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

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
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

第十三章被子植物

本章学习重点:

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

3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

4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

5要掌握的主要科:木兰科、樟科、十字花科、锦葵科、桑科、茄科、芸香科、蔷薇科、大戟科、豆目三科、菊科、棕榈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

6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

1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具有真正的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二)具雌蕊(子房、花柱、柱头)。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发育成种子和果实。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胚乳的染色体为3n。

(四)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更完善化、多样化。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成熟的雄配子体为2或3核的花粉粒,成熟的雌配子体为8核7细胞胚囊。

2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势(P390)

被子植物分类学是以形态学特征为分类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花和果实的特征作为标准,此外,解剖学的特征也常被采用为辅助性条件。下面是一些公认的形态构造的演化规律和分类原则。

26条原则。

3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

形态学资料:应用最广、价值最大,是基础。花、果的特征是最重要的。

细胞学资料: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等。

化学资料: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血清学、蛋白质、酶谱等。

分子生物学资料:染色体中各碱基的含量;DNA分子杂交等。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资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内部解剖结构与外部形态等。

总之,形态学资料是传统用于分类的依据,也解决了大部分的分类学问题;但新的资料将为系统分类学提供更为全面的资料,可为建立更科学的反映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提供保证。

4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4.1 恩格勒(A. Engler)分类系统:被子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自然分类系统

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共计62目343科(12版,1964年)

认为单性的柔荑花序类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

早期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前,现已更正。但基本系统大纲未变。

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大多数标本馆采用。

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纲的主要形态特征比较如下:

4.2 哈钦松(J. Hutchinson)分类系统

认为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两性的多心皮类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111目411科(2版,1973年)。

将被子植物分为木本群和草本群(木兰--木本支,毛茛--草本支)。

我国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所、昆明植物所等单位采用。

4.3 塔赫他间(A. Takhtajan)分类系统

基于哈钦松分类系统发展而来。1954年提出,多次修订,包括17亚纲,71超目,232目,591科(8版,1997年)。

各亚纲起源于最原始的木兰目。

木本比草本原始,双子叶比单子叶原始。

4.4 克郎奎斯特(A. Cronquist)分类系统

基于哈钦松分类系统发展而来。1968年提出,1981年修订,包括2纲11亚纲,83目,383科。

类似塔赫他间分类系统。但认为各亚纲之间无直接的亲缘关系,共同起源于原被子植物。引用了解剖学、古植物学、植物化学、地理学证据。

附1:张宏达种子植物系统

1986年张宏达提出种子植物系统,打破传统上把种子植物划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法,把全部种子植物,及已经发现的种子蕨,包括在他的系统里,作为种子植物门,并在门下设立了10个亚门,有花植物作为最后一个亚门。对于有花植物,也在恩格勒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系统。其最重要的观点是:

①种子植物的胚珠分别来自无孢子叶的顶枝及孕性的孢子叶,并形成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和果实,即银杏型、科达狄—本内苏铁型、紫杉型、苏铁—有花植物型和松柏型。只有松柏类才是真正的裸子植物。买麻藤类具有雏形的双受精现象,再加上买麻藤的营养器官,包括茎、叶、维管束的各种结构,应将其归并于有花植物。

②有花植物起源不迟于三叠纪,因为地球联合古陆自三叠纪开始解体,再不可能产生全世界统一的有花植物区系。

③有花植物起源自种子蕨,从有花植物的子房及胚珠的结构,具有异形孢子和孢子叶的种子蕨才是它可能的祖先。现代有花植物,包括木兰目,都不是最古老的有花植物,因为木兰目种系繁衍、花的结构完整,虽然雄蕊及离生心皮是原始的性状,但次生木质部却具有明显的次生特征。莽草科(Winteraceae)具管胞,但种系也比较发达。不同意把木兰目当作最原始的有花植物,以及全部被子植物均出自木兰目的单元单系观点,主张有花植物的起源是单元多系的。

④孔型和3沟的花粉是古老的,单沟花粉从3沟花粉演化而来;孔型花粉不可能来自沟型花粉。

⑤原始的有花植物只能从风媒的种子植物脱胎而来。不赞成虫媒植物先于风媒植物、风媒植物源于虫媒植物的观点,认为风媒植物即使不先于虫媒植物,二者至少也是齐头并进的。

⑥单花和两性花是次生的,花序和单性花是原生的,花被的出现是为了加强对雌、雄蕊的保护,因而无被花、单被花是原始的。

⑦柔荑花序类并不限于无被、单被和单性花,榆科、荨麻科、马尾树科甚至山毛榉科都存在两性花或两性花的痕迹。2轮花被同样也出现在榆科、山毛榉科、桦木科、马尾树科。柔荑花序类基本上是孔型花粉,只有栎属( Quercus )是沟型花粉,因而不可能从多心皮类衍生。它的孔型花粉,合点受精,风媒花,花被退化或不显眼;但开花时发出的臭气,同样吸引了蝇类等昆虫传粉;木质部不具原始的管胞,可能是由非离生心皮祖先派生出来。

