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10级《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10级《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10级《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根据火焰的直观特征,可将火力分为()()()()四种情况。

2.构成火候的三要素()()()。

3.味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即()和()。

4.味精的主要成分()。

5.按烹饪原料的性质,汤汁可分()和()两大类。

6.按制汤的工艺方法,汤汁可分为()()()等。

7.荤清汤清制的方法有()和()两种。

8.基本传热方式有()()()三种。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辐射强烈,热气逼人的是()。

A微火B小火C中火D旺火

2.温度在90——120度,直观特征为无青烟,油面平静,当浸滑原料时,原料周围无明显气泡生成的为()。A成热油温B成热油温C成热油温D成热油温

3.质嫩形小的烹饪原料须用()加热。

A旺火,短时间B小火,长时间C旺火,长时间D小火,短时间

4.在做鱼菜时适量加入料酒,食醋,不仅能增加芳香气味,还可以去腥解腻,利用的是()。

A分散作用B水解作用C酯化作用D氧化作用5.使用臊子提清是利用()。

A吸附和凝固作用B氧化和水解作用C吸附和分解作用D氧化和酯化作用

6.提清的方法有()两种。

A沸汤清汤法,温汤清汤法B滤清,扫汤C冷水锅清汤法,沸水锅清汤法D吸附作用,凝固作用

7.制汤时不宜同原料一起下锅的调料有()。

A葱B姜C料酒D盐

8.下列不宜作为荤清汤原料的是()。

A猪肘B鸡C猪瘦肉D猪肥膘

9.味觉感受最适宜温度()。

A10——40度B30——50度C20——30度D25——45度

10.味觉感受最敏感的温度()。

A35度B30度C40度D50度

11.盐在汤菜中的一般浓度以()。

A0.8%——1.2%B2%为宜C2%D1.5%——2%为宜

12.菜肴“干炸丸子”的调味方法是()。

A原料加热前调味B原料加热前调味与加热中调味结合C原料加热前调味与加热后调味结合D加热后调味

13.下列汤汁中更为清澈醇厚的是()。

A单吊汤B双吊汤C三吊汤D白汤

14.制得的汤汁一般是汤料的()。

A1——1.5倍B3倍以上C5倍以上D2倍

15.采用炒,爆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须用()。

A旺火速成B小火,长时间加热C大火,长时间加热

D小火,短时间加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油温三四成热,其温度大约在90——120度,直观特征为油面无青烟,油面基本平静,浸滑原料时原料周围渐渐出现气泡。()

2.采用汆,烩烹调方法制作菜肴须用旺火或中火,短时间加热。()

3.猪肉丝入锅烹调后变成灰白色,则可判断其基本断生。()

4.味觉的感受程度与呈味物质的水溶性和溶解度没有直接关系。()

5.在30度左右时人的味觉感受最为敏感。()

6.老年人对苦味最为敏感,儿童对苦味比较迟钝。()

7.无论制白汤还是吊清汤,都离不开富含胶原蛋白的原料。()

8.制荤白汤时易用小火,长时间加热。()

9.制荤清汤时火候应用大火,长时间加热。()

10.制作浓白汤中用小火长时间加热。()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制汤

2.味觉

3.火候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影响味觉的因素?

2.浓白汤的制作步骤?

3.制作荤汤的要领?

六.论述题(10分)。

掌握火候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中式烹调师初级理论试卷无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中式烹调师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 一、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我国鱼类的“四大家族”的构成是指()。 - A 、青鱼、草鱼、鲢鱼、鳊鱼 B 、鲤鱼、鲫鱼、鲢鱼、青鱼 C 、青鱼、鲐鱼、海鳗、鲅鱼 D 、青鱼、鲶鱼、鲳鱼、带鱼 2.烹饪原料中()属非家畜肉。 A 、猪肉 B 、兔肉 C 、鸡肉 D 、牛肉 3.黄牛的净肉率一般在()左右。 A 、%~%B 、%~% C 、%~%D 、%~% 4.主要以水产品为寄生物的寄生虫是()。 ; A 、绦虫B 、旋毛虫C 、蛔虫D 、肝吸虫 5.食品腐败变质会使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大量分解和流失。 A 、矿物质 B 、蛋白质 C 、有机酸 D 、微球菌 6.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 、酵母菌 B 、氧化菌 C 、臭氧菌 D 、脂肪酸 7.食品的pH 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合细菌生长的pH 值是()。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

