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史》之十二:哥萨克的史诗远征沙俄在东方的征服

《俄罗斯史》之十二:哥萨克的史诗远征沙俄在东方的征服
《俄罗斯史》之十二:哥萨克的史诗远征沙俄在东方的征服

《俄罗斯史》之十二:哥萨克的史诗远征——沙俄在东方的

征服

1240年的《蒙古秘史》第一次出现“哥萨克”这个名称,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Казаки,也就是“哥萨克人”来称

呼这个逐渐兴盛的族群,这一词语来自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的人。13世纪蒙古人沿着成吉思汗的征服足迹,成为欧亚大陆的王者,把占据的广阔疆土,分为四大汗国。因为不甘屈服于金帐汗国的统治,越来越多的斯拉夫人开始逃亡,踏上了从顿河到第聂伯河再到伏尔加河的土地。在鞑靼帝国已经丧失当年锐气的14世纪,俄罗斯公国和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封建农奴制大行其道,许多农民不堪压迫,其中最有反抗精神的人们纷纷逃亡来到了这一地域。金帐汗国的崩溃,让这片广袤的草原,成为了反叛者们的留驻之地。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南俄草原上,逃亡者们除了自由一无所有,逐渐聚集成群,受西南部草原地带突厥民族的影响,养成了一种骁勇善战、酷爱冒险的有独特文化。哥萨克的组织形式是军民合一的部落形式的自治体,他们建筑一种特殊的营地叫“塞契”,由土围子、堑壕、原木围墙和带有射击孔的

塔楼组成,营地定期举行全体成员大会,其中以乌克兰的札波罗什哥萨克最为有名。他们聚居于第聂伯河中游的激流险滩段(札波罗什即激流之意),形成著名的“札波罗什营”。这是

一种独立的军事自治流动组织,大部分居民依靠战利品为生,一部分人从事渔猎与养蜂,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长的人务农。但从17世纪起,哥萨克在草原占地从事农业生产已逐渐常

规化,以自治的村社组织来耕种“什一税田地”,即1/10用于军事哥萨克的粮饷,组成自备武装的轻骑兵(以顿河马、弯刀和长矛为主要装备),到自己地盘以外地方抢劫,尤其是在河滩地段抢劫船队,是他们的保留节目。到了冬季商队减少就会到第聂伯河、伏尔加河等沿岸城市出售猎物或做短工。他们也常常袭击黑海沿岸的鞑靼人和土耳其人。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对外“自由”,对内“民主”,部落的各级头领通过选举产生而不能世袭,对下负责而不受上面任命,并由这些人组成最高军事会议,战时统领军队,平时行使行政管理。这种军事化部落内部讲究严格的集体一致,与尊重个性的近代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作为前近代传统,它与俄国本土和周边国家盛行的农奴制和官僚制也十分抵触。自由的生活必须用刀枪来守护,以铁和血来捍卫。面对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的劫掠,哥萨克的战斗天分被不断挖掘,逐渐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最先是波兰人开始利用哥萨克武装人员,他们用登记造册的方式来实行掌控,未经登记的人被认为是非法的。后来俄国统治者也效法“册封哥萨克”,赐予哥萨克上层人士爵位和土地,承认其自治权力和藩属地位,基本上不干涉哥萨克的内部管理,有时出于统治策

略的需要甚至增加他们的人数,把流放的犯人、政治犯和遭贬的人物,例如判处死刑的大贵族家臣等等发配到这些地区。从16世纪开始,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俄罗斯不断地对哥萨

克人进行“经济援助”。经援的范围,包括提供战斗用的武器

和装备,还有大量的后勤供给,甚至连军饷也开始不吝发放。1618年起,顿河哥萨克就开始享用沙皇赐予的薪水俸禄。

17世纪在俄国南部形成一条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绵延数百公里,主要靠“前哨所”和“哥萨克村(塞契)”的军事力量来服役。俄国政府利用这些勇敢善战的人来防御克里米亚的鞑靼人

和向东方开疆扩土。叶儿马克是一个顿河哥萨克和丹麦女奴的儿子,长着蓝眼睛和红胡子,因为做得一手好菜,在同伴中有“饭锅”的外号。他25岁时因盗马被判刑,于是逃到伏尔加河,逐步做到了强盗首领。纵横四海,啸聚江湖的叶儿马克匪帮不加区别的抢劫俄国和波斯船只,引来了正规军的围剿。叶儿马克不得不带人溯流而上逃到伏尔加河上游支流卡玛河。在卡玛河流域,斯特洛加诺夫家族正在努力开拓领地,但是来自乌拉尔山东面的游牧部落的袭击让他们屡屡受挫。1556年,沙皇召见与西伯利亚汗国毗邻的

斯特洛加诺夫家族,询问边境情况,授权他们在招兵买马,伺机侵略。1574年沙皇下令准许斯特洛加诺夫家族在乌拉

尔山东侧鄂毕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建城募兵,从此俄国人多次进犯西伯利亚汗国,与游牧民发生激烈冲突。1579年,

对远东毛皮矿产垂涎三尺的沙皇命令斯特洛加诺夫家族征

服西伯利亚汗国。贪婪大胆的叶儿马克具有征服者的气质,决定为斯特洛加诺夫家族充当马前卒立功赎罪。经过周密准备,配备火枪火炮的哥萨克远征军840人在他的带领下于1581年9月远征西伯利亚汗国。科尔蒂斯和皮萨罗在美洲替西班牙建立的功业,叶儿马克要在东方为沙皇做到。

