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法,通过对幼儿学习的观察与对幼儿及其家长的访谈来研究幼儿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论文分别从幼儿学习兴趣的内涵、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意义、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原则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在学习活动中多为幼儿创设条件、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等方法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希望这些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的论述能够为培养幼儿对事物浓厚的学习兴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幼儿;学习兴趣;培养

Foster kids study interest research

Abstract

This research mainly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young children learn to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of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blems related to childre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learning interest. Foster kids study interest significance. Foster kids study interest principles and foster kids study interest method four aspects discussion. Among them,

that can pass in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in create conditions, in game activity stimulates the baby to study interest ,the cooperation in foster kid in their homes to develop interest in learning methods of children’s good study interest. Hope these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Angle to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study interest discussed for children to establish good learning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est.

Key words:children;the habit of dinner;foster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选题是基于对幼儿学习兴趣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与强烈关注。幼儿期是个体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经常会向老师和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会流眼泪?”“我是从哪里来的?”“萤火虫为什么会发亮?”“为什么花儿会有不同的颜色?”……。由于幼儿强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兴趣对幼儿智能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幼儿期所激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死记硬背式的教育方法,转而探索新的途径来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笔者逐渐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笔者认为,如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激发、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应该针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个体只有对事物感兴趣了,才愿意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可见,对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来使幼儿尽早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还可以为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创造条件,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来对幼儿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从而为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幼儿学习兴趣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3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研究非常多,无论是心理学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有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学习兴趣投以强烈的关注。从众多的相关研究中,笔者汲取了不少的知识,同时也受到不少的启发。

1.4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幼儿学习兴趣内涵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意义的探讨;第三部分介绍了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原则;第四部分属于本研究的重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笔者从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作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1.5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法,通过对幼儿学习的观察与对幼儿及其家长的访谈来研究幼儿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

2幼儿学习兴趣的内涵

2.1兴趣的内涵

兴趣(interest)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刻苦钻研、废寝忘食〔1〕。

兴趣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兴趣具有倾向性。倾向性就指兴趣所指向的内容。兴趣既可以指向物质,还可以指向

第二,兴趣具有广度。这个广度就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有人兴趣广泛,有人兴趣狭窄。一般说来,兴趣广泛的人能获得广博的知识;第三,兴趣具有稳定性。所谓稳定性就是指兴趣长时间保持在某一或某些对象上。只有具备了稳定性,一个人才可能在兴趣广泛的背景上形成中心兴趣,使兴趣获得深度;第四,兴趣具有效能性。效能性就是兴趣对活动发生作用的大小。凡对实际活动发生的作用大的兴趣,其效能作用也大。反之,对实际活动发生作用小的其兴趣的效能作用也小。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特点不同,其兴趣特点也存在差异。从幼儿对所听故事的喜好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2—3幼儿的思维〔1〕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较简单,喜欢听重复的故事,有些故事可以使他们百听不厌;5—6岁幼儿的思维较2—3岁幼儿的思维要复杂得多,他们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展,不太爱听重复的故事,而喜欢听那些没有听过的、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如果成人一味的讲重复而简单的故事,他们会非常不耐烦。另外,故事的内容也能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幼儿兴趣的特点。当我们给幼儿讲“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猴子捞月亮”等故事,幼儿就非常感兴趣,非常爱听,并能从故事中学到知识,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还会不时地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仅仅给他们讲“神舟6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等成人故事,他们会因听不懂而

6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时,幼儿就会感兴趣。

2.2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个体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伴、朋友的尊重,在集体中得到好的评价,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等等,也能引起个体对学习的兴趣。

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即既有直接学习兴趣的成分,又有间接学习兴趣的成分,其中,或以直接学习兴趣为主,或以间接学习兴趣为主,或两者难分主次。开始时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逐渐转化为直接兴趣。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若无特殊情况,大多能长期持续下去,并且愈来愈浓厚。

3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意义

3.1幼儿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很强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的条件。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兴趣能把幼儿的认识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将精力用于学习活动中,自觉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

兴趣又是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关键。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小培养和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

能够在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对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有兴趣才有心思去做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下工夫,才会动脑子思考,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培养学生自觉能动性的重要依据。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3.2幼儿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督促作用

