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运动会_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小小运动会_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小小运动会_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1

2

3

利用实物投影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自己样算出来的。

5、算出其他小朋友投沙包的个数,并排出名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或测验

(10分钟)

典型训练题:

1.圈一圈,算一算。

2.圈一圈,算一算。

3.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5+6=11 6+7=13 5+7=12

6+6=12 7+8=15 7+9=16

9+4=13 3+7=10 8+6=14

5

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节9加几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节9加几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又有爱说爱动的思维特点。因此,对于抽象知识的掌握不容易。不过由于前面学习了数的组成,只要教师学会运用直观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操作,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基于此,学习直观的教学方法很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卡片“9+()=10”,指定两名小学生回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与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 一。利用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即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分为3部分: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前两部分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为以下3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计算方法上,5、4、3、2加几的编排,不再呈现“凑十”的方法,而是将5、4、3、2加几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标准》要求,应该把培养计算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 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解决问题:用数学

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 做起。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该练好的基本功之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例如:“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 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 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将对进一步学习 其他计算方法打好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把“凑十法”作为教学重点进 行教授。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 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9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第18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是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小精灵聪聪得知你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他想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请拿出练习本做一做这几道题:计算。(全班做,请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6 42 87 +76 +88 +49 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掌握得非常好!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动物协会教给我们的任务。 2、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8页,我们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示统计图)根据图表中所给的信息,小精灵说了什么? 生: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分析:要求“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就是把爬行类376与两栖类284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生:列式算式:376+284。 3、对比分析:师:376+284与我们前面学的进位加法98+25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生: 376+284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98+25是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师: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

一数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一)教学设计

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一)教学设计 歙县城关小学吴萍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5。 教学目标:1、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 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H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导入 1、创设一(3)班运动会情境,然后利用卡片练习口算加法。 2、看图列式(运动会入场券上的看图题),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 2、看,学校门口的大红灯笼多漂亮啊,好像在欢迎我们呢!算一算,一共挂了有多少个? 二、探索新知:学习例5 1、理解图意 看,操场上啦啦队的小朋友参加了表演的多好啊,他们在为运动员加汕呢! 问: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②、问题是什么? ③、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连起來说一说。 ④、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2、解决问题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拨点。 ④、汇报: A、数出总人数。1、2、3、4、5 ............ 13、14、15, 一共15 人。 E、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來。 8+7 = 15 (人),一共有15 人。 C、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9+6 = 15 (人),一共有15 人。 ⑤、评一评。 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3、小结: ①、与学生一起回忆我们刚刚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使学生明白:把所有的合起来,求“一共”的就是用加法计算。 ②、问:解决问题是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三、巩练习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99页第1题。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的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的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入。 1、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看谁在这节课里的学习是最棒的,你们有信心比一比吗?生:有。 二、自主探索,寻求解答方法。 1、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了,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你们可以把观 察到的信息告诉大家,谁来说说。 生1:左边有6只兔子,右边有4只兔子。 师:你看得真准,还有谁来说说。 生2:有8只白兔,2只黑兔。 师:谁能够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题。 指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2=10。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讨论小结。) 出示第二幅图,请学生观察了解信息,师生试说题意:左边有2只熊,右边有5只熊,一共有几只熊? 师:和刚才那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是求一共有多少只? 师:对了,都是要求总数。那么要求一共是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吗?谁 能试一试呢? 学生列式计算后,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7(只)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是用加法来做的? (同学讨论后请几位学生回答。) 2、学习用减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什么?数数有多少只? 生:10只。 师:现在怎么样? 生:走了4只。 师:走了4只后,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几只兔子? (组织学生读题。) 师: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解答。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师:下面老师来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请几位学生试说说。) 老师带全体学生读题:一共有7只,右边有5只,那么左边有几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把原题改变一下后指导学生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9加几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学习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游戏用品。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五、学习过程 (一)精彩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认真不认真?,你们欢迎吗?(欢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那我们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师,好吗?好的,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我要先来考考小朋友。 1、猜数。8、15、18。(利用区间套,让学生体会数感) 2、10加几的加法。 10+2 10+9 10+6 7+10 3+lO 8+10 师:同学们,这些算式都是?(10加几等于十几。几加十等于十几。)那看看这些算式。 2+9+8 3+8+7 6+5+5 4+7+6 9+9+1师: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发现这些算式中有加数可以凑成10,然后10加几就等于十几)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对又快!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学习 1、观察主题图。(课件) 师:这就是我要带同学们参观的运动会场,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赛跑组有13名运动员,啦啦队有15人。 2、试着说说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离我们最近的3个同学,他们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原来是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的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接下去数)13数到9)从2依次数。(点数)(13、12……3、2、1)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9和4合起来是13。(4)13可以分成9和4。

