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理论与调节方法(pdf 77页)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 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各国政府用以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适时调节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依据。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的早期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研究;20 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成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结构论,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收支的理论分析。 一、早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理论) 大卫?休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1752年《政治论丛》中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被公认为是最早形成的系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论述了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和国际收支如何自动达到平衡的机理休谟认为,在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物价水平下跌,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而外国商品在本国的竞争能力则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同样,国际收支顺差也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因为顺差会造成黄金的净流入,这又会趋于扩大国内货币供给量,造成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顺差减少乃至消失。这就是所谓“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基本思想。 大卫?休谟的国际收支理论其后对国际收支调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该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表现在:(1)其建立的前提是贸易自由化和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入,超出此前提,则理论只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析解读

作者:韩萍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经济系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城5号路501号58# 邮编:250357 电话:150******** email:vhan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204244045.html,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国 际收支政策搭配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调节策略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目前国 际收支调节策略中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丁伯根法则 一、我国国际收支及国内经济现状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多年来一直呈现双顺差的局面. 2007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民币的升值,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这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提出了挑战。同 时,2007年我国国内经济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趋势。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储蓄结构不合理、失业率过高、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及由此引发的局部价格失衡。

2008年上半年延续2007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快速增长,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下半年由于美国次债危机,越南金融危机,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经济自然环境的打击,经济逐步从增长期转入衰退期,并且这一状况仍要持续一段时间。08年国际收支预期顺差将有所下降。 二、现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概述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三种:需求调节政策(包括支出增减型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型即汇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等,供给调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和资金融通政策(包括国际储备和国际信贷。在这三种政策中,使用频率最大,变化最多,同时对国际收支调节效果最明显的政策就是需求调节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近年来我国所采用的需求调节政策都有哪些。(一、财政政策: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从扩大国内需求入手,连续七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已经从扩大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加强薄弱环节和调整经济结构。2004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从2005年起实行稳健财政政策1的决定。因此,2005年开始,财政政策主要立足于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在政府预算方面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在财政支出总量不做过大调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在做好财政自身的改革的同时大力支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制度改革;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要求,政府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货币政策:1998-2003年底,政府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等问题,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目的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从2004年开始,由于局部通货膨胀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6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16.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是指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分析法。这一理论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来经过罗宾逊、马克卢普和勒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1.假定条件 弹性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也就是说,以本币计值的出口和以外币计值的进口均以不变价格提供商品。这样,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2.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 假定: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X d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M d ,两种需求弹性的组合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1)1X M d d +>,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2)1X M d d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 (3)1X M d d +<,货币贬值将使贸易收支恶化。 上述第一种可能情况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马歇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只适用于货币贬值前经常项目处于平衡或近似于平衡状态这一特殊情形。另外,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假定货币贬值时其他条件不变,而且所有有关商品的供给弹性极大为前提而推导出来的。 3.货币贬值的时滞及“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1)J曲线的含义 J曲线是指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因其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得名,如图16-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 图16-1 J曲线 (2)J曲线效应的解释 J曲线效应表明即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也不能立即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国际收支理论

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弹性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及理论缺陷;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吸收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货币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第一节弹性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主要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勒纳(A·P·Lerner)在马歇尔(A·Marshall)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由于其主要围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展开理论分析,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弹性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前提而展开分析的,即: 1.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 2.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不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3.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本币贬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 4.假定汇率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在进出口方面,共有四个弹性。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其公式为:

E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率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 ),其公式为: E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率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M ),其公式为: S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率进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X ),其公式为: S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率出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 综上可见,弹性实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反映的是供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本币贬值会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升,从而会引起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变化;二是由进出口单价变动引起的进出口数量的变动。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呢?基于弹性论的几个前提假设(尤其是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的假设),马歇尔和勒纳指出,本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X E +M E >1 ( 该条件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会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本币贬值后的初始阶段,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这是因为: 1.在贬值之前签订的贸易合同仍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合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合成外币后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之后执行的贸易合同,出口数量增加的影响不足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的影响,进口数量减少的影响不足以冲抵进口价格上升的影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第五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学习目标】 1、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2、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经济的原因及失衡影响 3、理解国际收支调节的主要理论与措施 4、了解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学习引导】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不少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也遇到严重困难。……理论界紧密联系当前形势,从各个角度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积极寻找克服经济困难的思路和对策。”(人民日报2009年07月15日“本周话题”)显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和一体化趋势加速,国际金融的领域不断拓宽,几乎渗透到国际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每个角落。国际收支全面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债权、债务关系和货币兑换关系。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国际储备资产以及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国际收支调节是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章介绍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等基本知识,分析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并通过列举近年我国一些主要涉外经济调整政策来方便读者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准确理解和重点把握。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 一国与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种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引发对外货币收付行为,一国将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对外货币收付加以系统记录即为一国的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战前,信用不很发达,国际资本流动比较少,国际收支主要反映对外贸易收支。一战后,国际收支的含义有所扩大,主要是指一国对外经济交往所引起的对外收支,即凡是有对外货币收付行为的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这就是目前所称的狭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显然,狭义的国际收支把外汇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全部内容,其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这一概念以货币收支为基础,即只有现金支付的国际经济交易才能计入国际收支,不包括表面上的没有货币收支发生的交易;第二,外汇的收支必须是立即结清的。二战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迅速发展,出现了贸易方式多样化、国际资本流动多样化的特点,如易货贸易、对销贸易和国际租赁等。这些交易方式有的涉及部分货币收付,有的是延期货币支付,有的表面上没有货币支付。但不管哪种交易都涉及货币的定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只不过是收付形态或形式发生变化而已,因此这一类交易也应属于国际收支范畴。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即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