⑧不同意用百合植物来代表全部单子叶植物,至少不能代表泽泻目和棕榈目。

张宏达的种子植物分类系统把化石植物与现生植物统一起来,纳入他的分类系统中,其最新的种子植物分类系统发表于2000年。

吴征镒中国被子植物系统—八纲系统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陈之端和李德铢。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提出被子植物多系、多期、多域的八纲新分类系统。包括木兰纲(Magnoliophyta)、樟纲(Laurophyta)、胡椒纲(Piperophyta)、石竹纲(Caryophyllophyta)、百合纲(Liliophyllophyta)、毛茛纲(Ranunculophyllophyta)、金缕梅纲(Hamamelidophyta)、蔷薇纲(Rosophyta)。

纲1、Magnoliophyta: Degeneriaceae、Himantadraceae、Magnoliaceae、Winteraceae、Canellaceae、Illiciaceae、Schisandraceae、Austrobaileyaceae、Eupomariaceae、Annonaceae、Myristicaceae、Hydropeltidaceae、Cabombaceae、Nupharaceae、Nymphaeaceae、Barclayaceae、Ceratophyllaceae

纲2、Laurophyta: Amborellaceae、Trimeniaceae、Monimiaceae、Gomortegaceae、Hernandiaceae、Lauraceae、Calycanthaceae、Idiospermataceae、Chloranthaceae、纲3、Piperophyta: Aristolochiaceae、Saururaceae、Piperaceae、Lactoridaceae 纲4、Caryophyllophyta: Caryophyllaceae、Molluginaceae、Aizoaceae、Amaranthaceae、Chenopodiaceae、Halophytaceae、Stegnospermataceae、Achatocarpaceae、Phytodaceae、Nyctaginaceae、Cactaceae、Portulaceae、Didiereaceae、Basellaceae、Hectorellaceae

纲5、Liliophyllophyta: 所有单子叶植物

纲6、Ranunculophyllophyta: Ranunculaceae、Lardizabalaceae、Sargentodoxaceae、

Menispermaceae、Circaeasteraceae、Nandinaceae、Berberidaceae (incl. Ranzaniaceae)、Leonticaceae、Podophyllaceae、Hydrasticaceae、Glaucidiaceae、Paeoniaceae、Pteridophyllaceae、Papeveraceae、Hypecoaceae、Fumariaceae 、Nelumbonaceae 纲7、Hamamelidophyta: Trocodendraceae、Tetracentraceae、Cercidiphyllaceae、Eupteleaceae、Myrothamnaceae、Hamamelidaceae、Platanaceae

纲8、Rosophyta: 大致包括Takhtajan (1997) 系统中以下超目中的科:Rafflesianae, Balanophoranae, Hamamelidae p. p.(不包括金缕梅科), Dilleniidae, Rosidae, Cornidae, Lamiidae, Asteridae。

5 被子植物分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P6-15A3-3+3G(2-3:1)白兰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常具明显的托叶环痕。花单生;花被基数为3,两性,整齐花;雄蕊多数,离生;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樟科Lauraceae:* P3+3 A3+3+3+3 G (3:1)

木本,有油腺。单叶互生,革质。两性花,整齐,轮状排列,花基数为3;花被2轮;轮蕊4轮,其中1轮退化,花药瓣裂;雌蕊由3心皮所成,子房1室。核果,无胚乳。

十字花科Cruciferae:* K2+2 C2+2 A2+4 G(2:1)

草本,叶常基生,单叶或复叶,常有辛辣液汁;花排成伞房花序,最后成总状花序。具有十字形花冠,花冠顶端平展,具长爪,花两性,K4,C4,A2+4,G(2:1:∞),四强雄蕊;侧膜胎座,具有由胎座框形成的假隔膜;角果。

锦葵科Malvaceae:K5 C5 A(∞) G (3-∞:3-∞)

纤维发达。花两性,整齐,花基数为5;具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

桑科Moraceae:♂: * K4-6 C0 A 4-6 ,♀: * K4-6 C0 G (2:1)

