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美国海归金融硕士就业的真相

【海归就业】美国海归金融硕士就业的真相
【海归就业】美国海归金融硕士就业的真相

【海归就业】美国海归金融硕士就业的真相

论坛不少人是奔着美国金融硕士去的,我写这篇文章是奉劝大家,钱不是很多还是别去了。论坛里很多朋友对未来想得太好,想像终究不能代替现实,现实往往很残酷。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下面结合自己和朋友的经历谈一些美国金融硕士的真相:

1. 美国金融硕士项目说白了就是主要骗外国留学生钱的项目,很多美国金融硕士项目班上大都是来自亚非拉的学生,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学生,有的项目中国人能占到80%以上,跟在国内上外教课一样。

2. 美国金融硕士项目学的课程虽然比较多,但是都是相当理论,实际用处根本不大,此外,美国本科,博士和MBA项目是重点,学校和老师对金融硕士根本不重视,有时很多课程都是跟本科,博士和MBA一起上,金融硕士俨然一杂货店,瞎拼乱凑,不是很正规。

3. 美国金融硕士时间太短,学的知识有限,英语提高也有限,有的学生都上课半年还听不懂老师上课讲什么。

4. 美国名校的金融研究生项目只有博士,开设金融硕士的大学几乎都是美国二三流的大学,有些大学的设施和学术水平事实上连国内的名校都不如。国内名校的学生跑美国读烂校绝对是自毁青春,镀金没镀成,镀了一身铜。在今天其他专业美国常青藤大学offer漫天飞的时代,回国人家问你哪毕业的,你都没脸跟人说。

5. 美国金融硕士录取标准普遍不高,有学校交钱就能读,国内来读金融硕士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什么样的烂人都有,有些还是来至在国内都没听说过的大学,当然牛人也不少。

6. 美国除了纽约能比得上北京上海,其他地方相当农村和荒凉,有不少学校的所在地连中国的乡镇都不如。

7. 美国的种族歧视无处不在,从同学和老师、清洁工和汽车司机,到当地居民和其他国家的移民都很歧视中国人,被外国人侮辱、鄙视和嘲笑是常事,当然也有一些对中国人比较友好的外国友人。

8. 几乎将近90%的攻读金融硕士的中国人是在美国找不到正式工作,剩下10%找到正式工作的中国人有一部分还是从事跟金融不沾边的工作,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回国就业。

9. 目前国内的行情对海归很不利,首先从待遇上讲,很多海归待遇上跟国内的硕士上基本一样,没有工作经验的美国金融硕士北京上海平均月薪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不排除有高的,月薪超过8000元以上的很罕见。相比七八十万的的美国金融硕士的投资,回报是相当的不值。国内没有用人单位因为你是美国回来的,你读硕士花的钱多,人家就给你开高薪。

10. 国内几乎没有工作是只有海归能干,要是有也不是没多少工作经验的美国金融硕士能干的,因此美国金融硕士回国就业没有任何优待,跟国内的毕业生一样参加一轮一轮的面试。哈佛的硕士去四大,普林斯顿的硕士去银行当前台不是什么稀罕事。

11. 很多美国金融硕士回国之前都期望很高,事实上很多美国金融硕士就业连国内名校的金融硕士都不如,很多人不信,事实就是如此,原因简单说一下。首先,很多美国金融硕士读的都是美国二三流的学校,很多国内的HR认为你水平肯定没有国内名校硕士高,一是学校知名度太差,二是学习时间短。什么野鸡大学,水货文凭等看法都冒出来了,你还得红着脸跟人家解释介绍国外专业和学校的情况,人家清华北大的学生根本没这个问题。其次,读完美国金融硕士就业渠道少了,回来找工作主要靠网申和社会招聘会,网申很不靠谱,很多网上招聘都是做广告根本不招人,更搞笑的是很多网申带学校自动过滤,不是国内的211学校,连哈佛耶鲁一并给过滤掉了。社会招聘就不说了,垃圾单位占多数。国内就业最主要的渠道-大学校园招聘和学校推荐,海归根本没有机会。再次,由于出国的学生当中垃圾学生不少,海归离职率高,海归名声整体不好,很多单位宁要国内的研究生不要海归的金融硕士。国内很多单位招聘只要应届生,有的要有六级证书,有的要学生干部,有的要党员,又有不少美国金融硕士被排除在外了。此外,国内面试笔试大都是考察国内的金融政策和法规,你在美国学的金融知识完全用不上,被国内的名校金融本科和硕士挤下来是常事。加上国内就业环境逐年恶化,有的美国金融硕士回国找的工作连出国前本科毕业找的工作都不如。

