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经典总结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经典总结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注: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①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非金属原子间不易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它们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对常偏向其吸引力较强的原子(显负价),而偏离其吸引力较弱的原子;

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本质:元素失去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得到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臭氧;

5、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容易,则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氧化产物:物质失电子被氧化的生成物,具有得电子的性质(氧化性);

还原产物:物质得电子被还原的生成物,具有失电子的性质(还原性);

注: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成氧化产物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还原产物

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

2,Cl

2

,Br

2

,I

2

②高价金属阳离子:Fe3+,Cu2+,Ag+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

2、KMnO

4

、K

2

Cr

2

O

7

、HNO

3

、H

2

SO

4

、KClO

3

④其他:H

2

O

2

Na

2O

2;

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K,Na,Ca,Mg,Al,Zn,Fe;②某些非金属单

质:C,H

2

;③低价金属阳离子:Cu+,Fe2+;④非金属阴离子:S2-,I-,Br-,Cl-;⑤较低价

化合物:CO,SO

2,H

2

S,NH

3

注: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7、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但其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例如:还原性:MgZnCu氧化性:Cu2+Zn2+Mg2+

②根据反应方向判断:若下列反应能向右进行,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2FeCl 3+Cu2FeCl 2+CuCl 2 氧化性:Fe 3+>Cu 2+还原性:Cu>Fe 2+

③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反应前后价态不同判断:

④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所含元素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进行判断。条件越简单,氧化性(还原性)越强。一般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等反面判断;

⑤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判断:例如:Cu 与浓HNO 3反应较剧烈,Cu 与稀HNO 3反应较微弱 故氧化性:HNO 3(浓)>HNO 3(稀)

注: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在于比较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而在于比较得(失)电子的难易,而难易程度就是依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的; 8、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①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失电子数=得电子数) ②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 3+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S 2-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

③先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强者有限,即氧化性(还原性)强,优先发生反应。 ④不交叉规律: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相邻价态不反应,发生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靠拢,但不交叉;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 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例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巩固】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哪些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⑴2Mg+O2点燃2MgO CaO+H2O=Ca(OH)2 ⑵2KMnO4△ K2MnO4+MnO2+O2↑Cu(OH)2△CuO+H2O ⑶C+2CuO高温2Cu+CO2Zn+H2SO4=ZnSO4+H2↑ ⑷2HCl+CaCO3=CaCl2+CO2↑+H2O KCl+AgNO3=AgCl↓+KNO3 ⑸3NO2+H2O=2HNO3+NO2H2S+SO2=3S+2H2O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一般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1、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⑴4P+5O2点燃2P2O5⑵2KClO3催化剂 △ 2KCl+3O2 ⑶2KMnO4△ K2MnO4+MnO2+O2↑⑷S+2KNO3+3C△2S+3CO2↑+N2↑ ⑸2H2S+SO2=3S+2H2O ⑹3NO2+H2O=2HNO3+NO ⑺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⑻Zn+2HCl=ZnCl2+H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⑼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 2.已知下列反应:①2Na+2H2O=2NaOH+H2↑②2F2+2H2O=4HF+O2 ③Cl2+H2O=HCl+HclO ④2NaCl+2H2O 电解 2NaOH+H2↑+Cl2↑⑤CaO+H2O=Ca(OH)2 ⑥CaCO3+H2O=Ca(HCO3)2 (1)其中水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 . (2)其中水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的反应是 . (3)其中水在反应中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 3.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电子转移的总数是 . 3、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a、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b、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c、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举例: (2)电子转移法即单线桥法 a、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b、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c、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d、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举例: 【巩固】分别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 ⑴2Mg+O2点燃2MgO ⑵2KClO3MnO2 △ 2KCl+3O2 ⑶C+2CuO高温2Cu+CO2⑷Zn+H2SO4=ZnSO4+H2↑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经典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注: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①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非金属原子间不易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它们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对常偏向其吸引力较强的原子(显负价),而偏离其吸引力较弱的原子;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本质:元素失去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得到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臭氧; 5、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容易,则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氧化产物:物质失电子被氧化的生成物,具有得电子的性质(氧化性); 还原产物:物质得电子被还原的生成物,具有失电子的性质(还原性); 注: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还原产物 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I2②高价金属阳离子:Fe3+,Cu2+,Ag+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KClO3④其他:H2O2,Na2O2; 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K,Na,Ca,Mg,Al,Zn,Fe;②某些非金属单质:C,H2;③低价金属阳离子:Cu+,Fe2+;④非金属阴离子:S2-,I-,Br-,Cl-; ⑤较低价化合物:CO,SO2,H2S,NH3; 注: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7、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高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 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例:2Cl2+2NaBr===2NaCl+Br2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如卤族元素和氢气反应)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二) 1、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如: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 时表现还原性,(亚铁离子和锌、次氯酸根)在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氯气歧化)。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 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H,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 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S,被还原后一般 生成SO2。3、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 介于反应物中高价与低价之间,且不能交叉。(硫离子和硫酸) 4、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和硫酸) 5、一对二问题:多种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或多种还原剂与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时,按氧化、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依次进行反应。(强强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范例——碳与硝酸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C+HNO3→NO2+CO2+H2O 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在反应物这边在生成物这边变化量 C化合价0+4升高4

