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神奇现实小说区别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神奇现实小说区别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神奇现实小说区别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出现具有不可复制性。

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有其独特的背景。

政治上:拉美长期处在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受到经济掠夺。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通过垄断公司的形式,控制拉美各国经济命脉,造成了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依附外国资本主义的地位。发展停滞,资金外流,人们生活困苦不堪。而后来拉美国家虽然名义上赢得独立,但政治上仍受帝国主义的操控,政局动荡不安。外国政府和垄断财团暗中支持反动政客,依靠外国势力提供武器,频繁反动武装政变,政局动荡。

而与此同时,二十世纪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到来,也促进拉美人们的觉醒。拉美各国尽管政治经济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经历过被殖民和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剥削,使得拉美人民在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中,使拉美意识上升。有责任的作家不仅反映本国的历史,还反映整个拉美被奴役的历史。他们试图通过文学手段把拉美的真实历史通过文学反映出来。用文学反映现实、干预现实性。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百年孤独》都有对拉美历史象征性地呈现。

另外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给拉美人民带来希望,加西尔·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说他是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拉美的现实是除了政治上长期受奴役外,地理和文化上有其独特性

文化上,混血,多种文化并存。

拉美本土文化有其独特性。历史上,拉美就曾创造出辉煌的古印第安文化。15世纪,就有玛雅,阿兹台克和印加三大文化中心,有源远地文化传统。另外,拉美还是一个种族混杂的地区,除土著印第安人,还有被贩卖到此的非洲黑人,从欧洲移民的白人。他们的生活形态十分复杂。既有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技文明的现代化生活,又有存在大量宗教迷信甚至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模式。这种跨度极大、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和谐地混合在一起,构成拉美“神奇”的现实。直至今天,拉美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用神话知识认知和解释客观世界。古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以及《圣经》并存。马尔克斯对别人将他作品认定为“魔幻”是很不满的,他认为他表达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用现实中的人们思考方式进行创作的。

地理上位于热带,自然条件特殊。

文学上,拉美作家面对贫困落后的现实,作为有责任心的作家,针砭现实迫切希望找到拉美的出路。他们也意识到自身文学与欧美文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进行大量的艺术实验。当然,首先就面对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问题。

在三、四十年代发生一场大争论:发展民族文学是否一定要排除西方文学的借鉴;吸取西方文学的艺术技巧是否一定破坏了文学的民族性?

讨论的结果是如果要使拉美文学尽快赶上去,并超出西方文学的水平,必须先把对方的精华吸收过来再加以改造。墨西哥著名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为了回到原地,首先要敢于走出去,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这一点与寻根文学面临的处境颇为相似)

但是他们借助现代手法进行创新时,着眼点落实到拉美的现实。如何用文学寻找到本民族的特质,反映现实?六、七十年代拉美文坛主要有四个文学流派:社会

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

社会现实主义:侧重于反映社会现实和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包括新现实主义、“介入”文学和七十年代的反独裁小说。有反映当时重大事件,如墨西哥革命,古巴革命等等;介入文学,用文学介入现实。如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没落,抨击上层社会和政治迫害等等;七十年代的反独裁小说批判帝国主义及在他们支持下建立的独裁政府,如马尔克斯《族长的没落》

结构现实主义,是一个极其重视创作技巧的文学的流派。2010年略萨的《城市与狗》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小说是典型地运用了结构主义写作手法。略萨本人被誉为“结构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敏感地揭露社会现实问题,被誉为“文学的良心”。结构主义代表作家,大都要求自己干预社会,准确反映现实的典型性和复杂性。他们广泛采用多角度、多人称、多层次、多镜头、多时序和“连通器”(多组人物的历史平行、交叉发展)、“突变法”(许多形式相似的因素或物质在反复出现后突然转变,量的积累达到对“质”的了解和表现,)“套盒术”(故事中有故事,人物背后有人物);“组合法”,多角度多镜头组合人物形象、事件。使小说呈现出立体感。多以社会和集团为描写对象,干预现实。

心理现实主义,不同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也不同于超现实主义脱离现实的梦魇和幻觉,其反映的多是人物对待客观现实的心理和思考,借以反映广阔的现实。技法上多用意识流、内心独白、反省、思索等提出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多用第一人称自述。代表作埃内斯托·萨瓦托《地道》。

二、魔幻现实主义,用1980年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评介》,魔幻现实主义是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西方古典神话、某些创作方法,以及西方现代派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美的现实,达到对社会事态的揶揄、揭露、讽刺和抨击的目的。这个流派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五六十年代达到高潮。代表作是加西尔·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胡安·鲁尔弗《彼得罗·巴扎莫》

为了更好理解魔幻现实主义,首先进行词源学上的梳理。

魔幻现实主义,来源于西班牙文Realismo Maˊgico。

Realismo,现实主义,拉美的现实主义受西班牙文学影响很深,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可以上溯到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塞万提斯就这样表达过他的现实主义原则: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真切,作品就愈好。艺术的真实即真诚地、不折不扣地再现生活。在这部小说中,奇特的表现形式,史诗般的规模、严肃的写实,辛辣地讽刺都影响到拉美西班牙语文学的创作,也滋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现实主义即是摹仿自然、反映现实,摹仿建立在想象和历史真实的统一基础上,荒诞中见真实,荒诞中有寓意。他们关注细节的真实,用概括和象征反映现实。拉美的现实,着力表现“真实”,包括真实的现实与幻想的现实。如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斗争是真实的现实,但通过巫师咒语来战胜白人是幻想的现实。也是一种真实,真实地反映了印第安人的思维方式,观察及感知世界的方式。

Maˊgico,有魔术的,神奇的,机巧的,突变的,不可思议,出乎意料的,不包括幻想和幻觉。将单词译成魔幻容易引起读者对内容产生“虚幻”的错觉。但马尔克斯一直坚持,他写的就是拉美的现实,用拉美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落脚

点在现实。将Maˊgico,译为神奇较合适,但拉美魔幻与卡彭铁尔的神奇现实是有区分的。在此,我将对区分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神奇现实进行区分。阿根廷著名评论家安徒生·贝因特在《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它》认为,

超现实主义:叙事者允许奇迹突如其来并中断他的叙事,乐于背弃逻辑的原则,臆造自然规律的奇迹。具备想象的自由,按照物理规律不可能的事物在幻想中可以成为可能。一切都由作者的任意杜撰,毫无别的解释。

魔幻现实主义:作者不是拿魔幻的事物当作真实来表现,而是把现实作为魔幻事物去描绘。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作者在想象的世界对它进行了加工提炼。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要进入事物中去,深入到事物之中去解释它们的神秘。变现实为神话,梦境,荒诞,这些都不过暗示印第安人或非洲黑人的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原始宗教习俗,以这种眼光来关注拉美神奇的现实。

