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信业的政府管制

朱玮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在“2007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奚国华表示,政府还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同时,运营商还需要进行业务转型。对电信服务业实施强制性规制,能够保证新进入市场者充分参与竞争。但是,由于电信行业存在规模经济性和资源有限性,有些业务领域不可能存在太多的运营公司,充分竞争难以形成,市场势力的存在在所难免。面对“入世”的挑战,纵观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电信市场因政府管制行为不当而存在的严重结构性缺陷,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探寻中国电信服务业政府管制行为与世贸组织《基础电信协议》的差距,而非一味追求管制,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缩小和弥补这种差距,为中国电信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和立法完善提供建议。

1、现状分析

1.1对电信业实施政府管制的必要性。1.1.1电信业具有自然垄断的行业属性,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即基本业务电话需要统一的网络,为取得“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电信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由政府严格管制下经营或“国营”。

1.1.2竞争可以“冲洗”垄断造成的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弊端,促进电信业快速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电信市场也不可能实现有效竞争,电信业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中国电信服务业及其管制的现状。电信服务业是中国最早施行政府管制体制初步改革的基础设施产业,我国的电信业从最初的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几经拆分重组形成今天的分层市场竞争格。将原6家全国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铁通、卫通)进行分拆与合并,形成了日前电信服务业市场最新格局,构建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全业务竞争模式。由此可见,中国电信业的成长历程无一不是电信改革的产物,也无一不是电信国企,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电信产业发展始终为政府管制所推动。

政府对电信的管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法律层面上,即法律法规的制度和执行监督。电信管制立法主要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起草,同时由信息产业部负责执行,管制的规则制定与执行合一。在行业监管方面,实行中央直管,省级通信管理局是信息产业部的派出机构,不对地方政府负责;(2)行政层面上,即利用行政干预纠正市场失灵现象。电信管制的内容包括市场准入管制和市场行为管制。市场准入管制主要是许可证制度。

1.3政府管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这一阶段立法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1)体系不完整。以电信管制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来衡量,中国电信服务业管制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立法体系和明确的立法目标,(2)效力等级低。目前电信服务业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效力等级较低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极少行政法规,迄今还没有一部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电信管制基本法——《电信法》;(3)部门立法。现行法规、规章都是由原邮电部或信息产业部系统制定,且立法程序封闭,与其制定内部工作规程相差无几。

其次,政府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中国联通等新兴公司的发展,但随着电信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这种做法也带来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偏向新进入者的做法显然有悖于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这种政策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特别是在国外运营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非对称的规制政策更不可行,因而有效竞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公平透明的互联互通政策。

再次,电信服务业的艰难改革又恰与中国“入世”的历史抉择不期而遇。“入世”将给中国电信服务业带来的巨大挑战也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电信服务业市场与世贸组织开放市场的上述要求很难吻合,其症结在于转型期形成的电信服务业市场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缺陷。为克服中国电信服务业市场现存的结构性缺陷和管制立法的滞后状况,必须在管制体制改革上做出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战略选择。

2、对策

2.1政府管制改革与电信业发展。有的研究认为,中国电信服务业政府管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强化管制,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但是在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的现实条件下,参考其他国家电信管制改革的经验,中国电信服务业应逐步扩大市场竞争的范围和程度,相应减少政府管制,采取放松管制和改善管制相结合的改革战略。政企分离后的各电信公司凭借其已有的法定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并未因政府强化管制而加以收敛。究其原因,并不是管制多与少的问题,而是管制适当与不当的问题。就电信服务业的现状而言,对电信服务业价格、质量和市场准入等管制的必要性应当不容质疑,但是需要管制与需要什么样的管制才能实现管制的初衷,不能混为一谈。在电信服务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有效竞争不足的条件下,只强调管制的范围和力度,将难以奏效。因为在有限和失衡的竞争体制下,不当管制不但不能有效解决市场上原有的利益矛盾,反而很可能形成新旧既得利益胶着的局面,导致政府管制在诸多问题上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面对“入世”的挑战,立足于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不应当延续以强化行政管制为主的改革思路,而应着意创新,立足现实,以促进电信业的发展。

2.2立足国情,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我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信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因此,应该服从于中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促进电信产业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目标。

由于企业缺乏新的增长点,固话从增量不增收进入到减量减收的困境,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现在,电信市场的主导运营商已不再是原来的固网运营商,而是移动运营商。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管制创新,支持和帮助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2.3跟进现实,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电信行业已从完全以技术或工程为重,变成以客户为重。在广大SP 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电信增值业务获得了强劲发展,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下转第9页)

