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讲义

《英语教学法》讲义
《英语教学法》讲义

《英语教学法》讲义

SYLLABUS

CONTENTS

一、外语学习论 6课时

二、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6课时

三、《新课标》解读 3课时

四、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 3课时

五、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课时

Course Requirements:

1.attendance (30%)

2.class performance(10%)

3.final exam(60%)

主要参考资料: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8、聂希庸、曹宝健:《中学英语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

9、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13、梁祝、卢福波:《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5、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于勇:《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

17、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1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2、Carol MORGAN and Peter NEIL:Teaching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Kogan Page,2001年。

23、Adrian Doff: Teach English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achers TRAINER’S HANDBOOK

24、Alan Pritchard: Ways of Learning. David Fulton,2005年。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

教学目的:1、了解人学习语言的机制和原理。

2、了解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研究“Teaching”,之后转向了“Learning”。影响最大的学科有以下四个: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环境学。

一、心理学的影响

心理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1.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

“S-R”理论:“S”是指“Stimulus(刺激)”,“R”指“Response(反应)”,这种理论即“刺激反应论”。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理论的三大著名实验:

Thondike(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另外他还创建了教育心理学,他与吴伟士共同研究学习迁移,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著名的迷笼实验------ 饿猫取食

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桑代克记下猫逃出迷箱所需时间后,即把猫再放回迷箱内,进行下一轮尝试。猫仍然会经过乱抓乱咬的过程,不过所需时间可能会少一些,经过如此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以致到了最后,猫一进迷

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Skinner(斯金纳)白鼠实验

斯金纳用动物做实验的装置称为斯金纳箱(Skinner box)。该装置是一种特殊条件的控制箱。箱内隔光、隔音,并装有自动控制和记录的光、声系统及一套杠杆和喂食器。只要在箱内按下杠杆,喂食器就自动供给食丸。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调试好实验装置,保证白鼠偶尔按压杠杆后即可获得一粒食丸。开始白鼠进入箱里时到处乱跑并向四周攀附,当它偶然触压杠杆时可以得到一粒食丸,在几次偶尔的按压杠杆后,白鼠会频繁地按压杠杆,每次都获得一粒食丸。食物奖赏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并减弱了其他行为(如在箱子四周乱转)。对于该装置,实验者还可以添加其他设施。如装配电控的杠杆和食物分发器,以控制白鼠必须按压几次杠杆才可获得食丸,或者某些按压反应可以获得食丸,而其他的按压反应则不能获得食丸,或者按压活动不再出现食丸。每次实验都能记录白鼠的行为。

斯金纳研究发现,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结果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的现象。

Pavlov(巴甫洛夫)狗的实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後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後,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後,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三大著名实验对语言学习的启示:①反复模仿;②大胆尝试;③习惯成自然

2.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

在刺激与反应中存在很多变量(Parameters/Variants),这些变量归纳起来叫做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ual factors)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

1.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总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

2.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的特征。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比如:前面提到的动物的图式和鸟的图式,后者相对来说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式。鸟属于动物,对于鸟来说,动物的图式是高级或上位图式,而鸟的图式则是低级或下位图式。

3.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图式的各个部分即变量有恒定的,也有变化的;当一部分变量取一定值时,其他变量的取值也就受到了约束。图式的加工过程是通过对加工的信息进行拟合、优化、评价而进行的,对某些信息的加工甚至有几个图式相互比拟、进行评估,最后才能作出决策。

4.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每个图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生变化。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衡而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

Choamsky: UG ;LAD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普遍语法认为,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抽象的、自足的形式系统作为人类语言的组织"原则",具体语言的学习则是代入相应的"参数"。

LAD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is a postulated "organ" of the brain that is supposed to function as a congenital device for learning symbolic language (i.e., language acquisition). First proposed by Noam Chomsky, the LAD concept is a component of the nativist theory of language which dominates contemporary formal linguistics, which asserts that humans are born with the instinct or "innate facility" for acquiring language.

