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野下_白蛇传_的现代传承

媒介视野下_白蛇传_的现代传承
媒介视野下_白蛇传_的现代传承

 文化遗产 2008年第4期 

媒介视野下《白蛇传》的现代传承

孙正国

[作者简介]孙正国(1972-)男,土家族,湖北利川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湖北荆州,434020)

[摘 要]现代文化中的《白蛇传》,在书面媒介和影视媒介的传承下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与发掘,在其传播主体、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代传播媒介给予《白蛇传》的传承以有力推动,其民间传承被提升到精英传承和民族国家传承的主流层面,民间传承的口头线索从中得到主流传承的书面线索和影视线索的补充和强化。另外,在现代文化的传播体系里,白蛇故事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白蛇传》的近百年传承史具有重要的故事学意义,也为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媒介视野 《白蛇传》 现代传承

〔中图分类号〕I 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2008)04-082-06

我们讨论经典故事的传播与传承,需要在传播媒介对于故事的表达这个范畴上讨论,也即基于艺术媒介的理解上讨论故事的传播与传承。表达所关涉的意义非常丰满,涉及到传者、媒介、内容、受者等以外的修辞和艺术形态问题,也与社会文化体制以及技术政治学有关,因此,我们提出传播媒介对《白蛇传》的表达这一命题,希望对传统意义上关于《白蛇传》的传承研究有所增益,这也是我们研究《白蛇传》媒介因素的一个关键问题,传播媒介的视野改变了我们在静态研究中对故事传承的分析,也改变了我们理解故事的观念和方法。

现代《白蛇传》的传播和传承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实践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这种关联,直到今天,仍然显出活跃的气息。因此,我们在考察《白蛇传》受到现代传播媒介的影响时,必须结合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以来的重要事件给予分析,从历史时间的列表中讨论现代《白蛇传》的传播媒介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时段来讨论《白蛇传》的现代传播与传承:20世纪上半叶、新中国以来的三十年和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

20世纪上半叶传播媒介对《白蛇传》具有重

要影响。机械印刷技术的成熟和书面传播媒介的广泛运用,使得传统故事的讲述与接受被纳入到现代文化的制造与发布系统,口头表演的活态互动向文字印刷品的静态识读转移,活态的流动与变异经过文人的理解、加工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媒介形态,于是,传统故事被订制成现代文化书面媒介中的传统模型,故事结构与情节内容相对定型,核心母题被凝固、强化并得以延伸。这样一种现代文化媒介语境,必然地改变和重建传统故事的传播、接受模式,并在现代文化中获得新的建构。

从文本生产的维度看,传统故事在书面媒介中的现代创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保加利亚裔文学理论家克丽丝蒂娃(Julia Kristeva )提出了“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 )理论,强调文本结构并非单独的存在,而是彼此互动地生成。“文本互涉”这一概念包括具体与抽象两类指涉情况,具体指涉是陈述某一具体的、容易辨别出的文本和

2

8

另一文本,或不同文本间的互涉现象;而抽象指涉则是一篇作品与之相关领域的指涉,包括更广阔、更抽象的文学、社会和文化体系①。以此观之,传统故事的现代创造就是现代作家以传统故事为“正文”(text)基础,进而以传统故事的个人化来进行再创作,这些创作与传统故事之间的互涉性,成为传统故事现代化进程的一种保证,传统得以延续,现代成为主流,群体的历史性与作家个人的主体性同时得到尊重。传统故事成为现代文本的前提和依据,以及文本意义的发掘基础。传统故事的现代创作属第一类指涉,我们可以在文本之间探寻到极其内在的相同/相近的故事线索,从中建立起文本之间的历史关系,聆听到人类的故事源流。从巴赫金(M.M.Bakhtin)小说理论②出发,传统故事的现代重述还可进一步理解为,文本意义的产生并非索绪尔所预设的源于抽象的“语言”(language)层次③,而是随着符号(媒介)的运作与传播而形成。换言之,“正文”是作家、作品与读者融汇转变的场所,互为“正文”成为所有“正文”存在的基本条件,传统故事具有不断生发意义的能力,它是所有重述正文能够获取意义的根源。

20世纪以来,白蛇传故事的书面传播始终以两个并行的层面展开和延伸,一是作家重述的书面传播,一是口头故事记录式的书面传播。第一个层面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白蛇传故事的研究,重述成为研究的对象,研究成为重述的一个外力,是重述活动中个性创作的导向;第二个层面的传播得益于白蛇传故事传统的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情节的相对稳定与意义的相对引申,成为现代传播的有力支撑。重述与记录在白蛇传故事的现代书面传播过程中,二者互动生成,直接影响了白蛇传故事书面传播的效果。

《前后白蛇传》④的建构和传播,在20世纪初期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上半叶,白蛇传故事的书面传播数量较少,影响较小。故事重述方面,少数作家开始在白蛇传故事的整理基础上,以现代小说形态刊布于世。梦花馆主(原名江荫香)根据弹词《义妖全传》创作的白话小说《前后白蛇传》是故事重述方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创作于清末民初,据可考资料而论,应是现代白蛇传书面传播的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小说采用章回体,将故事记录与故事重述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作者继承传统故事的基本态度:传承与重述并重。前传第一回自明其重述白蛇传故事为小说之缘由:“作者生存在科学昌明时代,素不迷信神怪的事实,为什么偏要把那部白蛇传唱本编成了寻常白话小说,却有一点儿缘故在内。因为这书看似神怪,颇含着讽世的深意。”前传写了四十八回,基本上是弹词《义妖全传》的整理与通俗化,对口头形态和戏剧形态的故事予以全面记录,主要情节的再创作成分较少,增加了细节描写和对白的生动性,书面语言的叙事更为细腻、繁复。小说从白蛇成仙过程中得西池金母点化下凡报恩写起,以收服青蛇、结缘西湖、受赠银和衣服许仙罹祸发配苏州和镇江开店、端午显形、水漫金山、产子托孤、法海收服白青二蛇等为基本线索,情节与传统故事大体相同。前传的显著特点是较之白蛇传的口传故事情节更丰满,细节更生动。每一个情节都交待了前因后果,人物交往、语言风格方面作出开创性探索,采用白话文,显出其现代传播的文化品格。后传写了十六回,是梦花馆主的个性创作,虽然也与弹词《义妖传续集》相关,却大部属于作者的创造性传播。前传主题仍是自由爱情婚姻对于社会礼教的反抗,后传则表现为在家庭制度上的第三者矛盾以及在朝廷上的忠奸斗争。这是书面传播较之口头和戏剧传统的一大差别,同时也开启了后世文人改写白蛇传的先河。后传增加了一个新的人物狐狸精胡媚娘,她充当第三者进入白许的爱情婚姻生活中,这种进入不是以间离白许关系的方式完成的,而是以白素贞的形貌身份来以假乱真;增加了“小青因为帮助白娘子做事有功而自傲起来,甚至去勾引