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内容。课本P15~P17。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而本节课主要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一个重、难点。这节课也为例2的学习“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打好基础,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个位、十位满十都向前一位进1”。 根据《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本节课将实际的统计表与计算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的读表、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标准》中还提出“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本节课在教学时先估后算,并且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 进1”。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 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经验目标: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 迁移学习新知。 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意 识。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纠正学生在遇到连续进位往往容易遗漏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 在课堂的开始,谈话导入,与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珍奇动物,并且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让学生在统计表当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中国特有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共有多少种?”。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先估后算,并且交流自己不同的估法,估算结束后,进行计算的教学环节;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依照“个人尝试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展示计算成果”进行教学此环节,在全班展示计算结果时,先让学生充分的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生生互动,生提问题,生解答,在此环节解决本节课关键问题“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新旧知的差别,揭示本节课题“连续进位加法”。练习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做一做”,学生练习两道给出竖式的进位加法题,做完后学生间交流算法;第二个层次“连一连”,根据横式写竖式进行计算,找出反例,强调学生易出错点,同位两人交流算法;第三层次“解决问题”,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放手给学生。最后,小结交流此课收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很多珍奇的动物,你都知道哪些?生:我知道大象,老虎,熊猫…… 师: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很多独有的动物,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比如:熊猫、东北虎、丹顶鹤等……课前,老师对我们国家的特有动物做了一项调查(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通过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哺乳类动物有110种;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两栖类有30种……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浙教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 2.在让学生经历发现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 散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形成“凑十”的思想,并使之清晰。 3.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和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 展。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的小圆片,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热热身子吧,背下“凑十歌”,加上可爱的动作哦! 莫老师带个头吧,1,9,1,9,好朋友,开始! (生一边比动作,一边背凑十歌) 你能根据“凑十歌”很快地说一说“看到几,想到几”吗?比如,看到9? 生:想到1。 师:看到8? 生:想到2。 师:哇,小朋友们反应真快!接下来,莫老师可要考考你的口算咯。准备好了吗? (口算比赛) 师:为什么你们算得这么快啊? 生:因为10加几等于十几。 二,学习新课 师:呵呵,你们学的真不赖哦。我们再来一个?9+5=? 生:14。 师:咦?没有学过的你们都会算啦!那你能告诉莫老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会的举手! 生沉默。 师:看来,会算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谁能把他是怎么算的说清楚。谁来说说看?

