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用语复习学案

中考化学用语复习学案
中考化学用语复习学案

中考化学用语复习学案

一、模型示意图与化学用语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模型示意图

(1)。(2)。(3)。

(4)

(5)。 (6) 。

2.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O 。(2)H2O

3..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4.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生成C和E的质量比为(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5.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6.以乙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二、结构示意图与化学用语

自来水中通常含有氯离子,未经软化的硬水中还含有钙、镁等离子,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硝酸根

离子氯化镁中镁元素

的化合价

2个钙离子

三、实战演练

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使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写出用盐酸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2.硬水中一般中含有C、H、O、Ca、Mg、Cl等元素,用以上元素在下表中各填入一种相应

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化学式

3.用C、H、O、Cu、Cl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物质,按要求各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

⑤其他反应:。

四、拓展与提升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器表面生成的绿色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产生了兴趣,欲推断其分解的产物。

经过小组研究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化学符号表示)

1. 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隔绝空气加热①发现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有生成。

2.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有生成。

3.实验结束,待试管冷

却后,向剩余固体粉末

中滴加稀硫酸

黑色固体溶解,液变成色黑色固体为。

化学方程式

2.根据以上探究写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反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1.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阳离子的是()

2.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g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1)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

①氧化铝_________ 。② 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③ 2个亚铁离子。④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_________。

(2) 请你选择H、O、C、Na、Cl中恰当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用于调味品的盐是 ___________。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

③胃液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④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 。

⑤ 发酵粉成分之一___________ 。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_____ 。

4.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3)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5.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

省略),用化学用语回答:

(1)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2)物质②的阳离子是;

(3)物质③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6.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

7. 利用已学知识,按要求各写一个有CO2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其他反应:。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3讲 化学用语及数字的含义

第3讲化学用语及数字的含义 一、必背内容 1、元素符号 书写方法:用字母表示,“两大一小”如:氮,锰、铝、氯铁。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②表示该元素的。 如“N”表示①氮元素②一个氮原子 注意:①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原子的个数“3N”表示3个氮原子 ②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物质 2、离子符号 书写方法:先写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写数字及“+”或“—”号 表示的意义:①一个离子②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Mg2+”表示①一个镁离子②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注意:①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如:“2Mg2+”只表示2个镁离子3、化合价 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先写“+”或“—”号,再写数字 表示的意义:①Mg: +2价的镁元素②MgO: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化合价的求法: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 例:求划线元素的化合价KMnO4Na2SiO3 O2 4、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数字写在右下角)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一个分子 4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 注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才有③4两种微观意义 5、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般同时含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物质 6、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等式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离子数目关系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水分子 ③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小结与复习(教案) 【知识归类】 1.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 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则?则p ?. ?;逆否命题: 若q q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真命题. 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是同真同假.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同假. 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是q充分条件; q是p必要条件; p q ?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 p q p q 4. 逻辑联接词: “且”、“或”、“非”分别用符号“∧”“∨”“?”表示,意义为: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按要求写出下面命题构成的各复合命题,并注明复合命题的“真”与“假”. p:矩形有外接圆; :q矩形有内切圆. 或矩形有外接圆或内切圆(真) p q : 且矩形有外接圆且有内切圆(假) p q : 非p:矩形没有外接圆(假) 5.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常用的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的”、“每一个”、“一切”、“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6.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常用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 “有些”、“有的”、“某个”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 称命题. (1) p 与p ?的真假相异,因此,欲证p 为真,可证p ?为假,即将p ?作为条 件进行推理,如果导致矛盾,那么p ?必为假,从而p 为真. (2) “,p q 若则”与“q p ??若则”等价.欲证“,p q 若则”为真,可由假设 “q ?”来证明“p ?”,即将“q ?”作为条件进行推理,导致与已知条件p 矛盾. (3)由“,p q 若则”的真假表可知,“,p q 若则”为假,当且仅当p 真q 假, 所以我们假设“p 真q 假”,即从条件p 和q ?出发进行推理,如果导致与公理、 定理、定义矛盾,就说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就证明了“,p q 若则”是真命 题. 后两条的逻辑基础,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题型归类】 题型一: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例1 命题“20(b a b +=∈2若a 、R ),则a=b=0”的逆否命题是( D ). (A) ≠≠若 a b 0∈(a,b R),则20b +≠2a (B) ≠若 a=b 0∈(a,b R),则20b +≠2a (C) 0≠≠若 a 且b 0∈(a,b R),则20b +≠2a (D) 0≠≠若 a 或b 0∈(a,b R),则20b +≠2a 【审题要津】命题结论中的a=b=0如何否定是关键. 解: a=b=0是a=0且b=0,否定时“且”应变为“或”,所以逆否命题为:

高中数学 常用逻辑用语《 学案导学设计》人教B版选修1-11.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与量词 1.1.1命题 一、基础过关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sin 45°=1 C.x2+2x-1>0 D.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为()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②若x>1,则x>2; ③3比1大吗? ④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平行; ⑤(-2)2=-2; ⑥x>15. A.①②⑥B.①②④ C.①④⑤D.①②④⑤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sin(α+β)=sin α+sin β (α,β是任意角)”是真命题 B.语句“最高气温30℃时我就开空调”不是命题 C.“四边形是菱形”是真命题 D.语句“当a>4时,方程x2-4x+a=0有实根”是假命题 4.已知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α,b⊥β,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若a∥b,则α∥β B.若α⊥β,则a⊥b C.若a、b相交,则α、β相交 D.若α、β相交,则a、b相交

5.下列命题: ①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抛物线y=ax2+2x-1与x轴至少有一个交点;③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其中真命题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6.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1⊥l2,l2⊥l3?l1∥l3 B.l1⊥l2,l2∥l3?l1⊥l3 C.l1∥l2∥l3?l1,l2,l3共面 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 二、能力提升 7.下列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 ②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④若ac2>bc2,则a>b.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8.已知命题: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平分弦所对的弧.若把上述命题改为“若p,则q”的形式,则p是______________,q是________________. 9.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0.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若x+y是有理数,则x,y均为有理数. (2)一条直线l与平面α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3)x2+2x-3<0. 11.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当x=2或x=4时,x2-6x+8=0; (3)正方形是矩形又是菱形; (4)方程x2-x+1=0有两个实数根.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复习考点解读:化学用语

(2015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6页24题)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1)从1H+、-2O、6S+、1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根据所标化合价及分类要求填化 学式。 (2)根据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①A元素和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相同; ②上述原子能形成的阳离子的符号为。 【答案】(1)H2SO4 KOH K2SO4或KHSO4 SO3或K2O或H2O (2)①核外最外层电子数②Al3+ 补充选题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B.内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图中A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为。 (3)图3中所用到的原料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答案】(1)A (2)复分解反应 OH- (3)+3 2.结合下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C对应的符号是,A和D 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根据表中信息确定该反应中A、B的分子数之比为。 物质 A B C D 微观 图 【答案】(1)O2- MgCl2 (2) 2:1 3.从H、C、N、O、Na、Al、Cu七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基础训练及答案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 .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 .0 sin 451= C .2 210x x +-> D .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2.在命题“若抛物线2y ax bx c =++的开口向下,则{} 2 |0x ax bx c φ++<≠”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 .都真 B .都假 C .否命题真 D .逆否命题真 3.有下述说法:①0a b >>是22 a b >的充要条件. ②0a b >>是b a 1 1<的充要条件. ③0a b >>是3 3 a b >的充要条件.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 .“a b >”与“ a c b c +>+”不等价 C .“2 2 0a b +=,则,a b 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若,a b 全不为0, 则2 2 0a b +≠” D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5.若:,1A a R a ∈<, :B x 的二次方程2 (1)20x a x a +++-=的一个根大于零, 另一根小于零,则A 是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条件:12p x +>,条件2:56q x x ->,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命题:“若a b ?不为零,则,a b 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 。 2.12:,A x x 是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两实数根;12:b B x x a +=- , 则A 是B 的 条件。 3.用“充分、必要、充要”填空: ①p q ∨为真命题是p 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②p ?为假命题是p 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③:23A x -<, 2 :4150B x x --<, 则A 是B 的___________条件。