Chomsky motivated the LAD hypothesis by what he perceived as intractable complexit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citing the notion of "infinite use of finite means" proposed by Wilhelm von Humboldt. At the time it was conceived (1957–1965), the LAD concept was in strict contrast to B.F. Skinner's behavioral psychology which emphasized principles of learning theory such as classical and operant conditioning and imitation over biological predisposition.

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语言习得机制”(LAD)

它有两个特点:

①人类独有,正常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该机制发生作用。

②语言习得机制可以离开人类的其他功能而存在,甚至与智力都没有什么关系。

它包括两个部分:

①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特征(语言共项),共有的规则,又称为普通语法。普通语法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东西,适用于任何语言,高度抽象的规则。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中。这些语言普遍原则是

②先天的判断、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儿童能对他所接触的语言参数定值。儿童听到一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某一语言的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规则赋予具体数值,婴儿就获得了母语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法规则不是由输入的材料归纳而来的,是由语言习得机制中的普遍语法转换而来的。

启示:学生体验、发觉、教师组织情景。

二、哲学的影响

1.经典人文主义(Classical Humanism)

经典人文主义以阅读为主,以主题为中心,用的是语法翻译法。

不足:注重语言知识,偏书面,轻口语,轻运用能力。

2.重建主义(Restructionism)

①语言是交际工具要听说领先,避免聋哑英语。

②是以句型、情景、功能、意念为中心。(形式主义,即Formalism,功能主义,即Functionism)

③前期(Pre-sage)注重:模仿(Imitation),重复(repetition)和记忆(Memorization)

④后期强调意义教学(Meaningful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 teaching)和角色表演(Role play)。

Presentation (呈现)

“3P”模式Practice (练习)

Production (产出)

课堂操作:

Revision

Presentation

五步法drill Mechanical Practice

Practice Meaningful Practice

consolidation Communicative Practice

Substitution (替换练习)

Mechanical Practice Controlled Exercise

Transformation(转换练习)

Meaningful Practice Semi-controlled Exercise(半控制性学习)

Communicative Practice Free- Controlled Exercise(自由练习)

3、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

渐进主义①主张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索

②培养真实的交际能力

③教师设计Task,学生自主归纳完成即Task-based Approach

不足:需要目的与环境,语言基础不牢。学到一定阶段会停止不前。

思考题:心理学和哲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方法来弥补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的不足。

三、语言学的影响

Acquisition:(Mother language/L1,L2)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没有人专门教他,也没有人刻意地纠正他的错误,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习得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我们常说第一语言习得,儿童母语的习得。

Learning:(Conscious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s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它注重语言形式,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我们常说第二语言学习。

?学习与习得的区别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者开始时,学习的成分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渐加大。比较理想的方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一)母语习得理论

①强化论(又称刺激---反应论)(Reinforcement T)

斯金纳认为,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这里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为操作不需要特定的激发性刺激),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增强,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了。他认为,在学习中,练习虽然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练习本身并不提高速率,它只是为进一步强化提供机会。他指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所以他的学习理论属于强化理论。在斯金纳看来,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强化过程的技术。他说:"只要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

外部活动:模仿奖赏强化

内部活动:概括类推—创造

Induction 归纳

Deduction 演绎(概括)

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

评价“

―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得成分。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道理的。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的习惯。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用这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1)刺激—反应论积极意义:

①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语环境)。

②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③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解语义。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反应-

强化的过程建立的。

④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⑤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正

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

①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也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行

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外因论的理论根据不充分,他们只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言语混同于语言。他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体系,言语行为受规则支配,而是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为,甚至认为与动物的行为毫无差别,将动物在实验室中的刺激-强化-反应的实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的语言学习,强调刺激与反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的、机械的联系,否定了人的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的特殊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息的能动性,把主体当作被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这不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基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许多问题。

②语言中的句子是近乎无穷的,儿童不可能也没必要通过模仿强化去学会每个句子,然后再使用。不能解释

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只有掌握话语的规则体系才能创造性的运用。人们能说出无限多的包括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的能力。儿童刚开始说话时就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会创造出新的词组、句型和符合特定情境的恰当的表达方式。

③不能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以及过了关键期后,学习和强化效果急剧下降的事实。

④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得到的强化是有限的,并往往是在意义方面得到强化,那么儿童是如何习得语法规则