叶儿马克带领哥萨克以顽强的毅力和极大的勇气,忍受荒原上的困苦和危险,为沙俄开疆拓土,立功赎罪,他们回荡在旷野的歌声苍凉豪迈:“靠上帝的帮助,我们将上路,兄弟们!让我们翻越陡峭的群山,让我们到达异教徒的王国,让我们征服西伯利亚汗国,那将使我们的沙皇喜欢。我要上公正的沙皇那里,我将披上黑色的斗篷,我将归顺公正的沙皇。啊!贤明的沙皇,您是我们的希望,请别下令将我处死,叫我讲出要说的话,因为我是叶儿马克,我是顿河强盗的首领,我曾毁坏许多船只。现在,贤明的沙皇,我给您带来了我那叛逆的脑袋,还一起带来了西伯利亚汗国。贤明的沙皇开口了:'哈!你是叶儿马克,顿河勇士们的首领。我宽恕你和你那伙人,因为你那忠实的服务,我将静静的、壮丽的顿河作为永恒财产赐予你。’”即使刀剑加身,也不接受被奴役的命运;即使国破家亡,也要留下不屈的精神。双目失明的西伯利亚汗古楚在首都西比尔聚集起三十倍于叶儿马克的兵力,派儿子马梅特库尔指挥抵抗。鞑靼人躲在被砍倒的树木

后用一阵阵的箭雨顽强抵抗,但哥萨克火炮和火枪的威力更加强大,犹如锐利的闪电洞穿了鞑靼人坚固的盔甲。战斗中,马梅特库尔负伤,无人指挥的鞑靼军四散败退。叶儿马克攻占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俄国人四散败退。叶儿马克攻占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俄国人用西比尔的名字称呼乌拉尔山以东的整个地区,西伯利亚由此得名。叶儿马克将远征的胜利战报和数百张珍贵的黑貂皮送给沙皇,请求宽恕过去的罪行。沙皇非常满意,取消了对他和手下人的判决,为示恩宠,还赐给他一张取自自己肩上的昂贵毛皮和两套装饰华丽的盔甲。沙皇还赏赐斯特洛加诺夫家族两座城池和大片土地。宁愿雄狮般地战死疆场,决不做套着锁链的奴隶。年老体衰双目失明的古楚继续以执着的勇气做无望的抵抗,不断组织游牧民对哥萨克发动袭击。1584年8月6日夜间,古楚的军队趁叶儿马克和同伴在额尔齐斯河岸睡觉时发动

了突然袭击。叶儿马克试图游过河逃走,但沙皇赐予他的盔甲太重了,他伴随这件沉甸甸的荣誉永远沉入了河底。

古楚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他再也无力把俄国人赶到乌拉尔山西边了,在随后的二十年这位老人一直是俄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直到他病死在哈萨克草原上。在毛皮的引诱下,哥萨克继续东进,他们在沿途修筑据点或要塞保护交通。西伯利亚第一个要塞修筑在托博尔河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

托博尔斯克。1610年大批哥萨克到达叶尼塞河流域,建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在这里他们受到布里亚特人的反抗。俄国人避开他们,转向东北,发现勒拿河,于1632年建立

雅库茨克要塞。布里亚特人不断进攻他们的交通线,俄国人发起了一场灭绝战争,获胜后推进到贝加尔湖,1651年建

立伊尔库茨克。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1645年俄国人到达北冰洋,1647年他们见到了太平洋,建立鄂霍次克要塞。1648年哥

萨克探险家杰尼日奥夫顺勒拿河而下,沿北冰洋东行,到达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严寒的北方出产的珍贵毛皮无法充饥,据土著传说在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生长着金黄色的谷物。哥萨克波雅科夫在1643到1646年间对阿穆尔河和松花江做了勘探,宣称对这里的征服是可行的。1643年冬,雅库次克的沙俄当局派波雅科夫率领132名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闯进了我国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一带,给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达斡尔等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伙强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甚至丧心病狂地吃了50个当地达斡尔族居民。从此以后,俄国人是肮脏的吃人生番,便在黑龙江流域迅速传开了。1644年春,波雅科夫得到增

援后,沿精奇里江下驶,闯进了我国东北最大的内河黑龙江。

波雅科夫一伙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刮起腥风血雨。当地居民听说吃人的生番来了,立即将人畜财物转移一空,祖国的锦绣河山被沙俄侵略者任意践踏。俄国人戈尔特曾作了如下公正的评论:波雅科夫的行动,给人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和如此可怕,以致于阿穆尔河上的居民,只要一说哥萨克来了,便足够使他们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酷刑、绑架、死亡和吃人生番的图景。这伙一路烧杀抢掠的沙俄殖民强盗,由于黑龙江中下游两岸达斡尔、赫哲和费雅喀等各族人民的英勇抗击,三年之后,回到雅库茨克时,只剩下了53人。继波雅

科夫之后,俄国殖民主义者哈巴罗夫得到沙皇用战争的方法来制服异族人的指令,又纠集了一伙哥萨克匪徒,于1650

年初,从另一条路线,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黑龙江上游北岸支流乌尔堪河口(今黑龙江省呼玛县漠河对岸)及其以下