国际收支理论43203

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弹性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及理论缺陷;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吸收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货币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第一节弹性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主要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与勒纳(A·P·Lerner)在马歇尔(A·Marshall)微观经济学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与贸易条件的影响。由于其主要围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展开理论分析,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3、1、1假设前提 弹性论就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前提而展开分析的,即: 1、充分就业与收入不变; 2、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不考虑劳务进出口与国际资本流动,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3、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本币贬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 4、假定汇率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3、1、2弹性的基本概念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与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 的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在进出口方面,共有四个弹性。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其公式为: E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3、1、 1)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其公式为: E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3、1、 2)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M),其公式为: S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3、1、 3)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X),其公式为: S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3、1、4) 综上可见,弹性实质就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反映的就是供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3、1、3马歇尔——勒纳条件 本币贬值会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与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升,从而会引起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就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变化;二就是由进出口单价变动引起的进出口数量的变动。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呢?基于弹性论的几个前提假设(尤其就是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的假设),马歇尔与勒纳指出,本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与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编辑]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概述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各国政府用以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适时调节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依据?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的早期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研究(以下称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的国际收支危机理论;内外均衡理论? [编辑] 国际收支理论的产生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产生于金本位制度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在汇率不变、汇率有限变动及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调节机制有相当大的差异,各种国际收支理论从不同的经济环境、前提出发,提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整方法,至今在多样化的国际社会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编辑]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1] 一、早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对国际收支进行论述的最初依据体现在重商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尽管重商主义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学派的观点也很不一致,但他们的理论研究却都涉及到了国际收支。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格雷欣、约翰·海尔斯、奥雷姆斯、博丹、马莱斯特罗特、马林斯等人,他们对国际收支的认识主要隐含在对货币的论述中;米塞尔顿在对贸易收支进行论述时,首次采 用了“贸易平衡”一词;晚期重商主义的杰出代表托马斯·孟在其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不仅仅是贸易收支,还有非贸易收支和转移支付,并对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进行了论述。晚期重商主义者甚至开始尝试编制对外贸易平衡表,该平衡表的结构和记账方式与现代国际收支平衡表大体一致。 大卫·休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1752年《政治论丛》中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被公认为是最早形成的系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论述了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和国际收支如何自动达到平衡的机理。但休谟的国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一、名词解释 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资金融通政策米德冲突丁伯根原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闲置资源的作用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论结构论 二、填空题 1.“货币—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 2.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和。 3.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的核心。 4.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 5.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政策和政策两大类。 6.试根据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原理填空: 7.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 8.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的调整过程。其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从开放经济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分为和。 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国际收支政策调节主要包括: A.需求调节政策B.供给调节政策 C.融资政策D.政策搭配 2.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 A.汇率政策B.政府补贴 C.关税政策D.直接管制 3.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 A.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

C.科技政策D.货币政策 E.融资政策 4.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是由哪位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5.()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可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矛盾。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6.当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下列什么政策搭配: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7.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的结构问题有以下表现形式: A.经济结构单一B.经济结构落后 C.经济结构老化D.经济结构雷同 四、判断题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于任何经济条件下。 2.补贴和关税政策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而汇率政策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3.“融资还是调整”表明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仅存在替代关系。 4.直接管制属于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5.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6.汇率贬值一定会恶化贸易条件。 7.弹性论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8.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9.国际收支调节的结构分析法的着眼点是国内的供给结构。 五、简答题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几种?自动调节机制在什么环境下才能产生效用?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3.试沦述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会产生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冲突? 5.请简述开放条件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6.请简单说明本章中介绍的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方案。