A、~、~、~、~ 8.烹饪原料受自身的环境影响,易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 A、物质 B、物理 C、微生物 D、蛋白质 9.在烹调过程中加入调味品,如盐、糖、醋、酒等,均能影响()在菜肴中的生长。 A、蛋白质 B、微生物 C、植物菌 D、食用菌 10.食品如果污染有致病菌,食用后会引起()或其他疾病。 A、铅中毒 B、夜盲症 C、食物中毒 D、传染病 11.烹调原料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化学农药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A、碳化物 B、寄生虫卵 C、氧化物 D、硝酸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于()试行。 | A、1980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7年 13.从事饮食业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一年半 14.一般来说()是烹饪的主味,被称为“百味之王”。 A、咸味 B、甜味 C、酸味 D、辣味 15.使用味精最适宜的温度为()。 A、40~60℃ B、80~100℃ C、70~90℃ D、100~120℃ 16.味觉包括心理味觉和()味觉。 ! A、口腔 B、生理 C、心情 D、气味 17.苦味物质大多具有去暑解热和()的作用。 A、增加食欲 B、去除异味 C、去腥解腻 D、帮助消化 18.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味大都属于()味型。 A、咸 B、复合 C、单一 D、基本 19.在烹制菜肴()时,应在加热前和加热中分别进行调味。 A、麻婆豆腐 B、葱烧海参 C、清蒸鲫鱼 D、宫爆鸡丁 20.烧、炖和()等烹调方法是在加热过程中调味。 $ A、蒸 B、炸 C、炝 D、烩 21.在烹调过程中,要根据烹调原料本身的品质特性,选用适合的()。 A、配料 B、器皿 C、调料 D、调味 22.鸭子宰杀前准备一盛器,放入适量的清水和()。 A、大盐 B、碘盐 C、少许食盐 D、白糖 23.制作椒盐时花椒与盐的比例是()。

2013建筑法规10级期中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秋学期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期中考试试卷 建工1001、1002、1003 建筑法规 命题人:胡蝶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合计40分) 1、某房地产开发商向预先选定的几家施工单位发送投标邀请书,邀请其参与投标,此发包方式为( ) A.公开招标发包 B.邀请招标发包 C.直接发包 D.议标 行政法规指定的主体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 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合同工期为18个月,合同价款为2000万元,根据法律规定,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原则上最少应到位资金为()万元。 A.100 B.200 C.600 D.100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是() A.主体 B.客体 C.标的 D.内容 5、《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企业 D.设计单位 凡工程投资额在()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及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工程开工前都要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A.20万元;300平米 B.50万元;500平米 C.30万元;300平米 D.35万元;300平米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 )内开工。 A.15日 B.30日 C.1个月 D.3个月 8、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但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 )承揽工程。 A.资质等级较高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 B.重新评定的资质业务许可范围 C.联合承包的各方在各自的资质范围 D.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 9、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叙述中()是正确的。 A. 由总承包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B.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承担独立责任 C.在分包单位具有合格资质情况下,总包单位可以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交与分包单位完成 D.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10、抢险救灾紧急工程应采用( )方式选择实施单位。

毒理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 (2).docx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A. 有毒 B. 毒性 C 毒素 D.毒物 E. 靶器官 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 A. 机制毒理学 B. 应用毒理学 C. 描述性毒理学 D. 临床毒理学 E. 职业毒理学 3.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A. 家兔 B. 大鼠 C.小鼠 D. 豚鼠 E. 家犬 4. 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 A.一个 B. 两个 C.三个 D.四个 E. 五个 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 A. 基因启动区域 B. 转录因子 C. 转录前复合物 D. 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 E. 信号分子 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 6. 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 A. 干扰电子传递链 B. 抑制 ATP合酶的活性 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 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 E. 使钙离子上升 7.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 A. 组织坏死 B. 纤维症 C. 致癌 D. 炎症 E. 蛋白合成 二、填空题 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 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 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 应。 6. 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 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 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四、 简答题 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1)发现中毒剂量( 2)发现毒性反应( 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 2.毒性反应类型 ? (1)非共价键结合( 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 4)电子转移( 5)酶反应 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 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 3)改变靶点 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 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 3)新抗原形成 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 ?( 1)组织坏死(2)纤维症( 3)致癌 四、论述题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

