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公共关系实务(第二版)—A42-9470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

电子教案与课件—公共关系实务(第二版)—A42-9470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
电子教案与课件—公共关系实务(第二版)—A42-9470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

《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案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自测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自测题-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 CTRL+F 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 1 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组织内所有部门都必须予以重视的大事,其中,公共关系部门应当发挥信息中枢的核心作用。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2 题 根据传播学原理,公众对大众传播中输送的信息,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研究公众,必须研究能够经常影响他们意见的领袖,如专家学者、权力人物、社会名流、新闻记者等。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3 题 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它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4 题 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5 题 文献调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调查者的亲自观察,可以排除其他调查方法的间接性所造成的误会和干扰。同时,简便易行,灵活多样,随时可以进行。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6 题 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配额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7 题 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调查对象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8 题 在完成了公共关系调查研究以后,公共关系活动就进入到了实施阶段。这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富有创意的部分。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9 题 公共关系实施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二步,它不仅处于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核心地位,而且是整个公共关系工作成败优劣的关键。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10 题 组织的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公共关系学(形考任务1-3)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1-3) 1形考任务1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40分)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选择一项:对错 1.1.1题目2 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选择一项:对错 1.1.2题目3 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选择一项:对错 1.1.3题目4 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选择一项:对错 1.1.4题目5 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选择一项:对错 1.1.5题目6 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宣传。 选择一项:对错 1.1.6题目7 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公众的消费行为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选择一项:对错

1.1.7题目8 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选择一项:对错 1.1.8题目9 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选择一项:对错 1.1.9题目10 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选择一项:对错 1.1.10题目11 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选择一项:对错 1.1.11题目12 内部公众主要指组织的员工,还包括组织的股东和员工家属。 选择一项:对错 1.1.12题目13 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选择一项:对错 1.1.13题目14 商鞅因“言必信,行必果”,在民众心目中树立了威信,这可以看成是一次成功的公关策划,在历史上被称为“徙木立信”。 选择一项:对错 1.1.14题目15 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 选择一项:对错 1.1.15题目16