(财务知识)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 ) [编辑]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概述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 )又称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Robinson )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 ),其公式为 E m =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 ),其公式为 E x =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m ),其公式为 S m =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其公式为 S x = 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从上述四个公式可见,所谓弹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就称弹性越高;反之,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就称弹性越低。 [编辑]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 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2、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即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 3、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 4、收入水平不变从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 [编辑]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核心观点[1] 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扬“出”抑“进”,取决于供求弹性。为了使贬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必须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编辑]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编辑] 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现举例说明,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汇价从$1¥7 贬值到$1¥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

国际收支理论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 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 政策选择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形成了 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 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Hume),他在1752年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因此,倡导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国际收支的分析。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 金本位制的崩溃,各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混乱,才使得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重新研究。其中 有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A?勒纳(A.Lerner)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而提出的“国际收支弹性论”;马克鲁普和梅茨勒(L.Metzler)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于国际收支分析而提出的“国际收支乘数论”;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的“国际 收支吸收论”;货币学派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 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而且为政府制定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6.1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主要 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于1937年提出来的,着重分析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 贸易条件的影响,其后的经济学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扩展。 (一)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假设 弹性分析法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是建立于以下的基本假设之上的: (1)假定一个经济体的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偏好等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单纯考虑汇率变化引起 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及由此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进出口商品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进出口的变化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 (3)没有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主要表现为由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贸易收支; (4)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二)进出口商品弹性的基本表达式及弹性分析法的初始结论 根据商品弹性的定义,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可以表示为:

国际收支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国际收支理论的比较与评价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 一、弹性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 弹性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着眼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调整,其基本思路是货币贬值通过影响国内外相对价格体系进而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由于这一方法侧重于对外贸市场的分析,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故称为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弹性分析法分析了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作用于国际收支。其着重考虑的是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二)评价 弹性分析的理论贡献在于: 1)它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从而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会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尤其是这一理论揭示出了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的作用不大,因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大部分是低弹性的商品。 2)它表明,只有改变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转向制成品,并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才是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根本途径。

弹性分析论的局限在于: 1)该理论忽视了非贸易收支和资本的国际移动。 2)忽略了收入效应、生产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等因素对 国际收支的影响。 3)未考虑贬值对国内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影响。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改善贸易收支,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4)供给并不是有完全弹性 5)忽略了预期的作用 6)实际上弹性值很难计算 二、吸收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 国际收支差额等于总收入减去总吸收。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调节必须通过改变总收入或总吸收来进行,改善国际收支方法最终无非是增加总收入或减少总吸收,或二者兼用。 (二)评价 吸收分析法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而不是从相对价格出发,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的。与弹性分析法相

国际金融第五章 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教案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注:一个教学单元是指一次课(2-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一节弹性论 一、弹性论的基本观点 货币贬值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来影响本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在一定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下,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进而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研究内容: 在什么条件下,货币贬值才能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善。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研究思路: (1)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 (2)由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化引起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贸易差额 =出口值-进口值 出口值=出口商品单价×出口商品数量 进口值=进口商品单价×进口商品数量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是:

马歇尔—勒纳条件隐含的假设 (1)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值的影响,假设收入、商品价格等其它条件不变。 (2)假设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3)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三、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内容 当汇率变动后,进出口额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既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后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 ?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 (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 四、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指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即: T = Px/Pm 上式中:T代表贸易条件 Px代表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Pm代表指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贸易条件的实质 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货币贬值后对其实际资源的影响。 ?贸易条件改善的前提条件 SXSM >EX EM ,贸易条件恶化; SXSM <EX EM ,贸易条件改善; SXSM = EX EM ,贸易条件不变; ▲在实际中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案例极为罕见。 五、对弹性论的评价 ?弹性论的理论贡献 ◆不仅指出了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而且提出了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前提条件。 ?弹性论的缺陷 (1)只分析了货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忽略了对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影响。 (2)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几个假设之间存在着矛盾。 (3)没有分析货物币贬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作者:————————————————————————————————日期: 2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过去两年我国涉外经济运行发生了较大波动,而连续近十年的贸易、金融“双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给我国经济增添了危机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我国政府在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两难选择下,采用哪些调节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力保国家经济稳定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主题词:国际收支财政货币手段人民币汇率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一)基本概念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体现了流量概念。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一般统计的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项:经常账户概括了“一国与其外国贸易伙伴之间由当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销售所带来的交易”,体现了已过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果某国存在经常账户盈余(顺差),则与向外国人购买的进口商品相比,此国居民向外国人销售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因此,拥有了可向外国人贷出的资金。 金融账户度量了现有的金融或实物资产在国家间的交易。当某国投资者向外国投资者出售了一项资产(例如,地产、债券或

