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探究会说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因素。

②通过学习会说出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并且会利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③.通过学习会推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三、教学难点

热源的选择及对加热时间的限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教具

比热容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介绍新疆气候的特点之一:日气温差较大。一般是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地方最大的日气温差在20~25℃。在吐鲁番,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4.8℃,最大日气温差曾达50℃。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若羌县,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6.2℃,最大日气温差达27.8℃。一天之内好像经历了寒暑变化,白天只穿背心仍然挥汉,夜里盖上棉被方能安眠。这些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

播放图片,介绍海边的故事:中午,砂子很烫而水不烫;傍晚,砂子很凉而水不凉

设问:

①新疆日气温差为什么很大?

②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

引入新课,比热容

二、进行新课

比热容

(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

议一议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②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

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与温度变化有关

猜一猜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的什么因素有关?

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

做一做

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

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同。

实验设计

怎么验证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说一说设计思路

①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种类不同。

②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两

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进行实验:(先播放视频观看一遍,再进行实验操作)

处理数据

由实验数据得出:

①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高

②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多.

实验结论

对上述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比热容

不同吸热本领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①比热容的定义:

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

②比热容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读作:焦耳每

千克摄氏度

(3)对比热容的正确理解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比热容是一定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从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

物质不变,比热容不变;物质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

水的比热容最大;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水银例外)。

泥、砂石、金属的比热容较小。

(5)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油好?

用水的效果比用油的效果要好一些,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油大

吐鲁番夏天最高温度大多在四十多摄氏度,居中国之首,而火焰山又是吐鲁番最热的地方,其表面温度最高曾达到八十多摄氏度。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二十多摄氏度,空调都不用开。

这是因为沙石的比热容较小,使得温度变化很快。

昆明,又名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昆明的周边,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8千米,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3.2千米,最大水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那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与滇池密切相关。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这是因为滇池里的水比热容较大,对昆明的气温有调节作用。

谈起夏日海风,你可知道,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往往是不同的,你知道白天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夜晚呢?

白天风是从海面向陆地吹,晚上风则是从陆地向海面吹。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应该如何应对呢?

要增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湖泊面积。

沿海地区及我国东南部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而在沙漠地区及我国西北部昼夜气温变化较大。为什么?

这是因为在同样受热和冷却,即吸热或放热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

(6)热量的计算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你能根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70℃,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Q

Q=4.2×103J/(kg·℃)×0.4kg×(70℃-20℃)=8.4×104J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cm(t1-t0)Q放=cm(t0-t1)

三、课堂小结

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物质的比热容

①比热容的定义:

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

②比热容的单位:J/(kg·℃)

=cm(t1-t0)Q放=cm(t0-t1)

②比热容的公式Q

3、对比热容的正确理解

4、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5、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5)

最新《比热容》说课教案汇编

《比热容》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 “比热容”是义教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 g·℃)和读法、写法;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实验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从实验到理论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比热容单位的读、写。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投影仪及幻灯片。 学生用相同的烧杯、温度计、电加热器各两只,水、煤油、电源、钟表。(每四人共用一套) 二、说学情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比热容是学生接触到的比较复杂的一个物理量,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要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适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三、说教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先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指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一样。再接着提出以下问题: (3)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用投影仪投影题目,让学生思考,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猜想记下。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讨论研究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设想:用水和煤油这两种物质来进行比较研究。如何比较研究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固定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强跟压力的关系”或“固定压力不变,研究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关系”。这样的方法即是“控制变量法”。本节课就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2、设计实验 先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及步骤,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 (四)、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每四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

比热容一览表

物质 化 学 符 号 模 型 状 态 比 热容量 (基 本)J/ (k g·℃) 比热容量(2 5℃)J/(kg·K) 氢H2气14000 14300 氦He1气5190 5193.2 氨NH 3 4气2055 2050 氖Ne1气1030 1030.1 锂Li1固3580 3582 乙醇C 2 H 5 OH 9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蜡Cn H 2 n+2 62至122固2200 2500 甲烷CH 4 5气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软木塞2000 乙烷C 2 H 6 8气1730 1729 尼龙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 2 H 2 4气1500 1511 聚苯乙烯CH 2 3固1300 1300 硫化氢H 2 S 3气1100 1105 氮N2气1040 1042 空气(室温)混混气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0℃)混混气1005 1035 氧O2气920 918 二氧化碳CO 2 3气840 839 一氧化碳CO2气1040 1042 铝Al1固900 897

石绵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氟F2气820 823.9 砖混混固750 750 石墨C1固720 710 四氟甲烷CF 4 5气660 659.1 二氧化硫SO 2 3气600 620 玻璃混混固600 840 氯Cl 2 2气520 520 钻石C1固502 509.1 钢混混固450 450 铁Fe1固450 444 黄铜Cu, Zn 混固380 377

