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学

艺术传播学
艺术传播学

导论:艺术与传播

一、什么是传播

(1)汉语中的“传播”

“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

(2)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

“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原意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

(3)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

据考证,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其中的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对“大众传播”的一般解释是:

承担某一特定精神内容的符号系统,通过机械性媒体大量地“传播”给不定量的大众。(沙莲香)。

传播=信息的运动

信息=传播的材料

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

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

(1)艺术的双重含义

A. 具有技艺型的生产

B. 美的艺术

(2)艺术之源

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

从原始人类的“狩猎舞”、“部落鼓”、“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戏剧、舞蹈、音

乐、绘画、电影等等,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分支和流派。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传播本能的存在,人类又在艺术中不断探索着、强化着传播的本能。

(3)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

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4)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基本手段。

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广义的艺术。显而易见,人们早就认识到: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艺术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令人们感动的,感动之余,人们会自觉地效仿,以此方式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深远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

艺术的使命就是传播;而传播本是艺术的题中应有之意。

艺术传播的定义:

艺术传播,从广义上讲就是:

一切用审美形式所从事的人类活动。——李锦程

三、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1)探索新的理论领域——用艺术传播的观点和方法解释艺术文化现象。(2)掌握沟通与交流的策略和技巧,指导传播实践。

(3)丰富艺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4)研究分析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的势能、影响及对策。

(4-6课时)

第一章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传播学的基本思想起源于欧洲的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在美国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科学成果的不断翻新,加上许多领域的学者专家的陆续加盟,使传播学的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

发展,从而在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出现了许多边缘性学科。例如:政治传播学、经济传播学、艺术传播学、教育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以及传播哲学、传播美学、传播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传播伦理学、传播人类学等等。

第一节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传播学有两种学科定位:

?广义的传播学,是指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传播学,是指对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形态、传播手段、传播政策、传播内容、传播目的、传播规律、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传播学的轴心都是:传者----信息----受者。

第二节早期的传播研究

人类的传播活动其实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有学者指出:“人类社会便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的。自从人类的传播活动建立以来,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便没有停止。”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1页)

这段话实际上也指明了一个深层的道理——传播活动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粘合剂。所以说,人们对于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就是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最早的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人对于传播现象的思考多半集中在语言传播方面。因为语言(包括口语和文字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直接和最清晰的传播工具。

例如:中国贤哲们认为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谷梁传》)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

杜甫曾经对文学艺术传播的功能作过夸张的描述: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古人对语言传播的效果有着丰富的体验和论证: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列子·说符》)

墨子提出:“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墨子·修身》)欧阳修也说:“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六经简要说》)

孔子认为:“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孔子家语·观周》)《史记·商君列传》中引用一段古语说: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众口,福祸之门”;“众口铄金”。(《国语》)

——舆论可以决定事物的成败。

民间谚语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肉刀。”

在欧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被认为是语言传播理论的奠基之作。因为,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特别注重研究“在特定的场合中最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对话三要素的理论——说话者、话题、听者(正是我们现代传播学中的“传者、信息、受者”),认为“决定对话目的和对象的要素,是听者。”

19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学的勃兴,为传播学的研究引入了新的观念并提供了直接的研究方法。直到今天,传播学所用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学。这一时期对传播研究产生影响的主要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社会学家塔尔德和德国的社会学家西姆米尔。他们的研究成果间接地影响了后来美国传播学的兴起,而他们的“实证”方法却成了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直接源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四位哲学家对传播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被称为美国传播研究的四位“鼻祖”——杜威、库利、帕克、米德。他们都不是主要的传播研究者,甚至也没有专门的传播研究论文,但他们每一位都将传播放在人类行为概念的中心点上,将传播媒介解释为是在美国恢复社会道德和政治一致意见的代言人,并对传播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观念。

杜威——引进新闻,改进哲学。

他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把新闻业引进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来改造社会科学。”他认为“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库利——传播是拯救社会的工具。

库利是“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他的著名论点是: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之中。

帕克——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他认为,现代传播具有参考功能和表达功能,前者传播的是思想和事实,后者传播的是情感和态度。新闻传播作为释放参考功能的手段,帕克给予高度的评价;而艺术传播作为发挥表达功能的手段,他对此大伤脑筋,对艺术传播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表示忧虑。

帕克还第一个提出了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观点;第一个提出了“议题设定”的

观念,认为“新闻是人际交谈的基础。”另外,他还研究过:人际网络如何与大众媒体联结;报纸影响民意的程度如何;报纸如何为民意所控制;媒介如何推动社会变迁等问题。后世人们面对他的学术成果时曾感慨地赞叹道:“帕克是对于传播媒介体验最多的一个人,也是对于传播媒介的历史和作用研究最多的人。”

米德——“象征互动论”的创始人(《精神、自我和社会》)。

他认为: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而内向传播应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传播学的确立

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传播学总论》p2-p13)

?政治上:总统选举、战争,都依赖于宣传机器。

?经济上: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迅速,自由市场竞争激烈,大众传播业担任着复杂的角色。

