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弧形柔性铰链式二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文献综述】

圆弧形柔性铰链式二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文献综述】
圆弧形柔性铰链式二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圆弧形柔性铰链式二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

1、前言

以柔性铰链为导向机构的超高精度微动工作台已被广泛用于能束加工、超精密检测、微操作系统等要求具有纳米级定位分辨率的技术领域中。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高分辨率、宽行程、高频响的微动工作台越来越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和难点。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类精密、超精密仪器仪表, 如图形发生器、分步重复照相机、光刻机、电子束和X射线及其检测设备等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3~5]。与此同时, 相配套的各类精密、超精密微动平台也应运而生。微动系统一般由微动平台、检测装置、控制系统3 部分组成。

2、微动平台简介

微动平台,或称为微位移机构,是指行程小(一般小于mm 级)、灵敏度和精度高的机构, 它是微动系统的核心。微动工作台主要由微位移驱动器、导轨和输出平台等组成。微位移驱动器直接把输入电压/电流转变成相应的输出位移, 而导轨则把此位移量传递到工作台。

3、压电陶瓷简介

由于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高刚度、高分辨率、无摩擦和磨损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因而在纳米级的微定位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系统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 它是一种固体器件, 易与电源、位移传感器、微机等实现闭环控制, 无需传动机构, 具有位移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功耗低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微动平台的设计中。

压电效应的概念最先来源于压电晶体,当此类电介质晶体外加机械载荷时,晶体内部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极化,导致晶体两端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反之,如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晶体置于电场中,由于电场的作用而引起电介质晶体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产生相对位移,致使压电晶体发生形变,晶体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在工程技术中应用较普遍的是由压电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压电元件。通常选用压电常数较大的层叠式压电元件获取微变形,它的线性比较优良,且具有体积小、刚度大、形变相对较大、位移分辨率高和响应迅速的特点。

4、国内外研究现状

柔性铰链是一种弹性元件, 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无摩擦、无噪声、不需要润滑等特点。在结构设计上, 把它作为导向、定位和传动等元件。笔者设计的柔性铰链扩展、配置灵活, 通过对一维柔性铰链的简单几何叠加, 可以方便组成二维或多维柔性铰链。柔性铰链分为单轴柔性铰链和双轴柔性铰链两大类。在微位移机构中广泛用于制作微动工作台的柔性导轨、支承等。用柔性铰链制作的微位移机构,具有很高的位移分辩1 nm、定位精度±0. 05μm和重复精度,工作稳定、无机械摩擦、无间隙、无爬行和体积小等特点;柔性铰链支承微动机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微位移机构,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微位移器件。系统采用柔性铰链为导轨形式, 传递微位移驱动器输出的位移, 它具有体积小、无机械摩擦、导向精度高、加工精度易于保证、不需要装配等特点。

陈时锦, 杨元华, 孙西芝, 程凯[1] 研究了针对于一种常用的以双柔性平行四连杆机构作导向的二维微位移工作台, 分析并推导出了工作台结构参数对各性能的影响公式, 并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这些公式的正确性。之后建立了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以具体实例介绍了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优化求解, 得出最优设计参数的过程。

黄金永, 魏燕定, 张炜[3] 研究了空间微动平台的柔性铰链参数优化设计。结合空间微动平台的特点: 轻量化、小尺寸、尽可能高的一阶共振频率, 以及满足平台工作行程、驱动器推力大小、和材料许用应力等要求, 通过对柔性铰链公式的详细分析, 给出了这类微动平台的设计流程和实例演示,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柔性铰链各参数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张建雄, 孙宝元[5] 研究了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二维微动工作台,介绍了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器( PZT) 驱动的二维微动工作台。该微动台采用双柔性平行四连杆结构,运用参数化的分析方法求得铰链各尺寸对微动台固有频率、应力以及刚度的影响, 将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的结果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微动台的设计方法。