38

①②③④JuliaKristeva,TheRevoluti oninPoetic Language.Ne wYork:Colu mbia UniversityPress,1984,第135-138页。巴赫金:《巴赫金全集》(共六卷),钱中文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185页。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屠永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8-77页。梦花馆主:《白蛇传前后集》,北京: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187-233页。

许仙,被白娘子逐出家门后迷恋昆山顾鼎臣”的故事,丰满了小青这个人物。另一条线索以政治冲突为中心,塑造了许梦蛟与仇练等几个政治上有着对立矛盾的人物,正义、忠诚的许梦蛟受朝廷重用,仇练由妒生恨,多次设法陷害,许梦姣却都一一逢凶化吉,仇练受到应有惩罚。这几个人物的出场,是梦花馆主创作小说白蛇传的大胆尝试,尽管传播接受不甚理想,却是此后小说家重述白蛇传的一个范本,不拘囿于传统叙事文本,应当说,《前后白蛇传》建立起了现代白蛇传书面传播的大链条,到1988年中国书店影印广益书局版发行,印数达4万册。后来文人们的重述与改编皆与此大略相同:一方面有对传统故事的因循,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意义上的解读和创造。诚然,从现代性解读与个性创造的角度来看,《后白蛇传》在情节处理和人物塑造方面都不是很成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世重述传统故事的游戏化倾向,但是,重述故事需要创造,只有传承而没有创造的重述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要以肯定的姿态来分析《后白蛇传》的重述价值及其影响,它在《白蛇传》的书面传播链条上所开启的重述线索与承递意识,在此后的一百年里显出了极富远见的传播力量,其影响已远远越出书面媒介的领域,而在影视媒介中形成强大的传承系统,从而以跨媒介形态推动了白蛇故事的现代性传播。

表演传播媒介方面,继承故事传统,对《白蛇传》的传统情节进行富于特色的保存和传播,戏剧表演媒介仍是主体。主要剧目有《游湖借伞》、《盗库银》(为武旦出手戏,有大刀、双鞭出手等,高难惊险,舞蹈优美,开打火爆,为名武旦宋德珠、阎世善、李金鸿、班世超、冀韵兰等的看家戏。解放后,关肃霜把双鞭改成双剑)、《端阳惊变》、《水漫金山》、《断桥》、《祭塔》(为正工青衣唱工戏,也是初学青衣的开蒙戏,有长达三十八句难度很大的反二黄唱腔。从胡喜禄、陈德霖唱红后,梅兰芳、尚小云又都分别作了加工,遂成为梅派、尚派早年的优秀代表作)等,京剧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该剧,除荀慧生以《白娘子》命名演全剧外,其他三位都不演全剧。梅兰芳以昆曲演《金山寺》和《断桥》两折,他先在北京向乔蕙兰、陈德霖等戏曲界老先生学习,迁居上海后,又向昆曲前辈丁兰荪学身段,与俞振飞等研究唱腔,经过梅兰芳在唱腔、身段、化装等各方面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使之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尚小云以《雷峰塔》为重点,大段“反二黄”唱腔,优美动听,情感动人;程砚秋也只演《金山寺》和《断桥》。全本《白蛇传》,有不少著名的旦角都曾演过。1936年,北平《立言报》主持选举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当选后曾在长安戏院合演一场《四白蛇传》①。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选举后新“四小名旦”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戏剧表演媒介对《白蛇传》的传承达到很高水平,其影响至为深远。

这一时期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三部电影媒介形态的《白蛇传》,它们是邵醉翁导演的三集《白蛇传》(影后胡蝶主演白蛇,黑白默片,天一影片公司出品,1926年完成上、下集, 1927年完成第三集)和杨小仲导演的《荒塔沉冤》(陈燕燕主演白蛇,黑白,1939)。电影技术在现代中国尚处于引进阶段之时,一些导演就将《白蛇传》纳入到新媒介的视野之中,这既是电影艺术家对《白蛇传》的全新表现和全新探索,同时也是现代色彩鲜明的《白蛇传》电影传播的开始。三部影片基本采用《前后白蛇传》在现代初期的传承方法即继承为主、改编为辅,仍然选取白许恋情为电影线索,涵盖口头传统中白蛇故事的主要情节,参考了《前后白蛇传》,其艺术主题则切入了现代理念与文化转型理想,将自由爱情、反叛压制、个性张扬以及重评传统等现代性思想编织在电影情节内部,以新的区别于口头传统的理念来重述白蛇故事,在媒介层面开创了《白蛇

48

①张培宣:《四小名旦》。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1d840651.html,/culture/zhuanti/zgjj/2007-09/20/content_8919349.ht m/

传》新的艺术形态,更主要的是以全新的技术媒介传播《白蛇传》,使其获得了现代工业社会的传承权力,从而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启蒙时期奠定了《白蛇传》向现代社会过渡、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条件。

20世纪50年代,对于《白蛇传》的传播与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期。政治上,人民专政反击右倾势力、复辟仇敌和资本主义思潮的革命运动将《白蛇传》推向了政治导向的框架之中,也正是人民革命主义的激进化决定了《白蛇传》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获得极其广泛的传播,书面小说的,戏剧表演的,一批重要的政治理论家和才华卓越的小说家、戏剧家参与进来,夹杂着政治与艺术的双重标准,白蛇故事获得了意义非凡的书面重述和整体性的书面媒介以及戏剧媒介的传播。张恨水、田汉、赵清阁等著名作家都参与了白蛇传故事的重述,出版了一批广泛传播的小说和剧本。关于白蛇故事被搬上政治舞台的经过,《白蛇传》的改编者赵清阁在序言中写道:

“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民族遗产,我国古代的民间文学也得到了普遍的发扬。五、六年来,《白蛇传》故事在戏曲界被热烈地研讨着、整理着、改编着和演出着,已经从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少的提高。这中间,也产生过一些不同的看法,1952年北京文艺界为此展开了争论,后来渐渐统一了认识,由戴不凡同志写了一篇《试论白蛇传故事》的论文,将《白蛇传》故事概括地、全面地作了较深入、正确的分析,大大帮助了《白蛇传》故事的整理和改编工作。我所写的这本《白蛇传》小说的基本观点,也是以戴不凡同志的论文精神为依据的。”