?社会上:科技革命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电视)。

2、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传播学之父)

(一)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

(三)试验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四)社会学家——保尔·拉扎斯菲尔德

哈罗德·拉斯韦尔——“五要素”,“三功能”。

五要素——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渠道?对谁?产生了何种结果?由此产生了“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五大课题。

三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库尔特·勒温——守门人理论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创立者。

“守门人”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括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就是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就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卡尔·霍夫兰——“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课题”的主持者。

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对传播效果的重视与研究。……

保尔·拉扎斯菲尔德——研究方法学的巨人。

他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对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研究媒介对选民意向的影响。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

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出现,初步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复杂性。

3、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

施拉姆是人类第一位传播学家,他以宏观的视野和体系化的观念来研究传播现象、整合传播成果。他亲手建立了4个传播研究机构,游历世界推动传播学的研究,编纂了29本著作,创建了传播学的完整体系。

第四节传播学的发展

传播学在美国确立以后,迅速推动了传播学在美国本土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美各大学的新闻学系、社会学系、广告学系都相继开设了传播学课程,甚至连中学都开设了传播选修课或传播知识讲座。90年代以后,全美已经有335所大学开设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生课程,每年有110多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主修传播学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的任何一门课程。

在当前的美国传播学界,传统的经验学派已经走下霸主的宝座,新兴的批判学派正在崛起;传播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分支研究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以电脑多媒体为中心的互动传播的研究也正在加紧进行……。

20世纪6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流传到全世界,引起了各国理论界的广泛兴趣,并出现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专家和新颖的学术思想。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鲁汉——“媒介既信讯息”,“地球村”,“冷、热媒介”的理论;

英国:有传播社会学派,社会心理学派,政治经济学派,社会文化学派,“职能”学派。

法国:学者们偏重于对“信息社会”的研究。

德国:偏重于报学的传播理论研究,以批判性见长。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学派、传统的社会学派、“反新闻”的极左派。

日本:在传播受众的研究方面对传播理论与实践都有巨大的推动。如“受众获知权(知晓权)”、“受众接近劝(参与权)”、“政府信息公开”等问题。

印度: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传播与教育、传播与农村发展等问题上。

韩国:传播学几乎是所有大学生的热门选修课。但韩国基本都是照搬美国的理论,媒体的美国化特别严重。

中国:西方的传播学由台湾和香港传入大陆。港台学者多半偏重于介绍美国的理论,较少独到的建树。1978年中国大陆的新闻学界开始引进西方传播学。1978--1984年为引进与介绍阶段;1985--1989年为评价和研究阶段,有少量奠基性的传播学著作问世;1990年至今,探索创新阶段,传播学的研究开始注意联

系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1997年,传播学正是定为国家二级学科,到1999年,我国大学中已有60多个新闻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开设了传播学课程,许多院系有了硕士点和博士点。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1、科学化趋势

2、融合化趋势

3、动态化趋势

4、操作化趋势

5、分支化趋势

6、本土化趋势

课堂讨论

谈古论今话“传播”

讨论方法

?老师点名提问,同学根据自选材料解析传播的意义。

?老师另选一名同学补充、复述或反驳。

热点新闻

(随时选择当时新闻,讨论其热点的报道传播方式。)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变革

传播的类型

传播

非人类传播

人类

传播物理传播(风雨雷电)生物传播(鸟语花香)

手段规模性质

亲身传播中介传播

人际

传播

大众

传播

社会传播

自我

传播

群体

传播

组织

传播

非社

会传

第一节:语言传播

一、人类语言的产生

据推断,人类开始“说话”大约在9万年前(菲利浦·列伯曼)或10万年前(罗伯特·芬)。大约在35000年前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传播交流。

对于语言产生的猜测有多种:

①“汪汪”派——认为言语是通过模仿狗叫等自然界声音形成的;

②“哼吆”派——认为言语是从事某项重体力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而发出声音形成的;

③“感叹”派——认为言语是由偶然地表现感情(疼痛、高兴、恐惧、悲哀)所产生的;

④“唱歌”派——认为语言是从传播感情和欢乐事件的歌声中演变而来的;

⑤“劳动”说——语言起源于共同的劳动(恩格斯)

二、语言传播的特点

①直接性、参与性

②情感性

③逻辑性(语法、重音)

④时空局限性

⑤群体性(社会性)

⑥地方性(方言、俚语)

三、语言传播的意义

①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猿与人的分界线。

②语言强化了人类的情感、思维和记忆能力。

③交流个体经验,传递并共享生活知识。

④协调群体行为,提高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生存竞争力。

⑤语言传播是其他传播形式的基础。

⑥语言是艺术传播中最富情感表现力的要素。

(评书、相声、话剧、戏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第二节:书写传播

书写传播也叫“文字传播”。

一、文字的产生

文字源于图画

1、大约在公元前4000-3500年,古埃及、克里特和中国最先出现了“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

2、公元前17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3、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腊发展出了“表音文字”。

