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基本输入输出技术

第六章“输入输出及接口”习题答案

第六章输入输出及接口 〔习题6.2〕 I/O端口与存储器地址常有__????___?和__????___?两种编排方式,8088/8086处理器支持后者,设计有专门的I/O指令。其中指令IN是将数据从__????___?传输到__????___?,执行该指令时8088/8086处理器引脚产生__????___?总线周期。指令“OUT DX, AL”的目的操作数是__????___?寻址方式,源操作数是__????___?寻址方式。 〔解答〕 (I/O端口与存储器地址)统一编址 (I/O端口与存储器地址)独立编址 外设 处理器 I/O读 (I/O端口的DX)寄存器间接 寄存器 〔习题6.4〕 基于教程P142图6-7接口电路,编程使发光二极管循环发光。具体要求是:单独按下开关K0,发光二极管以L0、L1、L2、……L7顺序依次点亮,每个维持200ms,并不断重复,直到有其他按键操作;单独按下开关K1,发光二极管以L7、L6、L5、……L0顺序依次点亮,每个也维持200ms,并不断重复,直到有其他按键操作;其他开关组合均不发光,单独按下开关K7,则退出控制程序。延时200ms可以直接调用子程序DELAY实现。 〔解答〕 again: mov dx,6000h mov al,0ffh out dx,al ;全不亮 again1: in al,dx cmp al,7fh ;D7~D0=0111111B ? jz done ;单独按下K7,退出 cmp al,0feh ;D7~D0=11111110B ? jz next1 ;单独按下K0,转移到next1 cmp al,0fdh ;D7~D0=11111101B ? jz next2 ;单独按下K1,转移到next2 jmp again ;其它情况不点亮 next1: mov cx,8 mov al,1 ;从K0开始 next11: out dx,al ;某个LED电亮 call delay ;延时200ms shl al,1 ;rol al,1 loop next11 jmp again1 next2: mov cx,8

第七章 输入输出(IO)系统

一、选择 1、计算机所配置的显示器中,若显示控制卡上双薪存储器 的容量是1MB,则当采用800×600像素的分辨率时,每个像素最多可以有(C)种不同的颜色。 A.256 B.65536 C.16M D.4096 2、CRT的分辨率为1024×1024像素,像素的颜色数为256, 则刷新存储器的容量约为(B) A.256M B.1M C.256KB D.32MB 3、CRT的分辨率为1024×1024像素,像素的颜色总数为 256色,则刷新存储器每单元字长是(A) A.1个字节 B.2个字节 C.256个字节 D.1024个字节 4、若计算机屏幕上每个像素的灰度级为256,则刷新存储 每个单元的宽度是。 5、显示汉字采用点阵字库,若每个汉字用16×16的点阵表 示,7500个汉字的字库容量是240KB 。 6、磁盘存储器的等待时间通常是磁盘旋转半周所用的时间。 7、某磁盘的转速为7200r/min,传输速度为4MN/s,控制 器开销为1ms,要保证读或写一个512B的扇区的平均时间为11.3ms。那么,该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不超过(D) A.3.9ms B.4.7ms C.5.5ms D.6.1ms 8、一个磁盘的转速为7200转/分,每个磁道有160个扇区,每扇区有512字节,那么理想情况下,其数据传输率为(C)A.7200×160KB/s B.7200KB/s C.9600KB/s D.19200KB/s 9、某计算机系统中,假定硬盘以中断方式与处理机进行数据输入输出,以16位为传输单位,传输率为50KB/s,每次传输的开销(包括中断)为100个CPU时钟,处理器的主频为50MHz,请问软盘数据传送时占处理器的时间比例是 10、设一个磁盘盘面共有200个磁道,盘面总存储容量60MB,磁盘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5ms,每磁道有8个扇区,各扇区之间有一间隙,磁头通过每个间隙需 1.25ms。则磁盘通道所需最大传输率是 11、下列有关程序中断I/O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 程序中断I/O方式是CPU和外设能够并行工作 B. 中断I/O方式下,外设和CPU直接交换数据 C. 中断I/O方式下,CPU会有额外的开销用于断点、现场 的保护和回复等 D. 中断I/O方式适用于像磁盘一类的高速设备 12、指令执行结果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中断是(B) A.I/O中断 B.程序性中断 C.机器校验中断 D.外中断 13、主存故障引起的中断是(C) A.I/O中断 B.程序性中断 C.机器校验中断 D.外中断