常用化学计量与化学用语知识点概括

常用化学计量与化学用 语知识点概括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描述对象:微观粒子,比如分子、原子、粒子、中子、质子、电子等。 单位mol 符号n 2、阿伏伽德罗常数 12 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1mol=1 个≈6.02×1023个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1,此时与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数值相等,摩尔质量有单位而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 4、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纯气体或混合气体)摩尔体积:约 22.4 (近似值) 5、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PV=nRT 6、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溶液体积包含的溶剂的物质的量 单位: 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换算式 溶质质量分数(a%)、溶解度(S)、物质的量浓度(c)、溶液密度(ρ)的换算关系(饱和溶液): 不同密度的溶液相互混合,总体积计算式: 例题:取14.3 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10 mL,并收集到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求: (1)Na2CO3·xH2O的物质的量;(2)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x的值。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容量瓶、烧瓶、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2、计算、称量、溶解(稀释)、冷却、移液、定容、装瓶贴标签。 3、注意:容量瓶使用前要验漏、洗涤,不能润洗。只能配一定体积的溶液。转移溶液是要是室温,玻璃棒在瓶颈刻度线下。 4、误差分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陷阱问题 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一定要特别关注是标准状况下还是非标准状况,标准状况可以用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

常用逻辑用语学案

1.1.1命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将命题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自主学习】研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命题定义: 数学中,我们把可以的叫做命题. 从命题定义中可以看出,命题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2.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判断为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判断为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3.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 ,则q”或者 “如果p ,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 叫做,q 叫做. 【自主检测】 下列语句中: (1)若直线//a b ,则直线a 和直线b 无公共点;(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21x =,则1x =;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 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 【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 是素数,则是a 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2.(6)x >15. 是命题有,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 探究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 和结论q .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探究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3整除; (2)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4)两个内角等于45 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课堂小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注意两点: (1);(2) 【课后作业】世纪金榜即时小测 1.1.2四种命题

《专题一: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 版 鲁甸县文屏镇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 复习寄语: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 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 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 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 1 -

化学用语的重要性

化学用语的重要性 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化学用语与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无机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所以,化学用语本身就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没有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学不好化学用语,化学科学也是无法掌握的。 (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是实行化学教育、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它具有简明直观、概括力强、使用方便、能确切表达化学知识和科学涵义等优点。中学生要学好化学必须熟练地、牢固地掌握化学用语。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做到记忆和理解相结合。记忆即要记住充足数量的元素、化学式;理解就是要知道它们的涵义。例如,元素符号不但能表示某种元素,同时,它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不但表示某种单质或化合物,又代表单质或化合物的一个分子或组成元素间的定量关系;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一个真实的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还表示它们相互作用的量的关系。所以说,化学用语本身含有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 (二)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重要形式 如前所述,化学用语含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因为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及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所以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化学用语的过程中,抽象思维水平必然得到发展。例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观察电解水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明确水的分子式(h2o)表示的含义,这就是物质的组成通过化学用语抽象概括。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的编排体系也力求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即由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感性到理性。 (三)化学用语便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应用化学用语可将大量、繁杂的化学知识实行简化,方便知识的记忆和贮存。能够这样说,学生能否熟练、准确地使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相关化学问题,是衡量中学生化学学科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化学用语的学习要求是“三会”,即:要“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学案

集合 【考点梳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但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B或B?≠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交集补集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A∪B A∩B ?U A 意义{x|x∈A或x∈B} {x|x∈A且x∈B}{x|x∈U且x?A} 4.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A?B?A∩B=A?A∪B=B. (4)?U(A∩B)=(?U A)∪(?U B),?U(A∪B)=(?U A)∩(?U B). 【考点突破】 考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已知集合M={1,2},N={3,4,5},P={x|x=a+b,a∈M,b∈N},则集合P 的元素个数为( ) A.3 B.4 C.5 D.6 (2)若集合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A .92 B .98 C .0 D .0或9 8 [答案] (1) B (2) D [解析] (1) 因为a ∈M ,b ∈N ,所以a =1或2,b =3或4或5.当a =1时,若b =3,则x =4;若b =4,则x =5;若b =5,则x =6.同理,当a =2时,若b =3,则x =5;若b =4,则 x =6;若b =5,则x =7,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知P ={4,5,6,7},则P 中的元素共有4个. (2)若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 2 -3x +2=0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a =0时,x =2 3 ,符合题意; 当a ≠0时,由Δ=(-3)2 -8a =0得a =98, 所以a 的取值为0或9 8. 【类题通法】 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的解题策略 (1)确定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即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 (2)看这些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 (3)根据限制条件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但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对点训练】 1. 已知集合A ={(x ,y )|x 2 +y 2 =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答案] B [解析] 因为A 表示圆x 2 +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 +y 2 =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 已知集合A ={x ∈R|ax 2 +3x -2=0},若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 ????-∞,-98 [解析] ∵A =?,∴方程ax 2+3x -2=0无实根,

