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pdf

河北省2020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pdf
河北省2020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pdf

河北省2020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认为“人之性恶”,需要外

力教化。这反映出当时A. 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 B. 儒家民本思想得以发展C. 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D.

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

2.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文臣俯首的权力机

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A. 提高政府

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

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

3.宋代的士大夫们允许自家女儿、儿媳改嫁,还为其他妇女的再嫁提供方便。王安石因其子王雾精

神失常,替儿媳庞氏择婿而嫁;范仲淹作主将守寡的儿媳嫁给自己门生王陶;还办义庄为再嫁妇女提供资金。这反映了当时A .婚姻自主较普遍 B

.理学影响力有限C .对外贸易较发达

D

.市民阶层的扩大4. 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

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A. 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

B.

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 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5.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

成……“见让位于袁,

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 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

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 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

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

6. 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

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A. 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 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 “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7. 为研究“七七事变”的历史真相,某学者搜集的资料中最有可能被质疑的是

A. 事变制造者留下的日记

B. 日本媒体当时传播的照片

C. 镇守宛平城将士的回忆

D. 日本政府新近解密的档案

8.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

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

毛泽东的该主张

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9.下表为“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由此可知

1926年6月1927年6月省份

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广东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4120 0.4 2502600 27.3 江西1153 0.1 382617 4.2 A. 江西农民土地革命的积极性整体较低B. 湖南湖北两省农村社会矛盾最为尖锐C. 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D. “工农武装割据”促使全国农民运动高涨10.《民主新论》的作者萨托利曾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社会中的“人民权力作为一种越来越不可抗拒的力量发挥着作用,因为只要民众认可的就能变成法律,他们行使这种蛮横人性、没有限制的权力则不受任何限制。”关于古希腊民主,作者A. 认为其衰落有必然性 B. 肯定权力运用的方式C. 强调掌权人数的多寡 D. 揭露了掌权者的野心

11.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政府话动基本限

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

A. 圣西门

B. 马克思

C. 凯恩斯

D. 亚当斯密

12.1986年11月,法国“私有化法案”正式付诸实施,到1988年,就已有12个集团和32家企业

完成私有化,占计划的40%。这次私有化浪潮的指导思想是

A.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重商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 (本题2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

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

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6分)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8分)

14.(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的美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一:在1860年以后的半个世纪内,铁路扩展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作适当的估计。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国内的运输事业,主要也就是铁道事业。铁路促进了

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殖民事业。在许多地区铁路首先通过了无人居住的地带……“南北战争”对于铁

路产生了破坏性的和刺激性的影响。当南部的机车和其他设备都已经折旧磨损或是遭到破坏的时候,

战争促使北部去修建新的铁路。正是在战争进行的时期和一部分是出于战时的措施,才开始修筑第

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

——哈罗德·福克钠:《美国经济史》材料二:美国各地区的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美国人口普查局:《1890年第十一次人口普查中美国运输业务报告》材料三:

年代事件

1820 “铁路运动”进一步推动铁路运输的发展,特别是铁路出行

1830 第一辆卧铺车厢出现在美国

1850 铁路车厢标准尺寸确立

1860 弹簧、衬垫被首次提出应用到火车座椅以减轻震颤对人体的伤害

1880 “铁道脊柱”取代“创伤性神经衰弱”,形容铁道出行带来的损伤

——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1)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作为研究19世纪美国铁路发展的直接史料是,间接史料是。(4分)

(2)概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影响美国1860年代铁路建设的因素。(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评价美国19世纪的铁路发展?(6分)

(二)选做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宋代,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

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

相、文武百官等,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劾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

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臣,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

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选用台谏官有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

对台谏官实施监控,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央行政机构

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

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

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

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

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思潮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9分)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侯德榜(1890年-1974年),1921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

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 1933

年撰写《纯碱制造》一书,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深远影响。

20世纪30年代,领导建成

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南京铔厂,这个厂连同永利碱厂一起,奠定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基础,培养出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

“七七事变”后,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与

日本“合作”,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抗战。1938年,筹办四川碱厂。40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

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 50

年代,发明制作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

60年代大面积推广且实现了工业化,对我

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

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侯德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侯德榜

50年代发明的新工艺得到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

(7分)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A

6.C

7.B

8.B

9.C 10.A 11.D 12.C

13. (1)背景:①民族危机深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民族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民族意识觉醒。③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理论逐渐形成。(6分)

差异:梁启超重“文化”,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章太炎重“血统”,认为有汉

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4分)

目的: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章太炎则希望

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2)意义:①经历一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国,各类思潮和主义风行,文化理念呈现多元

化,“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

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2分)②“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

统治;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

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6分)

14.(1)直接史料的是:材料二;间接史料的是:材料一、三。

(2)①工农业发展/②西进运动/领土扩张/殖民事业③南北战争/内战

(3)①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空间,东南--中西;时间:初期发展缓慢,南北战争后发展迅速

②发展的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模仿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完善

③看待一个视角:交通运输业与美国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另一视角也要看到铁路出行对人体的伤

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技术改进

15.(1)特点:台谏趋于合流;监察权独立而强大;谏官选拔管理制度比较健全。(6分,每点2分)(2)作用:有效加强对官僚队伍的监督;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了理学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9分,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16.(1)因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制裁过于苛刻,放纵了德国

对《凡尔赛和约》的践踏;认为忍让就可以避免战争;认为不可能再发生残酷性战争,采取防御性

措施足以应对战争。

(2)积极影响: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

和平局面。

消极影响:30年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

使欧洲遭受法西斯德国的沉重打击。

17.(l)贡献:将所学西方先进的化工知识带回中国,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

效益;多次创新化工工艺,推动中国化工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抗战、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

化建设都作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发展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分) (2)原因:新中国成立,政局稳定;政府重视;工业化起步,农业发展需要;新工艺本

身先进,实用性强。(7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