同时也解释了白蛇传的阶级意义:

“《白蛇传》是一个优美动人,具有高度人民性的神话故事。通过白素贞为了追求婚姻自由、人生幸福,而向封建势力的代表者──法海进行宁死不屈的斗争,反映出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和人民要求自由幸福、反抗封建压迫的强意志。”①

这个序言解释,白蛇的故事完全被纳入阶级斗争的话语体系中,成为整个社会规训系统的一部分。同时,非常明确地说明了《白蛇传》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政治推动的原因和表现,大量剧本和小说从白蛇故事中改编出来,在全国范围了产生广泛影响。以赵清阁所改编的小说《白蛇传》的发行数量为例,1956年3月第1版,印数为35, 000册;1958年2月第五次印刷,前后印数之和达到了183,000册,数量之惊人,可谓前所末有。而以田汉剧本为主的各种戏剧表演,普遍地在全国各地进行,以表演媒介传播的白蛇故事又一次获得人民大众的普遍欢迎,这在新的政治环境中开创的戏剧传播活动,被新的意识形态所引导,人民性进入《白蛇传》,法海形象被定格为封建势力,白许的婚姻爱情则被放置到新中国的自主、平等的婚姻背景下,白素贞的妖性来源被隐藏,神话的色彩被取消,革命逻辑成为政治传播认可的惟一条件。当然,整体上而言,这种有着强劲动力的政治传播为《白蛇传》的进一步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不过其局限性也体现在此,田汉剧本的一统天下,将充满想象、富于诗情画意的白蛇传说现实化为阶级性的确认,情节的多义性蜕变为单一的政治寓言,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白蛇传》固有的艺术生命力。

张恨水创作的通俗取向与传统风格,决定了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白蛇传故事的重视和再创作。1954年张恨水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白蛇传》②,成为现代书面媒介对白蛇传故事的全新表达。其小说序列出了引据的传统故事资料,主要有方成培的《雷锋塔传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墨浪子的《西湖佳话》,陈遇乾的《义妖传》。根据这些本子,张恨水画出了小说人物性格的大致框图,白素贞是白蛇,后变为一个伶俐的女子。小青是青蛇,聪明、坚强,富于斗争性。许仙大概是个善良成分,但是耳朵软,易动摇,结果几为反动人物。前两个人物都有定型的情节

58

①②赵清阁:《白蛇传?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1-2页。张恨水:《白蛇传》,上海:通俗出版社1955年版。

和丰满的形象,而许仙则较模糊。张恨水依此框图着力于对许仙形象进行再创造,突出许仙的纯朴、真诚和坚贞的爱。情节方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改造:

一是删除盗库银的情节。传统故事讲到许仙因白娘子所赠银两为官银而吃官司,这在情理上不符合白娘子身份,因为论白娘子的法力,到处都可以弄到银两,没有必要去盗库银而造成许仙的罪证;

二是增添过渡情节。苏州开店太唐突,小说增加了西湖夜话情节,将过渡事件以暗线交待出来;

三是强化关键情节。苏州义诊在传统故事中没有特别的突显,小说着重写了义诊,突出了许白二人的真挚爱情与博大胸怀。

这三个方面的处理,可以见出文人写作对传统故事的一种接受模式和改编观念:更为严密的逻辑线索和更重细节的生动性。传统故事在讲述许仙苏州开店情节时,起因是许仙拿了白素贞的赠银,而赠银是小青从官府里盗来的库银,于是许仙被人告官而发配苏州。从逻辑上看,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然而,从主角的定位来讲,白素贞和小青都是蛇精,变化无常,法力高强,她们用不着要以盗的方式来换取银两,结果惹得一身祸事。根据这个逻辑,张恨水将盗银情节以及发配情节删去,改为白素贞主动地移居苏州:一来杭州熟人太多,许仙发财令人不解;二来药店同行也多,大药店开起来恐生妒嫉;三来苏州离扬子江也不远,容易得到水族照顾。以这三个理由,逻辑上对于许仙去苏州开店就可以接受了。在读者的文字推敲和听众的音义要求的差异方面,可能也是苏州开店需要重新梳理逻辑关系的一个因素。以这个情节的修改来看,张恨水在重述白蛇传故事的过程中,基本上还是沿袭了故事传统的逻辑线索,总体上接受了神与人的二元结构,只是出于细节考虑才作出个别修改。主体情节仍沿袭传统的游湖借伞、结亲、苏州开店、端午惊变、水漫金山、收白和托孤、救白等基本内容,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张恨水作为一个熟悉普通民众审美需求的作家的艺术品格,尊重通俗,尊重传统,不随意改动已有的故事结构;另一方面,追求细节的生动性,是张恨水重述传统故事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口头传播的生动性在于讲述者绘形绘声的情节讲述,当然也要求情节本身的生动,但并非所有细节都如此,这与讲述者的兴趣和才艺有关,也与听众的现场反应有关,而且故事线索上的大情节才是讲述者和听众关注的重点。张恨水在重述中,将细节处理作为改编的基本思路,西湖清明相遇的对话,苏州开店的前后安排,端午前后法海与许仙的交往、白素贞力救许仙的艰辛等,都写得生动细致,兴味盎然。一个重要的手法是,除了承继《白蛇传》传统的情节,还要在这些情节之外以人物对话和叙述者身份给予丰富、补充,点缀在原有情节之上,于是书面媒介的特点显现出来,细腻、生动,人物与情节都充满艺术的想象力。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一些学者还以考源方式结集出版了中国历代以多种媒介形态存在的白蛇传故事异文。非常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白蛇故事的书面重述和戏剧表演实践不只是作家的某种创作愿望和艺术才华的表达,而且也是知识界理论界的一种认识,国家意识形态也参与其中,作家创作在理论界的争鸣中寻找写作的基础,建立起重述的大原则:继承传统,现实性改编。

同一时期,在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出现了7部改编自白蛇故事的电影,其中2部黄梅戏电影中有一部是大陆拍摄的,与戏剧的政治化传播相一致。这些电影的在二十多年间陆续拍制、放映,而且在几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得到电影媒介的传播,其共性因素应该是主导的,也就是说,白蛇故事内在的人性力量与感恩重情的世俗价值以及较好地适应于电影媒介的情节,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导演选中白蛇故事的共性因素,这些传播,在电影技术趋于成熟的时期逐渐推广,进一步表明白蛇故事与电影媒介之间的某种契合性关系,对于扩展白蛇故事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态、增强其现代艺术的生命力,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近三十年以来,电视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和极大普及,这对于有着丰富电影实践的白蛇故事而言,意味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又一次将其推向社