学习兴趣能让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不用任何人指导就产生很好的学习动力。由于幼儿的意识、信念等尚未形成,因此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对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幼儿对画画感兴趣,他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进行绘画;幼儿对国际象棋感兴趣,他就愿意在安静的对弈过程中,锻炼自己独立思考、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幼儿对速算感兴趣,他就可以在速算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逆向思维,这样不仅会使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其他方面的学习效率。

3.3幼儿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对个体的发展作用巨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独立思考,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研究,从而培养起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学习兴趣浓了,就会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激情,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强烈,从而努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3.4幼儿学习兴趣能使幼儿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

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有了兴趣,幼儿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师如果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幼儿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往往在长久的学习中感到单调和劳累,从而丧失信心。兴趣的驱动带给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地积极地

获取知识。

4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原则

幼儿的年龄小,因此如何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是教育幼儿的重点之一,培养幼儿的兴趣,应该遵循两点原则:学习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4.1学习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身心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身体发育。幼儿期,个体的身高、体重、营养、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第二,语言发展。幼儿的词汇量在幼儿期会迅速增长,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并可自由地与他人交谈;第三,思维发展。幼儿阶段,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后期开始逐步克服直

觉行动思维,并初步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第四,社会交往。多数幼儿在幼儿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玩伴关系不稳定,经常变化;第五,个性发展。这个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此阶段开始形成自己最初的个性倾向并会在一生中都保留其痕迹,因而这一时期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里仅从幼儿思维活动的特点方面来对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简单论述。幼儿期,幼儿的认识活动都具有直觉性的特征。幼儿的思维依靠直接的感知觉,而成人靠理性思维,凭逻辑推理。比如,有位老师问孩子:“是飞机飞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呢?”她认为

“汽车跑得快!”老师生气地批评孩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当然是飞机快!”孩子也不让步,涨红了股争辩说:“就是汽车快!我坐在汽车上,看见窗外的树飞快地往车后跑,看看天上的飞机,走得好慢,汽车就比飞机快!”

孩子靠自己的直接知觉来判定谁快谁慢,他的年纪小,还没有发展到用理性思维的境界。成人对飞机快还是汽车快的认识是怎样得来的呢?是通过间接的认识,比较两者不同的速度推理得来的。成人应该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可以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孩子只能慢慢长大,循序发展。要求过高,盲目催促孩子快快长大,是错误的。

总之,幼儿身心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培养幼

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为幼儿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内容。

4.2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注重结果,而要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多给孩子一个信任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幼儿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成人报一个肯定的赞许和欣赏的手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此外,成人还有要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拿破仑有一句名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

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5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育内容具有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就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具备比较高的教学水平,能使幼儿不断获得新知识,并能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及时得到强化,幼儿就会觉得饶有兴味,学习兴趣就会日益浓厚;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幼儿已有的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幼儿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

帮助幼儿认识到学习某些知识的意义及其与自身的关系。

学习兴趣除了和教学有关系还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大大增强个体的学习兴趣;反之,在学习活动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活动与激动的情绪体验联系越密切,个体的学习兴趣就越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紧扣幼儿的心弦来激发他们的感情。教师个人感情的流露特别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热爱的流露,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面,笔者将从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作三个角度来谈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

5.1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事物通常使人愉快,

教师在教育活动的准备中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些大的、鲜艳的活动教具,这些教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所喜欢,萌发出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好奇,即人对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感到惊奇,并随之产生疑问,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奇心是幼儿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学习兴趣的导火线。探索即对问题的寻找和追求,主要依赖的是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任何知识的理解都是通过思维来完成实现的。在学习中,不断鼓励,启发幼儿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加深理解,是使幼儿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增进学习技能的好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知识也得到了补充和延伸。如果把好奇看成兴趣的源动力的话,那成功后的

刺激则是维持兴趣的燃料,心理学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便会再一次激起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

总之,教育者要努力在学习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能够增进其学习兴趣的条件。

5.2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主要的活动,幼儿喜爱游戏,在游戏时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教育者应该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的游戏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把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而适宜的游戏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游戏在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的游戏,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发展,在游戏中渗透教学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5.2.1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兴趣比较广泛,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模仿和接受新鲜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侧重从幼儿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玩,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例如:跑步这个项目,是一项有效发展幼儿心肺功能、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体育项目,但同时也是一项枯燥、厌倦的项目。你要一味地逼着他们去跑,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厌倦的心态;而采用一些追逐游戏、接力游戏、竞赛游戏等等,既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又能起到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的组织。