公共关系实务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公共关系(公众关系):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过程。 2、掌握公共关系定义的五个要点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④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 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公共关系职业的产生 ①最早产生于美国。通过美国“便士报运动”引发“报刊宣传活动”,经过“报刊宣传 活动”的酝酿和“清垃圾运动” (19 世纪末开始)的催化,公共关系在美国逐渐形成一门职业。 ②报刊宣传活动是公关职业化的雏形。报刊宣传员为日后公关人员的前身。 ③艾维.李1903-1906 年与朋友开办了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许多有成效的传播沟通服务。他的“公众必须被告知” 的原则宣言,奠定了现代公共关系职业行为和职业准则的基础,他被称为“现代公关之父”。 4、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 ①前期特点: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思想,没有明确的公关意识,未达到理论化的程度。 ②孕育期特点:孕育着职业化的公共关系传播思想,是一种对公众不负责任的单向宣传。代表 人物:巴纳姆(观点:凡宣传皆好事) ③产生期 特点:由单纯的“报刊宣传”向公共关系转化(以艾维.李公司的《原则宣言》为标志)代表:艾维.李(观点:公众必须被告知、讲真话,其诚实传播的原则奠定了整个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基础) ④发展期(以伯内斯为代表的公关学科化时期)特点:开始形成双向传播的观念 代表人物:爱德华?伯内斯(观点:“投公众所好”;著作:1923年出版《公共舆论的 形成》或称《舆论之凝结》第一次从学科的角度使用了“公共关系”一词,同年在纽约大学首先开设公共关系课程,1925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1928年写成《舆论》一书。爱德华?伯内斯以其杰出的理论贡献成为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⑤成熟期特点:“双向传播与沟通”开始成为公关界的共识代表:卡特利普和森特(在被称为 公共关系“圣经”的《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和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双向对称”模式的确立,成为现代公共关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公共关系思想演变的一个基本脉络:即从单纯的单向传播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 5、公共关系的发展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 )在伦敦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1986年7 月,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成立。 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已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 1991 年4 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国际化。第二章公共关系意识和公共关系职能 1、公共关系意识:也被称为“公关思想”或“公关观念”,是指一种尊重公众,自觉致力于 塑造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的观念和指导思想。 2、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主要有:公众意识(公众导向意识)、形象意识、传播沟通意识、真 诚互惠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等。 3、全员公共关系意识:指组织全体人员都要具备公共关系的意识。 4、全员PR 管理:通过对全体人员进行公关教育和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公共关系与实务(整理)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复习、 (辽宁科技学院营销ZG093班) 【资料可能出现内容不全或错误现象,尽请谅解并自行修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调查,咨询,传播,策划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争取得到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的科学与管理艺术。 2公众:指具有共同特征,对一个组织的目标和发展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 3顺义公众:对组织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见和支持态度,组织对他们也十分感兴趣,重视的公众。 4逆意公众:对组织政策,行为和产品持不赞成,不支持甚至反对态度的公众。 5公关人员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的公关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1)传播表达能力(2)社会交际能力(3)组织协调能力(4)开拓创新能力(5)创造能力(6)自我调控能力 6传播:人与人,人与社会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一种行为,也指主体和客体间的联系;(也指主体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 7沟通: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在双向或多向传播之后,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互动作用。 8人际传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9组织传播: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10大众传播:传播组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将组织的信息大量复制并大规模创送给分散的公众的过程和活动。 11公关策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并设 计公关战略、专题活动和具体公关活动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12,公关模式:就是指由一定的公关目标和任务,以及为现实这种目标和任务所应用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13公关危机:它是指影响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从而使组织形象遭受损失的某些突发事件。 14宣传型公共关系: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内部沟通的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公关活动模式简称。 15交际型公共关系:借助人际交往,开展公关活动的模式。 18服务型公共关系: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开展公关活动的模式。 19社会型公共关系: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比如公众服务,普及性宣传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开展公关活动的模式。 20征询型公共关系:提供信息服务,比如咨询业务,调查问卷,民意测验,热线电话,信息交流,兼职信息员等,开展公关活动的模式。 21公共关系评估:根据特定的标准,对公关关系策划,实施及效果进行对照,衡量,评价和估计,以检验其效益。 22建设性公关模式:适应组织初创时期或组织为了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而打开新局面时所进行的公关活动。

公共关系学形考任务一答案

. 分)2一、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分,共16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3、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4. 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5.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 (×) 6.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 √ 7.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公众的消费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 (√) 8.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 9.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 10.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 A.公众关系 B.人际关系 C.人群关系 D.社区关系 2.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A.大众传播 B.传播沟通 C.人际沟通 D.舆论宣传

3.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C )。 A.公共关系意识 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策划, 4.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B )。 A.巴纳姆 B.艾维.李 C.伯尼斯 D.卡特里普 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C )。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原则宣言》 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 C.从利益出发 D.从专家意见出发 7.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D )。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 C.机构形象 D.产品形象 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D ) 4 / 1 . .内.外部公众关系 BC.顾客公众关系.媒介公众关系 DA 部公众关系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9 。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B ) .广告宣传部门A.销售部门 B .办公室C.接待部门 D开朗、有耐心、 10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十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在2000年11月因PPA事件使康泰克和康得两种产品受到巨大影响,国内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公司正常的公共关系状态受到了损害,这表明其出现了( )。 A.危机公共关系 B.危机管理事件 C.危机传播 D.公共关系危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共关系危机和危机公共关系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相互替代 B.公共关系危机是危机的一种表现形态 C.危机公共关系是危机的一种处理手段 D.危机公共关系是将公共关系手段运用于危机管理过程中 3.公共关系危机的本质是()。 A.品牌危机 B.信誉危机 C.舆论危机 D.信任危机 4.()定义为:对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系统及组织与公众的传播与沟通活动造成威胁,使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受损,在时间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的事件。 A.危机公共关系 B.危机传播 C.公共关系危机 D.危机管理 5.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就是()管理。 A.危机传播 B.危机控制 C.声誉风险 D.形象危机 6.()是公共关系危机最为明显的特征。