神奇现实,只是对拉美客观存在的奇奇怪怪的事物予以现实主义的描述。

马尔克斯·罗德里克斯《卡彭铁尔的神奇现实论》区分了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神奇现实三者“神奇”

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出乎寻常的、反现实生活的超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神奇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现实本身,是经过艺术家雕琢变成的魔幻现实;神奇现实中的“神奇”,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神奇,然后原封不动地予以再现,不需要任何加工,这个现实本身就是神奇的、现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伸手可及的拉美的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最先不是源于拉美,而是最早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于1925年在《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用魔幻Magic来区分神秘,意思是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在他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不是要经过表现后才来到世界的,而是本身就隐藏在事物背后并始终活动着。

西班牙《西方》杂志翻译转载,进入拉美西班牙领域。

第一个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引进拉美的是委内瑞拉的乌斯拉尔·彼特里。《委内瑞拉的文学与人》1948,“故事情节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是对现实抑或是一种富于诗意的猜测,抑或是一种富于诗意的否定,再找到确切的表达之前,称其为魔幻现实主义”

1949年卡彭铁尔发表《这个世界的王国》,“神奇乃是现实突变的必然产物,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对丰富现实进行非凡的,别具匠心的揭示,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他主张的“神奇现实”是拉美魔幻现实的前身。

在彼特里将“魔幻现实主义”引进拉美,卡彭铁尔声称自己作品是“神奇现实”,危地马拉的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已发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先用小说,再有流派。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在对欧美和其他国家文学借鉴下并,参照本土文化形成文学流派。当代拉美不少杰出作家都有欧洲旅居学习的经历,更不用说在本国进行大量阅读国外的文学名著,参与文学社团了。他们吸收现代主义技法同时,也将现代主义孤独、荒诞等母题吸收进来。可以说作品中总体来说写法上更接近现代主义,但反应的现实是拉美本土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糅合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手法结合土著印第安的视角,思维方式;融合进西方人心理、现代人心理和拉美人心理的一种创作手法。

拉美曾经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受西班牙文学传统影响很大。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唐吉可德》影响很深。在这部小说的前言中,塞万提斯就这样表达过他的现实主义原则: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真切,作品就愈好。艺术的真实即真诚地、不折不扣地再现生活。在这部小说中,奇特的表现形式,史诗般的规模、严肃的写实,辛辣地讽刺都影响到拉美西班牙语文学的创作,也滋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

其次,法国超现实主义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也影响很大。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依据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梦幻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超现实主义主张作家在创作时“摒弃一切理性的控制,排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思考,使用自动写作法,任凭想象驰骋,创造出神奇的效果和变幻莫测的气氛。多写潜意识,梦境、幻觉、儿童心理和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

三十年代,一些拉美诗人和小说家受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如阿斯图里亚斯和卡彭铁尔,不仅曾旅居巴黎加入法超现实主义团体,还主编超现实主义文学杂志《磁石》。在创作中有意识借鉴超现实主义手法。但是他对超现实主义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经过了改造的。卡彭铁尔曾说:超现实主义教会我观察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美洲现实生活的结构及其细部。但他的落脚点却是拉美“神奇的现实”,不是梦境,人的潜意识,而是用超现实手法将加勒比地区以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为基础的神奇的现实展现出来。这个神奇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前身

另外,不仅仅单个作家、作品、流派的影响,对拉美作家来说,他们是将整个欧美文学都吸收进来。马尔克斯称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系统吸收欧美作品,从古希腊神话到现代主义思潮,他个人就比较喜欢索福克勒斯、兰波、卡夫卡、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海明威、福克纳等等,最喜欢康拉德和圣埃克苏佩里,他认为一个作家起到最重要的影响是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改变读者对世界和生活的某些观念。

陈光孚在《魔幻现实主义》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总结归纳为:打破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打破时空界限,按“主观时序进行安排;借用西方意识流风格的对话、回忆、内心独白、联想、梦幻等现代手法来反映拉美的历史与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还包括:用印第安人的思维方式、观察、认知世界的方式使万物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它采用了多种现代手法对现实的本来面目进行加工。(与西方对现实采取变形的方式以表达人的非理性和潜意识、世界的荒诞不同)1、宿命论,是印第安的一种思想意识,2、万物有灵论和生死轮回观念,预感预兆3、对人进行神化,4、印第安神话意识(西方用神话是为了表现光怪陆离客观现实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对照中突出人性中某些精神因素),任何事物可以通过神话找到对自身、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来打破现实和幻想,人与鬼神的世界。(西方的夸张表现的是人的异化,展示人的不安、空虚和绝望;魔幻现实主义的夸张是在生活真实上的夸张,不违背人的思维逻辑;西方的荒诞是生存本质的荒诞,拉美魔幻是夸大对立事物的反差,表现事物特征荒诞来影射,隐喻现实)

下面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帕扎莫》来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佩德罗·帕扎莫》写的是典型墨西哥农村生活。青年破落地主佩德罗·帕扎莫

为了抵债和吞并财产,向一位富家小姐多洛雷斯·普雷西求婚,也就是主人公的母亲。婚后不久就抛弃了她。若干年后多洛雷斯弥留之际,要儿子胡安·普雷西多到科马拉村去寻找生父佩德罗·帕扎莫。他经过长途跋涉到来该村。结果村里的全部男女老幼都在一场饥馑中丧生。胡安在村子里遇到所以的人都是鬼魂。但他不知道仍和他们住在一起。他通过这些鬼魂了解到生父生前是村里的恶棍。为骗取钱财娶了他母亲,又将她抛弃;偷移地界,抵赖债务,谋财害命,强奸妇女,占有了村里全部土地,成了恶霸地主。以这一故事来反映墨西哥农村的现实。在这部小说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艺术手法的新颖。

首先他以印第安的思维方式,观念来思考,塑造了人鬼混杂的世界。

我们在开头阅读时候能感觉到他进入的是一个鬼蜮,他所碰到的所以在在和胡安对话中,都已经过世。可是独到一半时,我们才发现胡安也是鬼魂。他的寻父也是在他死后和同墓中老乞丐对话,就是说叙述者本人是鬼魂,他寻找生父也是在死后的事。这其实是以印第安的神话传说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前面介绍过拉美阿兹台可人传说是犯了罪孽的人死后灵魂不得升入天堂,灵魂只能在大地上游荡,永远不得安宁,有的地区亡魂还到亲人间来叙旧。(这一点与百年孤独中

被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杀死的普奥邓西奥的鬼魂仍在人间飘荡,甚至死后也会变老。人不仅能见到鬼魂还能和鬼魂对话。梅尔基亚德斯,像个巫师,不仅能起死回生,还能预测未来。)