黑龙江沿岸。这里是我国达斡尔族著名领袖拉夫凯及其家族的居住区。哈巴罗夫装出一副笑脸,对拉夫凯说:我们是打猎的,是来同你们做生意,并带来许多礼物分送。拉夫凯说:你骗谁?我们是了解你们这帮哥萨克的......你们要把我们统

统打死,然后再抢劫我们的财产,绑走我们的妻子和儿女。拉夫凯的这一席话,戳穿了哈巴罗夫的谎言和商人的伪装。哈巴罗夫率70名士兵入侵阿穆尔河流域,强占达斡尔人的

领地雅克萨,他们杀人放火,甚至抓捕达斡尔人做食物,遭到当地居民的反抗。1650年9月哈巴罗夫又带领200士兵

入侵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赫哲人向清政府求援。1652

年2月,清政府命令宁古塔章京海包进攻乌扎拉村,打死俄军10人,打伤70余人,这是中俄之间的第一次交锋。1643至1685年间,正是中国明末清初战乱不断的时代,俄国人趁机在1662年占领尼布楚,1665年占领雅克萨,并且修筑堡垒企图长期统治此地。当地的达斡尔人遭到屠杀,由于俄军十分凶残,甚至烤食人肉,被当地人民称作“罗刹鬼”。期间清政府试图以谈判方式解决边境问题,但俄国使臣尼果赖回国后向沙皇汇报:“现在有两千名陛下的正规军, 那么,

不仅达斡里亚地区, 而且中国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可能臣服于陛下的统治。”康熙继位后,指示宁古塔将军巴海加强防御, 操练士马,在黑龙江流域屯田驻守,准备反击沙俄的侵略。平定三藩叛乱后,1685年正月, 康熙下达以武力收复雅克萨的命令。他指出“兵非善事, 不得已而用之。向者罗刹无故犯边, 收我逋逃, 后渐越界而来, 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诸地, 不遑宁边; 剽劫人口, 抢掳村庄, 攘夺貂皮, 肆恶多端。是以屡遣人宣谕, 复移文来使, 罗刹竟不报命, 反深入赫哲、飞牙喀一带, 扰害益甚。爰发兵黑龙江扼其往来之路, 罗刹又窃据如故, 不送还逋逃, 应即剪灭。”1685年3月清军3000多人在都统彭春, 副都统班达尔善率领下向沙俄军队盘踞的雅克萨城进发。清军出发前, 康熙向彭春等传谕:“朕以仁治天下, 素不嗜杀, 尔其严谕将士, 毋违

朕旨, 以我兵马精强, 器械坚利, 俄罗斯势不能敌, 必献地归诚, 尔时勿杀一人, 俾还故土宣朕柔远至意。”这道谕旨, 指导了清军对敌斗争政策, 也为与沙俄谈判敞开了大门。

五月二十二日, 清军抵达雅克萨城郊。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 彭春派沿途抓获的俄军俘虏把用满文、俄文、拉丁文书写的文书送入雅克萨城内, 向俄军发出最后通牒, 令俄军撤出雅克萨, 返归俄国。但是, 俄军依仗城防坚固, 不肯迁归, 要以武力抗拒。五月二十四日, 清军截击了一队沙俄援军, 击毙30余人。二十五日黎明, 清军向雅克萨城发起总攻。清军采取四面合围之势: 彭春、班达尔善等率八旗兵攻其城南, 何佑等集战船于城东南, 置红衣炮于城北, 与副都统温代等将夹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清军又在城下三面堆起木柴, 声称要火攻。俄方因援军未到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走投无路, 被迫投降。在受降仪式上, 托尔布津发誓决不再来。彭春遵旨, 释放了全部战俘, 允许他们带走武器和财产, 并将700余俄国人送至额尔古纳河口, 遣返回国。另有45名俄军连同家属愿意留在中国, 遵照康熙帝旨令, 安插于盛京。清军从雅克萨城中解救出被掳索伦、达斡尔等族人160余名。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清军取得全胜。康熙帝接到前线捷报, 高兴地对大臣们说:“破四十年盘踞之俄罗斯于数日之间, 获雅克萨之城, 克奏厥绩。” 然而彭春等人收复雅克萨之后, 仅将城内房屋焚烧了之, 城周的庄稼未割, 哨所未立, 就将清军全部撤

回休整。俄军在撤往尼布楚途中,遇见由尼布楚开向雅克萨的由拜顿(此人为波兰投降沙俄的战俘)率领的600名携带着重武器的沙俄援军,告诉托尔布津驻屯尼布楚的俄国大军随时可以接应。在得知清军全部撤离雅克萨之后, 托尔布津决定撕毁誓言, 率领俄军在七、八月间分批重返雅克萨, 并全力构筑城堡工事, 做了长期固守的准备, 此时距其投降不过两月有余。俄军筑城盘踞,积粮坚守。他们在旧址上建筑起一座更加坚固的城堡, 城堡内修建了粮仓、火药库和军需仓库, 贮备了大量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1686年2月, 康熙得知俄军重新占领雅克萨城, 感到事态严重, 认为:“今罗刹复回雅克萨, 筑城盘踞, 若不速行扑剿势必积粮坚守, 图之不易。”康熙立即调兵遣将, 部署第二次雅克萨之役。他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 速修战船, 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 驰赴黑龙江城(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县) ,率所部2000人攻取雅克萨城。又挑选福建藤牌兵400人, 由建义侯林兴珠率往萨布素军前。命从副都统博定率领的筑城、屯田官兵中挑选200 人, 驻扎墨尔根以备增援。免索伦、达斡尔是年贡赋, 使之饲养马匹、整修器械, 以备调用。郎坦、班达尔善参加了第一次雅克萨攻城战, 谙悉地形, 康熙帝命二人赴黑龙江军前, 参赞军务。鉴于这次俄军去而复至, 康熙帝特别指示:“若得雅克萨城, 即往尼布楚。事毕, 还兵驻于雅克萨过冬, 勿毁其城, 亦勿损其田禾俟禾熟收为我饷。”五月