B.舆论关注性 C.突发性 D.连锁破坏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共关系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在短时间内对组织声誉、形象产生强烈冲击 B.突发事件必定是危机,然而危机未必就形成突发事件 C.公共关系危机爆发后会引发舆论危机 D.危机事件会通过舆论迅速扩散,决策者的心理压力增大 8.关于公共关系危机的不确定性,说法错误的是()。 A.决策分为常规性(确定性)决策和非常规性(不确定性)决策两种 B.针对不同的公共关系危机形态,组织采取的危机管理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C.公共关系危机呈现的状态是不确定的 D.公共关系危机是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呈现的非常态,因此其决策本质上是一种确定性决策 9.公众对组织产生不信任意味着其交流沟通的基础不存在了,依照这样的发展,组织最终会面临形象危机或者声誉危机,丧失组织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这是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破坏()。 A.之一 B.之二 C.之三 D.之四 10.公共关系危机的()表明危机不是封闭性地传播,而是发散式地传播。 A.溢出效应 B.突发性 C.连锁破坏性 D.舆论关注性 11.2002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在几个月内蔓延到了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就充分表明了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 A.舆论关注性 B.溢出效应 C.连锁破坏性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B 10、A 11、C 12、C 13、 A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D 3、ACDE 4、BE 5、A B 6、A.B 7、AB 8、CDE 9、ABCDE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CE 14、BD 15、AC 三、名词解释题 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 职能。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P3)2、公共关系状 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 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 共关系活动的结果。(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 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较直观的方面。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 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主要从 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 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 态的客观标志。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舆论标志着大多 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P17)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 P12 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P13-14 3、 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15-16 五、论述题 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 学科性质。(P7-8)2、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要点:人际关系;(1)联系(内容、 方法)(2)区别(主体、对象、内容、方式)P21 3、试述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要点:人群关系;(1)联系;(2)区别P21-22 4、试分析公共关系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P2-3 六、案例分析题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中国名牌》杂志社的公关创意 知识点: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从背景上(历史、立场)进行项目调查,得出结论:回归这一天,一个民族的沧桑荣辱将在这时刻凝 聚升华。当时离回归只剩3年半过渡期。寻求一种能充分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信念与浓烈企盼之情的 特殊活动方式,其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与历史作用。 开展了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目的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切入点是倒计时;焦点、层次和时间到位;得 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分析评点:(1)舆论影响、社会效应,堪称“中国公关史上值得一书的大手笔”。(2)精妙的创意:倒 计时版设置在祖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为公关策划找到了一个最佳着落点。(3)高层次、长跨度、大规模: ①规模最大倒计时牌面积达153.6平方米);②受众面最广;③活动时间最长,前后历时 925天;④新闻媒 介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频率最多。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66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专) 评阅教师 第四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20分) 你认为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企业有什么意义? 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促使企业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能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企业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企业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

象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一个组织如果其形象得不到自己成员的认可,就很难羸得社会的认可;如果组织的目标得不到自己成员的配合与支持,就很难羸得社会的支持。因此,搞好员工关系,使员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要将员工视作传播沟通的首要对象,尊重员工分享信息的优先权,使员工在信息分享中与组织融为一体,形成信任与和谐的内部气氛。 (2)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关增强外张力。一个组织的对外影响力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努力和配合。因为每个组织成员都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触角,都处在对外公共关系的第一线,组织一整体形象必须通过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良好表现具体体现出来。在对外交往中,如果组织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维护组织的形象,就应该时时处处尊重自己的员工,将它们作为重要的公共关系对象,努力培养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35分,共35分) 强生公司“泰诺”止痛胶囊事件的危机公关1982年强生公司对药片中毒危机处理的坦诚态度,使它获得了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理解甚至同情。 那年9月30日早晨,有媒体报道:芝加哥地区发生了有人因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莱诺尔”镇痛胶囊而中毒死亡的事故。起先,仅3人因服用该药片而中毒死亡,可随着消息的扩散,传出美国全国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该药而得病或死亡(后来查明这些人的伤病或死亡与服用该药无关)。消息的传播引起了服用该胶囊约1亿消费者的巨大恐慌,一时舆论哗然。在镇痛药市场,该公司的股份由原来的35%跌至7%。随后的民意测验表明,有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再服用此药。强生公司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 在危机发生后,强生公司公关部门所采取的第一项关键性决策,是与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信息,无论好坏。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十章