其次,打破时空界限,小说的时间顺序是随意颠倒的,出现不少倒插笔,倒述时又到插述,时间上不作任何交代,全凭作者自己去领会。

先写胡安受母亲之命寻父——胡安在坟墓和老乞丐对话——父亲佩德罗·巴扎莫恋爱经过(和苏萨娜)——回到与乞丐对话母亲嫁给父亲经过——插进帕拉莫晚年爱子米盖尔骑马摔死情节——帕扎莫年轻时坑蒙拐骗发家致富的经过。这样全凭作者“主观时序”,而又能照顾到全局。

同时,吸收超现实主义对梦魇,梦境和人物幻觉通过对话与独白与现实交织。还有他有时候会插进主人公的想象,如帕扎莫恋爱经过。

再次,现代手法如内心独白,联想,等意识流手法运用得比较多。

电影手法,从不同角度同时反映一个事物或一个人,或用一个镜头同时反映前后两件事,不同人物对叙述一个人同一件事或不同件事,来塑造人物。如佩德罗啊爱子米盖尔,先写鬼魂找都尉海斯太太,讲他死亡的经过。神父拒绝为他祈祷引出对他的评价。神父回家后与侄女对话,引出侄女回忆,米盖尔强奸她经过。再写米盖尔马失常叙述米盖尔死因,再通过抬棺材的人对米盖尔生前丑行揭示的对话。叙述者给读者都是零散的,读者通过阅读将其组合起来。

加西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吸取了乔伊斯、福克纳等欧美现代作家现代写作手法,又继承印第安神话的叙事传统,夹杂阿拉伯东方神话典故。他善于混淆人与鬼的界限,运用生死轮回的观念,还用象征,隐喻、夸张、意象、典故等。

1、鬼魂,人鬼混杂

普奥邓西奥死后也会衰老,还能与仇人对话。第二代阿玛兰塔,说见过死神,四月六日开始织裹尸布,等她织好最后一针,她向大家宣布傍晚去世,并答应帮乡亲给死者带信。

2、融合东西文化典故

《天方夜谈》中的飞毯,马孔多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有《圣经》诺亚方舟

3、时间的轮回与重复。乌苏拉觉得时间在打转转。为布恩蒂亚第二代生过两个

孩子的会用纸牌算命的庇特拉觉得这个家族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的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吉普赛人每次一来,马孔多的村民都一窝蜂的去看,在后半部分马孔多衰落了,吉普赛人又像最开始一样用放大镜、磁铁来赚取村民最后的几个金币。

4、循环和重复

姓名的重复,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代表两类性格。阿卡迪奥身材高大,冲动,没有想象力。奥雷良诺内向,有智慧,胆子大。只有在双胞胎奥雷良诺第二和何塞·布恩蒂亚·第二才混了。蕾梅黛丝漂亮,具有美的特征,但孩子气,长不大。

5、预言

印第安相信万物有灵论,世上有些人和某些物存在感应。奥雷良诺上校,睁着眼睛出生,对悲剧有天生的直觉。三岁时就可以预见桌上的锅会掉下来,雷贝卡到他家来时,在路上就能感觉到。后来凭这种直觉躲过多次暗杀。预感到父亲快死时给母亲报信。

象征:黄色象征不幸。梅尔基亚德斯快死的时候,假牙牙缝长出黄色的小花。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死时,天上下起黄花雨,火车头黄色象征厄运将降临马孔多。香蕉黄色,后来引起大屠杀。奥雷链诺制作小金鱼,但小金鱼给人带来厄运。

寻根文学

一、背景介绍

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寻根文学兴起与当时文学自身发展和社会背景有关。文革结束后,当代文学面临一个走向何处去的问题。“知青作家”在80年代中期面临艺术创作进一步提升的难题。而当代文学的贫穷,落后是不是只有借鉴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派就能弥补,这之间存在一个如何借鉴的问题。

寻根文学作为80年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潮流。作为一个文学事件,只始于1984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参与者主要是知青作家,会上,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文化,尤其是审美文化的问题。”

寻根文学的兴起还与1982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这给中国文坛带来重大启示,一个民族要跻身世界文学之林,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学的特殊精神。中国文学要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必须有主见、有选择地接受国际文化的影响,而不能从根本放弃自己,全盘移植外来东西。

韩少功于1985年在《作家》第六期发表的《文学的“根”》正式提出文学寻根的主张。文学的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其主张受到郑万隆、李杭育、郑义、阿城、李庆西、李陀等作家的声援。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

那么他们向文化寻根,寻得是怎样的根。他们寻找的是传统文化的富于生命力的部分。(这一点类似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在原乡土地上富于生命力的东西,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文化区别于正统和“规范”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五四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深度拓展。他们主张的根更多的是在“不规范”之列表现出来的民间形态。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潜在的历史因素的苏醒。但是这种将文学简单看做是地域色彩的简单涂抹,限制了寻根文学在视野上的拓展。钱念孙就提出,文学的根并不是植于一处凝固不动的僵化物,而是多向拓进广阔的生命体。

寻根文学虽然有瑕疵或是遭人诟病的地方,但它对于摆脱前期阶级习惯思维的约束,推动整体思维有重要意义。从政治经济、道德与法转向历史、自然、文化与人的范畴。加深当代文学的底蕴和内涵。

寻根文学的艺术形态

一、关注世俗日常生活,对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风俗、地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乡土文学历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之一。20世纪二三年代鲁迅等乡土小说,京派作家对乡土的描写,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描绘是乡土文学的一大贡献。其弟子汪曾祺在抗战时期得到他的真传。80年代复出文坛,写了家乡高邮地区的乡风民俗的《受戒》《大沼记事》引起文坛的关注。贾平凹描写陕西商洛山区的家常里短,反映改革给农民带来精神上的变化。李育杭着重对浙江“葛川江”流域风情的考察,李锐对山西吕梁地区的乡土风俗习俗的精炼客户。郑万隆写黑龙江边陲山村,乌热尔图对鄂温克族的生活。乡土文学朝着地方民俗特征为表现内容的方向发展。连写城市生活的作家也着力描写地区的“民俗风味”。刘心武描写北京城区普通市民的生活世相,表现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陆文夫对苏州城的风俗沿革;邓有梅写旧日北京;冯骥才的津门系列,京津的风俗和生活期间的普通市民的语言、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都有细微传神的刻画。

二、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审视

寻根文学可以说延续的还是五四“新启蒙”的批判立场。对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规范”体制化的“传统”持批判态度,而认为在野史、传说、民歌、偏远地域的民情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有更多的认同。