二、书写传播的意义

①文字的产生将已有的图画符号的意义标准化,

将语言抽象化和规范化。

②文字的产生将声音和发出声音的人分开,从而打破了时空限制。

③书写传播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

④书写传播促进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创造了知识和思想。

⑤造就了知识垄断。

第三节:印刷传播

一、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

1、印刷术首先在中国发明。中国的印刷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印章和公元200年的拓印术,公元450年(南北朝)至647年(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公元868年用雕版印刷了世界上最早书籍《金刚经》。

2、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毕升发明了

“泥活字印刷术”。

3、1070年中国正式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后传至西夏,印成9册10万字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4、1315年中国开始铸出“铜活字”,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5、1456年,德国铁匠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印成了42行本的《圣经》。

古登堡雕像42行本《圣经》1456年

6、16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成为一种行业而日益兴旺。

二、印刷传播的意义

①打破了旧时代的知识垄断,使文字和文化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②可以将人类信息大量复制、保存。

③印刷品的轻便性有利于远距离运输。

④促进了造纸业等生产力的发展,降低了印刷成本。

⑤促进了报业、新闻业的发展。

⑥形成了第一种真正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变革

第四节:电讯传播

一、电讯媒介的产生与广播的早期发展

1、1844年美国画家莫尔斯(S.F.B.Morse )发明了电报(telegraph)。

(1844年3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电报的内

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主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1年,横跨多佛尔海峡将英-法连接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1857年,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以后欧

美国家的大电报公司迅速将电报线路向全世界扩展,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国际莫尔斯

电码

2、1876年美国人贝尔(A.G .Ball )研制出了电话机。于1876年3月取得了发明专利权,1877年贝尔成立电话公司,开始生产电话机。

3、1877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phonograph)。

留声机的发明直接用于当时的艺术传播。

4、1882年法国人马瑞发明了摄影机(camera)。

摄影机的发明为电影的发

明奠定了基础。 连续摄影演示

5、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G .Marconi )完成了无线电(radio)试验,距离为1500

米。马可尼不断改进通信装置,使电报信号的接收距离达到100公里,进入了实用阶段。1899年9月,“美洲杯”帆船比赛时,马可尼用无线电设备装备了两艘美国船只,随时向纽约报道现场实况,这是无线电报系统首次服务于民用,引起了世界性轰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以后出现的无线电通信、广播等技术广泛发展的起点。

同时,俄罗斯军校教官波波夫(А.С.Попов)制成了无线电收发报机。

1896年,波波夫在喀琅斯塔德建立了无线电报局。

6、1899年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发明家李·德弗雷斯特发明了电解检波器和交流发射机,1902年他公开演示了用于商业、新闻、军事的无线电报通信装置。1906年他发明了三极真空管(检波、产生振荡、放大电信号、改变电信号频率等)。

7、1900年,丹麦工程师德玛·鲍尔森发明了电磁录音技术,为录音机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8、1906年美国匹斯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圣经故事、小提琴演奏等。现场直播)。

9、19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市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是KQW)。

10、191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造了最初的收音机(无线电音乐盒)。

11、1920年11月2日,匹兹堡的KDKA商业电台正式开播,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

12、1922年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近500家。

13、1922年9月1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4、1923年1月,中国上海的“中国无线电公司”所办的电台“空中传音”开始播音,播送音乐和上海《大陆报》上刊登的新闻。

15、1926年10月,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私营的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也在1927年3月开始播音。

16、1928年8月,国民党政府开办了中央广播电台。据1937年6月统计,国民党统治区(不包括已被日本占领的东北三省)共有官办和民营广播电台78座,发射总功率将近123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发射总功率只有7瓦。当时,包括东三省在内,全国约有收音机20万台。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 oice of 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办广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据1947年统计,国民党当局所辖的广播电台有41座,发射总功率为421千瓦。全国约有收音机100万台。

17、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广播事业在延安创建。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

党主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此日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96底,全国各级广播电台数目为124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3.7%。

二、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2、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了硒元素的“光电作用”特性。

3、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4、从1919年到1925年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曾提出100多项有关电视发明专利权的申请。

5、1926年1月26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尼普柯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传送和接受画面的实验,并在伦敦作了公开表演。由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6、1928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实验电视台。同时,美国有30多个公司在从事电视研究,有12家无线广播电台在作实验性的电视广播。

7、1929年英国开始试验型电视广播(著名工程师弗莱明的电视讲话),1930年播出实况电视节目——舞台剧《口含一朵鲜花的勇士》。

8、1931年苏联开始试验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电视节目的发射与接收。1937年苏联莫斯科中央电视台建成并试验播出电视节目。

9、1932年法国巴黎建立了他们的第一座实验电视台,从1938年起开始每天定期播出。

10、1935年德国开始试播电视节目,在1936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期间,进行过电视表演。

11、1936年11月2日,由英国广播公司成立的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开始播出。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12、194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开始试验彩色电视,由于二战而中断,直到1954年才试验成功,此后,电视进入彩色阶段。