田延岭,张大卫,闫兵[6] 研究了二自由度微定位平台,研制了一台压电陶瓷驱动和弹性铰链导向的一体化微定位平台, 该微定位平台具有高刚度、高响应速度和高分辨率等优点。为了克服压电陶瓷驱动器伸长量较小的不足, 采用杠杆放大机构增加微定位平台的位移输出。考虑驱动电路的影响, 建立了微定位平台的机电耦合模型。通过试验研究了微定位平台的静动态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微定位平台的分辨率为5 nm, 固有频率分别为143 H z 和180 H z。该微定位平台可应用于纳米级的微定位。

高鹏,袁哲俊,姚英学[8] 研究了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新型双向微动工作台。图1为所研制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各连接处都为柔性铰链结构。该工作台内外层都是四支点支承的对称结构, 内层(x向) 工作台刚性嵌套在外层(y向) 工作台内, 分别采用二个压

电陶瓷驱动, 实现二维运动。该工作台有两级放大机构。由于采用二级杠杆放大结构, 所以该双向微动工作台满足各类宽范围扫描高精度定位场合的要求。

图1 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微位移技术是精密机械和仪器实现高精度的关键技术之一。微位移技术由微位移机构、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它的行程小、灵敏度和精度高,主要用于提高运动的灵敏度和精度。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现代机械工业的基础。目前,主要应用在精度补偿、微进给及精密调整三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时锦, 杨元华, 孙西芝, 程凯. 基于柔性铰链的微位移工作台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J]. 机械设

计, 2004, 21(7): 46-49

[2]关耀奇, 陈蓉玲. 柔性铰链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J]. 机械设计, 2003, 20(3):

46-47

[3]黄金永, 魏燕定, 张炜. 空间微动平台的柔性铰链参数优化设计[J]. 机电工程, 2006, 23(1):

55-57

[4]纪海慧, 钱进. 基于柔性铰链的精密定位平台的设计[J]. 机床与液压, 2007, 35(11): 62-64

[5]张建雄, 孙宝元. 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二维微动工作台的设计分析[J]. 压电与声光, 2006,

28(5): 624-626

[6]田延岭, 张大卫, 闫兵. 二自由度微定位平台的研制[J]. 光学精密工程, 2006, 14(1): 94-99

[7]刘品宽, 孙立宁, 曲东升, 荣伟彬. 新型二维纳米级微动工作台的动力学分析[J]. 光学精密工程,

2002, 10(2): 143-147

[8]高鹏, 袁哲俊, 姚英学. 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新型双向微动工作台的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1998, 19(2): 192-193

[9]Kee-Bong Choi, Jae Jong Lee, Seiichi Hata. A piezo-driven compliant stage with double mechanical amplification mechanisms

arranged in parallel[J]. Physical, 2010:173-183

[10]Chi-Ying Lin, Po-Ying Chen. Precision tracking control of a biaxial piezo stage using repetitive control and

double-feedforward compensation[J]. Mechatronics, 2010:24-32

[11]Hua Wang, Xianmin Zhang. Input coupling 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a 3-DOF compliant micro-positioning stage[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8:400-410

[12]S.B. Choi, S.S. Han, Y.M. Han, B.S. Thompson. A magnification device for precision mechanisms featuring piezoactuators and

flexure hinge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7:1184-1198

手机移动支付文献综述

手机移动支付的研究 1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已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继上个世纪互联网技术引发“信息革命”之后,如今物联网又将再一次改变我们的生活。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把一切物品都通过传感器接入互联网,实现监控、跟踪、信息交互等功能。通过手机等数码随身物品把银行卡与商家POS机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领于: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1] 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捷。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或借助支付工具进行的支付方式。而在这两种支付方式中手机支付存在着很重要的地位。2010年4月工信部科技司在“2010第二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透露,工信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因此,我从手机支付方面着手,了解其支付方式、发展影响因素等,并对其作出以下总结与建议。 2手机支付方式 手机支付是一项跨行业的业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移动支付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手机钱包,又称为“小额移动支付”。该方式实施较容易,是目前国外较普遍采用的方式。手机钱包的特点是以客户的话费账户或是关联客户的银行卡账户进行消费购物。 (2)手机银行,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的手机连接至银行,通过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 (3)第三方手机支付,是在移动运营商和商业银行间加入了第三方,例如中国银联。它可以实施“一点接入,多点服务”的功能。由于有第三方的介入,银行和电信运营商间在技术、业务等方面更易协调。因此,第三方手机支付被认为更具有发展前途。[2]

