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代诗歌四首

4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目标导学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写作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二)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杨树花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三)合作探究

1.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

明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三、板书设计

观沧海??????????????观海地点:东临碣石海的宏伟?????海水:水何澹澹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波:洪波涌起海的气概?

????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 辽阔雄壮想象奇特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漂泊无定子规:不如归去离愁别绪

明月:陪伴友人―→关怀、思念 第2课时

1.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2.学习《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写乡愁的诗,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2.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3.文章体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叫五言。

(二)朗读指导

1.学生听读,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正音解词,学生自读。(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或音频文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