初中化学用语专项练习题 初三中考整理

化学用语练习题 练习1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氦原子________; ②2个氮气分子________; ③酒精________; ④3个镁离子________。 (2)写出符号“2SO 3”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②两个氢原子________; ③三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④四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2)在符号“H +1 2O”中H 正上方的“+1”表示______,H 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 练习3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8个氧原子________; ②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③钠离子________; ④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 (2)请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________; ②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___; ④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2)写出符号“2CH 4”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 _____________;“4”表示 ________________。 练习5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硝酸镁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③硝酸根离子________ ; 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

最新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附答案)

麻博达《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训练 1 2 班级:姓名: 题号 1 2 345678910答案 3 一、选择题: 4 1.函数f(x)=x|x+a|+b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5 A.ab=0 B.a+b=0 C.a=b D.0 2 2= +b a 6 2.“至多有三个”的否定为() 7 A.至少有三个 B.至少有四个 C.有三个 D.有四个 8 3.有金盒、银盒、铅盒各一个,只有一个盒子里有肖像.金盒上写有命题p:肖像在9 这个盒子里;银盒上写有命题q: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铅盒上写有命题r:肖像不在10 金盒里.p、q、r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肖像在() 11 A.金盒里 B.银盒里 12 C.铅盒里 D.在哪个盒子里不能确定 13 4.不等式对于恒成立,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14 A. B. C. D. 15 5.“a和b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A.a和b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B.a和b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16 17 C.a是偶数,b不是偶数 D.a和b都是偶数

6.某食品的广告词为:“幸福的人们都拥有”,初听起来,这似乎只是普通的赞美18 说词,然而他的实际效果大哩,原来这句话的等价命题是 ( ) 19 A .不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 B .不拥有的人们可能幸福 20 C .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 D .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 21 7.若命题“p 或q”为真,“非p”为真,则 ( ) 22 A .p 真q 真 B .p 假q 真 C .p 真q 假 D .p 假q 假 23 8.条件p :,,条件q :,,则条件p 是条件q 的( ) 24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5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6 9.2x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 27 A .-<x <3 B .-<x <0 28 C .-3<x < D .-1<x <6 29 10.设原命题:若a+b≥2,则a,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30 假情况是( ) 31 A .原命题真,逆命题假 B .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32 C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D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33 二、填空题: 34 11.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35 ①“A∩B=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 B”; 36 ②“若022=+b a ,则x ,y 全为0”的否命题; 37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38

初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化学用语和化学量032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12+16×2=56 B.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2=58 C.(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 D.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1×2+16=20 答案:C 解析:A错误,因为在2CO2中共有4个氧原子;B错误,在Ca(OH)2中有两个氧原子,而不是一个氧原子;C正确;D在2H2O中,共有两个氧原子。 题干评注:相对分子质量 问题评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 ===B十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A.12 B.18 C.22 D.40 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A+NaOH ===B十H2O可得,A+40 =====B十18,所以B-A=22。 题干评注:相对分子质量 问题评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在反应2A+B====2C中,1.6 g的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4 C.44 D.80 答案:D 解析:在列比例式关系时一定要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无关,即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不等于2×2 g-2×1.6 g;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却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题干评注:相对分子质量 问题评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一个CO分子的质量为akg,其中氧原子质量为b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则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2)word学案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学习目标] 1.了解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2.会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或改写某些数学命题,并判断新命题的真假.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 [知识链接] 1.观察三个命题:①5是10的约数;②5是15的约数;③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用“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且”与集合运算中交集的定义A∩B={x|x∈A且x∈B}中“且”的意义相同,叫逻辑联结词,表示“并且”,“同时”的意思.2.观察三个命题:①3>2;②3=2;③3≥2,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用逻辑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3.观察下列两组命题,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p:1是素数;q:1不是素数. (2)p:y=tan x是周期函数;q:y=tan x不是周期函数. 答:两组命题中,命题q都是命题p的否定. [预习导引] 1.逻辑联结词 把两个命题联结成新命题的常用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 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p q綈p p∨q p∧q 真真假真真 真假假真假 假真真真假 假假真假假 要点一用逻辑联结词联结组成新命题