的?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他的反应不一定都能得到强化,而且成人所关注并给予强化的往往是句子的内容(意义),而不是它的形式。

②内在论(Innate T)(又称先天论):代表人物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卡茨,心理学家米勒与马克奈尔

一种基于对刺激—反应论猛烈批判立场上建立起的理论,是基于理性主义的理论。它认为语言是一种规则体系,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并非习惯的总和,儿童之所以能掌握,是因为人类有天生的、具有受遗传因素决定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即“语言能力”。乔姆斯基还提出了“语言运用”的概念,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言语活动)。语言运用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先天论把儿童获得语言描绘为积极主动,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儿童获得的不是一句、一句的具体话语,而是关于语言的一系列规则。

对先天论的评价:

先天论注重儿童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改变行为主义儿童被动模仿的观点,能解释为什么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不需要任何系统的教育都能在3-5年的时间内掌握第一语言复杂的规则体系的主

先天论也受到不少批评:

①首先这一理论是思辨的产物,无法证明儿童头脑中是否存在语言习得机制,这只是一种假说。有人说这是一

个天才的假说,人们既无法证明它,也无法否定它。是否存在着普通语法,这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如果说儿童一生下来头脑中就有普遍语法的范畴和规则,很难解释儿童后来学习语法要花那么多时间。很多人接受先天学习语言能力,但不同意有普遍语法。

②先天论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它功能分开,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的关系,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受

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制约,可以先于智力的发展。这一点也不能令人信服。儿童4、5岁以后仍在学习较复杂的语法(如定语从句)词汇学习也是一辈子的事。

③先天论过于低估后天环境的作用。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儿童离开社会,即使生来就有某种机制,但也无法识

别或运用语法规则。

输入(Input)假设(Hypothesis)验证(testification)

比较(contrast)内化(Internalization)输出(Output)

③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 Theory):认知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论)

认知论以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功能不变式),这种能力随着躯体内部组织的成熟决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作为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图式)这种“认知结构”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他的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阶段发展。儿童总是与环境相互作用,向环境吸取对他有用的东西,逐渐适应他所处的环境。“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自身与环境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与顺应。孩子遇到新的东西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它。如果同化不成功,他就要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结构,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叫“顺应”,才能进一步同化新事物,这就意味着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调整,这样他的认知结构就有了发展,儿童学习语言并没有LAD,也没有普遍语法,而是运用了这种同化和顺应的能力,也就是认知能力;他们总是用他们熟悉的结构去创造新的用法,用他们熟悉的形式去理解不熟悉的话语。

对相互作用论的评价:

①相互作用论吸收了“先天论”的合理因素,实际考察了儿童的语言运用,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既要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又必须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就比较多的反映了客观规律,能够解释“刺激-反应论”所不能解释的许多问题,同时又避免了极端先天论的一些固有问题。能解释很多语言学习的现象。如儿童一开始用的词汇都是周围存在的人和事物,由近及远,在2岁前都是习得名词,说明儿童首先对物体形成概念,然后才能对物体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动词)

②相互作用论不是把语言本身看成是先天的产物,而是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构造出来的,强调的是认知结构的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也适用于语言的获得。这对于个体自发能动地获得语言成分、总结归纳语言规则,创造性地建构话语做了合理的解释。同时这种建构的能动性不是无限地发挥,而是和认知发展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表现为语言习得中的阶段性和顺序,这些解释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从目前接触到的材料看,相互作用论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假设的阶段,并没有完全得到验证,虽然有不少事实

研究。

A: 发现信息交流的形式(如一般过去时)

B:制定规则(如加-d or -ed)

C:过度概括(如come的过去时comed,do doed)

D:发现了错误(do的过去时不是doed,而是did)

E:制定并运用新的规则。(do did,come came)

(二)二语习得理论

1、对比分析法

理论内容

①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 拉多在1957年提出的。它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对语言进行静态分析。它的心

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

②拉多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得是:第二语言

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而且他认为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学生最难掌握,相同的、类似的地方则比较容易掌握。

③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时的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