68

会大众。电视剧作为一种新艺术形态,依存于极具渗透力的传播媒介电视网络之上,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大陆相继拍摄了6部电视剧,而且夏祖辉导演的港台合作完成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在近十多年来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和久播数年的传播佳绩,就2007年而言,《白蛇传》平均收视率为3.35%,单集最高5.49%,平均收视份额9.54%(央视收视中心调查数据),这可以说是白蛇故事在电视传播中的成功典范,一定程度上,当代中国对白蛇故事的传承与记忆都被融入到《新白娘子传奇》之中,而赵雅芝饰演的白娘子也以其温柔、贤良、漂亮而成为中国家庭女性的象征。同一时期出现的三部电影,一部是京剧版,一部是舞台剧,一部是英国拍摄的,尽管也对白蛇故事的传播产生影响,但基本上被电视剧传播所取代。

这一时期的书面传播较少,但其探索性却不容忽视。除了记录式的书面传播(如孙蓉蓉编写的《白蛇传》①),香港作家李碧华创作小说的《青蛇》②和大陆作家李锐夫妇合写的白蛇传重述小说《人间》③,都有着巨大的传播意义和建构价值。《青蛇》反笔而出,将副角青蛇转入故事中心,以消解经典的视角拓展了白蛇传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类作品还包括《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金瓶梅》与《水浒传》)及《霸王别姬》(昆曲老本《千金记》)等,女性主义对故事的探索性表达得到充分显现。这在当代思潮多元并生的背景下,对于白蛇故事的新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人间》有着另一种传播意义,它是在全球化的重述神话行动中得以孕育而生的,是全球性的大型国际图书合作项目“重述神话”书系的子项目,正如李锐所言:本来他打算写的不是白蛇传,而是后羿射日的故事,但后来却和作家叶兆言重述的《后羿》有了冲突,最后就选择了白蛇传。李锐夫妇大胆想象,最终让呈现出的《人间》与以往大家所了解的《白蛇传》有很大不同,小说中为人类作出牺牲并被人类从正统典籍中驱逐的英雄———白蛇,将她的血放出来救了法海和千千万万自私而愚昧的村民后,却被村民们和法海逼得当众自杀,青蛇则惨死在自己舍命相救的情郎“范巨卿”的刀下;法海这个角色被彻底颠覆。《人间》所诠释的神话,并非一个爱情故事所能承载,更重要的是藏在其背后的深意,即因为身份不同,白蛇在人间所遭遇的生存危机。尤其是小说中,“法海手札”的出现成为故事“真实性”的依据,也成为叙述的推动力,法海成了一个大彻大悟的悲剧式人物。除了建构性价值,最为重要的是,全球化传播将《人间》运作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出版发行系统之中,世界性的合作传播对白蛇故事的深远传承还将起到重要作用。

《白蛇传》在现代文化的书面媒介中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与发掘,其传播主体、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是现代传播媒介给予《白蛇传》从内容到影响多个层次的有力推动,白蛇传的民间传承被上升到精英传承和民族国家传承的主流层面,民间传承的口头线索从此得到主流传承的书面线索的补充和强化,一定意义上主流传承成了白蛇传故事的传承主线,口头线索被掩盖起来。另外,在现代文化的传播体系里白蛇故事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书面媒介传播在现代性维度上重新建构了白蛇传故事。2005年6月,“白蛇传传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蛇故事传统以国家意识形态的方式得到保护与传承,这是一种全新的故事传承机制,对于其他媒介的传承提供一个相对经典的文本制度,尊重与重述,将成为此后《白蛇传》传播与传承的基本趋势。

[责任编辑]蒋明智

78

①②③孙蓉蓉:《白蛇传》,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李碧华:《青蛇》,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版。李 锐:《人间》,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视频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传播与整合

视频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传播与整合 2007年,中国视频广告出现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广告主数量、投放费用,还是广告互动效果都较之以往有快速提升。展望刚刚到来的2008年,视频广告的投放量增长将不可避免。艾瑞预计2008年中国视频广告(仅指以网络视频为载体的贴片广告等形式)收入将达到4.8亿元。与此相对应,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将增至2.4亿人,超过85%的中国网民将成为视频广告的受众。视频广告所具备的优于电视广告和传统网络广告的潜质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网络视频成为新营销载体 内容与互动优于电视广告——电视广告推送式的播放方式对网络视频用户的影响力在逐步降低。而网络视频所具有的随时点播和下载播放的优势以及多样的互动方式正好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根据艾瑞2007年5月的调研数据,63.3%的用户认为网络视频节目的丰富性优于电视。而且,网络媒体广告对受众产生的印象和电视广告只有1.9个百分点的差距。除此以外,广告主选择视频广告的原因在于该类广告在制作发布成本、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形式多样性等方面都远远高于电视广告。视频广告正在开拓电视广告之外一块新市场。 形式与效果好于传统网络广告——视频广告作为新的广告形式正在通过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随着中国宽带服务的普及,网络已经不在成为该广告推广的门槛。视频广告所承载的信息量、信息展现方式以及互动效果等指标均优于普通网络广告。而且视频广告在品牌记忆度、购买率和忠诚度等指标上相对传统网络广告也有大幅度提升。 国内视频网站已经开始将访问量变现 07年中国网络视频网站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视频广告收入的放量增长成为其主要推动力。目前网络视频运营商主要分为六类:门户类、视频分享类、电视机构类、在线影视类、视频搜索类以及P2P流媒体类,其中P2P流媒体和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广告收入增长最为迅速,主流P2P流媒体运营商广告收入均以突破千万人民币,而视频分享网站在经历了用户积累及用户体验的培养阶段以后,在07年下半年也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广告销售团队。随着视频网站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视频网站受众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未来的视频广告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 08年将进入视频营销元年。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及白娘子人物分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及白娘子人物分析 【内容摘要】白蛇故事家喻户晓,白娘子艺术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围绕对《白蛇记》(唐传奇)、《西湖三塔记》(《清平山堂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及清代方成培编撰《雷峰塔传奇》等白蛇故事的分析,探讨白蛇故事形成演变和对不同时期白娘子艺术形象作了粗浅的分析。 白蛇传故事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大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主要人物白娘子从一个故意害人的蛇妖形象发展成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人性在同理、礼的对立中,不断获得肯定,走向解放。 【关键词】白蛇传演变人物形象 《白蛇传》故事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唐传奇出现白蛇形象雏形以降,经过历代民间文学、曲艺创作的不断完善,至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已成功塑造了一位有情有义、追求爱情并献身爱情的完美艺术形象。它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民间神话故事。“像折光镜一样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告诉人们正义者是不应该被镇压的”深刻主题。 一、白蛇传的故事演变 在唐人传奇《白蛇记》里,多少可以看出《白蛇传》故事的最初胚胎。这篇神话小说记叙了一位姓李的公子,与白衣少妇“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最后化为一股血水,原来少妇为“蛇妖”所变。 比起《白蛇记》来,《白蛇传》故事与《西湖三塔记》(见《清平山堂话本》),似乎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话本中记叙南宋临安府人士奚宣赞,清明游西湖时,将迷途女孩白卯奴带回家。白的黑衣祖母来寻找,奚送她们回家,白的母亲白衣妇许身酬谢,同宿半月,白衣妇渐厌,欲取食其心,女孩白卯奴求情放了奚。第二年清明,奚又被捉回白衣妇家,女孩又为他求情并救了他。奚回家报告叔父奚真人,奚真人用道法捉此三妇。原来,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奚真人化缘,造三石塔,将三妖镇于西湖中。有外国研究者认为:“这个极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姓名:刘一川班级:08级一班学号:200818140119 科目:名记者研究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例如网络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己成为网络舆论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是民意表达和舆论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在这网络舆论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需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措施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调控 前言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发,激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聚合和流动,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推动了民意与决策层的积极互动。但是,频涌的网络舆论中仍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对大多数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如“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最牛团长夫人案”“女检察长豪车案”等。制定与实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调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媒体及其舆论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除了采用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便携性”、“时效性”、“多媒体”、“超链接”、“全球化”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这样一些特点,即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渠道多样化;传播行为更具主动