股票份额)时,该交易被作为一项资本流出记入该国国际收支账户,而对另一国则显示为资本流入。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影响 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以外贸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低的人民币汇率,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中国廉价的商品在全球畅销导致了经常项目下的顺差;同时,外资本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导致货币流入,国内企业又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另一方面我国对资本流出实行了管制措施,因此显现出巨大的金融账户盈余。 自2003年以来的8年时间内,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惯例,尽管连年巨大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但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

国际收支理论完整版

国际收支理论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选择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 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他在1752年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因此,倡导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国际收支的分析。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各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混乱,才使得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重新研究。其中有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A勒纳()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而提出的“国际收支弹性论”;马克鲁普和梅茨勒()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于国际收支分析而提出的“国际收支乘数论”;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论”;货币学派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而且为政府制定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主要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于1937年提出来的,着重分析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其后的经济学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扩展。

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及调节措施

王孟莉会计学 2010310456 当前中国国际收支和汇率状况及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方面: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增加迅猛,资本顺差居高不下,使得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不仅与自身经济发展有关,而且还与全球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已成为全球性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根据报告,2009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2009 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4531亿美元。“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1、解决双顺差需各种政策协调使用 中国的双顺差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同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和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要使用全面的方法解决双顺差以及高储蓄率的问题,即会使用各种方法的组合,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以及贸易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1.1 提高消费水平增加旨在完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的公共支出,以降低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储蓄。通过财政和其他手段(如法律、法规),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差距。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投融资体系改革,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允许人民币更多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1.2 对内、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外资而进行恶性竞争。制止地方政府把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取消中央政府有关规划中的进出口和外资引入量指标。进一步推进价格体制改革,使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各级政府制定应急预案,为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把结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 1.3 应当放松资本管制但是坚决不放弃用管制的办法遏制投资资本的流入。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鼓励三资企业利用国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实行与WTO不相冲突的产业政策,限制外资对某些特定产业的进入。增加政府旨在支持企业的公共支出。 1.4 中国经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为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中国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必须对中国的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解决顺差不断扩大要综合采取宏观对策。①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全面放宽各种进口的用汇管理,采取进口用汇自动登记制。取消企业对外FDI的外汇汇出审批管理,真正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放松对资本项下的外汇支出管理。②调整税收(包括关税)政策。对战略性、资源性商品提前实现进口零关税并改采13%的增值税率。③调整分配政策。扩大内需,刺激出口。④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支出政策。⑤进一步调整产业政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⑥采取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 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和资本相对稀缺的发展阶段出现对外净资产,且规模迅速扩大,在国际上罕见。这有利于增强中国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但中国对外大量提供资金,并非国内储蓄真的过剩,而是由于经济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即政府职能错位、缺位,主导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不利于国内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提出以下

国际收支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国际收支理论的比较与评价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 论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一、弹性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 弹性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着眼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 调整,其基本思路是货币贬值通过影响国内外相对价格体系进而对国 际收支发生作用。由于这一方法侧重于对外贸市场的分析,围绕进出 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故称为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弹性分析法分析了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 的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作用于国际收支。其着 重考虑的是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 影响。 (二)评价 弹性分析的理论贡献在于: 1)它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 作用,从而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会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尤其是这一理论揭示出了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的作用不大,因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大部分是低弹性的商品。 2)它表明,只有改变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转向 制成品,并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才是发展中国家改善 贸易收支状况的根本途径。.

弹性分析论的局限在于: 1)该理论忽视了非贸易收支和资本的国际移动。 2)忽略了收入效应、生产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等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未考虑贬值对国内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影响。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改善贸易收支,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4)供给并不是有完全弹性 5)忽略了预期的作用 6)实际上弹性值很难计算 二、吸收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 国际收支差额等于总收入减去总吸收。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调节必须通过改变总收入或总吸收来进行,改善国际收支方法最终无非是增加总收入或减少总吸收,或二者兼用。 (二)评价 吸收分析法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而不是从相对价格出发,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的。与弹性分析法相.

国际收支理论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前提、增长、认识、问题、矛盾、机制、自主、充分、整体、均衡、平衡、执行、保持、发展、建立、提出、研究、稳定、思想、要素、基础、需要、政策、项目、途径、倾向、资源、需求、作用、规模、水平、反映、关系、分析、主张、调节、纠正、管理、解决、调整、改善、取决于、扩大、提高、实施 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弹性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及理论缺陷;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吸收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货币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第一节弹性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主要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勒纳(A·P·Lerner)在马歇尔(A·Marshall)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由于其主要围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展开理论分析,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弹性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前提而展开分析的,即: 1.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 2.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不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只考虑汇率 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3.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本币贬 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 4.假定汇率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供给对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