上海晟景公司网上电脑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上海晟景公司网上电脑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品销售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渴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多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销售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刘志敏(2009)认为网络销售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即利用互联网销售企业产品[1]。企业网络销售以在线交易、客户服务为核心,用以提高商业交易的效率、范围,降低经营成本。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企业开发网络销售系统是必要的。 1 网络销售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1.1 网络销售是一种趋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催热了国内在线交易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网上购物市场。对消费者来说,金融危机之下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网上购物的价格优势是吸引网民到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企业来说,金融危机让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希望借助网购市场拓展新渠道;对企业来说,出口受阻,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也推动了国内网购市场的升温。同时网络购物市场也在成为当前新增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王萍(2009)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2]。 1.2制约网络销售发展的因素 裴子钊(2008)认为制约我国网络销售发展的因素:网络覆盖率低,网络支付手段落后,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3]。王伟,王丹(2008)认为物流设施不配套,顾客传统购物观念根深蒂固是我国发展网上销售存在的障碍[4]。

1.3 网络销售的发展对策 企业应在结合自身条基础上整合营销渠道资源,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网上销售模式,李勉(2008)认为如果必要,也可以采用多种网上销售模式[5],同时确定各渠道成员在网络渠道中的角色定位并规范其网络行为。张玲(2010)认为要坚持创新,注意产业链的协同合作[6]。张月瑶(2009)认为要发挥原有优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转变不同的销售方式,加大政府的扶持[7]。 2 网络销售的运作流程和系统的结构选择 2.1 网络销售流程管理 网上销售系统整体设计上采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罗永昌(2009)认为设计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用户注册:用户注册功能模块就是提供用户注册个人信息和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程序接口。用户只要在注册时填写了个人信息资料,在用户下订单的时候,系统能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应个人信息填入订单。所以设计时候考虑在主页上提供用户登陆模块和用户注册链接,老用户可以在此登陆,新用户可以在此进行注册。 产品发布:如何管理和陈列所有产品,使用户能方便快速的挑选出所要购买的产品,同时要将所有新上市的产品和正在促销、热销中的产品推荐给用户。因此,在系统中将所有的商品进行产品分类。 产品查询:考虑到用户较多关心的是产品名称和价格,本系统允许用户,选择产品所属类别、产品名称、及用户期望的价格水平,再根据这些条件从产品列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产品,若没有符合条件的产品则提示未找到。 电子购物车:其实就是一张在内存中的临时表。当用户首次购买时就在内存中创建此表,并向内添加记录。此后的处理就是对此表的处理更新和删除记录[8]。

