、基准及其分类

二、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四、工件的装夹方法

●基准的概念

零件都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包括两方面:表面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圆跳动等)要求。研究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离不开基准,不明确基准就无法确定零件表面的位置。

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基准的分类

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基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确定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即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如图1-10所示零件。

●基准的分类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基准的分类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

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基准的分类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工序基准

如图1-11a、所示,设计图上键槽底面位置尺寸S的设计基准为轴心线O。由于工艺上的需要,在铣键槽工序中,键槽底面的位置尺寸按工序标注,轴套外圆柱面的最低母线B为工序基准。

●基准的分类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使工件被加工面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即将工件定位)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

如图1-12a所示轴套零件,在加工键槽的工序中,工件以孔在心轴上定位,则孔的轴心线O是定位基准。若工件以外圆柱面在支承板上定位,如图1-12b所示,则母线B为该工序的定位基准。

●基准的分类

测量基准:零件检测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所使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

图1-13为检验零件大端侧平面位置尺寸所采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图a 用极限量规测量,母线a-a为测量基准。图b用游标卡尺测量,大圆柱面上距侧平面最远的圆柱母线为测量基准。

●基准的分类

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装配基准

例如图1-10所示零件φ40h6及端面B既为装配基准。

●工件正确定位

在机械加工中,工件被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取决于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的正确位置和运动。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为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切削力、重力、惯性力等的作用破坏定位,工件定位后应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必须选择工件上一组(或一个)几何要素(点、线、面)作为定位基准,将工件装夹在机床或夹具上以实现正确定位。

●工件正确定位应满足的要求

(1)要保证加工精度

(1)应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

●工件正确定位应满足的要求

(2)要保证加工精度

位于机床或夹具上的工件还必须相对于刀具有一个正确位置,方法有:1)试切法: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

要求为止的加工方法。一般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采用。

2)调整法

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工件被加工尺寸的方法。多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

●工件正确定位应满足的要求

●定位基准的种类

粗基准精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

1.粗基准

机械加工的最初工序只能用工件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

2 .粗基准选择

1)如果要求保证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则应选非加工面为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

2 .粗基准选择

2)若要保证某加工表面切除的余量均匀,应选该表面作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

2 .粗基准选择

3)如果零件上有几个不加工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

2 .粗基准选择

4)若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

2 .粗基准选择

5)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不能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它缺陷。

6)一般情况下粗基准不重复使用。

●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

1.精基准

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

2.精基准选择

1)基准重合原则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因基准不重合引起基准不重合误差,容易保证加工精度。

●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

2.精基准选择

2)基准统一原则应选择几个被加工表面(或几道工序)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

3)自为基准原则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这时应尽可能用加工表面自身为精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

2.精基准选择

4)互为基准原则两个被加工表面之间位置精度较高,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多以两表面互为基准进行加工。

●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

2.精基准选择

5)定位基准的选择应便于工件的安装与加工,并使夹具的结构简单。

●工件的装夹方法

工件安装的好坏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加工精

度、工件安装的快慢、稳定性.还影响生产率的高低。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工件安装时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机床占据一正确的位置。

在各种不同的机床上加工零件时,有各种不同的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采用夹具安装法三种。

●工件的装夹方法

1.找正法装夹工件

用百分表、划针或目测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的有关基准,使工件占有正确的位置称为直接找正法。多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有两种:

(1)直接找正法

(2)划线找正法

●工件的装夹方法

1.找正法装夹工件

(1)直接找正法

用百分表、划针或目测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的有关基准,使工件占有正确的位置称为直接找正法。多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

●工件的装夹方法

(2)划线找正法

在机床上用划针按毛坯或半成品上所划的线来找正工件,使其获得正确位置的一种方法。此方法要多一道划线工序,划出的线本身有一定宽度,在划线时又有划线误差,校正工件位置时还有观察误差,因此该法多用于生产批量较小,毛坯精度较低,以及大型工件等不宜使用夹具的粗加工中。

●工件的装夹方法

2.用夹具装夹工件

利用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使工件获得正确位置。夹具是机床的一种附加装置,它在机床上相对刀具的位置在工件未安装前已预先调整好,所以在

加工一批工件时不必再逐个找正定位,就能保证加工的技术要求,既省工又省事,是高效的定位方法,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广泛应用。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艺路线是工艺设计的总体布局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二、工艺阶段的划分

三、工序的划分

四、加工顺序的安排

●工艺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阶段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

(2)半精加工阶段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必要的精度和余量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

(3)精加工阶段使要求高的表面达到规定要求。

(4)光整加工阶段提高被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一般不能纠正形状和位置误差。

●工艺阶段划分的作用

(1)保证产品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

(3)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使热处理与切削加工工序配合更合理(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和保护已加工表面