性、交互性、异步性等。 (二)新媒体的范畴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的,且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 第二类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成为了最具想象力的新媒体。手机电视,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报纸等都是典型的融合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第三类是互联网和手机完美融合的新兴媒体。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允许使用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或想法用短信,彩信或者视频等形式发到网络上。局限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借此,个人化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实现社会化共享。其中,微博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融合最出色的新兴媒体之一。 (三)舆论定义和特征 广义的概念来说舆论是一种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形成的舆论。舆论的特征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既定

新媒体视野下共青团工作的应对与创新

新媒体视野下共青团工作的应对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9-04-24T16:09:39.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邵高权[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悄来临。 浙江杭报金都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悄来临。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深化,新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下的大数据环境业已成熟,这对于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借助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各个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国企共青团工作应该正视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积极进行信息化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共青团;工作应对;创新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微时代已悄然来临。微媒体不仅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共青团工作主要落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信息化时代的时代特征,对国企共青团工作的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新时期的国企共青团工作有新的特点和新的规律,只有主动跟随时代步伐,融入改革创新大潮,才能切实提高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持共青团事业的永久活力。 1国企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青年群体新需求拓展了共青团的工作领域。当代青年比较注重自主选择,在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个人追求上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就必须改变内容单调、形式固化的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不断拓展新领域,争取新资源,取得新突破。二是企业改革新形势改变了共青团的外部环境。在组织架构上,因企业精简机构和人员,导致出现团组织办公合署化、团干部工作兼职化、团员队伍数量萎缩化趋势;在职能定位上,在企业日益注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共青团工作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需要团组织打破“就团论团”的桎梏,在服务生产经营、助力改革发展上更好地迎合企业要求;在工作机制上,在企业定员定岗和规范管理的情况下,共青团工作的经费来源和参与人数受限,亟待改变以往追求规模效应、统一行动,重形式而轻实效的工作方式。三是时代发展新变化冲击着共青团的凝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同现实社会一起全面介入青年生活。越来越多的青年借助新媒体获取传递信息,进行人际交往,寻找群体归属感,团组织凝聚发动青年的能力受到冲击。同时,在企业中不断涌现的自组织青年群体,凭借多元、开放、自主的特点,对青年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2国企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工作方法缺乏现代性 除去思想挂念上的陈旧之外,这种模式化、陈旧的弊端还体现在国企共青团工作方法上对现代性元素吸收的不足。在具体开展共青团工作时,主要的工作方式还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授和灌输为主,而对目前较为流行的青年微论坛、网上交流平台的建立以及共青团官方宣传渠道的打通等工作还很少涉及。所谓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行为,这种工作方法现代性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政治观念陈旧的一种外在表现。 2.2国企团组织的凝聚力减弱 新时期,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和青年主体意识的增强,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团组织如何提高凝聚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当前国企共青团活动偏少,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导致团员青年与团组织脱钩,企业团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减弱。共青团组织只有不断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竭诚服务青年,才能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2.3国企团干部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国企团干部多数身兼数职,面对繁杂的工作难以做到合理调配,无法明确不同工作中的重点,对于工作的轻重缓急把握不好方向,造成团组织工作的滞后。同时,由于企业对此不够重视,造成团组织的工作较为被动,团员干部缺乏创新进取的精神,缺少务实吃苦的观念。 3共青团工作的改进措施 3.1创新开放共青团管理模式,构建组织新体系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冲击,团组织必须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包容的组织体系。在基层团组织中建立健全共青团协作区,联合开展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相关资源,促进基层团组织的优势互补和工作互融。用活新媒体,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用活用好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健全完善团组织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载体,使之成为联系组织、教育引导、服务维护青年的重要手臂。准确把握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的趋势,主动做好联系、服务、引导青年自组织的有关工作,努力把自组织吸引到团的周围,纳入企业的有效监管,并有序组建由共青团主导的各类青年协会,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 3.2创新共青团工作机制 共青团在基层组织设置上要敢于创新,根据企业团员的分布特点、劳动时间、活动空间、兴趣爱好等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团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团的工作要定位在“向 8 小时以内渗透,向 8 小时以外延伸”,个别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团组织独家“经营”为多家“联营”,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3.3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时尚性 时尚性特征的增强最根本上还是根据工作对象的青年化特征决定的。由于当前国企员工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接受习惯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过于老套,对于当前工作对象而言,是一种落后的工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工作对象之间的畅通交流,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必须要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时尚性,在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的层面上更好地与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现状进行对接,实现共青团工作的事半功倍。 3.4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团的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成长的岗位。共青团组织能否运行良好,既取决于团委负责人的能力,也取决于团干队伍的整体状态和素质。国企共青团组织必须进一步科学制定干部选拔方式、配备方式、培养方式,把大批思想好、能力强、素质全面、积极性高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共青团组织的岗位上来,接受锻炼、经受考验。

