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学者刘向加以汇编整理。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在各国的政治活动和言论,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

二、解释下面的词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明日徐公来明日:次日,第二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讥刺。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朝服衣冠,窥镜窥:看。

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即使。

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

入朝见威王朝:(名词,朝廷)

皆朝于齐朝:(动词,朝见)

朝服衣冠朝:(名词,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吾与徐公孰美孰:(代词,谁,哪一个)

孰视之孰:(形容词,同“熟”,仔细)

门庭若市若:(动词,如,像)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写邹忌“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有什么作用?

面对别人的吹捧,邹忌并没有盲目自信,而是深刻反省,说明邹忌善于自省,有自知之明,不易被美言蒙蔽。

2.邹忌劝谏从自身说起,有何用意?有什么好处?

邹忌见到齐威王后,首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意在用自己的家庭琐事来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以此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论据,有利于劝谏的顺利推进,同样使得齐威王易于理解和接受。

采用设喻说理,以家事喻国事,以小事与国家大事相类比,这样说理,将劝谏的意图隐藏于故事之中,现身说法,入情入理,让对方在拉家常、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接受了观点,含蓄委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3.“皆朝于齐”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不能。“皆朝于齐”一方面能够侧面表现齐威王纳谏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妻妾客皆美邹忌对讨好恭维的话要警惕

邹忌自知不如人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齐王纳谏除蔽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邹忌规劝齐王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6.分析邹忌和齐王形象

邹忌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性,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闻过则喜,兴利除弊,大胆改革,颇有远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通“佚”,美丽。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⑥、君美甚:你美极了。⑦、及:赶上,比得上。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⑨、复:又。⑩、旦日:明日。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15)之:助词。美我:赞美我。美,用作动词。(16)私:动词,偏爱。(17)诚:确实,实在。(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以”“我”。(19)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以及左右侍从的人。莫:没有谁。(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2)王之蔽甚矣:大王受蒙蔽很厉害。甚:厉害。(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24)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27)时时:有时,不时地。间:间或,偶然。进:进谏。(2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9)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_0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2、归纳多义词义项朝、孰、旦、诚、闻。 3、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此导语的设计的意图有三。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辩证来看待优秀的文化遗产。三是注意与上篇课文《勾践灭吴》的联系) 二、解题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 三、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诵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感情充沛,有节奏感。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课前请人朗读,然后播放录音,还可以请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 ①、至少诵读两遍。 ②、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形貌昳丽(yì) b、时时而间进(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后(jī) e、皆朝于齐(cháo) B、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 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规劝.(qu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 ..,客从外来() (2)暮寝.而思之() (3)皆朝.于齐() (4)皆以.美于徐公() 3.把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10.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25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孰、诚、方、善、间”等。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1. 给加点字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 时时而间. 进( ) 期. 年之后(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⑷王之蔽甚矣 ⑸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 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私→ 宫妇左右 妾→畏→ 朝廷之臣 客→有求→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1.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解析】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 课前预习方案 课堂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 第25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诫齐王纳谏,由己及君,以小见大, 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过程中注意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 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谏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把握文章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 4.认识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朗读比赛、分组讲述等)理解文意,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谏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培养 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用委婉劝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1)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2)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 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时时而间进 ..孜 ..⑵故夙夜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 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关注生活,推已及人的可贵品质。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向生活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让生活充满智慧。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用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 2、合作探究法(你问我答,师生合作共同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邹忌设喻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1、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向生活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服务社会。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激趣,点击积累 1、同学们,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善于听取忠言的人们,他们的人生往往散发成功的光辉。封建社会,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但是语言也是魔鬼,有多少策士谋臣怀着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向君王冒死进谏,却因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比如: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 如何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起来学《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 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 ..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①朝服 ..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3.把握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三、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文意 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二)深入理解课文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四、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答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注释》。《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这是一部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字词解释: 1、讽:用含蓄的话语劝说或指责。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昳:光艳。 4、窥镜:照镜子。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孰与:与…相比,谁… 6、及:赶得上。 7、旦日:明日。 8、不若:赶不上。 9、孰视:仔细看。孰,通“熟”,仔细。 10、以为:认为。 11、暮,夜晚。寝,睡觉,就寝。卧。之,代词。 12、美我:以我为美。美:认为…美。 13、私:偏爱。 14、畏:害怕。 15、朝:朝拜。 16、诚:确实。 17、以:认为。 18、地:国土。方:方圆。 19、城:城池。 20、宫妇:指宫中的王后、王妃。左右:皇上身边的近臣。莫:没有。 21、蔽,蒙蔽。 22、下:颁发、下达。 23、面刺:当面指责。 24、能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指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5、闻:使…听见 26、若:像。 27、间进: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 28、期年:满一年。 2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理解性默写: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表现出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向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示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有求于我也。” 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 8、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令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时时而间(jiàn)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问答题: 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采用了什么方法说理? 答:(1)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2)道理: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3)方法: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大道理,而是用一件具体的家庭小事为譬喻,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邹忌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答:(1)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采用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2)特点:邹忌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并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3、简要说说本文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答: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道理,变深奥为简单,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4、文章开头细致描写邹忌的外貌有什么好处? 答:突出邹忌很美丽,为下文进一步突出徐公的美作了铺垫。 5、你认为徐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 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 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 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 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孰.视之() 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 ..之后() 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旦日 ..()与徐公孰.美() 窥.镜()时时 ..()而间.进()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 三、通假字 孰视之 四、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5)闻寡人之耳者 (6)吾妻之美我者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 (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⑥陈涉者,阳城人也() 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5. 掌握一词多义 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 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③皆朝于齐() 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邹忌身高八尺多 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上衣服戴好帽子 照镜子 对他的妻子说 我和城北的徐 公美 公谁美 修 长 这里指身高。尺 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厘米。昳 丽 光艳美丽。朝 早晨。服 穿戴。窥镜 照镜子。孰 谁 哪一个。 其妻曰 君美 他的妻子说 您美 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极了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其 他的。甚 很 非常。及 比得上。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 城北徐公 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 就又 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他的妾说 我同徐公比 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者也 者 表示复指 也 表判断。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 美 。复 又 再一次。 也 呢。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第二天 有客人从外边来 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哪一个美 客人回答说 徐公不如 君之美也。 您美丽。 旦日 第二天。与坐 陪 客人坐。若 像 及。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第二天徐公来了 仔细地看徐公 邹忌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看 又弗如远甚。自己 又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明日 第二天。孰 仔细。之 代词 指 徐公。以为 认为。弗如远甚 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 曰 晚上躺着并思考这件事 心里 说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 欲有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 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美丽的原因 是害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丽的原因 想要有事 求于我也。 求于我。 而 表承接关系 相当于 并且 。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 美。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 偏爱。者 的原因。欲 想 想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 说 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想有求 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于我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朝 朝廷。见 拜见。诚 确实。 私 动词 偏爱。以 动词 以为、认为。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一百二十座 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城池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全国范围内没有不有求于 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您的 由此看来 您受蒙蔽很深了。 地方 土地方圆千里。宫妇 宫里的妃子。莫 否定性不定代词。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 的人 。蔽 受蒙蔽 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甚 厉害。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可得上等奖赏 上书劝 谏寡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谏我的 可得中等奖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 可得下等奖赏。 面刺 当面指责。面 名词 作状语。谏 规劝 指用语言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 谏。谤 讥 在这里指 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闻 这里是 使 听到 的意思。动词的使动用法。 令初下 命令刚下达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 群臣都来进谏 门前、庭院都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 不时还偶然进谏 满一年后 即使想要说 也没有什么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可说的了。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 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初 刚刚。下 下达 。门庭 若市 门庭像集市一样 表示来往的人很多。时时 不时 有时候。间 进 偶然进谏。间 间或、偶然。期 年 满一年。虽 即使。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 齐王 。所谓 所说的 所讲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