5.2.2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区域游戏是幼儿交往的良好载体,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把学习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区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发展其认识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合作意识有明显的增强。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能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

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孩子们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如:在我园中班的美工区角,我们就引导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指为自己制作一幅《手印画》,再把创作的作品与语言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又使孩子们在想象与设计中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5.2.3为幼儿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经常用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小朋友都能获得进步。让孩子们在愉快环境去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掌握知识,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乐趣,这样孩子们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各科教学是幼儿学习知识本领的天地,如果我们把适宜的游戏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让幼儿去试一试、想一想,便可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热情,为幼儿指明探索的方向,时刻鼓励幼儿直至探索成功。如:在认识图形时,让幼儿先试着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分辨出多种图形,开拓思路,再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让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拼摆、添画,创造出新的物体。如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出房子、花、汽车、树、人等,在半圆形

上添画出乌龟、孔雀、西瓜、船等,从中让幼儿初步尝到成功的乐趣。

有乐趣才能有兴趣。我们只有不断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到有乐趣,他们才会有兴趣去学习。

5.2.4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关注全体幼儿的乐趣和兴趣。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我们这个时候就要去帮助调动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没能抓住这些孩子的乐趣和兴趣,活动后就要考虑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话很有道理,无论教材编排得如何详尽、如何生动,都不能代替老师的备课。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认真钻研,选择最恰当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在课堂游戏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必要性要体现出学科性要有适度性,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使课堂变成放任自由的“玩耍课”。

总之,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

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孩子们对所要学的内容感兴趣,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3在家园合作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和平时的交流来共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他们不仅是各种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孩子的咨询者,也是孩子兴趣的观察者、反馈者,更是孩子的合作者,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激发学习,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该帮助家长分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生活环境,父母自然应担负起应付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品德素质、兴趣爱好等都与家庭教育有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诱发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5.3.1家园合作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文学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自然角投放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

标本,孩子们每天都很喜欢去观察,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还有我们在植物角投放了多种植物实验,这些都需要孩子去观察和实验。孩子们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这样,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远足等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自己的孩子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引导他说。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

就喜欢抢着说,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听到音乐,收拾材料,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这样有好的效果,但过几天后,又跟原来一样,家长在家里也应该多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接着,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并且可以让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和读的学习习惯。再次,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幼儿自信心培养问题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幼儿自信心培养问题研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要具备 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也很关键。因此,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012年教育部针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相关建议,要求幼儿园要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就自信心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然而就目前的整体研究水平来看,内容大多都很宽泛,鲜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具体探索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构想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正确、科学地开展幼儿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一、皮革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最早对其进行了研究,所以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期待效应,具体指:在特定情境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影响,并且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会不由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欢人的暗示和影響,形成一种期待或者语言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在其所著的《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一书中指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期待时,学生会萌发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智力发展倾向,这说明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期望后,会朝着被期待的方向变化发展,这便是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目前,皮革马利翁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尤其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正面期待或者负面评价均会对其自信心、学习成绩、学习行为、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近年来,皮革马利翁效应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充分估价和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也赋予了儿童新的心理素质要求,自信心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儿童个体的终身发展问题。奥尔波特认为,安全感是衡量健康人格的标准之一,包括对自身的自信,对事情的把握,对他人的信任等复杂的情感态度,能够支撑个体忍耐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不幸。由此可见,从幼儿时期起就开始培养个体自信心对其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1世纪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在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很容易就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消极想法,导致即便原本能够顺利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问题。 三、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自信的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自信的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众所周知,聪明、活泼、漂亮的孩子人见人爱,在幼儿园里常常是老师的小助手。他们每天都能获得喜悦和成功,变得更加自信而聪明。有些孩子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成就愿望就低,就显得消极被动,实际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 那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相信幼儿,赏识幼儿,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所以幼儿期自信心的建立对他人生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必须从孩子的点滴进步中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要指责他们,不要过分的溺爱他们。应该鼓励和相信幼儿,幼儿自然会产生自信,也使勇气和胆量随之而来,什么也想干,实践出真知,干多了意识就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幼儿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甘提出自己的见解,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就给幼儿上了枷锁。幼儿做错了事或面临困难时期,应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 二、积极的评价与反馈是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教育手段 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律性。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特别在幼儿心目中有威性的成人与同伴,他们的语言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儿童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有些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持久、深刻的作用。我们曾经问过一个幼儿:“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优点?”他们说:“没有长处,也没有优点。”我感到非常惊奇时,幼儿沮丧地加了一句:“我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说明教师只有批评,没有肯定,使幼儿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我们鼓励孩子,不仅仅表明了我们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当然对我们来说,应该懂得肯定和鼓励的艺术,即肯定和鼓励应该是适当的、具体的、有根据的。 三、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 相信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先决条件,但要让幼儿真正建立起自信心,只鼓励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幼儿的具体活动进行培养和建立,幼儿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样样事情都想自己来。这就要事实给予发展空间,满足自我发展愿望,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老师和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帮助,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如:不合实际地教幼儿做这做那,一味让幼儿做力所而不能及的事,幼儿总会尝到失败的感觉,也不可能让幼儿建立自信心。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长乐市八一幼儿园宝珠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粗暴干预自己的活动,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宿、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纸工,有的怕计算;在启选活动中,总是挑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哪个不能”,“我不行”等等。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