浅析浙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杭州文化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衍生文学为例

浅析浙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以杭州文化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衍生文学为例 摘要:本文以杭州文化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衍生文学为例,对浙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对杭州文化进行了解,同时,对白蛇传衍生文学进行传承。此外,杭州文化的文化蕴藏比较丰富,在现实情况中,凝聚着劳动人民生活与意识形态的变化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地少数民情风俗文化,这对于发扬杭州文化,具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杭州文化;民间传说;衍生文学 导语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研究,笔者认为,杭州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整体中的重要部分,已经成为了中国浙江文化的重要代表,这也能间接的印证杭州文化的地位。而在杭州文化中,白蛇传则是其重要的部分之一,对其进行研究,能够较好的对浙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进行明确①。 一、古代溯源 杭州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由于杭州地区的文风鼎盛,才子佳人大多汇集于此,因此,杭州的民间文学,无论是歌谣还是神话,亦或是传说、故事等,门类较为繁多,在内容上也十分的丰富。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明确浙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杭州文化的背景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已有8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杭州最初的名称为“禹杭”,曾用名有“余杭”、“钱唐”、“钱塘”、“临安”等,历史上先后在五代吴越国和南宋时期成为都城。隋朝开皇九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元代初年,来过杭州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杭州为“世界上最为美丽华贵的天城”。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杭州一直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 ①黄永林.论民间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白蛇传的故事(描述4则)完美版

《白蛇传的故事》 白蛇传的故事(一): 白蛇传的故事传说 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样回事?人怎样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先,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但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先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十分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最后打听到原先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但是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但是法海,之后,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齐,再也不分离了。 白蛇传的故事(二): 白蛇传故事的来龙去脉 剧情梗概

新媒体视野下梅州客家童谣的传播与推广

新媒体视野下梅州客家童谣的传播与推广 千百年来,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梅州客家童谣口口相传,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成长,成为他们记忆中熟悉的乡音。梅州客家童谣作为一种极具童趣和乡土气息的语言形式,其内容极度生活化,表达极具口语化,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梅州客家童谣的的传播与推广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和困难。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成为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视野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客家童谣进行传播与推广是亟待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梅州客家童谣的现状 梅州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庞大民系共同体,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讲求团结互助、敬老尊贤、文明礼貌、知书达理,这不仅反映在客家的民居建筑、礼仪风俗上,也是客家童谣的诞生背景,这使千百年来梅州客家童谣可以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而现如今,越来越少的梅州客家人能够完整地把客家童谣教给自己的孩子,更别说在孩童中能够口口传唱,客家童谣随着人们生活习俗和教育娱乐方式的改变,生存现状变得不容乐观。因此,对梅州客家童谣的创新传播与推广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对客家文化的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客家精神的传承。 二、客家童谣的新媒体运用和推广 (一)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新媒体技术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是手段的先进性,主要指新媒体技术可以为为客家童谣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服务,让客家童谣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不再只是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其次是受众的广泛性,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庞大的接收传播群体是新媒体传播特有的优势。最后是观赏的互动性,在新媒体

“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第21卷 第1期 2009年1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121 No.01Jan 12009□文学?文化研究 “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郭娟娟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摘 要] 白蛇传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故事,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白蛇传》故事中蕴涵了大量的重要文化信息。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对白蛇传中的核心文化符号进行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对白蛇传文化的故事演绎模式、空间传播与纵向流传及其文化功能进行解读。 [关键词] 白蛇传;白蛇;文化形态;符号;文化传播;文化功能 [作者简介] 郭娟娟(1983-),女,安徽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 一、引 言 《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深深植根于民间文化土壤中,有着悠久的发展史。白蛇传文化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民间传说故事,之与相关的戏剧、影视、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白蛇传》故事中蕴涵了大量的重要文化信息,“从上古洪水神话 到魏晋志怪小说,都能找到白蛇传传说中的众多文化符号。这印证了白蛇传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民间根深蒂固”。 [1]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白蛇传》的研究颇为丰富,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关于白蛇故事的演变发展,如张弘的《〈白蛇传〉的演变与发展》,龙永干的《白蛇传故事流变及近作刍议》,王立、刘莹莹的《试论白蛇传故事的嬗变》,陈毅勤的《文艺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再论〈白蛇传〉故事的演变》等;或是从白蛇传故事探讨女性地位及观念的嬗变,如段湘怀的《试论白蛇传说演变过程中的女性观念嬗变》,罗戎平的《白蛇传:从蛇图腾到具有反叛力的女性话语》等;也有从民俗观念出发探讨白蛇形象演变的文化内涵,如王澄霞的《〈白蛇传〉的文化内涵和白娘子形象的现代阐释》,中田妙叶的《论白娘子形象及其流变》,张静静的《白蛇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内涵》等等。 总的来看,至今白蛇传文化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起步和摸索阶段。尽管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和利用,但研究文献的数量较为有限,绝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白蛇传》故事本身,偏重于从纯粹文学的层面来进行研究,且多数观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与整体上的探讨。白蛇传作为一种文化事像,学术界还未有人从人类学的视角从整体上对白蛇传文化进行探讨。本文尝试对白蛇传的文化呈现形态、典型文化符号、文本演绎模式、文化传承形式与文化传播方式及其文化功能进行解读,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二、白蛇传文化的呈现形态 白蛇传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是民间传说故事,之与相关的戏剧、影视、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作为四大传说故事之一,白蛇传文化的最早形态便是传说文本。到近现代,以白蛇传故事传说为原始题材进行改编创作的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电影、电视、戏剧等传媒艺术大放异彩,故事发生地也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湖、断桥、雷峰塔等的相关美景……白蛇传文化的内涵开始真正丰富和发展起来。 (一)《白蛇传》文本的演变 关于《白蛇传》故事演变发展的文本,早在唐人谷神子《博异志》中就有一篇名为《李璜》的短篇,真正《白蛇传》的雏形是明人洪的《西湖三塔记》,这是一部宋元话本。据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雷峰塔……俗称王妃塔。俗传湖中有白蛇、青 鱼两怪,镇压塔下”。[2](P137)它写宋孝宗淳熙年间,奚宣赞与白蛇精变化的白衣妇人结婚,后又几被其所害,幸得奚真人相救, 三妖被镇于西湖三塔下。到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传的故事开始真正丰富,有了游湖借伞、订盟赠银、庭讯发配、赠符逐道等情节,同时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白娘子、许仙等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很突出。白 — 711—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研究·融合与发展38 无论身处各行各业,新闻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媒体人参与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亲民。面对这个新媒体当家作主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关于新媒体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它主要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互联网渠道,将资讯信息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报刊、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分散传播,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强烈需求。由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和设备的普及以及发展,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而言,新媒体传播更加数字化、高端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了解新闻并且分享新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获取信息不再趋于集中报刊书籍,难以有大量空闲时间专注于电视新闻。在这样的一个高速消费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就能够使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及认可。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更多样化的趣味性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传统书籍已经从实物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迎合了时代需求,提高了互动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传播实效性 一则新闻想要进行传播,传统的渠道就是电视和书籍报刊。书籍和报刊往往是报道的前一天的内容,甚至是更长时间之前发生的社会形态,有效时间内受众看到新闻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其时效性差强人意。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标志性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操作系统,操控界面逐渐趋向人性化,为媒体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迎合时代及公众对媒体服务方式的需求。 2.2新闻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互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众群体不再是单向地接收讯息,而是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想法,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所欠缺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形式得以突破,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评论区里,人们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自由发挥个性话语权,在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直接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可以说新闻传播从高高在上的分享者,成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的桥梁,变得更加亲民。 2.3传播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之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七点准时开始,那么人们想要从中获得讯息,就必须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去关注电视台的播出。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难有固定的闲散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摘 要:当今社会,受到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人类已经身处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用户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变成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互动中。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8-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1d840651.html,ki.11-4653/n.2017.12.007 文/丁理