第十章 输入输出系统习题

第十章输入输出系统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总线忙”信号是由__ __建立的。 A.获得总线控制权的设备B.发出“总线请求”的设备 C.总线控制器D.CPU 2、在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送数据__ __。 A.必须采用同步控制方式B.必须采用异步控制方式 C.可以选用同步方式,也可选用异步方式D.必须采用应答方式 3、挂接在总线上的多个部件___ _。 A.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B.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可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C.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D.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4、总线从设备是____。 A.掌握总线控制权的设备 B.申请作为从设备的设备 C.被主设备访问的设备D.总线裁决部件 5、假设某系统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传输4个字节信息,一个总线周期占用2个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10MHz,则总线带宽是__ __。 A.10 MB/s B.20 MB/s C.40 MB/s D.80 MB/s 6、波特率表示传输线路上____。 A.信号的传输速率B.有效数据的传输速率 C.校验信号的传输速率D.干扰信号的传输速率 7、中断系统中的断点是指____。 A.子程序入口地址B.中断服务子程序入口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表D.中断返回地址 8、显示器的主要参数之一是分辨率,其含义是____。 A.显示屏幕的水平和垂直扫描频率 B.显示屏幕上光栅的列数和行数 C.可显示不同颜色的总线 D.同一个画面允许显示不同颜色的最大数目 9、下列选项中,能引起外部中断的事件是____。 A.键盘输入B.除数为0 C.浮点运算下溢D.访存缺页 10.CPU响应中断时,最先完成的两个步骤是_ __和保护现场信息。 A.开中断 B.恢复现场 C.关中断 D.不可屏蔽中断 11、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来区分的。 A.不同的地址代码B.不同的地址总线 C.不同的指令和不同的控制信号D.上述都不同 12、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通常是__ __。 A.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交界面B.存储器与打印机之间的交界面 C.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交界面D.CPU与系统总线之间的交界面 13.根据连线的数量,总线可分为串行总线和_____ ___总线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Read

体系结构6-0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6.2 解: 加速比=14.710 /%902/%101=+ 本题再次反映了Amdahl 定律,要改进一个系统的性能要对各方面性能都进行改进,不然系统中最慢的地方就成为新系统的瓶颈。 6.3假设磁盘空闲,这样没有排队延迟;公布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 ,传输速度是4MB/s ,转速是5400r/min ,控制器的开销是1ms 。问读或写一个512字节的扇区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解: 平均磁盘访问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 + 平均旋转延迟 + 传输时间 + 控制器开销 15.725m 1 0.125 5.6 9 1ms 4.0MB/s 0.5KB 5400r/min 0.5 9ms = + + + = + + + 假设实际测得的寻道时间是公布值的33%,则答案是: 3ms + 4.2ms + 0.1ms + 1ms = 8.3ms 6.x 盘阵列有哪些分级?各有什么特点? RAID0亦称数据分块,即把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实际上是非冗余阵列,无冗余信息。 RAID1亦称镜像盘,使用双备份磁盘。每当数据写入一个磁盘时,将该数据也写到另一个冗余盘,这样形成信息的两份复制品。如果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到镜像盘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镜像是最昂贵的解决方法。特点是系统可靠性很高,但效率很低。 RAID2位交叉式海明编码阵列。原理上比较优越,但冗余信息的开销太大,因此未被广泛应用。 RAID3位交叉奇偶校验盘阵列,是单盘容错并行传输的阵列。即数据以位或字节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在一台专用盘上。 RAID4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即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在一台专用盘上。 RAID5块交叉分布式奇偶校验盘阵列,是旋转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的阵列。即数据以块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但无专用的校验盘,而是把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磁盘上。 RAID6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即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检、纠错信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磁盘上。并且,每次写入数据都要访问一个数据盘和两个校验盘,可容忍双盘出错。 RAID7是采用Cache 和异步技术的RAID6,使响应速度和传输速率有了较大提高。 6.6 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各有什么优缺点?总线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各是什么含义?

第六章 基本输入输出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六章
基本输入输出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7年 2017 年 5月

第六章 基本输入输出技术
6.1 I/O接口概述 6.2 无条件传送方式及其接口 6.3 查询传送方式及其接口 6.4 中断传送方式及其接口 6.5 DMA传送方式
2

6.1 I/O接口概述 什么是输入/输出设备?
? 能够完成输入/输出操作的设备,简称外设或I/O设备。 ?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条形码阅读器和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等。
3

6.1 I/O接口概述 I/O设备与CPU信息交换时存在的问题
? 速度不匹配:CPU的速度很高,而外设的速度要低得多, 而且不同的外设速度差异很大。 ? 时序不匹配:各种外设都有自己的定时和控制逻辑,与 计算机的CPU时序不一致。 ? 信号格式不匹配:CPU能识别的是8 (16或32)位的并行 数字量信息,而有些外设用的是模拟量(电流信号或是 电压信号),有些设备采用串行方式传送数据。 ? 信号电平不匹配:CPU所使用的信号都是TTL电平,而 外设大多不能用TTL电平所驱动,有自己的电源系统和 信号电平。
4