上旬, 萨布素率领两千多清军从瑷珲出发, 月底逼近雅克萨。清军致信俄方, 令其投降, 俄军置之不理。此时, 雅克萨城内有俄军826人, 装备12门大炮。六月一日, 清军水师占据黑龙江上游, 以遏尼布楚援军。四日夜双方发生炮战, 清军通

宵攻城, 未能攻克。八日夜, 清军攻取城南土阜, 占领了制高点。九日夜, 清军以炮火掩护, 逼近城下筑垒。俄军大部分

都是戴罪之身,亡命之徒,俄军自恃拥有扳机击发式火绳枪这种步兵武器的优势(当清军把雅克萨战争中缴获的俄军扳

机击发式火绳枪样品献给康熙时,康熙竞然以不得中断前人所授的弓箭长矛传统理由,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枪),以一当十,负隅顽抗,在托尔布津的带领下依靠先进火器趁雾发动三次反扑,杀伤大量清军,当地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猎户携带弓箭猎叉也来帮助清军,众寡悬殊,终于将俄军打退。清军将领商议:“若不断其水道, 则持久难为力。”清军掘长堑, 筑土垒, 俄军拼死反扑, 双方

激战四昼夜。在激战中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击毙, 拜顿代其指挥。这时, 清军已掘完长堑, 筑成土垒, 对俄军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七月八日, 俄军出城争夺城北炮台, 被守台清

军击败, 俄军从此困守城内。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曾派70

名哥萨克前来增援, 遥见清军壁垒森严, 无法偷袭, 只得潜

返尼布楚。雅克萨城一时难以攻下。清军和俄军在雅克萨对峙。黑龙江上寒冷的季节即将来到, 清军近3000人只

装备了50支火枪, 其余的武器均为大刀长矛, 攻坚能力较差。因此, 清军停止强攻改为长期围困: 在雅克萨城周三面掘壕

筑垒, 壕外置木桩、鹿角, 分兵把守; 城西对江, 另设一军,

防止俄军从江上逃逸; 在离城六、七里的黑龙江上游河湾内存放船只, 派一军守护, 兼令阻击尼布楚方面的沙俄援军;

军马发回黑龙江和墨尔根饲秣。康熙帝恐兵力不足, 命副都统博定率200名清军增援。雅克萨城被严密围困, 俄军插翅难飞。清军长期围困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至九月底, 雅

克萨城内疫病流行,800多俄军或战死或病死仅剩150余人, 粮食弹药亦消耗殆尽, 困守雅克萨的俄军只有坐以待毙了。沙俄政府见清政府决心收复雅克萨,而沙俄此时又无法向远

东增援, 为了巩固在远东侵占的地盘, 不得不接受清政府的

建议: 通过谈判解决两国的边界争端。九月, 沙俄派使者文

纽科夫、法沃罗夫飞驰北京, 投递国书, 声称俄国政府已经

正式指派戈洛文为大使, 前来同清朝举行边界谈判, 并请求

清政府停战,“乞撤雅克萨之围”。康熙决定单方面停战撤军、遂下令解除雅克萨之围:“鄂罗斯察罕汗以礼通好, 驰使请解雅克萨之围, 朕本无屠城之意, 欲从宽释, 其令萨布素撤

回雅克萨之兵, 收集一所近战舰立营, 并晓谕城内罗刹, 听

其出入, 毋得妄行攘夺, 俟鄂罗斯后使至定议。”十一月清军遵旨解围, 并给俄军送去饮食、医药,随军医师还为俄军治病。第二次雅克萨战争结束。中俄双方进入谈判阶段。1689

年8月27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戈洛文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佟国纲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内容为:一,将自北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Tchernaya,Chorna ),即乌鲁木河(Ourouon ),附近之格尔毕齐(Gorbitza , Kerbetchi )为界,沿此河口之大兴安岭至海,凡岭阳流入黑龙江之河道,悉属中国,其岭阴河道,悉属俄罗斯。惟乌第河(Oud,Uda )以南,兴安岭以北,中间所有地方河道,暂行存放,俟各还国察明后,或遣使,或行文,再行定议。二,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讷河(Aregun,Ergone )为界,南岸属中国,北岸属俄罗斯。其南岸墨勒克(Meritken )河口现存俄罗斯庐舍,著徙于北岸。三,雅克萨地方俄罗斯所筑城垣,尽行拆毁,居民诸物,悉行撤回察罕汗处。四,分定疆界,两国猎户不得越过。如有一二霄小,私行越境打牲偷窃者,拿送该管官,分别轻重治罪。此外十人或十五人合伙执杖杀人劫物者,务必奏闻,即行正法。其一二人误犯者,两国照常和好,不得擅动征伐。五,除从前一切旧事不议外,中国现有之俄罗斯人,及俄罗斯国现有中国之人,免其互相索还,著即存留。六,两国既永远和好,嗣后往来行旅,如有路票,听其交易。七,自会盟日起,逋逃者不得收纳,拿获送还。八,两国大臣相会,议定永远和好之处,奉行不得违误。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