12. 国内的工作环境也对美国金融硕士不利,如果身边一堆没出过国的,出过国就成了排挤、嘲讽、打击对象。这些人整天刻意强调某人美国海归,言外之意,美国回来的混得跟他们没什区别。国内名校的硕士也很看不起一个去美国二三流学校读书的金融硕士,背后冷嘲热讽说是野鸡大学。美国金融硕士毕竟人数比较少,根本没有国内名校硕士的校友网,想找师兄师姐帮忙和提携一下比较困难,有些单打独斗的感觉。

金融学就业前景分析

金融学就业前景分析一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论坛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首先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毕业生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另外,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如开

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如果是学财务管理、法律硕士专业本科是金融经济的,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近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金融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又添一新的选择,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员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线,在投行有一句话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员工所创造的。上述三家当下用人思路是积极挖角,在金融行业内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当属这三家。有志于风险管理、终日奔波、常年胃痛、居无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选择这个行业。当然,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给你的回报与投入相比还是成正比的。建议男同学选择此行业,应该更

【海归如何找工作】中国IT人才如何去硅谷找工作

【海归如何找工作】中国IT人才如何去硅谷找工作 硅谷无疑是全世界IT人最向往的地方,这里聚集着这个行业最优秀的公司和人才,能成为这里的一员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会让自己的履历倍添光彩,而且这个大熔炉会把你塑造得更完美,当然你的收入也会大幅增长,那么如何才能到硅谷工作呢? 去硅谷工作并非天方夜谭 去硅谷上班,很多中国IT人可能会认为这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只要你有实力并且渴望去硅谷,那么硅谷就在你眼前。华裔工程师在硅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个说法是三类族群构成了硅谷的主要人才资产,他们就是白人、华人和印度人。 这些众多的华裔工程师已经为希望来到硅谷的中国IT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工程师的非凡能力和刻苦精神有口皆碑。我以前的硅谷公司Become雇用了一个中国工程师,他做的非常棒,他是大学毕业后加入我们的,和我在Become一起工作很长时间后去了雅虎,十年后他回到中国,成为雅虎研究实验室的高管,最近,他开始在北京做自己的公司。 硅谷对IT工程师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一直以来,硅谷公司都会向经验丰富的外籍IT 人才提供岗位,如C++/Java工程师、IT系统和服务器工程师,甚至一些纯技术研究者和科学家。 去硅谷工作最直接而简便的方式就是考取美国顶尖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然后在暑假的时候去做实习生,获得美国的实习经验,很多外籍人士都是这样得到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我在斯坦福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然后暑假在天腾电脑公司(TandemComputers)实习,毕业后,收到了Microsoft,Oracle,and Tandem的offer. 但如果你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工程师,希望从中国直接去美国工作,那么最好你有朋友已经在一家正在招聘的硅谷公司工作,并愿意为你写一封有力的推荐信,那么你将更容易被录用,举个例子,当我在美国开始做第二个创业公司Wisenut的时候,通过相互推荐,我雇佣了很多首尔国立大学的校友,在美国,公司都很看重推荐信,好的推荐信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 这种方式可能遇到的麻烦是你是否可以顺利拿到H1签证(H1是美国给高级科技人员发的工作许可,H1签证有效期会逐年累加),美国移民归化局INS(Immigration and Naturalisation Service)有很多政策限制外国人在美国找工作,外籍人士在美国工作,必须要先拿到一年有效期的H1签证。七年前我在硅谷工作的时候,大概每年有67000个H1签证,很快就发完了,所以很多外国人不得不排队等候下一年的H1签证配额。我做Become 公司时,雇用了一个从欧洲来的工程师,因为H1签证的限制,尽管我提供了一个工作给他,但是他还是要再等一年才能加入我的公司,H1 签证的申请过程中需要移民律师,这笔法律费用通常会转嫁给用人单位。 长期以来,关于是否要增加H1签证在美国有很多争论,IT公司的领导者们像比尔?盖茨经常向美国政府申请增加H1签证的配额,但这遭到一些美国人的反对,有人认为他们会因此失去工作。但是,在接纳外国人方面,美国毕竟是全球最开放的国家,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年美国H1签证的配额一直在增加。 除上述两种方式外,还有一种途径有助于你得到硅谷公司的工作,那就是通过参加国际程序设计大赛或者是Google的编程测试,这些活动可以证明你优秀的编程能力,这将有助于你得到硅谷著名IT公司的职位。 硅谷的诱惑

