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图片

断层图片
断层图片

2逆断层.JPG(813.98 KB, 下载次数: 1)

3逆断层1.jpg(570.22 KB, 下载次数: 1)

4SDC10422.JPG(1.47 MB, 下载次数: 0)

5 016.jpg(955.99 KB, 下载次数: 0)

6断层泥.jpg(826.82 KB, 下载次数: 0)

7断层三角面.jpg(580.02 KB, 下载次数: 0)

8小断层(溶蚀).jpg(994.26 KB, 下载次数: 0)

9SDC10957.JPG(721.85 KB, 下载次数: 0)

89小错动.JPG(783.13 KB, 下载次数: 0)

1正断层.jpg(434.48 KB, 下载次数: 0)

2逆断层.JPG(813.98 KB, 下载次数: 0)

3逆断层1.jpg(570.22 KB, 下载次数: 0)

4SDC10422.JPG(1.47 MB, 下载次数: 0)

5 016.jpg(955.99 KB, 下载次数: 0)

6断层泥.jpg(826.82 KB, 下载次数: 0)

7断层三角面.jpg(580.02 KB, 下载次数: 0)

8小断层(溶蚀).jpg(994.26 KB, 下载次数: 0)

9SDC10957.JPG(721.85 KB, 下载次数: 0)

89小错动.JPG(783.13 KB, 下载次数: 0)

92断层擦痕.JPG(784.46 KB, 下载次数: 0)

93镜面擦痕(石英岩).jpg(604.13 KB, 下载次数: 1)

94产状紊乱.jpg(716 KB, 下载次数: 1)

95上盘产状紊乱.JPG(627.58 KB, 下载次数: 0)

SDC10411.JPG(982.16 KB, 下载次数: 0)

z层间错动.jpg(514.27 KB, 下载次数: 0)

z平行的一组错动.jpg(717.72 KB, 下载次数: 0)

断层附近产状紊乱.JPG(762.59 KB, 下载次数: 0)

裂隙充填(泥状).jpg(664.93 KB, 下载次数: 0)

糜棱岩.JPG(635.72 KB, 下载次数: 7)

曲面断层摄影体位

3.1 附加头颅固位装置的使用 曲面断层X线机的这种附加头颅固定装置使其应用范围扩大,能进行头颅侧位、后前位的定位投照,主要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疗观察和X线头影测量。正是有了附加头颅固位装置,才使数字化曲面断层X线头颅侧位摄影和数字化X线头影测量成为可能。由于附加了头颅固位装置,在安装主机时应注意机器的台面要与水平面平行,每周还要定期校正一次。头颅固位装置每次使用时均要调节耳塞与眶点指针在同一平面上,且要与水平面平行,以避免受姿势、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3.2 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角度的选择 多数曲面断层X线机水平方向角度是固定的,这个角度以向头侧倾斜8°为最佳,这样可以使颅底骨质结构投影在眼眶结构之上,全口牙位投照时硬腭能投影在上颌牙根尖之上。孙广熙等认为向头侧倾斜7°更恰当。 3.3 涎腺造影的曲面断层X线摄影 一般地讲,在进行单侧涎腺造影的面曲断层X线摄影时,正中矢状面应向患侧倾斜20°~30°角;如果是同时进行双侧涎腺造影的曲面断层X线检查时,则调节颏托刻度稍向前。投照时均要升高颏托高度,使腮腺的下缘和颌下腺后份能投影在曲面断层X线片上,投照的位置选择曲面断层X线摄影下颌骨位比较好。相对X线平涎腺造影检查而言,避开了脊柱和下颌升支的重叠,其腮腺和颌下腺的腺泡充盈相较为满意,该技术在涎腺疾病专科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 3.4 曲面断层X线摄影髁状突位 该位置有两种摆法,一种方法与曲面断层X线摄影上颌骨位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嘱患者大张口。另一种方法与曲面断层X线摄影下颌骨位相同,但是颏托刻度再向后调2mm~3mm。这两个摆法又可以在同一张曲面断层X线片上显示,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摄第二种摆法,每次每侧自动曝光3.4~3.6s,然后将颏托下降到最低位,按第一种摆法每一侧自动曝光4s,即在同一张曲面断层X线片上获得了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像。近年来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这种摄影技术的操作变得异常简单。这种位置主要用于显示髁状突器质性损害、骨折、肿瘤、颞下颌关节的动态学等的诊断检查,在颞下颌关节专科中应用极为广泛。 3.5 曲面断层X线摄影下颌骨位 嘱患者下颌颏部置于颏托正中,使鼻耳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水平面垂直。这种投照位置主要适用于下颌骨骨折、下颌骨肿瘤、下颌骨炎症、下颌骨解剖变异、发育异常以及颞下颌关节强直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检查。 3.6曲面断层X线摄影全口牙位 嘱患者下颌颏部置于颏托正中,使眼耳平面和鼻耳平面的分角线与水平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水平面垂直。该投照位置适用于观察牙周病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情况、较多牙(相邻3个以上或不相邻2个以上)患龋病、乳恒牙交替情况、多个牙根的形成情况以及两侧(或同侧上、下)阻生牙阻生情况等的诊断检查,临床中在牙周病专科和儿童牙病专科中应用极为广泛。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次修改稿)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执教老师:台州市临海大洋小学徐寒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 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1、描述岩石。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水杯、湿毛巾、玻璃皿。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玻璃皿、相关课件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说说猜猜的游戏,老师描述出我们班某一位同学的体貌特征,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黑头发、两只眼睛、二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他是谁? 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说出他具体是谁!那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描述?是啊!只有描述出这位同学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最好是独一无二的明显特征,别人才容易猜出来。 师:哪位同学能描述出某位同学的明显特征。 生:描述(2个) 师:(你成功了!说明你已经描述出这位同学的明显特征了,或是:这位同学还有没有最最明显的特点)现在改变一下方式,谁来描述让老师来猜,我能猜出来,你们就成功了!谁来描述? 生:描述。 师:说实话,老师还真不能一下子猜出来!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最最明显的特点描述出来?看来说说猜猜的游戏,说的人一定要抓住明显的特征来描述。猜的人一定要熟悉、认识被猜的对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1分) 有请今天说说猜猜的主角闪亮登场(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观察岩石实验(9分) 1、讨论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台州市临海大洋小学徐寒英 【教材分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第三课则更深入地让学生分析构成岩石的颗粒即岩石构成岩石的矿物。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对板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二是识别岩石。要求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岩石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岩石的显著特征,并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岩石资料来识别岩石,最后验证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 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杯、湿毛巾。 2、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碟子、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 二、观察岩石实验 1、(出示:花岗岩、砾岩)讨论观察方法 2、交流反馈 3、指导滴稀盐酸的方法 4、讨论观察记录表