FXLMS算法用于压电柔性结构多通道振动控制_朱晓锦

FXL M S算法用于压电柔性结构多通道振动控制 朱晓锦, 高志远, 黄全振, 邵 勇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上海,200072) 摘要 以模拟太空帆板的压电机敏柔性结构为实验模型,针对结构振动响应主动控制技术需求,着重分析了多通道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方法及其FX LM S算法实现,以及受控通道模型参数辨识策略,并给出了详细的控制器设计结构图。针对实验模型对象设计、结构模态特性分析、压电元件优化配置、实验平台开发构建、相关软硬件测控环境、实验过程描述与结果分析验证,给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法过程分析;进行了结构振动响应多通道主动控制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结构设计与自适应算法有效,为航天柔性结构振动响应分布式多通道控制提供了方法探索思路。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自适应滤波控制 压电机敏结构 多通道FX LM S算法 实验模型与平台 中图分类号 T B535.1 T P273.2 引 言 伴随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型柔性结构在航天器上构成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结构振动问题也愈加严重,如航天器太阳能帆板结构,在轨运行期间必须保证很高的运行精度。由于这类结构具有低刚度小阻尼、固有频率较低和低频模态密集的特点,同时太空环境又无外阻,因此极易受到扰动影响而发生振动。常规技术方法难以达到控制要求,由此机敏结构的研究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向[1-2]。 C ra w ley[3]最早分析了梁与压电片之间的作用情况,开辟了以分布式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方向,此后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4-7]。就控制方法与控制律设计而言,几乎涉及到现代控制理论的所有分支,诸如极点配置、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学习控制与智能控制等[8],由于自适应控制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从而在研究进程中得到广泛采用[9]。 当前,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方法在机敏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中获得积极关注[10],尤其用滤波-X 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 m ean square,简称FXLM S)算法进行控制器设计,具有控制修正速率高、对非平稳响应适应能力强,并能够较快跟踪结构参数及外扰响应变化的特性,不足之处在于需要预知与外激扰信号相关的参考信号,同时多通道控制器结构设计也相对复杂。本文在简要描述压电元件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基于FXLM S算法过程,着重分析了多通道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方法,以及受控通道模型参数辨识策略,并给出详细的控制器设计结构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模型对象设计和实验环境开发,采用在线辨识方法获得实验结构受控通道模型参数,进而实现压电柔性结构振动响应的多通道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了控制器结构与自适应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具有快速收敛以及较低阶模型就能满足控制性能要求的优势。 1 压电元件本构方程 压电材料力学和电学行为关系,可以采用压电方程进行描述,取应力e和电场强度E为自变量,则压电方程可以表示为 Xλ=c Eλu e u+d jλE j λ,u=1,2,…,6 D i=d iu e u+_e ij E j i,j=1,2,3(1)其中:c Eλu为电场恒定时的弹性柔顺系数;d jλ为压电应变常数;_e ij为应力恒定时的介电常数。 一般在压电机敏结构振动控制中,使用的压电应变常数为d31,即沿压电驱动器极化轴3方向施加电场,通过d31的耦合在垂直于极化方向1轴,即元件长度l的方向上激发横向振动;具体驱动信号来自 第31卷第2期2011年4月 振动、测试与诊断 Jou rna l o f V ib ra tion,M easu re m en t&D iagno sis   V o.l31N o.2 A pr.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编号:90405013,90716027);上海人才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020);上海大学“十一五”“211”建设资助项目;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9-08-22;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11-13

