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摘要: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新课程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将从课程的执行者逐渐转向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帮助教师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引导教师快速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专业成长专业培训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有人说,新课程如同龟裂许久的河床涌动着一汪清泉,让教育这块沃土呈现出了绿色、生机、活力、色彩,使它更加富有激情、诗意、机智、灵敏。也有人戏称新课程是“狼来了”,对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地理解。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在这种改变中成长着。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三个层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

生的各种需求,只有熟练的技巧才能培养新型的人才。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教材相对稳定,加上聘任终身制等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无进取之心。当今的教育,天天都在改革,月月都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专业的使命,也无法完成新课改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一古训也有新解:肯定有二,一是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二是也讲求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有三,1、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2、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的汇通;3、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博精深”与“熟练”,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念,就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追求。

(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如今,实践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对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圈子,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仍照搬理论,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很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理性的内涵。

(三)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成长文化与模式。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而这一切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这就表明一改传统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为协同合作的模式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教师群

体内部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甚至批判性的对话,都可以给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显然,教师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必须要有同事的帮助和合作,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艰巨性

(一)从个人角度看,束缚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来自教师个体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个体的一种思维习惯。习惯往往束缚人的思维,是创新的绊脚石。斯帖非、休伯曼等国外教育家把教师的生涯分为若干时期,其中一个时期就是退缩期或保守期。这时的教师对自己拥有的教育经验和技巧充满自信,同时也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很少致力于班级革新,所用的教材年复一年,所用的教案年复一年,年年岁岁高三把关,岁岁年年教法雷同,真是“今年秋月复明年”。对于新课改好多教师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课改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课改与学校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尚未澄清;不少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课改的难度很大,对课改的推进信心不足;更主要的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具有较成熟的教育技能和较丰富的经验,在已有的成绩和经验面前往往满足感增强,进取心减弱,不愿意改变过去成功的做法;部分教师还可能因为自身努力不够或学校培养不力,形成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习惯做法,如有偿补课、动辄叫家长、大量机械重复练习等等,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用自己的错误推理证明错误的“经验”。要让这些教师抛弃这些“经验”绝非易事,因为他们自认为经过反复验证那些做法是灵验的。

(二)从社会角度看,陈旧的教师职业形象观直接影响和抑制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教师是否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本来早有定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及特殊技能,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1980年的《世界教育年鉴》提出,教师

是职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教师是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一个专业工作者。但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意义未得到认可。历史上,曾有许多行业不能胜任的工作者转行从事教育事业的不正常现象,即使到现在,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也相对较少,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未曾象理论上将讲得那样高,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尚未在整个社会上树立起来,甚至在教师内部也缺乏明确的专业认同意识,教师具有被动、消极、现实、保守等特点,少数教师甚至有“自轻自贱”的畸形心理。曾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对“您认为在中小学做教师是一项职业、专业、事业”的回答,表示把教师工作作为一项职业来干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事业来干的占46.8%,把教师工作当作专业来干的仅占3.1%。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教师自然动力不大,信心不足,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缺乏主动交流探讨,更不愿向他人请教,教科研活动也往往华而不实,功利色彩太浓。这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激励超越自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向所期望的

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激励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速实现学校预定的办学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影响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1.校长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我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寄予教

师的希望,使教师肩负起各种无比重大的义务。现阶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只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目前,国家已将教师看成专业人员,是为了表示教师应朝“专业的教育”方向努力。将教师定位于“专业人员”,也是为了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体现真正尊重教师和发挥教师作用的意图。而教师要提高专业地位,就必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必须自我努力,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以此作为奋斗目标。当然,学校领导以朋友身份帮助教师提高认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2、校长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师资队伍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提供宽松的职业环境,使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为此,学校要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设成功机会,铺设成功之路。要针对教师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成功动机,积极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类竞赛活动,学校要积极把教师推上舞台,并加强指导,使一些有特长的教师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学生需要教师赏识,同样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教师也需要领导的赏识。即使存在不尽如意的方面,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当引导教师自我纠正,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与专业技能。教师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思想活生生的人,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不能以刻板的制度去苟求教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而更应该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规范教师的行为;在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能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获得生命价值的提升,从而产生成就感,形成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事实证明,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活

动,一方面使更多的教师看到了自己的潜能,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有人说,教育学生“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教”是最高境界,我认为对待教师也应当是“管”是为了“不管”,不需要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笔者曾到北京、无锡、厦门等地的名校参观学习,发现他们的共同优点就是人性化管理,有一位校长说,他们的教师不需要管理,自己忙自己的事,何需管理,所谓的规章制度都是摆摆样子,给别人看罢了。由此观之,人性化管理,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关系到整体教育质量地提升,也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最缺少的是有效培训。目前,不少学校没有对本校教师进行需求调查,没有对学校的实际认真分析,就盲目制定培训计划。这种脱离教师需求、脱离本校实际的盲目培训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也正在探索。