●工序的划分——工序集中

1 .工序集中

2 .工序集中的特点

(1)工件在一次装夹后,可以加工多个表面。能较好地保证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可以减少装夹工件的次数和辅助时间;减少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

(2)可减少机床数量、操作工人,节省车间生产面积,简化生产计划

和生产组织工作。

(3)采用的设备和工装结构复杂、投资大,调节和维修的难度大,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4)单件小批生产采用工序集中

●工序的划分——工序分散

1.工序分散

2.工序分散特点

(1)机床设备及工装比较简单,调整方便,生产工人易于掌握。

(2)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3)设备数量多,操作工人多,生产面积大。

(4)大批、大量生产采用工序集中和分散

●加工顺序的安排

——切削加工工序的安排

1)零件分段加工时,应遵循“先粗后精”的加工顺序。

2)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4)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加工顺序的安排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1)为改善金属组织和加工性能的热处理工序

退火、正火和调质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前后。

2)为提高零件硬度和耐磨性的热处理工序

淬火、渗碳淬火等,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光整加工之前。3)时效处理工序

减小或消除工件的应力

3.辅助工序安排

检验、去毛刺、清洗、涂防锈油等。

●加工余量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二、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1.工序余量

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是被加工表面在一道工序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对于对称表面或回转体表面,其加工余量是对称分布的,是双边余量。

2.加工总余量

是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也称毛坯余量。

3.基本余量、最大余量、最小余量

●1、工序余量(1)

●1、工序余量(2)

●1、工序余量(3)

●1、工序余量(4)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被加工表面上由前道工序生产的微观不平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2)被加工表面上由前道工序生产的尺寸误差和几何形状误差。

3)前道工序引起的被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

4)本道工序的装夹误差。

对称表面或回转体表面,工序的最小余量:

非对称表面其加工余量是单边的:

●二、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1.经验估计法

采用类比法估计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分析计算法

以一定的经验资料和计算公式为依据,对影响加工余量的诸因素进行逐项的分析计算以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仅在贵重材料及某些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中采用。

3.查表修正法

以有关工艺手册和资料所推荐的加工余量为基础,结合实际加工情况进行修正以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应用较广。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设计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某工序加工应达到的尺寸

一、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二、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1.确定基本余量

确定工序尺寸,必须确定零件各工序的基本余量——常用查表法。2.确定工序尺寸

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1.确定基本余量

确定工序尺寸,必须确定零件各工序的基本余量——常用查表法。2.确定工序尺寸

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1.工艺尺寸链及其极值解法

2.用尺寸链计算工艺尺寸

(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2)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3)工序基准是尚待继续加工的表面

(4)孔系坐标(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工艺尺寸链及其极值解法

1.工艺尺寸在工艺附图或工艺规程中所给出的尺寸称为。

2.尺寸链在机械制造中称这种相互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为尺寸链。

3.工艺尺寸链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称为工艺尺寸链。

4.特征封闭性。

5.工艺尺寸链的组成

6.工艺尺寸链图

7.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极值法、概率法。

●工艺尺寸链的组成

1.组成环:

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用表示。

2.封闭环:

在加工过程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用表示。

3.增环:

当某组成环增大(其它组成环保持不变),封闭环也随之增大,则该组成环称为增环。用表示。

4.减环:

当某组成环增大(其它组成环保持不变),封闭环反而减小,则该组成环称为减环。用表示。

●用尺寸链计算工艺尺寸

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2.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3.工序基准是尚待继续加工的表面

4.孔系坐标(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工艺装备的选择

●机床的选择

选用机床应与所加工的零件相适应。

●工艺装备的选择

1.夹具的选择

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应广泛使用专用夹具。

2.刀具的选择

取决于所确定的加工方法、工件材料、所要求的加工精度、生产率和经济性、机床类型等。

3.量具的选择

根据检验要求的准确度和生产类型来决定。

● 1.2 模具的制造精度

● 1.2.1 概述

●影响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有:

●1)、制件的精度

●2)、模具加工技术手段水平

●3)、模具钳工装配水平

●4)、模具制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

● 1.2.2影响零件制造精度的因素

● 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加工原理误差

●2)调整误差

●3)机床误差

●4)夹具制造误差与磨损

●5)刀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1)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 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1.2.3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1)误差预防技术

指减小原始误差或减少原始误差的影响。

●2)误差补偿技术

指在现存的原始误差条件下,通过分析、测量进行而建立数学模型。

● 1.3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 1.3.1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也称表面完整性,它包括表面的几何特征和

表面层的力学物理性能两方面容。

●1)表面的几何特征

●2)表面层的力学物理性能

● 1.3.2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改善表面质量的途径

● 1.影响加工表面几何特征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1)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 2.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1)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

●2)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的变化

●3)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