莫言《红高粱》借山东高密家乡人民的抗日故事,生动刻画中华民族不屈、正直、刚毅的美好品质。“我爷爷”“我奶奶”率真豪放,为了爱情可以在高粱地结合,为抗击日寇无论村民还是土匪都同仇敌忾,将生死置之度外。罗汉大哥在鬼子面前的壮举,包含在几千年来不屈的中国魂。

阿城的《棋王》,主人公王一生在20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中,忍受贫困的物质生活,在中国传统象棋那找到精神的寄托。忘掉生活的痛苦,忘掉社会动荡给人带来的烦恼,棋艺大长,在一次地区性的象棋大赛中一一击败对手,成为当之无愧的棋王。在这里有对传统老庄哲学的审视和推崇。他对棋艺的专研,外静实动的个性,也有儒家文化的影响。

王安忆的《小鲍庄》是我开始比较困惑的一篇,我以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为了追寻传统的仁义道德,可是安排的捞渣的死让我困惑不已。后来才明白实际上,在这篇文章里是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反思。《小鲍庄》讲的是一个村庄的农民在七十年代苦撑苦熬的故事。小鲍庄,由于地势低洼,农民从没解决过温饱问题,但他们从来就崇尚古风,敬重仁义,靠儒家文化和先人的训诫过一种封闭自足的生活。孤寡老人鲍五爷虽然不幸,但村民同情和“捞渣”的关照,生活幸福。鲍秉德老婆虽发疯,但坚持古训,不再娶。鲍家彦收留逃荒的小姑娘,打算让她长大后与自己儿子结婚,也是一种善举。但另一方面,鲍仁文想当作家,村里人是不解的。寡妇与外乡青年拾来恋爱被视为“伤风败俗”,遭到一顿痛打。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

传统儒家文化的审视是显而易见的。仁义道德是小鲍庄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又是自我压抑的“精神文明”,它铸造了小鲍庄人重义,无知、善良、保守的文化心态和人格模式。捞渣堪称儒家文化的楷模。可是仁义给鲍庄带来什么?鲍秉德中年无子,鲍五爷晚景凄凉,文疯子怀才不遇,寡妇的爱情被粗暴阻止。而无法主阻挡的洪水给鲍庄带来灭顶之灾。结局却是颇具反讽效果的大团圆,捞渣的死却给小鲍庄带来声名远播,不少村民从中得到好处,甚至改变了命运,“仁义”是多么脆弱和虚伪。

韩少功的《爸爸爸》鸡头寨的贫穷破败,封闭保守,寨中人对祖先盲目崇拜,对原始落后的祭祀活动的迷信,正式对传统文化的曲折暗示。

《归去来》,一返乡知青本要去探望乡亲,不料却被认作了另一知青,他之好将错就错接受了村民对他的款待,被迫成为另一个人,而融入进本不属于他的生活。而知青本可以返乡了,这时却面临着村民的舆论压力。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村民的生活都无法迈进,回忆便是主要意义。韩少功通过对乡村文化,尤其是封闭自足的地域文化的展示,展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劣根性。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源自民间,并广泛潜藏在民间,并以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形式保留下来。在闭塞、偏僻的乡村最容易找到我们想要忘却却不容易摆脱的“文化之根”,那正是几千年封建历史和封建传统的糟粕。

扎西达娃描写了独具特色的西藏景观,西藏的民风,民俗。用藏民特别是藏传佛教的信徒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但他的作品表现出明显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一方面,他描写了藏民不受文明浸染的原始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写出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宗教既是藏民的生活一部分,人们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无不受宗教教规戒律的影响。宗教信仰与现代生活形成一种矛盾,对抗。扎西达娃一方面对信徒的生活持理解的态度,以缅怀久远的岁月,可又清醒的认识到,传统接触现代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三、在艺术上表现出向欧美现代主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胆借鉴处。以扎西达娃后期创作为例:

在扎西达娃的作品中吸收借鉴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欧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吸收神话、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入小说,。《西藏:隐秘的岁月》,次仁吉姆是瑜伽空度母化身,洞里的高僧受几代供奉不死,生命转世轮回等等。《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关于莲花生大师的掌纹,塔贝和琼寻找传说中的“香巴拉”,关于“香巴拉”的传说。在叙事时运用元叙事手法。塔贝和琼的故事只是被叙事者“我”写在一个牛皮纸袋里,而大师没看带子就能讲述整个故事,并在故事中给塔贝指莲花生的掌纹的路。这颇类似于百年孤独整个故事是记载在羊皮纸上,而梅尔加德斯既是故事的人物又是记载故事的人。《风马之耀》,关于仇杀的民族传统和“稀奇古怪”的死而复生,那个到底是贡觉的麻子索朗任增是不清楚的。还有主人公一直念念不忘的霓虹灯上的西班牙文的“蓝星”酒吧和地址。《野猫走过的漫漫岁月》中的人猫互换。

2、在时空处理上也有颇多超越前人的地方。打破前期线性叙事,时空自由转换,过去、现在、未来往往相互重叠;插叙、倒叙大量运用,而且不作任何交代,作品时序非常紊乱,全凭读者把握。《野猫走过的漫漫岁月》,读过以后,你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过去,人猫身份自由转换,历史与现实,古老与现代,人与鬼魂,人与动物,人与人,宗教与神话,民间传说与世俗景观,在自由自在的交错、混杂、叠印,使小说成为难以破译的密码。

3、打破生死、人鬼的界限。《悬崖之光》,主人公我莫名奇妙地窜到官方举办的露天宴会。我看到长着四只胳膊的博士先生,其中两条胳膊长在背上和肚皮上,一般人看不到,我的影子把博士先生杀死了,保镖盘问我,要将我带走。我看到我的情人,并和我对话。可我知道我的情人早就被倒塌的楼房压死了。我到底是人还是鬼,死去的情人是活着还是死了。故事背景,时间都不明确。给人一种神奇荒诞感。

纵向看,寻根文学对拉美魔幻的借鉴有一个逐渐地接受过程,它经历了从形似,到形神结合到离形得似的过程。最初,80年代寻根文学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表现在利用地域特色创作出一种“神秘化”倾向。民风乡俗、历史神话和民间传说被挖掘出来。如韩少功《爸爸爸》虚构远离现代文明的荆楚蛮荒之地,鸡头寨与世隔绝,人与自然存在交互感应。鸡公岭变成鸡精吃尽谷子,丙崽娘弄死一只蜘蛛遭到报应,蛇见到妇女会动情;贾平凹以商州地域的民间文化为背景,传奇性的人文景观、民间风俗、佛道鬼神观念,借幻觉和潜意思创造出种种什么事物。如狼幻化成人,意淫怀孕,极具神秘色彩。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有明显的借鉴。但是这一时期的摹仿,更多的是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神话传说,原始思维等等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给读者以新奇感和震撼感。但民族文化特征是什么还是没有揭示清楚。

