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二首》【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背景介绍】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3、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问题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

6.本首诗歌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7.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8.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9.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堂测堂练】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

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生字词 瞬息伫立荒草萋萋 幽寂延绵 shùn zhù qī yōu yán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8085246.h264_1.f4v 普希金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史称: “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的始祖”;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 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现实——假如 生活欺骗 不要悲伤心急 需要镇静对待 态度 相信——快乐将会来临 永远向往未来 一切都将会过去成为怀恋 嘱咐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思考问题: 诗中是怎样阐明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如何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人生的体验不管是美好还是忧伤的,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将来的日子里,回首往事,都成为亲切的怀恋。 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 不要——,不要——! ——需要——。 相信吧,————。 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不要惊慌,不要沮丧!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2020年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菜畦(qí)宛转鉴(jiàn)赏消声匿迹 B. 抽噎(yē)肥硕龟(jūn)裂至理名言 C. 伫(zhù)立嘹亮贪婪(lán)气冲斗牛 D. 甄(zhēn)别黄晕枯涸(hé)迥乎不同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荚儿,被圆圆的喜欢了。 ⑵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了。 ⑶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了。 ⑷一块块新做的秧田,被稻谷吐出的绿云了。 A. 装满爬满盖满挂满 B. 装满挂满爬满盖满 C. 盖满装满挂满爬满 D. 挂满盖满装满爬满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是一部荡气 回肠的交响乐。 B. 我们要认真地阅读那些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经过时间老人筛选的中外文学名 著。 C. 面对面交谈,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时常与父母聊一聊自己的心事,心结也 许就能解开。 D. 张晓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明朝那些事儿》、《曾国藩》、《哈利波特》…… 等几十本小说。 4.将下面句子组成文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 ②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标志,这是肯定的。 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 ④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 ⑤第一,因为杨柳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 处都有。 A. ④①②③⑤ B. ②④③①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④③①⑤② “语文”在不同时代中的流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 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外国诗两首》教案

19.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赢.弱(1éi)告罄.诲.人不倦据理臆.断 B. 俯瞰.(kàn)钦.佩千钧.重负心有灵犀. C. 迸.溅(bèng)吞噬.忍俊不禁.以身作则. D. 颤.抖(zhàn)闲暇.天涯.海角珊珊 ..来迟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 B. 融会贯通内涵脱颖而出境界 C. 融会贯通内容出类拔萃境况 D. 炉火纯青内容脱颖而出境况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总决赛第六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意味着多伦多猛龙队以总比分4:2力 克对手,夺得了冠军。 B. 面对一支连续五年进入总决赛、近两年总决赛仅输1场的王朝球队,猛龙队球 员勇敢应战击败劲敌。 C. 由于猛龙队在今年季后赛里的出色表现,球队的品牌价值高涨,电视转播收入 和主场门票收入攀升。 D. 猛龙队与勇士队之战,是东西部榜首的顶级对决,也是杜兰特和伦纳德这两个 顶级前峰的正面交锋。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A. 不是每一种土壤都适合耕种,人们可因地制宜,通过灌溉、施肥和翻耕等活动 改变土壤结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贫瘠土壤改良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优质土壤。 B. 对于坡地,人们可改变坡度,加厚土层,增加雨水渗入量,从而减少水分、土 壤和养分流失;对于渍水、干旱、盐碱土壤,人们可通过排水、灌溉等水利措施进行整改,从而改善土质。 C. 造纸、化工、钢铁、采掘等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等直接或 间接地造成土壤污染,如重金属污染、有毒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酸化等,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D. 除风蚀外;土壤水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壤水土流失,是我国发生范围仅次 于土壤沙化和沙漠化的重要土壤劣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暴雨集中的黄土高原和雨量充沛的南方山丘地区。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5.默写。 斯是陋室,______ 。(《陋室铭》刘禹锡) 子独爱莲之______ ,灌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______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19 《外国诗二首》教学反思教学文案

19《外国诗二首》 教学反思

精品资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反思 那天下午,学校要开家长会。语文课上讲完课我习惯性地要和同学们聊聊天,我喜欢他们无拘无束时偶尔碰撞出的或睿智或幽默或调皮的火花,但谈笑间忽然听到隐隐的抽泣声,寻声望去,竟然是班上人高马大号称“巨无霸”的刘明,仔细询问,原来是数学考试没及格,害怕家长会后的“暴风骤雨”。望着一个一米八零的大小伙子偷偷哭泣,我有些同情,也有些无奈,当环境在迫使老师、迫使学生拼命要分的时候,我除了对他说:“没关系,下次努力。”竟一时也找不出其它安慰的话语。这时班上一位因为上课爱说话而经常挨老师批的男生冒出了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接着一位女生也接了一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后好几位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那一刻我竟有些惭愧,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并没有细致地讲给大家,只是泛泛地读了读,说了说,我觉得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么好的契机。 于是我带领大家再一次投入地背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我对大家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成败,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也许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也无法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每一朵乌云背后都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4.学习作者坚强乐观的思想,正确理解人生的选择。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普希金、弗罗斯特的资料, 搜集与挫折、路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挫折和迷茫呢?这个时候你 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对于这件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 来学习《外国诗二首》,看一下两位外国著名诗人对于这种情形有什么真知灼见,能带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板书课题《外国诗二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方法引导: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 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 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 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研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读。 1.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点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听录音,生听读,把握读音。 3.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4.了解作者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