中式烹调技艺

中式烹调技艺 第十一章上浆、挂糊、勾芡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的基本概念:上浆、挂糊、勾芡、等。 2、了解上浆、挂糊、勾芡所采用的原料。 3、掌握上浆、挂糊、勾芡的种类及作用。 4、掌握上浆、挂糊、勾芡的操作要领。 5、掌握芡汁的类型、勾芡的方法及不需要勾芡菜肴的类型。 二、课前自主复习: 1、认真复习《中式烹调技艺》第十一章:上浆、挂糊、勾芡 2、完成知识准备及例题分析的内容。 3、重点复习内容: (1)、上浆、挂糊、勾芡的作用。 (2)、糊、浆和芡汁的种类及相对应的菜肴。 (3)、上浆、挂糊和勾芡的操作要领。 三、知识准备: 1、填空题: (1)、加热过程中原料形态的美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一是 ________________。 (2)、挂糊后的主、配料多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烹调方法。(3)、勾芡按芡汁的浓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用老酵面、面粉、淀粉、油脂、盐、水、食用碱调制的糊,适用于制作()。 A、脆皮鱼条 B、焦熘鱼片 C、炸鱼排 D、拔丝香蕉(2)、水粉芡中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一般为()℃左右。 A、50 B、60 C、70 D、80 (3)、制作“软炸鱼条”时,所采用的糊为()。 A、蛋黄糊 B、蛋清糊 C、全蛋糊 D、蛋泡糊(4)、蛋泡糊中,鸡蛋清与干淀粉的用量比例为()。 A、1:1 B、1:2 C、2:1 D、1:3 3、名词解释: (1)、上浆: (2)、挂糊: (3)、勾芡: 4、问答题: (1)、上浆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中式烹调师中级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式烹调师中级模拟试 题有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

中式烹调师——中级 1、初步熟处理分飞炟、水、滚、煨、炸、()、上色等几种 常用的工艺方法。 A. 出水 B. 煮 C. 焖 D. 泡油 2、以下关于煨笋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姜件、葱条 B. 只用精盐煨 C. 需要烹绍酒 D. 最好煨5分钟 3、以下不属于鸡蛋在浆、粉中所起作用的选项是()。 A. 使原料均匀加热 B. 致嫩滑 C. 调色 D. 入味 4、陶瓷的发明与使用对烹调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以下选项中()的说法不对。 A. 进一步扩大食物来源。 B. 促进宴席的出现和完善。 C. 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煮、蒸等陆续出现。 D. 为后来酿造工艺的诞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5、以下各点中,()不属于粤菜工艺上的特点。 A.选料广博奇杂精细,鸟兽蛇虫均可入馔 B.五滋六味,调味基础,因材施味,味型鲜明,惯用酱汁,浓淡相宜。 C.烹调方法灵活运用,创新品种层出不穷 D.烹调技艺以为为主,博采中外为我所用。 6、装饰造型是热菜造型的()之一 A.成形结果 B. 实现途径 C. 造型方法 D. 表现形式 7、在进行食品雕刻时应该做到() A.落刀准确、韧而不重、勤于磨刀、干净利落、灵而不浮 B.仔细推敲、灵而不浮、轻快有力、韧而不重、干净利落

C.落刀准确、轻快有力、灵而不活、韧而不重、干净利落 D.韧而不重、慎重用刀、轻快有力、灵而不活、仔细推敲 8、配菜的基本方法分为()等几种。 A.配散单菜配菜和陪宴席菜配菜 B.热菜配菜和冷菜配菜 C.荤菜配菜和素菜配菜 D.热菜配菜、冷菜配菜和半制成品配菜 9、粤菜的五柳料是指()等五种腌制原料。 A.酸姜、瓜英、红姜、白姜、酸荞头 B.锦菜、瓜英、红姜、白姜、酸荞头 C.锦菜、瓜英、红姜、黄姜、酸荞头 D.锦菜、瓜英、黄姜、白姜、酸荞头 10、下列关于饮食卫生“五四”制主要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B.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 C.食具实行“四过关” D.个人卫生做到“四好” 11、进食发芽的马铃薯会发生食物中毒,是因为发芽的马铃薯含有() A.皂素 B.红细胞凝集素 C.秋水仙碱 D.龙葵素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菠萝又称凤梨 B.菠萝表面上有百个鳞片状不育花 C.成熟的菠萝纤维含量不高 D.食用菠萝前最好用淡盐水浸泡,以免所含的菠萝朊酶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13、石斑是一类,有多个品种。以下不属于石斑特点的是() A.石斑鱼的背鳍有十一根鳍棘 B.东星斑产于东沙群岛,身形修长 C.青斑呈椭圆形,外表圆胖 D.红斑即龙趸,体形巨大,皮色较深,外皮包鳞 14、以下关于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猪的肌肉一般呈淡红色,脂肪色白 B.脂肪型猪瘦肉率在40%以下