中国海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海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2019中国海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现状,2019年3月--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本次调研。调研主要面向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其学历涵盖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研究问题涉及其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回国原因以及职业规划等。此次调查共收到820份问卷,其中,被调查者中,女性居多,占到近70%,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受访者学历多为硕士,主修专业以商科占主导。 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 《2019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出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海归人员的父母学历水平相对较高, 44.8%取得了本科学历,17.7%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甚至有4.7%取得了博士学位。 海归选择回国就业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占43.7%。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就业,分别占37.1%,23.4%。此外,国内的社会网络,海归政策,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 《2019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

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比起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被调查者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是否完善齐全。此外,选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有17.6%,说明政府的人才政策起到一定作用。由于现在一线大城市房价高企,租房和生活成本也令人不堪重负,6.8%被调查者选择了房价等生活成本较低。 相当数量的海归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匹配,需逐渐调整适应 《2019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 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000015000元。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而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15.1%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非匹配。认为完全不匹配的人较少,占7.4%。 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是当前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 《2019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在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详解8篇)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详解8篇)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详解(一):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2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 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3九类金融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风险管理师: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也随之迸发,在管

理层的施压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各金融行业内企业及各大型国企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衡量与管理,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本事。在此情景下,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受到企业热捧。作为全球最权威的金融风险管理认证,FRM证书具备基于全球标准客观度量风险的本事,也成为企业衡量应聘者是否具有强大风险管理本事的标准。不少人所以报考FRM,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为了在金融圈中更好发展。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经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很多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本事胜任者,仅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 4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样的呢 ①银行 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招聘与用工管理主管竺丰平介绍,银行针对应届生的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基础服务类如客户服务,以及专业类岗位如金融研究等。毕业生要先做这类基础专业性储备,大部分都需要轮岗积累经验。 银行的压力比以往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而在中国银行,大部分的高管都来自一线,这完全是一个战略性研究,总行虽然舒服,但真

金融学硕士就业的五大热门岗位

金融学硕士就业的五大热门岗位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少考生怀揣着美好的致富之梦一无反顾地走上了经济学相关专业的考研之路。俗话说得好啊“喜欢毛爷爷的都想学金融”,那么金融学硕士毕业后的就业出路又在哪里,跨考考研专家为大家做详细分析: 第一、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 第二、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第三、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 第四、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第五、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海归怎么找工作】中国公派留学生回国率高