6.1 I/O接口概述
1. I/O接口 2. 接口信息 3. 端口及编址方式 4. I/O地址的译码 5. 数据传送方式
5

6.1.1 I/O接口 定义
? I/O接口(Interface):实现外部设备与微机之间连接和 信息交换的功能电路。 输入输出设备
I/O设备 外设
? 接口技术是把由处理器等组成的基本系统与外部设备连 接起来,从而实现计算机与外设通信的一门技术。
6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 第一节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 一、外围设备的寻址 1.统一编址:将输入输出设备中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与内存单元一样看待,将它们和内存单元联合在一起编排地址,用访问内存的指令来访问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的某个寄存器,从而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2.单独编址:将输入输出设备中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单独编排地址,用专门的控制信号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3.CPU与外围设备进行通信有三种类型: (1)CPU向外围设备发出操作控制命令。 (2)外围设备向CPU提供状态信息。 (3)数据在CPU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传递。 历年真题 1.对外设统一编址是指给每个外设设置一个地址码。(2002年) 【分析】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是通过硬件接口来实现的,各种外设的硬件接口上又都包含有多个寄存器,如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统一编址是将外设接口上的各种寄存器等同于内存储器的存储单元,通过使用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来访问外设接口上的各个寄存器,这样就可以使用访存指令来访问外设,输入输出操作简单,程序设计比较简便。由于外设接口上的寄存器种类和数量通常不止一个,所以一个外设至少对应一个以上的内存地址。 【答案】对外设统一编址是将外设接口上的寄存器等同内存单元,给每个外设设置至少一个地址码。 二、外围设备的定时 1.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有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定时方式两种。 2.实现输入输出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有:程序控制方式、直接存储访问(DMA)方式、通道方式。程序控制方式又可分为程序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两种。 历年真题 1.对I/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中断控制方式和独立编址传送控制方式两种。(2001年)【分析】对1/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控制方式、DMA控制方式、通道控制方式等。程序中断控制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独立编址是指对1/O设备的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单独进行地址编排,使用专门的指令对其进行操作,可用在各种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中。 【答案】对1/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控制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等 三、程序查询输入输出方式 了解程序查询输入输出过程即可(从未考过)。 第二节中断 一、中断的基本概念 1.中断:是指CPU在接到随机产生的中断请求信号后,暂停原程序,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随机事件,处理完毕后返回并继续执行原程序。 2.中断方式的特点:中断方式的输入输出操作可以减少CPU等待外围设备的时间,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3.中断方式的应用范围:中断方式主要应用于处理复杂随机事件、控制中低速1/O。

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选择题

第6章输入输出系统(I/O管理)-选择题 1.以下关于设备属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字符设备的基本特征是可寻址到字节,即能指定输入的源地址或输出的目标地址 B.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可随机访问的设备 C.共享设备是指同一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D.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2.虚拟设备是指() 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 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 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 3.磁盘设备的1O控制主要采取()方式 A.位 B.字节 C.帧 D. DMA 4.为了便于上层软件的编制,设备控制器通常需要提供() A.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命令 B.1/O地址寄存器、工作方式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命令 C.中断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控制命令 D.控制寄存器、编程空间和控制逻辑寄存器 5.在设备控制器中用于实现设备控制功能的是() A. CPU B.设备控制器与处理器的接 C.I/O逻辑 D.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6.在设备管理中,设备映射表(DMT)的作用是() A.管理物理设备 B.管理逻辑设备 C.实现输入/输出 D.建立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的对应关系 7.DMA方式是在()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A.I/O设备和主存 B.两个I/O设备 C.I/O设备和CPU D.CPU和主存 8.通道又称1/O处理机,它用于实现()之间的信息传输。 A.内存与外设 B.CPU与外设 C.内存与外存 D.CPU与外存 9.在操作系统中,()指的是一种硬件机制 A.通道技术 B.缓冲池 C. Spooling技术 D.内存覆盖技术 10.若1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则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 A.程序查询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无条件存取方式 11.计算机系统中,不属于DMA控制器的是() A.命令/状态寄存器 B.内存地址寄存器 C.数据寄存器 D.堆指针寄存器 12.()用作连接大量的低速或中速1O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 一、填空题; 1.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中,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A.______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B.______之间进行。 2.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A.______ ,它有自己的B.______ 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 3.并行I/O接口A.______ 和串行I/O接口B.______ 是目前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接口技术。 4.在计算机系统中,CPU对外围设备的管理,除了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外,还有A.______方式、B.______方式和C.______方式。 5.程序中断方式控制输入输出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使A 和B 并行工作。 6.DMA控制器按其A 结构,分为B 型和C 型两种。 7.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A ,它有自己的B 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CPU只负责C 功能。 8.通道有三种类型:A 通道、B 通道、C 通道。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中断”的叙述,______是不正确的。 A.一旦有中断请求出现,CPU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转而去受理中断请求 B.CPU响应中断时暂停运行当前程序,自动转移到中断服务程序 C.中断方式一般适用于随机出现的服务 D.为了保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以后,能正确返回到被中断的断点继续执行程 序,必须进行现场保存操作 2.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 A. 子程序入口地址 B. 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C. 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的地址 D. 主程序返回地址 3.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其转换是通过______。 A. 移位寄存器 B. 数据寄存器 C. 锁存器 D. 指令寄存器 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______的时间。 A. 一个指令周期 B. 一个机器周期 C. 一个时钟周期 D. 一个存储周期 5.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是______。 A.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B. 一次I/O操作开始 C. 机器内部发生故障 D. 一次DMA操作开始 6.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______。 A. 通用寄存器 B. 堆栈 C. 存储器 D. 外存 7.采用串行接口进行七位ASCII码的传送,带有一位奇校验位、一位起始位和一位停止位,当波特率为4800波特时,字符传送速率为___。 A.480 B. 436 C. 685 D. 240 8.在单级中断系统中,CPU一旦响应中断,则立即关闭___标志,以防止本次中断服务结束前同级的其他中断源产生另一次中断进行干扰。 A.中断允许 B. 中断请求 C. 中断屏蔽