10级汽车电控期中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 1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控》期中试卷 姓名座号成绩 一、填空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组成。 2.采用顺序燃油喷射方式的发动机必须具备_ _信号。 3.电控发动机根据喷油器个数的不同可分为和。 4.怠速的控制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 5.各种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基本相同,都是由、、脉动阻尼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及油管等组成。 6.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按其检测方式可分为和。 7.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主要功用是控制和。 8.当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差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就取决于。 9.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中得油压为左右,缸压为左右。 10.燃油系统中卸压的方法是拔下插头或油泵继电器,起动发动机直到发动机熄火。 二、选择题 1.将电动汽油泵置于汽油箱内部的目的是() A.便于控制B.降低噪声 C.防止气阻D.便于安装 2.当结构确定后,电磁喷油器的喷油量主要决定于() A.喷油脉宽B.点火提前角C.工作温度D.闭合角 3.以下哪项通常采用顺序喷射方式() A.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B.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C.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D.以上都正确 4.启动发动机前如果点火开关位于“ON”位置,电动汽油泵() A.持续运转B.不运转

C.运转10S后停止D.运转2S后停止 5.在()式空气流量计中,还装有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油泵控制触点。 A.翼片B.卡门旋涡C.热线D.热膜 6.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燃油压力过低?() A.燃油泵连接件松动B.燃油泵压力调节器出故障 C.燃油泵膜片不合格D.燃油泵入口有阻塞 7.发动机工作时,随冷却液温度提高,爆燃倾向()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与温度无关 8.采用电控点火系统时,发动机实际点火提前角与理想点火提前角关系为()A.大于B.等于C.小于D.接近于 9. 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中的怠速旁通阀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A、供气 B、供油 C、控制 D、空调 10. 用来检测进气压力的传感器是()传感器。 A、进气温度 B、进气压力 C、曲轴位置 D、进气温度 11. 与传统化油器发动机相比,装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性能得以提高。 A、综合 B、有效 C、调速 D、负荷 12. 发动机的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输入装置、()、执行器等组成。 A、传感器 B、电子控制单元(ECU) C、中央处理器(CPU) D、存储器 13. 发动机启动困难,大多发生在()。 A、启动系 B、点火系 C、燃料系 D、启动系、点火系和燃料系 14. 启动发动机时,无着火征兆,油路故障是()。 A、混合气浓 B、混合气稀 C、不来油 D、油路不畅 15. 六缸发动机怠速运转不稳,拔下第二缸高压线后,运转状况无变化,故障在()。 A、第二缸 B、相邻缸 C、中央高压线 D、化油器 16. 下列选项中,()是汽车发动机不能启动的主要原因。 A、油路不过油 B、混合气过稀或过浓 C、点火过迟 D、点火过早 17.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回火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有时回火,动力()。 A、明显下降 B、不变 C、有所下降 D、下降或不变

2018-2019第二学期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题

2018-2019第二学期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题(A 卷) (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5分,错填、不填均无分。) 1 .化学毒物被动转运可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 、滤过。 2 .化学物在体内的 I 相反应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反应。 3 .基因突变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试验、体外试验、__________。 5 .机体对化学物的处置过程分为:吸收、_________ 、______ 和排泄 4 个过程。 6 .食品毒理学动物试验常用的染毒方法有: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7 .致畸指数是指母体 _____________与胎仔最小致畸作用剂量之比。 8 .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经过肾排泄过程涉及的机理包括: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 9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危害认定、_______ 、_______ 和危险性特征分析。 10 .有机磷属于神经毒剂,主要抑制生物体内 _____________ 的活性。 11 .毒物的联合作用大致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12. 一般毒性作用的分类按照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一般毒性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剂量 - 反应曲线有哪些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生物学标志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毒性作用根据其特点,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4分) 1 、食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外源性物质(化学、生物或物 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制定这些物 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质 3、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能力。 4、毒性作用:又称毒性效应,指外源化学物质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中式烹调技艺考试大纲