常见岩石标本(地大)2

岩石名称:长英质糜棱岩 英文名称:Felsic mylonite 颜色:暗灰褐色 构造:流动构造 结构:糜棱结构 主要成分:由碎斑和碎基组成,眼球状碎斑长石60%,石英30%,碎基10% 所属岩类: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糜棱岩 鉴定依据:产出于韧性剪切带;糜棱结构 成因:塑性动力变质而成 产地:北京密云 采集:周汉文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 藏号:463 描述:周汉文数字化:周汉文

手标本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石英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rthic quartzose wacke 颜色:浅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砂结构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岩屑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级碎屑>岩石的50%;泥基质>岩石的15%;碎屑中,石英占75-95%,长石>岩屑 成因: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地:南京 采集:刘东键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藏号:223 描述:邬金华数字化:邬金华 镜下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石英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thic quartzose wacke 结构:中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磨圆差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级碎屑>岩石的50%;泥基质>岩石的15%;碎屑中,石英占75-95%,长石>岩屑 成因: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地:南京 采集:刘东键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藏号:B223 描述:邬金华数字化:邬金华

手标本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thic wacke 颜色: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粗砂结构 主要成分:长石、石英、岩屑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粒>岩石的50%;砂粒中石英<75%,长石/岩屑>3/1;泥基质>岩石的15%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九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九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常见三大类岩石以其固有的特点相互区别,如表1 所示。 表1 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的产状、结构、构造间的区别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矿物成分均为原生矿物,成分复杂,常见的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等矿物成分除石英、长石、白云母等原生矿物外,次生矿物占相当数量,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海绿石等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判尚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绢云母、石榴子石等 结构以粒状结晶、斑状结构为其特征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化学结构为其特征以变晶、变余、压碎结构为其特征 构造具流纹、气孔、杏仁、块状构造多具层理构造、有些含生物化石具片理、片麻理、块状等构造 产状多以侵入体出现,少数为喷发岩,呈不规则状有规律的层状随原岩产状而定 分布花岗岩、玄武岩分布最广粘土岩分布最广,其次是砂岩、石灰岩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次为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3 、岩石综合肉眼鉴定步骤提示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

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具体步骤如下: ? 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岩石的外表上就可反映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般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类;具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则属于变质岩类。应当指出,火成岩和变质岩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标本,变质岩中的石英岩标本,表面上很难区分,这时,应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似斑状结构,其斑晶与石基矿物间结晶联结,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 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对岩石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分、联结方式可区分出碎屑岩、黏土岩、生物化学岩类(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 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分析,对岩石的分类和定名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定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案