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习题

1.在微型机系统中.I/O设备通过( B )与主板的系统总线相连接。 A. DMA控制器 B.设备控制器 C.中断控制器 D. I/O端口 I/O设备不可能真接与主板总线相连接,总是通过设备控制器来相连的。 2.下列关于I./O指令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I/O指令是CPU系统指令的一部分 B.I/O指令是机器指令的一类 C.I/O指令反映CPU和T/O设备交换信息的特点 D. I/O指令的格式和通用指令格式相同 I/O指令是指令系统的一部分,是机器指令,其为了反映与I/O设备交互的特点,格式和其他指令相比有所不同。 3.以下关于通道程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 通道程序存放在主存中 B.通道程序存放在通道中 C.通道程序是由CPU执行的 D.通道程序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执行I/O操作 通道程序存放在主存而不是存放在通道中,豳通道从主存中取出并执行。通道程序由通道执行,目.只能在具有通道的I/O系统中执行。 4.挂接在总线上的多个I/O设备( B )。 A.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B.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可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C.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D. 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为了使总线上的数据不发生“碰撞”,挂接在总线上的多个设备只能分时地向总线发送数据。总线上接收数据的设备可以有多个,因为接收数据的设备不会对总线产生“干扰”。如向一个人说话可以多个人听,如果多个人说话一个人听的话,那会是非常混乱的场面。5.一台字符显示器的VRAM中存放的是( A )。 A. 显示字符的ASCII码 B.BCD码 C.字模 D.汉字内码 在字符显示器中的VRAM存放ASCII码用以显示字符。 6.CRT的分辨率为1024x1024像素,像素的颜色数为256,则刷新存储器的每单元字长为( B ),总容量为( )。 A.8B,256MB B.8bit,IMB C. 8bit,256KB D. 8B,32MB 刷新存储器中存储单元的字长取决于显示的颜色数,颜色数为m.字长为n,二者的关系为2n=rn。本题颜色数为256.因此刷新存储器单元字长为8位。刷新存储器的容量是每个像素点的位数和像素点个数的乘积,故而刷新存储器的容量为1024x1024x8bit= IMB。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1

第六章 输入输出管理

6.1 6.1 I/O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6.2 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 6.3 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6.4 设备驱动程序 6.5 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 6.6 用户层的I/O软件 6.7缓冲区管理 67 6.8 磁盘存储器的性能和调度68

6.1 I/O系统功能、模型和接口 1I/O 1 I/O系统基本功能 ./O系统层次结构和模型2.I/O 系统接 3.I/O接口

1 I/O 系统基本功能 ①隐藏物理设备的细节 使用方便②与设备的无关系 提高③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 利用率④对I/O设备进行控制 ⑤确保对设备的正确共享 共享方便 ⑥错误处理

① 隐藏物理设备的细节 Printf(“……”); Scanf “……” ();(); #include t =time(0); #includet time(0); number = rand( )#include系统你负责下 Programmer+ I/O 系统,你负责下Programmer 用户,不愿去细数磁盘的卷号、磁道,只求把数给取出来就好。

②与设备的无关系 基于因此物理设备细节的基础上实现,使用基于因此物理设备细节的基础上实现使用抽象的逻辑设备名称使用设备。/dev/printer Windows 2000以前的OS,读取U盘先要安置盘驱动程序就像当前安置打印驱动扫U盘驱动程序,就像当前安置打印驱动、扫 描驱动一样。 I/O系统,你负责设置下 系统你负责设置下