1.生:看到9,想到1,向5借1个,9+1=10,10+4=14。 师:你真会想办法,巧妙地运用了“转化思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十加几”来计算。这么妙的方法,你们听清楚了吗?说再来说说看? 一生重复。(边说,边纠正,边板书) 师:也许还有小朋友没有听明白,没关系,我们请好朋友来帮帮我们。来,同桌合作,拿出圆片,跟老师一样,左边摆9个,右边摆5个,摆好了吗?摆好的,同桌两人把刚才的方法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师巡视一分钟,看时间) 汇报: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问其它生:为什么她只拿了1个,不拿2个呢? 其它生:因为9差1个就10个了,只要借1个就凑成10了。 小结:原来,你们是想着把9凑成10,变成10+几来计算。 2.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预设A生:看到5,想到5,向9借5个,5+5=10,10+4=14。 师:谁听到了? “”听到了,你来说。(师板书,纠正) 师:听得真好,一字不差。我们来演示下这种方法吧。看到5,想到? 生:5。 师:从哪里借5个?谁上来借? 生上黑板移磁铁,借了5个不就凑成10啦?只有一个()不爱数学,其它小朋友都很乖。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你也会摆吗?来,自己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向9借5个,开始! 生:向9借5个,5+5=10,10+4=14。 预设B 师:在这个算式中,刚才我们是把9借1个凑成10的,还可以把谁凑成10呢? 生:5 师:接下去说。 生不会说。 师:不着急,上来摆摆看。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他是怎么凑成10的? 你也会摆吗?来,自己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向9借5个,开始! 生:向9借5个,5+5=10,10+4=14。 3.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20以内进位加法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理解9加几的一些口算方法,逐步理解 并认识“凑十法”及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得数;知道得 数的单位名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从具体操作中抽象 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受运用已有认识、经验获得新 方法的思维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初步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交流和认识新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 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感悟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应用 性。 【教学重点】 9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筷子 一、导入 1、《数九歌》 冬天到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九。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去九的世界,看一看九的世界有多少有趣的奥秘吧。(一边打节奏一边数九) 2、课前铺垫 师:不过在探索9的奥秘之前老师要带领你们去闯关,你们有信心吗只有一关一关地闯过去,我们才能到达九的世界。 生:“有” 师:好的。我们出发吧 打开投影 第一关:分成第二关:10加几第三关:连加(师:你们从这一关的题目里发现了什么式子有什么异同,举手发言。师:先说说这三道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闯关成功了。开心吗

二、新授内容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课时内容,通过我们刚才的闯关,我知道你们一定能够把今天的内容学得很好。 1、揭示课题:9加几 2、情境创设 小猴子特别喜欢吃桃子,于是猴妈妈买了了一些桃子,我们来看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呢 (打开投影) 问: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有几个 生:。。。。 问:那我们要怎么算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 好的,你们自己算一算。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讨论讨论。 板书:1.一个一个地数 2.接着数 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算这些桃子的个数的。(看投影) 老师先把1个桃子放进盒子,然后呢 (这一段主要看投影) 你们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对了。“凑十法” 我们来念一段凑十法的口诀,一起拍手说一说背一背。 3、课上教授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和算试。 提问:怎样能很快知道结果是多少朵互相说说看。 学生说想法,再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完成情况,看怎样圈的,为什么从右边圈1朵。 把7分成几和几,为什么这样分,把9凑成10。 三、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 (1)出示图,让学生明确:原来左边9个方块,右边6个。 提问: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追问:小猴为什么搬一块到左边,它用 的是什么方法在书上填一填算出得数 让学生看式子说算法:把6分成1和5,9加1得10,10加5得15 出示图让学生明确:盒里有9把牙刷,盒外有5把,算一共几把。 列出算式。 (2)先圈出10根,再计算 (3)先看看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再自己算出得数。比较:第一组两题得数为什么会相同呢9加2怎样算方便。第二组呢 (4)看投影,一个一个加过去。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疆麦盖提县第一小学赵振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8页例3。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独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迁移类推,探究发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6+72= 53+38= 98+45= 654+37= 全班笔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点评,请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同学们算的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看看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教科书第38页例3(出示例3)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2)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做呢?怎样列式?(板书:445+298=)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指名汇报 生1:列竖式计算。 师问: 1、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从 个位) 2、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个位向十位进1,所以十位写4) 3、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4+2=6加上进上来的1就是7. 师小结: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小小1,作用大,进位时,别忘掉。” 生2:我是笔算,〃〃〃 师讲解:其实书上还有一种方法:简便 算法。298接近300,先算445+300=745,因为 多加了2所以要把多加的2减掉。师边说边 板书。 3.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师:你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算呢? 生1:用原来的竖式再计算一遍。 生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生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这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且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的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8、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教材注意在具体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都有好处。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用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 20以内的 进位加法 9加几(例1、例2,练习十七) 8、7、6加几(例1~例3,练习十九) 5、4、3、2加几(例1、例2,练习二十一) 口算 用数学 97页例5(练习十八) 98页例6(练习二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6 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教案

