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篇一:经典国学特色教案】

【篇二:大班语言教学设计《三字经》】

大班语言教案:三字经

一、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 师之惰”;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能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2、字卡:山、远、近

3、卡通小贴纸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

“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 '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诵读《三字经》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 ,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

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 '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 '。“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

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三)、识字

(四)1、“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咱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 '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 性相近”,这个字念‘近 '。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2、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 '的‘山 '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 ,看说文解字。3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4、知行合一

5、“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 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四、活动结束播放vcd ,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卡通小贴纸”。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妈妈生病了》花猫咪咪一家住在爱心花园里。它和爸爸、妈妈生

活得很快乐。最近爸爸到外地出差了,只有它和妈妈在家里。一天早晨,猫妈妈的胃病犯了。妈妈忍着疼给咪咪做好早饭,让咪咪先吃。妈妈胃疼得实在没有办法送咪咪上幼儿园,只好让咪咪在家里玩儿,自己躺在床上想休息一会儿。

小猫咪咪自己找事做。它刚折了一会纸,就喊妈妈:“妈妈,快来看,我折的小青蛙像不像?”“像!像!”妈妈轻声说。过

了一会儿它又喊:“妈妈,快来看,我折的小衣服漂亮不漂

亮?”“漂亮,漂亮! ”妈“妈,你来和我一起折好吗?起来吧,妈妈。”咪咪拽着妈妈的衣服使劲摇晃。“咪咪,妈妈难受,想睡一会儿,你别再打扰妈妈,自己玩,好吗?”妈妈有气无力地说。“我一个人玩多没意思啊!我玩点什么呢?干脆画画吧。”咪咪找来彩笔、图画本,画起画来。画了一会儿,它又觉得没意思了,想玩儿橡皮泥,但是不知道橡皮泥放在哪里了。“妈妈,橡皮泥放哪了?我要玩橡皮泥!”“ 咪咪乖,你先玩儿别的,等妈妈病好了再给你找橡皮泥。” 不“嘛,我就要橡皮泥!” 乖“,妈妈现在特别难受,你别打扰妈妈,好吗?” “不!我现在就要橡皮泥!臭妈妈,坏妈妈??你给我找橡皮泥! ”咪咪又哭又闹。妈妈生气了,胃疼得更厉害了,干脆不理咪咪了,双手捂着肚子躺在床上。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咪咪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急得哭起来了。

【篇三:《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第八讲教学活动设计---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杨灿灿北陶中心幼儿园

一、教材简析《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全书的主旨在于传授儿童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一些历史文化常识,同时启发学生要勤奋学习,指出学习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童蒙读本,幼儿园大班下册第八讲“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授课时间为25 分钟。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背诵“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并理解期中的含义。

2、懂得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难点:背诵并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游戏巩固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快乐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师:认识它吗?(蚕)

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

2、(1)蚕小结:蚕宝宝可以吐丝结茧,人们把蚕茧放入水中可以抽出丝来,抽出的丝可以织成绸缎,做成衣服、丝巾供人穿戴。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早在4 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养蚕织绸了,从汉代起,中国的丝绸就被大批量的送往别的国家了,丝绸成了远近闻名的产品。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把丝绸从中国送往西方的

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小朋友要记住“丝绸之路”。

谁能用三个字来表示这幅图片“蚕吐丝”

(2)点击图片2

蜜蜂小结:蜜蜂可以采花粉,酿花蜜,酿出来的蜂蜜非常美味,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观看图片)

用哪三个字来说这幅图呢?“蜂酿蜜”

3、小朋友你有什么本领呢?

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本领小朋友的本领还真不少,你们的本领是从哪来的啊?(学来的)小朋友想一想,假如我们不学习会怎样啊?(什么都不会)对啊,我们如果不学习本领的话,那还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我们就可以总结为:“人不学,不如物”

把这三幅图片,三个字三个字的读出来,就是三字经里的句子了,我们试一试:“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4、认字吗?小手准备,咱们指着读一读。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5、谁能为为这四句加上动作,创编一个小律动?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古人的故事,“师旷劝学”他叫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有一天,一个老人对师旷说:“我现在七十岁了,现在再开始学习,是不是晚了?师旷说:“从小就开始学习,就像早晨的太阳所发出的光,前途无量。中年时候才开始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发出的光,虽然只有半天的光芒,却锐气逼人。到老了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所发出的微弱的光,而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不学习,那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小朋友来说一说要不要学习啊?老师也要学习,爸爸妈妈要学习吗?爷爷奶奶学习吗?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小朋友现在开始学习就像是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多学些本领,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教学反思:

我选择的《三字经》教学内容为大班下册第八讲“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之所以选择这几句是因为它对幼儿园孩子而言比较容易理解,有蚕宝宝,小蜜蜂,比较贴近生活,也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以图片导入开始,吸引了孩子的兴趣,通过谈话、讨论说明了蚕、蜜蜂对人们的用处,引申出三字经“蚕吐丝,蜂酿蜜”,从而,转到小朋友的本领有哪些?通过设置问题如果小朋友不学习会怎样?引出句子“人不学,不如物。”然后由指读、编律动、游戏诵读,巩固所学知识。最后以谈话法回到主题,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结束课程。课堂上,孩子兴趣很高,积极配合,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在前半部分讲解时语速太快,孩子理解不透彻,活动中孩子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

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