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强式假说)。这种观点在60年代曾占支配地位,美欧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心。后来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理论出现,对比分析法开始衰落。

评价:

1)肯定: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种可能产生的困难,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制订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编写教材,改进课堂教学。

2)批评

①对比分析不研究学生,抛开学习的主体,不通过分析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实际使用来分析学习中的难点,而是

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进行对比。因而预测就不一定准确,真正的难点不一定能抓到。事实上很多预测的错误学生并没有出现。

②语言看成封闭的结构系统,采用静态的形式分析,不分析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③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语言教学的实际表明,并非不同点即是难点。有时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反而

是学生最大的难点,另外学习中的困难也不完全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总之,对比分析假说过于简单地看待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迁移的作用。弥补这一缺陷的办法并不是抛弃这个假说,而在于详细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提供迁移确实存在的证据。因为学习者的困难和错误确实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有关。

2、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

?60年代末以来,研究者不再只是注意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比较,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己产生的

言语形式上。很多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既不同于学生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第二语言的目的语。

?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塞林克提出了中介语理论。其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

学。有的学者认为中介语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真正开始。

中介语定义: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的特点:

①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上都有所表现。它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

能,学习者能运用这套规则系统去生成他们没有接触过的话语。可以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②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加而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逐渐离开母语向目的语靠拢。

③中介语的存在是偏误产生的根源,要掌握目的语就要不断克服中介语的倾向,但中介语不都是错误的,有正

确的部分。

④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不是一条直线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有曲折的,纠正了的错误,可能有规律地再现。

⑤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停滞不前,不再发展了,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现象。特别是语

音方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来源:

①语际负迁移:

②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概括):

③文化因素负迁移:

④交际策略的影响:回避、套用模式、认知风格、性格、求助权威、语码转换。

⑤学习环境的影响:课堂、教材、教师、社会环境(方言区)。

偏误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①搜集供分析的语料。

②鉴别偏误——规律性偏误、偶然失误,结构形式偏误、语用偏误。

③对偏误进行分类。

④解释产生偏误的原因。

⑤评估偏误的程度(是否影响交际)。

ML TL

chiglish

mother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

福师《英语教学法》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英语教学法》在线作业二 s 1. 按照执行任务的方式,任务可以分为拼版式任务、信息差任务、解决问题式任务和做决定式任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2. 根据阅读的技巧,阅读有跳读、掠读和细读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3. 日常记录指的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或反应的非正式笔记,一般通过直接观察记录下来。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5. 中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6. 在接受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 7. 直接法要求直接用外语思维,强调模仿和感知是外语教学的基础。外语学习主要靠机械模仿句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8. 在学科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已有的知识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不同会导致使用不同的策略。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 9. 语法从描写的对象看,可以分为教学语法、参考语法以及语言学语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 10. 外语教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二是语言性练习。 A. 错误 B. 正确

(完整word版)小学英语教学法试题库

小学英语教学法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 1、小学生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发展、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结色彩、注意的品质较差等特点和优越条件。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厚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5、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6、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英语教学过程就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7、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认识的客体是教学规律。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英语就是为了促进交流。 8、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9、交际性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第二,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第三,语言的主要单位不仅是语法、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范畴。 10、情景教学的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第三,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11、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方面 12、体态语是指说话时的表情、手势、动作等。 13、在教学中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二是写作。 14、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搞好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5、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练习题等。 16、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师,也不取决于学生,而是双方共同活动的结果. 17、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听说领先的原则、情境教学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18、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19、遵循视听说与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学要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方法。 20. 小学阶段的英语小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玩、看等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取对英语的一些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的交际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内容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通过英语传递的思想、文化、情感等有初步的跨文化认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世界公民的意识。 21、小学英语教学法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个科学体系。 22、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主要应编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3、备好课,必须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24、新课程设置是按九年一贯制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英语教学法汇总