到来90年代,“魔幻写作”走向神似。《白鹿原》有对中华传统文化隐秘性和神秘性现代审视,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汲取,不再为仅仅为突出“神秘”,而突出象征隐喻意味。

;韩少功《马桥词典》借马桥语言对民间神秘叙事的文化关注,阿来《尘埃落定》具有智者和愚者双重身份的“二少爷”视角下的民族寓言。从形式是借用转向立足民族本位,注重本土体验。

第三阶段离形得似,随着对魔幻手法创作真谛和文学创作本质的领悟深入,中国作家逐渐领悟到,或与魔幻手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写”观念的改变。如何摆脱成规,不拘传统的想象与,自由探索现实真实。王德威在《想象中国的方法》中说相当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中国想象力太贫乏了。

反思,对寻根文学向拉美魔幻借鉴的反思:

可以联系扎西达娃在《西藏:隐秘的岁月》中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在这篇作品中,

1)在描写米玛在旺美一家走后,潡康村只有他们一家时,写到:就在旺美一家

离开的第二天,米玛开门便发现潡康一夜之间变得荒芜萧疏,像多年没有人住的空荡荡死沉沉的村庄,到处是残壁颓垣。旺美家门前挂满了陈年的灰蒙蒙的蜘蛛网。门框绽开许多裂纹,像一根根难以支撑的朽木。压着草坯木棍和硬木的屋顶中间塌陷下一块,许多老鼠从屋里、窗栏上爬来爬去。这段描写和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扎莫》的一段描写。

2)题材上

《百年孤独》中“何塞·阿卡迪奥刚关上门,一声枪响震彻全屋。一道血线,从门下涌出,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起伏不平的便道径直向前,经台阶下行,爬上路栏,绕到土耳其人大街,右拐右左拐,九十度转向直奔布恩蒂亚家,从紧闭的大门下面潜入,紧贴墙边穿过客厅以免弄脏地毯,经过另一个房间,划过一道大弧线绕开餐桌,沿秋海棠长廊继续前行,无声无息地从正在给奥雷连诺·何塞上算数课的阿马兰塔的椅子下经过没被察觉,钻进谷仓,最后出现在厨房,乌苏拉在那里准备打上三十六个鸡蛋做面包”。

《西藏:隐秘的岁月》,老三对手枪很感兴趣,放在手中掂掂很沉重,他乱摆弄

时枪走了火,子弹从扎西达瓦的腋下飞过,擦过坐在帐篷里喝茶的达郎的鼻尖,穿过帐篷,最后击中一只在湖边吃草的公羊头颅,它扑通一下就倒在地上,鲜血流漫到湖水里。

《百年孤独》对奥雷连诺·布恩蒂亚发动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与十七个女人生下了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都全被逐个除掉,其中最长的不过三十五岁。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他有一次被人在咖啡里投毒,投入的马钱子碱足够毒死一匹大马,但他仍大难不死。在扎西达娃《古宅》里,女社员们和他一共生二百三十七个清一色的女儿,其中有一大半因疾病和各种不幸而夭折。他的女儿们左臂上都有一块像只眼睛似的红色胎记。这与奥雷连诺的十七个儿子头上灰色十字类似。

《西藏隐秘的岁月》达郎背回的那个人,身上留下二十七处刀痕,大腿内侧一处子弹擦痕,留在脑袋上的三道刀痕,其中一道从右额头长长地斜拉在左下巴,整个面孔变了形,像两片拼接的镜子映照出似的。

2)预感、预兆

察香生次仍吉姆时,天降甘露般的雨水,天边出现一道七色彩虹。这一切都是吉祥的征兆。

3)以藏传佛教信徒的眼光看待次仍吉姆,这与马尔克斯以印第安人的眼光打量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仍吉姆两岁就显示出种种与凡人不同的迹象。她没事就蹲在地上划着各种深奥的沙盘。米玛不知女儿划的就是关于人世间生死轮回的图盘。刚会走路就会跳一种步法几乎没有规律的舞,她在沙地上踩下一个个脚印正好成为一幅天空的星宿排列图,米玛同样不知道这是一种在全西藏早已失传的格鲁金刚神舞,她从“一愣金刚”渐渐跳到“五楞金刚”。

次仍吉姆受戒时,“一缕隐隐的白色从洞里飘然而出,一条纯白的阿西哈达轻盈盈挂在了次仍吉姆的脖子上。”

有一次,次仍吉姆给隐居修行的高僧送去茶和糌粑时,从洞里传来异常清晰的声音“足下原是瑜伽空行母的化身啊”,那声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平静点出次仁吉姆的身世。

整个结构上,扎西达娃有意模仿《百年孤独》中的结构,用四代人七十五年讲象征:白石,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神奇现实小说区别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出现具有不可复制性。 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有其独特的背景。 政治上:拉美长期处在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受到经济掠夺。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通过垄断公司的形式,控制拉美各国经济命脉,造成了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依附外国资本主义的地位。发展停滞,资金外流,人们生活困苦不堪。而后来拉美国家虽然名义上赢得独立,但政治上仍受帝国主义的操控,政局动荡不安。外国政府和垄断财团暗中支持反动政客,依靠外国势力提供武器,频繁反动武装政变,政局动荡。 而与此同时,二十世纪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到来,也促进拉美人们的觉醒。拉美各国尽管政治经济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经历过被殖民和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剥削,使得拉美人民在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中,使拉美意识上升。有责任的作家不仅反映本国的历史,还反映整个拉美被奴役的历史。他们试图通过文学手段把拉美的真实历史通过文学反映出来。用文学反映现实、干预现实性。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百年孤独》都有对拉美历史象征性地呈现。 另外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给拉美人民带来希望,加西尔·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说他是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拉美的现实是除了政治上长期受奴役外,地理和文化上有其独特性 文化上,混血,多种文化并存。 拉美本土文化有其独特性。历史上,拉美就曾创造出辉煌的古印第安文化。15世纪,就有玛雅,阿兹台克和印加三大文化中心,有源远地文化传统。另外,拉美还是一个种族混杂的地区,除土著印第安人,还有被贩卖到此的非洲黑人,从欧洲移民的白人。他们的生活形态十分复杂。既有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技文明的现代化生活,又有存在大量宗教迷信甚至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模式。这种跨度极大、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和谐地混合在一起,构成拉美“神奇”的现实。直至今天,拉美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用神话知识认知和解释客观世界。古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以及《圣经》并存。马尔克斯对别人将他作品认定为“魔幻”是很不满的,他认为他表达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用现实中的人们思考方式进行创作的。 地理上位于热带,自然条件特殊。 文学上,拉美作家面对贫困落后的现实,作为有责任心的作家,针砭现实迫切希望找到拉美的出路。他们也意识到自身文学与欧美文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进行大量的艺术实验。当然,首先就面对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问题。 在三、四十年代发生一场大争论:发展民族文学是否一定要排除西方文学的借鉴;吸取西方文学的艺术技巧是否一定破坏了文学的民族性? 讨论的结果是如果要使拉美文学尽快赶上去,并超出西方文学的水平,必须先把对方的精华吸收过来再加以改造。墨西哥著名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为了回到原地,首先要敢于走出去,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这一点与寻根文学面临的处境颇为相似) 但是他们借助现代手法进行创新时,着眼点落实到拉美的现实。如何用文学寻找到本民族的特质,反映现实?六、七十年代拉美文坛主要有四个文学流派:社会