湖北省武汉市2018_2019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测试试卷(有答案)

武汉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锋芒必露澎湃殷(yān)红锲(qì)而不舍 B.硕果调羹目不窥(kuī)园仰之弥(mí)高 C.屏障咀嚼气冲斗(dǒu)牛酣(hān)然入梦 D.沥尽心血浊流迥(jiǒng)乎不同哺(bǔ)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我们要用的头脑构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用的理想布局,用的信念写作,用奋斗的精神修改,用的追求出版! A.智慧坚定执着崇高 B.坚定崇高执着智慧 C.执着智慧坚定崇高 D.智慧崇高执着坚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C.在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D.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不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太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C.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D.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大脑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说因为自己老了,没有年轻时脑子好了。大脑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就像我们的牙齿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各种问题一样,也许这和年龄相关,但并不存在定的因果关系,可能更多的取决于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大脑,这个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它所喜欢的呢? 从前大脑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是它们驾驭着人类祖先在动物界中并不算强壮的身体走出非洲,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生存,人类每天平均大约要行走20千米。甚至有学者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进化得到比其他动物更聪明的大脑,就是因为人类在不停的运动、行走中不断地解决问题。人类虽不健壮也跑得不够快,但人类可以称得上是最有耐力的动物,可以不停地奔跑,要知道有学说认为人类曾经是靠着不停奔跑使得猎物精疲力竭而获得食物的。运动对大脑的好处非常明显,它使得更多新鲜血液携带着大量氧通过大脑,给大脑丰富的滋养。同时,运动可以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脑神经元的生长。 当我们面临危险时,大脑会处于~个特别的状态一—应激状态,这时候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吹响身体各个器官的集结号,准备应战。潜力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这时的人可能完成一些平时无法完成的任务。但人不能总是处于应激状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刚开始的压力还是动力,到后来压力就是阻力,使人变得迟钝。压力使得肾上腺分泌皮质醇,而皮质醇过高則可以杀死大脑中对学习和记忆起到关键作用的脑细胞。 大脑所处的环境就像血汗工厂一—不但生活不好,工作环境恶劣还超时加班,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睡觉绝不是无故旷工、浪费时间。实际上在你睡觉的时候大脑一点也没有休息,而是在紧张地整理你这一天所摄入的信息。而如果你坚持5天不睡觉,很可能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并且伴随严重的判断力缺失和幻想。大量研究证实,缺乏睡眠的人语言能力、创造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都会降低,这很可能与缺乏睡眠后,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降低有关。缺乏睡眠不仅影响大脑认知功能,更会对人体免疫力产生严重打击,因此缺乏睡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型:新授共2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2.了解作者(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的始祖”;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1817年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三、课堂学习研讨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2.诗的两部分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4怎样理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独学: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勾画并标注,学习完成后,告诉学科组长。(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紧盯每组B层学生的自学情况,但不得打扰学生的自学) 对学: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二看不理解的地方是否相互之间可以理解。(教师紧盯各组B层学生的学习情况) 群学:组内同学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相互讲解补充。 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参考答案: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 来临。

《外国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外国诗两首 知识导学 作家作品 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

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 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整体感知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赞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布局谋篇《蝈蝈与蛐蛐》全文只有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8行):写蝈蝈的乐音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第二层(9~15行):写蛐蛐的歌儿使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夜》全文共4节,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描写了夜的静谧。 第二部分(第2节):写静谧夜色中的溪水与月光。 第三部分(第3节):进一步写月光下美丽的大自然。

武汉市第六中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试题七

武汉市第六中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试题七编辑人:丁济亮 班级:姓名:得分:(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每小题3分)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阐述(ch?n)接纳(là) 措(cuò)施成吉思汗(hán) B.呵责(hē)鞭策(chè)蹂躏(lìn ) 蟠龙( pán ) C.停滞(zhì)寒噤(jìn)鲜嫩(nèn) 免疫(yì) D.熹微(xī)崭新(z?n)蹿(cuàn)兀兀(wù)穷年 2. 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思辨诚挚崎岖一代天骄 B. 消遣键谈憧憬张惶失措 C. 痊愈蚕食安逸迥乎不同 D. 腌臜颀长蜷身锲而不舍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⑴半夜以后,小船又_______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 ⑵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_______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⑶外星人考虑着当时的情况,暗自_______着应该怎么办。 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_______着我。 A 飘敲盘算驱赶 B. 驶敲思量驱赶 C.飘砸盘算鞭策 D. 驶砸思量鞭策 4..下面的短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祖国大地学生学习注重科学考虑周到 B.阴森黑暗躲避炮火尖利明亮运输粮草勋章绶带 C.住一年躲不开学习重要神奇的纳米说和做 D.破旧短裤特别明亮我的信念桌子上面认真地学习 5.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A ④②③①⑤ B④②①③⑤C⑤②①③④D⑤①④③② 6.下面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更加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君有疾在腠理重病 D桓侯故使人问之所以