1、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向古人学习,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化,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思想,其实就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

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教师读书学习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是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完美人格的力量。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拥有知识,才能是精神成长、人格健全。使教师能从“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思考,课程改革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不行的。所以说,每一位教师在学习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只是勤奋工作而缺乏创新,没有思想的教师不能评为优秀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学习思考搭建“平台”,如举办读书比赛、教育沙龙、论文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只有这样,一线教师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思想者。

2、积极开展教学业务培训。学校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鼓励广大教师加强业务进修,不断更新知识,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具备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开展扎实的学科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每周的固定教研活动时间,认真组织好本学科学期教研目标的研讨、实施。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研组要认真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开展教学咨询与指导活动,真正达到以教研促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目标。

第二,拓展延伸教师基本功训练项目内容,过去的“三笔两画”等教师基本功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有的学校提出的新五项基本功(理

论学习功、驾驭课堂功、指导学习功、教研实践功、信息技术功)值得借鉴。

第三,开展新老教师帮扶活动,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势互补。

第四,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比赛,切实增加教师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利用多媒体结合实际制作课件的水平。

第五,注重校际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着力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要舍得费用选取合适时间组织教师轮流外出参观学习,参观学习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学习中间或结束后,要组织参观学习者进行讨论交流,回校要有分工恰当的汇报活动,让未出去的教师也能受益。

(三)注重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多种途径,其中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主要方式。学校领导应当支持这种形式,整合校本教研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使教学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合作、提高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来说,校本教研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1.自我反思。这是校本教研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其实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科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此外,还应经常记录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具体到课堂教学,

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为反思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

2. 同伴互助。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强调团队精神。首先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其次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就校本教研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教研的氛围,一种教研的文化,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教研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所谓独木难成林,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身上的教研,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研究虽然开展了,但学校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3.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往往因为工作的繁忙忽视了理论学习,就更需要具备系统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人员指导。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许多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校本教研才能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教研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当然进行校本教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指望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就大见成效,不能急于在过短的时间内出成果。要看到教师在研究中所付出

的努力,对教师的研究成果也要实事求是。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廷凯编著《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9)

[2] 刘捷《高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2、27)

[3]乔际平《新课程实施校长怎么办》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58、64)

[4]张阅农杨永厚《教育改革新视野》西安市教育学会,2003(48)

[5]张行涛李玉平《走进校本教研》开明出版社,2003(32、33、35)

2007.9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沙铺学校汪全明 近日聆听了安庆教研室孙彦老师的一场专题报告,其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该如何应对以及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教育新模式。12月25日接着听了桐城市教研室孙淑珍老师的一场报告,具体介绍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名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听了这2场专题报告后,自觉自己和他们相比差距甚远,感觉自己只能在教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刚成型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教师的成长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走进新世纪,中国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变为千百万教师的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光荣与梦想反思教师专业成长

光荣与梦想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 万松园路小学周凯教师是一个无比光荣的职业,很多人在儿时就梦想当老师,我就是其中一位并且幸运的实现了这一梦想。反思自己这14年的成长历程,感觉犹如一条细丝,是那么的微妙而又那么的绵长。在这里总结一些经验和感想,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谈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及对现有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模式反思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专业知识,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因为教师的成长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成长了,才能有学生的成长。根据我的经历和对其他教师的观察,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分为4个阶段a.适应期b.稳定期c.发展期d.倦怠期。 a.适应期我非教育科班出身,而是在9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教育局的考试成为教师的。岗前经过了短期培训,上岗后发现教小学生远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个培训只能起到一个入门的作用。我采取听讲座、拜老师、听课评课、上研究课、参加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从教育理论、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业务知识、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等多方面提高自己。使自己顺利的适应了教育教学工作。

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青年教师,勤学好问、虚心请教,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与积极成长的愿望,但当他们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而感到无所适从时,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急切需要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处于适应期的青年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熟悉业务和适应教学情况,当他们被匆忙地推上讲台并委以“重任”时,他们的压力往往比较大。因此,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通过教学与教研工作,逐渐掌握和熟悉小学教育工作,基本胜任教师工作岗位。对于新入校的青年教师,要求他们重在站稳讲台,实现角色转变。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毕业教师可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作报告、上示范课,负责在思想政治、业务进修、教研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使他们有目的地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确保他们适应本科课堂教学。 b.稳定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磨炼,我逐步适应了课堂教学,专业态度积极,钻研教学业务的兴趣逐渐稳定,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开始重视起来,能够胜任专业教学工作。我开始主动阅读相关教学资料,反思教学行为,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或参加相关的业务进修,自觉寻找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表现出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情绪较为稳定的一种心态。鉴于我是非教育专业毕业,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华师教育学专业的自修考试,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拿到了教育学学士学位。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痛苦而又快乐的经历,痛苦是因为投入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沙铺学校汪全明 近日聆听了安庆教研室孙彦老师的一场专题报告,其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该如何应对以及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教育新模式。12月25日接着听了桐城市教研室孙淑珍老师的一场报告,具体介绍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名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听了这2场专题报告后,自觉自己和他们相比差距甚远,感觉自己只能在教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刚成型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教师的成长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1. 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导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2.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广大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其次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3. 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个人的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一定的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环科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438034 姓名:杨兴洋