木本,常具乳汁。单叶互生。花小,单性,集合成各种花序,单被花,花基数4。坚果、核果聚合成各式聚花果。

茄科Solanaceae:* K(5) C(5) A5 G(2:2)

常草本,单叶互生。花两性,整齐,5基数;药常孔裂;心皮2,2室,位置偏斜;多数胚珠,浆果或蒴果。

芸香科Rutaceae:

有发达的油腺,含芳香油,叶有透明油点;多为复叶或单身复叶;外轮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上位,花盘发达。

C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K0-5 C0-5 A 1-∞,♀: * K0-5 C0-5 G (3:3:1-2)

关键识别特征:常具乳汁,花单性,子房上位,常3室,中轴胎座,花柱3-6,分离。

参考识别特征:单叶互生,常有托叶,叶柄常具腺体。常无花瓣,蒴果,多具种阜。

菊科Compositae:*↑K0-∞C(5) A(5) G (2:1)

筒状花亚科: 头状花序全为筒状花,或边缘花假舌状、漏斗状,而盘花为筒状花,植物体不含乳汁。筒状花亚科包括菊科的绝大部分属、种。

向日葵属(Helianthus):向日葵(H. annuus)

舌状花亚科: 头状花序全为舌状花,植物体含乳汁。只占菊科的很少属、种。

蒲公英属(Taraxacum):蒲公英(T. mongolicum)

棕榈科Palmae(槟榔科Arecaceae):*♂:P3+3 A3+3♀:P3+3 G3,(3) K3 G3 A3+3 G3,(3)重点特征木本,树干不分枝,大型叶丛生于树干顶部。肉穗花序,花3基数。

禾本科Poaceae:P2-3A∞G∞小麦

关键识别特征:叶2列,叶鞘闭合,茎圆柱形,颖果。

参考识别特征:茎有节,节间空心或实心,小花组成小穗,由小穗组成各种花序。

Oryza 稻属:O. sativa L. 稻

Triticum 小麦属:T. aestivum L. 小麦

Zea 玉米属:Z. mays L. 玉米

百合科Liliaceae:P3+3 A3+3G (3:3)

关键识别特征:子房上位,花被片和雄蕊均为6枚。

参考识别特征:具各种地下茎,中轴胎座,3室,无副花冠。

兰科:↑P3+3 A2-1 G (3:1)

关键识别特征:花被2轮,外3枚花萼状,内3枚花瓣状,中间1枚特化为唇瓣,雌蕊与雄蕊(1或2)形成合蕊柱,具花粉块。

参考识别特征:草本,子房下位,多1室,侧膜胎座,蒴果,种子极小。

6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6.1被子植物的起源

6.1.1起源时间化石证据不多,大多为推论性结论。

(1)古生代起源说:发现了二叠纪的舌蕨化石,具两性结实器官。对被子植物细胞色素C 中氨基酸顺序的研究得出的推论。

(2)白垩纪(或晚侏罗)起源说:发现了白垩纪或晚侏罗的具蒴果的植物化石,认为是一种原被子植物。

6.1.2发源地

(1)高纬度起源说:根据北极化石植物区系分析认为起源于北极大陆。

(2)中低纬度起源说:中低纬度出现的大量化石植物的时间早于高纬度。现代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

6.1.3可能的祖先

(1)多元说: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近的类群,彼此平行发展。胡先啸

(2)二元说: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类群,彼此平行发展。恩格勒

(3)单元说: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哈钦森、塔赫他间、克郎奎斯特6.1.4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水生莼菜类起源说:塔赫他间,单沟花粉,莼菜-泽泻。

陆生毛茛类起源说:哈钦森,多心皮类,毛茛-单子叶。

6.2 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

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1)恩格勒学派

假花说理论:认为单性的柔荑花序类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

(2)毛茛学派

真花说理论:认为两性的多心皮类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案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 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 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 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 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通过学习松树

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 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 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 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 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 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 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 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 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 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 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 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 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 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