超现实主义简介

超现实主义简介: 一种历史前卫艺术的嬗变 上世纪后半叶西方学界的现代主义、先锋派和后现代主义的大将理论到艺术史和流派超现实主义争论的焦点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争论中它悬搁但却关键的砝码由此要以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性质和嬗变 早期超现实主义:历史前卫艺术 与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nna~)的观点不同比得·比格尔(Peter Btirger)并不只将达达主义和早期超现实主义等看作“文化现代性内在危机的解决方法”或现代主义的内哄而从艺术体制的展开分析它们的特殊性在《先锋派理论》中他将达达主义、早期超现实主义、苏俄前卫艺术等归结为历史前卫艺术(historical avant—garde) 其“批判体制的艺术它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所采用的发展路线”它们越来越无法忍受艺术与生活实践完全脱离的审美“纯粹”化“先锋派的抗议其目的在于将艺术重新进生活实践之中揭示出自律与任何后果之间的”[2(p88)其关注的乃不可行之事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疆界说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类型与技术的攻击和变革那么历史前卫艺术对整个资产阶级艺术体制的攻击其特征试图从艺术的上组织起新的生活实践取消体制的自主艺术早期超现实主义正历史前卫艺术布勒东在《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称:“我心目中的超现实主义表明了不信奉正统的”他埋怨现代艺术的自律使想像力沦落殆尽鄙视正正统艺术体制内的新大师超现实主义者对艺术技巧的重复修订已太多兴趣对整个体制的死气沉沉愤懑不平摆脱了达达式小圈子那种出路的无主义后就开始了新的征程企图原始而纯洁的美学超现实主义运动举步维艰时布勒东都能从绘画中找到动力基于要完全摒弃道德和教化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小孩、原始人和精神病患者“最后一批还保有一度拥有、但后来遭到物质文明阉割的能力”的人超现实主义者认识到“原始艺术与特殊构想、形状、隐喻、象征的性”[41(p282) 对未经系统教化的业余艺术家抱有好感如亨利·卢梭其画里充溢着神秘原始的非理性意味基里柯画中的神秘感来自幻想的世界而来自生活现实深深的巷子、拉长的影子和空无感给人无力感、空虚感和忧郁感基里柯对生活中物体的感觉除了平常所见外还能在洞察力超人的时刻和隐喻性的抽象中看到幽灵般的、隐喻的外观从而使最为平庸的事物显出新的、陌生的面貌对日常生活中的神秘揭示启发了超现实主义者但将物体在凝练的梦境中陌生化的办法在本质上理智的、有意识的和做作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掉理智就要激发弗洛伊德所谓“本我”的能量无意识状态之中才行 达利的偏执狂批判法在画面上产生垃圾、排泄物、噩梦、色情和性倒错的图像被巴塔耶称“异质”的怪异的颠覆性思想一切拒绝与资产阶级生活日常生活同化的东西它们在瞬间的震惊中敞开了而自由联想和精神自发主义则更不受任何理智主宰将自动创作思想灌注进绘画领域的代表米罗他的《丑角的狂欢》被布勒东1924年纷繁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开端标志着超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阶段而将日常生活与艺术联结起来的更偶然联想恩斯特热衷于自然联想的技法他将“不相干的具象元素摆在一起那怪异之极的拼凑激发了突然的幻想能力”[5](p13)超现实艺术家会整晚围在大桌旁睁大眼睛等待预期但未知的动作、句子和形象坚信“日常显现为精神的力量的的启示所在的场所”[6](p254)——生活即创作汉斯·阿尔普宣称:“纯粹的生活只须遵从偶然性的法则就够了”[71(p74) 可见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始于资产阶级艺术体制的艺术与生活的分离它致力于艺术革命梦境、自动和偶然艺术重新回到生活之中早期超现实主义的历史前卫性质不言自明 可后现代批评家却屡屡拿它作梗故意混淆历史前卫艺术和后现代主义斯科特·拉什(s·Lash)说:“超现实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后现代的然而从表面上看它又现代主义的鼎盛期”这实在让人苟同就其吸收因素而言超现实主义完全最后一场真正的先锋运动它曾以艺术追求来社会变革但却在激烈的政治中失去自我将艺术自主性置于首位正如理查德·沃林指出的

魔幻现实主义

浅谈历史背景与作家经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在二十世纪中期首先出现,而后影响到世界范围内作家创作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寻根文学流派的影响尤为深远。其中魔幻现实指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其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即可以概括为在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表现现实,本质仍然为现实。本文中讨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着重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派中的荒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区别,然后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简单介绍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随后对本文探讨的核心,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影响,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讨论了拉美与中国整体的环境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然后选取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三部作品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创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因素百年孤独莫言 本篇文章讨论的是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背景即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作品的影响。因此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和有哪些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有必要了解。 魔幻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谈到现实主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受众相比之下就要少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不像现实主义,从古至今一直被作家无意识地不断的使用,而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不同于传统的文学集团,他是一种群体性的倾向,是拉美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个人经历创作出的,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魔幻现实主义被提出后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流派,并多次获得了诺奖等奖项,因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发表的一本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到的,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区分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较好区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来反映现实。而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代主义的区别可以用安徒生·因佩特的话来解释“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阿伯利纳尔曾说到“当人类试图模仿行走时,他创造了与腿并不相像的轮子”,即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指的应是自然而非现实主义中的现实,这一点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很大区别。而荒诞派则是利用有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浅析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下,我认为鲜明具有活力的流派艺术还属同样发展迅速并容易被接受认可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这两个流派可谓是及其相似,又有极大不同。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达达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事实上要对此两流派的时代作明确区分,则相当困难。因其演变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在造型艺术上出现。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派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 这两个流派在文化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时候以非常理性且具有组织性的诞生,荒诞不羁和天马行空表现了当时或现代政治背景、思想冲突、社会问题,这些天马行空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表现,影响了各个领域的创作和表现。无论是当时或者当下我们不止在绘画作品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在文学、电影、服装、摄影、色彩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和推崇。 这两个流派就像青春期一样,叛逆、富于激情,但是一去不复返,令人回味。

