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02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 ,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 一天的最后7分钟。”
2
托夫勒的
“第800代人”比喻
从智人算起,人类历史有5万年 62年=一代,迄今共 800代 前650代人,生活在山洞中 第730代人,开始使用文字 第794代人,掌握了印刷术 第798代人,发明了电动机
?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T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 用电报机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 底电缆建成使用 „„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 美国物理学家H· 艾什在巴西发现,当地的热带蜂群 能用单音长短来传递食物场所的远近。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
1.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声音 5. 动作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与人类传播的区别:
– 先天的本能行为,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 基于条件反射,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小结
动物传播到人的传播:两者的区别 人类传播发展演进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依据媒介产生和发展脉络,人类传播可分为: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口语的产生是人类彻底的摆脱了动物的状态, 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口语传播也是人类最 基本、最常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局限: 网络传播 传输距离有限。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
57年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所以说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真正进入了传播时代。
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基 础之上。 公元105年,我国东汉宦官蔡伦用树 皮、麻、鱼网等混合造纸,取代了竹 简和帛等书写工具。 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胶活字印刷术 德国工匠古登堡研制金属活字印刷, 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 成为可能。
为什么毕昇率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却没有被转化为大规模 的生产应用技术,也没有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
二、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的创造不同于语言,一个 是自然的过程,而另一个是人 为的过程 • 文字起源于绘画,即所谓“书 画同源”,最初的文字都是从 绘画演变而来的,如象形字
象征图形的使用标志着图画文字由具象向 抽象的飞跃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不仅包括记号字、指事 字凶 、象形字、会意字盥 ,而且包括词义与 发音并重的形声字梅 ,这标志着我国的文字 符号体系初步形成。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信息社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以计 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 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从媒介普及角度,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初级 信息化阶段和高级信息化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报 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高度普及,个 人媒介日趋多样化。
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A.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信息社会的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 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 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 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 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 贸易将成为主流。
传 播 媒 介 的 出 现
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 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 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 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传播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人类的传播方式经历了演进和变革。
这种演进有着一定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口口相传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通过口头传播来传递信息和知识。
人们通过说故事、叙述历史、讲述经验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经验和信仰传递给后代。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直接、即时,但受限于传播者的个人能力和范围,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书写传播阶段随着文字的发明和书写系统的建立,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人们开始将信息记录在纸上,通过书写和阅读来传播知识。
书写传播的特点是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人们可以通过书信、书籍等载体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这种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 印刷传播阶段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传播方式进一步革新。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快速、低成本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能。
书籍、报纸的大规模印刷和分发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
印刷传播的特点是信息的复制速度和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信息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4. 电子传播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传播方式进入了电子传播阶段。
电子传播的特点是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化和互动性。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即时的交流和互动。
电子传播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
5. 社交媒体传播阶段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类传播方式进一步演进。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信息的个性化、社交化和碎片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和分享各种信息,与其他人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进一步提高。
总结起来,人类传播的演进经历了口口相传阶段、书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社交媒体传播阶段。
这种演进符合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作用。 可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类语言具有灵活性。 表达具体的、抽象的、虚构的。
发音具有经济性。 最小的体能消耗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词语、新的概念、新的含义。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 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 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发光
动物依靠发光繁衍后代;有的海洋动物依靠发光来狩猎
超声波
海豚蝙蝠等动物依靠声波定位来确定物体位置
动作
动物依靠动作传递丰富的信息
声音
动物依靠声音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杜鹃啼血。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 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而不是靠后天的学习。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前言
认识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 会的发展过程本身。
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 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 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制成了 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第一条电 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里的 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沟通 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