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教材第70、第71页)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验算习惯和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探索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课件。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明和同学们都收到了节日礼物,可他们想起了山区的小朋友们很可能没有节日礼物。于是,他们提出倡议要开展“献爱心”活动,给山区的小朋友们捐书。你们想知道他们捐书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创设向山区小朋友捐书这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索计算方法,从而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唤起他们内心最诚挚的爱】 师:请仔细看,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5题) 生:知道了一、二年级捐书的情况,一年级捐书298本,二年级捐书405本。 师:你能帮他们算一算两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吗? 生: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98+405。 师:先估计一下,一共捐了多少本书,说说你的想法。 生:298接近300,405接近400,这样300+400=700,所以一共大约捐了700本。 师:用竖式计算试试,然后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 2 9 8 + 40 5

11 7 0 3 师:和的十位上是几?百位呢?为什么? 生:因为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十位上就是9+1=10,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1,这样十位上写0,百位上是2+4+1=7,所以百位上写7。 师:验算一下,看做对了没有,然后把解答过程写完整。 学生验算后完善解答过程。 师:用竖式计算954+383,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通过学生间不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思维又可以不断地得到发展】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 298+405=703(本) 2 9 8 + 4 10 1 5 7 0 3 答:两个年级一共捐了703本 A类 淘气和笑笑收集旧电池。 笑笑淘气 〔考查知识点: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能力要求:会运用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一: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二: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5、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师:最近老师到家电市场看中了价格为768元的一台微波炉和价格为362元的一台电磁炉,想把它们买下来。帮我算算,应带多少钱才够买?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直接导入并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提出学习目标: A、你能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三位数加三位的连续进位加法吗? 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小组个人展示。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5)用刚学的知识独立解决“情境”中的练习。(学生做完后,在小组中交流)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练习五第7题。(重点讲错误的原因) 2、练习五第4题。(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好吗?好在哪里?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本课是由例2和练习五组成的。例2通过解决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形式提示估算的方法和要求。再通过竖式计算376+284,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小精灵的话揭示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和计算法则“哪一位上的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由于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学生情况 学生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是很生疏的,鉴于这种形式,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感兴趣的麦当劳的情景引入,创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卡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三位数了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信息窗1)》教案教学内容: 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件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 (一学)先看一看:(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打算怎样算?怎样估算,189≈()394≈(),最后的结果≈()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怎样列式计算呢?)

(3)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该怎样列算式呢?) (4)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该怎样列算式呢?) (二学)手指课本第一个竖式,列竖式时什么位和什么位对齐,现在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而十位相加又满十向百位进()。 第一个笔算加法会做了,自己动手把课本60页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竖式填上。 手指竖式,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在本位上加()再减。 想一想,笔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2、做一做。 师:同学们看完的举手,看会的举手?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 245+196= 564-278= (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五、(议一议) 1、学生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245+196= 564-278= 245 564 + 196 -278 ()() (1)认为竖式正确的请举手。 (2)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方案

20以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给9、8、7、6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学习难点。 2、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苹果数字卡、数字卡片、小花、小棒、五角星、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玩找朋友游戏,复习10的组成。 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对10的组成掌握得真好! 1、哪个小朋友知道植树节使几月几日?( 3月12日) 2、植树节这天,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到人民公园植树,有十个坑,已经种了9棵树,再种几棵才能吧这十个坑填满? 教师板书:9+( )=10 给9凑十需要几? 9加几等于10? (生答) 3、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凑十” (教师板题:“凑十”) 三、新授: 1、学生动手摆小棒,分别给9、8、7、6凑十。 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再摆1根凑成十,9+1=10) (8、7、6凑十教法类似) 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给9、8、7、6凑十各需要几,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 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 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 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 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 3、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十什么?(凑十) 4、你们还知道其他可以凑成十的数吗?小组4人交流,边摆边说。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出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 妈妈叫小明去买10个鸡蛋,他先买了5个鸡蛋,再买几个才凑够10个鸡蛋?( 5+(5)=10 ) 2、指名学生自编题目,其他学生列式计算,再对答案。 3、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要求用我们今天刚学习的“凑十”法来做: 教师引导学生用“凑十”法,9凑1 “为什么要挪一个?” 4、拍手说儿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