新媒体视野下共青团工作的应对与创新

新媒体视野下共青团工作的应对与创新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悄来临。 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深化,新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下的大数据环境业已 成熟,这对于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借助新媒体时 代下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各个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国企共青团工作应该正视自身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积极进行信息化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共青团;工作应对;创新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微时代已悄然来临。微媒体不仅渗透 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共青团工作主要落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本文通 过分析当前信息化时代的时代特征,对国企共青团工作的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 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新时期的国企共青团工作有新的特点和新的规律, 只有主动跟随时代步伐,融入改革创新大潮,才能切实提高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持共青团事业的永久活力。 1国企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青年群体新需求拓展了共青团的工作领域。当代青年比较注重自主选择,在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个人追求上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就必须改变内容单调、形式固化的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不断拓展新领域,争取 新资源,取得新突破。二是企业改革新形势改变了共青团的外部环境。在组织架 构上,因企业精简机构和人员,导致出现团组织办公合署化、团干部工作兼职化、团员队伍数量萎缩化趋势;在职能定位上,在企业日益注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 共青团工作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需要团组织打破“就团论团”的桎梏,在服务 生产经营、助力改革发展上更好地迎合企业要求;在工作机制上,在企业定员定 岗和规范管理的情况下,共青团工作的经费来源和参与人数受限,亟待改变以往 追求规模效应、统一行动,重形式而轻实效的工作方式。三是时代发展新变化冲 击着共青团的凝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同现实社 会一起全面介入青年生活。越来越多的青年借助新媒体获取传递信息,进行人际 交往,寻找群体归属感,团组织凝聚发动青年的能力受到冲击。同时,在企业中 不断涌现的自组织青年群体,凭借多元、开放、自主的特点,对青年的影响力不 断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2国企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工作方法缺乏现代性 除去思想挂念上的陈旧之外,这种模式化、陈旧的弊端还体现在国企共青团 工作方法上对现代性元素吸收的不足。在具体开展共青团工作时,主要的工作方 式还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授和灌输为主,而对目前较为流行的青年微论坛、网上交流平台的建立以及共青团官方宣传渠道的打通等工作还很少涉及。所谓有 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行为,这种工作方法现代性的缺失在很大程 度上是思想政治观念陈旧的一种外在表现。 2.2国企团组织的凝聚力减弱 新时期,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和青年主体意识的增强,青年对共青团组 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团组织如何提高凝聚力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然而,当前国企共青团活动偏少,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团员青年积极 参与,导致团员青年与团组织脱钩,企业团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减弱。共青团

“白蛇传”的民间叙事及艺术多样化表现

“白蛇传”的民间叙事及艺术多样化表现 “白蛇传”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合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白蛇传故事, 优美又神秘,其爱情文本和叙事立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故 事形成到传播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民间性,蕴含深刻的民俗文化隐喻。 八百多年来,经过历代文人的修改、润色,它已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在故事的传播过程当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口头传统,民间美术的丰富表达方式也为其增添了无穷生命力。文章共分这 四个章节,以剖析白蛇传故事的产生、原型和流变为索引,分层揭示故事蕴含的深层文化渊源,最后以民间艺术的丰富表现探究白蛇传的民 俗背景和文艺价值。文章首先阐述白蛇传内含的图腾文化与民间信仰,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蛇图腾产生的原因、蛇图腾崇拜在中国文化 史上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民间信仰中蛇的形象和作用进行梳理、分析。第二章叙述白蛇传故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语境中经历了怎样 的发育、流变,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论述提供背景支撑。文章第三章 分析白蛇传故事传播的文化生态,即对其“民间性”进行深入探讨。 本章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剖析白蛇传故事的母题和原型,这有利于从纷繁复杂的白蛇传异文中找到故事“民间性”的根源所在;第二部分阐述白蛇传故事与端阳节等民俗的内在联系,此为佐证故事“民间性”的外在表现。第四章作为文章重点,从审美特征和文化心 理等方面欣赏“白蛇传”母题下的各形态的民间艺术表达。本章节选取了白蛇传故事渗入最多的四种民间艺术体裁,即年画、剪纸、皮影

以及民间戏曲,并对其分别进行艺术表现和文化隐喻的审美分析。近年来,学者们对“白蛇传”的研究颇丰,但多集中在故事的演变流程、人物形象等层面的讨论,少有人从民艺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审美分析。笔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尝试从民艺学的视角重新解读白蛇传,希望 通过对故事的多维度研究,找寻其历史文化隐喻的终极价值指向,透 视其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散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以期对于白蛇传故事的艺术构架起到补充作用。