(兼容制彩色电视中色度信号的编码有不同的方法,因而形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提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日本、加拿大分别于1957、1966年采用同一制式播出。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el Couleur a Memoire)制。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by-Line)制。中国所采用的电视制式为PAL/D,国家标准为:每帧扫描625行,每秒25帧。)

13、1943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成功“超正析摄像管”(具有更高灵敏度和清晰度的电视摄像元件),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了电子扫描时代。

14、1958年5月1日晚,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5月1日,改称中央电视台。

15、1962年美国首次发射了“电星1号”卫星(Telstar I),开始了卫星电视时代。1967年7月20日,美国航天飞机“阿波罗11号”经过76小时航行,最后到达月球。整个登月过程通过卫星转播传送到49个国家,共有7.2亿观众收看了这一节目。

三、电讯传播的意义

①电报的发明,标志着电讯传播的开始。

②电话是人际传播的延伸(人类的口语传播可跨越空间)。

③广播电视突破了文字传播的障碍,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播。

④电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迅捷而广泛。

⑤电讯传播突破了印刷传播中的物质运输的束缚,形成空中信息通道。

⑥卫星电视使跨文化传播、跨国传播成为可能,促成了军事大战之后

的信息大战。

⑦使世界文化霸权成为可能,从而用传播大国的价值观影响甚至改变

其他国家人民的社会生活。

第五节:互动传播

互动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网络方式来处理各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也称“网络传播”(Net Communication)。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媒体,又称“第四媒体”。

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1、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1946年研制成功的“埃尼阿克”(ENIAC),(但在1997年10月,英国提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本国邮电管理总局于1944年研制成功的“巨人”(Colossus),比ENIAC早了两年。“巨人”重约4吨,使用了2500个电子管,在1944年1月10日开始运行,并立刻用于破译德国军队的密码工作。它之所以多年默默无闻,是因为直到70年代还被列为国家军事机密。)“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全称译为中文是“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1946年2月15日正式举行了揭幕典礼。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为美国陆军所属阿拉丁弹道研究实

验室制造的,用于炮弹弹道轨迹的计算。它的研制耗资45万美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70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

2、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

3、1974年推出8080,成为8位微处理器产业标准。

4、1979年,推出低成本的8088微处理器。

5、1981年,IBM公司推出第一台PC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6、1982年,80286微处理器问世(内含10万颗晶体管),1984年,IBM推出286PC机。

7、1985年,32位元的80386微处理器推出(内含27万5千颗晶体管),次年,康柏公司率先推出386PC机,其他公司纷纷跟进,386带动办公室计算机化的潮流。

8、1989年推出486微处理器(内含120万颗晶体管),次年DELL公司与宏等公司率先推出486PC机。

9、1993年,推出Pentium(即“奔腾”,俗称586)微处理器(内含300万颗晶体管)。同年,PC机在美国全年销售量超过汽车,达到4000万台。

10、1994年,“奔腾”机成为PC市场主流,在美国,全年销售量达到5000万台,超过电视机与录像机,成为成长最快的消费类产品。同时多媒体带动PC机更为盛行。

11、1995年,P6微处理器(Pentium Pro ,俗称“高能奔腾”,内含550万颗晶体管)推出。

12、1997年5月英特尔公司推出最新开发的Pentium Ⅱ微处理器(俗称“多能奔腾”),集纳了多媒体扩展技术(MMX),运算速度更快,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更强。同年同月,由美国IBM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深蓝”在一场国际象棋人机大战中,战胜了连续12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保持者卡斯帕罗夫(G.Kasparov),造成了人造机器在智能领域超越人类的首例。

13、从1998年至2001年,P III、P IV陆续问世,处理器主频达到2G以上。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因特网(Internet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18日确定此译名,先前曾普遍译作“国际互联网”或“互联网络”,海外译为“网际网路”)的起源是美国国防部(DOD)在1969年创办的一项工程,名叫阿帕计算机网(ARPAnet),开始用4台计算机互联实验,到1977年网络节点达57个,连接各类计算机100多台。在ARPA网发展的同时,美国一些机构也开始建立自己的

面向全国的计算机广域网。这些网络大多使用与ARPAnet相同的被叫做IP(网际协议)的技术协议。

2、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NSFnet,连接范围包括所有的大学及研究机构。构网方式以校园网为基础,然后通过区域性网络,再互联成全国性的广域网。此外,美国宇航局、能源部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也相继建成。欧洲、日本等也积极发展本地网络,后在此基础上互联形成Internet。

3、1987年9月20日,北京电信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其内容是简短的一句话“越过长城,通向世界”(Over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ach corner on the World)。这标志着中国和世界开始通过因特网联系在一起。

4、ARPA网于1989年不复存在。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的设计允许成千上万的网络进入互联网络,这一设计的不同寻常的事实是,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原则上都与其他任何一台计算机具有同样的能力,所以,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与其他任何计算机交流。

5、1990年10月,中国政府正式向因特网信息中心登记注册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开通了使用这个中国自己的域名的因特网电子邮件服务。

6、1992年10月,中国电信首先在北京、上海开通电子信箱业务,后于1995年7月实现了全国电子信箱系统联网,定名为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CHINAMAIL)。