“裸子植物”复习题

“裸子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2. 种鳞 3. 孑遗植物和活化石 二、判断与改错 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前者具大孢子叶,后者具心皮。( ) 2. 裸子植物中无草本植物。( ) 3. 裸子植物的叶均为针形或条形。( ) 4. 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进化,而裸子植物的颈卵器却更为退化。( ) 5. 裸子植物无柱头、花柱,花粉不必萌发即可抵达胚珠,所以不形成花粉管。( ) 6. 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只具一个精子,所以不能进行双受精。( ) 7. 铁树叶为羽状复叶,均集生茎顶。( ) 8. 铁树胚具2片子叶,为双子叶植物。( ) 9. 银杏的外果皮肉质。( ) 10. 马尾松仅具一种叶型,即针形叶。( ) 11. 马尾松无短枝。( ) 12. 松科仅松属植物叶成束状着生。( ) 13. 冷杉不属于杉科,水松不属于松科,竹柏不属于柏科。( ) 14. 水杉叶对生,柳杉叶轮生。( ) 15. 柏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叶、珠鳞对生或轮生,水杉有此特征,却被置于杉科。( ) 16. 现代松柏纲有3科。( ) 17. 罗汉松种子下方紫红色的膨大部分为种托。( ) 18. 罗汉松种子下方的种托由珠托发育而来。( ) 19. 三尖杉属又称榧树属。( ) 20.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颈卵器,裸子植物是颈卵器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虽无颈卵器却仍属裸子植物。( ) 21. 买麻藤纲植物的大孢子叶称为盖被,盖被发育成假种皮。( ) 22. 草麻黄为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草本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是裸子植物中仅有的一类藤本植物。( ) 23. 百岁兰是产于非洲西南部的旱生植物。( ) 三、填空 1. 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征为、、、 和。 2.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常发生变态。铁树的大孢子叶为,银杏的为,松柏类的为,红豆杉科的为,罗汉松科的为。大孢子叶在被子植物中称。 3. 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可分为和两类。 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 5. 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纲,目,科,属,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有1科7属51种。

被子植物门各目介绍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一)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尊、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 适应于虫媒、风媒、鸟媒、或水媒传粉的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到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二)具雌蕊 雌蕊由心皮所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果实的所有这些特点,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

喻的。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按(Eucalyptus amygdalina Labill.),高达156米;也有微细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Wolffia arrhiza (L.) Wimm.],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 (H.B.K.) O. F.Cook];也有轻如尘埃,5万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兰;有寿命长达6千年的植物,如龙血树(Dracaena draco L.);也有在3周内开花结籽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如一些生长在荒漠的十字花科植物);有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有自养的植物也有腐生、寄生的植物。在解剖构造上,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而裸子植物中一般均为管胞(只有麻黄和买麻藤类例外),韧皮部无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高考生物复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点

2019高考生物复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 识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以下是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语句: 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不是种子。 2、种子的形成和萌发:①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的。 ②胚的发育: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一行细胞形成胚柄,同时产生一团细胞形成球状胚体。球状胚体顶端两侧的细胞分裂较快形成两个突起,发育成两片子叶;两子叶之间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芽;胚体基部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根;胚芽与胚根之间的细胞发育成胚轴。③胚乳的发育: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首先,受精极核分裂成许多细胞核,叫胚乳核;然后,围绕每个胚乳核产生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许多胚乳细胞。这些胚乳细胞内贮存营养物质,其整体就是胚乳。 3、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近珠孔端),顶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分裂、分化)形成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构成胚;基细胞几次分裂形成胚柄,吸收养料供胚发育。受精极核多次分裂形成胚乳细胞,从而构成

胚乳。珠被形成种皮。胚、胚乳、种皮构成种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种子和果皮构成果实。 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或胚乳提供的,而种子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胚柄细胞提供的。 5、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包括两个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此阶段植株只有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通过生长不断长高长大。(2)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植株长出花,开花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果实,里面有种子。这时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许多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后营养生长中止。 6、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7、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受精极核先发育,受精卵后发育,因为受精卵要经过一个休眠阶段。 8、以体细胞中含有2n条为例,则精子、卵细胞和每个极核中含有n条染色体。受精极核由2个极核和1个精子融合形成,所以受精极核以及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细胞应为3n 条;由于在形成胚乳的过程中,胚乳细胞将解体,其中的染色体也会消失,所以胚乳细胞的3n不会影响到新个体的性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区别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区别 植物界大约有50万种植物,其中种子植物有近25万种。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 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的精子具鞭毛(如苏铁)。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 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 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 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什么是被子植物

新闻网页问答视频图片音乐地图百科良医软件 360问答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根很发达 搜索答案我要提问 首页 问题库 在线问诊 乐帮团 管理团 知识商城 论坛 登录|注册 什么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bcd711712级分类:理工学科被浏览786次2013.03.30 gg4561gg 采纳率:47%11级2013.03.31 被子植物:特征: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现知被子植物有 1万多属,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类群。被子植物的种类能有如此众多,适应性有如此广泛,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给予了它适应、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而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又叫有花植物;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良好的保护,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实既保护种子又以各种方式帮助种子散布;具有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的胚乳,此种胚乳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而具有双亲的特性,使新植物体有更强的生活力;孢子体高度发达和进一步分化,除乔木和灌木外,更多是草本;在解剖构造上,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使输导