中式烹调技艺》考试大纲 一、制定依据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教材:《中式烹调技艺》(第二版),李刚、王月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第24 次印刷。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了解烹、调、烹调的概念,掌握烹、调的作用。了解烹调的起源及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了解主要民族风味菜、宗教风味菜、家族风味菜。 掌握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掌握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了解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概念与方法。掌握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了解鲜活植物性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新鲜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二、水产品的初步加工了解水产品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掌握水产品初步加工的方法,特别是常见水产品原料的宰杀方法。 三、家禽、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 了解家禽家畜初步加工的范围,掌握家禽类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了解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家禽初步加工的方法及初步加工步骤。掌握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初步加工的方法及适用范围。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 一、刀工刀法掌握刀工的概念,了解刀工的使用工具的品种,了解刀具的保养,了解菜墩的选择、保养、使用,了解磨刀石的种类,了解磨刀的姿势和方法。 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和作用,了解刀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刀工的基本姿势。掌握刀法的种类及概念,掌握各种刀法的分类运用。了解原料成形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各种料形的成形方法和烹饪运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常见的刀法和花刀工艺进行原料的刀工处理。 二、勺工技术了解勺工的概念,了解炒勺、炒锅、手勺、漏勺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勺工的基本要求,了解勺的保养 掌握勺工的基本姿势。 了解翻勺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翻勺的作用。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勺工技术,并利用各种勺工技术进行菜肴制作。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 了解出肉加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掌握鱼类原料的出肉加工,了解虾、蟹的出肉加工。 二、整料去骨了解整料去骨的概念和要求。 掌握禽、鱼的整料出骨的方法。 第五章干货原料的涨发 一、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 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意义及要求。 二、干货原料的涨发方法和基本原理了解干货原料涨发方法的分类,掌握各种干货原料涨发方法的适用范围(即实际运用)了解干货原料涨发方法(水发、油发、碱发)的基本原理。 掌握生、熟碱液配比比例及适用范围。

1-3章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淮海技师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综高16级烹饪中式烹调技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江苏风味菜的是() A 水晶肴蹄 B 白云猪手 C 干煸牛肉丝 D 油爆双脆 2、烹饪用具方面,铁器取代铜器是()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 C 发展时期 D 成熟时期 3、家畜的肺宜采用的清洗方法是() A 里外翻洗 B 刮剥洗涤 C冷水漂洗 D 灌水冲洗 4、清蒸鸡的开膛方法是()。 A 腹开法 B 背开法 C 肋开法 D 胸开法 5、下列适用于锯刀切的原料是() A 酱牛肉 B 花生米 C 豆腐 D 莴苣 6、麦穗形花刀先斜刀推剞,倾斜角度约40度,刀纹深度是原料的(),再转一个角度直刀推剞。 A 1/5 B 2/5 C 3/5 D 4/5 7、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浓度为()。 A 0.3% B 0.5% C 1% D 2% 8、下列属于茄果类的原料是()。 A 黄瓜 B 南瓜 C 西葫芦 D 西红柿 9、站案时腹部与菜墩保持的间距为()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10、焦熘丸子中肉应加工成()状。 A 米 B 粒 C 末 D 茸

11、荔枝型花刀是运用两次()刀法完成的。 A斜刀推剞 B斜刀拉剞 C直刀拉剞 D 直刀推剞 12、下列属于孔府菜的是()。 A 带子上朝 B 草菇蒸鸡 C 红烧鲍鱼 D 黄焖鱼翅 13、切螃蟹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A 铡切 B 锯切 C 直切 D剁 14、松鼠形花刀原料应选择净料重()克的鱼 A 1000 B 2000 C 1500 D 3000 15、下列在上市季节不用刮鳞的鱼是() A 鲫鱼 B 鳜鱼 C 鲥鱼 D 鲈鱼 16、可作为菜墩的原料是()。 A银杏树 B松树 C白杨树 D 樟树 17、适宜于烤鸡烤鸭的开膛取内脏方法是()。 A 腹开法 B 背开法 C 肋开法 D 其他 18、家禽腹中的油脂加工后作为()使用 A 明油 B 麻油 C 色拉油 D起酥油 19、下列属于朝鲜族代表菜的是() A 辣子狗肉 B 手抓饭 C 羊杂碎 D 烤羊腿 20、下列不属于调的作用的是() A 丰富质感 B 增进菜肴美观 C 消除异味 D 赋予菜肴美味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黄鳝的熟杀中加盐的目的是,加醋、料酒、葱姜的目的是。 2、大而老的家禽煺毛时适宜用水温,鸽子的腿毛方法有 和 3、刀工的指法有连续式、、和四种。 4、甲鱼死后禁止使用,因肉中的会转变成有毒物质组胺。 5、根菜类蔬菜大多含有,去皮后易发生褐变现象。 6、斜刀法分为和两种。