【高一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整理】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除外)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除外,如次氟酸分解:2HFO==2HF+O2,化合价没有变化) 另外要注意,有单质参加反应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生成臭氧 概念 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氧化数升高,即失电子的半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得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对方,自身被氧化,因此叫还原剂,其产物叫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对方,自身被还原,因此叫氧化剂,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即: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一般来说,同一反应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比还原剂弱,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剂弱,这就是所谓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与电化学的关系 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做成一个原电池。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即外电路的负极;还原反应的一极为阴极,即外电路的正极。两个电极之间有电势差(电化学上通常叫电动势),因此反应可以进行,同时可以用来做功。 名称来源 氧化反应最早是指金属或非金属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的反应,这类反应中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总是升高。还原反应最早是指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被提炼出来的反应,这类反应中金属的化合价总是降低。 总结: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生成氧化产物。 记法:氧化还原不可分,得失电子是根本。失电子者被氧化,得电子者被还原。 失电子者还原剂,得电子者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相依相存永不离。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愉快! 感谢您的阅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反应类型 二、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总称,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同时结束,两者是不可分开的。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发生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1.两种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元素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2.两种产物 氧化产物: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组成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含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组成的生成物。 3.两种性质 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但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氧化性的强弱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但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氧化性和还原性都是物质的化学属性,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分析 (1 )失电子(本质) 化合价升高(特征) 氧化反应 得电子(本质) 化合价降低(特征) 还原反应 (2) 定义:凡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特征) (3)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某元素原子失电子,则化合价升高,每失去一个电子化合价升高一价,某元素原子得电子,则化合价降低,每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降低一价。 (4)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共用电子对偏离某元素原子,该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之,被还原。 (5)化合价变化的本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习题一】 (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Cl2+Cl2═2FeCl3 B.ICl+H2O═HCl+HIO C.SiO2+2C高温Si+2CO↑ D.2Na+O2点燃Na2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 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C.称取25g CuSO4?5H2O固体溶于7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D.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氮原子数为2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电子守恒法的计算 【分析】A.根据转移电子=化合价变化×物质的量计算; B.根据转移电子=化合价变化×物质的量计算;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只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说明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2.氧化性还原性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在一个反应中: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若含有多种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参与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七个重要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相互联系 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4.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6.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f19294368.html,)/高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氧化还原反 应(人教版)〕 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

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最高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最低价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最高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最低价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同步练习题】 1.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 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 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2-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lmolSO42-,可脱去2molCl2 答案:B 点拨:该反应方程式为: S2O32-+4Cl2+5H2O===2SO42-+8Cl-+10H+,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S2O32-,H2O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选B。 2.(2011#河南开封高三一模)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

精选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精选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为高一同学总结归纳了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作为参考。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电子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 质的量)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思考与交流] 5、在Fe、Cu2+、Fe2+中,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反应实例是 ;只能作氧化剂的是,反应实例是。[归纳与整理] 2、表现性质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作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思考与交流] 6、写出Zn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 还原性:氧化性: [归纳与整理] 3、由强到弱规律:

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比较粒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制备物质。 [思考与交流] 7、在向由Zn、Fe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后,先发生反应为,后发生反应为。 [归纳与整理] 4、反应先后规律 当有多种氧化性或多种还原性物质时,氧化性越强的氧化剂与还原性越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即强者先行。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思考与交流] 在括号填写:易氧化、难氧化、易还原、难还原、强氧化性、弱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 [归纳与整理] 5、正易逆难规律 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化学课程中 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物质的电荷转移和原子的氧化态变化。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荷转移的过程。其中, 被氧化物失去电子,被还原物得到电子。根据这个定义,氧化剂 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1.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某些原子的氧化态会发生变化。被 氧化物的原子的氧化态会增加,而还原剂的原子的氧化态会减少。 2.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被氧化物会失去电子,而还 原剂会接受这些电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符号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使用半反应式来表示。半反应式指示了原子 或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变化和电子转移。例如,对于 还原剂A和氧化剂B反应的情况,可以表示为: A → A+ + e- B+ + e- → B 在半反应式中,箭头的左侧代表氧化剂的原子或离子,箭头右 侧代表还原剂的原子或离子。箭头上方的小数字表示氧化剂或还 原剂在电子转移过程中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目。 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通常涉及非金属原子从阴离子化合物中转 移到金属原子形成阳离子化合物的过程。例如,铁(Fe)与硫(S)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2Fe + 3S → Fe2S3

在这个反应中,硫原子从S2-离子转移到铁原子上,形成Fe2+和S2-之间的离子化合物。 2.酸和碱的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在酸和碱反应的过程中,酸质子被还原剂(一般是碱)接受,形成水和盐。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在这个反应中,硫酸作为酸质子的提供者失去质子,被氢氧化钠接受,生成水和硫酸钠。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包括: 1.蓄电池和电化学反应:蓄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金属腐蚀:金属与氧气或水反应产生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表现。

知识点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 (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气体的检验 NH3的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SO2的检验用品红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用KMnO4溶液 (强氧化性) CO2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变浊 Cl2的检验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NO的检验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导电、导热、延展性 能与HCl和NaOH都能反应的物质两性:Al、Al2O3、Al(OH)3 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 两性金属锌Zn、铝Al(与酸和碱都放H2) 钝化金属铁Fe、铝Al(被冷的浓H2SO4、浓HNO3) 酸化学性质稀、浓硫酸的通性 1强酸性----反应生成盐 2高沸点酸,难挥发性制备易挥发性酸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做干燥,不能干燥NH3、H2S 2、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炭化 3、强氧化性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还原性物质反应 硝酸 HNO3 1、强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次氯酸 HClO 1、弱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硅酸 H2SiO3 1、弱酸性 2、难溶性 3、不稳定性 (热) 漂白氧化型(永久) 强氧化性:HClO、Na2O2、O3、浓H2SO4、浓 HNO3 加合型(暂时) SO2 (使品红褪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 吸附型(物理) 活性碳明矾溶液生成的Al(OH)3胶体 水溶液氯水主要成分分子: Cl2、 H2O、 HClO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 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 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 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 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在无机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即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例:2Cl2+2NaBr===2NaCl+Br2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如卤族元素和氢气反应)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二) 1、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如: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 时表现还原性,(亚铁离子和锌、次氯酸根)在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氯气歧化)。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H,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S,被还原后一般生成SO2。3、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 介于反应物中高价与低价之间,且不能交叉。(硫离子和硫酸) 4、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和硫酸) 5、一对二问题:多种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或多种还原剂与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时,按氧化、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依次进行反应。(强强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范例——碳与硝酸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C+HNO3→NO2+CO2+H2O 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在反应物这边在生成物这边变化量 C化合价 0 +4 升高4 N化合价 +5 +4 降低1 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C+4HNO3→4NO2+CO2+H2O 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 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 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 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 、Na 、Z n 、Fe 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 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 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bCl2+cC aTiCl4+c CO ……反应① TiCl4+2Mg Ti+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反应①、②中共转移 e-。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2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