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

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
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

《祖父的园子》教材理解和文本解读

《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课文1——3自然段描写了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和榆树,写出园子里新鲜漂亮;4——15自然段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铲地、追蜻蜓、摘黄瓜等几件趣事,写出了我在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16——10自然段写了园子里太阳大、天空高,花开、鸟飞,一片光明自由。

全文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想象练习、朗读练习、言语练习的范本。

1.童年是色彩明艳的画。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一二小节是一副色彩丰富的画,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绚丽而富于生气。这样的画面,无疑是童话般的世界,会令他们无限向往。“ABB”词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儿童化语言。第十三节则是一副流动的画,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不仅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而且还能唤醒读者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童年,让它逐渐浮现,让它慢慢清晰,拨动读者的心灵之弦。读者会自然而然地乐作者所乐,乐读者自己所乐。

2.童年是暖融融的慈爱。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

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3.童年是无拘无束的自在。文本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都是自由。”“境由心生”,作者借园子里各种植物的自由生长来表达自己在园子里的自由和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木瓢、圆滚滚”等词。

2.围绕课后习题一梳理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从“ABB”词语中感悟作者儿童化的语言。

3.品读课文中联想的句子,体会作者自由的心情,练习“景物+联想”的句式抒发感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