一·什么是新课改 内容提要: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要知道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首先是专业知识。总的来说,就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其核心而言,自然是任教学科的系统知识,是任教学科的教学理论。正因为这样,一方面要巩固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它们转化为活的知识,转变为能动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学的专业知识,使之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不停地发展。不仅如此,还必须突出其核心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有的学科知识,不懈地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 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师不光要发展教学专业知识,更要发展教学专业能力。具体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将教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专业能力,将教学专业理论升华为教学专业技能。因为不是有了教学专业知识就能上课,有了教学专业理论就能辅导。也就是说,不论是上课还是辅导,都需要教学专业能力,都需要教学专业技能,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完善上课,就必须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设计;要想完美辅导,就必须按照艺术要求来进行构想;而要想进行科学设计,就需要教学专业能力;要想进行艺术构想,就需要教学专业技能。 第一是专业理想。就是当教师的追求,就是做教师的理想。换句话说,教师应当为什么样的目标去奋斗,为什么样的梦想去拼搏;应该当一个什么层次的教师,做一个什么品位的教师。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没有专业追求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没有专业理想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名教师。正因为这样,许多教师为专业追求而活着,为专业理想而拼着:他们有人追求做学者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艺术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奉献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智慧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改革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创新型的教师。因此,只有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理想,才能提高教师的档次,提升教师的品位。 第二是专业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体验,产生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多样的教育总结,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活跃课堂教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育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从事教育工作。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产生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进而,使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三是专业品格。就其内容而言,可能有许许多多,但其核心部分,也只有以下三点:一是终身从教。因为教师职业是个崇高的职业,是个灿烂的职业;它关涉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类的发展与未来。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教师职业,更要立志终身从教。二是育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摘要: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新课程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将从课程的执行者逐渐转向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帮助教师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引导教师快速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专业成长专业培训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有人说,新课程如同龟裂许久的河床涌动着一汪清泉,让教育这块沃土呈现出了绿色、生机、活力、色彩,使它更加富有激情、诗意、机智、灵敏。也有人戏称新课程是“狼来了”,对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地理解。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在这种改变中成长着。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三个层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

生的各种需求,只有熟练的技巧才能培养新型的人才。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教材相对稳定,加上聘任终身制等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无进取之心。当今的教育,天天都在改革,月月都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专业的使命,也无法完成新课改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一古训也有新解:肯定有二,一是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二是也讲求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有三,1、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2、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的汇通;3、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博精深”与“熟练”,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念,就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追求。 (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如今,实践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对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圈子,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仍照搬理论,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很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理性的内涵。 (三)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成长文化与模式。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而这一切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这就表明一改传统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为协同合作的模式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教师群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我认为要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其次是了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了我们的哪些发展?最后再进一步明确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即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围绕这三个框架进行阐述。 1、明确教学反思的涵义先来说反思,我认为有思考才有写作,有写作必定是在思考。作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比如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即我们可以反思生活,可以反思教育。而我们做得更多的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因为一线教师天天在进行教学。那什么是教学反思?相信大家十分清楚。通俗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那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就得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不图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它被称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条共同途径。