1、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①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 ②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9、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10、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学者刘向加以汇编整理。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在各国的政治活动和言论,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 二、解释下面的词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明日徐公来明日:次日,第二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讥刺。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朝服衣冠,窥镜窥:看。 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即使。 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 入朝见威王朝:(名词,朝廷) 皆朝于齐朝:(动词,朝见) 朝服衣冠朝:(名词,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吾与徐公孰美孰:(代词,谁,哪一个) 孰视之孰:(形容词,同“熟”,仔细) 门庭若市若:(动词,如,像)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写邹忌“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有什么作用? 面对别人的吹捧,邹忌并没有盲目自信,而是深刻反省,说明邹忌善于自省,有自知之明,不易被美言蒙蔽。 2.邹忌劝谏从自身说起,有何用意?有什么好处? 邹忌见到齐威王后,首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意在用自己的家庭琐事来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以此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论据,有利于劝谏的顺利推进,同样使得齐威王易于理解和接受。 采用设喻说理,以家事喻国事,以小事与国家大事相类比,这样说理,将劝谏的意图隐藏于故事之中,现身说法,入情入理,让对方在拉家常、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接受了观点,含蓄委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3.“皆朝于齐”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不能。“皆朝于齐”一方面能够侧面表现齐威王纳谏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妻妾客皆美邹忌对讨好恭维的话要警惕 邹忌自知不如人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齐王纳谏除蔽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邹忌规劝齐王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备)

九年级语文学科准印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 主备人:审核:九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学习目标: 1、在熟读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2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正确评价人物形象 3、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 4、掌握两则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5)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邹忌一自身的感受为喻,让齐威王如闻惊雷,茅塞顿开,下令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听取臣民的建议。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艺术性。 学习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讽谏技巧的领悟; 3.体会从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评价邹忌和齐威王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解题,了解人物,了解《战国策》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 )丽朝( )服衣冠( )窥( )镜 期()年朝( )于齐间( )进 2.再读课文,读清句子,划分节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王之蔽甚矣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再读课文,注意读音语气停顿进行指导,理清结构层次。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解释字义、词义、句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逐段讲解。(课后学习)。 六、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老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 能谤讥于市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期年之后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四)、古今异义: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诫齐王纳谏,由己及君,以小见大, 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过程中注意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 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谏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把握文章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 4.认识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朗读比赛、分组讲述等)理解文意,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谏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培养 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用委婉劝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1)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2)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 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孰、诚、方、善、间”等。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1.给加点字注音:?i丽()朝服衣冠()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2.翻译下列句子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⑷王之蔽甚矣 ⑸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 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 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喻说理邹忌齐王妻→私→ 宫妇左右妾→畏→ 朝廷之臣客→有求→ 四境之内受蔽类比推理受蔽(甚矣) 1.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解析】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