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在化学成份上,随着被子植物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和复杂化,被子植物包含了所有天然化合物的各种类型,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分类:被子植物分为二个纲,即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它们的基本区别如下: 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根直根系须根系 茎维管束成环状排列,有形成层维管束成星散排列,无形成层 叶具网状脉具平形脉或弧形脉 花各部分基数为4或5 各部分基数为3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 胚具2片子叶具1片子叶 以上区别点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有须根系植物;胡椒科、睡莲科、毛茛科、石竹科等有维管束星散排列的植物;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数的花;睡莲科、毛茛科、小续科、罂粟科、伞形科等有 l片子叶的现象。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有网状脉;眼子菜科、百合科、百部科等有4基数的花裸子植物:特征:裸子植物(Gymnosperm)种子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具有颈卵器,既属颈卵器植物,又是能产生种子的种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孢子体即植物体,极为发达,多为乔木,少数为灌木或藤木(如热带的买麻藤),通常常绿,叶针形、线形、鳞形,极少为扁平的阔叶(如竹柏)。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如麻黄),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和筛管。大多数雌配子体有颈卵器,少数种类精子具鞭毛(如苏铁和银杏)。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最为繁盛,后来由于地史的变化,逐渐衰退。现代裸子植物约有800种,隶属5纲,即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二纲之一。又称百合纲。种子的胚具1片子叶,植物多为草本,稀为木本(龙血树);茎中维管束星散排列,无形成层,不能次生加粗;叶具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通常为3的基数;多成须根系。按恩格勒系统分为三大类,即萼花区、冠花区和颖花区。现代系统学家如克朗奎斯特(1981)将单子叶植物纲分为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和百合亚纲等5个亚纲,约60000种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木本);种子的胚通常具两枚子叶。胚根伸长成发达的主根,少数也有成须根状的,叶脉多为网状脉。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具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少部分为多数。花被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实有开裂或不开裂的各种类型。成熟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苹果、烟草、薄荷和各种瓜类。 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第五章练习方案一精选.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第五章练习方案一 题例领悟: 例1、用四倍体水稻作母本,二倍水稻(2N=24)作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种子中,其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依次为() A、74、36、48、 B、48、36、60 C、36、48、60 D、48、36、72 解析:二倍体水稻2n=24,每个染色体组n=12,那么四倍体水稻染色体数4n=48,母本四倍水稻其卵细胞,两个极核.珠被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4、48、48。父本二倍体水稻产生的每个精子染色体数为12。母本四倍体水稻与父本水稻进行双受精后,胚珠各部分发育情况如下:1个卵细胞(2n=24)+1个精子(n=12)→受精作用1个受精卵(3n=36)→有丝分裂(3n=36);两个极核(4n=48)+1个精子(n=12)→受精极核(5n=60)有丝分裂胚乳(5n=60);珠被(4n=48)有丝分裂种皮(4n=48),故杂交后产生的种子其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染色体系数依次为48、36、60。 例2:下面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你认为表示鲜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一点? A、Y、M B、X、O C、Y、Q D、X、Q 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要先经过生根发芽,此时胚要经过分裂、分化需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贮存有机物的分解,而此时又无有机物补充,则开始有机物含量减少,即种子干重减轻,而鲜重则增加,因其大量吸水,当长成幼苗时,则可进行光合作用补充有机物,则干重又会上升。则选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极体和极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数目都为体细胞的一半 B、都由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形成 C、都位于胚囊内 D、受精后都能发育成胚乳 2、已知一粒小麦种子中胚乳的基因型为BBb,则其胚的基因型是() A、BBb B、BB C、Bb D、bb 3、“黄梅香米,香飘万家”,香米是天然香稻精加工而成,香米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A、受精卵 B、子房 C、珠被 D、受精极核 4、下面关于荠菜和玉米种子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胚的发育过程 B、荠菜没有胚乳的发育过程 C、都有子叶的发育过程 D、玉米没有两片子叶 5、下图Ⅰ、Ⅱ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回答中正确的是()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目录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 被子植物的起源 经济利用 [编辑本段]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亦称显花植物。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