7、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8、据1994年7月统计,与因特网相连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4个(包括中国),与其相连的网络已达4.1万个,联网计算机达380万台,用户3500万人。

9、1994年4月,中国正式联入因特网。

10、截止1997年底,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9996万。其中11个国家拥有100万以上用户,第一位的是美国,总数为5468万,占全球用户总数的54.7%。居第二位的是日本,用户为797万。其他超过百万用户的是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芬兰、法国和挪威。以上这些国家占世界网络市场的近90%。中国用户超过60万。

11、1997年6月,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12、到2000年底,中国上网计算机数量达到892万台,上网用户2250万人。

三、互动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主动性:在互动传播中的人必须在丰富而繁杂的信息海洋中自己主动地寻找信息、追逐信息、索要信息。

2、参与性:在互动传播中的人既是受者也是传者,既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或需求,也可以发布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3、交谈性:网络电话、语音聊天、网络会议、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都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发展,具有远距离传播的互动性。

(人e机e人)

4、自由性:互动传播不仅具有浩瀚的信息可供自由选择,而且可以用隐蔽的方式加强互动传播的自由性。

5、互动传播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信息社会的表征。

6、互动传播预示着传统大众传播的终结和后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第三章:当代传媒新技术

一、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简称DVC(Digital Vedio Compression),是将模拟视频图像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压缩。DVC 是桌面编辑、多路广播、500路有线电视系统、网络电视会议、宽带交互信息高速公路等的关键技术。

DVC 的技术过程是:

模拟图像]数字化图像]压缩存储]解码传输、播放

数字图像格式标准

1、H.261标准

1988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它采用帧内压缩和由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压缩编码,生成有损、低分辨率的图像,主要用于可视电话。

2、JPEG标准

1991年3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的“联合图片专家组”JPEG制定的标准,它只采用帧内压缩编码技术,就能提高图像的质量。主要应用于“静态图像”(如:医学图像等)。但因为它可以在电脑上可以对视频图像进行逐帧编辑制作,所以又产生了Motion-JPEG标准。但它不适于CD-ROM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的网络传输。

3、MPEG标准

1991年11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的“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制定了MPEG-1压缩标准。主要用于CD-ROM、VCD的视频图像压缩和卫星直播电视。

1993年11月推出了第二代MPEG标准,MPEG-2标准。它的数字化程度强、清晰度高,主要用于数字电视编辑、数字视频广播、DVD制作等。

2000年以来的新方案MPEG-4,是针对统一的多媒体数据格式;MPEG-7是一种多媒体描述接口,支持用户的高效搜索。

MPEG-4 试图达到两个目标:

一、低比特率下的多媒体通信;

二、多工业的多媒体通信的综合。据此目标,MPEG-4 引入A V 对象(Audio/Visual Objects),使得更多的交互操作成为可能。

MPEG-4使用“图层”(layer)方式,能够智能化选择影像的不同之处,是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人物、物体、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压缩,使图文件容量大幅缩减,而加速音/视频的传输,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也使图像探测的功能和准确性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MPEG-4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的出现将对以下各方面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数字电视、动态图象、万维网(WWW)、实时多媒体监控、低比特率下的移动多媒体通信、于内容存储和检索多媒体系统、Internet / Intranet上的视频流与可视游戏、基于面部表情模拟的虚拟会议、DVD上的交互多媒体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可视化合作实验室场景应用、演播电视等。

MPEG-7并不是一种压缩编码方法,而是一个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继MPEG-4之后,要解决的矛盾就是对日渐庞大的图像、声音信息的管理和迅速搜索。

MPEG-7就是针对这个矛盾的解决方案。MPEG-7力求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搜索出用户所需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材料。

二、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是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其基本设想是:

?更清晰的图像,几乎与35毫米电影相同;

?高保真的声音,可与CD质量相比美;

?更宽大的屏幕,类似电影的宽银幕。

1、数字电视

使用MPEG-2压缩方式和正交振幅调制(QAM),提高信道编码的调制效率。其优越性在于:

?清晰度高——使用不受传输和转播的影响,在接受端可达到演播室水平;

?音频效果好——可支持五声道加重低音声道的5+1环绕立体声家庭影院;

?抗干扰能力强——同等传输条件下的抗干扰能力优于模拟电视;

?占用频道较窄——地面广播时,原PAL信道可播放高清晰度电视或四套标准格式的数字电视;

?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画面格式——普通电视机前面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

?电视信号可以通过现有的公共电信数字传输网络传送,为广播网络连接其他网络,以及视频业务融入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开辟了道路。

2、高清晰度电视

所谓高清晰度电视是指用提高电视扫描线数(1125线、1250线)以及16:9的电影宽银幕格式(1280 x 720 和1920 x 1080),从而提高电视画面的清晰度。

我国1996年开始HDTV硬件的研制开发,高清晰度电视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

《松下数字高清电视图片》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今年有望出台》

《厦华推出新品欲做数字电视领袖》

《厦华数字高清电视》

《中央电视台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

三、视频节目制作技术

1、视频桌面制作技术(DV——Desktop Video)