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康熙指示谈判代表做出让步。而俄罗斯因军事上未能得逞,加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权益,也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清政府在谈判中做出了重大让步, 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以西至贝加尔湖的二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让给了俄国。1690 年中国“遣官立碑于界”。当时,中俄边界界碑不止一个,有几个界碑就未立在边界的边上。如最北的界碑,不是立在外兴安岭的山峰,而是立在急流河与精奇里河合流处;最东北的界碑,不是在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而是在乌第河及土格尔之间。沙俄不是根据条约规定,而是按界碑立在那,就是从那里划分两国边界。就是这样,俄罗斯又多占去中国五万九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沙俄在侵略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同时,也向蒙古地区侵略,俄军在乌丁斯克、色楞格斯克、尼布楚建立城堡,奴役和镇压当地的布利亚特人、喀尔喀人。蒙古领袖土谢图汗等曾派使者至莫斯科,向沙皇要求停止入侵,但俄国置之不理,蒙古军民忍无可忍,进行反抗。1688年沙俄勾结并支持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夹击并打败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遭到巨大的损失,纷纷南迁。俄军趁火打劫,大批出动,向南进攻,蚕食我国的北部疆土。就象一位俄国历史学者所

说:“色楞格斯克哥萨克……成功地夺取了色楞格斯克以南相当远的一块地方。他们首先派出宿营兵进行占领,然后设立哨所,利用这种办法预先规定了今天色楞格斯克的边界线。这条边界线不过是将实际占领在法律上巩固起来而已,这是哥萨克对国家的一项功绩”。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俄国商队频繁地前来北京,销售大量毛皮,又从中国运出大批丝织品、布匹、药材,俄商所获利润很大。另一方面俄国哥萨克不断侵入蒙古,掳掠人口,劫夺牛羊,在中国的土地上建屋盖房,设立据点,中俄中段边界的形势,日益紧张。清政府不断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迅速划定中段边界,但俄国政府置若罔闻。由于沙俄对中国蒙古地区的入侵骚扰越来越严重,清政府决定于1718年起,暂停贸易。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发动过对中亚的征服,以失败告终,他指出哈萨克是“征服中亚的钥匙”经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100多年的时间沙俄吞并了中亚的哈萨克、布哈拉、浩罕汗国,还割占了中国西部40多万平方公里1725年彼得一世其妻叶卡捷琳娜一世根据彼得生前意图,派出萨瓦为使华全权公使到中国来谈判贸易和边界问题。临出发前,沙皇政府给萨瓦的训令中指示必须要中国让出“外贝加尔区、乌丁斯克、色楞格斯克以及尼布楚等地”;“若中国人对俄罗斯绝对需要的地方坚持不让,特派使节对此切勿稍加迁就”。萨瓦带了一批测绘人员、东正教

传教士,另外还带了一千五百人的武装部队,由在准噶尔部活动过多年的巴赫尔兹上校率领。1726年萨瓦到达中国边境,给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写了一封密信,“请求他在情报方面予以协助。”经巴多明的拉线,萨瓦收买了大学士马齐,窃取了中国政府和谈判代表团内部的大量机密情报,使中国方面处于极其被动和不利的地位。1726年11月,萨瓦到北京祝贺雍正登基并和中国政府举行谈判。中国方面参加谈判的有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北京谈判没有达成具体协议,只是讨论了一般原则,并商定在波尔河继续举行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马齐把清政府的决策和意图透露给了萨瓦,这就给俄国方面种种可乘之机。萨瓦向俄国政府报告:“事情看来是很顺利的,中国皇帝热望和平”,“康熙时代的老臣们已被不称职的年轻人取代。”但是,尽管如此,萨瓦也看到,当时中国也还有力量收复失地,所以他建议尽速加强占领区的据点,“在边境上增加沙皇陛下的兵力”,“希望用威胁或其他手段,使其为沙皇陛下的最高利益服务。”1727年6月,勘界会议在波尔河畔举行。中国方面的谈判代表是隆科多和图理琛。当时雍正已决定清除隆科多,可是却让他去主持边界谈判,而事先又说:“若心怀叵测,思欲偾事,所定边界,不合机宜……朕必将伊治罪。”再加喀尔喀蒙古内部又隐藏着一个被沙俄收买了的噶尔丹台吉,向俄方透露许多机密消息,因而中国代

表团的工作十分困难。在谈判初期,隆科多的态度比较坚决,拒绝俄国方面的无理要求。萨瓦通过马齐,十分了解清朝政府的内情,就命令巴赫尔兹抢占战略要地,摆开战斗阵势,公然以武力威胁中国,并扬言:“俄国在欧洲的战争已结束,现在可以把它的注意力集中于另一方面的边界了。”8月初,雍正下令,以隆科多“不实心效力,则留伊在彼,反致妄行搅扰,毫无裨益”,撤销了他的职务,另派多罗郡王和硕和额驸策凌、伯四格会同图理琛继续进行谈判。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团接受了俄方的全部要求,把恰克图以北的大片领土让给了俄国。8月31日签订了《中俄布连斯奇条约》。萨瓦不等边界正式划定,就在恰克图修筑要塞,又在各处布兵设防,任意占领中国的领土。签约后,中俄双方派出界务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个边界,设置了界标。1727年9月23日,订立《阿巴哈依图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东至额尔古纳河的边界;11月7日,订立《色楞额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西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中俄双方在北京和波尔河畔谈判的基础上,又在1728年6月25日签订了《中俄恰克图条约》。这项条约是确认前此各项条款的总条约,规定了中俄在政治、经济、贸易、宗教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条约共十一款,确认了《布连斯奇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至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以南归中国,

