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部分)

运城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部分)
运城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部分)

运城“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部分)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围绕把运城建成“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市委、市政府初步提出了全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

(一)发展思路: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努力把运城建成山西省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现代化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使运城成为山西南部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再造一个新运城。

(二)奋斗目标:具体就是“五个翻番和一个提高”:即,GDP实现翻番,“十二五”末总量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达到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总量超过510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达到86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接近3万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超过9000元,年均增长15%。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0%,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

(三)工作重点: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市发展要突出“六项重点”:

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山西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包括盐湖、永济、临猗、夏县、闻喜、新绛、稷山7个县(市、区)和万荣县苹果示范园区。建设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粮、果、棉、菜、畜、观光休闲等六大产业板块;二是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业机械、农业生态、物流市场、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基础设施;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型农业经营、农业技术支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等六大支持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示范区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2008年提高4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比2008年(4056元)提高1.5倍。建设重点:到2015年要完成7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7万亩优质水果示范区、5万亩优质棉花示范区、3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1万亩出口有机芦笋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带动示范区内354万亩粮、果、棉、菜、畜产业快速发展。以示范区建设为指导,全市农业实施“六个计划”:即“双创”增粮计划、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绿色农产品计划、农业合作社计划、农业物流计划、“一村一品”计划,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提高农产品增值转化率,建成山西省的“粮仓、果库、菜园”。

2、培育壮大“5+1”产业集群。一是汽车和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大运重卡、永济新时速、卓里集团、亚新科(国际)铸造、三联铸造、华恩汽配等,发展汽车和运输设备产业,建成山西省的重卡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十二五”时期,将形成年产重卡整车15万辆、纯电动汽车10万辆,汽

车零部件3770万件,发动机缸体缸盖20万吨、铸件12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是铝和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中铝山西分公司、中国五矿、华泽铝电、华圣铝业、关铝、银光镁业、中条山铜业等,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金属镁及铝镁深加工基地。“十二五”时期,将形成年产氧化铝350万吨,电解铝120万吨,金属镁65万吨的生产规模,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

三是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中国盐业总公司、南风集团、阳煤丰喜集团、阳光焦化、亚宝药业、石药集团等,发展精细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医药化工等产业,建成山西省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将形成年产合成氨150万吨、尿素150万吨、甲醇80万吨、炭黑50万吨生产能力,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焦炭化产回收和开发比重提高到80%。

四是农产品加工集群,依托运城丰富的农业产品资源优势,以及粟海肉鸡、忠民油脂、汇源果汁(饮料)、华润雪花啤酒、华雄纺织等优势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转化率,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时期,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市级以上农副产品龙头企业达到300家,亿元以上农副产品企业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带动50万农户实现增收。

五是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依托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丰富旅游资源,下一步,要把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作为突破重点,打造以关公文化、盐文化和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进运城与黄河金三角地区及西安、洛阳、晋中的旅游文化圈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融入西安、洛阳旅游圈,丰富内容,提升品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建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六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恒磁材料、纳米氧化锌、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比重。“十二五”期间,我市已规划建设北京天润、武汉凯迪、大唐国际、大唐山西新能源、中广核等一批新能源电力项目,将形成百万千瓦的装机规模。

3、打造“5+10”工业园区。“5”,就是运城、绛县、风陵渡三个省级开发区,空港新区和盐湖工业园;“10”,就是加快建设和完善4个铝工业园(永济、河津、平陆、解州),3个煤化工工业园(河津、闻喜、新绛),3个镁工业园区(闻喜、万荣、稷山),2个县域经济工业园(临猗、芮城)。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产业集聚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