主要有Apple公司的QuickTime和Microsoft公司的Video for Windows两种模拟电影放映的方式。不仅可以收看网

络上的影视作品,还可以自己制作自己的影视作品。

2、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的意思是指“素材的长短和顺序可以不按录制的先后和长短进行任意编排和剪辑”。

第四章传播者研究

第一节传播者及其权利与责任

一、传播者的概念

“传播者”——就是以一定的方式表述或传播精神信息的具体的个人或群体。比如:新闻领域的记者、编辑、通讯员、播音员、主持人等;教育领域的教师;艺术领域的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画家、诗人、建筑设计师等……。

由于在传播学中主要研究的是对社会影响最广泛、传播权力最集中的大众传播媒体,因而,大众媒体中的记者、编辑、导演、播音、主持等人员,就成了传播者研究的主要对象。(相对于大众传播而言,教师、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成了大众传播的符号)。

大众传媒中传播者的特点:

1、代表性

大众传媒中的记者、编辑、导演等,无论在什么社会中,他们都是一定阶级、集团、组织利益的代表。他们对信息的控制必定要在整体的利益的要求下,进行适当的筛选。

2、自主性

是指传播者在处理具体稿件、节目风格、艺术表现方面的自主个性。如:记者采访的灵活性、深度、角度;文艺编导在节目串联、编排方面的艺术个性;播音主持在播读文稿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的个性风格;艺术家表现作品方面的具体方式(用笔、用声、用词、用色、构图)等。

3、专业性是指受过有关训练,具有一定传播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员。

4、角色性

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中,传播者既有明显的职业角色,又有丰富的社会角色(军人、农民、工人、教师、艺术家、大众情人……)

5、集体性

大众传播是一种群体合作的传播,这是区别于其他传播形式的主要特点。

6、复杂性

大众传播集体中有着细致而复杂的具体分工:除了记者、编辑、导演、播音主持之外,还有音响、灯光、美工、化妆、乐队、排版、制版等。

中国传媒大学XXXX版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艺术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 艺术学 (专业代码:0504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2、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艺术传播学 2、艺术美学 三、培养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分为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三大环节。 博士生在其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具体制订其本人的《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原则上必须在第一个学年内完成《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生进入具体科学研究工作前,须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必须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 博士生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四、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暂行规定》,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对博士生学习的指导和检查,每两周至少一次;在以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为主的阶段,应拟订周密的指导计划,及时研究和解决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记录单》,此记录单可从该网址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976873.html,。 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 1、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和补修硕士生课程等共7类,具体见课程设置附表。 2、选课要求 ①第一外国语必修语种应与博士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 ②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必修。博士生应必修所学研究方向指定的专业课。 ③同等学力的博士生必须补修2门以上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或指定研究方向课程)。 3、课程学习要求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艺术传播原理学习大纲-11.06

艺术传播原理学习大纲 艺术传播原理的分析层次 一、宏观理论 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学家、系统理论学家探讨的领域,涉及国家、文化、国际体系中与艺术相关的利益大集团的大秩序问题。 (一)政治经济学 (二)文化研究学派 (三)国际关系和权力角度 宏观理论阅读书目: 1. 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6 2. 赵月枝.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周莽译. 论美国的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道格拉斯·霍尔特著,汪凯译. 文化战略:以创新的意识形态构建独特的文化品牌[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二、中观理论 传播学家、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文化产业规划与管理者等工作的领域,他们感兴趣的是中型的艺术群体,如民间艺术社区、艺术机构和艺术创作与消费的阶层,以及大众传播的问题等等。 中观理论阅读书目: 1. 陈鸣. 艺术传播原理.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4 2. 参见“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的大众传播理论,包括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媒介规范、受众变迁、传播效果理论等。 3. 可参阅艺术社会学的理论 陶东风,胡疆锋. 亚文化读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艺术各学科领域中的人类学、民族志调查报告,可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 柯克·约翰逊著. 展明辉,张金玺译. 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当代艺术中的探索 Thomas E. Wartenberg著,李奉栖等译. 什么是艺术[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跨界:当代艺术中的游转与乡愁》(台湾版) 6. 可参阅文化产业与管理的文献。 …… 三、微观理论 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传播学、艺术学等领域理论家们的用武之地,依个人行为的层次做出结论(一)传播与学习理论

管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组织的概念: 1、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组织的要素:人、目标、结构、资源 3、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他们个人想实现而无法实现的某些需求 二、管理的本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三、管理的过程和管理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活动按计划完成 【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是:做这四件事情就是职能的实现】 四、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1、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有效性 (1)效果:是否实现管理活动预定的目标,即做正确的事 (2)效率: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即正确地做事 五、管理者和操作者 1、管理者: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2、操作者: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 六、管理者的职位层次与基本素质技能 (一)职位层次 1、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 个组织的绩效等; 2、执行层-中层管理者: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和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使所 确定的目标、战略付诸实现; 3、操作层-基层管理者:按中层管理者的安排去组织、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二)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对某一特殊活动(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 2、人际技能:与人协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总揽全局,判断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并根据现状 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1、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2、中层管理者:三者差不多 3、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七、管理者的角色理论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八、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九、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苏教版通用技术高三第一轮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复习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模型 1.模型及其功能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①使设计对象_具体化_________。 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设计复杂的产品,例:大东方号) 2.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草模: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_ 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