以北归俄国;重申“乌第河及该处其他河流既不能议,仍保留原状”,双方均不得占据这一地区。《恰克图条约》规定俄商每三年可来北京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二百,此外可以在尼布楚、恰克图通商。条约还规定俄国可以派东正教教士三人来北京,同时中国方面接受俄国学生来北京学习中文。《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对俄国十分有利。条约签订后,萨瓦在给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奏折中说:通过条约,“不仅使中国在边境上割让有利之地带,且从未属于俄者,亦获而领有之”,俄国使团的其他官员的证词中说:条约对俄国“极其有利”,“现今俄国人在所有县份深入蒙古境内达数日行程,某些地方甚至达数星期行程之远,目前已在这些地方顺利地竖立界碑,边界的划分,使俄罗斯帝国的国土扩大了”。沙皇政府对萨瓦出使的成功十分满意,任命萨瓦为枢密院大臣,并授予他圣亚历山大勋章级的爵士头衔。这一条约确定了今天俄蒙之间的边界,其中唐奴乌梁海地区17万平

方公里的土地在清末民初被沙俄强占,现在作为图瓦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1741年6月,丹麦探险家白令率领

一批俄国水手从西伯利亚出发向东寻找新大陆。7月16日他们发现了阿拉斯加大陆,而在阿拉斯加水域生长的水獭成为这次探险最大的发现。到了1745年俄国猎人就在阿留申群岛建立了稳固的狩猎基地,从而开始了阿拉斯加的殖民时期。俄罗斯帝国成为地跨三大洲,东西领土距离15000公里的庞

然大物。19世纪20年代欧洲战争爆发后,俄国疲于应战,无暇旁顾,其他国家的捕鲸人和皮毛商纷纷迁至这块俄属地域。随着皮毛贸易收益的减弱,俄国对阿拉斯加也感到索然无味。他们在美洲的统治到1867年结束,那年10月俄国把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西伯利亚是俄罗斯人在短时期内,通过一阵连续不断的扩张浪潮获得的,俄国政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负责西伯利亚事务的政府机关乃西伯利亚管理局;它先设在莫斯科,在彼得大帝于1703年把首都转移到圣彼得堡后,它也迁往那里。行政中心在托博尔斯克,除有过一度短暂的间断外,它在那里一直保持到1763年。那年,叶卡捷琳娜大帝把西伯利亚划分为其行政中心分别设在托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的两个地区。整个17世纪中,皮毛贸易一直支配着西伯利亚,而且在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它对法属殖民地的支配。政府是主要的皮毛商;实际上,毛皮是政府最重要的岁入来源之一。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毛皮:它向土著收取毛皮形式的贡物即税,向俄罗斯的设陷井捕兽者和商人征收10%的以最好的毛皮缴纳的税;另外,它还保留了购买土著和俄罗斯人所获得的最好的毛皮的权利。到1586年,国库从上述各种来源收到了20万张黑貂皮、1万张黑狐皮、50万张松鼠皮以及许多海狸皮和貂皮。此外,政府还对毛皮方面的对外贸易实行有利的垄断。现在,关于17世纪中叶从西伯利亚毛皮中

得到的岁入的估计数,从占国家总收入的7%到30%不等;较低的数字可能更接近事实。有位研究这问题的最杰出的学者下结论说,“政府从皮毛贸易中支付掉在西伯利亚的行政开支后,保有大量盈余,并使国家增加了一块巨大的地区。”

俄国扩张对西伯利亚诸部落的影响同美国扩张对北美印第

安人的影响一样,是灾难性的。一方面,莫斯科政府再三指示官员们要“宽厚、仁慈地”对待土著,另一方面,又命令这

些官员“热忱地为君主寻求利益”。由于官员的晋升受到他们

所收集的毛皮数量的影响,土著的福利得不到基本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毛皮贡物制度的一个结果是,它抑制了俄国东正教会的传教洁动。因为皈依东正教者无须缴纳贡物,所以,传教工作作为国家金库负担不起的一种奢侈品而被长久地中止。结果,伊斯兰教在森林区南部边缘的诸鞑靼民族中间广泛地传播,佛教的喇嘛教在蒙古的布里亚特人中间也同样如此。18世纪,在叶尼塞河以西地区,商人和设陷井捕兽者开始让位于永久的殖民者。有些殖民者是囚犯,他们被遣送到西伯利亚,这些囚犯大多是冷酷的罪犯;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政治犯,他们组成社会中最有知识、最有教养的一些阶层。还有些殖民者是应官方之召、不得不去的。欧洲俄国各地区每年都须为拓殖西伯利亚提供一定数目的农民。这些人享有某些免税权和国家的帮助,因而能在新环境中开始生活。面积达1276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二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1889第二国际建立