档案网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档案网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档案网站是新世纪档案工作新媒介和新事物,档案网站管理又是档案网站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档案网站管理研究与实践是随着档案信息化与网络化进程加速而出现的新情况、新問题,研究这一问题的人还比较少,形成的文献量不多,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十分有限,文章从多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有关档案网站管理研究期刊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 标签:档案;档案工作;网站;网站管理;综述 档案网站管理是档案网站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网站管理研究开始于1997年。1997年《每周电脑报》发表《MSSite Server企业版网站管理的多面手》一文,开始了我国网站管理研究的先河。截至2012年,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收录了94篇相关文献,其中档案学占了10篇,达到了总文献量的10.64%。以下是有关档案网站集群研究文献的相关分析。 一、档案网站管理研究的现状 从学科类别分布情况看:10篇文献涉及了6个不同学科,其中档案及博物馆9篇,占90%;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6篇,占60%;新闻与传媒1篇,占10%;高等教育1篇,占10%;民商法1篇,占10%;互联网技术1篇,占10%。其中档案学与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所占比例最多。这与档案网站管理研究涉及学科面广,交叉性强有关。 从文献发表的期刊分布上看:全部10篇文献分别发表在9种不同的期刊上。具体是兰台世界2篇,占20%;档案与建设1篇,占10%;上海档案1篇,占10%;湖北档案1篇,占10%;黑龙江档案1篇,占10%;档案时空1篇,占10%;中原工学院学报1篇,占10%;现代视听1篇,占10%;民营科技1篇,占10%。其中档案学期刊6种,占全部期刊数的66.67%;发表文献7篇,占全部10篇文献的70%。6种档案学期刊中有档案学核心期刊3种,占全部9种期刊的33.33%,占6种档案学期刊的50%;发表文献4篇,占全部10篇文献的40%,占档案学期刊全部7篇文献的57.14%。档案学期刊与档案学核心期刊成为这一研究的主要载体与阵地。 已发表的档案网站管理研究文献没有1篇得到基金的资助。 从研究层次分布看:基础研究4篇,占40%;行业指导4篇,占40%;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篇,占20%。综合起来社科类8篇,占80%;自科2篇,占20%。基础研究6篇,占60%;行业指导4篇,占40%。社科类研究与基础性研究所占比例较高,一方面与这一档案学所属学科属性有关,另一方面表现出研究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相对比较弱。 从文献作者分布看:10篇文献涉及11名作者,他们是杨永和、李永祥、仇壮丽、卞咸杰、范家如、王少辉、李英、青妮、岳修志、赵建建、张艳华。其中独著者9人,发表文献9篇;合著2人,发表文献1篇。 从文献作者所属单位看,10篇文献署名单位的有8篇,分别来自辽宁省档案局、中原工学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湘潭大学管理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每个单位各发表文献1篇。其中高校6个,占署名单位的75%;发表文献6篇,占全部文献的60%。行政管理部门1个,占署名单位的12.5%;发表文献1篇,占全部文献的10%。其他单位1个,占署名单位的12.5%;发表文献1篇,占全部文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最新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参考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长期规划(五年以上)中期规划(一到五年)短期规划(一年以内) 3.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岗位任务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环境和条件,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作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为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是岗位评价的基础。 总之,工作岗位分析无论对我国宏观社会和经济发展还是对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岗位工作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书面资料(资料记录以及 岗位责任说明书) 任职者的报告(访谈和工 作日志) 同事的报告(上级,下 属) 直接的观察 6.岗位规范的概念 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 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 中各类岗位某一些专项事 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 为、素质要求等所做出的 统一规定。 7.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岗位劳动规则 定员定额标准 岗位培训规范 岗位员工规范 8.岗位规范的基本形式 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 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 范 生产岗位操作规范 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 9.工作说明书的概念 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 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 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 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 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 所作的统一规定。 10.工作说明书分为岗位、部 门、公司工作说明书 1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基本资料(名称,岗位等 级,岗位编码,定员标 准) 岗位职责。监督和岗位关 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 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 境。工作时间。资历。身 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绩效考 评。 12.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准备阶段 a.根据岗位分析的总目 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 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掌握各种基本资料和数 据。 b.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 的。}、{明确调查的 对象 和单位。}、{确定调 查项目。}、{确定调查表 格和填写说明。}、{确定 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 法。} c.为搞好工作岗位分 析,还要做员工的思想工 作。 d.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 任 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 单 位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e.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 掌 握调查的内容 调查阶段 总结分析阶段 13.岗位出现的两种情况: 约定俗成,依靠别人的经 验或管理者自己的感受而设 置的 采用科学的系统化方法, 经过技术,管理专家的精心 设计而最终设立的。 14.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 供依据,实现“位得其 人,人尽其才,适才适 所,人事相宜”。 15.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明确任务目的的原则 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16.基本方法 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 现代工效教学的方法 其他可借鉴的方法 17.方法研究是运用调查研究 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 活动的内容步骤,进行全 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 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 理的东西,寻求构建更为 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 程序的一门专门技术。 方法研究具体应用包括: 程序分析,动作研究 程序分析是以生产过程中 的作业、运输及检验环节 为对象,通过对生产程序 中的每项作业和运输的比 较和分析,重新合理的安 排生产程序,讲人力、物 力耗费降到最低限度,以 提高岗位工作的综合的方 法。 分析工具(作业程序图, 流程图,线图,人—机 程序图,多作业程序 图,操作人程序图) 动作研究:将岗位员工的 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 素,根据动作经济原 理,设计出以新的,合 理的以作业结构为基础 的操作程序。人体的基 本动作分为17项动素。 