19 《外国诗二首》教学反思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反思 那天下午,学校要开家长会。语文课上讲完课我习惯性地要和同学们聊聊天,我喜欢他们无拘无束时偶尔碰撞出的或睿智或幽默或调皮的火花,但谈笑间忽然听到隐隐的抽泣声,寻声望去,竟然是班上人高马大号称“巨无霸”的刘明,仔细询问,原来是数学考试没及格,害怕家长会后的“暴风骤雨”。望着一个一米八零的大小伙子偷偷哭泣,我有些同情,也有些无奈,当环境在迫使老师、迫使学生拼命要分的时候,我除了对他说:“没关系,下次努力。”竟一时也找不出其它安慰的话语。这时班上一位因为上课爱说话而经常挨老师批的男生冒出了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接着一位女生也接了一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后好几位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那一刻我竟有些惭愧,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并没有细致地讲给大家,只是泛泛地读了读,说了说,我觉得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么好的契机。 于是我带领大家再一次投入地背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我对大家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成败,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也许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也无法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每一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生活的画板不是只有一种色彩,叹息、焦虑只是点缀,勇敢乐观才是主色调。” 刘明早已不哭了,大家看着我,在大家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无数的期盼,虽然那期盼里还有些迷惘还有些惴惴然,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的教学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按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安排教学程序。本篇文章内容属于人生哲理诗,相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难懂,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此,我在教学中吸取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首先在导入上改变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给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二首》【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背景介绍】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3、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问题 记 录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资料助读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赢弱(1éi)告罄诲人不倦据理臆断 B. 俯瞰(kàn)钦佩千钧重负心有灵犀 C. 迸溅(bèng)吞噬忍俊不禁以身作则 D. 颤抖(zhàn)闲暇天涯海角珊珊来迟 【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颤抖”的“颤”应读作“chàn”,“珊珊来迟”的“珊珊”应为“姗姗”。故选:D。 此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而且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 B. 融会贯通内涵脱颖而出境界 C. 融会贯通内容出类拔萃境况 D. 炉火纯青内容脱颖而出境况 【答案】A 【解析】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根据语境“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用“炉火纯青”形容技术是恰当的,“融会贯通”不

七年级下册语文 19 《外国诗二首》一课一练(含解析)

19* 外国诗二首 (测试时间:15 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假.如(ji à) 欺.骗(q ī) 可惜.(x ī) B.忧郁.(y ù) 瞬.息(sh ùn ) 涉.足(sh è) C.怀恋.(li àn ) 选择.(z é) 旅.人(l ǔ) D.污染.(y ǎn ) 路径.(j ìng ) 回顾.(g ù) 2. 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B.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C.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D.但我知道路径延缅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流星划过夜空,瞬息..便消失了。(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B.他久久地伫立..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思索着。(孤独地站着) C.另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D.普希金用自己的诗句告诉我们: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忧伤愁闷) 4. 下列对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D .一切/都是瞬息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3)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4)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比喻 比喻 象征 象征 B.拟人 比喻 象征 想象 C.比喻 想象 想象 象征 D.拟人 想象 想象 象征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命令的口吻、急促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 相信未来。 C.《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 D.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 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 二、填空题 7.阅读课文后填空。 (1)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 首》导学案 1.易错字 忧郁(yōu)瞬息(shùn)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 2.多音字 假 将 更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欺骗用虚伪的言行隐瞒真相,使人上当。侧重指用虚假的言行骗人。言行骗人用“欺骗”; 恶劣欺骗用“诈骗”。 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侧重指用恶劣的手段进行骗人。 5.词语释义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出处:】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 【文题解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从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未选择的路》:用“未选择的”修饰“路”,揭示了诗歌的切入点——他虽然写了已走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第二年作者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了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外国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 一、名师说课 《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运歌声不断,运充满生机。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出主旨;又分别描绘感受“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的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的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科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做新颖独创、相思颇具匠心。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中浓郁。“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划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的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

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广大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地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夜的静谧美丽,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世界的一切都归于寂静,河水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这里既有听觉也有视觉,还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寂静的夜色中,溪水在轻轻的歌唱,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美,然后再由听觉转入视觉,借助月的光辉,描写静夜的美丽,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令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二、名师引路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读写结合——读诗时学会用想象的方法,改写、续写则能加深对诗作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