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北京已成全球最缺水特大城市。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1、地表水污染现状

2012年6月8日环保部发布的《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我国地表水按功能由高至低分为五类:Ⅰ、Ⅱ、Ⅲ、Ⅳ、Ⅴ;劣Ⅴ类水是污染程度已超过Ⅴ类的水。《公报》称,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近年数据显示,七大水系中,长江、珠江水质相对较好,黄河和海河污染最为严重。以2010年为例,长江、珠江水系Ⅰ~Ⅲ类水质分别达到88.6%和84.9%;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劣五类水质达20.5%;海河水系总体重度污染,劣五类水质达到40.3%。

《公报》指出:2011年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总氮不参与水质评价)。 但实际上水中污染物种类成千上万,且不断变化。专家表示,很

多未知指标虽没被纳入常规测量指标,
并不代表对环境没有危害。地表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两大部分。地表水的保护和治理一直以来是我国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2、地下水污染现状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由于地下水占到水资源总量1/3,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污染正加剧中国地下水危机,专家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化肥、农药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地下水源,农村已成地下水污染直接受害者。

2011年10月14日,中国政府网息显示,国务院发文批复,称原则同意《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据已有调查资料,我国现有300多个城市由于地下水污染造成供水紧张。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华北平原部分地区深层水中已有污染物检出。

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根据2001-2002年国土资源部完成的第二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在197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中,选取了pH 值、矿化度、总硬度、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铁、锰、砷、铬、镉、大肠杆菌等17项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Ⅰ类和Ⅱ类水质分布面积仅为4.98%, Ⅲ类水质(即饮用水的警戒线)面积为35.53%,Ⅳ、Ⅴ类面积高达59.49%。太湖、辽河、海河、淮河等流域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 其面积的91.49%、84.55%、76.40%和67.78%地区的地下水超标,“三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溶解性总固体为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 。

同时,国土资源部门对城市的监测同样不容乐观。国土资源部门2005年对全国195个城市的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加重。

据发改委、原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原环保总局在2007年联合印发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全国2150个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中,有近20%水源地水质劣于Ⅲ类。在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部分城市地

下水水质超标因子除常规化学指标外,甚至出现了“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有机污染物。

我国地下水污染整体上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蔓延和由浅部向深部发展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