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案例描述: 幼儿们入园后,通过半年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总有退缩行为,畏惧心理,最明显的特征是自信心不足。 发现这一现象,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幼儿回家后基本是与陪读人相处,没有更多接触其他人,回家只是复习白天的内容,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孩子的行为反应与心理卫生,使孩子的情绪状态、情绪行为反应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形成了否定“自我”倾向,行为消极,以至自信心不足。 二、矫正措施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家长教育方式。 1. 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同样,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做为家长,首先要审视自身的原因,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温暖的家庭气氛,在重视智育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样重要。不妨放下手中的家务,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放放风筝,做做游戏等亲子活动。与孩子建立

亲密、平等的关系,孩子在潜移默化 的教育中,陶冶了情操,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到,来自于父母的温暖与重视,使之增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信精神。 2.父母以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和喜好,好恶,在与其玩耍、交谈阅读时觉察他,从中记下孩子的性格倾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创造机会,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的才智机会。比如家里有人过生日时,应鼓励孩子表演节目,随时找机会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越做越自信,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2)耐心等待,即然给了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做不好而干脆自己来做,更不能因其做不好批评孩子,而压抑了孩子的潜能。(3)给予鼓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使孩子树立起一个积极的自信心心态。 有父母积极的响应,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就会在平常生活中得到大力的提高。(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合作的成功与交流的快乐在参与活动中,让自信心不足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树立自信心。 首先,创设被人承认、接受的自然过程。幼儿对于成人的评价看的很重要,常常当作自己表现好、进步的依据。所以,在任何一个活动环节里,我大多用肯定、鼓励的语气与幼儿交流。如让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其他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叠被子等等,都能让能干幼儿听到:“你真棒。”在积极的肯定中促进幼儿心理素质不断进步、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情绪。然后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验合作

幼儿自信心

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和表现及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建议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总则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增加了“自信”的内容,这是我国幼教法规在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面的进步。1998年北京市又推出98家庭教育指导行动主题:“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探索幼儿自信心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这对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不无裨益。自信心是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积极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成人、成才、成业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自信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 一、幼儿自信心发展研究的意义 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相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的含义较广,它既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也包含个体的行为特征。自信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肯定,并由此做出相应的社会行为。研究表明:4—5岁时期是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协调发展的佳期,即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期。从幼儿期起步培养自信心,给幼儿从小播下自信的种子,是形成其健康人格的关键期。自信心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乐于与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1】 自信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目标。美国的教育文件《儿童高质量教育计划的标准》中就明确地把“发展儿童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列于十二条标准之首。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缺乏自信心的幼儿,稍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愿望,怯于与周围人交往,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认识和探索事物,而且容易形成胆小、懦弱、依赖性强、优柔寡断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杨丽珠认为,幼儿自信发展既有年龄差异,又有性别差异。从总体上看,3—5岁儿童自信心的发展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小学生儿童自信心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Lundeberg(1994)和 Hyde(1990)等人的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以上儿童自信心的性别差异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长乐市八一幼儿园郑宝珠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粗暴干预自己的活动,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宿、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纸工,有的怕计算;在启选活动中,总是挑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哪个不能”,“我不行”等等。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