铜Cu1固385 386 银Ag1固235 233 汞Hg1液139 140 铂Pt1固135 135 金Au1固129 126 铅Pb1固125 128 水蒸气(水)H 2 O 3气1850 1850 水H 2 O 3液4200 4186 冰(固态水)H 2 O 3固2100 2050 (-10℃)

比热容基础练习题

《比热容》训练题 : ________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的单位是,读作。 2.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若加热的时间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较大;若要使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则给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3.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它的意义是 。 4.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意思是: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铜吸收的热量比铝吸收的热量;或者是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铜升高的温度比铝升高的温度。 6.改变物体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前者实际上是能的过程,后者实际上是能的过程。 7.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

热量Q放= ,式中t0表示物体的,t表示物体的,m 表示物体的,如用kg作单位,则比热容就应以作单位,这样计算出的热量单位是。8.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在吸收或放出相等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 (填“大”或“小”),这是因为水的。 9.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能量多;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多. 10.质量为100g的铁块温度上升20℃吸收924J的热量,铁的比热容是 .100kg的铁块放出 4.62×105J热量,其温度降低,此时铁的比热容是. 11.培育秧苗时,夜间多灌一些水,是利用水的.这种特性,使秧田的温度不致于,起到保护秧苗的作用. 12.甲、乙两物体由同种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之比是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4,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13.把质量相等、温度相同(都为室温)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分别投人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三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温度最低的是(c铜<c铁<c铝)球.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质课教学文案

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4.记住水的比热容. 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一:自主预习 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1℃所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二:讨论交流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沙子”)的吸热能力较强.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 (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三:展示反馈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 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 四:精讲点拨知识归纳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热机效率计算题(汇编)

热机效率 一、填空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我国选手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女子冰壶比赛中夺冠的一个场景.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通过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使表面的冰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 2、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右表 列出的是2009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地气温情 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 是,你做出判别的依据 是 3、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任何两个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 4、已知C铝>C铜,温度和质量相等的铝球和铜球,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由铝球传给铜球 B.热量由铜球传给铝球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缺少条件,无法确定。 5、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温度降低20℃,乙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A.3:8 B.8:3 C.4:3 D.3:2 6、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曲轴转过() A、720° B、180° C、150° D、90 7. 甲、乙两台汽油机,甲的热机效率比乙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相同的功,甲用的时间少 B. 在相同时间内,乙消耗的汽油多 C. 消耗同样多的汽油,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少 D. 做同样多的有用功,甲消耗的汽油少 8、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 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编辑本段定义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E(Q)/m△T △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 比热容测试仪 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质课

(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三:展示反馈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 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 四:精讲点拨知识归纳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比热容与生活 (三)热量的计算 1.公式:Q=cmΔt 五:检测巩固 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k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 3.质量为500g的某中物质,温度从20℃降到30℃,吸收了2.1×104J的热量,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2019最新】中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比热容(二)(实验探究)

【2019最新】中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比热容(二)(实验探究) 1.(13扬州)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________;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 (2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装________(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 原因是__________。 (1)沙子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使沙子受热均匀 (2)水水蒸气液化放热 2.(12大连)错误!未指定书签。.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升高温度 相同加热器加热时间 3.(12南充)小华同学在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 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为了验证猜想,她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并 测量它们 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_____℃; (2)在同样条件下分别给水和油加热,如果在_______相同时,可 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 (1)质量 20 (2)加热时间(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加热时间) 4.(12河北)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 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 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较,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则水的温度升高了℃。[c 水 =4.2×103J/(kg ·℃), c 煤油=2.1×103J/(kg ·℃)] (1)未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水 (3)2 5.(12十堰)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 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为保证让不同物质能吸 收相同的热量,甲、乙两个电阻丝的阻值必须; 实验时还要使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初温和都相同; 实验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如果甲瓶中液体温度升高的快,说明甲液体的吸 热能力(选填“强”或“弱”)。 相等 质量 液面相齐平 弱 6.(12莱芜)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不同 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 温、质量相同的水和植物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至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比热容》教案

第3节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的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提出问题:大家都做过饭,考虑一下,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的快?如何进一步的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归纳总结:(1)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实验中砂子需要不停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实验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的11页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归纳总结: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2)单位:J/(kg·℃) (3)水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南京中考)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2020汇编)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_专题25_比热容和热机(含解析)