英语教学法汇总 只有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精心创设情境,以布置教室、角色扮演或播放录像、录音等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通过音乐、绘画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英语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素质。 1、直观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3、模仿练习法 4、歌谣说唱法 5、表演法 6、竞赛法 7、讲授法 8、演示法 9、交际教学法 10、自然法教学 11、暗示法 12、游戏教学法 13、三位一体教 学法 14、活动教学法 15、全身反应法 16、多媒体辅助 教学法 17、激趣法 18、任务教学法 19、艺术激趣式 教学法 20、简笔教学法 21、猜图法 22、挑战法 23.演角色 22.双簧 25、演讲比赛: 26、拍卡片说句 子 27、分组拼读单 词比赛 28、动作教学法 29、合作教学法 30、功能意念法

1、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时,有些教学材料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如运用实物或图片、教具等进行演示,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事物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教具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如看录象模型教学挂图实物教具等)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如在学习book , pencil 等学习用品和apple , orange 等水果时,就可以利用水果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使抽象的单词直观化,使英语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 2、情境教学法 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形象化。 如学习“May I come in?”这个句子时,可以先请学生注意看和听:教师走出教室,在教室门上敲几下,并注视全班学生,用请求的语气和想进来的手势说:“May I come in?”这时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在说什么呢?”教师可趁势再重复两遍,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听懂了句子的意思,并且能把听到的句子“May I come in?”流利地说出。在这种情境下学会的句子,记忆牢固且能学以致用,如进老师办公室,就会自然使用“May I come in?” 3、模仿练习法 英语学习需要学生的模仿练习,因为英语的语音、语调及书写必须准确无误。为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应该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进行认真的模仿练习。引领学生反复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张口。 4、歌谣说唱法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将学习的内容编成一些顺口易记的歌诀。 如:丁丁、丁丁真能干,学习思考用head,小小eye看黑板,竖起ear认真听,mouth、mouth 长得巧,讲起英语都说好,nose、nose嗅觉灵,foot、foot踢足球,arm、arm来举重,长长leg 跳绳快,虽然比赛伤了toe,领奖face乐开了花,全班拍着hand,夸他为班争了光。学生在背歌诀时,脑、口、耳并用,还可以配以肢体表演,这样的英语学习是愉快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5、表演法 英语是语言的载体、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其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英语只是其中一种。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例如:在学习句型what would lilk to eat? I would like some...... would you like some....yes,please(no,thanks)的过程中教师点拨了句型的理解和用法后,可以由学生自由结合表演回话,可以去讲台前,由学生作为裁判。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精心准备,认真表演,发挥出自我极限,你会发现学生对句型的语境理解的运用更加准确,记忆时间更加持久。 又如在“In the morning”这一单元后,我们的表演要求就是:把一天从早晨醒来到上学这一阶段的生活用英语表演出来。每个小组四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Jimmy、 Betty ,为了表现的逼真,学生们带来了牙刷、口杯、梳子、闹钟、牛奶、面包和鸡蛋等道具,甚至还有妈妈用的围裙。当演出开始时,随着闹钟音乐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精彩的表演。除了新学的单词:起床、刷牙、洗脸、梳头、吃早点、去上学,他们主动地选用了课文中的歌曲来伴奏。这样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在剧中,每个同学的对话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刚学到的知识,并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所以都很认真的对待演出。而且,在演出后他们也很有成就感。而没有走上台的同学也被带动,纷纷举手表示下次要演。 6、竞赛法 青少年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