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害伤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如:对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励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给机会练习;对手工、绘画、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 新蕾幼儿园薛中洋摘要:幼儿期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自信心能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求知欲和主动思考能力,使孩子能积极的参加活动,善于与人交往,同时还能保持孩子心情的愉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重视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关于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造成影响的几种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与教育;原因;方式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所谓自信心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自信心强的人总对自己充满希望,有“我能行”的信念,这也就为他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反之,缺乏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敢当众表现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有“我不会”“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了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如果孩子严重丧失自信心,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那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呢?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1.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 3.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4.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5.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不能努力解决。 6.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7.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 二、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的重要,家庭环境的健康、温馨、和谐能够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有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或者放松、溺爱孩子、父母离异,都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家庭环境满足不了孩子对物质,感情的基本需求,压抑了自信心的的发展,使孩子在面对其他家庭的孩子时显得不自信,甚至出现自卑、自闭的情况。 (2)教师教育的影响 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和举动和评价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理,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些积极的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我们知道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儿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信心,克服羞怯和疑虑。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就会成为富有自信心、行动果断、性格开朗而富有活力的人。 一、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我在幼儿园教中班,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他们更需要成人的赏识,尤其是老师的赏识。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是微小足道的,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孩子们相处时,应经常对他们进行赞扬和鼓励,可以是满怀笑意的目光,可以是充满赞赏的话语,可以是亲切温柔的抚摸,也可以是一件小小的奖品,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二、讲究激励策略 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一次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如从没摸过笤帚,却想做值日等。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不是以“你还小,做不得的”拒绝孩子,而是想办法帮助他实现。不会扫地,可以手把手的教他如何使用笤帚,初次体验一下“扫地”的滋味,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参加一次大扫除,让他们尝试着做。作为教师尤其要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在他一生的道路上将是良好的起步。另外,当孩子在做某些尝试而失败的时候,或者因失败对某一件事感到胆怯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给予帮助.并坚定地对他说“我们相信你!你肯定行的!”孩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格素质,对人一生的发展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是个体教育的开端,在幼儿教育阶段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新时期幼儿教育需要着重注意的方面,也是提升幼儿教育品质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对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培养 在新的发展时期,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受到幼儿教育相关专家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信心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自信心培养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会影响幼儿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状态,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个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关注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改革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都在强调幼儿自信 心的培养,这是因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对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个体发展。幼儿时期的教育关系到个性、性格的形成,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心理活动、正确的指导幼儿