2、在反思中促进了我们的哪些发展? 反思到底给一线老师带来哪些好处呢?举个例子:假设今天的学习活动秩序较乱或幼儿浮躁,我就会向自己提出问题:是哪些材料让幼儿不感兴趣?还是材料对这组幼儿缺乏挑战性?还是选材不合理?或是其它等等的问题,我会从主观上更多的找原因,而不是一昧地批评孩子。所以,我觉得反思让自己增强了问题意识。 反思过程可以清晰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不是上面要求我怎么做,而是我需要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老师。幼儿教师的“轻松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体验,我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常常联系批判自己的教育行为,批判自己活动材料更新过程的惰性,或自己是否静心观察发现孩子学习的差异和规律?多问自己教育行为转变了什么?实施了哪些不同的策略?从心灵呼唤自己教育的良知,增强做个好老师的责任。 从以上实例可以感受到,反思是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使我们能通过叙事倾听自己的心声,感知、体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和趣味,从而超越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走进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的不断创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起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逐步受到大家的关心,人们开始认识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既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种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 1.建立开放性教师教育体制,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克服传统封闭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弊端,实现教师教育师范生与学术性的统一,增强师范院校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现有的师范教育中职前职后隔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可以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联系起来,实现教师教育的高学历化;可以提高教师上岗的基础学历层次,实现师范教育层级的提升。而且,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适应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多样化和地区的差异,促进整个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时实施各种培养模式与师资培训的前提。师范院校要充分地利用教育学科的优势,增强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一种包括基础理论课、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和教育实践课三类课程合理分配的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还包括在教育类课程中增设教育技术课程,使接受培养与培训的教师普遍掌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应建立教师教育课程的认定制度,包括对课程结构的认定即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安排等都要通过严格的认定程序,以确保教师的培养质量。 2.提高教师物质待遇和职业声望。长久以来,我国教师职业是一种付出与收获不平衡、职业声望超越而物质待遇贫乏的职业,教师经济地位不高,它对人的吸引力比其他很多职业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国教师教育,需要切实解决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的问题。当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队伍的吸引力增大时,教师的筛选、竞争机制紧跟其后,那么一个求职时业择人、任职时人敬业的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出现。在目前教师专业地位不高的情况下,作为提升教师地位的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收入可观、令人羡慕的职业。 3.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与促进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必须得到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首先,继续教育的目标要注重人的发展。教师培训不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更要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发展;既要强调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经验,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促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严格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继续教育不仅要重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同时应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继续教育培训,能促使教师创造出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以新颖、科学的教学技能作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以确保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通过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动因等等各个方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首要的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而不是教育体系内部对传统教育制度或行为的理性自觉。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教师的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教师专业化产生有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后来,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再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由上可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一个大家公认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但是,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

浅议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浅议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发表时间:2012-01-09T13:28:49.79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建柳[导读]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河北省安平县第三中学张建柳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 一、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动的关系 教师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知识,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学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教师的成长过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互动是本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课程和教师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可以说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想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就必须行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实践性,但课程的实践性是以教师为核心人物的,再好的新课程,必须出现由教师去实施。教师是教室层次及经验层次课程转化的中枢人物。因此,教师是教室层次课程的设计者,新课改要成功,教师是关键。 (二)新课改将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活动发生了大大的改变,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引领者,教师须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课堂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方式转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在设计课程与整合课程之中促进自专业发展。 新课改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受体,而是自我导向的知识积极追求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使师生双边积极参与,坦诚踫撞,交流沟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度的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 二、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观念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课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有人文精神,关爱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一种服务意识。新课程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整合到一起,使其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或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间要建立一种合作共建的教学活动,形成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关系,从而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 (二)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既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既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三)功能的转变 教师多少年来被称为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久而久之被称为“教书匠”,近乎于木匠、铁匠之类,会一门手艺、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生存的资本。英语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教师的功能就不再是单一传授知识,不再是单向与学生交流。课程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学生走向世界的生活场所,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进行有灵魂的、有理性的教育,必须确立终身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从而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成为一种事业,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探索,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标。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在课改的洗礼中得到专业的锻炼和成长,这不仅是教师个人的选择,更是教育情境的规定,是新课程发展的趋势,教师要在课改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调整教育观念,丰富专业技能,通过不断发展和变化,把自己铸造成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一代新型教师。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和价值

课堂教学反思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 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 途径中成长起来的。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 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简单地说,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专业发展角度看,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 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 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 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 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教师的 教育教学观念与能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 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凝练教学特色和风格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教学水平、加速教师专业 发展的有效形式。 我认为教学反思的作用或者说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

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写好教学反思,能促进我们思考向纵深发展。这是因为时间、 大脑遗忘的方面因素,容易是教学瞬间的过程亮点被忽视而产生搁置现象。动手写了反思, 就可以对教学的过程及对象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逐渐使自己对问题思考趋 于全面。 其次,教学反思采用的方法是教学行为的研究法,也就是通过教师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 把实践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久之坚持,必能 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是我们做好教师、成长 过程的宝贵“财富”。 第三,教学反思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从而, 教师角色变成了学习型、研究型。写教学反思,能促进我们对理论的 理解内化。缺乏理论的指导,只能呈现肤浅的的反思,但如果意识上 希望自己写的深刻些,便会在自身需求下去有目的地翻阅资料,搜集参考一些素材,整理成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整理能深入理解了理论 的内涵,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能不断改进我 们的思维角度,改进我们的思维方法,最终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5篇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5篇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 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 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 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教师专业 发展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1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两年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读书既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英语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对 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己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是,我感觉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知道从何学起。 自从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后,感觉有一盏明灯指引这我并且让我在教师道路上有了前进 的方向。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 来给自己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建议》等 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 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并 且每一条建议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自己法子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 好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 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 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 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 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应该装有其他的知识。这样,即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会因 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英语。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