动作经济原理可以分 为:人体利用、工作地 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 善、工具和设备设计等 三个方面。 工效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 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 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 作、作业环境、疲劳规 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 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 系的一门科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例数世界经济变革,每一次都伴随着货币的改革与支付形式的变更。如今科技的进步使得经济愈来愈趋于全球化、科技化,在以往最为基础的货币支付形式上衍生出了与科技紧密相关的移动支付,并且,移动支付这种支付方式逐渐跻身于主流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人们的支付渠道更加多变,支付方式更加快捷。 一、外国文献综述 Black Clifford (1995)的《网络付款的要求》以及Upkar Varshney(2002)的《移动支付》,这两篇文章均简单讲述了移动支付的定义以及基本概念,同时向读者介绍了非接触式付费方式的技术研究,以及移动支付的有关科学技术的解释。Terri Bradford(2007)在《复杂现状: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移动支付产业》一文中,分别从日本、韩国和美国三国在发展移动支付产业方面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入手,详细的讲述了三个国家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且从资金、科技以及市场营运三个方面分析了三个国家分别具有不同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态势的原因。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切合中国的实际,比如,刘婧雯(2014)在《移动支付的现状及发展探析》一文中,通过分析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现在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刚开始移动支付产业的起步,条理清晰的总结了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现状,同时通过分析现状,对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在《浅谈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中,李琪(2008)指出了中国目前的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与国际上各国横向比较,简单明了的分析了几国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同时以中国目前的发展走向为分析主线,简明扼要的从中国接触世界贸易,引入非接触式支付概念为契机,阐述了中国自主发展移动支付产业的情况。 三、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技术发展 吴霞(2013)通过在《基于J2ME的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指出,2011年与2012年是中国移动支付行业无法忽略的两年,在这两年里,中国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圆弧形柔性铰链式二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圆弧形柔性铰链式二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 1、前言 以柔性铰链为导向机构的超高精度微动工作台已被广泛用于能束加工、超精密检测、微操作系统等要求具有纳米级定位分辨率的技术领域中。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高分辨率、宽行程、高频响的微动工作台越来越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和难点。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类精密、超精密仪器仪表, 如图形发生器、分步重复照相机、光刻机、电子束和X射线及其检测设备等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3~5]。与此同时, 相配套的各类精密、超精密微动平台也应运而生。微动系统一般由微动平台、检测装置、控制系统3 部分组成。 2、微动平台简介 微动平台,或称为微位移机构,是指行程小(一般小于mm 级)、灵敏度和精度高的机构, 它是微动系统的核心。微动工作台主要由微位移驱动器、导轨和输出平台等组成。微位移驱动器直接把输入电压/电流转变成相应的输出位移, 而导轨则把此位移量传递到工作台。 3、压电陶瓷简介 由于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高刚度、高分辨率、无摩擦和磨损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因而在纳米级的微定位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系统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 它是一种固体器件, 易与电源、位移传感器、微机等实现闭环控制, 无需传动机构, 具有位移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功耗低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微动平台的设计中。 压电效应的概念最先来源于压电晶体,当此类电介质晶体外加机械载荷时,晶体内部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极化,导致晶体两端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反之,如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晶体置于电场中,由于电场的作用而引起电介质晶体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产生相对位移,致使压电晶体发生形变,晶体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在工程技术中应用较普遍的是由压电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压电元件。通常选用压电常数较大的层叠式压电元件获取微变形,它的线性比较优良,且具有体积小、刚度大、形变相对较大、位移分辨率高和响应迅速的特点。 4、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 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李林和陈吉慧(2010)在《移动支付需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中认为移动支付在日本、韩国发展比较成熟,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商业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商业模式,而韩国主要使用以银行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文献中概况了移动支付在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 师群昌和帅青红(2009)在《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中认为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来看,移动支付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的购买、公共事业费用的缴纳等小额交易方而,具有的形式主要有通过电话费进行扣除缴纳和手机号码与银行绑定或第三方支付账号绑定的方式缴纳。分析了国内移动支付的主要形式。 兰静(2010)在《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模式及应用探析》中认为移动支付的业务范因包括公共交通、乎机购票、乎机银行激费和POS机支付等,此项应用在口韩、欧关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现今仍处十移动支付应用的初级阶段。指出了三种支付的方式:1、手机钱包,在可识别的读卡器上刷乎机即可减掉相应消费费用。2、WAP支付,可运行十各种无线网络之上。3、手机客户端支付,一般是提供某种服务,象订票系统、订餐系统、手机线上游戏、酒店订房等。文章从技术的角度指出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状况,以及移动支付现有的几种方式。 胡君(2009)在《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研究》指出了移动支付的几种的技术1、SMS:SMS分上行、下行两种通道,用户使用短信发送到指定特服号完成支付。 2、WAP:这种方式是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网站,来实现移动支付的流程。 3、STK:这种模式是使用银行提供的STK(SIMToolKit,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卡替换客户的SIM卡事先在STK卡中存储银行的应用前端程序和客户的基本信息客户使用该卡完成银行交易业务 4、红外/射频 5、基于GSM用SSD的实现方式 6、Java/BREW。文章的中间部分介绍了那些新的形式的支付,让读者明白支付方式的各种不同。 袁琦(2010)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与发展分析》分类出了支付的几种形式银行卡账户支付、话费账户小额支付、中间账户支付、离线移动支付:离线移动支付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NFC)技术完成NFC是基于RFID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