第二讲 人类传播发展史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 (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Page 3
传播学教程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
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不能同日而语的,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 区别。表现在: 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 能和遗传基因,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 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Page 2
第二讲 人类传播发展史
传播学教程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信号: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就有以下几种: 1.气味。(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肉食动物) 2.发光。(萤火虫求偶) 3.超声波。(蝙蝠) 4.动作。(灰雁动作信号,蜜蜂的“8字舞”) 5.声音。(鸟语)
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 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 的社会。
Page 4
传播学教程
(一)传播媒介(体)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 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
(二)传播信息
传播学教程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劳动:从传播学角度讲,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的重大飞跃。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 劳动。劳动中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 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

3、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使读书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它被称为“文明之母”
平民、人性和印刷术:人性的觉醒
工业革命与电子媒介:传播与接受
4、电子传播时代
(1)人际传播电子媒体——点对点
• 电报: • 传真: • 电话:
1836年发明,1844 出现第一份应用电报 1853年,第一台投入使用,文字和图片可远程复印 和说话一样简单。1876年,贝儿发明了第一台。
2、非语言传播媒介——时间语言、空间语言、物体语言、身体语言 岩画
3、语言传播媒介——口语
城邦文明与文字媒介:国家的崛起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的特点 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确切久远地保存 广泛性、普遍性,突破了口语的自然障碍 缺陷:把写作者和阅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
文字传播的两个阶段:手抄传播与印刷传播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 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因交互而得到改变,大众传播 走向分众传播
交互时代与数字媒介:选择与主导
未来之路:信息沟通无障碍
媒介发展方向: 信息的接受与发送没有障碍,人们感觉不到媒介的存在。
媒介信息发展和社会关系: 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沟通
两点规律: 1、内容(个性化趋势)大众传播——分众传播——用户主导 2、形式(个性化趋势)单一媒体——多种媒体——综合媒
+文字传播时代
(始于公元450年)
+印刷传播时代
(始于19世纪中期) +电子传播时代
20世纪80年代 +网络传播时代
传播的发展历程

传播的发展历程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口头传播时代。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文字记录的时候,信息传递主要依靠口头语言传播。
人们通过口述将经验、知识、信仰等传递给后代,这种传播方式被视为最原始的形式。
第二阶段是文字传播时代的到来。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人类开始将信息通过书写保存下来,从而使得传播范围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可以跨越时代传递下去。
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
15世纪,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也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取到知识和信息。
第四阶段是电信传播时代的到来。
19世纪末,电报、电话等电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电信技术实现远程通信,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
第五阶段是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到来。
20世纪末,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和多样化。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类型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第六阶段是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到来。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到各种类型的信息,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加快速。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社交媒体、微信等新的传播方式的兴起。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传播发展经历了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信传播时代、互联网传播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
不同的传播方式的出现和应用,不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信息传播的规模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的规模不断扩大,超越国家和地域的界限,逐渐与全球接轨。
2、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传播方式也发生显著变化,从传统传播方式
如杂志、报纸等,到如今的网络、社交媒体等。
3、传播的频率加快: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与
日俱增,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立即得到反馈,迅速全球传播。
4、信息传播的代价更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的成本也急剧降低,几乎可以实现与世界任何角落的无缝对接。
5、信息传播的质量更高: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信
息的高质量和强有效性也正在不断构建上网文化。
人类传播的历史,过程与模式

五、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时代 1、电子传播工具的演进 • 电报电话: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 莫尔斯发 面了第一台电报机 • 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 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 1858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竣工,接近于实 时传播的远距离信息传递成为现实 • 电话:1876年,贝尔研制成功电话系统
►
[日常生活类金奖]34座的校车上挤了118个孩子 钱江晚报 唐光峰(18)
独守“空巢”的爹娘哟! (17-3湖北日报)
►
[非突发新闻银奖]新疆大风吹翻火车 作者:南方都市报 谭 伟山 (18) 200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 次列车遭遇13级大风,11节车厢脱轨。 看点点击:大气、辽阔,看似美丽的风光中,脱轨的火 车显得不真实。但正是与真实的剥离感造就了图片的震撼。
二、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第一阶段
4、口语传播的优缺点 • 最基本的、最灵活的、最常用的传播手段; 亲身传播 • 能量有限,传播距离有限 • 稍纵即逝,记录性差
三、文字传播时代——第二座里程碑
1、时间段:从文字产生到复制技术的出现, 约公元前4000年 2、特点: • 最早是象形文字,逐渐向表意文字演变;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的符号系 统。
– – – – – 1946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达300吨、体积庞大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光纤研制成功; 1956年,美国安培克斯推出第一台录像机 20世纪50年代,英美开播有线电视 20世纪80年代,ISDN出现(由电脑中心控制,以数字电路大规模 交换信息的系统。1957年,苏联发射通讯卫星
2007假新闻照片
• •
《警民接力大营救》(作者:钱 程, 《大众日报》16-1) 2005年8月8日17时许,肆意的台 风“麦莎”把在青岛市崂山沙子口 湾观海的一女子卷入海中。途经此 地从河南来青岛打工的魏青刚奋不 顾身,3次跳人波涛汹涌的大海与 “麦莎”搏斗,搜救落水女。在沙 子口边防派出所干警协助下,经过 近40分钟奋战,终将这名女子救上 岸。 一幅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应该具备典 型环境里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这三 大要素。魏青刚被评为“感动中国 "2005年度十大人物第一名,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综述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 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等。这 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 收一方也要使用机器。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 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 的社会”。