中学英语教学法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4. What is a successful speaking activity? 答案: 1) Students talk a lot in English. 2)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s even. The class is not dominated by a few talkative participants. 3) Students’ motivation is high.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eager to speak and share their own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4) Language use is of an acceptable level. Students speak with appropriate accuracy and fluency, new language is comprehended and incorporated in their production. 3. How to develop your self-evaluation? 答案: Self-evaluation is not something that can be taught. It can be gradually developed by teachers themselves as they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ir own teaching and of all th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affect learning.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mselves, teachers must learn to observe themselves. Obviously, teachers cannot normally observe themselves directly, but there are ways in which they can observe themselves indirectly: ― By careful planning before the lesson, followed by careful reflection after the lesson on what actually took place. ― By observing other teachers’ lesson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what happens in your own classes. ―By inviting other teachers to observe your classes, and discussing the lesson with them afterwards. 2. How could you write something onto the blackboard but still keep the attention of the class?答案: A. To talk as you write, saying the words and making any necessary comments ― Talk to the students as you are writing and turn round frequently to face them. ― Ask the stu dents what to write as often as possible and get examples from them. ― Ask them what they think this word or picture is going to be. ― Get them to read things as you write them. B. To stand in a way that does not hide the board 1. What does ‘knowin g a word' mean? 答案: Knowing a word means that you know word meaning, word use, word formation and word grammar.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1及答案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Natural language exposure. B. Informal learning context. C. Structured input. D. Little error correction.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real object instruction A. Individual learners. { [5.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4.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 Peer and I v. v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ter and * I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cinema * yesterday. A. Stress. B. Articulation. C. Liaison. 》 D. Intonation. 5. What learning strategy can the following help to train Match the adjectives on the left with the nouns on the right. H cavy Day Nice Baby Close Building Light Rain Tall Friend $ Cute Smoker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2015春《中学英语教学法》作业-92分

1.第1题 PPP and TBL are two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PPP stands for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and TBL stands for___. A.Task Book Language stands B.Text Book Learning C.Teacher-Based Learning D.Task-Based Learning 您的答案:D 2.第2题 Jane Willis holds that the condition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re exposure to a rich but comprehensible language put, ___ of the language to do things, motivation to process and use the exposure, and instruction in language. A.chances B.use C.context D.knowledge 您的答案:B 3.第3题 Methods of teaching grammar include the ___ method, the inductive method and the guided discovery method. A.traditional B.modern C.deductive D.productive 您的答案:C 4.第4题 The idea of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which was based on the behaviorist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was that language is learned by constant ___, during which mistakes were immediately corrected, and correct utterances were immediately praised. A.cognitive processing B.meaningful practice C.repetition and reinforcement D.imi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您的答案:C 5.第5题 The guided discovery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ductive method because the process of the discovery ___ and the rules are then elicited and taught explicitly. A.is carefully guided and assisted by the teacher B.is made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C.takes place automatically D.never takes place

《英语教学法》作业

《英语教学法》作业 Part I Basic Ideas in Language Teaching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there are 24 statements about teaching in English, and four answers after each one. You are to choose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he best answer 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learnt in the book of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 To learn a language means to learn these structural items so a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language. A. This is the behaviorist view of language. B. This is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C. This is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D. This is the interactive view of language. 2. Learners should know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as importantly they should know the rules for using them in s whole range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s. A. This is the behaviorist view of language. B. This is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C. This is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D. This is the interactive view of language. 3. According to cognitive theory, . A. students learn language by repeating what teachers say B. students are asked to think and create C. students learn a language as animals do things D. students respond when teachers give stimulus 4. By audio-lingua method, students should always . A. be allowed to create their own sentence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rules B. be trained to form good habits in learning C. relate their rules learned to their uses in real life D.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practice 5. Language is regarded as a communicative tool, whose main use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 This is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B. This is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C. This view of language has no basis of theory. D. The view may be out of date in language teaching. 6.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 To teach language in a global and meaningful way. B. To teach language in a communicative method. C. To teach language in training of habits.

英语教学法教程试题库 辅修

英语教学法教程试题库 Unit 1 Part I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or questions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statement or question. 1. Mu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_____ _____ A. experiences B. wisdom C. knowledge D. parents 2. What is the basis for syllabus design,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the classroom? A. teaching attitude B. definitions of language C.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D. functional view 3. What does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4. What does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5. What does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behaviorist theory? B A. Grammar translation B. Audio-lingual C. 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7.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dio-lingual method?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1686632.html,nguage is learned by constant repetition and the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teacher B.Mistakes were immediately corrected, and correct utterances were immediately praised. C.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create their own sentence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rules. D.Both A and B. 8.Which three groups can summarize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A.Ethic devoti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B. Ethic devoti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individual freedom C. Individual freedom,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D. Ethic devotion, personal styles and individual freedom 9.What are the purposeful preparation that a language teacher normally receives before he start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Learning from other’s experiences B.Learning the received knowledge C.Learning from one’s own experiences as a teacher