并联机构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7185382.html, 并联机构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概述 作者:贾雨璇谢哲东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7期 摘要:详细介绍并联机构的发展概况,介绍国内和国外不同时期并联机构的发展进程。 并且分别介绍了从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及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介绍了不同并联机器人的性能 关键词: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应用领域。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24 1 引言 并联机构不仅具有刚度大,并且并联机构还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优点,所以并联机构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因此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不同领域,例如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是当今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类科研项目。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并联机构的发展进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其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联机构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里按自由度数目的不同,可将并联机构分为2类:六自由度的并联机构,少自由度的并联机构。自1965年著名的Stewart平台问世以来并联机构在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2 国内外并联机构的发展 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相比具有较高的刚度,承载能力,定位精度和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结构相对紧凑。而串联机构相对于并联机构则具有各条支链独立调节,控制相对容易等优点。2类机构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相辅相成,在工业、农业以及各个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联机构演化发展进程是从一杆到多杆,从平面运动到空间运动,逐渐改变的过程。1947年,Gough发表文章提出了六自由度的并联机构,引起了国内外的工程领域的极大反响。著名的Stewart平台最初是模拟飞行器的模型,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由于Stewart平台具有6个自由度,所以可以使动平台上模拟航天飞船的驾驶舱获得任意所需要的位置和姿态,如图1。 1978年,著名的澳大利亚机构学家Hunt教授用螺旋理论对其空间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结构特性,机构性能进行了总体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结构方案。此后,并联机构广泛的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但是在随后并联机器人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并联机器人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又一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尤其在美国,德国,日本,中国,法国等都自主研发了基于Stewart平台的并联机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00224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Java 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201011002240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MySQL数据库的操作,Eclipse以及jdbc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Java/MySQL/Eclipse/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