ophyta)。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花粉粒到达柱头後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随著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後,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後产生的核子常发育成胚。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被子植物分两个纲,其种子内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同,但进一步的发育却以不同方式进行︰在双子叶植物,茎原基两侧的侧生子叶均发育,而在单子叶植物仅一个原生子叶得到发育,并向顶端移动。胚的发育过程清楚地表明,被子植物胚的早期均有双子叶阶段。双子叶植物的胚分化为4个主要部分︰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 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特徵 被子植物的器官与其他维管束植物一样,分为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木质部有特化的导管,在韧皮部内筛管分子末端相接形成筛管,筛管侧面同伴细胞相接。叶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很不一致,叶序有互生、对生或轮生。互生是原始的类型,对生和轮生是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形成。全缘、具羽状脉的单叶较为原始。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叶由「常绿」叶进化而来。叶表皮具有特化的气孔。花是高度变异和特化的繁殖枝。孢子叶(雄蕊和心皮)藏于花托上,通常由花被(萼片和花瓣)环绕。花托是节间缩短的茎,原始的花花托较长。萼片常为绿色,叶状或苞片状,是特化的叶。花瓣通常与萼片互生,其质地、颜色(除绿色外)和大小不同于萼片。雄蕊(小孢子叶)总称雄蕊群,每个雄蕊通常由柄状的花丝和带孢子的部分(花药)组成。心皮(大孢子叶)总称为雌蕊群,心皮由包围胚珠的子房、花柱和柱头构成。柱头用以接受花粉粒,生于花柱的顶端。

被子植物门两个纲的区别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木质部管胞导管、管胞 ?韧皮部筛胞筛管、伴胞 ?木材无孔材有孔材 ?叶小,多为针、线、鳞形较大,叶面宽阔 ?胚珠裸露包藏于子房里 ?种子裸露包藏于果皮内 1.试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在初生结构上的主要异同。(10分) 1.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均可从各自的成熟区横切面上观察到。双子叶植物根、茎初生结构的异同主要是: (1)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茎中也基本相同,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2分) (2)不同之处:a. 根表皮具根毛、无气孔,茎表皮无根毛而往往具气孔。(1分) b.根中有内皮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更谈不上具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2分) c.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2分) d.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1.5分) e.根中无髓射线,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无髓,茎中央为髓,维管束间具髓射线。(1分) 根与茎的这些差异是由二者所执行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决定的。(0.5分 2.简述果实和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是由什么发育来的?(5分) 2.(1)果实有由单纯子房发育而成的,即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这种果实为真果;也可由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序轴等一起参与组成果皮,这即假果。(2分) (2)种皮由胚珠的胚被发育而成。(1分) (3)胚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来。(1分) (4)胚乳由2极核

受精后发育而成。(1分) 1.被子植物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2)胚珠包在子房内(3)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 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初生构造有何异同。 答;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上进行比较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有: 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含管胞而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管无筛管、伴胞; 双子叶植物茎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中心有明显的髓。 双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一般无髓,少数有髓部. 1. 从外形上如何区分根和地下茎? 答:茎上着生叶和腋芽的部位称节,节与节之间称节间。具节与节间是茎的形态主要特征,而根无节和节间之分,且根上不生叶,这是根和茎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 2.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答: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表皮位于根的最外围,由单层细胞组成,细胸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不角质化,富有通透性,没有气孔。皮层位于表皮内方,由多层薄壁细胞所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有限相当大的部分。通常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维管柱在根的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构造统称为维管柱,在横切面上可见结构,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 明草本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指出与茎的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与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根皮层发达,无厚角组织,有内皮层(具有凯式带结构)、中柱鞘,辐射式维管束,一般无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 茎皮层无根发达,常有厚角组织,无明显内皮层,维管束环状排列,具明显的髓与髓射线。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在所有种子植物中还可以再分为两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种子这一构造,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生在果实里面,除了当果实成熟后裂开时,它的种子是不外露的,如苹果、大豆即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这一构造。它的种子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决不会把种子紧密地包被起来。在马尾松的枝条上,会结出许多红棕色尖卵形的松球,当仔细观察时,会看到它是由许多木质鳞片所形成,它们之间相互覆盖。如果把鳞片剥开,可以看到在每一鳞片下覆盖住两粒有翅的种子。在有些裸子植物中,如银杏,它的种子外面,连覆盖的鳞片也不存在,种子着生在一长柄上,自始至终处于裸露状态。具有这些特性的植物,都称为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实包被住。但当我们检查某一植物是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时,并不都要去察看一下它们种子的情况,通常从其他一些特点来判断。首先看它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如果是草本植物,那毫无疑问,一定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如果碰到的是木本植物,那么先看看有没有花,有花的则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如果碰到没有花的木本植物,则可看叶片,裸子植物的叶片,除了银杏以外,叶形通常狭小,呈针形、鳞形、条形、锥形等。银杏叶片虽宽,但呈展开的折扇状,叶脉二叉分枝,也很容易识别。其他少数裸子植物叶片稍宽一些,也仅仅呈狭披针形。这一部分叶片稍宽的裸子植物也不会同被子植物相混,因为这些裸子植物的叶脉,除中脉外,侧脉都不明显,叶片质地也较厚,都是常绿植物。 草本 (Herb) 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有草质茎地植物。茎地地上部分在生长期终了时就枯死。(木的含量比木本植物少。)