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 (一)危机的定义 1.在英文韦氏词典中,“危机”被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2.研究危机的先驱赫尔曼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赫尔曼对危机的定义着重是从决策的角度分析的。 3.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4.学者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他的概念注意到了传播沟通以及形象和声誉在危机中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它涉及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危机管理在西方研究中被称为紧急事件管理,紧急事件风险管理,灾难风险管理。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 1.格林认为,危机管理的一个特征是“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一旦发生危机,时间因素非常关键,减少损失将是主要的任务。 2.米特罗夫和佩尔森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3.罗伯特·希斯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解是通过图形表现出来的,在整个危机管理过程中包括了两个阶段:一是危机初期的反应阶段;二是危机后期的恢复阶段。 归纳: 1.危机管理就是要尽可能控制事态,减少损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组织需要针对危机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实质可以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既强调危机前的预防,更强调危机消除。 2.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危机信息传播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地及时掌握信息,才能够为危机管理做出可靠、可行的决策,才能够进行“公众认知”,最终恢复组织信誉与形象。 (三)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的确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危机管理旨在如何管理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之;危机传播重在最大限度地向内外公众以及媒体告知事件的信息。 (四)危机管理的阶段分析模型 危机管理的阶段划分主要有四阶段说、五阶段说、三阶段说。 其中四阶段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PPRR说:预防,准备,反应,恢复。 MPRR说:减缓,预防,反应,恢复。 罗伯特·希斯的4R说:减少,预备,反应,恢复。 1.斯蒂文·芬克在1986年提出了四段论 第一个阶段是危机潜在期。危机处于萌芽阶段,最容易控制但却最难被察觉。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预防。 第二个阶段是危机突发期。危机事件爆发,呈现出急剧性与严峻性。 第三个阶段叫做危机蔓延期。这是危机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而危机蔓延的时间取决于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第四个阶段叫做危机恢复期,也可以称为危机解决阶段。 2.米特罗夫的危机管理五阶段 (1)信号侦测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及其分类 1、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公众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不同于政治学、社会学中所讲的公众,它与"人民"、"大众"、"群众"也不一样,所谓公共关系的公众特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和,即那些与公共关系主体有直接或潜在关系,相互影响、有互动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中最重要,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只有搞清了什么是公众,才能搞好公共关系。 作为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公众,是指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社会群体。有以下基本特征: 1)相关性 这是公众的最主要的特征,一个人、社会群体或组织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众,就是因为他们与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动性。也就是说,该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对这些公众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影响。反之亦如此,这些公众的态度和言行同样也对该组织的发展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影响。双方存在的这种利益上的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共关系的关键链条。 2)多样性 公众的多样性指的是公众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公众可以是以个体形式存在,也可以是以群体形式存在,还可以是以团体或组织的形式存在。即使都是群体公众,也有不同的类型。据国外公共关系专家统计,发达国家企业的公众,比较主要的就达24种之多。

3)共同性 一般来讲,公众都具有某种内在的共同性。如某种共同利益、共同需求或共同问题等等。这样一些共同点使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许多个人或群体,构成组织面临的一类公众。如,购买某家企业的某种产品的许多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该产品的共同质量问题,而具有共同性,从而形成该企业的一类公众。 4)变动性 任何组织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原来的公众可能成为非公众,原来的非公众也可能成为公众。有的原来是组织内部的公众,由于调动工作,可能成为组织的外部公众;反之,亦有可能。 以上是公众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我们界定公众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了解了公众的相关性特征后,就能够明确地界定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是不是本组织的公众;再比如,我们了解了公众的变动性特征后,就可以根据组织面临的公众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修改、更新公关工作的目标、方法和手段。 2、公众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面临的公众对象也不尽相同。诸多国外公关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组织在运营过程各个环节上的公众可以划分为24种类型: (1)股东投资者;(2)员工;(3)员工家庭;(4)顾客;(5)社区;(6)消费者;(7)竞争者;(8)原料供应商;(9)批发商;(10)代销商;(11)经销商;(12)公务员;(13)金融机构;(14)新闻媒介;(15)慈善团体;(16)宗教团体;(17)上级主管;(18)工会;(19)学校;(20)政治团体;(21)政府机构;(22)公共事业团体;(23)行业团体;(24)合作协同者。 1)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2)同一个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3)同一种公众也有不同的分类