变电站仿真实训参考资料

巡视检查 一、变压器的巡视检查 1.主变正常巡视检查项目 1.1 检查油色应淡黄透明。 1.2 检查油位计在规定温度范围,无突变。 1.3 检查油温变化应正常,油温应在(#1主变为75℃、#2主变为85℃)以下。 1.4 检查有载调压装置正常,位置、动作情况均正常。 1.5 检查各部应无渗漏油。 1.6 检查声音应正常,无杂音,本体无渗漏油,吸潮器硅胶颜色正常,无受潮变色。 1.7 检查引线接点应无发红、发热、氧化变色,无断股、松股。 1.8 检查大小瓦斯继电器无气体,无渗漏油及瓦斯电缆引线无腐蚀现象。 1.9 检查冷却器完好,满足散热要求,无漏油渗油现象。 1.10 检查冷却器主分控制箱门关闭紧密,低压母线接触器、热继电器、保险接点无过热发红,冷却器控制开关与运行冷却器相对应。 1.11 检查风扇潜油泵声音正常,无反转、过热漏油和擦壳现象,流速继电器运行正常,无漏油,连接电缆无腐蚀现象。 1.12 外壳接地良好。 1.13 检查套管油位、油色正常,无严重污染、无渗漏油、破损裂纹和放电痕迹。 1.14 检查瓦斯继电器、冷却器上下阀门应开启 1.15 主变滤油或加油前,应先将重瓦斯压板退出;待主变运行24小时将油中空气排出后,再投入跳闸位置; 2 主变特殊巡视检查项目 2.1 过负荷:监视负荷、油温和油位的变化,接头接触应良好,试温蜡片(贴有试温蜡片时)无熔化现象。冷却系统应运行正常。 2.2 大风天气:引线摆动情况及有无搭杂物。

2.3 雷雨天气:瓷套管有无放电闪络现象,避雷器放电记录器有无动作情况。 2.4 大雾天气:瓷套管有无放电打火现象,重点监视污秽瓷质部分。 2.5 下雪天气:根据积雪溶化情况检查接头发热部位及时处理冰棒。 2.6 大短路故障后:检查有关设备、接头有无异状。 二、断路器的巡视检查 1 油断路器正常巡视检查项目: 1.1 瓷套表面清洁无裂纹,无放电痕迹,内部无异常声音。 1.2 SW6-220(110)型少油开关三角箱无渗油。 1.3 油色透明无碳黑悬浮物,本体套管的油位在指示器下限以上。 1.4 本体无渗漏油痕迹,放油阀门关闭无渗油。 1.5 防雨帽无鸟窝。 1.6 各连接点无松动、过热现象。 1.7 开关分、合闸指示器应正确,与实际运行相符。 1.8 排气装置应完好。 1.9 接地引线应完好无锈蚀。 1.10 设备附近无呆草或呆物。 2 SF6断路器正常巡视检查项目: 2.1 每日定时记录SF6气体压力和温度,检查气体密度压力指示是否正常。2.2 断路器各部分管道无异声(漏气声、振动声)及异味,管道夹头正常。2.3 外壳、支架等有无锈蚀、损伤,瓷套有无裂纹、放电声、电晕及污秽情况。 2.4 引线连接部位无过热,引线驰度适中。 2.5 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并与当时实际运行工况相符。 2.6 外壳接地完好。 2.7 机构箱门平整,开启灵活关闭紧密。 2.8 断路器在运行状态,储能电机电源开关应合上。 2.9 断路器在分闸备用状态时,分闸连杆应复归分闸锁扣到位,合闸弹簧应储能。 2.10 加热器良好,开关在正常运行时,加热器应投入运行,确保机构箱内干燥。

关于移动支付过去-现状-未来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 一、外文原文 标题: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mobile payments research: Aliterature review 原文:The mobile paymentservices markets are current ly under transitionwith a history of numerous tried andfailed solutions,and a futu of promising but yet uncertain possibilities with potentialnewtechnology innovations. At this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we take a look at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mobile paymentservicesmarket from aliterature reviewperspective. We review prior literature onmobpayments, analyze the variousfactors that impact mobile paymentservicesmarkets, a nd suggestdirectionsforfutureresearchin the stillemerging ?eld.To facilitate theanalysis of literature, wepropose a fra mework of four contingencyand ?vecompetitive forcefactorand organize themobilepaymentresearch under theproposed framework. Consumer perspectiveofmobile payments as well as technic security and trustare best covered by contemporary research.The impactsof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n mobile payments,as wellcomparisons between mobileandtradi tional paymentservices areentirelyuninvestigated issues. Most of the factorsoutlined byframeworkhave been addressed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