生物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公开课教案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说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通过分析资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学习难点:了解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 :起作用 菜豆种子:由四个部分组成 子叶:片 :起作用 :由四个部分组成 玉米种子有(储存营养物质) 子叶:片 根据子叶的数目,我们又能将种子植物划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对种子植物进行分类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片:不同植物种子的着生位置 2、阅读书本82-83页,思考以下两题: ①种子植物可以分为哪两类?为什么这样划分? ②哪一类植物的进化程度高?为什么?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如油松、苏铁、云杉。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如荔枝、木瓜、桃。 (绿色开花植物) 3、分析与讨论 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起什么作用?

②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4、果实利于传播的特点 结论: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三、课堂小结 裸子植物 1、种子植物区别:有无果皮包被相同点:都有种子 被子植物 2、果实=果皮+种子 3、果实利于传播的特点 4、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四、课堂练习 1、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种子的() A、胚 B、胚乳 C、子叶 D、胚芽 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桃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C、松树的球果包被着果皮 D、松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3、种子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的是() A、种皮 B、胚 C、胚芽 D、胚乳 4、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是() A、胚根 B、果皮 C、种子 D、子叶 5、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一组的是() A、椰子葡萄水稻 B、银杏松树白杨 C、水杉苏铁油松 D、银杏桃小麦

《被子植物的生殖》例题解析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农业生产上常采用的繁殖方式,其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用扦插方法繁殖葡萄 B.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子树 C.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 D.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草莓 答案:C 解析:A、利用扦插方法繁殖葡萄,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A错误; B、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子树,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B 错误; C、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是加速植物繁殖、创造优良品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草莓,应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C。 2.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区分二者的最可靠依据是() A.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B.是否具有亲本的全部特征 C.染色体数量是否与亲代相同 D.是否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而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

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可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故选:A。 3.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运用,下列不属于植物无性生殖优点的是() A.后代生活能力强 B.能稳定保持母体遗传性状 C.繁殖速度快 D.可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答案:A 解析:A、因为无性生殖中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A错误; B、由于无性生殖中并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B正确; C、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出所需要的植物个体,C正确; D、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A。 4.将红果番茄的接穗嫁接到黄果番茄的砧木上,嫁接后结了果实的颜色是()A.红果 B.黄果 C.红黄各半 D.红黄相间 答案:A 解析:接上去的枝或芽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很多果树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的品种,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自学导引】 一、个体发育的起点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二、个体发育的过程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 1.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2.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幼苗→具有根、茎、叶的植株→形成花芽,开始生殖生长→生殖器官 【思考导学】 1. 若卵细胞、极核、精子内的染色体数目都为n,则胚细胞内的染色体为_________,胚乳细胞内的染色体为__________。 答案:2n 3n 2.在玉米胚的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子叶为__________片。

答案:一 3.大豆和花生的种子内是否有胚乳?原因是什么? 答案:无胚乳,胚乳被子叶吸收了。 4.人们吃的豆芽主要由什么发育形成的? 答案:主要是胚轴。 【学法指导】 1.植物种子的形成 植物的种子由胚、胚乳、种皮三部分组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重点理解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植物的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染色体数目 由上述结构图可知,果皮、种皮内的染色体均为2N,由于它们不是受精卵或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因此染色体均来自母体。 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时,所进行的分裂都是有丝分裂,因此胚的每个细胞内所含的染色体数目都与受精卵的相同,而受精卵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因此,胚的每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2N,且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是2个极