《公共关系实务》课程学习大纲.doc

公共关系实务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64学时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现代经营管理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是文秘专业、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2、课程任务: 它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双向的信息沟通、传播关系,是社会组织借以塑造良好形象、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应用传播学,是现代组织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通过系统地介绍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公关工作程序、公关实务操作,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掌握公关工作程序及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公关意识,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了解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注重任务驱动教学、课堂研讨及策划能力的培养。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公共关系学》不仅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商贸外语类专业、文秘专业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能为学习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教学中应注意和处理的问题 1、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必须注重情境教学、课堂研讨及策划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到校内外参加一些公关实践活动。 2、在教学的相应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关策划和公关实务操作,提交策划方案且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公关活动。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论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与基本要素,树立公关意识;掌握公关工作的基本程序;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了解公共关系评估的类型和内容,对公共计划进行有效评估。 (二)主要内容: 1、公共关系的涵义 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3、公共关系的职能 4、公共关系意识 5、公共关系调查 6、公共关系方案的制订 7、公共关系方案实施 8、公共关系的评估 9、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 第二章公共关系策划概论 (一)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策划的涵义、构成要素、特征、原则以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常用构思方法。 (二)主要内容: 1、公关策划的涵义 2、公关策划的构成要素 3、公关策划的特征 4、公关策划在公关活动中地位 5、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 6、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7、公共关系策划的常用构思方法 第三章组织公众公共关系关系处理策划

《公共关系学》第十章习题答案

第十章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实施:是指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依据公共关系的策划方案,充分利用组织的资源,将公共关系创意通过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加以实际体现的过程。 2.公共关系评估:就是有关组织或机构根据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关系全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3.内部监察法:是指由组织对自身的公共关系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分为自我评估法、组织内部监察法与领导评估法。 4.外部监察法:是组织聘请外部专家对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进行调查与评估的方法,所以又称作专家评估法。 二、问答题 1.答:充分准备原则、策划导向原则、控制进度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及时反馈调整原则。 2.答案略。 3.答:(1)分析公关形势,注意时机的选择;(2)加强公共关系实施管理,监控传播活动;(3)注意排除实施障碍 4.答:(1)有利于改进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2)有利于后续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3)有利于展现公共关系价值,鼓舞士气,激励内部公众. 5.答:(1)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评估:公共关系调查过程评估;公共关系策划过程评估;公共关系实施过程评估; (2)公共关系工作目标评估:日常公共关系活动目标评估、专项公共关系活动目标评估、年度公共关系计划目标评估;

(3)公共关系工作的效益评估:组织形象指标评价;新闻舆论统计评价;公众沟通绩效评价。 6.答案略。 三、案例讨论 1.答:联想通过分三步进行活动,并在每一步都直戳用户的情感点,与用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用户的满意,赢得好评,并通过豆瓣、微博等社会化传播途径,以一种卖萌又温情的方式唤起和激发许多受众的心灵共鸣。,引起公众的关注。主要从公共关系实施方面进行回答。 2.答:从互联网的优缺点进行考虑,并结合公共活动实施方面的内容进行结合回答。

公共关系学形考任务一答案

一、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3、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4. 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5.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 6.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 7.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公众的消费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 8.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9.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0.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 A.公众关系 B.人际关系 C.人群关系 D.社区关系 2.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A.大众传播 B.传播沟通 C.人际沟通 D.舆论宣传 3.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C )。 A.公共关系意识 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策划, 4.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B )。 A.巴纳姆 B.艾维.李 C.伯尼斯 D.卡特里普 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C )。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原则宣言》 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 C.从利益出发 D.从专家意见出发 7.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D )。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 C.机构形象 D.产品形象 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D )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复习