10级微生物学期中考试卷

期中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适用年级/专业:生物技术 试卷类别开卷()闭卷(√)学历层次本科考试用时90分钟 《考生注意:答案要全部抄到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给分》 ...........................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微生物指形体,结构,大多为细胞,少数为细胞,甚至是没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2、大肠杆菌细胞呈状;为革兰氏染色性菌;通过革兰氏染色被染成色;其鞭毛基体有环、环。大肠杆菌细胞壁分层,由外到里分别是、层。 3、毛霉的无性孢子是、有性孢子是;根霉的无性孢子是、有性孢子是;蘑菇和香菇的有性孢子分别是、。 4、芽孢中含DNA的结构是,含多量DPA的结构是,厚且致密的结构是。 5、大肠杆菌T4噬菌体的繁殖分为、、、和五个步骤。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棕色固氮菌等固氮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会浓缩成一个圆形的称为孢囊的休眠体,它的主要功能是。 A、抗热 B、抗化学药物 C、抗辐射 D、抗干旱 2、有一种芽孢杆菌可产生具有杀虫作用的伴孢晶体,这种细菌称为。 A、地衣芽孢杆菌 B、苏云金芽孢杆菌 C、蕈状芽孢杆菌 D、凝结芽孢杆菌 3、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的化学成分是。 A、脂多糖 B、磷脂 C、蛋白质 D、核糖体 4、在放线菌中,种数最多的属是。 A、链霉菌属 B、放线菌属 C、诺卡氏菌属 D、孢囊链霉菌属 5、在某些蓝细菌中,会分化出一种能固氮的特殊细胞,称作。

A、静息孢子 B、链丝段 C、内孢子 D、异形胞 6、某些蓝细菌会产生一种致人肝癌的毒素,这类蓝细菌例如。 A、螺旋蓝细菌 B、鱼腥蓝细菌 C、念珠蓝细菌 D、微囊蓝细菌 7、在真细菌中,有一类具有细胞壁但其中却不含肽聚糖的种类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8、在真细菌中,有一类是缺乏产ATP能量系统的种类,它们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9、法国学者Calmette因从中国的小曲中分离到一株糖化力很强的,才发明了 酒精发酵的阿米露法。 A、丸黑曲霉 B、米根霉 C、红曲霉 D、鲁氏毛霉 10、只有在发明后,人类才能确定某种微生物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 A、显微镜技术 B、消毒灭菌技术 C、纯种培养技术 D、纯种分离技术 11、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是。 A、体积小,面积大 B 、吸收多,转化快 C、适应强,易变异 D、分布广,种类多 12、迄今人类已记载的微生物种类约。 A、15万种 B、20万种 C、120万种 D、200万种 13、在微生物学科分类体系中,普通微生物学属于类。 A、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B、实践应用领域 C、某大类微生物对象 D、微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 14、长有蒂状分生孢子头的霉菌是。 A、青霉 B、曲霉 C、根霉 D、毛霉 15、分生孢子梗的顶部长有顶囊、基部长有足细胞的霉菌是的重要特征。 A、青霉 B、曲霉 C、根霉 D、毛霉 16、大多数蕈菌属于。 A、接合菌类 B、藻状菌类 C、子囊菌类 D、担子菌类, 17、蕈菌菌丝中双核细胞的大量繁殖须借助。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毒理学概述 一、毒理学概念 1.传统定义: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 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节毒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萌芽期 二、学科形成期 三、学科发展期 第三节毒理学方法 一、体内试验 二、体外试验 三、人体观察 四、流行病学研究 第四节毒理学应用 一、安全性评价 二、危险度评价 三、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第五节毒理学展望 一、系统毒理学 二、计算毒理学 三、表观遗传毒理学 四、毒理学替代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毒物和毒效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 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2.内源化学物: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3.毒性(toxicity):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 能影响毒效应。 5.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 状态。 6.毒物(poison):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二、损害作用于非损害作用 1.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 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2.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生物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 他外界环境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三、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 1.生物体对外源化 学物的负荷增加; 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3.亚临床改变; 4.临床中毒;5.甚至死亡。 四、毒作用分类 (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 1.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 起的毒作用。 2.迟发型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 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 (二)局部或全身作用 1.局部毒性作用: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2.全身毒作用: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如 一氧化碳引起的全身性缺氧。 (三)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1.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指停止暴露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 2.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指在停止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其毒作用继续存在,甚至 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四)超敏反应 (五)特异质反应 第二节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一、剂量和暴露特征 1.剂量(does):是决定外源化学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重要的因素。 2.在毒理学中,机体最常见的暴露外源化学物的途径为:经口、吸入、经皮肤和注射等。 二、效应和反应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48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烹饪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中餐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中餐的基本制作技术,对当前中式菜肴的相关技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餐制作基础知识、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出肉及整料去骨、干货原料的涨发、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热菜的配菜、火候知识、调味、制汤、上浆、挂糊和勾芡、菜肴的烹调方法、热菜装盘、宴席知识等知识,为以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和专题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式菜肴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不断发展的菜肴技术能基本掌握和了解,并掌握中餐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通过技能训练等手段加强理论理解和掌握,并对中餐新出现的技术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不断补充和更新。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2学时) 1.烹调概述(1学时) 2.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1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4学时) 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 2.水产品的初步加工(2学时) 3.家禽、家畜内脏和四肢的初步加工(2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2)熟悉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 (3)掌握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7学时) 1. 刀工刀法(5学时)重点 2. 勺工技术(4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烹饪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 (2)熟悉常用刀具、勺等设备的用途及保养方法 (3)掌握刀工、勺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教学提纲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