俄罗斯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7---1698年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703年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 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 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1917年——今)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成立 1918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 1927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斯大林模式形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德国希特勒上台,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掌握内阁,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高潮 1939.9 德国奇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 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41.9——1942.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1941.12,日本奇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1944.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战结束 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 1945.9.2 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1948年美国实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___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欧洲联盟建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大事年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二)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今)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年25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年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4年7月,《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1955年4月,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及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对彼得一世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明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对俄国的领土扩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角度掌握。对1861年改革的背景,教师应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即强化了农奴制方面来介绍。19世纪,俄国的农奴制统治遇到空前的危机,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迫在眉睫。对改革的影响,教师应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 【新课导入】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开始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俄国的近代化历程怎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及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建立并逐渐统一的呢?其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一、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俄罗斯统一及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的过程: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蒙古人(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俄国带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俄国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是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西欧相比显得落后与专制。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此时(17世纪),荷兰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材料二17世纪,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把持。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17世纪的俄国盛行农奴制,落后于荷兰、英国等国家。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详细版)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兴起的过程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反映——文艺复兴。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1497—1498年达.伽马由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0年葡萄牙占领巴西(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53年入居澳门,鸦片战争后窃据澳门,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美洲兴起。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建立海上霸权 16世纪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佛吉尼亚 1638年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内战结束,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 1777年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美国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1.师介绍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它盛行农奴制。农奴制下的农奴

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是有区别的。 2.师引导学生读第6页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师介绍彼得一世,让学生读第7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相关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4.师提问: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有哪些?生归纳。师总结: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师:取胜的俄国获得了哪一个出海口?生: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 1.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第8页的“相关史事”。 2.生讨论总结: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师提问:为什么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生: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师提问: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是什么?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 5.俄与英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何不同?有什么局限性? 生: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实施者是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局限性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2.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之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这里的两个“野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提示:第一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第二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类别措施 作用 (由学生归纳)军事 上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类别措施 作用 (由学生归纳)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 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 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 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 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 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 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 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 式 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原始时代 距今约3500~3000万年——原上猿出现距今约1400~700万年——出现距今约300、400万年——人类的诞生 距今约200、300~1万年—— 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 距今约100万年前——火的使用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中国华北地区 约公元前3~前1万年——原始宗教出现 约18万年前——人类文明进入晚期 约公元前1.2万~前4000年——开始 约公元前8000~前2000年——开始,的兴盛 约公元前8000~前4000年—— 古典文明 约公元前4000~前3100年——进入,文字的出现 约公元前3100年——统一埃及 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埃及进入 公元前2686年——的出现 公元前2686~前2181年——埃及进入 约公元前2700年前后——的出现 公元前2040~前1786年——埃及进入 公元前1786—前1567年——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入侵 约公元前4300~前3500年——两河流域铜石并用时代,出现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文明时期,形成早期的和宗教中心约公元前3100~前2800年——苏美尔文明进入捷姆迭特·那色时期,公元前2800~前2371年——苏美尔文明早王朝时期,改革 公元前2371年——建立, 公元前2191年——库提人入侵灭亡 公元前2113年——的建立 公元前2006年——的入侵 公元前1894年——的统一 公元前1792~前1750年——强盛时期,颁布 公元前1595年——入侵 约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帝国 公元前626~前539年——时期,的建造,的诞生 公元前1020年——犹太人称王 约公元前4000~前2000年——的兴盛和衰落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数轴 (彩字版)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1世纪初世界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0世纪初箭头上方为中国史,下方为世界史) (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B.C.356 后金改清

热月政变 雾月政变 法兰西第一 发明蒸汽船 拿破仑帝国 旅行者号机车 西属拉丁美 英国宪章运动 拿破仑夺取 帝国 灭亡 诞生 洲独立 政权

六十~九十年代 洋务运动 左宗棠进 《申报》创刊 军新疆 唐胥铁路 新疆设立行省 公车上书 《万国公报》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 大生纱厂 八国联军侵华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12四一二政变 .8.1南昌起义 .1国民党一大 .7广州国民政府 .4.18南京国民政 .8.7八七会议 .7.23中共 召开 国民革命军 府成立 建立井冈山农村 .5.4五四运动 一大召开 .5黄埔军校 出师北伐 .7.15七一五政变 革命根据地 中、美参加 .11同盟国战败 协约国作战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4.21~6.2渡江战役 中共七大召开.9.12~11.2 .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发表《论联合政府》辽沈战役.4海军成立.9 第一届政协筹备建国 .8.15日本投降.6 .6 .11.6~1949.1.10 淮海战役.10.1开国大典 土改结束 《土地改革法》朝鲜《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中…国宪法》三大改造完成 镇压反革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届全国人万隆会议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 解放军进军西藏西藏和平解放第一个五年计划民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求同存异”陈镜开首破世界记录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开始.9.13九一三事件(林彪) 尼克松访华 ~1961三年困难时期战略导弹部队人造卫星26届联大恢复中《中美联合公报》 容国团世界冠军原子弹、导弹成立“东方红一号”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1�2世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首次提到斯拉夫�维涅德人。 公元6世纪 斯拉夫人已经不断被拜占庭和叙利亚作家所提及。他们居住在多瑙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其东部分支称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公元862年 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兄弟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帮助平息叛乱,在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瓦良格人的留里克王朝。 公元862�879年 留里克在位。 公元882年 留里克亲属奥列格南下夺取基辅及其周围地区,定都基辅。 公元882�912年 奥列格在位。 公元907年 罗斯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罗斯与拜占庭签定了第一个关于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和航海准则的条约。 公元911年 罗斯军队再次远征君士坦丁堡。 公元912�945年 伊戈尔在位。 公元941年 伊戈尔第一次远征拜占庭,被“希腊火”打败。