第六章模拟量输入输出与数据采集卡

第六章模拟量输入输出与数据采集卡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掌握D/A,A/D转换的原理和典型芯片,在此基础上了解工业控制计算机常用模板的组成和应用。 要求: (1)了解D/A转换的工作原理和8位,12位D/A转换芯片;D/A转换器与总线的连接和应用方法。 (2)了解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指标,熟悉A/D转换的典型芯片和多路转换器,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 (3)了解数据采集卡的组成和指标及其应用方法,了解工控机配套模板的概况。 一、重点提示 本章重点是D/A,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总线的连接方法。 二、难点提示 本章难点是利用这些芯片和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组成数据采集卡的应用方法。 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的模拟通道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的掌握。 1.数模转换器D/A (1)D/A转换的指标和工作原理 / (2)典型D/A转换器芯片 (3)D/A转换器与总线的连接 2.模数转换器A/D (1)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双积分和逐次逼近型A/D转换),A/D转换器主要指标 (2)典型A/D转换器芯片(ADC0809及.12位A/D芯片)的功能和组成,与总线的连接 3.多路开关 (1)数据采集系统对多路开关的要求 (2)几种多路开关芯片 (3)几种多路开关的主要技术参数 4.采样保持器 (1)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 (2)常用的采样保持器芯片 5.数据采集卡的组成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一)D/A转换接口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二进制的数字量转换为相应的模拟量。D/A转换器的主要部件是电阻开关网络,其主要网络形式有权电阻网络和R-2R梯形电阻网络。 集成D/A芯片类型很多,按生产工艺分有双极型、MOS型等;按字长分有8位、10位、

第6章输入输出系统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 一、填空题 l 、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和()。 2、中断装置通常是按预定的顺序来响应同时出现的中断事件的,这个预定的顺序通常被称为()。 3.通道通过执行通道程序来完成控制设备工作,完成指定的()操作. 4.通道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中断向量实际上是一种指针,它指向对应()的入口. 6.访问磁盘时间由(),()和()三部分组成. 7.缓冲是一种()扶术,它利用某种存储设备,在数据传送过程中进行暂时的存放. 8.I/O管理中,()技术是操作系统得以响应外部和内部物理请求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机制. 9、()算法是选择当前磁头所在磁道距离远近的请求作为下一次服务的对象. 10.磁盘地址空间是()维的. 11.为实现CPU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系统引入了()硬件机制. 12,IlO涉及的基本的硬件元素有()等等. 13.控制设备的核心模块为()· 14.设备和CPU之间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四种: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方式和()· 15. 缓冲,中断及()也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6. 磁盘是海量存储设备.海量存储设备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保留得以实现.磁盘也就成了 ()数据的关键. 17.许算机两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处理机. 18.磁盘又可以分为()· 19.如何有效地对连接到计算机的外设进行()是操作系统设计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0.一个设备可能通过电缆甚至()发送信号,与计算机系统通信. 21 、一般来说,把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接口称之为()· 22.如果很多设备都共用一条线路通信,称镇线路为() 23.之所以区分控制器和设备本身是因为操作系统大多与()打交道,而非设备本身.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讲课讲稿

第6章输入输出系统 6.1 解释以下术语 响应时间:从用户键入命令开始,到得到结果所花的时间。 可靠性:指系统从某个初始参考点开始一直连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它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 可用性:指系统正常工作的时间在连续两次正常服务间隔时间中所占的比率。 可信性:指服务的质量,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合理地认为服务是可靠的。 RAID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或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分离事务总线:将总线事务分成请求和应答两部分。在请求和应答之间的空闲时间内,总线可以供给其它的I/O 使用。采用这种技术的总线称为分离事务总线。 通道:专门负责整个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工作的专用处理机,能执行有限的一组输入输出指令。 通道流量:指一个通道在数据传送期间,单位时间内能够传送的数据量。 虚拟DMA :它允许DMA 设备直接使用虚拟地址,并在DMA 传送的过程中由硬件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异步I/O :允许进程在发出I/O 请求后继续执行,直到该进程真正访问这些数据而它们又尚未就绪时,才被挂起。 6.2 假设一台计算机的I/O 处理时间占10%,当其CPU 性能改进为原来的100倍,而I/O 性能仅改进为原来的2倍时,系统总体性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解:94.1690%/100 10%/21=+=加速比 6.3 RAID 有哪些分级?各有何特点? 答:(1)RAID0。亦称数据分块,即把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实际上是非冗余阵列,无冗余信息。(2)RAID1。亦称镜像盘,使用双备份磁盘。每当数据写入一个磁盘时,将该数据也写到另一个冗余盘,这样形成信息的两份复制品。如果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到镜像盘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镜像是最昂贵的解决方法。特点是系统可靠性很高,但效率很低。 (3)RAID2。位交叉式海明编码阵列。即数据以位或字节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采用海明编码。原理上比较优越,但冗余信息的开销太大,因此未被广泛应用。(4)RAID3。位交叉奇偶校验盘阵列,是单盘容错并行传输的阵列。即数据以位或字节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在一台专用盘上。(5)RAID4。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即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在一台专用盘上。(6)RAID5。块交叉分布式奇偶校验盘阵列,是旋转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的阵列。即数据以块交叉的方式存