【海归怎么找工作】中国公派留学生回国率高 过去11年来中国政府公派的留学人员几乎都按期回国服务。综合各种因素,中国整体经济环境等的大幅改善是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回国的一个主要因素。从1996年至2006年9月底,中国公派留学人员共26658人,到期应回国22984人,实际回国22331人,学成按期回国率高达97.16%。 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回归率在97%以上,位居世界前茅。中国誓言还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留学工作的规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把每年国家公派留学的人数增加到1万和2万人。去年,中国公派留学人数为3979人。 1978年,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打开了学子出国留学的大门。胸怀满腔抱负的学子走出国门,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汲取发达国家丰富的市场经济管理经验,提升中国学子的语言和文化修养。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是933400人。其中学成回国人数232900人,占留学总人数的大约25%。 近十一年来,中国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后基本都回国,跟国内整体环境改善有直接关系,97.16%的回归率是可信的数字。现在中国公派留学人员回国的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去留的问题上,大部份人在国内情况跟这比较接近的话,比较好起来的话,无论是从学术环境,还是个人生活水准来讲,这几年改变很大,改善幅度也很高。 台湾早期来美国留学的人留下的人也很多。但在台湾六十年代后期经济腾飞时期,很多台湾人学成回去。前些年,中国留学人员留下的多,回去的少,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反映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鸿沟和差距太大。但是,一旦两国差距缩小,回国的人会越来越多。 过去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一些东部经济发展热点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千美元。这些地区的发展条件大为改观,事业发展前景看好,收入报酬大幅度提高。所有这些为那些本来就是原单位的“姣姣者”,在国外“镀金”后回国大干一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随着中国整体环境的好转,中国过去10年公派留学人员回国率在逐渐提高超过97%。但是,在此之前,公派留学人员回国率却比较低,在70%左右。九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某些优惠措施,或某些抵制措施,曾经造成中国公派回国留学人员回归率较低。 中国1996年成立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国家为主体,用法律的手段,对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做了详尽的规定。根据有关协议,公派留学人员逾期滞留,将面临法律上全部返还国家支付的经费,并赔偿30%的违约金。

解析海归人员的就业趋势

解析海归人员的就业趋势 出国留学生归国就业成为新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归国就业,那么海归就业的现状如何?中国留学人员回流呈现了哪些新趋势?近年来人才回流成为国内人才流动的新景观。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 海归人员的就业看法: 数据一:90.9%的留学生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 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团聚”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其中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 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的留学生因为可以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而回国。 案例:不愿离开父母、回国寻找发展机会朱琳,杭州人,目前就职于杭州一家外资银行。2011年,在浙江大学读完本科后,她选择到国外读研究生。于是,当年她就申请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管理学 专业,幸运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和4万多元的奖学金。 “回国就业,最大的原因的确是不想远离父母,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朱琳坦言,她是独生子女,回到父母身边是必然选择。当然,海外留学经历可以为找工作增加资本,“到国内寻找更 好的就业机会。” 这个观点得到多数留学生的认同。“回国的发展机会更大。像国外的金融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作为一个外国人,很难融入其中,而 国内的金融行业比较有发展潜力。”湖州长兴人小凌毕业于浙江大 学金融系,当年通过学校培养项目,考上了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系研 究生,今年1月回国。 不过,曾在意大利留学的小陈则透露,在意大利读研究生时,他就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当地的本科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继续读书,比如考研。就业机会不多,主要还是欧洲经济低迷惹的祸。

“欧洲本土学生找工作都这么难了,更何况留学生呢?回来也是 无奈之举。”小陈说,他本科在复旦读的,很多同学到美国留学, 后来靠自己的实力留在美国的也有不少,这些人留学前就已经做好 移民的打算了。 分析:不同年龄的海归,由于出国和回国时代背景不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等,回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50年代及以前 出生的海归,多为公派留学,其回国原因主要是履行回国服务的义务;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海归,多看重国内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回国原因以职业发展为主。 而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 兄弟姐妹,留学生和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家庭生活原 因是其最主要的回国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回国的 发展机会更大。 数据二:77.5%的海归认为实际薪资较低调查显示,77.5%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 的期望值。同时,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较长。过半留学归国人员 认为收回留学成本需要5年,仅有11.1%的海归认为需要4年时间,认为1年即可收回成本的人寥寥无几。 案例:薪资与预期值相差太大了关于具体收入,多数留学生不愿透露。不过,他们明确表示,薪资与预期值相差很大,若说收回成本,3、5年可能还不够,有的甚至要10年了。 “留学1年,花费近20万元,按照现在的工资,不吃不喝也要 2年才能收回成本。”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公共政策专业的研究 生小王调侃道。 “与我预期的薪资相差太大了,虽然钱不是我最看重的要素。”朱琳爽朗地笑了起来,她说,回国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饭店做 人力资源,月薪只有2500元,而她理想的薪资每月是5000-6000元。1年后,朱琳跳槽到一家外资银行,现在的收入基本达到她的预期值。