朱玮琦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浅谈中国电信业的政府管制

[摘要]随着08年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再次拆分,电信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电信业的成长历程无

一不是电信改革的产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电信产业发展始终为政府管制所推动。我国对于电信业的政府管制由来已久,电信服务业是中国最早施行政府管制体制初步改革的基础设施产业。然而面对“入世”的挑战,一味追求对电信业的强化管制,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我们应该做的是研究中国电信服务业政府管制行为与世贸组织《基础电信协议》的差距,努力改善管制,着意创新,立足现实,以更好地促进电信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信;政府管制[中图分类号]F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9-0003-01

道德协调机制有利于从深层次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健康有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内涵着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方面,离开了精神因素,物质的东西只是“死的生产力”。在现代生产过程中,道德协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且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素质是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更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改善,人际互动的好坏都与道德因素有直接因果关系。

道德协调机制也有利于提升社会经济生活的文明水平。道德协调机制在运作过程中,不但使道德自身得到了完善和发展,而且提高了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物质需求满足之后,精神文化需要开始大幅度上升。道德自身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要的上升促使人类品性从低级的自私自利、享乐欲望等向高级的人生价值目标的转变,它标志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

[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

[3]朱汉民.略论西方经济学论道德观的演变与继承[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2001.

[4]武经纬,方盛举.全面发展的经济人、道德人、社会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上接第1页)象征一度转换到“因您而变”等文化理念的描述。今天,越来越多的银行广告以细腻的人物、服务等细节来进行人性化的诉求。金融营销形式的变化生动演示着后WTO时代中国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也考验着各家银行的市场反应能力。

不难发现,金融营销本身亦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时尚和潮流文化被应用到银行的金融营销之中:第一个“性感”的银行广告(招商银行VISAMINI信用卡)、第一张卡通概念信用卡(加菲猫信用卡)、第一次银行卡网络选秀(中国银行长城Chin-aRen卡)、“和”卡上春晚的第一次——越来越多的“第一次”逐步颠覆了商业银行保守而刻板的广告形象。金融营销的手法与技巧进化正反应了中国金融业从垄断到竞争的进化。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责任编辑:zhangjia).

[2]梧桐网>资讯>营销实战(https://www.360docs.net/doc/1f5725031.html,责任编辑是使).

[3]招商银行一网通主页.

(上接第2页)出局”。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下,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都彻底改变。由于人们对新科技的接纳程度不同,社会上可能会出现前所未见的不一致。同时由于现有法律无法规范日新月异的新科技,人们的权利分配、工作品质、生活品质都会面临新问题,更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面临极大挑战。

4、管理创新,迎接挑战

21世纪我国企业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所处的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和变化多端,消费者需求偏好将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不断增加的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对中国企业管理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企业要在超强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能够预见市场变化趋向,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能及时做出反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适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部署,满足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因此,中国企业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主动出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邹筱乐.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变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

[2]陈雅敏.企业管理最新趋势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

[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上接第5页)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颇大而长远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应结合国情,选择开放型的适度对外贸易政策,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高海威.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政策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4.6.

[2]程京武.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之我见[J].经济透视,2001.3.

[3]王永,江耀生.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J].经济师,2003.1.

(上接第6页)是学校公民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公民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当他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其受教育的任务就要由社会来承担。其在学校接受的公民教育知识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调整和强化。因此,只有将公民教育系统置于整个社会之中全面考虑,才能培养合格的公民。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历史主题,社会的现代化和公民社会的出现,也必然会带来德育观念的现代化。社会在发展,道德教育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其功能在新时期得以充分发挥。从中国传统德育中吸取精华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改革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2.

[2]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

[3]葛新斌.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

[4]郑航.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兼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

[5]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上接第3页)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关企业强行定制、擅自群发、价格欺诈等违规经营行为屡屡发生。政府监管部门应强化增值业务市场的跟踪检查与社会信息台的实地考察,从源头上制止此类劣质行为的发生。

3、结语

在电信市场上,公正、有力的监管措施是保障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政府如果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实现管制创新,保持市场结构与政府管制对称,就会更好地平衡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电信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中国电信服务业政府管制的法律思考.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编.三网合一——中国电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陈小洪.中国电信业:政策、产业组织的变化及若干建立[J].管理世界,1999.

[4]李栓兰.我国政府改革管制与电信业的发展.

[5]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