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_结构_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机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样品)。 二、工艺 1.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工艺是利用工具和设备对___半成品或原材料_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工艺的种类: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

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 工艺的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影响产品的功能、强度、外观2.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金工工艺:包括划线、锯割、_锉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等等。 [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 一般步骤为:①_划出基准________②划尺寸线__③_划轮廓线_________④_冲眼。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各类工具的操作要领详见P144 [钻孔]:常用的钻头是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步骤:①划线定位②装夹_工件_____③装夹__钻头____④钻孔。安全操作警示:二要(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睛;)二不(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用手直接扶

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 这一部分从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艺术接受的知识与基本理论。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艺术传播的实际,结合自己鉴赏艺术作品的体会来理解。同时,还要补充自己没有的鉴赏实践活动,如艺术批评。此外,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艺术鉴赏,也是全面理解鉴赏理论、巩固鉴赏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部分内容在考试试题中约占20%的比例。 学习要求: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一、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指的是某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2.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控制与发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指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 3.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 (2)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3)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要求 ****(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为背景,设计一个网络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该包括: 根据****(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需求完成网络需求分析,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完成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参□考□样◇例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 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此外为教务处提供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531个, 其中办公区需要的信息点为(111个):教务处(25),各院系办公区(26),图书馆(60);教学区为(400个):除机房需要12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包括设计艺术系楼、建筑工程系楼、一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B、C楼等)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40;生活区为(20个):20个宿舍楼区、食堂等各设置1个信息点。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安全与管理需求: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

最新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考试考点归纳总结 名词解释 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 2.群体:群体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家庭、组织、工厂和国家。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组成;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内部有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3.群氓假设: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大工业:所谓大工业,首先必须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或生产组织方式。这种组织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经济制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 5.经济人:又称理性人,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人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 6.工资规律:大卫·李嘉图提出,在资本和管理技术关系上存在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并且工资的高低与利润的高低成反比。 7.市场伦理:由亚当·斯密提出,是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之一。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能。 8.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9.甘特图: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一种日平衡图。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从图上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还可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整。 10.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职能工长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来指导工人干活的具有特 殊素质的管理者。 11.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欲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而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12.差别工资制: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制定的定额是由管理部门完成的,并以科学为基础,从而改变过去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采用该工资制度后,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超额后按照高的工资率,以示鼓励。 13.作业研究原理:该原理包括: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通过将每次操作分解为动作,并把动作分解为动素,然后在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14、制度权利:权利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力量。由职位和地位而产生的权利即制度权利。 15、个人权利:与个人的智慧、学识、经验、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有关的权利为个人权利。 16.行为科学(狭义) :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17.行为科学(广义):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低等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 18、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19、X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这种观点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好逸恶劳的;人生而不求上进,宁愿听命于他人;人生而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人习惯保守;只有少数人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要是相互作用的,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包括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第三级: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包括和亲朋间的良好关系、友爱及帮助。 第四级: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能力、知识、成就、地位等的需要。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指一个人实现理想、自我创造和发展的需要。 21.霍桑实验:在20世纪20年代,为深入研究工人的劳动效率问题,解决劳资纠纷和罢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试验。 2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的评价。 23.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的情绪,又称为保健因素。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满足激励因素,改善保健因素,以提高人的积极性。 24.非正式组织: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25.保健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金钱、监督、地位、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人际关系等。 26.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该方法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以横轴表示对事的关心程度,并将它们划分为9格,作为关心的标尺。其基本思路是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极端的方式,应该避免这种情况,追求组织目标和个人追求的最有效结合。 27.Y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认为人并非生性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但能够并且渴望承担责任;只要管理适当,个人与组织的目标是可以统一的;一般的人都具有相当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科学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9. 复杂人假说:该假说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30.激励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赞赏、责任感、上进心等。 31.俱乐部式管理:管理的重点在对人的关心上,企业充满轻松友好的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的一种管理方式。32.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估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33.新三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34.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决

通用技术第五章-第七章测试卷及答案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要设计一个中小学生随身携带的水壶,他对水壶进行了设计分析,你认为对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是---------------------------------------------------() 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2.下面不属于标准件的是---------------------------------------------------() A、紧固件、连接件、密封件 B、导线、灯罩、底座 C、滚动轴承、滚针轴承D、螺孔、型材 3.在设计方案出台后,我们在设计交流时应注意诸多事项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应提倡() A、及时吸纳有益信息完整设计方案B、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C、追求结果一致性D、主动创设一些设计交流机会 4.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是①方案筛选②方案构思③设计分析④方案呈现⑤收集信息() A、⑤④③②①B、①③②④⑤C、①⑤③④②D、⑤③②④① 5.人类从爆竹点燃爆炸升空到设计制造飞上太空的火箭,利用方案构思方法中----()