的行为,同时自信心还能够强化幼儿的求知欲望、主动的吸收和学习知识,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自信心强的幼儿具有明?@的外向性格,能够表现出积极、友好的社交行为,很容易的会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交往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另外,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能够引导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自信心强,伴随的情绪往往是积极的、愉悦的,幼儿个体表现充满活力、热情,这对幼儿健康积极人生态度的养成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措施和方法阐释 教师是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主体,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整合各方面的相关资源,从多个角度出发,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一)真诚的关心和热爱幼儿 幼儿教育一定要秉持着真诚的心态与幼儿进行交往,要真诚的去关心和热爱幼儿。首先,教师在幼儿园要关心幼儿的生理需求,耐心的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幼儿接触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第一次开始独立的接触外界,对于独立能力有限的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很简单的上厕所、洗手甚至是吃饭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教师一定要耐心的进行引导,适度的帮助,亲切和蔼的与幼儿进行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确评价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情感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穿衣、入厕、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等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认为这些生活琐事,随手就可以替孩子做了,即使现在他不会,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无须要求他;或者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让孩子做太劳神了,弄得不好还得自己重新做,还不如自己替他做来得省心、省事。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挫伤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热情、自信心也随之消失。我们应该抓住孩子好模仿且愿意尝试自己做事的有利时机,大胆放手,支持鼓励他用自己的小手去做自己的事。如: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吃饭,我们大人只要教会他如何握汤匙、如何把饭送进嘴巴等技能就行了,而不强调他不要掉饭粒,使从中他感受到了自己吃饭的快乐,再加上大人适时的引导、表扬和鼓励,孩子便产生了自己做事的信心;而更大的孩子就不能只要求他会把饭送进嘴巴,而应该强调不能掉饭粒了。因为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或者一蹴而就的事,即使他们动手了,但由于经常受到挫折和阻力或者太一帆风顺,自己做事的信心没了,自信心也就无从培养了。 2、当孩子失败时给予真诚的爱和信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之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的需要和自信的源泉,这些会让幼儿感到安全,对周围产生信任。只有真诚的爱和信任才能使幼儿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老师、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幼儿有困难时我们要设法让他明白:我们相信他能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还要热情地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让他知道挫折和失败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和失败吓倒,从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如:有一次我们在做体育游戏《踩尾巴》时,其中有一个幼儿的“尾巴”总被踩掉,原因是他太胖了跑不动,因此他就不参加游戏,我鼓励他,你能行的。后来他继续参加游戏,尾巴就很少被踩掉. 3、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过多的指责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当幼儿未能完成任务时我们应激励他再尝试,哪怕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也会给他于莫大的勇气去尝试,而最终获得成功。有一个幼儿是我邻居,他的行为让我很吃惊——我请他帮忙把一份材料送到办公室给他们班的老师,他却对我说:“我不敢!”“为何不敢?”“因为我怕老师。”“为何怕呢?”原来是由于上小班时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他帮忙扶起来,可这个小朋友却哭着告诉老师:“是他把我推倒的”,老师没问原因就批评了他,从那以后他就怕老师了,总是离老师远远的。为了帮他找回自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请他帮忙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在集体面前回答老师的提问,并告诉他:做得很好,你真行。同时取得班级老师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他已经是班级里的一个活跃份子了,因为他本来各方面的发展就不错只是缺乏信心而已。 挖掘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导致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聪明好动,有的文静内向;有的语言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等等,面对这些幼儿,如果不去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掌握第一手有关他们的材料,教育就很难做到针对性了,有时就会不知不觉的挫伤他们自信心的养成,使他们自暴自弃,形成错误的观点:我怎么努力都是做不好的;我真笨。 ( 一)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观察、接近幼儿,收集有关资料幼儿各方面的材料,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家人关系、家教情况、幼儿在家的活动、幼儿的爱好、幼儿在园的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 一、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1、家庭的过度保护。 自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中的中心。家里人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边上的大人看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又如洗手,母亲常常因为感觉孩子自己洗不干净而帮他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的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 过渡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听话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会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的。 2、家长的过多批评。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也是在为难孩子。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二、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不足。 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三、成人消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态度,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1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尊重、信任幼儿。 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的联想、自由的谈论,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知不觉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姓名:王立运学号:201213380489 专业:学前教育工作单位:薛庄镇中心幼儿园【摘要】:文章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幼儿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三个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方法注意的问题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自信的含义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幼儿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 第一、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1、家庭的过度保护。自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中的中心。家里人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边上的大人看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又如洗手,母亲常常因为感觉孩子自己洗不干净而帮他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的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 过渡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听话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会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的。 2、家长的过多批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也是在为难孩子。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园教育论文资料】

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 一、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1、家庭的过度保护。自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中的中心。家里人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边上的大人看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又如洗手,母亲常常因为感觉孩子自己洗不干净而帮他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的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过渡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听话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会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的。2、家长的过多批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也是在为难孩子。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1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 自信心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现如今使幼儿失去自信心的原因有许多:幼儿自身的原因、父母极端的态度、父母间的攀比、教师的偏爱与漠视等都是使幼儿失去自信心的原因。本文从家庭教育和园内教育两方面分析阐述了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自信心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获得成功的长处,自认为是受欢迎的人,因此往往敢说敢干,易于实现自己的愿望。一个幼儿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现胆怯、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孩子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发展就缓慢。所以,培养幼儿具有自信心,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一些幼儿勇于尝试,不管在哪里都勇于表现自己。而有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说我不会,我不知道。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得快乐。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体验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坚信自已有获得成功的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勇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让每个幼儿都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名孩子,所以在父母的眼里他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要做什么家人都百依百顺,生怕这些小祖宗有个什么闪失。幼儿学