信息爆炸: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
到十九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出现了第 一种真正的大众媒介——便士报。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是实现了信息的 远距离快速传播。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第一台实用 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开通,第一封电报内容:“上帝,你究 竟创造了什么?”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
经济上,单一的小农经济结构造成了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 周期性的动乱与贫困,在资金与物力上,妨碍了大规模的 印刷机构出现和普及。
文化构成上,中国民族书面语言——汉字的特点,也在一 定程度上使活字印刷术在汉文印刷中应用时,速度与价值 远逊于它在西方拼音文字印刷中的应用。
德国成为现代报业的先驱,1609年德国的 《报道与新闻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 为周报,每周一张。世界第一张日报诞生于德国, 1660年,《莱比锡新闻》创刊,最初为周刊,后 改为日报。
1 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 2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角度看,电子媒介形成了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象信息系统。 3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
电子传播媒介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 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传播媒介发展史概略图
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胶活字印刷术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 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以发展的社会。
• 2.2.3 信息社会的特点
•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 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2.2.4 高度信息化阶段的来临
• 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全国信息高速公路” 设想。 •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三金”(金桥、金卡、金关)
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信息系统工程。 • 1997年,我国又进一步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
针。 • 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战
第二章 人类传播
•2.1.1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
•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是一 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2.1.2 口语传播时代
• 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的传 播手段。
•2.1.3 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巴勒克拉夫概括了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1.4 印刷传播时代
•“地球村 ”
•2.2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2.2.1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口头传播到今天的高速互联网传播,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漫长而多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回顾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中的重要里程碑,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的起源人类最初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
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语言的运用进行思想、情感和知识的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沟通交流需求的增加,文字的发明和运用成为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一大里程碑。
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能够被记录下来,不再依赖于口头传承。
古代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为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传播活动得以扩展,信息传递和知识沉淀也变得更加可靠和持久。
二、印刷术的革命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里程碑。
在印刷术之前,书籍和手写文稿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限制了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大规模印刷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在欧洲,谷特堡圣伯特罗修道院的谷特堡圣伯特罗圫成为第一部用活字印刷的书,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和应用。
印刷术的推广带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它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刊了解到各地的新闻和知识,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电信技术的革新电信技术的革新对人类传播活动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随着电报、电话、无线电和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距离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电报和电话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人们可以实时地交流信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无线电和电视的应用将信息传播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和广播收听和收看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
四、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数字化储存成为可能,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
所以说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
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真正进入了传播时代。
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
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传播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也就随之产生。
原始社会中,人类尚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更没有文字帮助记载,传播属于最初萌芽阶段。
后来,随着人类语言器官的日趋完善,加之文字系统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被打破,曾经发生的事件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文字在,传播的过程就永远不会中断。
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录
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兽甲和龟壳上,后来有发明了类如笺竹这样的物品记录文字,随后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以纸为凭借的阶段。
纸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造价比较低,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然而,手抄毕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由于手抄借助人力,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缺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印刷术的发明并且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
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的改变着面貌。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人类的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之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为方便,更为准确的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印刷术可以为文字提供诸多复本,这些复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由此,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
过文字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的传播也依赖印刷术逐步得以实现。
现代传媒的出现和兴起更是让人类的传播轻而易举的得以实现,我们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