第10章 输入输出系统

第10章输入输出(I/O)系统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2.串行接口是指()。 A.主机和接口之间、接口和外设之间都采用串行传送 B.主机和接口之间串行传送,接口和外设之间并行传送 C.主机和接口之间并行传送,接口和外设之间串行传送 D.系统总线采用串行总线 【分析】主机的工作速度较快,因此主机和接口之间采用并行传送;外设的工作速度较慢,因此接口和外设之间采用串行传送。 【答案】C 35.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______。 A 通用寄存器 B 堆栈 C 存储器 D 外存 【答案】B 35.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______。 A 通用寄存器 B 堆栈 C 存储器 D 外存 【答案】B 70. 当采用______对设备进行编址情况下,不需要专门的I/O指令组。 A.统一编址法 B.单独编址法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答案】A 71. 下面有关“中断”的叙述,______是不正确的。 A.一旦有中断请求出现,CPU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转而去受理中 断请求 B.CPU响应中断时暂停运行当前程序,自动转移到中断服务程序 C.中断方式一般适用于随机出现的服务 D.为了保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以后,能正确返回到被中断的断点继 续执行程序,必须进行现场保存操作 【答案】A 95. 周期挪用(窃取)方式常用于______中。

A. 直接内存存取方式的输入/输出 B. 直接程序传送方式的输入/输出 C. CPU的某寄存器与存储器之间的直接传送 D. 程序中断方式的输入/输出 【答案】A 114. 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用一个______时间。 A. 指令周期 B. 机器周期 C. 存储周期 D. 总线周期 【答案】C 二、填空题(每题2.5分) 3.按照传输数据格式不同划分,总线数据通信方式可分为串行总线和____________两类。 【答案】并行总线 4.对I/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______________、DMA方式、_____________和外围处理机方式。 【答案】程序中断方式、通道控制方式 5.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是(C)之间的交接界面。 A.CPU与存储器B.存储器与外围设备 C.主机与外围设备D.CPU与系统总线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总结

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 7.1 I/O 设备 一、外设的地位和作用外设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设是人机对话的工具。外设是完成数据媒体变换的装置。外设是系统软件及信息的驻在地。外设是计算机推广应用的桥梁。 二、外设的特点速度慢:机电混合装置,ms 级。多样性及复杂性:涉及机电光磁声等学科,传输速率差异大,方式各不相同。S 三、外设的分类 1. 人机交互设备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 2. 信息驻留设备磁盘光盘磁带 3. 机—机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网卡路由器 四、输入设备 1. 键盘 2. 鼠标 3. 触摸屏 五、输出设备 1. 显示器 2. 打印机 六、其他 1. A/D、D/A 模拟/数字(数字/模拟)转换器 2. 终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完成显示控制与存储键盘管理及通信控制 3. 汉字处理汉字输入、汉字存储、汉字输出 七、多谋体技术 八、I/O 操作的特点 1. 异步性 2. 实时性 3.IO 操作的实现与设备的无关性 7.2 I/O 系统的发展 1. 早期阶段:以运算器为中心,分散连接 2. 接口模块和DMA 阶段:总线连接 3. 具有通道结构的阶段 通道是用来负责管理IO 设备以及实现主存与IO 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部件,可看作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具有专用的通道指令,可以独立运行程序,但受制于CPU,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处理器

4. 具有I/O 处理机的阶段 7.3 I/O 接口 IO 接口通常是指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软件控制。而端口是指这些接口电路中的一些寄存器,包含有数据端口、控制端口和状态端口,若干个端口加上控制逻辑才能组成接口。 一、概述 1. 实现设备的选择 2. 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 3. 实现数据串—并格式转换 4. 实现电平转换 5. 传送控制命令 6. 反映设备的状态( “忙”、“就绪”、“中断请求”) 二、接口的功能和组成 1、总线连接方式的I/O 接口电路 (1) 设备选择线 (2) 数据线 (3) 命令线 2. 接口的功能和组成 1) 、功能