专题25 比热容和热机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18?长春)我国北方冬天取暖用的“暖气”,通常用水作为输运能量的介质,这是因为水的()A.密度大B.密度小C.比热容大 D.比热容小 【分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取暖效果好,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 故选:C。 2.(2018?烟台)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榜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密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与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其温度变化小。 【解答】解: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高,故D正确。 故选:D。 3.(2018?福建)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的() A.密度 B.内能 C.比热容D.质量 【分析】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解答】解: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故选:C。 4.(2018?眉山)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物質化學符 號 模 型 相 態 比熱容量(基本) J/(kg·K) 比熱容量(25℃) J/(kg·K) 氫H 22 氣14000 14300 氦He 1 氣5190 5193.2 氨NH 34 氣2055 2050 氖Ne 1 氣1030 1030.1 鋰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 3CH 2 OH 9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蠟C n H 2n+2 62至 122 固2200 2500 甲烷CH 45 氣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軟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 2H 68 氣1730 1729 尼龍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 2H 24 氣1500 1511 聚苯乙烯CH 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氫H 2S 3 氣1100 1105 氮N 2 2氣1040 1042 空氣(室溫)混混氣1030 1012 空氣(海平 面、乾燥、 0℃) 混混氣1005 1035 氧O 2 2氣920 918 二氧化碳CO 23 氣840 839

一氧化碳CO 2氣1040 1042 固900 897 鋁Al 1 石綿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2氣820 823.9 氟F 2 磚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固720 710 1 氣660 659.1 四氟甲烷CF 45 二氧化硫SO 氣600 620 23 玻璃混混固600 84 2氣520 520 氯Cl 2 鑽石 C 固502 509.1 1 鋼混混固450 450 固450 444 鐵Fe 1 黃銅Cu,Zn 混固380 377 固385 386 銅Cu 1 固235 233 銀Ag 1 液139 140 汞Hg 1 固135 135 鉑Pt 1 固129 126 金Au 1 固125 128 鉛Pb 1 O 3氣1850 1850 水蒸氣(水)H 2 水H O 3液4200 4186 2 冰(水)H O 3固2060 2050 (-10℃) 2

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比热容》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课题,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并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等各个环节。 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法、反馈法、分组实验法、综合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

教具和 媒体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热得快、沙页 1 第 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细线、烧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视频:海滩美景)提问:美不美?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创设物理情景,营造宽松的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角色,并提问激发学生的斗志,努力拼搏,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探索研究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学生回答)将一壶水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比热容1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比热容 一.填空题(共12小题) 1.(2018?怀化)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了2kg汽油,若汽油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9.2×107J(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分析】(1)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知道汽油的质量和热值,利用Q 放=mq求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水能带走较多的热量,冷却效果好,所以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2)2kg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放=mq=2kg×4.6×l07J/kg=9.2×l07J。 故答案为:比热容;9.2×l07。 2.(2018?泰安)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 103J/(kg?℃)]。 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20℃[c 水=4.2× t求水温度降低值。【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放出的热量、比热容,利用Q 放=cm△ 【解答】解: m△t可得,水降低的温度: 由Q 放=c水 △t===20℃。 故答案为:20。 3.(2018?福建)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可以变凌为宝。在一定条件下,1吨垃圾能”榨”出170kg燃料油,若燃料油的热值为4.0×107J/kg,则这些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 6.8×109J,燃烧时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1)利用Q 放=mq求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能量Q=cmt c——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不论温度升高还是降低永远取绝对值) 如果温度升高就是吸热温度降低就是放热 每种物体的比热容都不一样,有比热容表.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空气的比热:常温的话就是25+273=298; 其它温度下就应该是:空气温度T+273=? 解释 比热(0specific heat)是比热容的简称。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或升高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更严格的定义,参见词条比热容。 燃气的比热可以分为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保持燃气的容积不变的吸热(或放热)过程时的比热为定容比热,保持燃气压力不变时的吸热(或放热)过程时的比热为定压比热。 单位 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单位为J/(kg·K)。 常用单位:kJ/(kg·℃)、cal/(kg·℃)、kcal/(kg·℃)等。 比热表: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比热容c 水4.2 酒精2.4 煤油2.1 冰2.1 蓖麻油1.8 砂石0.92 铝0.88 干泥土0.84 铁、钢0.46 铜0.39 汞0.14 铅0.13

对表中数值的解释: (1)比热此表中单位为kJ/(kg·℃); (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3)c铝>c铁>c钢>c铅(c铅0时为吸热,Q<0时为放热。 (涉及到物态变化时的热量计算不能直接用Q=cmΔt,因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变化了。) 应用 ①水的比热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②用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③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 ④农村在培育秧苗时,为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要往秧田里灌水,夜间秧田里温度不致降的太多,秧苗不致冻坏,早晨再把水放出去,以日照使秧苗温度高一些,有利于生长。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虽然公式Q =cmΔt可用来计算物质的比热,但不能认为物质的比热与Q 成正比,与m 和Δ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大部分物质的比热容不同,但有少部分除外,例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是相