达达主义总体分析

达达主义 艺术背景 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年秋季,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为“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艺术特点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代表人物及作品 杜尚: 马塞尔·杜尚(法语:Marcel Duchamp,台译杜象,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是一位法国艺术家,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在绘画、雕塑、电影领域内都有建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艺术概论习题库

210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艺术概论》习题库 一、选择题 1、艺术发生的“心灵表现论”提出的人是( ) A、泰勒 B、弗雷泽 C、弗洛依德 D、克罗齐 2、艺术发生的“摹仿论”提出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毕歇尔 C、席勒 D、康德 3、艺术发生的“理念论”提出的人是 ( )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弗雷泽 D、柏拉图 4、艺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活动是 (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逆向思维 5、戏剧文学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造型艺术 C、综合艺术 D、语言艺术 6、摄影属于( )艺术。 A、造型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7、园林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语言艺术 C、造型艺术 D、综合艺术 8、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四个 A、空间性 B、静态性 C、模仿性 D、凝固性 E、视觉性 F、造塑性 G、可塑性 9、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采用( )创作方法 A、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10、“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 )提出 A、吴昌硕 B、王鉴 C、郑板桥 D、石涛。 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宋C元D明 12、《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 )绘画的代表作品。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D野兽派

13、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的( )交响曲中的一段大合唱。 A. 第三 B. 第五 C. 第六 D. 第九 14.《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演奏的一首( )独奏曲。. A京胡 B板胡C二胡 D 筝 15.《阿细跳月》是我国( )族的民间舞蹈。 A彝 B傣 C苗 D 白 16.《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是( )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B存在主义C象征主义 D荒诞派1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年代( )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法国C美国D苏联 18、《红色娘子军》是( )导演的影片。 A谢添 B谢晋 C谢铁骊 D崔嵬 19、《老人与海》是美国着名作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 A海明威B福克纳C杰克伦敦D海勒 20.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胡适 2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 A妙品 B能品 C神品D逸品 22、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类型的魏晋时期的文艺 理论家是( ) A陆机 B钟嵘 C刘勰 D谢赫 23、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 D普洛丁 24、亚理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着作是《》。 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25、“三一律”是欧洲( )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6、敦煌地处河西走廊( )端。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超现实主义-文学渊源 1、上溯到18世纪英国哥特式小说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哥特式小说的主人公通过想象出来的事物获取了生活中的精华,并

艺术概论定稿(1)

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奈 姓名:魏琳琳 学号:2011101402 系(部):美术系 专业:美术学 班级:2011级四班指导教师:师娟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摘要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关键词:艺术教育,婚姻,鼎盛时期,人物评价

论莫奈 一、人物生平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劳德·莫奈。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二、艺术教育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不久之后,东西厄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在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的作品。回到法国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 三、婚姻 1870年,莫奈与东西厄结婚。1873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边阿让特伊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Alice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四、鼎盛时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佩德罗·巴拉莫》

佩德罗·巴拉莫 我来科马拉的原因是有人对我说,我父亲住在这儿,他好像名叫佩德罗·巴拉莫。这是家母告诉我的。我向她保证,一旦她去世,我立即来看望他。我紧紧地捏着她老人家的双手,表示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此时她已气息奄奄,我打算满足她的全部要求。 “你一定要去看看他呀。”她叮嘱我说,“他时而叫这个名字,时而又那么称呼。我认为见到你他一定会高兴的。”我当时只能一个劲儿地对她说,我一定照她说的去办。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着这同样的一句话,一直说到她的双手僵直,我这才费劲地抽回我的两只手。早先她也对我说过;“你千万别去求他办什么事。不过,我们的东西,也就是说他该给我们的东西你该问他要,他可从来没有给我应该给我的东西……孩子,他早把我们给忘了。为此,你可得让他付出代价。” “我一定照办,妈妈。” 不过,我一直没有打算实现我的诺言。近日,不知怎么我的幻想多起来了,头脑中老是爱想入非非,这时忽然出现了这样的念头,期望那位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先生确是我母亲的丈夫。正因为这样,我才上科马拉来。 那时正值酷暑,八月的风越刮越热,还夹带着阵阵石咸草的腐臭味。道路崎岖不平,一会儿是上坡,一会儿是下坡。 “道路坎坷,人来人往。去者登坡,来者下坡。” “您说山坡下面的那个村庄叫什么来着?” “科马拉,先生。” “您能肯定这是科马拉吗?” “这儿的环境看起来为什么这样凄凉?” “是天气太热了,先生。” 往昔我是根据母亲对往事的回忆来想象这里的景况的。她在世时异常思念故乡,终日长吁短叹。她总是忘不了科马拉,老是想回来看看,但终于未能成行。现在我替她了却心愿,来到这里。我是带着她见到过这儿的东西的那双眼睛来的,她给了我这双眼睛,好让我看到:“一过洛斯科里莫脱斯港,眼前便表现一派美景,碧绿的平原上铺盖着一块块金黄色的成熟了的玉米地。从那儿就能够看见科马拉,到了夜里,在月光下土地呈银白色色。”她当时说话的声音异常轻微,几乎都听不见,仿佛在自言自语……我的母亲啊。 “如果能够让别人知道的话,请问您去科马拉干什么?” “去看我父亲。”我回答说。“啊!”他说。 于是,我们又沉默了。我们朝山坡下走去,我耳中响起驴子小跑时在山谷中传来的回声。八月的盛暑使人昏昏欲睡,我都困倦得连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您上那里去,全村可要热闹热闹了。”我又听到走在我身边的那个人的声音。“这么多年没有人到这个村子里来,见到有人来,人们一定会高兴的。” 接着,他又说: “不管您是谁,大伙儿见到您一定会兴高采烈的。” 在阳光的照射下,平原犹如一个雾气腾腾的透明的湖泊。透过雾气,隐约地见到了灰色的地平线。远处是座座群山,最远处便是遥远的天际了。 “如果能让别人知道的话,请问令尊的模样是怎样的?” “连我自己也不理解他,”我对他说,“我只知道他叫佩德罗·巴拉莫。” “啊,原来是他!” “是的,我听说他是这么称呼的。”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且相似之处颇多。达达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只存在了短短七年,而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正式诞生起,形式上从未消亡,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不少现代主义流派均受其影响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达达主义流派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寿命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并非偶然。 一、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曲同工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思潮,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超现实主义正式以一个流派出现之前,文艺界中出现了达达主义短暂的昙花一现。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却与超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多有超现实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的说法,也有说达达主义本身就是整个广义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但不管如何界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同途殊归 (1)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达达主义者来说,虚无主义成为了其行为原则,为虚无而虚无。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不管帕斯卡尔说这句话是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何种目的,也许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断章取义地看,这句话充满了对历史、对世界、对他人的无视。 (2)超现实主义者的虚无主义态度则不同,不再是为虚无而虚无。 虽然本身为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但在这场反叛中,超现实主义者们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更是涉及到了对人类本身意义的探寻之类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在认识到原有的无意义基础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对新意义的探索。他们也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革命显然要破坏,而破坏之后还有重建。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3)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像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愤世嫉俗在最初阶段,即欧洲备受战火煎熬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救世主一般的热烈追捧。每天都有人无奈地被毁灭,也许连墓碑都不能留下。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达达主义者的作品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歇斯底里的无奈感。这在特定时期很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但伴随着战争结束,人类的疯狂行为也暂告一段落,随之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以取代已经被摧毁的旧信念。这样“破坏一切”的行为准则开始慢慢失去市场。达达主义本身的“破坏”也开始破坏到无法破坏,为破坏而破坏。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达达主义成功地摧毁了理性主义,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品味,不负责任地拒绝告知接下来该如何。

