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韦恩图对比阅读,品味文章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想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感悟自然景物的情趣。

3.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韦恩图对比阅读,品味文章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想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感悟自然景物的情趣。

教学准备

ppt、任务单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榕树不同角度的图片,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榕树的美。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体会到这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运用。让学生理解加引号和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学写同一场景在不同时间的动静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学习字词

1.揭题导入。

(1)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天堂”?(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可借助工具书理解“天堂”的意思)

(2)请学生说说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学生补充。

(3)能让鸟儿自由生活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去看看“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地方吧。

2.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学生分享作者巴金的资料,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憩园》和中篇小说《新生》等。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正确笔画、笔顺,注意“暇”左边是“日”不是“目”。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开火车读。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如“不可计数”不可写为“不可记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探究:课文题为“鸟的天堂”,但第1~4自然段并没有写“鸟的天堂”,这四段与后文写“鸟的天堂”有什么关系?(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引导、讲解)

文章开篇从晚霞、河道、划船等写起,描绘了一幅优美、轻松、自在的出游画面,写出了作者平静、愉快的心情,奠定了文章闲适自在的基调,为遇到“鸟的天堂”做铺垫。

2.自由朗读课文,读后与同桌交流: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景物?(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引导、总结)

两次,第一次是黄昏,看到大榕树;第二次是清晨,看到许多鸟。

3.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哪一次看到的景象印象更深刻,并有感情地朗读对应段落。(教师相机引导朗读)

读出榕树的高大茂盛、生机勃勃,读出鸟儿的欢腾自由。

4.指名学生朗读。

5.默读全文,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9):写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并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生机勃勃的大榕树。

第二部分(10~14):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与赞美之情。

6.思考本课的记叙顺序。(指名回答)

7.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朗读的同时想象画面,感受榕树的旺盛生命力和鸟儿的快乐自由。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二、深入阅读想画面

(一)回顾内容,了解已知

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同学们还记得“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一株生长在广东省天马河心沙洲上的大榕树,一棵有着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

2.同学们记得鸟的天堂里有很多鸟,鸟儿们在这里生活的自由快乐。

3. 没错,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1933年来到巴金到新会访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雀跃、留恋之情溢满心怀,回到上海便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鸟的天堂》。

4.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到文章中的动态描写部分和静态描写部分,然后完成第一张旅行札记

生读文,利用韦恩图完成札记

(二)对比精读,想象画面

1. 同一个地方,看到的景物完全不同,所以动静状态也不同。但每一次有其独特的美,都足以给作者震撼。你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就认真读哪一部分,发挥你丰富的想象,走进这人间天堂。

2.看阅读提示:

(1)认真体会感兴趣的部分,圈画最喜欢的词句;

(2)小组内交流圈画词句,说一说所画词句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完成你们的旅行札记(二);

(3)准备说给大家听;

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教师导读重点词句

(1)第七自然段

①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数,(shu)表示计算,查点数目。那么,不可计数的意思就是树干的数量多得数不过来,能想象吗

②枝上又生根,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象,可以看出榕树的大。

出示图片与资料:鸟的天堂,原名“雀墩”,婆娑的榕叶笼罩着约16亩的河面,榕树枝干上长着美髯般的气生根,生生不已,变成一片根枝错综、扑朔迷离的榕树丛。形成了独木成林、奇特的风景。

(2)第八自然段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堆,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很多

对比,“似乎”一词体会到并没有真实的生命存在,只是作者的一种感觉,或许是叶子油绿油绿的,闪着霞光,或者是新生的嫩叶绿得发亮,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似乎”是在肯定地告诉我们这棵大榕树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导读:小舟慢慢行驶,那一片绿色越来越近——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泊舟榕树旁,满眼的绿色——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第12、13自然段

①到处……到处…,应接不暇(暇字,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是“日字旁”表示空闲),那么应接不暇就是鸟太多了,我的眼睛没有空闲时间了,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学生接着说)不仅是数量多,种类也多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学生接着说)各种姿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群鸟图?(板书:自由、欢快的群鸟活动的场景)

③指导读

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文章结尾,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你理解他的意思吗?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因为我第一次没有看到鸟,所以这“鸟的天堂”仅仅是听朋友说的而已;不加引号的呢,

就是真正的鸟的天堂了,为什么,因为第二次作者是真正看到了无数

只鸟,快乐、自由的生活在这里。

三、对比动静悟妙处

师:同学们像一个个出色的摄像师,拍到了很多美好、奇特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两大类,那就是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夕阳下,高大茂盛的榕树充满生机,此时,小鸟栖息了,“鸟的天堂”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晨光中,无数小鸟在榕树里翻飞、争鸣,又展示了一种动态的美。

题目是鸟的天堂,那么只要写第二部分动态的景象就好了,可不可以?

引导学生讨论:

(1)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让我们看到了鸟的天堂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样子,写出了景色的变化;

(2)我们看,这安静的、生机勃勃的大榕树与活蹦乱跳的小鸟有没有关系?

(3)农民对鸟和树的保护

师: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自然赋予我们太多的美好,我们要保护好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好大自然。

四、拓展阅读促情浓

师:2017年12月6日,一座2公里长、耗资1.87亿的拱形全封闭屏障,在深茂高铁江门新会段建成。这,是全球首例高速铁路拱形全封闭声屏障,仅仅设计研究屏障技术,历时两年半的时间。这,在告诉我们什么?

深茂高铁,绝不惊扰快乐的小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国家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天堂,可以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也可以

由我们的双手来创造。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树:大、茂盛、奇特美丽鸟:多、欢乐、壮观风景如画和谐美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