精品文档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食品毒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C 6.A 7.A 8. D 9.C 10. C 11.B 12.C 13.B 14.C 15.B 16.A 17.A 18.B 19.D 20.D 二、名词解释 靶器官:是指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协同作用: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 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 蓄积作用: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可经代谢转化以代谢产物或者以未经代谢转化的原形母体化学物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物反复多次给予动物染毒,而且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与排出机体的速度和总量时,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就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在某些部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DNA序列发生的可遗传改变,可分为三个类型:碱基置换、移码和大段损伤。 致畸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作用于发育期的胚胎,引起胎儿出生时具有永久性的形态结构异常。 危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二、简答题 1.食品毒理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 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其内容包括食品毒 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 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 机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2.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半数致死量和每日容许摄入量?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化学物质;或 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 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 力。 毒作用是指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靶器官内达到一定浓度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毒物对动物机体所引起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 半数致死量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一半时所需要的 剂量。 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每个人终生每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可测知的不 良影响的剂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式烹调技艺》练习题

《中式烹调技艺》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10题,共20分) 1.烹调就是烹制,使运用各种加热手段,使烹饪原料由生到熟并形成一定的色泽,形状和()菜肴的过程。 2.调就是调制,是指运用各类烹饪调料和各种施调方法,使菜肴形成一定滋味,()和色彩的过程。 3.调的作用既是消除原料的异味,赋予菜肴美味、确定菜肴()增进菜肴美观。 4.烹起源于()的利用,调起源于()的利用。 5.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包括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时期和繁荣时期。 6.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方法,主要包括宰杀、摘剔、()去蒂、()拆卸、洗涤。 7.家畜内脏和四肢泛指心、肝、肺、()腰子、肠、头、爪、()舌等组织器官。 8.常用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方法有里外反洗法、盐醋搓洗法、()、()、灌水冲洗法。 : 9.鸽子煺毛的方法有()和( )两种方法。 10.所谓刀工,就是运用()及相关用具,采用各种刀法和指法,把不同()的烹饪原料加工成适宜烹调需要的各种形状的技术。 11. 磨刀石有()磨刀石和()磨刀石两大类。 12. 勺功就是厨师临灶运用()的方法和()的综合技术。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名肴“宫保鸡丁”、“家常海参”是()的代表品种。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2.名肴“东江盐焗鸡”、“大良炒鲜奶”是()的代表品种。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3.名肴“葱烧海参”、“九转大肠”是()的代表品种。 (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4.名肴“松鼠鳜鱼”、“清炖蟹粉狮子头”是()的代表品种。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5.制作“清蒸鸡”时,将所选的鸡进行初加工去内脏应采用()。 A.腹开法 B.背开法 C.肋开发 6.大而老的家禽在冬季煺毛时水的温度宜用()。 ~90℃~80℃℃以下 7.家畜的脑、肝、脊髓在初步加工时宜选用()。 A.盐醋搓洗法 B.刮剥洗涤法 C.冷水漂洗法 8.加工荔枝形花刀采用的是()。 ! A.直刀推剞 B.斜刀推剞 C.直刀推剞与斜刀推剞 9.切螃蟹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A.侧切 B.锯切(推拉切) C.直切(跳切) 10.直刀法中包括() A.上片、下片B推到片、拉刀片 C.切、劈、剁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题,共10分)

中式烹调技艺技能考试 试题

中式烹调技艺技能考核 项目一烹饪原料的成型——丝和片 一、任务说明 考生一律使用现场提供的带皮白萝卜按下列要求加工: (1)加工成长5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的长方形片,共30片; (2)加工成长5厘米、横截面边长为0.2厘米的丝,成品重量为30克; 用现场提供的直径23厘米圆平盘盛装,其中30片长方形片沿盘子的内缘拼摆成半圆形,切好的丝整齐的摆放在盘心部位。 二、任务要求 1.考生需服从监考人员安排,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2.考生仪表仪容符合行业要求,工装洁净(工装不得有明显的标识)、穿戴整齐,站姿规范。 3.操作规范,刀工姿势正确,运用刀法准确、熟练,不得使用原料成型工具。 4.操作中刀具、砧板、不锈钢盘、不锈钢碗、成品盘洁净卫生;操作结束后所有用过的物品须擦拭干净、放回原位,台面、地面整洁。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6.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7.具有环保、节能意识,合理使用原料,杜绝浪费。 三、考试考核标准 1.素质考核配分、评分标准(20分)