英语教学法(中文)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语法翻译法 语言观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机械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相同的,词汇的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书写和语音形式。 习得观 学习者通过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够掌握另一种语言。 教学观 1.为了完成互译和语法关系的转换,母语所起的翻译能力很重要。因此,重视母语在教学 中的使用。 2.注重语言规则的学习,认为语言教学就是规则的理解和教学。 代表教学步骤 1.教师在教学中需使用“规范”的语言书面语 2.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使用母语 3.教学方式以母语的外语的互相翻译为主,并通过大量的书面翻译及写作来巩固和检验语 法知识 4.重视语法教学,强调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规则,讲词的形态和曲折变化,对复杂的语法现 象做详尽的解释 5.注重书面语练习,不注重听说练习 语法教学法的典型教学流程 Tasks: 1. Share with your experiences that you were taught in this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2. Sum up the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3. Sum up the dis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语法翻译法的优势 1. 充分利用母语的优势,协助学习者理解目的语 2. 语法教学作为中心,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语言“规范”,理解语言的结构框架知识。 3.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翻译能力能得以锻炼。 4. 教学方式安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中学英语教学法作业90分

作业 1.第1题 The ___ theory believes that learn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learner constructs meaning based on his/her own experiences and what he o r she already knows.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第2题 According to Ur (1996), as for the use of grammatical terminology, for younger learners, useof complex terminology ___. be used be avoided necessary helpful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3.第3题 Examples of pronunciation perception practice include ___. pictures and tongue twisters minimal pairs, and “odd one out” and discussion of the above 您的答案:B

此题得分: 4.第4题 As far as language learning is concerned, the ___emphasize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and physical context in which language learning takes place, such a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 kind of input learners receive, and the atmosphere. theories theories theories theories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5.第5题 As far as learning pronunciation is concerned, the realistic goals for the students are consistency, intelligibility, and ___. efficiency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6.第6题 According to Ellis, procedures for teaching grammar using listening as input are “Listening to comprehend”, “Listening to notice”, “Understanding the grammar point”, ___. A.“listen and repeat” and “listen and tick” B. “checking” and “trying it out” C.“listen and circle” and “listen and write” D.“listen and correct” and “listen and fill” 您的答案:B

【西南●最新版】[0161]《中学英语教学法》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161]《中学英语教学法》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4. What is a successful speaking activity? 参考答案: 1) Students talk a lot in English. 2)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s even. The class is not dominated by a few talkative participants. 3) Students' motivation is high.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eager to speak and share their own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4) Language use is of an acceptable level. Students speak with appropriate accuracy and fluency, new language is comprehended and incorporated in their production. [论述题] 3. How to develop your self-evaluation? 参考答案: Self-evaluation is not something that can be taught. It can be gradually developed by teachers themselves as they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ir own teaching and of all th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affect learning.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mselves, teachers must learn to observe themselves. Obviously, teachers cannot normally observe themselves directly, but there are ways in which they can observe themselves indirectly: ― By careful planning before the lesson, followed by careful reflection after the lesson on what actually took place. ― By observing other teachers' lesson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what happens in your own classes. ―By inviting other teachers to observe your classes, and discussing the lesson with them afterwards. [论述题] 2. How could you write something onto the blackboard but still keep the attention of the class? 参考答案: A. To talk as you write, saying the words and making any necessary comments ― Talk to the students as you are writing and turn round frequently to face them.

英语教学法试题一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1及答案 Achievement Test for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School"3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30 %)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you are given fifteen queslions which are followed by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Read the choic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one which can best answer the question. (30 points, 2 points each)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Natural language exposure. B. Informal learning context. C. Structured input. D. Little error correction.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real object instruction? A. Individual learners. [5.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4.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 Peer and I v. v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ter and * I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cinema * yesterday. A. Stress. B. Articulation. C. Liaison. D. Intonation. 5. What learning strategy can the following help to train? Match the adjectives on the left with the nouns on the right. H cavy Day Nice Baby Close Building Light Rain Tall Friend Cute Smoker A. Grouping. B. Collocation. C. Imit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