核与1个精子结合而成的,每个极核内的染色体都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N,因此,胚乳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2个极核的染色体加1个精子的染色体=2N+N=3N,且3N条染色体中,2/3来自极核,1/3来自精子。 2.植物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供应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大致可表示如下: A过程所需营养由胚柄吸收提供; B过程所需营养由子叶或胚乳提供; C过程所需营养由自身光合作用提供。 3.极体与极核的区别 极体是动物伴随卵细胞经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产生的,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结果,含正常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极体产生后不久消失。极核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 【例题解析】 [例1]玉米的体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卵细胞、一个极核、胚细胞、胚乳细胞、珠被细胞、子房壁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依次应为 、10、20、20、20、20 、10、30、30、20、20 、10、20、30、20、20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区别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 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的精子具鞭毛(如苏铁)。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 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 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 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 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 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 1.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 2.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3.直根系和须根系均有 4.根尖顶端多为3层原始细胞 5.有草本也有木本 6.主要是合轴分枝式和假二叉分枝式 7.茎端具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导管、管胞、木射线、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 9.有细小而多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案例分析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在学生了解植物传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图,并且以学生分工自主学习、汇报展示并举的主要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和果实以及种子的形成这方面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用语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识图,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 (2)通过欣赏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的生殖与发育,并且已经学习过生物的无性生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问题解决式”教学为模式,以小组互助合作为学习形式,以获得植物有性生殖知识为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所接触的种子和果实它们的形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要急于了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

四、教学重点: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难点: 1.描述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2.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 视频。 提出:鲜花盛开与硕果累累之 间存在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植物的有性生殖。 观看视频,增加感性认识。 思考:花开之后就会结果等 等。 吸引学生的 注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一、植物的传粉和受精 分工自主学习 汇报展示 及辩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提出组 问题或发放导学案。 问题一:请结合无性生殖的概 念说出什么是有性生殖?有性 生殖具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问题二:植物开花后要进行传 粉,请说出什么是传粉?并且 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区 别。 问题三:对照教材中图42,先 介绍绿色开花植物中“花的结 构以及雌蕊的内部结构”,描述 传粉后,雌蕊发生的一些变化, 描述受精的过程。 教师讲解分工自主学习要求, 对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一组。 组织观看动画:植物的开花和 传粉;植物的受精过程演示。 教师让出讲台,组织小组学生 代表上黑板展示发言,讲解问 题的实质。并及时进行点评和 补充,设问,组织其他小组反 问等,引发深入思考。 针对问题一:提出概括有性生 殖的特点的话题等,起点是受 精卵。 针对问题二:提出:“同一植株 上的不同的花互相传粉不是自 学生分工自主学习,围绕三 个问题寻找答案,组织语言 描述。(找方法) 学生以6人为一组,先独立 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讨论。可2-3组解决同一个 问题。 深入思考和讨论,形成正确 的答案,准备汇报展示。 观看动画,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依次汇报展示。 小组一:有性生殖一般是由 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 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 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 生殖方式。 小组二:雄蕊中的花粉落到 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将教材精心 设计成问题, 以问题解决 式为基本教 学模式,并且 以小组学习 为形式,体现 了以学生为 主体,课堂是 学生的理念。 观看视频,增 加学生的感 性认识。 同时,让学生 汇报展示,也 可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 分析思维能 力。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目录[隐藏]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 被子植物的起源 经济利用 [编辑本段]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纪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被子植物亦称显花植物。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ophyta)。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花粉粒到达柱头後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随著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後,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後产生的核子常发育成胚。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被子植物分两个纲,其种子内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同,但进一步的发育却以不同方式进行︰在双子叶植物,茎原基两侧的侧生子叶均发育,而在单子叶植物仅一个原生子叶得到发育,并向顶端移动。胚的发育过程清楚地表明,被子植物胚的早期均有双子叶阶段。双子叶植物的胚分化为4个主要部分︰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 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特徵 被子植物的器官与其他维管束植物一样,分为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木质部有特化的导管,在韧皮部内筛管分子末端相接形成筛管,筛管侧面同伴细胞相接。叶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很不一致,叶序有互生、对生或轮生。互生是原始的类型,对生和轮生是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形成。全缘、具羽状脉的单叶较为原始。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叶由「常绿」叶进化而来。叶表皮具有特化的气孔。花是高度变异和特化的繁殖枝。孢子叶(雄蕊和心皮)藏于花托上,通常由花被(萼片和花瓣)环绕。花托是节间缩短的茎,原始的花花托较长。萼片常为绿色,叶状或苞片状,是特化的叶。花瓣通常与萼片互生,其质地、颜色(除绿色外)和大小不同于萼片。雄蕊(小孢子叶)总称雄蕊群,每个雄蕊通常由柄状的花丝和带孢子的部分(花药)组成。心皮(大孢子叶)总称为雌蕊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