例1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的新命题. (1)p:π是无理数,q:e不是无理数. (2)p: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q:方程x2+2x+1=0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3)p:正△ABC三内角都相等,q:正△ABC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解(1)p∨q:π是无理数或e不是无理数.p∧q:π是无理数且e不是无理数.綈p:π不是无理数. (2)p∨q: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p∧q: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綈p:方程x2+2x+1=0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p∨q:正△ABC三内角都相等或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p∧q:正△ABC三内角都相等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綈p:正△ABC三个内角不都相等. 规律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定义,用“或”“且”“非”联结p、q构成新命题时,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可把命题p、q中的条件或结论合并. 跟踪演练1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 (1)p:2是无理数,q:2大于1; (2)p:N?Z,q:{0}∈N; (3)p:x2+1>x-4,q:x2+1x-4且x2+1

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附答案)

麻博达《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训练 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 号 答 案 一、选择题: 1.函数f(x)=x|x+a|+b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ab=0 B.a+b=0 C.a=b D.0 2= 2 a +b 2.“至多有三个”的否定为()A.至少有三个B.至少有四个C.有三个D.有四个3.有金盒、银盒、铅盒各一个,只有一个盒子里有肖像.金盒上写有命题p:肖像在这个盒子里;银盒上写有命题q: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铅盒上写有命题r:肖像不在金盒里.p、q、r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肖像在() A.金盒里B.银盒里 C.铅盒里D.在哪个盒子里不能确定 4.不等式对于恒成立,那么的取值范围是()A.B.C.D. 5.“a和b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A.a和b至少有一个是偶数B.a和b至多有一个是偶数C.a是偶数,b不是偶数D.a和b都是偶数 6.某食品的广告词为:“幸福的人们都拥有”,初听起来,这似乎只是普通的赞美说词,然而他的实际效果大哩,原来这句话的等价命题是() A.不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B.不拥有的人们可能幸福C.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D.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 7.若命题“p或q”为真,“非p”为真,则()A.p真q真B.p假q真C.p真q假D.p假q假

8.条件p:,,条件q:,,则条件p是条件q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2x2-5x-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x<3 B.-<x<0 C.-3<x<D.-1<x<6 10.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A.原命题真,逆命题假B.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C.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D.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二、填空题: 11.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①“A∩B=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 B”; ②“若0 2= 2 a,则x,y全为0”的否命题; +b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④“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逆否命题。 12.若p:“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则“非p”为________。13.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则s是q的________条件,r是q的___________条件,p是s的__________条件。 14.设p、q是两个命题,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非p是非q的___________条件。 三、解答题: 15.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2)正偶数不是质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化学用语和化学计量学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化学用语和化学计量学案 【考纲展示】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目、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9.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化学用语与化学计 量 要点扫描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易遗忘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容易遗忘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容易忘记的容量瓶使用方法 (1)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查漏”的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

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若漏水,可以在瓶塞涂点凡士林。 (2)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①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 、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几种。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②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480mL 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500mL 容量瓶。 ③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溶液。 ④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 (1)如下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不能接触瓶口。 玻璃棒不能触及瓶口 (2)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3)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5.容易混淆的误差分析 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MV m V n ,根据公式,分析各个量的变化,判断可能产生的误差。 (1)测定结果偏高的的是:砝码生锈,m 偏大,结果偏高;定容时溶液温度高;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读数。 (2)测定结果偏低的是:称量时固体溶质与砝码位置放反而又使用游码;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使n 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溶液温度过低;称量易吸水物质时称量时间过长;称量不干燥的物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液在溶解、稀释、转移、定容和摇匀的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是: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二、化学计算常用技巧 1.关系式法: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是独立的(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转入了产物中,中间产物参与的反应中是否又有原始产物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关系直接得出关系式。 2.差量法: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借助这种比例关系,可解决一些量变的计算题。 3.守恒法:化学中的守恒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溶液中的正负电荷守恒、连续反应中的原子守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