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利用感官与工具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3.学习使用科学的词汇来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4.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使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教学重点 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初步观察,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与工具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了解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手册、岩石标本、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小刀、榔头、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明确观察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砂岩: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更细致地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使用到的工具:放大镜、小刀、手电筒、钥匙等。 ①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条纹、层次,是否有斑点、小孔。 教师强调:“有无条纹、层次、斑点、小孔”是指岩石的构造。 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 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②岩石是由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

常见岩石偏光显微镜下照片

常见岩石偏光显微镜下照片 目录 1.橄榄岩 (1) 2.辉长岩 (2) 3.玄武岩 (4) 4.闪长岩 (6) 5.安山岩 (8) 6.花岗岩 (10) 7.大理岩 (12) 8.白云母片岩 (14) 9.黑云母片麻岩 (15) 10.混合花岗岩 (18) 11.糜棱岩 (19)

偏光显微镜岩石切片制作 岩石为了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首先必须够「薄」,薄到光线可以穿透标本,一般的标准薄片厚度为30 μm,相当于0.003公分。由于光线透过矿物时的速度因种类的不同而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矿物本身的光学特性,作为矿物鉴定的一项重要依据。实验室制作薄片除了靠灵巧的双手外,还需要依赖精密的仪器作辅助,才能达到既快又好的效果。以下就介绍实验室制作薄片的几个步骤:1. 切割:将野外所采集的岩石标本,先选取新鲜未风化部分,再用钻石锯片切成符合玻片的适当大小。由于钻石是目前硬度最高的物质,为了切出各种硬度不同的岩样标本,实验室中锯片和研磨用磨盘均镀上钻石。 2. 磨平:把切好的岩样标本与要胶着的玻片,分别以#600~#1000的碳化硅粉末(Siliconcarbide powder)研磨,使岩样切面成为光滑之平面。检查切面是否平整光滑,可将岩样面向光源,观察其反射是否良好来判断。 3. 上胶:将处理完成的岩样以环氧基树脂(Epoxy)粘着于毛玻璃上,注意上胶前需将接触面以酒精清洁,且在上胶时岩样与玻璃之间不能有气泡产生,以免影响切片时的粘着强度。上胶后置于固定平台(Bonding jig)上,并以50℃低温烘烤约6~8小时,以便固结、硬化。 4. 切片:待胶硬化后将标本置于薄片切割机(Petro-thin)上切割并磨成100~150μm的厚度,因为切割机转速过快,所以无法切磨成太薄的标本。 5. 研磨:以测微器定出标本厚度,再把100~150μm厚之岩样标本利用真空原理固定在真空吸盘上,然后直接在薄片研磨盘(Lapping plate)上研磨至标准厚度30μm。 6.拋光:标本若要做微探成分分析,则需将薄片分别用0.3~0.05μm的铝粉拋光液进行拋光。由于岩石具

常见岩石标本(地大)

岩石名称:白云磁铁矿钾长变粒岩 英文名称:Muscovite-magnetite-K-feldspar granulite 结构:鳞片细粒变晶结构 主要成分:由钾长石45%,石英35%,白云母10%,磁铁矿10% 组成 所属岩类: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变粒岩 鉴定依据:片状构造,矿物组成及含量 成因:长英质岩石经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而成 产地:山东泰山 采集:桑隆康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 藏号:C44 描述:周汉文数字化:周汉文

手标本照片 手标本描述 岩石名称:白岗岩 英文名称:Alaskite 颜色:灰白色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粒结构 矿物成分:几乎全由长石(70%)、石英(28%)构成,仅有少量零星黑云母(2%)。 化学成分: SiO2 74.30, TiO2 0.31, Al2O3 12.43, Fe2O3 1.11, FeO 1.67, MgO 0.23, MnO 0.06, CaO 1.84, Na2O 3.78, K2O 4.57, P2O5 0.12, H2O 0.44 所属岩类及成因:酸性侵入岩,多为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相当于S-型花岗岩。 产地:北京八达岭 采集:王人镜 藏号:075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描述:廖群安 数字化:廖群安 薄片照片

薄片描述 岩石名称:白岗岩 英文名称:Alaskite 结构:似斑状结构 矿物成分:由钾长石(微斜长石和正长石50%)斜长石(20%)、石英(28%)构成,仅有少量零星分布的黑云母(2%)。 化学成分:SiO274.30, TiO20.31, Al2O312.43, Fe2O31.11, FeO 1.67, MgO 0.23, MnO 0.06, CaO 1.84, Na2O 3.78, K2O 4.57, P2O5 0.12, H2O 0.44 所属岩类及成因:酸性侵入岩,多为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相当于S-型花岗岩。 产地:北京八达岭 采集:王人镜 藏号:a35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描述:廖群安 数字化:廖群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