幼儿自信心培养的调研报告

幼儿自信心培养的调研报告 一、问题产生背景: 自信心也称自信感,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良好的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缺乏自信心则会产生自卑心理,退缩不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让孩子喊出:我能行!》的作者卢勒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自信的重要价值。他谈到:“我发现‘我能行’三个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让那些平日在父母身边‘软弱无能’的孩子变得十分能干。” 研究表明:4—5岁时期是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期,从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形成其健康人格的关键。德国行为学家认为,现代社会的三种冲突,使得现代人更多地面对冲突和挫折,因此,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未来需要具有迎接竞争挑战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而自信心是核心要素。因此,对幼儿进行自信心培养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典型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培养。 2.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对有关的情况和问题作充分的了解,认真思考,发挥一定的灵活性。 3.榜样激励法: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解决困难和矛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4.个案分析法:对有典型行为的幼儿进行个案分析,确定有效的途径、方法。四、课题研究内容及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2011年4月—5月) ⑴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设计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可行性论证,做好课题研究前的培训工作。 ⑵课题申报,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本课题的初步研究。 2.实施阶段(时间:2011年5月—2011年10月) (1)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因素 A.了解孩子在园的自信心情况。(见问卷调查) B.个案跟踪调查(见个案分析) C.了解教师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等情况。 D.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情况。(见问卷调查) 3.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全体幼儿进行了幼儿自信心发展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表现不足。 (a)分析其主要原因:过度溺爱、过度严厉、过高期望、缺乏锻炼、自身特征等。(b)建议:需要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自身的成就感,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家园合作,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探索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1、调整教师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2009年3月,园内开展了第一届亲子班。我有幸地成为亲子班的“代言人”。当时我也是一名六岁孩童的母亲,因此视班里的每一位只有两岁半的幼儿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亲切的称呼他们“宝贝”或是“儿子,女儿”,因此孩子们亲切地称呼我“海霞妈妈”。从此,“海霞妈妈”的亲切称谓取代了有距离的“张老师”。并且从亲子班一直叫到了现在大班即将毕业。我们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位幼儿,生活中像母亲;游

育儿知识: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育儿知识: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父母和老师的点拨、启蒙、引导将会对幼儿产生最深刻、最久远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并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鼓励。有个家长问我“:我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什么都是怕,做任何事都得向大人问过之后才敢去做,这可如何是好?”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存在相当一部分孩子身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幕与大家分享。 有一天,一位家长跑到学校来看孩子,正巧宝宝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倒在地,宝宝看到妈妈来了就顺势撒娇地哭了,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妈妈也哭了,这种情况使老师不知如何是好。笔者非常好奇且不解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也哭了?”她泪眼朦胧说:“我也不知道,我看到宝宝哭了,就情不自禁也哭了!”当然,笔者很能理解这位妈妈护子之心,这也许就是那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了。 再看一个镜头:学校庆“六一”儿童节,准备编排一个亲子舞蹈,老师对一个前来接宝宝的家长说,请他带宝宝一起跳段舞。那家长赶紧摆摆手说:“我不行,我不行,我从来没跳过舞……”可想而知,当时宝宝面对退缩的爸爸,内

心是何种感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要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笔者建议:父母应该使自己坚强,父母坚强了,孩子才能坚强。如果父母是有自信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有自信。倘若父母只一味要求孩子自信,而自己却在孩子的面前表现脆弱,孩子怎么能坚强自信呢? 在培养孩子自信心上,父母除了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坚强、自信的人之外,还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鼓励和赞誉。 大量的实例显示:在一个缺乏关爱家庭长大的孩子,明显要比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因为缺乏关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自卑又敏感,这样的心理状态很难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当然,在充满关爱中长大的孩子,有些也会表现自信心不足。这时,家长们不要过于责备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只要家长们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及时鼓励表扬,总有一天孩子会充满自信的。例如幼儿在爬行阶段,尽可能给予鼓励和赞美,即使打破一些东西也不要过分责骂宝宝。唯有父母坚持不懈的鼓励,宝宝才能勇往直前。 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多创造机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父母是幼儿第一任老师,这主要是针对还未步入学堂的幼儿而言。一旦步入学堂,教师将成为增强幼儿自信心更为重要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