第6章_设备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设备管理习题 一、填空题 1.磁带是一种①的设备,它最适合的存取方法是②。磁盘是一种③的设备,磁盘在转动时经过读/写磁头所形成的圆形轨迹称为④。 【答案】①顺序存取,②顺序存取,③直接存取,④磁道(或柱面) 【解析】顺序存取的设备只有在前面的物理块被存取访问过之后,才能存取后续物理块的内容。如果按随机方式或按键存取方式存取磁带上的文件信息的话,其效率反而会更低,所以顺序存取方法更能发挥磁带这种设备的效率。磁盘设备是一种典型的直接存取设备,它允许文件系统直接存取磁盘上的任意物理块。 2.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可以把设备分为①设备和②设备;打印机是一种典型的③设备,而磁盘是一种④设备。 【答案】①独享,②共享,③独享,④共享 【解析】独享设备:为了保证传递信息的连贯性,通常这类设备一经分配给某个作业,就在作业整个运行期间都为它独占。多数的低速设备都属于独享设备。 共享设备:是指允许若干个用户同时共享使用的设备。 3.虚拟设备是通过①技术,把②变成能为若干用户③的设备。 【答案】①SPOOLING,②独享,③共享 【解析】虚拟设备的提出是为了把原为独享的设备改造成便于共享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这种改造就是通过SPOOLING技术来实现的。SPOOLING可以译为外围设备同时联机操作的意思。 4.UNIX系统中,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都被看成是①。它们在使用形式上与②相同,但它们的使用是和设备管理程序紧密相连的。 【答案】①特殊文件,②普通文件 【解析】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常常把设备也看成是文件。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可以用统一的观点去使用设备,并处理存放在设备上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件系统在用户和外设之间提供了一个接口。 5.系统中,象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①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称为②;而磁盘、磁带等以③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称为④。 【答案】①字符,②字符设备,③块,④块设备 6.一个进程只有获得了①、②和所需设备三者之后,才具备了进行I/O操作的物质条件。 【答案】①通道,②控制器 7.设备分配应保证设备有高的利用率并应注意避免。 【答案】死锁问题 【解析】设备分配的总原则是要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让设备忙,而同时又要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方法造成进程死锁。因为进程发生死锁将使得进程中的进程处于无休止的相互等待状态,使系统的效率下降。 8.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专门负责①,它控制②与内存之间的信息交换(传输)。 【答案】①输入/输出的处理机,②外设或外存 【解析】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管输入和输出控制的处理机,它有自己的通道指令,以驱动外设进行读写操作。不过这些指令需要CPU执行相应的“启动通道”指令来启动信号之后才开始执行,并在操作结束时向CPU发中断信号。 9.缓冲区可分为①、②、③和④。 【答案】①单缓冲区、②双缓冲区、③多缓冲区、④缓冲池 【解析】单缓冲是在设备和处理机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区。设备和处理机交换数据时,先把被交换的数据写入缓冲区,然后,需要数据的设备或处理机从缓冲区取走数据。 双缓冲区是一种能够实现设备和设备、CPU和设备并行操作的简单模型,当其中一个缓冲区数据装满后,可向另一个缓冲区写入数据,同时前一个缓冲区可被访问。 多缓冲区是把多个缓冲区连接起来组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用于输入,另一部分专门用于输出的缓冲结构。 缓冲他是把多个缓冲区连接起来统一管理,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的缓冲结构。 10.对磁盘上一物理块信息的访问要经过:①、②、③三个过程。 【答案】①寻找时间、②延迟时间、③传送时间 【解析】对移动臂磁盘的存取访问一般要经过三部分时间:首先要将磁头移动至相应的柱面上,这个时间叫做寻找时间;一旦磁头到达指定柱面,等待所访问的扇区旋转到读/写头下,叫延迟时间;实际传送所需时间叫传送时间。一次磁盘访问的时间就是以上三者之和,其中“寻找时间”所花费的时间最长。