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特点

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特点 一、引言 “魔幻现实主义”原本的源地就是拉丁美洲,在欧洲的20世纪由于资本成为当时欧洲主要思想,加上拉丁美洲成为了大多数欧洲殖民地,垄断经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成为了压榨当地人民的普遍现象,使得当地居民民不聊生处于社会低级地位,使得当时社会呈现了金字塔形状无形的等级制度,但就是资本主义的力量不能历史进步的脚步,拉丁美洲人民的觉醒,世界各殖民地的自我意识觉醒,使得各地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20世纪爆发了独立浪潮,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要,反对垄断主要使得,在那时候各种思想萌芽也得到发展这时由于当地文化人对魔幻历史的思想影响慢慢就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在文坛这些作品运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该手法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表现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拉丁美洲特色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本来几乎还就是一片空白的拉丁美洲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被称之为“文学爆炸”与“文学地震”的繁荣景象,这也就是拉丁美洲在文坛上最独特的写作手法。 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传进我国,在当时由于文化差异原因我国对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就是一个不温不火的热度,使该写作手法在我国作家少之又少,“魔幻现实主义”在我国发展并不快但进入九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成为了当时主流思想,各种想法得到认可,包括了“魔幻现实主义”也得到大多数中

国人的认可,使不少作家也向这一方面发展,刘心武、双雪涛、贾平凹、莫言等一大批作家写出了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二、莫言简介 莫言就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展现乡土文化写作的农民作家,在她 的作品里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她的好多作品都就是围绕着乡村气息,《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等都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莫言的乡土文化气息就是由于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之久,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使她潜移默化接受了乡土文化的熏陶,在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使她打开了眼界,也为她的“魔幻现实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三、莫言作品的影响 莫言作品主要就是以乡土文化为主,所以在作品当中很常见的就 是乡村文化因素如民间戏剧、乡音、民间仪式,这些都突出表现中国乡村的原貌,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大一部分人重视了乡村文化的写作方式,使得现在一部分作家形成受莫言的影响下作品中加入了乡村元素与魔幻元素,造就了莫言风格小高潮;虽然莫言的作品就是以魔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就是作品主要就是现实社会的现状莫言的作品使人们更加注重现实社会的陋习、缺点,为改变社会与社会的走向增添了方法,莫言的在中国的文学地位也就是不可撼动的,她就是第一个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打破了中国无诺贝尔奖的现状,为民

20世纪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试析20世纪现代文学流派 ——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是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它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但极端强调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性,言论既有不满现实的一面,又深深打上了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烙印。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其中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另外,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 荒诞派戏剧是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61 年,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1970年,另一代表尤奈斯库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标志荒诞派戏剧正式跃入资产阶级正统文学行列。50 年代和60 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鼎盛时期,60 年代中期后荒诞派戏剧便开始走向衰落. 它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是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中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最典型的一篇。 荒诞派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少的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亦相继出现一些从事这种新戏剧创作的剧作家。 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的体现。1909年2月,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文学的诞生,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至1916年9月,未来主义理念在意大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练 【主题解说】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 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 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蝴蝶 [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 ①“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家的丫头今天穿得有多漂亮。”卡尔德隆对柯利蒂说,“她那身衣服,颜色跟她杏仁样的眼睛有多衬;还有那些小缀片……” ②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正焦急地等待放学,卡尔德隆滔滔不绝地说着,但柯利蒂只顾盯着眼前紧闭的大门。“你会看见的,”卡尔德隆说,“站这边,站得近一点儿,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你家孩子怎么样?”对方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不会吧,”卡尔德隆说,“你给他讲过老鼠的故事吗……啊,不,跟我们家这位来这招儿可行不通。她太聪明啦。”柯利蒂看了下手表。 ③校门现在随时可能打开,孩子们会叫嚷着、笑着一窝蜂地冲出来,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花衣服,上面有时候还粘着颜料和巧克力酱。但不知为什么,下课铃声迟迟没有响起。家长们等待着。 ④一只蝴蝶停到卡尔德隆的肩膀上,他一把将它扑住。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他紧紧抓住那只蝴蝶以防它飞走。“你可以看看,如果我家姑娘看见这个,”他一手捏着不断挣扎的蝴蝶,一边对柯利蒂说,“她肯定会喜欢的。”但也许是他将蝴蝶捏得太紧了,此刻他感到蝴蝶的翅尖都黏在了他的手上。他往下移开手指一看,果然变得黏糊糊的了。那只蝴蝶还在努力挣扎,它猛一用力,一边的翅膀像纸片一样从中间裂成了两半。卡尔德隆不禁感到有些可惜,他试着固定住那只蝴蝶看看伤势,但这下子,蝴蝶的整半边翅膀全都黏在了他的一根手指上。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卡尔德隆松开手,蝴蝶跌落到地上。它笨拙地在地上扭动,试图重新飞起来,但无济于事。最后蝴蝶终于放弃了: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一边的翅膀每隔一阵子会抽搐一下。 ⑤柯利蒂建议卡尔德隆给它一个痛快的了结。为了让蝴蝶早日解脱,卡尔德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下去。 ⑥还没等他挪开脚,卡尔德隆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望向校门。仿佛此刻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所有的门锁同时被撞开,校门忽然统统打开了,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卡尔德隆还以为他们被蝴蝶攻击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其他家长似乎并不害怕,蝴蝶围绕在他们的身边盘旋飞舞。最后一只掉队的蝴蝶也飞出来,加入了它的同伴。 ⑦卡尔德隆看着那些敞开的大门,透过中央大厅的彩色玻璃,凝视着里面寂静的大厅。有几个家长还聚在门边,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相反,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他不敢从他刚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