2.中式烹调技能操作过程配分、评分标准(80分) 项目二烹饪原料的成型——剞切蓑衣花刀

一、任务说明 考生一律使用现场提供的两根黄瓜,按下列要求加工: (1)加工成自然拉开长度不小于20厘米的蓑衣黄瓜成品两根,完整无断开;(2)刀距相等,深度一致,角度适当; (3)成品用现场提供的直径23厘米的圆平盘盛装。 二、任务要求 1.考生需服从监考人员安排,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2.考生仪表仪容符合行业要求,工装洁净(工装不得有明显的标识)、穿戴整齐,站姿规范。 3.剞切蓑衣花刀要求操作规范,刀工姿势正确,运用刀法准确、熟练,不得使用原料成型模具及辅助用具,成品装盘并排摆放。 4.操作结束后所有用过的物品须擦拭干净,放回原位,台面、地面整洁。 5.具有环保、节能意识,合理使用原料,杜绝浪费。 6.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中式烹调技艺考试考核标准 2. PLC技能操作过程配分、评分标准(80分)

初一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重庆南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初2016级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 (全卷共35个小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给出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计算23()a 的结果是( ) A .5a B .5a - C .6a D .6 a -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321a b a b -= B .339 a a a ?= C .222()a b a b +=+ D .22(3)33xy x y y ÷=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5,x ,则x 的取值不可能是( ) A .3 B .4 C .5 D .6 4.下列各式中,不能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是( ) A .()()a b a b --+ B .()()x y x y +- C .(2)(2)x y y x -++ D .(2)(2)m n m n -+-- 5.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截至2014年4月22日19时,全国H7N9禽流感患者人数增至104例,小明上网查得H7N9禽流感病毒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8米,则它的直径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米 A .0.8×10﹣7 B .8×10﹣7 C .8×10﹣8 D .8×10﹣9 6.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得到//c d 的是( ) A .23∠=∠ B .12180∠+∠=o C .24180∠+∠=o D .25∠=∠ 7.已知2425x mx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m 的值为( )

03级北京大学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03级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雌二醇是活性最强的内源性雌激素,但缺点是不能口服,故应用()原理将其改造,使之口服进入体内后释放出()而发挥作用,请举出一个这样结构改造的例子()。(不写结构式) 2.以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副作用是(),以息斯敏为代表的第二代抗过敏药的副作用是()。 3.奥美拉唑进入体内后,并不直接抑制(),而是在胃肠道中发生重排,变成活性形式而发挥作用。 4.请举出一例乙内酰脲类经生物等排体替换后的药物(),举出一例通过影响脑内GABA 浓度而抗癫痫的药物()。(中英文名称均可) 5.巴比妥类药物pKa越大,分子态药物比例越(),作用时间越()。 6.强心苷母核的构型是(),17位有()取代,其3β-OH如果变成α构型则()。 7.我国规定,在申报具手性的新药时,必须同时研究()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8.新药研究中新的先导物可以来自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如(),经改造成(),临床用于治疗();也可来自机体内源性活性物质,如(),经改造成(),临床用于治疗()。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关于苯海拉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醚键 B.对碱稳定 C.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D.对光极不稳定 2.下列关于麻黄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化学名为(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 B.有四个光学异构体,仅1R,2S有效 C.是α、β受体混合激动剂 3.下列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是() A.西咪替丁 B.奥美拉唑 C.塞庚啶 4.下列关于手性药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透过细胞膜扩散机理为被动扩散,那么两种异构体的吸收速率和数量是相同的 B.如一种异构体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高,则其在组织中的浓度一定较其对映体低 C.如手性中心距催化反应位点较远,则代谢转化的选择性低 D.如优映体与外消旋体的活性比为2,则只有优映体起作用,劣映体不发挥作用 5.关于吩噻嗪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位吸电子基取代活性增强 B.母核与侧链氨基相隔三个碳原子具有最佳活性 C.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不能为环状取代基 D.母核中S可用O取代 6. 若要使氯贝丁酯活性增强,可以() A.将酯基以芳基代替 B.增加苯基数目 C.将苯对位取代基除去 D.把O原子以N原子代替 7. 关于二氢吡啶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6位应为相同的两个低级烷基 B.3,5位以酯基优先,两者不同者比相同者活性高 C.吡啶上N以不取代活性最高 D.4位取代苯上邻、间位吸电子基增强活性 8. 甲基多巴降血压的机理是() A. 阻断β受体 B.激动中枢α2受体 9. 下列不属于抗抑郁药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B.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C.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D.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