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快速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容小觑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主体,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企业,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尽快适应新媒体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使其成为企业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的最新武器,如何主动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危机应对,使其成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维护企业声誉的有力推手,这些都成为企业宣称工作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近年来,随着博客、微博、论坛、SNS网站等新媒体开放平台的出现,单向静态的、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Web1.0时代正在被分享式、用户主动参与内容构建的Web2.0时代所取代,原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每个人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新媒体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同样也体现在宣传工作中。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在新媒体时代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他也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形势下对新媒体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同样,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企业宣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提交的一份商业计划。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一词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总体来看,新媒体有如下几点特点: 1、互动性 这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不管讨厌或者喜欢,无从表达对信息的看法。但是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互相转变身份角色,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实时性 新媒体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条新闻几秒钟就可以传遍整个世界。同时也具有实时更新的功能,重大事件发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连续滚动报道,两三分钟就可以更新一次。其中,微博、博客的新闻报道可以实现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真正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诉求。 3、大容量 新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这些信息包括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信息,专家评述及广大公众的意见反馈等,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报刊的容量有限,广播及电视的信息传递时间短暂,新媒体却可以依靠海量的信息容量和无时间限制的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白蛇传的故事(描述4则)

白蛇传的故事 白蛇传的故事(一): 白蛇传的故事传说 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样回事?人怎样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先,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但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先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十分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最后打听到原先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但是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但是法海,之后,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齐,再也不分离了。 白蛇传的故事(二): 白蛇传故事的来龙去脉 剧情梗概 ——天上人间,悲欢离合 白素贞是修炼千年的蛇妖,一心修炼只为成仙。前往宝芝堂学徒的书生许仙,遇到大胡子刀客八两。两人误入人妖仙三界之间的“半步多”,与急于积累功德成仙的白素贞、小青姐妹和捉妖和尚法海不期而遇。

新媒体视野下国际关系治理

新媒体视野下国际关系治理 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出发,通过介绍国际关系治理的发展历程,从信息源、传播途径以及传播范围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为我国国际关系治理带来的机遇,针对国际关系对新媒体提出的挑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从不同角度为新媒体视野下的国际关系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标签:新媒体;传播;国际关系;治理 “新媒体”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计划的说明,首次提出了new media(“新媒体”)一词。其借助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媒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渠道,一改传统信息传播的基本形态与传播模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 一、国际关系治理的发展历程 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个国家、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1815年建立维也纳体系之后,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治理才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定期外交会晤等处理国际争端的方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各国关系治理才翻开国家的单一治理和全球治理齐头并进的新一页,但其中也存在弊端,如国家单一治理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全球治理过分依赖前者。 二、新媒体给国际关系治理带来的机遇 1. 新媒体为国际关系治理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新媒体承载的是信息,离开了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新媒体也就失去了生命之源。因此,新媒体想要在国际关系治理中立足,必须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丰富的内容。 因此,新媒体的基本任务是为国际关系治理提供信息。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国际关系中的任何信息都不需要依赖于其他国家媒体,因此,新媒体视野下的任何国家的声音和意图都能很直接并真实地进行传递,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也降低了信息被扭曲的可能性。 2. 新媒体为国际关系的治理扫清了信息传播障碍 新媒体的出现,不但便于国家制造信息和传播信息,更清除了以往停留在全球各国之间的时空界限和障碍,同时大大节约了国家之间的公共外交时间成本,

从那条白蛇说起-白蛇传赏析

从那条白蛇说起 最近实在太忙,我就不要多写别的了,且开门见山的说说吧。想要说些什么的直接缘起是上周看了电影《白蛇传说》,我不想就电影本身多说些什么,至于各界评论诸如黄圣依没有五官表情、阿Sa搔首弄姿、片子风尘味太重云云,我不想多做深入的评论。只是勾起了对白蛇故事的一些记忆,就随意地谈谈吧。 白蛇传说由来已久,各种版本的故事中以冯梦龙《警世恒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给我的印象尤深。大体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也有赖于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广泛传播。我不想给故事增加那么多的插曲,多出各种的结局。所以我就不讨论许士林的部分了。 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最浪漫的情节莫过于断桥的相遇。西湖的美景,伞下的爱情,烟雨朦胧的邂逅,这个爱情故事的起源该是有多么地浪漫!这是独一无二的开头,梁祝、董永、牛郎以及之前之后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都比不上。可是太罗曼的开头并不预示真善美的结局,法海横空出世,硬是拆散了这对所谓的“人妖之恋”。故事以悲剧收尾,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至于许仙有没有出家,许士林后来有没有祭塔,一家人是否得以团圆都不重要。故事说到白娘子被镇压就已经是最终的结局,不管观众愿不愿意看到。 我们流传的传统爱情故事多以悲剧收束:牛郎织女一年一面长期分离;董永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其中《天仙配》说七仙女被剔除仙

骨才得以与董永厮守;即使梁祝化蝶,也还是不能相守于人类的世界。老百姓喜欢这样的故事,后来也会给它们加上一个看上去圆满的结局,但需要知道,这些爱情故事的悲剧本质是遮不住的。然而悲剧却始终无法撼动它们的美丽,相反,正是这悲剧,让爱情感动天地。 不妨细看这些故事,牛郎织女与董永七仙女类似,悲剧是缘于人神之恋。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这个故事始于一千四百年前,它的悲剧原因就在于自由恋爱。如果这时再来说白蛇你就会发现,它的悲剧几乎是注定的。在人人、人神间自由恋爱都以悲剧收尾时,人妖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一起的。这是很大的一个悲剧诱因。妖,即使是一只好妖,人们也不会允许人和动物谈恋爱的,这是莫大的乱伦。我们无法也不必去苛责是不是白蛇害了许仙,破坏了人伦,爱情这个东西,分不来也分不了太多的彼此。自始至终他们双双都没有放弃对伟大爱情的追求,这便是爱情的力量,也是这些故事们所以为人们所流传、所歌颂的原因。 但白娘子与其他故事大为不同的,是那场水漫金山。这无疑是一次灾难,即使是出于对伟大爱情的坚守与维护,所有以无辜人受害为代价的手段都必须得以惩罚。白蛇因此被监禁,这是最直接的缘由。如果说她们的爱情故事不被某些人同情,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电影可以以极尽恢弘的场景构筑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这就表现白素贞“妖”的一面。其他爱情给故事当然不具备发生这样情节的条件,以危险的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白蛇的故事也近乎于必然地成为了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