金融学的前景分析

金融学的前景分析 导语:金融专业是做什么的?金融专业的前途如何?就业领域有哪些?立志金融行业的同学们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来增加竞争力呢? 高考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之: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钱景”与“前景”,金融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基金股票到外 汇期货,从利率调整到物价上涨,从买房贷款到百姓存款,到处都 有金融学的影子。‘金融学专业解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金融学 提起金融,人们常会将它与经济、货币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金融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等。金融学理论一共包括3部分,即货币理论、银 行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广义的金融,包括 与货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这注定了每个人都离不开金融。 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搞不清金融学和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可以这样看,经济学比较宏观,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学科,杂而不精;相对而言金融学比 较微观,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例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 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等。应该说,金融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学科分支。 知名作家严行方认为,金融学这棵大树的根基确实在经济学那里,但它和经济学是同一片森林里两棵完全不同的树。经济学研究的主 要是经济关系及资源配置,金融学研究的主要是资金流通及货币信用。无论个人投资还是公司理财,金融学要比经济学实用得多。尤 其是在短期资本和财富运用、增值方面,它的指导作用更大。 本科阶段主要课程

海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海外就业不乐观超留学生回国找工作.doc

【海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海外就业不乐观超70%留学生回国找工作1 【海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海外就业不乐观超70%留学 生回国找工作 事实上,朋友的故事发生在不少留学生身上。今年的毕业季被各界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单是广州,今年本地生源毕业生约5.5万,但预计有25万名应届毕业生会在广州求职,其中也包括省外学子、海归群体等。 海归数量的迅速增长,自然也加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有受访本地学子表示,虽然现在留学生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有海外留学背景总是比“土鳖”更受用。 然而,留学生是否真有抢本地应届生饭碗之嫌?我们调查发现,虽近两年来广州就业创业的留学生数量以每年超20%速度递增,但随着本土应届生素质的提高,留学生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再轻而易举。 留学生毕业回流本土应届生“腹背受敌” “我过五关、斩六将,杀进了最终面试,剩下6个人PK,其中4个是留学生,我还是被他们PK掉了。” 张同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研究生学历,奔走在揾工最前线的她在参加广州一知名外贸企业招聘时,受到了颇大的打击。

张同学说,她后来还致电该企业询问面试情况,该企业HR 告诉她,她的表现也很优秀,但由于公司有部分业务在国外,因此考虑到业务后续跟进事宜,还是选择了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求职者。 余同学是暨南大学应届本科生,在外企、国企的海投、笔试、面试中,他发现不仅受本土应届生的“夹击”,在跟各类海归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 他在参加某英文报纸笔试时,发现一半应聘者是刚刚从国外归来或已回国一段时间的留学生。 不难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拿着洋文凭回国就业。 留学生薪酬与“土龟”看齐 大量海归“涌入”国内,势必会对在国内深造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就广州就业市场来看,海归的就业压力要远远大于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朋友给我算了一笔账:出国前考雅思、英语突击班、机票等各项杂费合计为2.5万元左右,出国之后学费、住宿费等生活费约为17万。由此算来,朋友去英国读了一年半的硕士,基本花费约为19.5万。 正因为读书成本问题,本来一腔雄心壮志的朋友回国不到半个月就被泼了一身冷水。 “本来预期月薪是7000元,后来降到5000元,现在要求每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与就业方向

一、金融专业就业前景真的很不错,不过需要你努力学习才行,金融方面以后作资本运作或者融资是很不错的选择,有广阔的人脉的话,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收入也很不错的,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吧,希望能帮助到你:融资/资本运作:经验是本钱薪酬水平:此类高端金融人才属职场金领一族,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0000元不等。职业前景:融资工作经验是此类人才的就业本钱,尤其是具有跨国公司融资工作经验并熟悉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有较强团队管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从业者更是俏中之俏。保险经理人:上涨空间较大薪酬水平:具有一定客户群的保险经理人,平均年薪二三十万元。职业前景:精通各险种,具备法律、金融、财务等知识的此类人才在2006年的职场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二、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金融学专业这几年从整体上看,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金融学专业职业前景普遍被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四、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