V5第6章 S08输入输出接口

第6章S08输入输出接口 S08AW系列微控制器的I/O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即输入/输出系统端口由许多标准模块组成。以S08AW60为例,其64-Pin封装的芯片端口包括PTA、PTB、PTC、PTD、PTE、PTF和PTG这7个I/O口,共54个通用I/O引脚。这些引脚大都与片上多种外围设备复用,如定时器模块、通信模块和键盘中断模块等。这些特殊外围设备模块的优先级比通用I/O接口的优先级高,因此当使能某个外围设备时,则与该复用管脚相关的输入/输出功能将被禁止。 本章主要介绍S08AW系列微控制器通用I/O端口的功能、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按键和LED显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例程等。 6.1S08 I/O端口原理 通用I/O端口又称并行数字I/O端口,用来实现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并完成控制和数据采集,是微控制器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当一个MCU引脚作为通用I/O 端口时,应对该引脚的两个寄存器进行设置:一个是该引脚的方向寄存器,用来设定该引脚是用于输入还是输出;另一个是该引脚的数据寄存器,当用作输出时,应先将要输出的数据写入该数据寄存器,然后才能送到引脚上;当用作输入口时,引脚上的数据将先存入该数据寄存器,然后CPU再读该寄存器中已存入的数据。 设定MCU的某个引脚是输入还是输出的方向寄存器是PTxDD,PTxDD是方向寄存器的英文缩写名称,x代表A、B、C、D、E、F、G这八个端口之一。 6.1.1I/O端口引脚分布 S08AW60的I/O引脚包括8个端口,共计54个引脚: ●PTA(0-7):A口8个引脚仅具有普通I/O引脚功能,没有与其它功能模块复用 ●PTB(0-7):B口8个引脚可与ADC1模块共用 ●PTC(0-6):C口7个引脚可与SCI2、IIC1以及MCLK模块共用 ●PTD(0-7):D口8个引脚可与ADC1、KBI1、TPM1以及TPM2模块共用 ●PTE(0-7):E口8个引脚可与SCI1、TPM1以及SPI1模块共用 ●PTF(0-7):F口8个引脚可与TPM1以及TPM2模块共用 ●PTG(0-6):G口7个引脚可与ICG以及KBI1模块共用 S08AW60通用I/O引脚分布以及与各个功能模块的复用关系如图6-1所示。

操作系统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

以ppt为主,上课没讲的,不会考!!! 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I/O系统。 操作系统,仅给出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下面一段,记住,背过!!! 在该系统中包括(1)、有用于实现信息1)、输入、2)、输出和3)、存储功能的设备 (2)、相应的设备控制器, 而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提高I/O速率以及改善I/O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有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及实现设备独立性等。我们主要对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等硬件作一扼要的阐述。 “6.1 6.2 较零碎,会考选择、填空!!!小题。” 6.1 I/O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1)、I/O系统的主要任务P178 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提高I/O的速率,以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能为更高层的进程方便地使用这些设备提供手段。 (2)、I/O系统的层次结构P180 1)用户层I/O软件 2)设备独立性软件 3)设备驱动程序 4)中断处理程序 (3)、I/O系统接口P181 根据设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个接口。 6.2 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重点!!!需要记住!!!!),会出题 将分为以下两部分来了解I/O设备: (1)I/O设备的类型 (2)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 (1)、I/O设备的类型(很重要!!每种分类标准,分为哪些类,都记住!!!) I/O设备的类型繁多,从OS观点看,其重要的性能指标有: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的传输单位、设备共享属性等。因而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传输速率分类P183“会填空!!” 1.低速设备:传输速率仅为每秒钟几个字节至数百个字节的一类设备。如键盘、鼠标、语音输入和 输出设备等。 2.中速设备:传输速率为每秒钟数千个字节至数万个字节的一类设备。如行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等。 3.高速设备:传输速率为每秒钟数百千个字节至数十兆字节的一类设备。如磁带机、磁盘机、光盘 机等。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总结

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 7.1 I/O设备 一、外设的地位和作用 外设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设是人机对话的工具。 外设是完成数据媒体变换的装置。 外设是系统软件及信息的驻在地。 外设是计算机推广应用的桥梁。 二、外设的特点 速度慢:机电混合装置,ms级。 多样性及复杂性:涉及机电光磁声等学科,传输速率差异大,方式各不相同。S 三、外设的分类 1. 人机交互设备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 2. 信息驻留设备磁盘光盘磁带 3. 机—机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网卡路由器 四、输入设备 1.键盘 2. 鼠标 3. 触摸屏 五、输出设备 1. 显示器 2. 打印机 六、其他 1. A/D、D/A 模拟/数字(数字/模拟)转换器 2. 终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完成显示控制与存储键盘管理及通信控制 3. 汉字处理汉字输入、汉字存储、汉字输出 七、多谋体技术 八、I/O操作的特点 1.异步性 2.实时性 3.IO操作的实现与设备的无关性 7.2 I/O系统的发展

1.早期阶段:以运算器为中心,分散连接 2.接口模块和DMA 阶段:总线连接 3.具有通道结构的阶段 通道是用来负责管理IO设备以及实现主存与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部件,可看作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具有专用的通道指令,可以独立运行程序,但受制于CPU,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处理器 4.具有I/O 处理机的阶段 7.3 I/O 接口 IO接口通常是指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软件控制。 而端口是指这些接口电路中的一些寄存器,包含有数据端口、控制端口和状态端口,若干个端口加上控制逻辑才能组成接口。 一、概述 1. 实现设备的选择 2. 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 3. 实现数据串—并格式转换 4. 实现电平转换 5. 传送控制命令 6. 反映设备的状态(“忙”、“就绪”、“中断请求”) 二、接口的功能和组成 1、总线连接方式的I/O 接口电路 (1) 设备选择线 (2) 数据线 (3) 命令线 (4) 状态线 2.接口的功能和组成 1)、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