请围绕复习指导册及课后自学测试题好好复习。以下内容供同学们参考。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一章绪论(重点章) 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公共关系的多层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职业。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主体——社会组织:客体——社会公众;中介环节——传播。 4.社会组织的特点。 5.公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6.公共关系与广告。两者主要的区别:传播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7.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两者的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揭丑运动、爱德华·伯尼斯、艾维·李、卡特里普、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有效公共关系》。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重点章)

1.公共关系的职责: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2.公共关系的功能: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 3.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4.组织形象的内涵及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5.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可在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公众至上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个人形象意识、与时俱进意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及特点。 2.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应具备的能力。 5.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原则。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重点章)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公众调查的内容、组织形象调查、文献调查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选择公共关系模式、选择传播内容、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及内容、传播渠道的种类、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影响传播质量的因素、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传播中的障碍、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六章分类公共关系(重点章) 1.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重要意义。 2.员工关系实务。

教案10日常公共关系实务

第九章公共关系实务(上)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举办活动的方式与意义。 ?理解危机公关的处理对策。 二、教学内容: (一)举办活动 举办各种公关活动是公众参与性最强的一类公共关系传播方式。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庆典活动、展览活动、赞助活动、服务活动,与公众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创造了组织与公众直接沟通的环境和气氛,极有利于增进感情,提高声誉,扩大影响,树立形象。 1.庆典活动 各种庆典活动都是联络公众、广交朋友、增进友谊、扩大影响的公关活动形式,如周年志庆、开幕典礼等。公共关系工作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制造丰富多彩、气氛热烈的场面,与公众同庆同乐,加深公众对组织的好感和记忆。 具体来说,庆典活动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全局考虑与整体策划。首先对整个活动要有全局考虑:活动主题,日程安排,规模大小,场地和时间选定,具体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礼品准备、传播计划,经费顼算等等,都要详细列出计划。 (2)组织班子和培训人员。 (3)物质准备。包括庆典活动所需的设备、纪念品、小礼品、画册、纪念章、纪念册等等。 2.展览活动 展览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文字、图片、实物、模型、讲解、幻灯、录相、音响、环境布置、现场示范、现场咨询等传播手段,具有较高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能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并为公 众提供一个详细了解、咨询、交流的机会。无论是推广产品或宣传形象,均是一种常用的传播形式。 主办展览活动的主要工作包括:

(1)认真设计布展。 (2)做好宣传。对展览活动本身要有足够的宣传影响,通过新闻传播、广告、海报、传单、邀请函、入场券、门面装饰等方式将展览会的信息传送出去,吸引观众,扩大影响。 (3)搞好接待。展览活动面对人数众多的观众,接待的任务比较重。对于社会名流、新闻记者应该有专门的人员接待。 3.赞助活动 赞助活动一般是由工商企业无偿地提供资金或物质支持某一项事业,以获得一定的形象传播效益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为社会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促进赞助者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所赞助的事业必须是有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的,如体育、文艺、教育、公益、慈善、节日、各类竞赛、环保、有影响的社团组织、基金、出版物等。 进行赞助活动须注意以下原则: (1)传播目标明确。即所赞助的项目须适合本组织的特点和需要,有利于提高本组织的社会影响,或有利于扩大业务领域。 (2)受资助者的声誉和影响。要认真研究和确认被赞助的组织、个人或社会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否有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保证 赞助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本组织的经济承受能力。要考虑赞助额是否合理、适当,本组织能否承担。 4.社会服务活动 举办各种专项的服务活动,无偿地为公众提供服务,以行动和实惠吸引公众的兴趣,获取公众的好感,增强组织在公众中的凝聚力,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公关活动方式。 公关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咨询、培训以外,可以根据本组织的业务特点和公众的需要进行设计,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形成特色。这是一种以行动去传播声誉的公关工作。 课堂提问: 以健力宝赞助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为例,谈谈企业在赞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在这篇论文里,拉斯韦尔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5W 分析内容 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 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 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范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