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第三章--存货-习题解答

第三章存货习题解答

三、单项选择题

3.D。借:应付账款 8 000 [10 000×(1-20%)]

贷:财务费用 160 (8 000×2%)

银行存款 7 840 (8 000-160)

4.A、B。运输费×(1-7%)应计入商品采购成本。

5.200 000×(1-13%)+6 000+7 000=187 000

200 000×(1-10%)+6 000+7 000=193 000

6.B。原材料入账价值=1 000×1 600+6 000×(1-7%)+2 000+18 000=1 625 580。合理损耗不影响材料入账价值,仅减少原材料数量,提高单位成本=1 625 580/997=1 630.47元/吨。

7.不做。

8.A。18 000+3 060-1 500-200=19 36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1 060 (18 000+3 060) 贷:原材料 1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 060

借:原材料 200

[∵无专用发票,∴价税合一入账;若有专用发票,则借:原材料,借:应交税费—增(进)] 银行存款 1 500

营业外支出 19 36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1 060

9.C。10 000+900×(1-7%)+1 000=11 837

10.B。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185 000+415 000-300 000=300 000

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5 000)/(185 000+415 000)=-0.8333%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300 000-300 000×0.8333%=297 500 11.D。代销商品销售后,受托方按售价确认对委托方的债务。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委托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不做。

14.D。通过半成品库转,应在“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不通过半成品库直接转,应在“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生产成本”科目借方余额:在产品、半成品期末余额。

15.B。15 000+15 000×17%-800-11 200=5 550

16.B。(30 000-29 000)+x=0,x=-1 000

17.B。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金额即存货的账面价值=“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包装物—包装物摊销”科目贷方余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

18.题目错。

四、多项选择题

1.ABE。A在“委托代销商品”科目、B在“原材料”科目、E在“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科目核算。已销售未提货的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属于购货方的商品。

2.ABCD。资源税、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关税均为不可抵扣的价内税,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一般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抵扣的价外税,不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ABDE。A在“委托加工物资”科目、B在“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D在“生产成本”科目、E在“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工程物资是非流动资产。

4.BCDE。B:“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C:运入在途存货即“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运出在途存货即“发出商品”。D:“生产成本”、“委托加工物资”。E:“委托代销商品”。

5.AD。因为存货按实际成本入账,接受捐赠的存货按捐赠方的实际成本入账,所以选项为AD。

6.ACE。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不增加材料采购成本,只减少材料数量,提高单位成本。材料采购成本只包括材料入库前的费用,不包括材料入库后的费用,所以存货的储存保管费用记入“管理费用”。采购人员工资记入“管理费用”。

7.CD。C:“借:××费用,贷:原材料,贷: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与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同方向,附加调整,为发出材料超支差异。D:“借:原材料,贷:材料成本差异,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与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反方向,抵减调整,为购入材料节约差异。B:发出材料节约差异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或贷方红字登记:“借:××费用,借:材料成本差异,贷:原材料”,或:“借:××费用,贷:原材料,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材料成本差异”与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反方向,抵减调整,为发出材料节约差异。

8.ABC。A: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的发出、出借包装物的摊销。B:生产领用包装物的发出。C: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的发出、出租包装物的摊销。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

9.ABCDE。A:“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商品售价(指售价+销项税额)与进价的差额。C:月末,按已销商品含税进销差价,“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

10.ABCE。借入的包装物所有权不在借入企业,不是借入企业的存货。

11.AB。出租或出借包装物收到的押金来自负债,而不是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

12.BCDE。B:管理不善、原因不明的损失。C:责任赔款。D:意外损失。E:残料入库。

五、会计核算题

1.“在途材料”改为“在途物资”

2.(3)消费税为价内税,计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消费税

=15 000+3 000+组成计税价格×10%

组成计税价格=(15 000+3 000)/(1-10%)=20 000元

消费税=20 000×10%=2 000元

3.(1)4月4日按计划成本入库,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 80 800 (4 040×20)

贷:材料成本差异 800 (80 800-80 000)

材料采购 80 000

(2)4月21日按实际成本结算货款

借:材料采购 160 930 (160 000+1 000×93%)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 270 (27 200+1 000×7%)

贷:银行存款 188 200

(3)4月26日按计划成本入库,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 159 200 [(8 000-40)×20]

材料成本差异 1 730 (160 930-159 200)

贷:材料采购 160 930

(4)定额内损耗,减少入库材料数量,提高单位成本,不做账。

(5)4月30日材料发出

材料成本差异率=(-1 700-800+1 730)/(30 000+80 800+159 200)=-770/270 000=-0.285%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7 000×20×(-0.285%)=-399元

月末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770-(-399)=-371元

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30 000+80 800+159 200-7 000×20)-371=129 629元

借:生产成本 139 601

材料成本差异 399

贷:原材料 140 000

或:

借:生产成本 140 000

贷:原材料 140 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399

贷:生产成本 399

或:

借:生产成本 140 000

贷:原材料 140 000

借:生产成本399

贷:材料成本差异399

4.甲材料可变现净值=甲产品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加工成本

=820-30-300=490万元<账面价值500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甲材料”科目贷方余额:10万元乙产品有合同可变现净值=产品合同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1 000×1.2-240=960<账面价值1000万元,乙产品无合同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1 030-80=950<账面价值1000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科目贷方余额:40+50=90万元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无期初贷方余额,则存货跌价准备本期计提额为10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材料 10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90万元

5.(1)购入商品时

①按进价结算

借:在途物资 9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 000

贷:银行存款 1 053 000

②按含税售价入库,并结转商品含税进销差价

借:库存商品 1 350 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 450 000

在途物资 900 000

(2)销售商品时

①按含税售价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1 28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280 000

②按含税售价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280 000

贷:库存商品 1 280 000

(3)月末

①从主营业务收入中剔除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 185 982.91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5 982.91 (1 280 000/1.17×17%)②从主营业务成本中剔除含税进销差价

差价率=[(250 000-200 000)+(1 350 000-900 000)]/(250 000+1 350 000) =(50 000+450 000)/1 600 000=31.25%

本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1 280 000×31.25%=400 000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 4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月末结存商品进销差价=50 000+450 000-400 000=100 000元

月末结存商品实际成本=(250 000+1 350 000-1 280 000)-100 000=220 000元

6.见《…学习指导书》P38。

7.(1)按实际成本结算货款

借:材料采购 1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 200

贷:银行存款 187 200

(2)按计划成本入库,并结转成本差异

借:包装物—库存未用包装物 152 000 (800×190)

材料成本差异 8 000 (160 000-152 000)

贷:材料采购 160 000

(3)出租包装物

收押金

借:银行存款 57 000

贷:其他应付款 57 000 (300×190)

发出

借:包装物—出租包装物 57 000 (300×190)

贷:包装物—库存未用包装物 57 000

第一次使用时摊销包装物价值的5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8 500

贷: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28 500 (300×190×50%)

(4)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 15 000 (300×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2 820.51 (15 000/1.1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179.49 (15 000/1.17×17%)

(5)出借包装物。题目改为:一次摊销法。

收押金

借:银行存款 19 000

贷:其他应付款 19 000 (100×190)

摊销

借:销售费用 19 000 (100×190)

贷:包装物—库存未用包装物 19 000

(6)收回出借包装物

一次摊销法下,包装物退回形成的账外资产在备查薄中登记。

退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19 000

贷:银行存款 19 000

(7)收回出租包装物

报废30只,摊销包装物价值的5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550

贷: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2 550 (30×190×50%-300)

注销已报废包装物

借:原材料 300

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5 400 (30×190-300)

贷:包装物—出租包装物 5 700 (30×190)

收回270只入库

借: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 51 300 (270×190)

贷:包装物—出租包装物 51 300

退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57 000

贷:银行存款 57 000

(8)月末结转本月摊销包装物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注销包装物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销售费用 1 000 (100×190×8 000/152 000)

其他业务成本 300 [(30×190)×8 000/152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 300

8.若为小规模纳税企业:(2)、(4)见《…学习指导书》P40。

8.若为一般纳税企业:

(2)材料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 530

贷:原材料 9 000 (550×10+70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 530 (9 000×17%)

(4)批准处理:

借:原材料 500 [若有专用发票,则借:原材料,借:应交税费—增(进)] 营业外支出 5 935 (550×10×1.17-500)

其他应收款 1 228.5 (700×5×1.17×30%)

管理费用 2 866.5 (700×5×1.17×7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 530

教材练习题1、2、3解答见《…学习指导书》P41-43。

4.(1)2009年末:X=50 000-45 000=5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2)2010年末:5 000+X=75 000-67 000,X=3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3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 000

(2)2011年末:8 000+X=100 000-97 000,X=5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2)2012年末:3 000+X=0,X=-3 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3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3 000

补充练习:甲公司对存货按照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5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4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乙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

(3)库存材料丙因改变生产结构,导致无法使用,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1600元。全部2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 000元,每件一般售价为5 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补充练习解答.(1)库存商品甲

可变现净值=400-10=390万元,成本=3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应转回。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30

(2)库存商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30-25×40%=220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500×40%=200万元√,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90-25×60%=275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成本=500×60%=30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25

贷:存货跌价准备 25

(3)库存材料丙

可变现净值=110-5=105万元√,材料成本=12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15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

(4)库存材料丁,因为是为生产而持有的,所以应先确定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减值。

①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8×4 500×(1-10%)=32 400元√

有合同的A产品成本=20×1 600×8/10+8×2 000=41 600元

∴有合同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8×4 500×(1-10%)-8×2 000=16400元√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成本=20×1 600×(8/10)=25 600元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丁材料应计提跌价准备=25 600-164 00=9 200元。

②无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2×5 000×(1-10%)=9 0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成本=20×1 600×2/10+2×2 000=10 400元

∴无合同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5 000×(1-10%)-2×2 000=5 000元√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成本=20×1 600×(2/10)=6 4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应计提跌价准备=6 400-5 000=1 400元。

故丁材料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共计10 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10 6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