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三: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四: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

【海归找工作】如何回答Competency-based Interview Question

【海归找工作】如何回答Competency-based Interview Question 在求职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你想绕都绕不过去的东西,比如online test,比如Competency-based interview question。 每次准备这些面试问题的时候,就仿佛又回到了准备雅思口语的日子……简直是坐着、躺着、走在路上都在想例子,还要真实又贴切…… 什么是Competency-based 问题:Competency based questions are interview questions that require candidates to provide real-life examples as the basis of their answers. Candidates should explain why they made certain decisions, how they implemented these decisions and why certain outcomes took place. 顾名思义,competency-based interview questions是雇主用来判断你是否具备某种能力的惯用选拔手段。通过你的回答,雇主可以判断你是否拥有他们期待的能力。一般来说,雇主考察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Tell us about a time you had to adjust your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o suit a particular audience. 决策能力Decision making:Give an example of a time when you had to make a difficult decision. 领导能力Leadership: Describe a situation when you assumed the role of leader. Were there any challenges, and how did you address them? 结果导向Results orientation:Give me an example of a time when you were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小组合作Teamwork:Describe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were working as part of a team. How did you make a contribution? 信赖靠谱Trustworthiness:Give me an example of a time you were deceptive. 那么要如何回答呢?这里就要引入一个非常有用的技能了!也就是“STAR” technique,即: S ituation: Describe the situation. T ask: Describe what task was required of you. A ction: Tell the interviewer what action you took. R esult: Conclude by describing the result of that action. 也就是说开篇先描述当下的场景,然后再说你在这个情形下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你为此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其中需要重点或略长篇幅描述的就是Action 和result了。 下面就上一个例子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 you failed to complete a task or project on time, despite intending to do so. During my final year at university I failed to deliver my dissertation by the due date. This was because I was heavily involved in cutting-edge research right up until the end of my course and

海归在国内就业有什么优势

海归在国内就业有什么优势 去海外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是为了在以后的就业竞争者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海归回国就业真的有很大的优势吗?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海归归国就业有什么优势 据统计,去年有将近30万留学人员回国。随着国内大学生素质提高,海归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再轻而易举。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海归们抱怨缺少慧眼的伯乐,殊不知用人者看他们时已经掠去了那道曾经十分耀眼的光环。国外留学经历,让他们视野广阔,同时,也让他们疏离了国内“基本国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企业HR是怎么看的?海归们又该如何在职场实现自我价值? 三类海归最吃香 一是“功能型”人才,有技能的海归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他们在国外就搞技术和研发,懂管理、懂技术,又了解中西方的领先技术,广受欢迎; 二是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很缺乏,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三是保险行业的人才,如精算师等,中国保险业亟待整顿和发展,保险业急需有着国际保险行业经验的高级人才。 问题一:同等学历下,与本土人才相比,海归人才有优势吗?

有优势但一样缺乏工作经验。 “海归也是人一个,有优势,也会有劣势。”今年将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金融专业的Roy打算在毕业后回国。谈到海归与本土人才之间的那些事儿,他表示,海归与国内毕业生本土人才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找工作要赚钱的人,只是学习形式不同。海归有海外学习背景,而本土人才熟悉国内行情,二者各有优势和劣势。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不管求职者是不是海归,我们都会考察其商业头脑、团队合作、创新胆魄和思维、学习、执行能力,以及人格的成熟度。相对而言,海归的见识、思维方式、文化和多样性的包容度以及社交圈子可能因为一段时间国外的教育和工作经历而变得更为开放。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的心理预期会与现实有反差,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能否把握好情绪会影响回国以后的适应性。海归在语言沟通、思维习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这些优势需要和专业能力充分结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只抱着海归的招牌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在海外求学期间,应积极寻找企业实习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这也会成为回国找工作的差异化优势。 “和本土人才一样,缺乏工作经验,但随着本土人才学习能力的提高,海归的优势逐渐被弱化。”安利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每年校招中约有5%来自于海外留学生。在她看来,海归拥有良好的英文应用能力,其出众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竞争中优势很明显,另外,国外课程设置灵活,海归的实践能力相对要强。 问题二:应聘时,会因为海归身份而加分吗?