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比热容(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要点三、热量的计算(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二、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 吸=cm(t-t 0) 式中Q 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t 0表示物体

第3节《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三个板块:(1)实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认识比热容这一物质的重要特性;(3)利用比热容概念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 实验探究设计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热传递或内能转移的过程,涉及的相关因素较多。为了降低探究难度,可以首先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宜参考教科书的做法,借助学生熟悉的烧水经验,先讨论交流同种物质(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 教师应首先提出讨论问题: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学生将提出各种猜想与假设,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支持自己的猜想,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推测自己的猜想,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最终,汇总学生的观点,应得到以下结论: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而且,此结论可推广到其他物质(如煤油、沙子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不同种类的物体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也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为了比较两种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利用什么办法更好?怎样比较?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应达成一定探究方案,如: 各小组任选两种不同物质(例如水、酒精、煤油、沙子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二者所升高的温度。考虑到容器吸热及向外界散热的影响,被加热容器应该相同(例如用自制的相同的易拉罐金属盒)。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物质种类、质量、温度变化等)时,要将控制变量意识具体落实到设计方案中。 也可以采取以下备选方案: ①取同种物质(水或沙子),质量不同,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 ②取不同物质(水和沙子),质量相同,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 在确定探究方案之后,需要求学生明了以下问题: ①为保证被加热物质质量相同或不同,需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天平称量质量、滴管微调) ②如何保证被加热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或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需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温度计) ③如何保证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或比较他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相同的加热器:同一酒精灯、同一加热金属板、同一规格的“热得快”、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可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教科书选用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内,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同时放在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的金属板上,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情况,设备简单,易于随堂进行,可考虑优先选用。若以“热得快”为加热器,则宜选用水、酒精、煤油等液体,且量宜大。

比热容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 1.用同样的功率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比水. 2.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实验时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的不同;也可以观察,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 3.如图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可以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等,其中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作用是:. 二、理解不同比热容的“温度—时间”图像 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 量乙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14?成都)在“比较不同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下 c水=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1.05×103J·(kg·℃)-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6.如图所示,实验室内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 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A.煤油温度先升到40℃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2018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6讲 比热容(附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第16讲比热容 16.1 学习提要 16.1.1 燃料的热值 1.热值的概念 燃料燃烧时能放出热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样。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字母q表示。 2.热值的定义 热值的定义式为q=Q/m 3.热值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J/Kg),读作“焦每千克”。 16.1.2 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定义式 比热容的定义式为 c = Q/m△t 3.比热容的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 比热容的测定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在许多热学问题上都要用到,所以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很重要。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应该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1)实验原理:热平衡方程式Q 吸= Q放

(2)实验方法:实验室一般采用混合法来测定物质的比热容。 (3)实验器材: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待测金属块、适量的常温下的水和沸水。 (4)实验步骤:①用天平分别测量小桶、搅动器、适量的常温下的水、待测金属块的质量; ②将金属块放入沸水(100℃)中加热一段时间; ③在量热器小筒内装入适量的常温下的水,并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t1; ④将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量热器的小筒内,合上盖子,用搅拌器上下搅 动,直到量热器中温度达到稳定为止。 ⑤用温度计测出混合温度t2. (5)实验结果:设量热器和搅拌器是由比热容为c的同种物质做成,总质量为m; 适量的常温下的水质量为m水,比热容为c水;待测金属块的质量为m金,比热 容为c金。 由于量热器、搅拌器、常温下的水的初温均为t1,待测金属块的初温为t2=100℃, 混合后温度为t2。由热平衡方程式Q吸= Q放。可得 cm(t1-t2)+c水m水(t2-t1)= c金m金(t0-t2) c金=[(cm+c水m水)(t2-t1)]/[m金(t0-t2)] 16.2 难点释疑 16.2.1 温度和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论物体处于哪一种状态,总有某一个确定的温度。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一般会上升;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其温度一般会下降。当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的过程结束后,物体的温度仍然有一个确定的值。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一个物体有某一个确定的温度值,并不能说一个物体就具有多少热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大,也不能说同一温度质量大的物体热量大。热量的多少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具有意义。说的明确一点,热量只有在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或内能发生变化时才具有意义。 物体的温度是某一个确定的值,对应于物体处于某一种状态。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是某一个确定的值,对应于物体一定的温度变化(或物态变化)。在热传度过程中,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