A、草图法B、模仿法C、联想法D、奇特性构思法 6.从蝙蝠探路方法到飞机夜间飞行雷达的导航,利用方案构思方法中-----------() A、草图法B、模仿法C、联想法D、奇特性构思法 7. 如图所示掌上削皮器,可像戒指那样套在手指上工作,厚厚的橡皮垫保护手指和手掌不被刀刃割伤,削皮过程中也会觉得舒适安全。请问掌上削皮器设计分析时要考虑的“三要素”是----------------------------------------------------------------------() A、结构、功能、安全性 B、美观、实用、经济 C、成人的手、削皮器、使用环境 D、高效、健康、舒适 8.某厂打算设计一个经营用大容量(10升)的全自动豆浆机。在设计分析中要考虑的因素有: 杯体容量10升, 声光提示、报警功能, 制作过程自动化, 采用数码彩屏显示。在以上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的两项是-------------------------------------------------------------() A、

艺术传播学

导论:艺术与传播 一、什么是传播 (1)汉语中的“传播” “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 (2)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 “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原意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 (3)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 据考证,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其中的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对“大众传播”的一般解释是: 承担某一特定精神内容的符号系统,通过机械性媒体大量地“传播”给不定量的大众。(沙莲香)。 传播=信息的运动 信息=传播的材料 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 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 (1)艺术的双重含义 A. 具有技艺型的生产 B. 美的艺术 (2)艺术之源 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 从原始人类的“狩猎舞”、“部落鼓”、“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戏剧、舞蹈、音

乐、绘画、电影等等,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分支和流派。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传播本能的存在,人类又在艺术中不断探索着、强化着传播的本能。 (3)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 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4)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基本手段。 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广义的艺术。显而易见,人们早就认识到: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艺术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令人们感动的,感动之余,人们会自觉地效仿,以此方式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深远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 艺术的使命就是传播;而传播本是艺术的题中应有之意。 艺术传播的定义: 艺术传播,从广义上讲就是: 一切用审美形式所从事的人类活动。——李锦程 三、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1)探索新的理论领域——用艺术传播的观点和方法解释艺术文化现象。(2)掌握沟通与交流的策略和技巧,指导传播实践。 (3)丰富艺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4)研究分析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的势能、影响及对策。 (4-6课时) 第一章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传播学的基本思想起源于欧洲的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在美国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科学成果的不断翻新,加上许多领域的学者专家的陆续加盟,使传播学的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

网络大作业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 《网络集成与维护》 大作业 组长:吴迪 组员:胡方晨孙威龙刘禹 班级:计算机1101B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录 0.摘要 (1) 1.校园网设计思路 (2) 2.设备选型 (2) 3.信息点 (4) 4.校园网visio 图................................... (4) 5.校园网拓扑图 (5) 6.命令配置及结果 (6) 7.小组分工 (11) 8.总结 (11)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设计一个切实可行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的校园网络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校园网属于局域网,它是局域网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校园网在组建过程中,选择以太网(Ethernet)作为主干技术,以太网是当今网络的主流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上选用树状结构,它是星状结构的拓展,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较高的可靠性、且安装方便、易管理、投资小。各楼宇之间的传输介质选用多模光纤,楼宇内部选用五类UTP或六类UTP,大大提高内部网络的实用性。布线技术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楼宇内部交换机采用了三层交换技术,可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本文面地介绍了校园网设计与实现的组网背景及目的意义,重点描述了在组网过程中对局域网技术的一些应用,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技术选型、设备选购等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组网需求,对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阐述和详细分析。 关键字:校园网,ipv4 ipv6 ,DNS服务器,WEB服务器

1.校园网设计思路: 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校园网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可扩充性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模块、插槽个数、管理软件和网络整体结构,以及技术的开放性和对相关协议的支持等方面,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扩充性; 可管理性利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式,合理地网络规划策略,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使日常的维护和操作变得直观,便捷和高效; 安全性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利用VLAN/ELAN、防火墙等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投资保护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采用的网络架构和设备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换代,并且在升级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资; 易用性应用软件系统必须强调易用性,用户界友好,带有帮助和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查询。 校园网的组网技术一般有以下选择: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主要选择千兆(适合于高校)或百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校园网络,对两层结点和桌面微机的接入也采用快速以太网,建立一个基于多层、全交换的虚拟园区网。 校园网在设计上应具备以下特性才能够满足需求,并保证建成后的网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校园网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高可靠性 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骨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以热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把故障对网络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由于网络故障造成用户损失; 3、安全性 校园网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

管理学 第11版 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不允许越级指挥;职能机构无权干涉直线指挥系统的工作8、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 管理幅度的确定:C=N(2 N-1+N-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反比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组织规模与问题的复杂程度,领导与下属的的能力,授权程度,组织沟通渠道的状况。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增加员工满意度的内在因素。(成就、工作本身、责任) 保健因素: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外部因素。(监督、公司、薪水)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B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B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C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