【留学回来找工作】众多艺术类专业留学生讲述回国就业奋斗史

【留学回来找工作】众多艺术类专业留学生讲述回国就业 奋斗史 据报道,前不久,某教育机构发布“2013年中国留学市场盘点和2014年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13年艺术类专业名列留学热门专业第三位,同时,国内市场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正稳步上升。许多艺术类专业留学生纷纷加入“归国大军”的队伍,选择回国就业。 从杂活做起终圆导演梦 艺术向来被人们冠以“高、大、上”的标签,在很多人眼里,搞艺术就应该有很丰厚的回报。其实,艺术的价值并没有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这条道路充满不确定性。 留法海归张,毕业于法国巴黎国际电影学院导演系。2006年毕业时,她的作品《通往天堂的电话》在学校近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剧本奖。 怀揣着对电影的憧憬,张回到国内。然而,回国后,她却很难真正有机会接触与电影直接相关的工作。 张以实习生身份在电视台辗转了3年后,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融入中国影视。做场记、统筹、外联、制片、副导演……她开始一步步地积累。 靠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和勤奋的态度,她终于取得了圈内人的信任,开始做导演、做制片。近期,她还担任了电影《明天,还有明天》的制片人和制片主任。 由“数梦创意”到数字艺术 除了专注所谓的“纯艺术”,一部分海归也尝试着将自己的专业和产业相结合,开始艺术创业的道路。 海归艺术家张在日本留学期间,观看了一次由400人的交响乐团和500人的合唱团共同合作的演出,这次体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 他开始思考如何将音乐与影像更完美地结合,打造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张的“数梦创意理念”开始在心里萌发。 2004年回国后,张开始尝试将艺术创作用数字形式展现,通过数字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影像制作、数字音乐内容等新的表现形式,为视觉媒体提供数字艺术内容形式以及相关数字技术支持。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张在该领域所创作研发的7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拍摄的70余部音乐片也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金融硕士考研毕业后主要去往哪些企业

金融硕士考研毕业后主要去往哪些企业 也许一个人,要走过很多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后,才会变的成熟。凯程金融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一、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金融硕士,您直接问一句,金融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金融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金融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金融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金融硕士非常权威,基本是考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金融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金融硕士讲义》《金融硕士题库》《金融硕士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二、金融硕士考研学费是多少? 在此凯程老师主要介绍一下几个名校的金融硕士学费: 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12.8万元,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9.9万元,人大金融硕士学费为总额13.8万元,中财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10.8万元,贸大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6万元,金融硕士学制2年。金融硕士学费为什么这么贵,凯程洛老师问了清华、北大、人大的多位教授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金融硕士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专业,没有一流的老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请最好的老师培养金融硕士人才,这是行业需要。确实,金融硕士就业薪水高是事实,一年就赚回来了。 三、金融硕士考研招生院校推荐 1、五道口金融学院 师资:五道口金融学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 考试: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从分数线来看,2015年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是420分,分数还是比较高的,五道口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竞争很难,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 就业: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 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大经院本身的学术氛围不错,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开设的比较晚,但是北大经院的师资力量强,拥有吕随启、刘宇飞、冯晴等名师坐阵,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加上社会对北大研究生的高度认可,就业自然就没有问题。2015年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是385分,比五道口考研难度较小。 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师资: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