公元944年 伊戈尔第二次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接受新的商约。两国还签订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同盟。 公元945�969年 伊戈尔的妻子奥丽加在位。 公元957年左右 女大公奥丽加出访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 公元965�972年 斯维雅托斯拉夫在位。 公元980�1015年 弗拉基米尔在位。 公元988年 弗拉基米尔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基督教定为罗斯的国教。 1015�1019年 斯维雅托波尔克在位。 1019�1054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在位。 1037�1041年 兴建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东正教建筑的精品。 1045�1050年 兴建诺夫哥罗德的索菲亚大教堂。 1051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任命《教条和神恩讲话》的作者伊拉里翁为基辅的都主教。这是担任都主教一职的第一位俄罗斯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 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不断扩张的时期。下列各项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法国大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3.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评价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与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此规定表明俄国(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推行义务教育 D.农奴获得了“人”的权利 6.下列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农民可以赎买份地②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③农民获得人身自由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慕尼黑会议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列宁时期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注1)爆发,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托洛斯基)指挥的红军通过内战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斯大林时期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同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展开了大清洗。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

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1938年,英法采用“绥靖政策”为了将“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炮制了慕尼黑阴谋。1939年4月中旬,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议:①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②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③缔 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然而,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实际上给希特勒指出一条向苏联进攻的道路,企图“祸水东引”。1939年冬,苏联因领土纠纷入侵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部分领土,史称苏芬战争。当法西斯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后,芬兰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1939年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时,苏联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望透顶,因此于8月23日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出兵瓜分波兰领土,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并入苏联。 苏联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反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
中 外 历 史 大 事 年 表
(中国史 约三四百万年前~21 世纪初 世界史 约三四百万年前~20 世纪初 箭头上方为中国史,下方为世界史)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禹建立夏朝
商朝建立
约三四百万年前距今约 170 万年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距今约 1 万年 公元前 3500 年左右
约公元前 2070 年 约公元前 1894 年 约公元前 1600 年
人类出现
埃及和两河流域出 现了早期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分封制与宗法制出现(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西周建立 B.C.770 春秋开始
公元前 1046 年 公元前 8 世纪 公元前 6 世纪 公元前 509 年
B.C.356
战国开始
商鞅开始变法
秦朝
公元前 221~207
西汉
公元前 202 年
公元前 475 年 公元前 334 年
斯巴达和雅典城 邦建立
佛教产生
罗马共和国建立
亚历山大开始 东征
A.D.25 东汉 公元前 27 年 公元 1 世纪
三国鼎立
220~280 年
建立西晋 建立东晋
265 317 395 476
建立隋朝
581 710
罗马帝国时代 开始
基督教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 灭亡
伊斯兰教产生
后金改清 建立唐朝
618 646
北宋建立 南宋建立
960 1127
建立元朝
1271
建立明朝
1368 14~16 世纪 1492
建立清朝
1519~1522 1636 1640
清军入关
1644
日本大化改新 开始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麦哲伦环球 航行
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
1649
1660
1688
1689
1765
1769
1773
1774
1775
1776
处死查理 一世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波士顿倾 茶事件
第一届大陆 .4.19 来克星 .7.4 《独立宣言》 会议 顿枪声 美国建国
1777
1781
1783
1785
1787
1789 .7.14 攻占巴士
1791
1792
萨拉托加 北美独立战争 英国承认美国 瓦特改良蒸汽 大捷 结束 独立 命爆发) 机
美国制订宪法 (确立联邦制)
《人权宣言》
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建立
底狱(法国大革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配人教版) (注:红色字体是非重点内容,绿色字体是重中之重,黑色字体是必记内容。) 公元前3百万-4百万年:“露西”少女生活在东非大列谷一带,世界古代 史开始。 公元前约170万年:印尼爪哇人生活在爪哇岛一带。 公元前约10万年:德国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波德平原一带。 公元前约3万年:法国克罗马农人生活在西欧平原一带。 公元前约3500年: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建立在尼罗河两岸,苏美尔人在两 河平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世界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前约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平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约3000年:古埃及统一国家建立,定都孟斐斯,并创建象形文字, 苏美尔人创建楔形文字。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王国建立,定都华氏城。 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统一的巴比伦王国,定都巴比伦。 公元前16世纪左右: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公元前8世纪:雅典、斯巴达、罗马城邦建立。 公元前6世纪起: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建佛教。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建立。波斯帝国建立,定都巴比伦。 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镇压了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起义。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5世纪早期:希波战争爆发。 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战胜波斯帝国。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奴隶制共和国,雅典奴隶制共和国达到全盛。 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300年:马其顿国强大起来。 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继任马其顿国国王,开始东征,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随后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200年:布匿战争开始,迦太基以少胜多战胜罗马。阿育王即位,佛教有了很大发展。 公元前100年:罗马共和国反败为胜,灭亡迦太基,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公元前49年:凯撒帝夺取政权,随后被刺杀。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元年: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12月25日:耶稣出生。 1世纪:日本群岛上出现奴隶制国家。 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前往洛阳,进竭汉桓帝。 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拜占廷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定都罗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