【海归回国找工作】学姐经验:找工作那点儿事儿

【海归回国找工作】学姐经验:找工作那点儿事儿 工作快三个月了,我狼狈的追赶着时间,竟恍如隔世。仿佛昨日还是学生,今日却那些关于学校,课业和同学的所有一切都与我无关,想起去年今时,我的人生正经历着一场兵荒马乱,一如现在的你们。本以为那段日子会刻骨铭心,谁知过了,也快忘了。趁还有点记忆,拼凑些片段,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希望对你们也有所帮助。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女,211小本,无校学生会、自律委和团委等组织经验,社团也多与兴趣有关,证书三五,成绩中等,相貌平平,大概……就这样了。 对于应届生来说,毕业后大致有三个方向: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考研。我是从大三下学期末决定找工作的,虽然所学专业跟公务员比较对口,但由于对公务员有偏见,所以一头跳进了企业的大火坑。于是我每天“西装革履”带着一沓简历苦逼的穿梭于各大招聘会和宣讲现场。对,就是所谓的海投,记忆中包括网申和现场大概是八九十家吧,其中参加笔试和面试的差不多五十多家,最后收到3份offer,一个上海私企,两个国企。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简历的制作吧。一份简历主要由个人资料、教育背景、实践经验、拥有的证书及技能、所获奖励、个人兴趣这几个方面组成。个人建议简历最好是一页纸搞定,除非真的有很多过硬的经历;英文版的话据目标企业而定,如果是外企的话附英文简历较好,至于一般国内企业就算了,不要用谷歌有道等翻译软件来打发HR。在写经历时要与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有关,比如应聘行政文秘类就多写组织活动,主持会议等经历;应聘营销岗位就多写销售经历。个人兴趣爱好也是一样,要有针对性,像需要团队精神的岗位你写喜欢钓鱼就毫无意义了。此外整篇简历的重点要突出,让HR一目了然。至于简历的排版也是依应聘岗位而定,若是设计、媒体等行业可以创意排版突出个性,加放生活照。其他的就常规一点,不要花哨杂乱,贴正装照,建议彩打,体现你对这份工作的重视,当然不用太昂贵的,若能用PDF格式打印更好。综上,大家要针对不同岗位,公司多做几个版本,有的放矢。 面试的话是先海面,攒人品攒经验。我刚开始觉得建筑公司挺好的,于是跟建筑工程有关的公司几乎都投了,包括中建中铁等,结果无一存活,因为该行业的行政岗大多要跟项目走,所以男生会更合适些。 后来转战房地产行业,投了恒大,蓝光,协信和龙湖等,倒是简历通过了,恒大也打了两次电话确认成绩和经历,当说到身高就没下文了,两次都这样哦,蓝光也终面被刷,其实这个行业对仪表特别是女生还是挺看重的,当能力都差不多时就身高择优咯,所以我也就呵呵了。当然能力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第一个offer是上海花间堂公司,可能去过丽江的同学会知道,它在古城和束河有7家店,香格里拉和杭州也有。我纯是被它的宣传所吸引,因为喜欢到处跑,对客栈、青旅的氛围和文艺气息很有情结。当时是从下午五点面试到晚上十点,共有五个环节,形式很新颖,有自我介绍、情景模拟、素质拓展和一对一面等内容。隔天拿到offer,最后因家人反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是1个充满才华、学问,同时又是1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我们每个人就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我们何不努力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好!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情势,供大家参考选择。2020年大学生就业情势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范围到达87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多了40万。高校就业工作,本来就压力大、任务重,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没法返校、开学推延,线下招聘会不能展开,无疑又加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难度。 那末,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的本源在甚么地方呢?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1) 从宏观上分析,个别高校专业设置及知识结构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相适应 1、部份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据相关资料显示,“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酿成的1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剂和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剂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构成了人材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4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4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1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缘由之1。 最近几年来的人材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应,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材短缺,导致出现了部份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

训学校学习,以期望可以取得相应技能的等级证书。 2、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成功率不高 知识经济时期,知识生产率已逐渐替换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气力”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气力”所替换,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地缩短,据估计,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用30年,而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现在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1年,这类趋势越发明显。 有60%企业反应,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甚么专业干甚么工作,实际知识利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大学生1般的工作适应周期在1—1.5年,以后才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却仅仅为2—3个月。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1就是学到了甚么、掌握了甚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甚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其中有30%的学生反应,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还有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网络、书店、去企业期、进图书馆、听相干方面的讲座来补充新知识。据国内1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应,部份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竞不如应届毕业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为1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已过时了。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报于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却已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甚么,读大学读甚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